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挖出巨大红棺,棺中有一具女尸,专家掀开衣服后为何感到后背发凉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考古挖出巨大红棺,棺中有一具女尸,专家掀开衣服后为何感到后背发凉呢?,第1张

中华大地哺育了数代中华儿女,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经历多个王朝崛起、兴盛和衰落。随着岁月流逝,他们生活过的足迹被封印于地下,其中也包括很多奇珍异宝。近代中国大地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无数珍宝流落国外,而那些因埋藏于地下而幸免的珍宝在近代发掘的中逐渐呈现于世人眼前。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珍宝,加强对历史领域的研究,国家大力扶持考古行业。

考古学家们穿山越岭,传播历史文化,发掘古代墓葬,保护珍贵遗迹,依据发掘出来的遗迹、文物研究古代历史发展。我国地大物博,朝代众多,现存被发现的文物只不过是被埋藏文物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文物等待考古学家去发掘,然而有这么一件令考古专家心惊的考古经历:考古挖出巨大红棺,棺中有一具女尸,专家掀开衣服后感到后背发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01

考古专家们从古墓中发掘出很多文物,有器具,有铜像,有古籍,有金银珠宝,当然也有尸体。尸体才是古墓存在的意义,古人渴望死后能够继续享受现有的奢华生活,免受后人的惊扰,于是古墓在设计上极为巧妙,越是身份高贵,地位显赫的人,古墓设计就越为复杂,陪葬品也就越多,危险性越高。像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的秦始皇陵,数以万计的兵马俑整齐排列,他们在地下默默守护千年,直到被人们发现,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中国奇迹。近代被发现的众多古墓当中,大多都是黑色棺材,然后有一座古墓出土的棺材却与众不同,是一个红色的巨大棺材,这立刻吸引无数关注的目光。

02

此事还得从2003年内蒙古通辽的一个施工队说起。03年的一天,在内蒙古通辽市,施工队像往常一样正常施工,起初建筑工人挖到这个墓室的一堵墙,他以为是地下的岩石,也就没有放在心上,但是随着施工进度的推进,他注意到这些石板排放的很有规律,不是随意的自然生成的,于是和其他工友进行商量,最后意识到这很有可能是一座古墓,于是立即将此事上报给当地的考古部门。

其实在当地一直有千年古墓的传说,只是对于这座古墓是否真实存在,没有人知道。当考古专家听到这个消息后,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并对现场的勘察,经过专家的一番研究,确定施工发现的就是古墓,于是专家开始认真、仔细地对古墓进行挖掘,随后挖出一个巨大的红棺材,因此专家推测此墓是一个女性的墓地。

03

通过对这些文物的鉴定,专家确认这座古墓一座古代契丹墓。墓中堆放了很多非常珍贵的文物,不过最吸引专家目光的还是那副红棺材。这副红棺材保存完好,上面雕刻着许多精美花纹。依据精美的红棺材以及被挖掘出来的文物,可以肯定墓主人在古代非富即贵的崇高身份。

专家小心翼翼地打开棺材后,发现里面确实躺着一具女尸,刚好证明专家之前的推断是正确的。棺材里的女尸头上戴着金色发箍而且脸上蒙着面纱,这使得这具女尸充满神秘感。当专家们掀开女尸的衣服后,都被吓坏了,眼前的女尸身体流着不明液体,看着让人头皮发麻,可谓《书与包洋道》:“一旦骇于荒唐缪悠之说,惊于诡谲怪诞之辞,则其颠顿狼狈之状,可胜方哉?”专家想着能从古墓和文物中找到能证明女尸身份的线索,但可惜的是,没有发现一个真正有用的线索,至于墓主人的身份只能期待日后考察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才能确定其身份吧。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建筑施工频繁发现古墓,像这种无法确认墓主人身份的古墓有很多,但是每次挖掘都会带给专家学者很多震撼。无论是从墓室结构设计、尸体保存还是出土文物等等,都无不让专家学者感慨古人的聪明才智。这些古迹、文物的发现填补我国历史的空白篇章,为历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古墓被人们发现,然而依我国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更好的保护这些文物,对于一些无法确认古墓主人身份的情况更是逐年增加。但是我相信,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进步以及考古专家学者们的不懈努力,古墓的面纱将会一层层揭开,从而还原历史真相。

