鸭脚艾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2收藏

鸭脚艾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鸭脚艾 21 拼音名 22 鸭脚艾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鸭脚艾的用法用量 27 注意 28 摘录 3 《中华本草》:鸭脚艾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鸭脚艾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化学成份 39 鸭脚艾的药理作用 310 性味 311 功能主治 312 鸭脚艾的用法用量 313 附方 314 各家论述 315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鸭脚艾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鸭脚艾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鸭脚艾 1 拼音

yā jiǎo ài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鸭脚艾

21 拼音名

Yā Jiǎo ài

22 鸭脚艾的别名

四季菜、真珠菜、珍珠菊、肺痨草、鸭脚菜、甜菜子、刘寄奴[广西]

23 来源

菊科艾属植物白苞蒿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24 性味

甘、微苦,平。

25 功能主治

理气,活血,调经,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月经不调,闭经,慢性肝炎,肝硬化,肾炎水肿,白带,荨麻疹,腹胀,疝气;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烧烫伤,疮疡,湿疹。

26 鸭脚艾的用法用量

3~6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干粉撒伤处。

27 注意

孕妇忌服。

2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鸭脚艾

31 出处

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叶细多歧;间有阔者,杂之姜蕤,如鸡鸭脚然类植物。搓之作香。始载于《中国药学大辞典》。

32 拼音名

Yā Jiǎo ài

33 英文名

Herb of Ghostplant Wormwood

34 鸭脚艾的别名

秦州庵(艸闾)子、鸡鸭脚艾、甜菜子、野勒菜、四季菜、鸡甜菜、鸭脚菜、甜艾、珍珠菊、土鳅菜、刘寄奴、大力王、白花蒿、野芹菜、白花艾、白米蒿、土三七、肺痨草、红姨妈菜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白苞蒿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 Ex D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根,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36 原形态

白苞蒿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主根明显,侧根细长;根状茎短,直径410mm。茎直立,有纵棱,上部多分枝。下部叶花期枯萎;中部叶有柄或假托叶;叶片广卵形或长卵形,长55125cm,宽4585cm,二回或一至二回羽状全裂,裂片35枚,变化大,卵形、长卵形、倒卵形或椭圆表,基部与侧边中部裂片最大,长28cm,宽13cm,先端渐尖、长尖或钝尖,边缘细裂齿或全缘;叶柄长25cm;上部叶与苞叶略小,羽状深裂或全裂。头状花序卵圆形,无柄,基部无小苞叶,在分枝的小枝上数枚或10余枚,密集成穗状圆锥花丛;总苞钟状卵形;总苞片34层,半膜质或膜质;花杂性,外层雌花36朵,长约2mm;中央两性花,410朵,长25mm,均有管状;雄蕊5;柱头2裂,裂片先端呈画笔状。瘦果椭圆形,长约15mm。花、果期811月。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林缘、路旁、山坡草地及灌丛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至醅各地区。

38 化学成份

鸭脚艾含挥发油[1],挥发油中含白花蒿烯醇(lactiflorenol),匙叶桉油烯醇(spathulenol),硫、愈创木薁(Sguaiazulene),7甲氧基香豆精(7methoxycoumarin)即脱肠草素(herniarin),气相色谱检出α蒎烯(αpinene),β蒎酸(palmitic acid)[2]。地上部分含7甲氧基香豆精,7羟基香豆精(7hydroxycoumarin)即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eone)[3]。从花和叶中分得白花蒿素(lactiflorasyne)[4]。

39 药理作用

1护肝作用 鸭脚艾水煎液及乙醚提取物以相当于生药120gkg给予,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且活性成分集中于乙醚提取物部分。从乙醚部分分得的7甲氧基香豆素有明显护肝作用。伴形花内酯则无护肝作用[1]。鸭脚艾浸膏60g/kg,显著降低四氯化碳中毒大鼠的丙氨酸转氨酶(ALT),肝脏重量也减轻。当剂量达到90g/kg、120g/kg时,其治疗作用更显著。电镜观察,治疗组大鼠肝细胞形太结构为化程度减轻,脂肪滴明显减少,线粒体形态趋向正常[2]。鸭脚艾水煎剂对2萘异硫氰酸脂造成的小鼠高胆红素血症,具有明显的退黄作用[3]。

