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分辨这十种谬误,你将不再容易被忽悠
生活中,我们在阅览文章,写随笔,与人争论交流时总会碰到一些你说不出来的不对劲,即时你发现了也说不出来是哪里错了。特别是在与别人辩论的时候,你可能总是属于那种辩输的人(就像笔者。。。),为此你心里有万般的不服气,但是说不出来个所以然来,也只能默默地在心里画小圈圈了= =
其实你知道吗,这是谬误在作祟!
什么是谬误? 所谓谬误就是指推理中的欺骗手段,作者或演说人员有可能会利用这个欺骗手段来说服你采纳其结论或观点。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我们身边的广告。当然在有些时候谬误的发生也是无意识的。所以,一旦你碰到有谬误问题的观点,你一定要多加防范,甚至必要时要直接指出,以此获得对方的解答。 只有发现生活中的谬误,你才会越来越接近真理,而且你的思维也会变得理性和富有逻辑。
谬误的类型有很多,如叙事谬误,稻草人谬误,人身攻击谬误等等。因为太多了笔者不可能一一介绍,所以在这里笔者介绍了十种生活中我们较为常见的谬误,配合着笔者写的案例,希望今天写的这些谬误种类能够帮助到大家。当然笔者是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并尝试记下来,这样在发生争议时你就能准确指出对方错误点在哪并给出专业解释,那想想也很炫酷是嘛~~~
1叙事谬误(因果关系谬误)
概念:我们的大脑极易通过简单的记忆编造理由或者强加逻辑在某件事情上,常常忽略很多事情是因为多种理由构成的。叙事谬误大多数情况下是属于无意识谬误,即每个人都会在很多时候犯这个错误:将某个原因简化,并赋予其因果关系,然而自己都还没意识到。
例子:A:“老王的女儿今年高考居然考了满分,真是太厉害了。” B:“那是,她小时候读书就很好。”在这里B就犯了叙事谬误的错误:老王女儿高考考满分可能有很多原因,高中时她读书刻苦,高考时临场发挥出色,考试试卷符合她的胃口等等。在这里B将老王女儿高考考满分简化归因为小时候读书很好。小时候读书好确实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是只能说是具有相关性,并不能得出因果性。B显然简化了这个结论的原因。叙事谬误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谬误之一,很多情况下我们也没有意识到。
规避方法:要明白,任何结论和问题都有可能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要在心中时刻提醒自己,别被单一理由所蒙蔽。
2人身攻击谬误
概念:指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或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此处的“人身攻击”指的多是言语上的,有强弱之分。
例子:A:“小明昨天羽毛球比赛输了,不知道为什么很生气,把球拍都给摔断了。”B:“那根本不算啥,他本来就是一个输不起的人嘛。” 这是一种典型的对小明进行人身攻击,而不是直接对小明生气摔拍的原因进行反驳。生活中这种现象也非常常见,不针对某件事的原因,而转换为对那件事的发起者进行人身攻击。
规避方法:一旦有人进行人身攻击,比如:他比较傻,太笨了呗,他只是脾气比较暴躁而已等等,你就要及时严正提出,让他(她)列举其它必要理由,因为这些理由主观偏见过大,无法带你找到真相。
3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概念:指假设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不应该被采用。这是很多人会利用的谬误之一。
例子:“混合电动车根本无法解决交通污染问题。”“装个防盗系统有什么用,纯属浪费钱。”这些问题我们知道就目前来讲是无法根本解决的,交通污染没人现在就能彻底解决,小偷你千防万防只要他想偷总会有手段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效益最大最好的方案,完美的解决方案是不存在的,更不能因为它不完美我们就要否定其它方案。
规避方法:首先你要知道一点,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只有接近完美的解决方案。而当你在听到一些绝对的答案时,如“根本”“纯粹"这类词语的时候,你就要开始警惕,这些回答是不是过于绝对化了,如果是,就毫不犹豫的指出来吧。
4偷换概念谬误
概念:指在论证中关键词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一旦不同含义之间的转换被认出来,这个论证就讲不通了。这是最常被人利用的谬误之一。
例子:A:“我们想知道公司的财务状况,不知道公司会不会破产,你不是说上个礼拜就告诉我们的吗?”B:“公司的财务状况早就通知你们了,人事部最近有点忙,可能要这两天才刚把通知贴出去。” 很明显,这里B偷换了概念,将”通知——让人知道某个信息"换成了“通知——通知书”