圆明园遗址

在海淀区的海淀镇之北,有一处占地约5300亩的园林遗址,这里林木繁茂,水泉丰沛,兼具江南和北方风光双重特色。这就是曾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遗址公园。

(一)园史简述

1�早期的风景胜地

北京城的西北郊区自古以来风景优美,水泉清澈,一向是吸引游人的好地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为蓟城居民及文人雅士瞩目之所。辽南京时期及金中都时期这里开始建设行宫、寺院等皇家建筑和宗教建筑。逐渐发展成蓟城郊区的风景区。元代之后,古代园林中的行宫建筑已荒圯,但池沼散布,田园阡陌的大片宜人的地方,被墨客们冠以"丹陵祢"之雅号。从此这里成为后来达官贵族们的别墅胜地。如明代武清候李伟在今北京大学西门外对面(昆明湖以东)一带建的清华园就是一座典型园林。

2�圆明园的兴衰

清王朝定鼎中原,建都北京,沿袭了明代的城池和宫苑,把基本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对西郊的开发。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把江南风景及建筑风格引进北京,在李伟的清华园遗址上建起了畅春园,此园是具有特殊形制的离宫别院,大约竣工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畅春园附近,"赐园"毗郊,其中之一,是康熙四十八年(1709)赐给其四子雍�NFDBE�王的圆明园,但该园比后来的圆明园小得多。此园大约在后来的"镂月开quot;景区,占地约500亩。胤祯登极后,将圆明园扩大,在南部建殿宇,为"外朝",后面的大组建筑群为"内廷"。扩建后占地约3000亩。其中大水面是福海。乾隆皇帝亦曾六下江南,搜集天下名胜,"移天缩地"点缀园中,不遗余力地扩建修整圆明园,此时园中已有"四十景"之名称。从而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乾隆九年后,在圆明园东部和南部又陆续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万春园)两座辅园。三座园林有门相通,成为一体,平面布局成一个倒置的品字。圆明园是三座园林的总称。嘉庆年间对圆明园的修缮工程仍不断进行。此时圆明园的总面积已达5200余亩,人工水面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堆叠的岗阜岛堤300多处,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景点160处。园中殿宇不仅装饰、陈设考究,还是收藏无数古籍珍宝、工艺美术品的综合性艺术大宝库。 可惜如此辉煌壮丽连续营建150年的万园之园,毁于英法联军的魔爪。 1860年9月联军占领了大沽口,沿白河北上占领河西务,震动了京师。咸丰皇帝于9月22日逃往承德,10月5日联军占领海淀,6日傍晚法军进了圆明园,7日英军也进园。先是掠夺抢劫和破坏,17日开始焚烧。联军的罪恶火焰一直烧到19日,三天三夜的火海,将圆明园中富丽堂皇的宫殿和人类文明吞噬殆尽。

3�圆明园的劫后之劫

英法联军本想将圆明园夷为平地,但毕竟三园面积太大,罪恶的魔掌一时遮不过来,于是有一些景点如"廓然大公"、"蓬岛遥台"等幸存了下来。当时幸存,为后人的偷盗又开了方便之门。到同治十二年(1837)慈禧"归政"之后,想修复圆明园,终因该园损失太大和国库空虚而未能全部实现,重修计划只好先集中在圆明、万春两园。即使如此,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建材缺乏而被迫停工。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光绪又西逃,驻守西北郊的八旗兵丁勾结宫监和当地恶霸、地痞,将园内建筑拆卸盗卖、林木砍伐,使园内的建筑荡然。民国初期的军阀、官僚地痞更肆无忌惮,大规模地挖掘地下的建筑残存遗迹,地面上的残存物更不必说,如华表、石狮、石雕、太湖石等早贩卖他处。此现象沿续了几十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还有在遗quot;挖宝"者。此现象由于持续时间长,当时形成了专门的一种行业,以遗址为"趸货的宝地"。

