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吃锦蛇惹祸,白狗变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古代志怪故事(吃锦蛇惹祸,白狗变龙),第1张

三书生在汲水石盆中发现锦蛇,两书生不听劝阻抓来煮吃惹杀身之祸 唐宪宗元年间,有个叫韦思恭的书生是洛阳人,他与年龄相仿的两个青年书生一个姓董、一个姓王的书生三人关系很好,同去嵩山的的一座寺庙中修学。 这做寺庙的东北边一箭之地有一口山泉,在泉水口处的岩石上有个打磨好、专供寺僧人取水的大石盆。 那大水盆周长十几米(三四丈),大概能装下十斛水(几立方)。 (网络) 而那里面的水面下去多少,眨眼间就又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不过取走多少水,都会被填满! 寺庙中吃喝用的水都是从这里汲取的。 韦思恭和这两个书生朋友,来这里修学时是阳春三月,住了四个多月,时至盛夏,山中空气闷热。 这天,三个人就到这大石盆来打水冲凉。 提着水桶到了石盆边,却见水中忽然游出来了一条大蛇! 那蛇身形有几尺长,黑底白花,在水中尤其显得玲珑剔透,它就在石盆中悠闲的蜿蜒游动! 三个人见了十分惊异,在旁边观察了又一顿饭的时间。 这时,王生跟董生说:「 ”这山中野物肯定美味非常,不如我们弄回去做羹吃?” 韦思恭当即阻止道:「 ”这怎么能行?传说中龙须竹、渔父梭、龙泉剑都能化形成龙,说不定这名山古刹中也有能化龙的东西呢?也许就是龙在这石盆中戏水呢?你们看这大蛇身上似有鳞甲,还是不要招惹这山中灵物为好!我们走吧!” (网络) 董、王两书生几个月没吃肉,看着水中的锦蛇直流口水,也没把韦生的话听进去,两人就在周围捡了几块大石头将那大蛇砸死,随后缠起来拿回去。 两书生还嘲笑韦思恭这人假道学,讲什么歪理。 到了寺院中,两人将那蛇剥了放进锅中。 片刻后,又听有人喊,石盆再次中出现了一条大蛇! 董、王两书生觉得一条不够两人吃,于是赶紧又跑去水盆。 又捡了石头,正准备砸下去,韦思恭再次劝阻两人:「 ”山中生灵不可乱杀!” 两人不听,扔下石头,只见那条蛇已经窜出水面,腾空而去! 两书生只好悻悻而回,等他们去看蛇肉的时候,仍旧没有煮熟。 这时,猛然间就听到山谷中犹如雷霆般的巨响,天地为之动摇。 只见不远处风起云涌,砂石纷飞! 眨眼间,大片乌云携着风沙,漫卷而来,直到寺庙上空! 霎时间,天昏地暗,几步之内都看不见人! (网络) 寺中的僧人们见这风云骤起,空中云气中也似有蛟龙若隐若现,都念经祷告起来。 眨眼间,从天空的云中就落下了大火球,几乎都是掉在董、王、韦三人所住的房子上,片刻功夫就烧了个精光! 不久云气散去,而董、王两书生也不知去向,韦思恭躲在走廊上躲过了这天火。 过了一天,不见董、王两书生,寺中派人搜索,才寺门南边山谷中找到两人尸体。 这也许就是对于那些屠杀生灵的惩戒吧? 改编自《博异志》 后记:万物皆有灵,善待周围的一切,就是善待自己。 故事:官员外出散心途遇道士领着两条白狗,风来雨急才知原因 唐朝时,东都洛阳有个叫卢君畅的祠部郎中,他还没有做官的时候,侨居在汉水。 这天他心情烦闷,看天气不错,就想到郊外去散散心,于是独自骑着马来出了城。 当时正值春夏交接,野外碧空如洗,万里无云,他就骑马在田间小路上驰骋了一番,不知不觉就迷了路。 远远的看到路上有个道士,身边还跟着两条白狗。 网络 他于是就上前,下马跟那道士打招呼:「 ”道长有礼了,小可不慎迷路,希望道长能指条回城的道路!在下感激不尽!” 这道士看上去三四十岁年纪,颌下三绺黑须,面容消瘦,一双眼睛却神明如炬,见到卢君畅 后也笑着打了稽首,道:「 ”没想到在这荒郊野外也能遇到太守呵,从这里向西三里就有回城的道路,贵人还是快些打马去吧,稍停片刻恐怕就要挨雨淋了!” 卢君畅看看天空,阳光耀目,一片云彩都没有,怎么会下雨?心中奇怪这道人说胡话,才注意到那道士身旁领着的两条狗。 那狗的腰身细长,可是胸前却一团结实肌肉,走起来还晃动着,像是要向下坠落,碰到地面。 卢君畅看这两条狗不像是猎犬,这出家人带两条狗,更是奇怪。 「 ”道长,这是要去何处?” 「 ”贵人不必多问,风来雨急,还是快些去吧!”道士说完快步向前走去。 网络 卢君畅一晃神儿的功夫,道士就不见了。 他就赶紧上马去追,跑出去一盏茶的功夫竟然都没追上! 心想那道士难道是仙人吗?脚程比这马快这么多? 耳边听到两声犬吠,远远看到刚才那两条大白狗朝着一个小湖跑去,却不见道士身影。 卢君畅正要催马前行,去湖边看看。 只见那两条狗「 ”扑通”两声就跳进了那湖中。 刹那间,只见湖面翻涌搅动,水汽蒸腾而起,转而整个湖中的水如同烧开一般,忽然两条巨大白龙就从湖面跃然而出,蜿蜒盘绕,直飞向云霄中去! 雷雨 转而云气快速聚拢,眨眼间就遮天蔽日,黑如黄昏,跟着狂风骤起,雷声轰隆隆的响起! 卢君畅见那两条白龙在云中盘绕,惊骇非常,赶紧调转马头向回跑去。 只奔出几里地,铜钱大小的雨点就落了下来,片刻全身被雨淋透,这才知道那两条白狗就是这两条白龙? 道士又是何方神圣呢? 后来他果然当了一郡太守,留守洛阳。 改编自《宣室志》

