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涅夫简介 科涅夫元帅生平 科涅夫元帅如何从替补走向前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科涅夫简介 科涅夫元帅生平 科涅夫元帅如何从替补走向前台,第1张

 中文名: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

 外文名:Иван Степанович Конев

 别 名:科涅夫

 国 籍:苏联

 民 族:俄罗斯族

 出生地:洛杰伊诺村

 出生日期:1897年12月28日

 逝世日期:1973年5月21日

 职 业:军事统帅、军事家

 毕业院校:伏龙芝军事学院

 信 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苏联英雄勋章 (x2)

列宁勋章 (x2)

  红旗勋章 (x2)

  苏沃洛夫勋章,第1级 (x2)

  库图佐夫勋章,第1级 (x2)

 代表作品:《方面军司令员笔记》、《1945年》

 军 衔:苏联元帅

苏军中最擅长大兵团作战的将军——科涅夫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苏联元帅(1944),军事统帅、军事家。曾经两度获得苏联英雄称号,是苏联最高军功奖——胜利勋章的获得者之一。因为率领军队在捷克和蒙古作战过,还获得捷克斯洛伐克和蒙古英雄称号。生于洛杰伊诺村(今属基洛夫州波多西诺韦茨区)。1916年应征入俄国军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加入俄共(布)。国内战争开始后参加红军,历任装甲列车政委、步兵旅政委、师政委、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司令部政委,积极参加平叛和对日本干涉军作战。内战后任步兵军政委和师政委。

 1926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1934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后任步兵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和军区司令。苏德战争爆发后任第19集团军司令,率部参加斯摩棱斯克战役。后历任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西北方面军、草原方面军、乌克兰第2和第1方面军司令,参与组织实施了莫斯科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战役、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柏林战役、布拉格战役等,为解放加里宁、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和波兰国土,以及攻克柏林、布拉格等做出重大贡献。他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能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和突击时机,并能果敢地在最重要地段集中兵力兵器。尤其善于使用和机动坦克装甲力量,使坦克装甲力量的威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科涅夫还重视诸军兵种的协同作战,重视诸军兵种整体力量的发挥。在解放捷克战斗中,他攻势凌厉、精心指挥,为保留下许多桥梁和教堂等建筑煞费苦心,捷克人因此对他深怀感激,并为他专门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以让后人不忘拯救祖国的英雄。

当斯大林决心扩大红军中的蒙古部队时,一个意外消息彻底打乱了一切。

1942年8月12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攻克苏联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首府埃斯塔那。为笼络当地骁勇善战的蒙古人,纳粹拆除集体农庄,将土地“还给”蒙古人,并许诺蒙古人能最终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最终,三名当地长老归顺了德国,并主动帮助德军司令魏克斯元帅组建第103蒙古营和2200名蒙古人组成的“多尔蒙古团”。

蒙古人替纳粹效劳的消息传到莫斯科,斯大林勃然大怒。他推动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12月27日发布命令:撤销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卡尔梅克蒙古族为“叛徒民族”,并将12余万名族人(参加苏联红军的除外)强制流放到西伯利亚、中亚和哈萨克斯坦。

这时,苏德在斯大林格勒前线的较量也进入关键时刻。坦克部队已消耗大半的苏军极需骑兵充当重要突击力量,然而最适合担当这一角色的蒙古人却被划入叛徒的行列,这让红军将领们左右为难。

在这个局势微妙的时刻,已退居二线的前卡尔梅克骑兵团团长戈罗多维科夫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向斯大林上书要求保留一支蒙古部队,他以性命担保卡尔梅克蒙古部队永远忠于苏维埃国家。最终,斯大林同意了戈罗多维科夫的请求,但将这支部队的人数限定在2000人之内。

1944年3月,经过戈罗多维科夫多方奔走,苏联近卫第1骑兵军直辖的蒙古骑兵团正式组建,已是上将军衔的戈罗多维科夫担任团长,这是二战中后期苏联红军唯一一支成建制的蒙古部队。