4�对圆明园遗址的处理

建国后,对圆明园遗址相对重视起来,但是如何处理,意见莫衷一是。50年代在这里进行了大面积的绿化工作,又陆续地修建了一些房屋和道路,便于对遗址的管理。一百多年的时间,遗址内已自然地形成了居民点,尽管政府三令五申不准迁入园内一人一户,但是自然的繁衍亦是一股不容抗拒的力量,到80年代初期,园内已住有3000多农民,有的已经是第四代了,有位学者说:"对圆明园遗址消极保护是不行的,只有对它整修、利用,才是积极的保护、真正的保护"。80年代中期以后,经各方努力,找出了一条保护、建设遗址的新途径,即采取政府、管理处与附近农民合作建园,民办公助、以园养园的方针。于是圆明园遗址出现了新气象。到90年代初,已成为一处颇具规模的"遗址公园"。

(二)遗址简介

1�圆明园

(1)"前朝"政治活动区

在101中学以西,颐和园路之北,是圆明园的大宫门。宫门内是以"正大光明殿"为中心的一组宫殿区,围绕前湖,形成一个中轴线,该轴线包括前湖之后的"九洲清宴",包括东面的一组"勤政�NFDBE�贤殿"、"保合太和殿"和"吉祥所";西面的"翻书心"、"长春仙馆"和"四宜楼"等。该组建筑中,中轴线两旁布置着内阁六部等中央机关和保卫圆明园的八旗直房等。

(2)供奉清帝影像的安佑宫

在圆明园的西北角有一组特殊的宫殿区,规模宏大,肃穆端庄。这就是供奉清朝历代帝后影像的安佑宫。该组宫殿始建于乾隆五年(1740)二年后竣工。大殿九楹,左右配殿五楹,宫门五楹,前后有华表两对(现一对在北京大学,一对在北京图书馆),牌坊三座,极为壮观。

(3)万方安和

这是一组建筑形式奇特的建筑,在后湖西侧杏花春馆的西北方,平面布局呈"�"字形,共有三十三间,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要求。这种形式是属于适合建在南方园林"户外室"的类型。目前"�"字形殿基仍清晰可见。

(4)舍卫城

这又是一组特殊建筑,在福海西北方。城内有买卖街,宫监、宫女妆扮店员,商人进行交易,类似颐和园中的苏州街。城内有殿宇、游廊三百二十六间。舍卫城、方壶胜境、安佑宫是园内规模最大的三组建筑群。

(5)方壶胜境

在福海之北的海湾里,有用汉白玉建成"山"字形三层的石座伸向水里,上面建有哕鸾殿、琼华楼、�珠宫等。在现存的园林里,很少有与此景相比的景色。

(6)福海

福海是全园中心,园中最大的水面,海中有三个小岛,中心岛上建"蓬岛瑶台"七间和畅襟楼、随安室等建筑。东南岛上有"瀛海三山"之亭,向西北渡桥到北岛。此建置亦属"一池三山"之格局。

2�长春园

从福海向东,过圆明园的明春门即到长春园。园内主要建筑有淳化轩,左右有廊各十二间,每间嵌石碑六块,收集书帖几十卷,诸家墨迹九十九人。园中最著名建筑就是西楼远瀛观。该园以中西合壁式建筑见长,风景美丽,建筑雄伟,独具一格。其他景观有狮子林、纳景堂、清闷阁,占峰亭、清淑斋、延景楼等。建于湖中的"海岳开襟"为一座二层圆台建筑,上面建有"得金阁",遥望好似海市蜃楼。

3�万春园

在福海东南,前称绮春园。大宫门在该园的东南角,门前有东西朝房。门内主殿是迎辉殿。这座园林是太后、嫔妃们的居住之地,慈禧时重修了该园,改名万春园。园内有"含光楼"、"四宜书屋"等三十景。"露水神台"虽不属三十景之内,但其铜人承露的铸造极有特色。万春园比不上圆明园的富丽堂皇,又不同于长春园的雄伟挺透,但它有着自己的流畅自如的特殊风格。