孟婆庄

兰蕊,是邯郸有名的乐伎,她还有个孪生妹妹名叫玉蕊,和当地的葛生有啮齿之盟。葛生家贫,妓院的鸨母索要的赎身费又很昂贵,葛生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而兰蕊平素结交的达官贵人很多,所得赏金也很丰厚,于是私下里都悄悄交给葛生,以作为玉蕊的缠头费,葛生因此对其非常感激。只是没过多久兰蕊得了重疾,不长时间就病亡了,葛生没了她的援助更加落寞,非但不敢上门提亲,即使是想去妓院和玉蕊欢聚一宵也因囊中羞涩不能如愿,时间长了心中郁闷之气不能消散,以致于最后也得了疾病而亡。

一缕幽魂投到冥府,阎王怜其无辜,判令让他重新投胎为人。葛生随着众鬼魂走至一处,发现前面有一个绿萝搭就的棚子,棚子下面铺着一块大石作为案几,上面放着数个大瓮,瓮中都是**的汤水,在棚前还聚集着数百男女,都争着用水瓢舀水喝。葛生走至此处也很口渴,于是上前便欲舀水喝,正在此时忽见一女子从棚后走出,葛生一看,居然是已死的兰蕊。兰蕊一见他就很惊讶,问他怎么会来此地,葛生就源源本本以实相告,兰蕊对他道:“君以情死,我的妹妹又岂能独生啊!”说毕不禁泪如雨下。

葛生此时口渴难忍,就拿着水瓢想要去饮水,兰蕊一见急忙摇手阻止他。葛生便问其缘故,兰蕊待众鬼都散去才道:“你不知道吗?这里就是孟婆庄。孟婆今天为寇夫人上寿去了,所以让我暂为代管。你如果喝了此汤则会记忆全失返生无路。现在趁着还没有饮用,为何不寻路早归,和我的妹妹遵循前约成为佳偶。”葛生道:“旧约难循,重生也无益。你说该怎么办?”兰蕊道:“我来帮你想办法吧。”说毕便将他带至棚后,见有数排石瓮堆在墙角。