规避方法:当你看到或听到一个关键词或短语在阐述过程中出现不止一次,你就要小心了,检查一下看看其意思有没有发生改变,如果意思发生改变,就要警惕偷换概念的谬误。越是意思模糊的词其语义越是容易被替换。
5诉诸公众谬误
概念:指通过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来竭力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错误地假设大部分人喜欢的一切就是有道理的,可以接受的。
例子:诉诸公众谬误在广告中最常见,如“大部分人使用了我们药膏后腰不疼了”“约75%的观众喜欢我们这个节目”“一大半人认为不应该把这座桥拆了因为它是这里的象征,即使它很危险”。
规避方法: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继续追问下去,大部分人是多少人?一大半人具体指多少?75%是哪些人,网民还是年轻人?你确定他们都喜欢吗?你怎么知道他们是对的?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些模糊都会被你一一掏出来,对方便会原形毕露。
6稻草人谬误
概念:指歪曲对方观点,使它容易受到攻击,然而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就不正确或存在。这是一些媒体人员喜欢利用的谬误。
例子:请看下面这条消息:”某某公司决定引入机器来代替人工制造,这种自私的行为让更多的人变成了流浪汉。”这则消息的发布者树立了一个靶子(失去工作的人就会变成流浪汉)来加以攻击,让我们更容易站在他这边(反对某公司引入机器),而这个靶子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失去工作的人就一定变成流浪汉?公司就不能引入机器来提高工作效率?
规避方法:如果有人攻击一个立场的某个方面(如案例中的机器代替人工),一定要查看一下他是否公正全面的看待这个立场(如上面的消息很明显是有利有弊的),如果没有,你就找到了一个稻草人谬误。
7虚假两难选择谬误
概念:指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例子:1比较明显的案例:“小明今天上班迟到,不是睡过头了就是还在为昨天的事生气”;2比较隐晦的案例:某市民:“我觉得美国入侵伊拉克是个错误决定。”政客:“你为什么要讨厌美国呢。” 当这些问题被表现得好像只有两种可能的选择时我们一定要特别当心。
规避方法:碰到诸如“不是就是”,“这两种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就是”这些语句时你就要当心了。当然看到这些词语也并不一定意味着你发现了一个谬误,有时候真的只有两种选择。这些词不过是引起你当心的警告标志,见到它们的时候要停下来想一想:在这个案例中是不是还有两种以上的选择呢?
8乱扣帽子谬误
概念:指当有人宣称他们发现了导致某个行为的原因,而实际上他们所做的不过是为这种行为起了个名字而已。
例子:有个哥们总是疑神疑鬼,觉得有人在背后偷窥他,他就问老婆为什么会这样,老婆说:那是因为你得了妄想症。这个回答并没有另人满意地解释所发生的行为,”妄想症“不但不是原因,还容易误导别人。
规避方法:当听到原因中有些很模糊或者没有科学依据的词汇后,你要马上能够识别出来。
9转移话题谬误
概念:指将一个不相干的话题插进来,并将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面转移走,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来帮助赢得一场论战。转移话题谬误是生活中和辩论中经常被人使用的谬误方法。
例子:妈妈:你和男朋友去哪儿了,你为什么对我撒谎? 女儿:你总是挑我的错儿。 在这段对话中女儿成功将“跟男朋友去哪儿”的问题转移到了“总是挑我的错儿”,原本被动的局面转换为了主动。
规避方法:要时刻保持自己的逻辑思维,不要被迷惑。转移话题在生活中非常容易被辩论高手使用,你要做的就是抓紧最原始的论题,无论最后被引到哪里,都要保持清醒,甚至可以在讨论中直接指出:那好,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上。
10事后归因谬误
概念:将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归为之前的某件事上,通常非常的牵强。事后归因谬误更多的是一种人自身心理的“弱点”,即无论对任何一件事都想寻求一个解释这件事的理由(心理安慰)。同时事后归因谬误往往会伴随着我们一开始讲到的谬误——叙事谬误。
例子:今天我不但工作做得完美还被领导表扬了,肯定是因为我昨天下班回家给了流浪者五块钱的缘故;你今天头疼肯定是因为昨天不听我的话喝了冰的碳酸饮料; 根据上面两个案例我们知道人很容易将之后发生的某件事的原因强加到之前的某件事上,这种推理方式也是造成许多迷信的直接原因。
规避方法:切记,一件事紧接着另一件事后面发生的这一发现本身不能证明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这可能是个巧合。你要准确的判别,可以时刻问问自己“有没有其它的原因能解释这个事件”和“除了之前的这件事,还有没有什么其它过硬的证据。”