(三)遗址公园

为了达到整修、利用的方针,政府和当地农民共同努力,在多方面的配合下,首先完成了园内居民的搬迁工作,然后决定以开发中心区福海为着手点,让它首先造福于民。1984年数十万人参加了挖掘福海的义务劳动,同时将挖出的土方堆砌成小山。没能参加义务劳动的人民,自动捐款、支持福海复苏。福海在众人努力下,按原计划修复了"蓬岛瑶台"。湖中清水透澈,水面冒出尖尖的荷舟,200多条游艇泛于800亩湖面上。福海终于在涸竭了125年后,于1985年7月1日开始接待游人了。 继福海的开发之后,还修缮了万春园宫门及其附属建筑,新辟了圆明园展览馆,数座桥梁和万花阵等旅游景区。在新复苏的遗址公园内近年来常举办大型游览活动。如1991年夏季举办了全国文化艺术节,各少数民族来园展示各自的文艺节目,吸引了大量游人。 圆明、长春、万春三园路线图

(四)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

圆明园遗址本身就是列强侵华的铁证,凡游园的中国人,无不为之愤慨。60多年前李大钊凭吊圆明园时,曾愤然作诗,痛斥毁园的贼寇。现在虽然在园中大面积绿化,万春园中建园林别墅,但有意识地保留西洋楼遗址、大水法、观水法、远瀛观等遗迹,清理遗址,整理石雕,保留着劫后惨状,做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现在这里经常是党团员过组织生活,青年学生、工人接受教育的处所。

圆明园被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可厚非,圆明园的确是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在对其进行了惊人的破坏和抢掠后,放火烧毁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但是,现在看到的圆明园残垣断壁,其实完全不是当年英法联军毁园后留下的遗迹。

客观上讲目前所指的圆明园在概念上比较模糊,实际上所谓圆明园,应该称之为皇家京西,圆明园风景区更为合适,而圆明园只是其中一个景点而已。英法联军焚烧的是景区内圆明园主园,周围较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和海淀镇。整个圆明园风景区,包括皇家的三山五园,范围有5千多亩,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称之为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称之为五园。圆明园是康熙皇帝赐予皇四子胤祯,就是后来雍正的私家花园。“圆明”二字的意思,据雍正自己说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就是聪明睿智,品德完美。康熙皇帝亲笔题写园名,雍正的意思父亲赐园是作为对他品格才智的赞赏。实际此二字是雍正当阿哥,就是皇子时用的佛号。由于他信奉佛教,常以“园明居士”自居。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最早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后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历朝扩建,前后150年,其中圆明园面积最大,故将整个风景区,称之为圆明园。景区建筑就是个大杂烩,即有复制苏杭等地的园林名胜,浙江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江苏苏州的“狮子林”,江苏海宁的“安澜园”等,还有仿造西洋园林建筑,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大水法喷泉,万花阵迷宫和海晏堂”等,甚至在湖中还有个威尼斯城模型。所谓“万园之园”,就是将中西著名园林建筑复制在一起,风格融会了中国江南名园胜景,以及西方文艺复兴等时期的各种风格。圆明园南部为办公区,此为皇帝避暑办公地点,其中以“正大光明殿”最为人熟知,其余散布着大小40处景点,50多处仿建的名园胜景。还有根据历史名著和书画,刻意打造的园林建筑,如参照《桃花源记》建造的“武陵春色”,“蓬莱瑶台”。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等。同时,圆明园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藏珍馆,美术馆,书画馆,博物馆,艺术宫,图书馆,植物园。园中收藏大量名人字画,西洋钟表,古籍藏书,鼎钟铜器,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珍稀古玩,奇花异草,古木奇石等各类珍宝。

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其间,咸丰10年即1860年10月,被英法联军烧毁。英法联军8月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景区,次日开始抢劫和破坏。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10月18日,英国公使额尔金和统帅格兰特,命令米基尔中将率军三千五百余人,放火烧毁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海淀镇。安佑宫近300名宫女太监,工匠杂役由于当时情况十分混乱,大门被反锁,最终也葬身火海。所谓“中国守军寡不敌众”一说不成立,当时只有20余名负责守园的太监与敌搏斗,管园大臣文丰自杀,部份常驻嫔妃惊过度身亡。当时清军,并未与英法联军作战,而是应联军要求让出了安定门,联军分四批入城,司令部设在国子监。联军入城时清兵在道路两侧跪迎,京城老百姓也在周围看热闹,并没有阻止的意思,而且还热闹非凡。圆明园本就是皇帝大肆搜括民脂民膏,建造用于*乐的私家园林。咸丰帝事发后气得吐血不止,次年旧病复发,死在了热河行宫。