兰蕊指着这些石瓮对葛生道:“这些瓮里装的有益智汤,饮者都能才思敏捷;有长寿汤,喝下去便会长寿,还有和气汤,喝了便会时常欢喜不知悲伤。”葛生问道:“那刚才众鬼所饮是何汤?”兰蕊笑道:“那是焦心火滴泪泉熬制成 的混沌汤 啊。”兰蕊走至一个石瓮旁用水瓢舀起瓮中之汤,让葛生喝下去。葛生问这汤叫什么名字,兰蕊道:“这是元宝汤。你之所以乐死恶生,全是因为因为少了此物。”葛生接过水瓢勉强喝了几口,感觉味道苦臭实难下咽。

兰蕊在旁道:“这等龌龊物,原不宜入文人之腹。但是我让你喝此汤只是为了让你能扬眉吐气,所以也不算俗。”葛生听罢面有难色,迟迟不肯再饮,兰蕊又道:“劝君更尽一杯酒,恐怕西出阴关无故人了。”葛生一听不由莞尔,于是又勉强喝了半瓢。兰蕊见状道:“可以了。”说毕便领着葛生出了棚子,给他指明了回去的道路让他赶紧归家。此时葛生已死五日了,因为家里没有钱,所以连棺木也买不起,只好将尸体停放在床上,只有他的母亲再旁看守。

正在悲泣间,忽见葛生的尸体一跃而起,大呼腹痛,低头狂吐势如泉涌,犹如水银泻地一般。葛生随即找来锄头在吐过的地方挖下去,只见数尺深得地方全是银子,有几万两之多。葛生拿着银子便去了鸨母那里,此时玉蕊得知葛生死讯已经悲痛的绝食三日了,葛生就对玉蕊说了冥府之事,玉蕊闻听大喜。葛生又拿出银子付了身价钱,将玉蕊娶回家中。因感念兰蕊的恩德,又将她的灵柩移出厚葬。后来葛氏子孙繁衍,每年春秋都要祭扫兰蕊之墓,将此立为家规。

另版孟婆庄

在清人王有光《吴下谚解》的“孟婆汤”中,也有一段关于鬼魂被灌迷魂汤的描写:

人死之后,首先经过的是孟婆庄。众役卒押送鬼魂从孟婆庄的墙外走过,至阎王殿去接受审问。判定后,则将生前旦L录入转回册中。凡是被判转世投胎的鬼魂,就再从孟婆庄走回去。

孟婆庄的门口有一个老婆婆站在那儿招呼来者,步上阶梯,进入里面。

庄内全是雕梁画栋、朱栏石砌;屋内,触目皆是精致华丽的粮],有珠玉做成的帘子,厅中还瞻F一面玉雕的大桌子。

待来者入屋后,老婆婆便叫出三个女孩子来,这三个女孩子分别是孟姜、孟庸与孟戈。三人都穿着红色的裙子和垂着绿袖的上衣,个个如花似玉、貌赛天仙,而且轻声细语地呼唤郎君,还以手拂净席子请来者坐下。

来者坐下后,丫鬟便送上茶水。三个美女环伺在侧,皆以纤纤玉指亲奉送茶,玉环叮叮脆响,阵阵奇香袭人,在如此情境中,实在很难拒绝不喝。

才一接过茶杯,便觉目眩神驰,轻辍一口,只觉清凉无比,其能解渴,不禁一饮而尽。喝到底忽见有一匙左右的浊泥在杯底沉着,待抬眼一看,发现原本貌美迷人的美女和老婆婆都成为僵立的骷禳。