为鼓舞士气,戈罗多维科夫要求该团将士在作战时不仅要打出苏联战旗,还要高举成吉思汗时代的灵旗──苏勒德(Sulde)。苏勒德是用最好的牡马身上割下的马鬃制成,系在紧挨长矛刃口作为缨穗。战士每到一地扎营,就将苏勒德插在营帐入口外以表明身分。按照蒙古将士的说法,苏勒德迎风飞舞,捕捉着“长生天”赐予的力量,又将力量传递给战士。据说,战士活着时,苏勒德引领着他的命运;战士牺牲时,他的灵魂会寄附在苏勒德上,鼓舞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正是在强烈荣誉感的召唤下,这支蒙古部队斗志昂扬,苏联骑兵元帅布琼尼在一次视察蒙古骑兵团时说:“这是一支生气勃勃的军队,骑兵们期待‘奥卡汗’(士兵们私下对戈罗多维科夫的称谓)带领他们横扫敌巢。”

斯大林

生于1879年12月9日生于格鲁吉亚哥里卒于1953年3月5日苏联***和国家主要***,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战略家,苏联大元帅。生于格鲁吉亚哥里城一鞋匠家庭。1894年进正教中学读书,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1年3月开始职业革命家生涯,投身俄国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先后被捕 7次,流放6次。1903年被选进党的高加索联盟委员会。曾参加俄国 1905年革命,捍卫并执行布尔什维克的战略和策略。1912年被增补为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委员,并领导中央委员会俄罗斯局的工作。1917年 5月当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0月主持党领导武装起义的革命军事总部,协助列宁组织和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胜利后,他担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国家监察部人民委员等职。在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先后担任全俄中执委工农国防委员会委员、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南方、西方、西南等战线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转战各地,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了卓越功勋。

1922年4月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党中央 总书记。

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他领导苏联党和人民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把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为国防奠定了牢固的经济技术基础。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担任国防委员会 主席、国防人民委员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他动员、组织和领导全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依靠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及其总参谋部,及时作出 战略决策,制定战略计划,组织战略协同,组建和使用战略预备队,先后取得了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等一系列战略决战的重大胜利。同时,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曾参加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举行的会议,在推动世界反法西斯 联盟的建立和巩固,制定打败德意日法西斯的战略决策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战后,斯大林担任苏联***党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和苏联武装力量部长,领导苏联人民恢复和发展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加强国防建设,迎接“冷战”的挑战。

在斯大林的一生中,军事活动占有重要地位。他对苏联军事理论和军事学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斯大林是一个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但在一生中也犯过许多错误,特别是肃反扩大化、搞个人迷信、后期思想僵化和把苏联一国经验绝对化等,给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不良影响。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患脑溢血在莫斯科去世,终年73岁,被葬于莫斯科红场。

军衔: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时期被授予苏联元帅(1943年3月6日),苏联大元帅(1945年6月27日),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苏联英雄称号(1945年6月26日),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39年12月20日)。

受嘉奖情况: 1枚苏联英雄奖章,1枚苏联劳动英雄“镰刀斧头”奖章,3枚列宁勋章,2枚“胜利”勋章(1944年7月29日和1945年6月26日),3枚红旗勋章,1枚苏沃罗夫一级勋章(1943年11月6日),共计9枚勋章,5枚奖章,第一骑兵集团军军刀1把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赫-巴托尔”勋章1枚(орден Сухэ Батора)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公历1896年12月1日(儒略历同年11月19日)~1974年6月18日),苏联军事家,苏联元帅(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

朱可夫生于卡卢加州斯特列尔科夫卡村一贫苦家庭。朱可夫曾在莫斯科学徒,并于1915年应召进入沙俄军队骑兵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朱可夫曾因作战勇敢两次获得圣乔治十字勋章,并被提升为军士。十月革命后他加入了布尔什维克。1918-1920年他参加了苏俄国内战争。1923年朱可夫成为团长。1930年升为旅长。他是新的装甲战争理论的热心支持者,并且他详细的作战计划和对纪律的严格要求也给他带来了名气。1937到1939年斯大林对军队进行了清洗,装甲战的倡导者图哈切夫斯基被枪毙,其他很多军事将领也入狱,朱可夫却幸运的逃过了的清洗,并且继续升职。关于这一情况,一般认为是朱可夫的骑兵背景帮助他逃过一劫,当时的苏联元帅中,骑兵出身的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都受到重用,而其他三人均被清洗。

