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把哪两个古城遗址看成是商代的开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考古学把哪两个古城遗址看成是商代的开始,第1张

商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就是买东西,把东边的买卖到西边去,变贵贱,调余缺,度远近

中国的商业,商人,商文化起源于商丘~~!!!很久了,这是一个悬而未解的历史疑问:中国的商业文化起源于何时何地?华夏大地上,是谁第一个迈出了作为“商人”的一步,哪怕是小小的一步?2004年5月20日,新华社向全国发出一篇通稿《专家考证:中国商业起源于河南商丘》。犹如一记古老浑厚的沉钟,振聋发聩,山河回响。人们纷纷走到地图前,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了陇海铁路与京九铁路交会处的豫东城市———商丘。奔涌千载的商业浪潮就从这里起源,华夏文明重要一脉的商祖文化就从这里孕育。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黑龙江大学以及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省社科院、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20多家学术单位的80多位研究历史、考古、经济、伦理的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在河南省商丘市召开了“中国·商丘与商业起源研讨会”。

专家们以确凿的考古实物和翔实的史料向世人宣告:“商丘不但是商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商业的起源地,而王亥则是中国最早的商人。”

商之根

那是距今大约3800年前的一天早晨吧,红日喷薄而出,漫天云蒸霞蔚,参天古木上的葳蕤绿叶随着风的舞蹈筛下斑斑点点的阳光,沟河纵横,鹿鸣狸跃,无人涉足过的林间阡陌上,随着“哞———”的一声长吼,一群裸露着古铜色肌肤、长腿赤脚的健壮汉子牵着一头头健硕的牛,从茂密的林间走来。牛拖着一张张木车,上面放着布帛和黍、粟等货物。

走在最前面的汉子就是商汤的七世祖王亥。据《世本·作篇》记载:“相土作乘马”、“核(亥)作服牛”。王亥“服牛”以后,开始用牛羊帛粟与其他部落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换。因为他是商部落的人,其他部落的人见到他及他所带领的人就喊:“商人”,而把用来交换的牛与帛称作“商品”。“商人”与“商品”的称谓,从那时起历经千年,一直沿袭至今。商部落在契至商汤的先商时期一直活动于现在的商丘地区,史学界、考古学界对此几乎没有争议。“商人”与“商品”的称谓就来源于商部落,商业文化就起源于河南商丘。

王亥这次是从商部落(今河南商丘)出发向北,到有易氏的部落(今河北易水)一带进行交易的。这次,王亥的热忱及诚心没有带来交易的喜悦,迎来的却是血光之灾。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说,王亥到有易氏的部落后,“有易氏夺取了王亥的牛,杀死王亥。”对此,史书也多有记载,如《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有“有易杀王亥,取仆牛”;《竹书纪年》记载“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驯服牛的勇士以及第一位进行物品交换的商人———王亥,就这样如星辰一样殒落了。

万古和风,渐渐拂平了商丘这块土地上王亥曾经跋涉过的足印,但王亥经商的精魂却如种子一样,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并孕育开来。

王亥死后135年,王亥的七世孙商汤,靠着经商而兴盛起来的部族实力一举推翻了夏桀,建立了商朝。商丘作为商部落的故土,商业贸易更加繁荣。这个时期,在商丘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市”、“肆”一类的交易场所;

春秋之时,作为宋国都城的睢阳(今商丘),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商业都市之一,出现了被司马迁赞誉为“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的范蠡那样富不忘贫、富而助贫的大商人;

汉代的睢阳,是梁国国都。梁孝王刘武时期,其商业文化氛围可与京师长安相媲美。梁孝王所建的三百里梁苑,几可称为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王室园林,成为商人和文人向往的大都市;

唐朝,商丘成为中国东部地区纺织业的交易中心,特别是民间所织的绢,质量和花式在全国首屈一指。同时,商丘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它在唐代商业贸易活动中居重要地位,成为水陆货物的集散地与物流中心;

北宋时的商丘称应天府、南京,居陪都地位,其商业繁华程度仅次于东京开封;

……

商业从商丘这片沃土上发源、奔流,滋润着神州大地,推拥着中国商业文化发展的潮流。

到了北宋末年,战乱纷起,作为中原重镇的商丘成了被战火摧残极为严重的城市。商丘地区的人民过去“仓禀皆满满”,此时变得田地荒芜,商旅不行。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黄河改道商丘,商丘一带的人口大量流亡。明末,商丘又一次深受战争蹂躏,李自成率义军攻入归德府时,“肆店无货,百姓贫者不能相扶,死者枕籍。”时至民国,军阀混战,商丘几无宁日。1948年的淮海战役,商丘又一次成了主战场……

自北宋末以来的1000年间,商丘这块土地与苦难做伴,黄土地一次次地被鲜血染红;穿越商丘腹地的黄河三次改道,数次泛滥。因为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商丘作为商业之源的源头之水渐渐弱了、渐渐细了……

商之魂

迎着初夏的微微细雨,循着时光而回溯,经过当年宋朝陪都的砌满蓝砖雕壁的应天府,经过唐朝高高红色宫墙围绕的纺织业交易中心,经过汉代角亭上镶满飞檐走兽的梁园,经过春秋木车石刀的睢阳,走近商人“始祖”王亥……

浩浩江河奔流,熠熠日月轮转,为什么,商业文化能够在商丘历经这么多的朝代而依然延续繁衍?为什么,商业文化能够在商丘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

