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藩的人物著作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郭庆藩的人物著作,第1张

(一)训诂学著作

郭庆藩深通六书训诂,嗜古好学,精研《说文》,承乾嘉朴学余绪,于训诂考证之学颇有见地。这方面的著作有:《庄子集释》十卷,《庄予注释》一卷,《读庄予札记内外篇》不分卷,《说文经字正谊》四卷,《说文经字考辨证》四卷,《说文答问疏证补谊》八卷,《许书转注说例》、《音学五书叙》合一卷,《诗异文考证》八卷,《淮南子校注》不分卷,《合校方言》四卷。

《庄子集释》一书收录了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陆德明音义的全文,摘引了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俞樾、李桢等人的训诂考证,卢文昭的校勘,并附有郭嵩焘及郭庆藩自己的校释成果。

《庄子注释》一卷,《读庄子札记内外篇》不分卷,这两书的学术成果已融入《庄子集释》一书,以“庆藩案’’的形式出现,是郭氏研究《庄子》的训诂考证、见解,包括从别书辑录的司马彪注,以补《释文》之阙。这两书没有刻本,现在只有光绪年间的稿本保存。

《说文经字考辨证》四卷,光绪二十一年(1895)岵瞻堂郭氏维扬刻本,《续修四库全书》收录,据光绪二十一年刻本影印。是书成完成于光绪十八年(1892)。郭庆藩认为钱大昕《潜研堂说文答问》考证精审但不够完备,而陈寿祺《说文经字考》虽能补钱氏之未备,然而“或以或体为正体,或以古籀文为为正字,或据汉儒一家之说改易正字,皆未免务为奇嗣”,故而对陈氏书逐字注释考辨,其可从者进行疏证,不可从者详释字义并驳正谬误。

《说文经字正谊》四卷,光绪二十年(1894)湘阴郭氏扬州刻本。郭庆藩认为陈寿祺《说文经字考》虽然可补钱大昕之阙,但是“间涉浅易之处,又阙其所不当略者”,于是博采诸儒训诂,反复更订,逐字详释。该书二百一十七字,遵许书正谊之例,能集诸家所长而考证其得失,援引颇为详备,凡易经、书经为一卷,诗经为一卷,春秋、左传、公羊、礼记、周礼、仪礼为一卷,论语、孟子、尔雅为一卷。

《合校方言》十三卷,又称《方言校证合刊》,光绪十七年(1891)思贤讲社刻本,《古书丛刊》收录,据思贤讲社刻本影印。是书前有王先谦序、郭庆藩自序(王先谦代)、卢校方言序,书后附有杭大宗《续方言》、程际盛《续方言补》。全书取戴震、卢文弨两家校本合刊,于郭璞注下先列戴震考证,后列卢文弨校勘,最后附有庆藩案语。

《许书转注说例》、《音学五书叙》合一卷,光绪十一年(1885)岵瞻堂刻本。

《淮南予校注》不分卷,刘安撰、高诱注、郭庆藩纂训,清稿本。

《诗异文考证》八卷,稿本。

(二)文学著作

文学方面,湘阴郭氏私淑桐城一派,刘声木在《桐城文学渊源考》中,将郭嵩焘、郭岜焘等归入“私淑桐城文学诸人”一类,说郭嵩焘“与曾国藩、刘蓉、吴敏树相友善,以文字相切摩,研贯经史,尤速于‘礼’”。郭庆藩承其家学,于古代诗词颇有造诣,“习闻其父与叔论文之旨,亦工诗、古诗词,其论文剖析源流,开抉阃奥,鹜精诣微”。

这方面的著作有:《十二梅花书屋诗集》六卷,《读书秋树根图题咏》不分卷,《岵瞻堂诗义丛钞》不分卷,《广陵酬唱集》一卷,《岵瞻诗草》一卷,《敬斋诗稿》不分卷,《泊然盦文集》二卷,《游园剩稿》二卷。