1938年日本军队在有苏联驻军的蒙古国和日本扶植建立的伪满洲国边境制造摩擦,朱可夫被派往边境,组织对日军事部署。1939年5月诺门罕战役爆发,在朱可夫指挥下,苏联军队大量使用装甲兵,进行闪电战似的立体机动作战,最终合围日军,取得胜利。这一战役由于远离欧洲主战场,所以不被人注意,但是这一战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日本放弃了北进的意图,而将主要用兵方向定在东南亚,使得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避免腹背受敌的局面。朱可夫因在这次战役中的杰出指挥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朱可夫被授予大将军衔,随后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

在总参谋长任上,朱可夫主要任务是提出防御德国攻击的计划。随着原苏联的秘密档案的解密,某些历史学家认为朱可夫曾在1941年5月提出先发制人的进攻德国的方案,但是被斯大林否决了。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战争初期苏军溃败。朱可夫签署了要求苏联红军立即组织反击的命令,但没有效果。德军长驱直入后,重点进攻基辅。朱可夫经过判断,提出应该撤出基辅,避免被德军合围而引起更大损失。他的这一观点和直率的性格使他与斯大林发生冲突,被任命为预备军司令员,由沙波什尼科夫接任总参谋长。以后的战争进程显示了朱可夫的洞见,如果当时斯大林采纳他的建议,就不会造成基辅战役中66万苏军被围歼的悲剧。

而朱可夫在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后,率领该方面军在叶尼亚地区成功实施了叶利尼亚反击战,粉碎了德军的先头部队。稳定了当地的战线。9月列宁格勒告急。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被任命为大本营代表,前往列宁格勒,从此开始了他各地协调指挥的序幕,也因此被称为“消防队长”。朱可夫到达列宁格勒之后,当即中止了正在研究撤退方案的会议,毫不留情地撤换了两个集团军司令,逮捕和处决了一些擅自撤退的军官,并迅速拟定了守城计划。通过自己坚强的意志带动下属,合理利用了有效的兵力进行重点防御与反击,稳定住了防线。10月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朱可夫调回莫斯科代替铁木辛哥组织莫斯科保卫战。12月保卫战结束,德军退出莫斯科周边地区。

1942年夏季,斯大林、铁木辛哥不顾朱可夫反对,强行发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结果损失惨重,约50官兵被俘,德军前进至顿河河曲和高加索山南麓。朱可夫因此出任最高副统帅,并作为大本营代表被派往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般认为他和华西列夫斯基共同策划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段时间朱可夫主要策划维亚济马方向的无果的攻击行动,而在他的回忆录中抢夺华西列夫斯基的功劳。1943年他作为大本营代表协调库尔斯克战役。而前线总指挥罗科索夫斯基则回忆说朱可夫并未参与库尔斯克战役的决策,他的作用被大大夸大了。1944年朱可夫作为大本营代表协调组织了代号为“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战役。1945年作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率军攻克柏林,于5月8日深夜主持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并代表苏联签字。

战后,由于战功显赫和自身性格的缺点,朱可夫遭到斯大林的猜忌。1946年索科洛夫斯基接替他任驻德苏军司令,朱可夫就任苏联陆军总司令。1947年遭到斯大林指责,被派到远离莫斯科的敖德萨军区任司令员,后来又贬到战略位置更加次要的乌拉尔二级军区任司令员。1953年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但斯大林随即去世,所以无从证实朱可夫被召回的原因。1953年朱可夫参与逮捕贝利亚的行动,因此成为国防部第一副部长。1955年任苏联国防部部长。1956年朱可夫负责制定了入侵匈牙利的计划。1957年赫鲁晓夫与莫洛托夫、布尔加宁等人发生矛盾,后者在主席团会议上要求赫鲁晓夫辞职,赫鲁晓夫要求召开党中央全体会议。朱可夫支持赫鲁晓夫,派军用飞机将所有中央委员接到莫斯科,并做了有力的发言指责莫洛托夫等人参与斯大林的清洗运动,从而巩固了赫鲁晓夫的位置。赫鲁晓夫随之感觉朱可夫的威胁,趁朱可夫出访之机将他架空,在他回国后以“波拿巴主义者”的莫须有罪名——即图哈切夫斯基冤案同一名称的罪名——解除了朱可夫的国防部长职务。

赫鲁晓夫下台后,朱可夫才又重新被提起。闲居的朱可夫著有《回忆与思考》、《在保卫首都的战斗中》、《库尔斯克突出部》、《在柏林方向上》等军事著作,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许多著名战役,并阐述他的军事思想。1974年朱可夫去世,葬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