焚烧圆明园的真正原因是英法联军与清政府“通州谈判”的破裂,1860年9月18日,英法联军代表巴夏礼, Harry Parkes,英国公使额尔金私人秘书洛奇,Henry Loch,在通州与清政府谈判,随即被载垣和僧格林沁逮捕,并与之前被捉的英法联军士兵一起,押送到北京监禁。僧格林沁无故扣押39名谈判代表,并且逼迫谈判代表巴夏礼退兵,后者以自己谈判代表身份,并无最终决定权为由拒绝。清政府通州谈判的目的就是诱捕巴夏礼,以为他是英法联军全权代表,他被捕能使联军群龙无首而内乱,然后清军出兵可获全胜。无奈当天中午,英法联军4千人在通州张家湾,大败僧格林沁万人。数日后八里桥再战,联军6千人消灭清军精锐,蒙古马队近3万人。咸丰帝只得对外称 “朕今亲统六师,直抵通州,以伸天讨而张挞伐”, 随后携后妃大臣逃到河北热河避暑山庄,恭亲王奕欣为钦差留守北京议和。除巴夏礼和公使额尔金秘书,被关押在刑部大牢内,其余人都被关押在圆明园。

英法谈判代表被押解到北京交刑部审讯,按中国惯例押解重犯,捆手皮绳都被水泡过,这样越勒越紧,几天不松绑会腐烂生蛆。犯人刚到京城时咸丰还来审讯过,后来八里桥战败皇帝逃跑,就没有人管了,皮绳就再也没解开过。外国谈判代表反捆双手,跪倒在地,三天没吃喝。以下是后来当事人的一些回忆,“《泰晤士报》记者鲍尔比第四天死去,尸体在牢房里放置三天,后被扔到野地里让野狗吃了;安德森中尉手脚被勒得生出了蛆虫,他看着手上的蛆虫,满身蔓延精神错乱,大叫三天死去;一位法国犯人蛆虫进了他的嘴巴,耳朵,鼻子,也疯了;一个幸存者居然还在狱中数蛆说,一天可繁殖千只蛆虫!”

某监禁的英国外交官回忆,“沉重的监狱大门被打开,我被带了进去,大门在我身后又轰隆隆关上。这时,我发现自己是在一群,大约七八十个外表粗野的囚犯之中,像在中国的监狱里通常所能见到的那样,这些囚犯因为疾病和不卫生环境,多数都极富攻击性。他们自然都带了焦虑的神情,瞪视我这新来者。 狱卒们把我放在一块囚犯睡觉用的垫起来的铺板上,并用另外一根粗大的铁链把我牢牢拴在头顶上的梁柱上。这根铁链既长又重,先从脖颈绕一圈,并固定在双脚上,双手被两条交叉的铁链和手铐紧紧捆住。这里所关押的囚犯中,绝大部分都是犯有重罪的社会下层人物,包括杀人犯和夜间窃盗犯。监狱内的生活条件极端恶劣,犯人们面容憔悴,体弱多病,经常有被囚身亡者。”

清政府对巴夏礼还算客气没把他处死,但西方外交官都在监狱中受到残酷的心理折磨,清政府告诉巴夏礼和谈判代表,中国人一定会血战到底,他们最终会被砍头,给他们2小时给家人写遗书。写完后又说行刑将改在次日,并且一再拖延,死刑犯心理几近崩溃。清政府对他们施加心理战,想迫使他们屈服重开谈判。最终,在列强的强烈要求下,清政府终于释放幸存的谈判代表。仅仅关押1个月,受到残忍虐待的39位谈判代表中21人死亡,所余者被折磨得几无人形,联军愤怒之下决心报复。英国公使额尔金宣布,联军攻入北京一不杀人,二不扰民,但作为报复定要烧毁,咸丰皇帝私人园林--圆明园。因为外国使节就是被关押在此,并且饱受折磨虐待。