2平喘作用 鸭脚艾挥发油256×103g/kg可使组胺致痉的豚鼠离体气管肌显著松弛。挥发油02g/kg口服,显著延长组胺所致豚鼠的抽搐潜伏期,翻倒数也减少,该作用优于同剂量的氨茶堿。挥发油774×102g/kg,即可显著增加小鼠离体肺的灌流量。挥发油05g/kg腹腔注射,明显抑制卵蛋白被动致敏豚鼠皮肤反应(PCA)。可见,鸭脚艾可直接扩张痉挛状态翅支气管平滑肥,对抗组胺,影响变态反应,从而发挥平喘作用[4]。

3毒性 鸭脚艾浸膏给小鼠灌胃的LD50为1566g/kg。鸭脚艾20g/kg连续给大鼠口服3个月,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病量改变[2]。

挥发油给小鼠腔注射的LD50为750±30mg/kg分别给家兔灌胃,连续4星期,各脏器切片镜检均未见明显病理变化[4]。

310 性味

味辛;微苦;性微温

311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理气化湿。主血瘀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慢性肝炎;肝脾肿大;食积腹胀;寒湿泄泻;疝气;阴疽肿痛;跌打损伤;水火烫伤

312 鸭脚艾的用法用量

内陆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汁涂;研末撒或调敷。

313 附方

①治肺热咳嗽:生鸡甜菜二两,薄荷二钱,水豆腐四两,白糖二两。炖服。(《陆川本草》)②治跌打积瘀:鲜鸭脚菜半斤,鲜水泽兰四两。共捣烂,用酒炒热,取汁二两服;渣敷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③治跌打黑肿:生鸭脚菜二两,生韭菜一两。共捣烂,用酒炒热,敷患处。(《广西民间常用 草药》)④治大小便出血:鸭脚菜、旱莲草、狗肝菜各二两,车前草一两。捣烂,加二流米水三两 取汁,冲白糖服,每日服一次,连服两三日。(《广西民间常用草药》)⑤治闭经或经前腹痛;鲜鸭脚艾一至二两。酒水煎,调红糖服。⑥治产后积瘀腹痛或伴有寒热、肢节酸痛:鸭脚艾一两。水煎,调红糖服。⑦治白带:鲜鸭脚艾一至二两。水煎服。⑧治阴疽肿痛:鲜 鸭脚艾二至三两,酒水煎服;渣捣烂外敷。(⑤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