走出门外一看,原先的雕梁画栋尽成朽木,如置身荒郊野外,并忘却生前一切事物。

就在惊慌失措、痛苦不已的当头,忽然大哭堕地,成了一个甚么都不知道的小婴孩。

周幽褎姒

褎姒者,童妾之女,周幽王之后也。初,夏之衰也,褎人之神化为二龙,同于王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卜杀之与去,莫吉。卜请其漦藏之而吉,乃布币焉。龙忽不见,而藏漦椟中,乃置之郊,至周,莫之敢发也。及周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也。王使妇人裸而噪之,化为玄蚖,入后宫,宫之童妾未毁而遭之,既笄而孕,当宣王之时产。无夫而乳,惧而弃之。先是有童谣曰:“弧箕服,寔亡周国。”宣王闻之。后有人夫妻卖弧箕服之器者,王使执而戮之,夫妻夜逃,闻童妾遭弃而夜号,哀而取之,遂窜于褒。长而美好,褎人姁有狱,献之以赎,幽王受而嬖之,遂释褒姁,故号曰褎姒。既生子伯服,幽王乃废后申侯之女,而立褎姒为后,废太子宜咎而立伯服为太子。

幽王惑于褎姒,出入与之同乘,不恤国事,驱驰弋猎不时,以适褎姒之意。饮酒流湎,倡优在前,以夜续昼。褎姒不笑,幽王乃欲其笑,万端,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诸侯悉至而无寇,褎姒乃大笑。幽王欲悦之,数为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不至。忠谏者诛,唯褒姒言是从。上下相谀,百姓乖离,申侯乃与缯西夷犬戎共攻幽王,幽王举烽燧征兵,莫至,遂杀幽王于骊山之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太子宜咎,是为平王。自是之后,周与诸侯无异。诗曰:“赫赫宗周,褎姒灭之。”此之谓也。

颂曰:褎神龙变,寔生褎姒,兴配幽王,废后太子,举烽致兵,笑寇不至,申侯伐周,果灭其祀。

译文大意褒姒,姓姒,古褒国人。褒国立国之地就在今汉中平川中部、留坝县以南地区,因此她算是一个陕西人。褒国“礼妇人称国及姓”,所以她就被叫做褒姒了。关于她的身世,史书上一本正经地记载着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在《国语·郑语》和《史记·周本纪》里,都有相关的记载。大致意思是讲,夏朝末年,褒人的神灵“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也就是说,有两条龙在夏王大庭性交,此二龙是褒神变化而来,自称是褒人先君。夏王对此深感恐惧,便占卜问神灵,是杀掉呢?是赶跑呢?还是制止它们的性交活动呢?贞问结果是“莫吉”。于是夏王又改卜请示说,那能不能把龙漦(注:“龙所吐沫,龙之精气也”)收藏呢?神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告曰“吉”。

于是夏王拿来上好玉帛,用简策给神灵打个报告。二龙显完灵后,立马消失了,只剩下一摊黏糊糊的龙漦。夏王命人把这“宝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椟匣里,好好保护。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礼祭之。这件宝物一直传到周厉王末年,厉王禁不住好奇,便打开观看,可一不小心,把龙漦洒流于王庭,还无法清除。周厉王很是慌张,便决定用巫术除之,他让宫女裸着身子大声喧哗,迫使龙精化为玄鼋。后来,这只黑色的大鳖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一个七岁的小姑娘碰上。周宣王年间,这个小姑娘在“及笄”之年(15岁)竟然 “不夫而育”,生下一个女婴。这个女婴长大后便是褒姒。因为她出生得莫名其妙,所以宫女很害怕,便“惧而弃之”。

这时恰被一对以卖桑弓弧、箕箭服为生的夫妇发现,看她可怜,便将其抱养,并逃到褒国。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在宣王时期,民间留传着一个童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听了很不高兴,恰好发现这对夫妇正在卖这些玩意儿,便派兵去抓他们,然后杀掉。也就是说,这对夫妇是在逃跑途中捡到这个“同病相怜”的小姑娘的。而厉王不知道,正是他的所作所为,明违神旨,却暗合“天道”,终埋下祸根。赫赫宗周,终灭在“檿弧箕服”养女的笑声里。(后面烽火戏诸侯部分比较好理解,就不在翻译了)