1860年10月18日,额尔金在正式烧毁圆明园前,在北京张张贴告示,说明烧圆明园的原因,时间和地点。并且声明:“任何人无论贵贱,皆需为其愚蠢的欺诈行为受到惩戒,18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皇帝食言惩戒,作为违反休战协议之报复。与此无关人员皆不受此行动影响,惟清政府为其负责。”当时,曾有人建议额尔金直接烧紫禁城,后来考虑到紫禁城是政治中心,而且为顾及咸丰脸面,与恭亲王的《北京条约》正在谈判之中,最后还是认为圆明园最合适。圆明园的抢掠和毁坏作为对中国大皇帝的报复,还有对英法联军及被虐代表的补偿。英法联军有组织的抢掠,仍然引起极大混乱,掠夺来的珍宝除部份呈送给英法皇帝,并由国家博物馆收藏。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

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英人之物。但多数物品都为法英军官和士兵抢劫,对于抢不走搬不动,或者被认为不重要,没有价值的,多数被故意破坏,最后焚之一炬。

颐和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北京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历史沿革:

1、明朝弘治七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明熹宗时,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

2、清朝乾隆初年,为了筹备崇德皇太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

3、乾隆二十九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4、清朝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

5、光绪二十六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修复。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

历史事件: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光绪十六年,颐和园东宫门右侧建有小型电厂。它被称为“颐和园电灯办公室”,并被提供给颐和园。该研究所是北京最早的发电设施,在该市设有“西苑电灯办公室”。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苑和颐和园电灯两套发电机组和电灯被摧毁。

4月28日,光绪四月二十八日,光绪皇帝在颐和园仁寿寺召唤康有为。生命康走在总局的张靖,并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 4月23日改革宣布后,光绪皇帝前往颐和园12次,召集改革者,改革计划。 8月的第四天,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回到了宫殿。

两天后,她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逮捕并杀害了改革派,并未能通过改革运动。改革期间,慈禧住在颐和园。颐和园成为旧学校的中心,反对改革并为政变做准备。改革失败后,光绪长期被限制在花园的玉溪厅。

7月21日,光绪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离了颐和园。 7月25日,俄罗斯军队首次入侵颐和园。在未来,日本,英国和意大利军队先后被占领。在颐和园占领期间,入侵者掠夺了宝藏,许多建筑物再次被烧毁。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关系往往很难拿捏,臣子稍有不慎,便会被打入深渊,这就是所谓的“伴君如伴虎”。范蠡离开越国时,曾给齐国大夫文种写了一封信,写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一个人失去价值之后,很快就会被杀掉,这是为君者必备的能力。然而,历朝历代也不乏功高震主的大臣,他们肆意妄为,目无尊上,就像《鹿鼎记》中的鳌拜一样,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年羹尧于1679年出生,自由熟读诗书,见识广博,在1700年考中进士后,就一直在翰林院任职。9年之后,年羹尧升任四川巡抚,在不到30岁的年纪就成为了封疆大吏,前途不可限量。据清人萧奭所著的《永宪录》记载:康熙皇帝对年羹尧格外赏识,屡次破格提拔他,年羹尧感激涕零,曾多次在奏折中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会“竭力图报”。

实际上,年羹尧的确很有才能,在康熙帝与准格尔部入侵西藏的战争中,充分保障了后勤供给,没有让在前线冲锋陷阵的将士们尝过挨饿的滋味。对年羹尧所立下的赫赫战功,康熙帝从来没有吝啬过赏赐,而年羹尧也从来没有让他失望,一直在巩固西南边陲地带,数次击败敌军,“年大将军”的称号彻底震慑西南,名动朝野。

1924年,因年羹尧平定青海战事有功,被雍正帝晋升为“一等公”,这也是年羹尧自效忠康熙、雍正两任皇帝以来,获得的最大荣耀。在仕途上顺风顺水的年羹尧不但在西部地区一呼百应,还一直奉命直接参与朝政,经常在雍正帝左右出谋划策,在一些重要官员的安排和人事任免上,雍正帝也经常采纳他的意见,使年羹尧的地位甚至比绝大多数的皇室中人都要高。