这是因为,一种亲商、爱商、尊商、重商、富商的传统商业美德,历经千年而不衰,像生长在黄河故道上的苦楝,死死地抓着故道遗留下来的砂粒,恒久地坚挺在商丘人民的心中。

在商丘,关于商业美德的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非常丰富。据《商丘县志》载:楚国士尹池出使宋国,宋国太宰子罕设家宴招待他。士尹池见南面邻居的墙弯弯曲曲,深入到子罕的院子里,西面邻居家的水从他房门前流过,问其故。子罕说:“南家工人也,业鞔,使徙之,恐人不知其处,不获食其业;西家高,而利吾宫之卑,故不禁也。”士尹池回到楚国,楚王想出兵伐宋,士尹池说:“宋不可攻也,其主贤而相仁。”楚王遂罢兵。这个小故事,体现了当时宋国统治者对商人和手工业者的保护和尊重。

在民间还流传着“伐树留邻”的故事。西汉时期,梁国一个集镇住着两户人家,东侧户主叫任守礼,本地户,西侧户主叫李保义,外来做买卖的。李家后院有棵枣树,长得茂盛,枝条伸到任家院内。任家的小孩爱吃枣,任守礼制止孩子,编了个笆,悬在空中接枣,每天把接到的枣送还李家。后来,任守礼担心自家小孩偷枣吃,就准备搬家另居。李保义听说后,立即伐掉枣树,留住了任家。后来,为了彰扬这种容商、亲商的风范,这个集镇被人们誉为“待邻村”,李家院被誉为“留邻院”。

合上发黄的历史书籍,拨开虚实掩映的民间传说,在“中国·商丘与商业起源研讨会”上,商丘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哲学博士张琼以学者的眼光,将商丘传统的商业美德归纳为四点:第一,与中国历史上重农抑商的贬商、斥商、蔑商的传统文化相比较,商丘人自古养成了亲商、爱商、尊商、重商的文化传统。第二,与重义轻利的传统价值观相比较,悠久的经商传统使得商丘地域文化中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义利并重、言商尚利的价值取向。第三,与封闭、保守、中庸的传统观念相比较,独特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历史上多次成为文化、经济、政治中心城市的地位,使得商丘人民富有吐故纳新、开放进取、兼收并蓄、敢为人先的思想观念。第四,与以熟人社会为居住和活动特征的传统文化氛围相比,商丘历史上商业贸易中心的地位,吸引历代无数商人前来经商,同时也有许多商丘人外出经商,这种较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迁徙,使之较早形成了商业社会所具有的开放、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这与中国传统熟人社会中的诚实守信的内涵是不同的。

栗陆氏,新石器时代早期氏族部落首领。据《世本集贤》等古书的描述,栗陆氏生活年代距今8500年~8200年。

《汉书·古今人表》及《帝王世纪》等大量古籍均有记载。《易·系辞下》“包牺氏没”,唐孔颖达疏:“包牺氏没,女娲氏代立为女皇,亦风姓也。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黄氏、中央氏、栗陆氏。”南朝梁何逊《七召·治化》:“何大庭之足竞,岂栗陆之能邻。”唐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洎乎尊卢、赫胥之代,骊连、栗陆之君,皇图始于中叶,莫不凭三灵之宝位。”

栗陆氏在伏羲称帝时曾经主管过全国的农业和水利工作,被封为“水龙氏”,繁滋草木,疏导泉源,堪称水利始祖。据北宋《三坟》记载:“栗陆氏居北。”伏羲曾和栗陆氏首领有过一番对话:“栗陆,子居我水龙之位,主养草木,开道泉源,无或失时,子其勿怠。”栗陆氏回答说:“竭力于民,君其念哉!”

据《河南文物名胜史迹》载,夏代,夏邑是有虞氏的分布范围;商代称栗国(《殷墟卜辞综述》记载有“栗”);西周至春秋是宋国的栗邑;秦时,置栗县;西汉建栗侯国;北魏称“下邑”;金元时期,改称“夏邑”。明嘉靖《夏邑县志》载,在夏邑县城北门护城河外的西北曾建有栗王祠,纪念远古祖先栗陆氏。今在夏邑天龙湖公园大门口,有商丘市文物保护单位“栗城遗址”石碑。