314 各家论述

1《岭南采药录》:活血通经,疗霍乱水泻,止金疮出血。治汤火伤,心气痛,水胀, 大小便血。

2《陆川本草》:清肺止咳。治肺炎咳嗽,气喘。

3《南宁市药物志》:治跌打接骨,疮疡。

4《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皮肤溃疡,汤火伤,头风痛。

5《中国药学大辞典》:主治脚气疝气。

315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鸭脚艾的方剂 跌打万花油

、两面针、泽兰、红花、谷精草、土田七、木棉花、鸭脚艾、防风、侧柏叶、马钱子、大风艾、腊梅花、墨旱莲

驳骨水

号:WS3B215896处方:白芷30g鸭脚艾40g两面针40g细辛10g天南星30g过江龙

鸡骨草肝炎冲剂

9g茵陈469g地耳草469g桃金娘根469g鸭脚艾469g鹰不泊781g制法:以上六味,茵陈提取

探吐散

主治:中风后腹中切痛。用法用量:上熬令水尽。著口中,以热汤吞下。得吐痰即好。如不吐,以鹅鸭毛探吐。

吹喉祛风散

散,已成者即破立愈。重者吹入鼻中。如痰多,急用生艾尾叶,米醋同擂取汁噙之,灌漱去痰。若病不退,加雄

更多用到中药鸭脚艾的方剂

用到中药鸭脚艾的中成药 跌打万花油

、两面针、泽兰、红花、谷精草、土田七、木棉花、鸭脚艾、防风、侧柏叶、马钱子、大风艾、腊梅花、墨旱莲

驳骨水

号:WS3B215896处方:白芷30g鸭脚艾40g两面针40g细辛10g天南星30g过江龙

鸡骨草肝炎冲剂

9g茵陈469g地耳草469g桃金娘根469g鸭脚艾469g鹰不泊781g制法:以上六味,茵陈提取

白凤饮

。《中国医学大辞典》引《疫喉浅论》:组成:乌嘴白鸭1只(取头颈骨连喉管嗓嗉,不刺破,不落水),玄参

更多用到中药鸭脚艾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鸭脚艾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草部上]鸡鸭脚艾

歧,间有阔者,杂之姜蕤,如鸡鸭脚然,故名。搓之作艾香。治香港脚疝气。《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公元1

《串雅内外编》:[串雅外编卷二]灸法门

,用半个合毒上,以艾灸三壮即散。若红肿根盘大,以鸭蛋如法灸亦可《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银杏

。寒嗽痰喘∶白果七个。煨熟,以熟艾作七丸,每果入艾一丸,纸包再煨香,去艾吃。(《秘韫》方)哮喘痰嗽

《验方新编》:[卷一鼻部]鼻血不止

方∶韭菜捣汁,蒸,微温服,其效无比。又方∶凤头白鸭,蒸食数只,断根极效。此鸭出广东顺德县,广西义宁

《医心方》:[卷第十四]治鬼击病方第三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水泽兰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水泽兰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水泽兰的用法用量 210 附方 21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水泽兰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水泽兰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水泽兰 1 拼音

shuǐ zé lán

2 《辞典》:水泽兰

21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22 拼音名

Shuǐ Zé Lán

23 水泽兰的别名

扯根菜(《救荒本草》),水滓蓝(《天宝本草》),水杨柳(《贵州民间药物》)。

24 来源

为虎耳草科植物扯根菜的全草。秋后割取全草,晒干。

25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80厘米,全体光滑无毛。茎和根均呈紫红色。叶互生;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4~11厘米,宽约1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细锯齿。花黄绿色,聚伞花序2~3分枝,偏于花序的一侧,顶端近弯卷,花柄极短;萼5裂,基部连合,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先端尖;花瓣线形或线状匙形,通常缺乏;雄蕊10,着生于萼筒上;心皮5,由基部互相连接直达中部,柱头头状,胚珠多数。蒴果扁平,5裂,有5喙,于心皮的分离部开裂。种子细小,多数,红色。花期9~10月。

26 生境分布

生长在较潮湿的地方。分布华东、华北、中南各地。

27 性味

甘,温。

①《救荒本草》:"味甘。"

②《贵州民间药物》:"味甘,性微温,无毒。"

28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水。治经闭,水肿,血崩,带下,跌打损伤。

①《天宝本草》:"通经活血。治跌打损伤,妇女崩带,瘰疬。"

②《贵州民间药物》:"消肿利水,行气。"

29 水泽兰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210 附方

①治水肿、食肿、气肿:水泽兰一两,臭草根五钱,五谷根四钱,折耳根三钱,石菖蒲三钱。煎水服,日服三次。(《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水肿:水泽兰一两。煎水服。(《贵州草药》)

③治跌打伤肿痛:水泽兰适量,捣绒敷患处;另用水泽兰五钱,煎酒服。(《贵州草药》)