然而,年羹尧实在是太顺了,以至他恃宠而骄,作威作福。年羹尧在官场中从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对朝廷派来的御前侍卫,他从来不以礼相待,甚至还把他们留在自己的身边,作为“前后导引,执鞭坠镫”的奴仆使用。在皇帝面前,他也从来不行“三跪九叩”的大礼,甚至在雍正帝面前也没有丝毫为人臣子的觉悟,让雍正帝的心中越来越不高兴。

除此之外,年羹尧还利用手中的权力结党营私,凡是他保举的官员一律录用,号称“年举”。官员为了升官发财,往往会给年羹尧进献厚礼,这种“贪赃”行为在雍正初年,是皇帝明令禁止和严厉打击的。于是,雍正帝在忍无可忍之下,接连给年羹尧定下92款重罪,把他抓进大牢,让其在狱中自尽,以示皇恩浩荡。

在年羹尧死后,雍正帝派人去抄家,抄家大臣经过一番搜寻之后,共收获白银数百万两,还有金银珠宝、古玩字画等物件,其中有一本名为《西征随笔》的书,大臣随便翻了翻,吓得马上把他呈给了雍正帝。雍正帝翻开之后,看到了这么一句话:皇帝分毫不值钱……雍正帝一怒之下,气血上涌,竟直接晕了过去,过了好一会才渐渐苏醒。

我认为,溥仪在清朝沦陷前偷偷运了76箱国宝,在日本人的保护下,将国宝运到天津,后来不断变卖国宝,使这些文物流落海外。

民国初期,溥仪等人仍生活在故宫。根据南京市临时政府和清政府代表商定的清代客房优惠待遇条件,溥仪等人也住在紫禁城。中华民国政府每年拨款400万泰尔白银,用于溥仪等的日常使用。换言之,这400万泰尔的银币也是一笔巨款,足足以让溥仪等人消费。不过,溥仪等人过去过着奢华奢华的生活。当时,全国政府财政状况紧张,无法按期缴纳“清室优待费”,所以往往收支不成。

我该怎么办?溥仪等人实际上想出了一种办法,悄悄地拿出故宫文物作为抵押品,向商家和银行借钱。据统计,溥仪等人向各大企业和银行借款100多万元。起初,这只是抵押贷款。后来,它简单地拍卖了皇宫里的金银、珠宝和古董。在筹备婚礼时,溥仪曾想拍卖国宝级文物“四库泉书”。只有当舆论强烈反对时。

溥仪等人随后偷走文物,卖掉了。不算。当时,溥仪等人知道迟早会被驱逐出故宫。因此,从故宫大规模转移文物开始。

怎么办?溥仪本人不敢将文物带出故宫,而是让哥哥溥洁走进故宫,陪他去学习。浦洁离开时,他偷偷地把文物拿走了。多年后,溥仪在《我上半辈子》一书中回忆说,这种走私活动几乎一天持续工作半年多,而运出去的古籍书画都是优秀作品。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溥仪等人被冯玉祥驱赶出北京。溥仪在日本大使馆住了三个月,然后离开北京来到天津日方租界的“张元”。

溥仪刚刚住在“张源”,想到那些从故宫偷来的文物。他想秘密把这些文物转给天津。不久,在日本人的保护下,溥仪将故宫文物**天津。

溥仪的表弟溥佳处理了此事。”把这些古董运到天津,费时不少。”。这些书画书,共70或80个大型木箱,体积和数量。进出火车站时,不仅要纳税,还要检查。碰巧当时的国税督察孙宝琪是扎然(清太子载真的兄弟)的公公。我找到扎然,说春王家和我们家的东西要运到天津,所以我请他委托孙宝琪带一本免检免税护照。正如预期,护照顺利办妥,我护送古董到天津,这些古董都存放在戈登路166号楼。”

算了,溥仪从故宫偷了76盒文物。这些文物具有重要价值,如历代皇帝形象、游车、廊源仙人等。它们也是国宝。溥仪在天津的生活依然奢华,他还得奖励他奉承晚清的追随者。钱从哪里来的?溥仪继续出售这些文物,使这些文物外流。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