朱可夫在从士兵到元帅的漫长军旅生涯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获得过四次苏联英雄称号(1939829,1944729,194561,1956121),这在苏联历史上仅有两人(另一人是对勋章有执着狂的苏共***勃列日涅夫)。同时也是获得两次胜利勋章的三个人之一(其他两人是斯大林和华西列夫斯基。除此之外,还获得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图瓦共和国“共和国”勋章1枚,蒙古人民共和国英雄(1969),荣誉武器1件,奖章及外国勋章多枚。但他还获得了一个称号,那就是“粗暴长官”。2005年5月9日,俄罗斯联邦政府正式设立“朱可夫勋章”,嘉奖今后卫国战争中战功卓著的军事统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先后指挥了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等战役,成功地粉碎了德国的侵略,并率领苏联红军攻占柏林。朱可夫为苏联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俄罗斯民族英雄载入史册。朱可夫已成为战场上胜利的象征,为后人所敬仰。

朱可夫是卓越的军事战略家,功勋卓著,先后获得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胜利”最高勋章2枚,以及奖章和外国勋章多枚,并4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

朱可夫善于运用丰富的实践经验训练军队,具有组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卓越才干;在训练与作战中深入实际,作风果断,深得官兵拥戴。他所组织指挥的重大战役,较好地体现了苏联的军事学术原则。朱可夫在军事上的成就,已成了苏联军事学术的宝贵财富。

朱可夫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杰出贡献,使他作为与苏沃洛夫、库图佐夫相提并论的俄罗斯民族英雄载入史册。今天,他已成为战场上胜利的象征。

正如艾森豪威尔所赞颂的那样:“有一天肯定会有另一种俄国勋章,那就是朱可夫勋章。这种勋章将被每一个赞赏军人的勇敢、眼光、坚毅和决心的人所珍视。”

1、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

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英语:Kliment Voroshilov;俄语:Климе́нт Ефре́мович Вороши́лов,1881年2月4日—1969年12月2日),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苏联武装力量的积极建设者、卓越的统帅,苏联元帅(1935年),两次苏联英雄(1956年2月3日,1968年2月22日),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60年)。

2、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

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Васил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Блюхер )(1890—1938),生于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省,苏联元帅。曾以加伦为化名担任国民革命军军事总顾问,参加中国大革命和北伐,并指导中共发动南昌起义。

号称“远东军魂”的布柳赫尔(又译为布留赫尔)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一颗将星,他曾创造过用一个步兵师打垮了装备有大量坦克、装甲车的机械化的白卫军的奇迹。他是1935年苏联第一批五大元帅之一,远东方面军司令,也是苏联远东方面长期防御日本侵略的最高将领。

3、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俄语:Семён Миха́йлович Будённый,英语:Semyon Mikhailovich Budyonny,1883年4月25日—1973年10月26日),出生于罗斯托夫州科久林村的贫农家庭,苏联军事将领,骑兵统帅。

1903年应征入伍,参加过1905年的日俄战争。1908年毕业于彼得堡骑兵学校,在沿海龙骑兵团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德国、奥地利和高加索战线作战。1917年十月革命准备时期,布琼尼先后被选为高加索骑兵师连士兵委员会主席、团士兵委员会主席和师士兵委员会副主席。1935年晋升为元帅   。后担任西南方向总司令,北高加索总司令等。

4、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Тухачевский,1893年2月16日—1937年6月11日),苏联最早的五名元帅之一,军事战略学家。有“红色拿破仑”之称号。 [1] 

1893年生于斯摩棱斯克省多罗戈布日县亚历山德罗夫斯科耶庄园(今斯摩棱斯克省萨福诺沃区斯列德涅沃村附近),俄国旧贵族出身,1914年毕业于亚历山大军事学校,获中尉军衔。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被俘,1917年逃回俄国。1918年加入苏联***,并参加苏军。在苏联大清洗中,被以间谍罪判处死刑并立即枪决。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获得平反。

5、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

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1883年10月25日—1939年2月23日),苏联军事家、统帅,苏联元帅(1935)。

他生于布祖卢克市(今属奥伦堡州)。1901年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和红军。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先后任第9、西南方面军司令,在保卫察里津(今伏尔加格勒)、莫斯科以及解放乌克兰等作战中,指挥有方,战功卓著。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