211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水泽兰的方剂 痛肿灵

地瓜藤25g走马风25g猪牙皂25g香附25g水泽兰25g猪肚木皮50g鸡血藤50g冰片15g樟脑

泽兰煎

5钱,橘叶30片。主治:一切乳痈初起。用法用量:水煎半,加酒半钟冲服。附注:泽兰汤(《竹林女科》卷

归尾泽兰汤

治:功能活血化瘀。治产后儿枕腹痛,及恶露不下。用法用量:水煎服。水煎,温服。摘录:《妇科玉尺》卷四

泽兰生化汤

2钱,姜炭5分,黑芥穗2钱(炒黑),砂仁5分(炒)。主治:产后中风发烧。用法用量:入童便,水煎服。

泽兰酒

1两。主治:一切肿毒。乳痈。用法用量:捣碎,酒、水各1碗同煎,乘热服下。盖暖汗出,滓敷患处。附注:

更多用到中药水泽兰的方剂

用到中药水泽兰的中成药 痛肿灵

地瓜藤25g走马风25g猪牙皂25g香附25g水泽兰25g猪肚木皮50g鸡血藤50g冰片15g樟脑

麝香止痛贴膏

法(附2页)制备后,加入上述浸膏、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酸及乙醇溶解的麝香溶液,搅匀,涂膏,切段,

柏子仁丸

成:柏子仁(锉,另研)半两,牛膝半两,卷柏半两,泽兰叶2两,续断2两,熟地黄3两。功效:养血益阴。主

安魂定魄丹

拼音:ānhúndìngpòdān处方黑铅2两,水银1两,硫黄(细研)1两。制法上先销铅成水,次下

滑膜炎颗粒

瓜络泽兰丹参当归川牛膝希莶草性状:本品为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鉴别:(1)取本品12g,加水70

更多用到中药水泽兰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水泽兰 《竹林女科证治》:[卷一调经下]室女虚热经闭

月水不行,日渐羸瘦,时作潮热,此阴虚血弱,火盛水亏,治当养阴益血,最忌凉药,宜服柏子仁丸,兼服泽兰汤

《本草求真》:[上编卷五血剂]温血

窍能通。关节能利。宿食能破。月经能调。症瘕能消。水肿能散。产后血淋腰痛能止。吐血衄血。目痛风瘫。痈毒

《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五产科兼妇人杂病科]杂方

茄皮、白矾、乌头根、朴硝、泽兰煮水熏洗,加入炒锻石少许尤妙。《世医得效方》天历元年危亦林公元1328

《本草新编》:[卷之四(征集)]泽兰

而叶似兰,而根则宛如兰也。兰生于山,而泽兰发生于水泽,故不曰兰,而曰泽兰也。《本草新编》清·公元1

《妇科心法要诀》:[卷一经闭门]室女师尼寡妇经闭证治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穿破石 21 拼音名 22 穿破石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穿破石的用法用量 27 注意 28 摘录 3 《中华本草》:穿破石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穿破石的别名 34 来源 35 原形态 36 生境分布 37 性状 38 化学成份 39 穿破石的药理作用 310 炮制 311 性味 312 功能主治 313 穿破石的用法用量 314 注意 315 附方 316 各家论述 317 穿破石的临床应用 31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穿破石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穿破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穿破石 1 拼音

chuān pò shí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穿破石

21 拼音名

Chuān Pò Shí

22 穿破石的别名

葨芝、金蝉退壳、黄龙退壳、牵牛入石、金腰带、黄蛇根、山荔枝、千重皮

23 来源

桑科柘属植物构棘Cudrania cochin chinensis (Lour) Kudo et Masam,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同属植物柘树(刺桑)Cudrania tricuspidata (Carr) Bur。功效与前种大致相同。

24 性味

微苦,平。

25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祛风利湿,散瘀止痛。用于肺结核,黄疸型肝炎,肝脾肿大,胃、十二指肠溃疡,风湿性腰腿痛;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