这个被命运之神派到人间执行特别任务的女婴,自然备受上天的恩宠。等她长大后,已经出落得非常美艳。恰在这时,由于周幽王征伐,褒人国为乞降,便将她献给了周幽王。

鄱阳儿 宋朝时鄱阳(今江西鄱阳)南乡有一个村民,他的妻子在淳熙十年(1183)生下了一个男婴,这个男婴儿从头顶到脚底都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也是个大胖小子,家里非常高兴。可是奇怪的是,这个男孩两条胳膊下各生有三条手臂,形状非常怪异,让人看了心里特别害怕、恐惧不已。他母亲认为这是个怪物,于是就把他放进水盆中,准备溺死他。 不过,奇怪的是那个男孩突然在盆中翻身坐起,他母亲不死心,又把他按入水中,而且害怕他再起来,又在他身上加条木凳压着,不过这个男孩力大无穷,岂是木凳就能压住的,只见他又掀翻凳子坐起身来。按下、起来,又按下、又起来,如是三番。结果小男孩的奶奶看不下去了,毕竟是自己的亲孙子,于是就对儿媳说:「 ”这个小孩估计是神仙化身而来的,我们暂时先把他养着,看看以后会怎么样。” 于是家里人给小男孩洗洗澡、穿穿衣服,养了起来。后来这个小男孩长得日益强壮。以至于到八九岁时,家人让他放牛的时候,他与别人家的孩子起了争执,打了起来,他就抡起六个胳膊与人家对打,可想而知,两个胳膊怎么能打过六个胳膊,那个揪头发、那个挥拳头、那个扇脸,也是没谁了。 原文 鄱阳南乡民妻,淳熙十年生男子,从顶至足皆与人无异,而两肘各有三臂,轩轩可畏,母恶其怪,即渍诸水盆中。俄翻身起坐,又拓入水,加一木髡压之。复推凳而起。祖母在旁,恻然曰:「 ”此恐是神部中来,且试养育,看长大后如何。”道沐浴施襁褓。日以益壮,及八九岁时。放牛于野,他家童稚或与争忿,则六臂齐举奋击,莫能抗敌。今十五岁矣。 金丹 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市)有一座道观,名字叫做赤松观,相传是九天玄女炼丹的地方。据说丹元炼成的时候,共有三粒,用一粒用于祭天,一粒用于祭地,都理在一处隐蔽的地方,剩下一粒当然留给玄女自己吃了,也不知此事已有多少年了! 宣和(1119-1125)年间的时候,有个道士独坐在竹林里的亭子里,他所养的一只善鸣鸡在竹根下啄食一个像龙眼一样的东西,那个东西很大并且有一种异样的光彩,道士感觉很奇异,急忙起身夺了过来,那个丹丸香气袭人,而且象铁石一样的重,心想估计这就是所谓的神丹吧,但不敢吞服。就用一个容器悄悄的藏了起来,放在观里的三清殿前,如果人家想看,他就在焚香之后把锁打开来出示给人看,这样过了将近一年。 不知怎么,这枚丹丸被一位云游道士抢走了,他在像前用水吞服,由于没有抢得过来,道士就急忙喊来众人想把他抓起来,可是哪个云游道士飘然行走在池塘的水面上,快步如飞,根本抓不到。第二天,又有人看到他坐在水底,水都不断上涌,象煮沸的一样,过了十天那人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人?又到什么地方去了! 道士怅然若失,很是懊悔,就打来水把盛丹丸的器皿洗了,然后把这些水喝下,从此,道士的脸就像小孩一样,嘴唇红像朱砂一样红,右手软如绵,到了九十多岁时,还都强健无病。关键那只啄了仙丹的鸡也活了三十年之久。 原文 婺州金华赤松观,相传为九天玄女炼丹之所。云丹始成时,凡三粒,以一祭天,一祭地,皆瘗于隐所,一以自饵,盖不知几何世矣!宣和间,某道土独坐竹轩,见所养善鸣鸡,啄龙眼于竹根下,甚大而有光彩,急起夺得之,香气袭人,重于铁石,意其所谓神丹也,未敢服。密贮以器,置三清殿前,愿见者则焚香启钥以示之,既期年矣!后为游士攫取,以像前供水吞之,夺不可得,亟呼众擒之,已飘飘然行池水上,运卡如飞。明日,或见其坐水底,水皆甬弗,旬日方去,莫知为何人,何听之也!道士怅然自悔,犹汲水涤盛丹器饮之,自是面如童颜,唇赤如朱,右手软如绵,年九十,尚强健无恙。鸡亦活三十年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