基本介绍 本名 :栗陆氏 所处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 民族族群 :华夏族 出生地 :夏邑 主要成就 :氏族部落首领 文献记载,栗陆氏与傈僳族, 文献记载 栗陆氏,《汉书·古今人表》及《帝王世纪》等大量古籍均有记载。《易·系辞下》“包牺氏没”,唐孔颖达疏:“包牺氏没,女娲氏代立为女皇,亦风姓也。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黄氏、中央氏、栗陆氏。”南朝梁何逊《七召·治化》:“何大庭之足竞,岂栗陆之能邻。”唐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洎乎尊卢、赫胥之代,骊连、栗陆之君,皇图始于中叶,莫不凭三灵之宝位。”据《世本集贤》等古书的描述,栗陆氏距今8500~8200年。 栗陆氏在伏羲称帝时曾经主管过全国的农业和水利工作,被封为“水龙氏”,繁滋草木,疏导泉源,堪称水利始祖。据北宋《三坟》记载:“栗陆氏居北。”伏羲曾和栗陆氏首领有过一番对话:“栗陆,子居我水龙之位,主养草木,开道泉源,无或失时,子其勿怠。”栗陆氏回答说:“竭力于民,君其念哉!” 《畿辅通志》载:“太古之无为,庆华胥而蹈,栗陆顾皇上之谦抑,视至治为未足。以是降德音,播嘉惠,省刑罚,薄赋税,汰沉浊,旌廉吏,举贤才,擢俊义,发仓廪,赈贫匮,尊高年,而礼有德……四方万国无一民之失所,穷乡僻壤无一物之不遂,举陶于春风和煦之中,而乐于雍熙泰和之治。”这说明在栗陆氏时期,天下太平,一片和谐之景象。 栗树,俗称板栗树,果实包于多刺的壳内。甲骨文的栗字像一株树上长出了有刺的果实。因栗木可建房子,做柴薪;栗果可食,亦可作药,提供了栗陆氏5代定都100余年的安乐生活。栗陆氏部落以栗树为其氏族的神树,成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并以此命名氏族名和族徽。后族人以栗为姓。 据《河南文物名胜史迹》载,夏代,这里是有虞氏的分布范围;商代称栗国(《殷墟卜辞综述》记载有“栗”);西周至春秋是宋国的栗邑;秦时,置栗县;西汉建栗侯国;北魏称“下邑”;金元时期,改称“夏邑”。明嘉靖《夏邑县志》载,在夏邑县城北门护城河外的西北曾建有栗王祠,纪念远古祖先栗陆氏。今在夏邑天龙湖公园大门口,有商丘市文物保护单位“栗城遗址”石碑。 湖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光岳表示,隋唐时,黄河频频泛滥为灾,栗地首当其冲,大片栗树被淤泥深埋。估计在地下10~30米处应有大量栗木碳化成阴沉木及化石出现,蕴藏有大面积的焦煤、矽炭等。这从当地诸多文化遗址及毗邻的永城市煤矿亦得到验证。 栗陆氏与傈僳族 傈僳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历史上曾有“栗粟”“傈僳”等不同写法。现有人口58万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等县,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等地。 傈僳族最早起源于东夷栗陆氏部落。中国伏羲研究会理事、历史学家王大有认为,栗陆氏是傈僳族族源源头,河南省夏邑县是傈僳族发源地。 2012年4月,王大有到夏邑实地考察栗城遗址、清凉山遗址、马头遗址、商汤祷雨处及县博物馆出土的大量文物,而后从栗陆氏出典、栗陆氏分化与合婚、栗广之野与栗氏、栗氏与栗邑等多个方面引经据典,考证分析,得出结论:栗陆氏是伏羲氏的裔种,上古帝王,位女娲氏后第4世,称栗王,传5世,子孙分为栗姓、陆姓、六姓、安姓、舒姓,并有傈僳族作为民族群体至今。 经考证,傈僳族是栗陆氏部落自商丘夏邑一带“东夷西迁”我国西部地区后,并再南迁金沙江、怒江等地,与当地土著居民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民族。族称唐代即已见诸史端。 上古栗地:栗陆氏族 傈僳先民 傈僳族,仅从族称上就与河南商丘关系颇深,体现了源于北方的族性。“傈”是这个民族的族名,含有“高贵”之意。《正字通》载,“傈”本作“栗”,是古代制作庙堂神主所用的栗木。“僳”则通“粟”,即小米,原产于黄河流域,我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 万余年前的上古时期,豫东一带的气温平均高出现在2℃~3℃,今商丘夏邑一带生长著大片大片的栗树林。居于山东半岛的东夷先民逐水草而居,因此地多栗果而在此栖息繁衍,以“栗”为地名,逐渐形成栗陆氏部落,并建都栗城。栗城即位于今夏邑县城关镇天龙湖北门一带。 商丘夏邑一带的先民,在远古至夏商周时期,即以粟、黍、麦、稻等为主要作物,并多见于甲骨文记载。夏邑位于黄河冲积扇的大前方,自古受黄河、淮河各支流丰厚的泥沙淤积,土层厚度二三十米,土地肥沃,最适于农业发展。可以说,黄河流域是粟的原产地,商丘俗称粟为谷子,脱粒后成为小米。粟除作食用和饲养外,还用于酿酒。夏朝国君少康即位之前居于纶城(今商丘夏邑),就以粟、秫等粮食酿酒,成为中国酿酒业先祖,“杜康酿酒”传为佳话。《竹书纪年》记载,少康即位后“自纶归于夏邑”。可见,傈僳族中的“僳”乃源北方之“粟”。 栗,一个蕴含着悠长历史和古老传说的名字。夏邑有栗树,有粟酒,这是傈僳族族称形成的最早源流;上古帝王栗陆氏及其部落,是傈僳族最早的先民;古栗地,则是傈僳族的发源地。 傈僳结族:东夷西迁 南迁云南 在栗陆氏统治部落联盟的后期,当为第5世栗陆氏首领统治时,刚愎自用,滥杀无辜,导致了该政权的崩溃,以致使部落先民走上西迁之路。 《路史·禅通纪》云:“栗陆氏,是为栗睦,敖昏勤民,愎谏自用,于是乎民始携。东里子者,贤臣也,谏不行,而醳之,栗陆氏杀之。天下叛之,栗陆氏以亡。后有栗氏、睦氏。”邓析的《邓子·转辞篇》云:“至于栗陆氏杀东里子,宿沙氏戮箕文,桀诛龙逢,纣刳比干。四主者乱君,故其疾贤若仇。”宋人李昉等《太平御览·人事部》引邓析《书》曰:“栗陆氏杀东里子,宿沙君戮箕文,桀诛龙逢,纣刳比干。此四者,常弯弓露刃,以见朝臣;锤钳锯凿,所可为害之具,备置左右。即位未几,公卿已下至于仆隶,凡杀五百余人。”从杀贤臣东里子,到残杀公卿数百人,末代栗陆氏可谓残酷之至。据《路史》记载,东里子的后人复仇,杀了栗陆氏,而取得部族的领导权。 栗陆氏被杀后,其族人一部分开始向西迁移。大约在夏商之际,也是东夷部族向西流动的一个重要时期。以鸟为图腾的赢秦,就是“东夷西迁”的结果。秦和少皞、高句丽等一样,原本都是东方的古部族,因此史载秦人对少皞的祀典特别隆重。《史记·秦本纪》所述秦的远祖从东方逐渐西迁的史实必为可信。 栗陆氏部族迁徙到西北甘青高原、陕西、四川一带定居下来,逐渐与周围的土著民族融合,逐渐形成新的族群,成为氐羌的一部分。《后汉书·西域传》记载有“栗戈国”:“栗戈国属康居,出名马牛羊葡萄众果,其土水美,故葡萄酒特有名焉。”极有可能为栗陆氏西迁后建立的国家。 由于战乱灾害等原因,栗陆氏部族后人又向南迁迁移,至四川的雅砻江和川滇交界的金沙江两岸的广大地区。元明时多受丽江诸地纳西族封建领主等的统治。16世纪中叶,因不堪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战争的威胁,大批傈僳族在头人括木必帕的率领下,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区迁徙。在17~19世纪,该族人在起义失败后又曾多次迁徙,一部分进入缅甸,一些人迁到老掴、泰国等。直至清代迁徙还在继续。民国时,大致形成“大分散、小聚集,跨境而居”的分布格局。在历史进程中,傈僳族溶进了不少其他民族的血缘。 傈僳族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樊绰著述《蛮书》。唐代史籍称“栗粟两姓蛮”“栗蛮”或“施蛮”“顺蛮”,均属“乌蛮”。樊绰《云南志》卷四载,四川西部有“栗粟两姓蛮”,铁桥(今丽江市玉龙县塔城乡)一带有顺蛮、施蛮居住。又《云南志》卷六载,九赕川(今玉龙县巨甸镇)有施蛮、顺蛮部落。明朝以后,有关傈僳族的记载就比较多了,《景泰云南图志书》卷四载:“有栗粟者,亦倮倮之虽种也。”《南诏野史》提到:“力呰即栗粟。” 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傈僳族,为我国56个民族之一。1954年8月,在碧江、福贡、贡山、泸水4县建立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区,1957年1月,改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并将兰坪县划入建制。 白云深处有人家。由于傈僳族多居住在各地的高山峡谷之中,部落与山寨之间交流不大,使得各个地方的傈僳族风俗甚至语言习惯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到解放初期,仍有很多部落村寨生活在原始社会阶段,保存有明显的氏族残余。后经教育,便直接进入了科学时代。 傈僳族能歌善舞,文化艺术丰富多彩。主要节日有澡塘会、尝新节、阔时节、傈僳年等。凡遇结婚、盖房或收获时节,傈僳族人民总要尽情歌舞。他们的民族服饰丰富多彩。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傈僳族民众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有巫师。 历史最是一部耐读的“大书”。远者若近,古者若今。2012年11月6日,夏邑县委、县 与湖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在商丘召开“中国·夏邑上古古都研讨会”,深入探讨栗陆氏定都栗城及傈僳族族源等相关学术研究,在古文明的“化石”中寻觅可供放大的“蛛丝马迹”,让层层叠叠的历史遗存诉说远古的神秘与底蕴,从中原到西南,民族情缘连线著过去和未来,为我们开阔了一个无限的视野,也给了我们一个多彩的世界。