26 穿破石的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根皮捣烂敷患处。

27 注意

孕妇忌服。

2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穿破石

31 出处

出自《岭南采药录》

32 拼音名

Chuān Pò Shí

33 穿破石的别名

柘根、川破石、地棉根、拉牛入石、柘藤根、黄蛇、山黄箕、铁篱根、黄龙脱皮、刺楮、山黄芪、野黄芪、九层皮、千层皮

34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构棘或柘树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构棘Maclura cochinchinensis(Lour)Corner[Vanieria cochinchinensis Lour;Cudrania cochinchinensis(Lour)Kudo et Masam]u·) Kudo et Masam.」。

2.柘树 Maclura tricuspidata Carr.[Cudrania tricuspidata(Carr.)Bu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出根部,除去泥土、须根,晒干;或洗净,趁鲜切片,晒干。亦可鲜用。

35 原形态

1直立或攀援状;根皮橙**;枝灰褐色,光滑,皮孔散生,具直立或略弯的棘刺,粗壮,长510(20)mm。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叶片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39cm,宽128cm,先端钝或渐尖,或有微凹缺,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69对。花单性,雌雄异株;球状花序单个或成对腋生,具短柄,被柔毛;雄花序直径约6mm,雄花具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雌花序直径约18cm,雌花具花被片4,先端厚有绒毛。聚花果球形,肉质,熟时橙红色,直径35cm,被毛;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和苞片中。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小枝暗绿褐色,具坚硬棘刺,刺长535mm。单叶互生;叶柄长052cm;托叶侧生,分离;叶片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3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或3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两面均有毛,成长后下面主脉略有毛,余均光滑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45对。花单性,雌雄异株;均为球形头状花序,具短梗,单个或成对着生于叶腋;雄花花被片4,长圆形,基部有苞片2或4,雄蕊4,花丝直立;雌花被片4,花柱1,线状。聚花果球形,肉质,直径约25cm,橘红色或橙**,表面呈微皱缩,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里。花期56月,果期910月。

3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溪边灌丛中或山谷、林缘等处。

2生于海拔2001500m的阳光充足的荒坡、山地、林绿和溪旁。

资源分布:1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2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陜西、甘肃等地。

37 性状

性状鉴别 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且1 525cm;或已切成圆形厚片。外皮**或橙红色,具显著的纵皱纹及少数须根痕。栓皮薄而易脱落。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薄,灰**,具韧性纤维,木部占绝大部分。**,柴性,导管孔明显,有的中央部位有小髓。气微,味淡。

38 化学成份

根含柘树异黄酮(cudraisoflavone)A,3′-O甲基香豌豆甙元(3’-Omethylorobol),去氢木香内酯(dehydrocostuslactone),亚油酸甲酯(methyl linole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 l]。

39 药理作用

柘木根乙醇提取物有较好的抗结核菌作用。试管中,采用改良苏通半流体琼脂培养基,接种强毒人型结核菌(H37RV),其最低抑菌浓度为63125μg/ml。体内抗菌试验表明,给感染结核菌小鼠第2日开始给予柘木注射液15g/只,每日1次,至对照组半数动物死亡时停药,可显著延长感染小鼠的半数存活时间[ 1, 2」

310 炮制

洗净,润透,斜切薄片,晒干。

311 性味

味淡;微苦;性凉

312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清热除湿;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黄疽;腮腺炎;肺结核;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淋浊;蛊胀;闭经;劳伤咳血;疗疮痈肿

313 穿破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鲜者可用至1209;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314 注意

《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用。

315 附方

①治肺痨,风湿: 穿破石、铁包金、甘草。同煎服。(《广东中药》)②治体虚白带:柘树根一两。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③治挫伤:葨芝根和糯米捣敷。(《浙江中药资源名录》)④治耳久聋鸣,或有汁出,皆由肾虚, 致多年不瘥: 故铁三十斤(烧令赤,以水五斗,渍铁三宿,澄清),菖蒲七斤(切,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 柘根三十斤(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上药,合成一石五斗,用米二石,并曲三斗,酿如常法,侯酒熟即开,用磁石三斤,捣罗为末,纳酒中,渍三宿。日夜恒饮之,取醉为度,候听闻人语乃止。(《圣惠方》铁浆酒)⑤治小儿心热,重舌,鹅口:柘根(锉)五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更煎,取五合。细细敷之,数数为之。(《千金方》)