谬误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大家如果想更多的了解可以去看看《学会提问》,《黑天鹅》,《抨击错误推理》或者一些心理学的书籍,笔者也是在这些书中获得的知识,在此与大家共勉,与大家一起进步。
你歪曲了别人的观点,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人。
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你自己观点的
例子: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错误归因。你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逻辑谬误:
稻草人谬误(Straw man):将对手的观点过分简化或者歪曲,使其更易于攻击。
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认为某种事件或行动会导致不可预测的灾难性后果。
因果混淆谬误(Correlation /= Causation):仅仅因为两个事件同时发生就认为其中一个事件导致了另一个事件,而实际上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影响这两个事件。
诉诸情感谬误(Ad hominem):攻击个人的品格、情感或立场,而不是对其观点进行逻辑辩论。
否定前件谬误(Fallacy of Denying the Antecedent):认为如果一个条件为真,则其前件一定为真,以此来反驳对方的观点。
诉诸权威谬误(Ad verecundiam):过度依赖个人或团体的观点或经验,而没有进行充分的逻辑分析和推理。
虚假选择谬误(False Dichotomy):将某个观点或行动与其他所有可能的观点或行动都进行了比较,忽略了其他可能的选择。
幸存者偏差谬误(Survivorship bias):忽略了某个事件中失败或失踪的部分,而只关注成功或幸存的部分。
集合大小谬误(Fallacy of the Collection Size):认为因为一个集合中的某个元素很多,所以这个集合本身就更好或更正确。
转移话题谬误(Fallacy of Misplaced Concreteness):将注意力从真正的问题上转移开,通过讨论其他看似具体但实际上不相关的问题来干扰对话。
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
伟大的灵魂因思考而熠熠生辉。而在我们进行正确思考之前,必须学习辨认一般逻辑上的谬误。
第一条 草率前提
草率前提的意思是,论述是由不恰当的归纳产生的。比如说,旅游是件好事,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去旅游。
‘旅游是件好事’是错误的归纳。比如说,你有高血压、冠心病,去山区旅行就不是件好事。你的归纳必须得当。你可以说,旅行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好的,不然你就犯了草率前提的谬误。
第二条 过度概化
比如说,你们班里的学生小明不想学英语,小红不想学语文,小丽不想学数学,你就说你们班里所有的学生都不爱学习。
这个结论是不是下得太快了?因为举证的例子不足以支撑你提出的结论。
第三条 误用因果
举个例子,我们不要带着洗车器出去了,每次带它去车子就会抛锚。
汽车抛锚跟带洗车器有何关系?
第四条 矛盾前提
有一个很著名的关于矛盾前提的例子——如果上帝无所不能,他能创造出他搬不动的石头吗?
如果能创造出这样的东西,那么他就搬不动,但是又说上帝无所不能,是不是前后矛盾呢?反之亦然!
第五条 渗加同情
譬如说,一位男生向他心爱的女孩表白,他说:“亲爱的,没有你的日子,我的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看不到你,我吃不下去饭,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我的世界真的不可以没有你,亲爱的,嫁给我吧!”
这就是典型的渗加同情,求婚不说求婚,反而讲一些悲惨的状态,赢得对方的怜悯,从而他的请求。
第六条 与事实相反的假设
经常用到的句式:“要是我能……,我就……”,现实其实并不存在。在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警惕把假设当成真实的事情。
第七条 井里下毒
两个人在辩论,第一个人站起来说'这个人是个十足骗子,他说的话我们不能相信。'而此刻他的对手并没有说话。这种现象称为井里下毒。
也就是说,在开始喝水之前,任何人都不能够先在水里下毒,你不能在对手还没有开口前就先挑断他的脚筋。
本文2023-08-22 04:54:1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6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