几乎为0。河南 豫东 山东鲁西 等地 就不在地震带上

别说最一年,估计最近1000年地震的概率都不高。除非2012的预言是真实的 呵呵

河南商丘 属于平原地带 既不会发生地震 也不会有海啸 山体滑坡 或者泥石流之类的 最多也就是个黄河决堤 但商丘地带相对海拔较高,就算是黄河决堤,冲到商丘,估计能埋住腿弯脚脖也就不错了

所以,在河南商丘一带生活还是比较幸福的 不要担心自然灾害 更不要杞人忧天啦!!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苏、皖四省接合处,辖夏邑、虞城、柘城、宁陵、睢县、民权、梁园区、睢阳区、永城市六县二区一市,面积10704平方公里,人口817万。

商丘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发达

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亚欧大陆桥——陇海铁路,与中国最长的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北京至珠海的105国道与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的310国道,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的高速公路与东营至香港的高速公路均在这里交会,形成铁路、国道、高速公路密集相交的黄金交通枢纽。亚欧通讯光缆和京九通讯光缆在此垂直交会,西安至连云港1800路中同轴光缆也从这里通过,使商丘成为重要的通讯调度中心。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通讯使商丘成为东西南北人流和物流的纽带、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

商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早在一万多年前,三皇之一的燧人氏在这里发明了人工取火,人类从此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历史。远古时期商部落曾在此聚居,这里的人们最早开始商业贸易,使商丘成为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商丘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自五帝中的颛顼、帝喾起,经商汤的商朝,西周时的宋国,西汉时的梁国,皆把商丘作为国都,宋朝又把商丘改为应天府和南京,作为陪都。其它朝代也在这里设郡置州,把商丘作为神州重镇。1986年被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古迹遍布,在世界文化巨人孔子的祖籍夏邑有孔子还乡祠;在文哲大师庄周故里民权有庄子墓;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家乡虞城有木兰祠;还有全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商丘古城;闻名古今位列北宋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世所罕见的芒砀山西汉王陵石室陵墓群;被国家定为湿地保护区的黄河故道。此外还有燧人氏墓、帝喾陵、阏伯台、仓颉墓、伊尹墓、微子墓、陈胜墓、张巡祠、白云寺等。

商丘有着丰富的农产品、煤炭和人才、人力资源

商丘地处黄淮海平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优质棉生产基地、优质种籽生产基地、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无籽西瓜生产基地、酥梨和辣椒生产基地、山羊板皮生产基地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是全国著名的“泡桐之乡”,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煤炭储量达100亿吨的永夏煤田为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最近又在商丘发现三处煤田,其中一处在柘城县境内,储量达12·43亿吨,为特大型优质煤田。商丘人力资源丰富,每年可向社会输送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大中专院校30所,每年可输送各类专业人才3万多人。