316 各家论述

1 姚可成《食物本草》:治疮疡疥癣。

2《生草药性备要》: 治酒顶,消蛊胀;浸酒祛风。

3《本草求原》:壮筋骨,活血,理跌打。

4《岭南采药录》:祛风湿,十蒸九晒;治跌打,酒煎服;肩疮和蜜捣敷。

5《南宁市药物志》:破血通经,治淋浊,去远年瘀积、结石。

6《闽东本草》:健脾益胃,舒筋活络,祛风湿,去瘀血。治腰痛、关节痛,虚劳黄肿,脾虚泄泻。

7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凉血散瘀。治经闭。

8《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清热活血,止咳祛痰。治劳伤咳血。

9《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止痛。治流行性腮腺炎,疖肿。

10《福建中草药》: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湿热痹,疔疮痈肿。

317 穿破石的临床应用

治疗急、慢性肝炎。取穿破石2斤,五指毛挑(Ficus simplicissima)半斤,葫芦茶3两,加水浸过药面煮2次,药液合并浓缩至1500ml,加白糖300g及防腐剂,静置过滤。每次45ml,对急性黄疸型肝炎及较重的慢性肝炎日服二次,轻症慢性肝炎日服一次,均以30天为一疗程。经治72例,临床治愈35例(急性黄疸型17例,慢性肝炎18例);好转25例(急性黄疸型6例、慢性肝炎19例);无效12例(慢性肝炎)。

318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穿破石的方剂 消石片

项规定(附录ID)。功能与主治:清热通淋,止痛排石。用于肾结石、尿道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属热

驳骨水

天南星30g过江龙60g泽兰30g大皂角30g穿破石60g草乌30g石菖蒲20g丢了棒50g川乌3

抗痨丸

处方:矮地茶500g百部200g桑白皮100g穿破石200g五指毛桃200g白及200g制法:以上

中华跌打丸

768g、过岗龙768g、山香768g、穿破石768g、毛两面针768g、鸡血藤768

息喘丸

陈皮(蒸)113g五指毛桃675g白前169g穿破石450g桑白皮225g枇杷叶450g白花鬼灯笼

更多用到中药穿破石的方剂

用到中药穿破石的中成药 消石片

项规定(附录ID)。功能与主治:清热通淋,止痛排石。用于肾结石、尿道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属热

驳骨水

天南星30g过江龙60g泽兰30g大皂角30g穿破石60g草乌30g石菖蒲20g丢了棒50g川乌3

抗痨丸

处方:矮地茶500g百部200g桑白皮100g穿破石200g五指毛桃200g白及200g制法:以上

中华跌打丸

768g、过岗龙768g、山香768g、穿破石768g、毛两面针768g、鸡血藤768

息喘丸

陈皮(蒸)113g五指毛桃675g白前169g穿破石450g桑白皮225g枇杷叶450g白花鬼灯笼

更多用到中药穿破石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穿破石 《惠直堂经验方》:[卷三疮癣门]护龙散

治肾漏阴囊先肿后穿破。出黄水。疮如鱼口。能致害命。文蛤(以锻石炒**去灰出火毒)研极细末。掺五七次

《仁术便览》:[卷四下疳疮]真黄散

治小儿走马牙疳,甚至穿破腮口。鸡内金不见水针刺,香油灯上烧存性,研细,入黄柏、枯矾、麝香一字,先米泔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公选良方内外科]瘰

核瘰,不分新久,未穿破者。南星(二两)银朱血竭消石潮脑(各三钱)轻粉乳香(各二钱)猫头骨(一具)上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之一七十二证方论]三·滑翳内障

小有似水银珠子旋针拨虽然随手落拟抽针出却归源缩针穿破青涎散五月金乌照远天补肝汤人参茯苓黑参黄芩(各一

《外科证治全书》:[卷三腰部证治(计三证)]筋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