商丘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

商丘的工业化水平大幅提升。目前已形成了以煤炭、铝业、制冷、轻纺、酿造、食品、医药、建材、机械制造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格局。现全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37家,超10亿元的4家。永煤集团、神火集团销售收入分别突破110亿元和50亿元。永煤集团进入全国500强企业和全国工业重点行业十佳企业。神火煤电股份公司名列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100强第10名;商电铝业集团是河南省工业综合实力100强企业;科迪集团是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商丘在大力抓好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同时,正进一步优化农业产品结构,走出传统模式,向生态农业、市场农业、现代农业转换。现各类形式的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已初具规模。全市已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10家,市级60多家。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00多家,涵盖了粮、棉、油、菜、果、肉、乳、食用菌、皮毛皮革、木材加工等主导产业,带动150多个生产基地、50多万农户从事规模生产经营。

商业贸易非常繁荣

现已成为中国中、东部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全市启动了商贸带动战略,完善了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了城乡结合,大中小结合,功能齐全的市场网络。现正倾力打造旗舰市场、展贸市场,努力把商丘建设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物流基地。由德美奥翔集团投资兴建的光彩大市场,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占地1570亩,为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处最大的一站式、多功能、产权式、综合型批发大市场。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为中国农业部指定的全国“菜蓝子工程”。对外贸易有了较大发展,全市已有进出口自营权的外贸企业530多家,再加上310多家三资企业,形成了外贸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几路大军直接走向国际大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外贸格局。

商丘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民权县王公庄中国农民画虎第一村、商丘市古玩城已具规模,首家民营陶瓷艺术博物馆和奥斯卡**院正在兴建。许多珍奇的民间艺术作品走向市场。

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商丘环境优良,开放深入

商丘加强了软硬环境建设,先后投资数十亿元,新修、拓宽、改造了180多条城市主次干道。实施了城市治污和绿化、美化、亮化、供水、供电、供暖、供气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城市品位。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明显得到改善。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卫生城”、“河南省园林城”。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这些优越条件,制定了一系列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国内外的大批商家来商丘投资开发和经商。目前,商丘市已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商丘,浙江商会、福建商会、江苏商会、广东商会、山东商会、温州商会相继在商丘建立。商丘的对外交往日益增多,先后与美国弗莱蒙特市、日本盐山市、日本三重县久居市、墨西哥帕丘卡市和尼日利亚哈尔科特港市等世界许多知名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

主要旅游景区

商丘的主要旅游景区有:商丘古城旅游景区,此景区包括古城、壮悔堂、张巡祠、八关斋、燧皇陵、阏伯台等景点;花木兰故里旅游景区;芒砀山文物古迹景区,此景区包括西汉梁王石室陵墓群、孔子避雨处、孔子还乡祠等景点;黄河故道旅游景区;庄周故里旅游景区和白云寺旅游景区等。

商丘历史大事

汤王兴商

汤王兴商夏朝末年,商族部落首领汤在商丘一带活动。汤以伊尹为相,励精图治,国力日渐强盛。约公元前16世纪灭掉残暴无道的夏桀,建立了商王朝。

葵丘会盟

葵丘会盟春秋时期,诸侯大国争霸,兼并战争频仍。公元前639年,宋襄公以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在葵丘(今民权县林七集黄河故道北岸)盟会诸侯。齐桓公、楚成王等大国诸侯均参加,并在此写下和好息战盟书,使各国人民得以休养生息。这次会盟史称“衣裳之会”。

泓水之战

泓水之战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伐郑。楚庄王闻讯,率兵攻宋救郑。两军在宋国境内的泓水(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慈圣镇)相遇,宋襄公以强调“仁义”治军,不听谋士劝告,两次错失良机,致使全军覆没,自己身负重伤,不治而死。从此,宋国降为二等诸侯国。“宋襄公之仁”典出于此。

梁孝王守睢阳

梁孝王守睢阳公元前154年,西汉发生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NE5A8、楚王刘戊等亲率大军攻打睢阳(今商丘),企图打通西进京都长安之路。梁孝王拥兵10万,死守睢阳城3个月,给西汉王朝得以重整旗鼓的机会。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梁孝王因守睢阳有功,深得汉景帝厚爱,赐天子旌旗并与皇帝车同辇,梁孝王所在的梁国也成为汉王朝中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睢阳之战

睢阳之战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757年正月,叛将安禄山部下尹子奇率10万大军攻打睢阳(今商丘)。睢阳守军5000余人依靠睢阳坚固的城池,与敌激战数百次,坚持了半年之久。最后,弹尽粮绝,捕雀捉鼠为食,人亦相食,却无一人投降。城破,张巡、许远皆被残杀。

赵构登基

赵构登基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康王赵构在金兵的威逼下,逃至陪都南京(今商丘睢阳区古城南),在南门外举行登基大典,继皇帝位。

师尚诏攻克归德府

师尚诏攻克归德府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柘城县远襄集北师家庄人师尚诏率领农民暴动,仅40余天队伍就发展到数万人。农民军首克归德府,继克睢州、许州,在豫东一带产生很大影响。这是明代河南省最大的一次农民暴动。

李自成两次攻打归德府城

李自成两次攻打归德府城明崇祯八年(1635),李自成率农民军暴动。在荥阳聚会,决定兵分五路,进攻官军,李自成等担任东攻任务。三月,他和张献忠率兵数万攻打归德府,归德府守卫军凭借城墙固守,在城四周架起火炮,轰击农民军,农民军久攻不下,伤亡甚重,遂撤离。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张献忠在入陕西途中,攻破归德府城,杀死官兵3000余人,取得胜利。

黄河在商丘北徙

黄河在商丘北徙明嘉靖十六年(1537)夏,黄河水在今商丘市梁园区李口乡南岸决口,河水泛滥,灌归德府城,直至十九年冬城内始干。其后河水漫流,归德府一带灾害连年。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水向北迁徙,以后商丘一带才少有黄河水灾。

创办平民夜校

创办平民夜校1923年恽代英介绍睢县人姜郎山加入中国***。1927年姜郎山返回家乡成立农民协会。在他的倡议下,破除迷信,扒庙建学,遂在睢县城西刘庄盖房39间,创办了刘庄小学。学校门楣砖刻“唤起民众”;两旁砖刻对联“昔日蔓草荒芜凋敝凄凉,今朝人才荟萃庄严灿烂”。1932年,姜郎山又在此办平民夜校,自编教材《平民识字课本》。进步人士李省三、李备伍任教师,主讲农民运动、耕者有其田、平均地权等课程,共办两班,学习者100余人。参加平民夜校的人后来许多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蒋冯阎大战于商丘

蒋冯阎大战于商丘1930年5月,新军阀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的中原大战在商丘拉开战幕。从4月开始,蒋与冯、阎双方积极向豫东调兵遣将,5月9日蒋首下攻击令,历经了商丘之战、民睢之战、睢杞太边之战、民考曹边之战、商宁之战等激烈战斗,双方投入兵力数十万人。至10月6日蒋军攻战郑州,中原大战基本结束。商丘全区地处陇海战区主战场,无不遭受战火摧残,人民深受其害。

淮海战役商永战斗

淮海战役商永战斗1948年11月30日,淮海战役进入第三阶段,战斗最为激烈。国民党军的3个兵团和地方党政机关共30万人沿徐永公路向永城、商丘方向撤退;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永城市陈官庄一带截击敌军,与之激战四昼夜,全歼国民党军26万余人,活捉“剿共”副司令杜聿明,击毙第三兵团司令邱清泉等人,淮海战役就此结束。

全国绿化会议在商丘召开

全国绿化会议在商丘召开商丘地区多是沙丘和盐碱地,1949年前林木覆盖率仅27%。1984年,商丘实现农田林网化,建成了带、网、片相结合的农田防护体系。1995年3月8日,全国绿化会及林业部召开的8省市平原绿化现场交流会在商丘召开。全国先后有87个县(市)共8000多人赴商丘参观,15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名林业专家、学者至此考察,将商丘的平原绿化经验推广到全国。

京九与陇海铁路交汇通车

京九与陇海铁路交汇通车1915年陇海铁路修竣,穿越商丘境内124公里。1996年9月1日,北京至香港九龙的京九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在商丘站与陇海铁路交汇,使商丘成为中原地区一个新的特大型交通枢纽。京九铁路在商丘境内长5872公里,4个火车站,原京广、京沪铁路下行部分列车,改经陇海直入华东,分流京广、京沪两大干线运量和晋、豫两省煤炭外运,对促进商丘经济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追溯“三商之源” 传承华商文明

  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商丘是商部族的发祥地、华裔商人的起源地和中国第二个王朝商朝的建国地。“三商之源”的文化资源在历史典籍中沉睡得太久太久,当我们深入挖掘,让它从历史典籍中喷薄而出,我们惊讶地发现,商丘这块由中华母亲河黄河冲刷沉淀的肥沃土地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古代文明,尤其是其中的商文化内涵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阅读。

  穿越时空隧道,博大精深的三商文化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精彩绝伦的历史画卷。

  玄鸟生商 商部族起源留下美丽传说

  大约距今4500年以前,三皇五帝中第三个帝王名叫帝喾。帝喾自幼聪慧过人,15岁便参与治理天下,后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领部落8个,执政后游察四方,向百姓普施恩德,并以仁德、信义和勤劳施教人民,各部落和睦友好。

  一个温暖的春日,艳阳高照,帝喾的次妃带着两个爱女到河边洗浴。大女儿名叫简狄,二女儿名叫建疵。这条河叫玄丘。两人一下水,就尽情地嬉戏起来。帝妃有娀氏看着两个女儿玩得那么开心,实在不忍心打断她们,就坐在一边的沙滩上静静地等候着。

  两个女孩开心地游戏着,笑声响彻晴空,直飞云霄。这时,突然有两只玄鸟飞来,也落到河边上戏水。玄鸟时飞时落。两个女孩一看飞来了玄鸟,就停止了“水战”,目不转睛地盯着上下翻飞的玄鸟。玄鸟停落在沙滩上蹦着、跳着,但等她们一走近,哗啦一下子又飞走了,简狄姐妹俩一连几次都没有抓着,伤心不已。有娀氏低下头去,突然发现脚边沙滩上玄鸟遗落了一只圆圆的鸟卵!有娀氏拿在手里,仔细观看着。一见母亲发现了稀罕物,姐妹俩又兴致勃勃地围了过来。妹妹建疵伸手接过去,拿在手里把玩着。简狄看着妹妹玩,心里痒痒,于是,她又从妹妹手里抢了过来。简狄抢到鸟卵,拿起就跑。妹妹一看姐姐跑了,就高声喊道:“姐姐,别跑!小心别弄破了!”简狄一边跑,一边把鸟卵含在嘴里,一不小心,脚下绊了一跤,险些摔倒,一定神,这才发现,嘴里那只鸟卵竟给吞下去了!

  简狄吞下鸟卵,心里一直惴惴不安。母亲就安慰她说:“没事的,孩子,过一段就会好起来的。”过了一段日子,简狄竟然生下了一个可爱的男孩,就给他取名叫“契”。这个“契”,后来就成了商族人的祖先。从此,商族人一直把玄鸟作为他们崇拜的图腾。

  “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这是《史记·殷本纪》记载的关于商部族起源的一个美丽传说。在《诗经》、《楚辞》、《吕氏春秋》等很多史书中都有简狄因为吞下玄鸟的卵而生下契的记载。商族人的祖先真的是天神让玄鸟降下,以致简狄怀孕而诞生的吗?这只是人们对自身产生的一种朴素解释罢了。就像在西方宗教里,圣母玛利亚受孕于天神而生下耶稣一样。不管怎么说,这总是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美丽故事。玄鸟生商不仅源于古典文献的传说,反映可靠历史的甲骨卜辞也有类似记载,在甲骨文中,“商”字上像鸟冠,下像穴居,意思是穴居的商人以玄鸟为图腾,并把商作为自己的族名。

  王亥经商 中国商业之源从此延绵流传

  时光如梭,过了数百年,商部族先人契的六世孙王亥在众星捧月中问世了。人们把聪慧、勇敢、富裕等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他,希望他长大成人后能光耀门庭,生活衣食无忧。上天真是有意点拨,王亥不仅开创了中国商业之源,而且为以后商部族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王亥出身于王室,生活比起周边伙伴更为殷实,家有耕牛数头,族人朝拜送来的布帛、栗、黍等享用不尽。生活富裕的王亥并没有坐享其成,而是突发奇想,要到外边的世界看一看,看有没有更新奇的东西。王亥亲自驯牛,并让人制作了木车,用牛拉木车,车上再满满放上帛粟等货物。就这样,王亥和儿时的伙伴一起,走出了自己的家园,踏过无人涉足的林间阡陌,趟过纵横交错的沟沟河河,来到了相距甚远、从无往来的其他部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同的生活习俗、别样的生产生活用品让王亥和他的伙伴们大开眼界。他们拿出自己带来的牛羊帛粟,去交换心仪的爱物。而王亥带来的物品同样令所到部落的人眼界大开。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史稿》中这样写道:“传说相士作乘马,王亥作服牛,就是驯养牛马,作为运载的工具……在各部落之间进行贸易。”

  王亥以物易物,受到族人的热情拥戴,使家族势力更加昌盛,这也使王亥更加坚定了经商的决心。于是,王亥频繁地与四周部落进行以物易物的商业贸易活动,甚至从现在的河南东部商丘走到了河北中部易水一带。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还说到,王亥到了有易氏的部落(今河北易水)一带后,“有易氏夺取了王亥的牛,杀死王亥。”对此史书也多有记载,如《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有“有易杀王亥,取仆牛”;《竹书纪年》记载“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王亥所带物品太丰盛了,怎能不遭人眼红;王亥所在的商部落太强盛了,怎能不遭其他部落忌妒。王亥在易水被有易氏部落之君绵臣杀害了。另据古籍记载,王亥的儿子上甲微为报父仇,起兵灭了有易氏,商人的势力由此扩展到易水流域,并把商人的经商传统带到更远的地方。以至于,王亥的七世孙商汤靠经商而兴盛起来的部族实力一举推翻了夏朝。

  我国以“商”字为地名的地方不止一处,诸如商丘、商山、商州、商县、商水、商河等等,而真正与中国商业起源相关联的只有商丘。商部落从契到王亥再到商汤的先商时期一直活动于现在的商丘一带,对此,史学界、考古学界都有定论。2004年5月,“中国·商丘与商业起源”研讨会在商丘召开,来自国内40多位研究历史、考古、经济、伦理的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围绕商丘与商业、商文化起源、中国商业起源等进行热烈讨论后,一致认为商丘不但是商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商业的起源地。新华社为此发了通稿:《专家考证:中国商业起源于河南商丘》。

  商汤伐夏 商业成就商王朝建功立业

  “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据说,这句为历代帝王警钟长鸣的话语就出自商汤伐夏的故事。

  夏朝的先人大禹是治水安民的英雄人物。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夺取帝位,建立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夏朝奴隶主贵族过着骄奢*逸的生活。夏启整天沉湎在饮酒、打猎和歌舞中。启的儿子太康更荒*无度,到洛水北岸打猎游玩接连几个月,把王位都丢掉了。夏朝末年,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夏朝开始走下坡路。夏桀即位后,更是暴虐无道,荒*无耻,“赋敛无度,万民甚苦”,各部落对他也已经离心离德。这就给商汤灭夏造成了有利的机会。

  商始祖契曾辅佐大禹治水,封于商地。商族兴起于黄河下游,黄河下游是一个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所以从契到汤,经过了14代,8次迁徙。商部落的畜牧业发展很快,王亥就在这时驯养牛马,开始了中国最早的商业贸易。

  据《管子·轻重甲》记载,商汤时,夏桀骄奢*逸、挥霍无度,仅女乐就有三万人,而且“无不服文秀衣裳者”。为了削弱夏的力量,商汤采用大臣伊尹的策略,命令自己部族的妇女日夜赶制“文绣”,用来换取夏人的粮食。通过发展商业贸易,商族的粮食日益增多,国力日渐强盛。

  商在汤之前,一直臣服于夏。后来成汤在伊尹的建议下,停止对夏朝纳贡。夏桀大怒,召集诸侯在有仍(今山东济宁)地方会盟,准备进攻成汤。可是,夏桀的指挥棒不灵了,各诸侯谁也不听他的指挥。成汤和伊尹见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即起兵向夏朝进攻。夏桀的军队众叛亲离,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寿县东南),死于亭山。夏朝灭亡。成汤灭夏之后,向四方扩展了统治区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成为黄河流域的主要统治者,势力发展很快,尤其是前期政治状况较好,社会也比较稳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发展。标志这一文明的,是甲骨文字的相当成熟和青铜冶炼技术的相当进步。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也在亳(今河南商丘)。商丘至今还保留着帝喾陵、伊尹墓等商人先祖名臣的遗迹。

  商人的建国与商业的发展有密切关联。商汤重用伊尹,伊尹善于管理经济,认识到商品“重则至,轻则去”的流通规律,促进商品流通,稳定市场,结果出现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的局面。伊尹可以说是中国最早最著名的商业管理者,他正是利用商业手段帮助商汤建功立业。

  “三商之源” 一脉相承凸显商文化的丰富内涵

  从玄鸟生商,有了商部族先人契,到契的六世孙王亥以物易物,迈出商业文明第一步,再到王亥的七世孙成汤靠商业繁荣经济,强盛部族实力,一举推翻夏朝并取而代之,“三商之源”可谓一脉相承,凸现了商文化的丰富内涵。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各种自然的外在力量都在威胁和束缚着人们,因此,人们崇拜自然,并产生某一氏族同某种动物或植物存在着血缘联系的幻想,从而把它作为自己氏族的图腾,也就是这个氏族的祖先、保护神和标记。早期商部族以玄鸟为图腾,于是就有了玄鸟生商的传说。玄鸟是一种黑色的燕子。春天来了,燕子衔泥筑窝,寻食觅友,交配产卵,抚育后代。这种美好的场景使远古人类颇受启发。因此,人们便以玄鸟为图腾,追求勤劳、朴实、美好的生活。这种人类诞生之初产生的朴素意识至今仍是一种淳朴的境界,返璞归真,目前仍为许多人所推崇。

  都说中国历史是一部漫长的封建史,重义轻利的儒家文化和农耕经济是主流,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商业活动,商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亥经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商业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滋养,华商文化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特征之一,勤俭持家乃商人经商的美德。中华民族历来都有勤劳的美德,体现在商人经商上同样如此。从商人王亥开始经商到成汤建立商王朝经历了七代的商业积累,可以说他们靠勤劳强盛了部族、壮大了国力。商人还把勤俭持家的美德代代相传,形成一种不怕艰苦、不畏风险的创业精神。

  特征之二,诚实守信乃商家立身之本。有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诚信为本”是中国人经商的传统美德,历代中国商人都把诚、信、义、仁作为从商的金科玉律。在中国传统伦理看来,诚信美德根源于人心,心正则诚,且只有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

  特征之三,开拓进取乃商家昌达的秘诀。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王亥正是走了前人从没有走过的路,才开创了中国的商业之源。古今有很多商人靠“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就大业。这种开拓精神还表现在不畏艰辛、敢于冒险等方面。

  特征之四,百折不挠乃商人制胜法宝。从商的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每一个成功的商人几乎都有一本艰苦创业史,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失利时表现出一种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曲径通幽的古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商人奋力前行。

  因为华商文化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从而使华裔商人与阿拉伯商人、犹太商人、印度商人等并肩立于世界商文化之林,丰富了世界商文化的多元化内涵。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对宗教的虔诚态度,使阿拉伯商人具有超强的自律性,他们在原始而又古朴的商业经营模式之下,拥有许多亘古不变的商业经营技巧;犹太人有强烈的民族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因为经历了很多磨难,更突出地形成了相信自己、重守信约、精明过人的个性特征;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印度商人平和的心态,源于对宗教的信仰,表现在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上也能不急不躁,以静制动。

  我们对商文化起源进行研究,就在于领悟华商精髓,促生华商情结,构筑中国商家的精神文化体系。在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的格局下,吸收借鉴世界各地先进的商业文明成果,让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与世界现代商业文化有效融合,才能使华商不断成长壮大,从而使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之巅。

钻木取火,指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钻木取火的发明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在远古时,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

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取火历史

在远古时,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

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燧人氏简介

燧人氏,旧石器时代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尚书大传》等古籍增补“三皇五帝”中被列为“三皇”之首,奉为“天皇”,尊称“燧皇”。

燧人氏在商丘发明钻木取火,成为中国古代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使人类与禽兽的生活习性区别开来,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燧人氏生伏羲氏、女娲氏。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002年编制的《中国历史年表》中把“三皇”之首“天皇”燧人氏所处的年代界定为100万年前。燧人氏生于商丘,葬于商丘。商丘因此被誉为中国火文化的发祥地,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火文化之乡”称号。

 燧人氏死后葬于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的燧皇陵。华夏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燧人氏,燧人氏是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

恩格斯说:“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

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得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与动物界分开。”赵朴初作诗赞道:“燧人取火非常业,世界从此日日新。”

河南、安徽等部分城市出现神秘巨响,根据网友反馈回来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神秘巨响发生时,门窗都在抖动,不少居民误以为发生地震而逃生。 除此之外我们看到车辆也跟着震动,甚至有一位车主误以为车子被别人撞了,下车检查后发现附近并没有车辆,目前没有相关部门对于居翔做出明确的解答,所以目前剧情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依然是个未知数。

但是大家不要过度的担心,目前已经排除了爆炸和地震的可能。很多人都比较担心这些巨响是因为爆炸或者是地震所引起的,让很多居民都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恐慌情绪,导致了很多人现在睡眠也出现了问题,很多人现在晚上都不敢睡觉害怕这些响声会再次出现,可以看出这个巨响给大家的生活带来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希望我们相关部门能够尽快的对这次巨响调查出明确的原因,给大家一个合理的解释,让大家能够安心生活。

不管这次巨响到底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但是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今年发生的自然灾害是非常多的,而且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影响也都是非常恶劣的。频繁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我想能够给大家提了很好的警醒的作用。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过度的对大自然进行破坏,导致了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如果这次声响和自然环境被破坏有关,那么我们作为人类也是要为自己行为负责的。

希望通过这个事情加上今年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大家能够意识到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弱小的,只有我们所有人行动起来才能够对于自然保护起到作用,要不然等待我们的将会是大自然的严重惩罚。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