《十二梅花书屋诗集》六卷,光绪十五年(1889)郭氏泊然盦刻本。此诗集以年为序编次,首数卷为少时所作,“格律未娴,语多拙涩,而古体尤甚”,斜末二卷为中年以后之作,“篇幅渐老,而七古尤有淋漓酣畅之致”。徐世昌辑《晚晴簃诗汇》,收录《十二梅花书屋诗集》诗三首:《野望》、《新霁》、《将之日本,奉别张雨珊司马即送其之山东》,其中《新霁》入选今人陈友琴选注<千首清人绝句》。曾卓编《湘雅摭残》,收录《潦园》、《寄怀冯筱亭兼讯江予愚昆仲》两诗。

《读书秋树根图题咏》不分卷,光绪八年(1882)湘阴郭氏刻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是书前有善化李桢序、湘乡左桢序、长沙陈耀序,后有长沙李寿榕跋,湘阴郭嵩焘跋。郭庆藩取杜甫诗句“读书秋树根”,绘成一图,以示本人向学之志,并征引当时学界名流诗文,纂集成册,是为此书。

《岵瞻堂诗义丛钞》不分卷,清抄本。

《广陵酬唱集》一卷,光绪二十年(1894)年扬州刻本。

《岵瞻诗革》一卷,稿本。

《敬斋诗稿》不分卷,稿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三)其他

《□贤书札》不分卷,又称《□贤手札》、《名贤手札》、《咸同中兴名贤手札》,光绪十年(1884)湘阴郭氏岵瞻堂刻本,光绪十一年(1885)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民国十四年(1925)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民国十二年(1923)上海东莱书局石印本,入选《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据光绪十年刻本影印。郭庆藩居父丧期间,辑刻其父郭岜焘所收到的当时名贤函件,汇集成册。八贤指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曾国荃、彭玉麟、沈葆桢、李鸿章和骆秉璋。

《明人墨迹》,光绪八年(1882)湘阴郭氏十二梅花书屋刻石,清光绪拓本。

《郭岜焘行述》一卷,又称《先府君郭公行述》,光绪八年(1882)刻本,《续修四库全书》收录,附于郭岜焘《云卧山庄诗文集》卷末,据光绪八年湘阴郭氏岵瞻堂刻本影印,《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岵瞻堂自语》不分卷,稿本。

《教学要术》十二卷,稿本。

你好,

这个应该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关于收藏品的收藏价值已经回答很多次了。值不值得收藏?它自有物质、精神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是承载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的商品,其价值具有不稳定性,随着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变化。而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以书画为例,齐白石的同一幅画,在70年代值100元,而到现在,可达到30万元。至于古代的书画,经年累月,其涨幅就更大了。

  在现代社会,从事收藏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投资手段。相对较低的投入、和相对较高的产出,低风险、高效益的文物收藏已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青睐。在经济日渐繁荣的今天,收藏已不再成为文人雅士的专利,而逐渐成为人们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历史上靠收藏而成为巨富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明代中叶,因为江南经济的发达,涌现了一大批书画鉴藏家,如文徵明父子、项元汴家族,王世贞兄弟以及董其昌等等。这些收藏家同时又是著名的书画家,他们的收藏一方面推动着当时书画市场的繁荣,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收藏品不仅是财富、更是品位、修养、以及地位的象征。尤其是近年来众多企业参与收藏,充分展示现代企业的层次和魅力,使其在激烈的商战中永远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

  收藏在改变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提升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如果说,藏品之于内府,不过是众多国家财产中一部分而已;而对于私人收藏家来说,每一件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每一件藏品的各个细节:色调、神韵都了然于胸,而且熟知关于它的故事和传奇。它的得与失、来与去、聚与散都与你息息相关。

  因此,说收藏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是有道理的。它要求收藏者具备理性的经济头脑的同时,还要有很好的艺术的修养。收藏者在收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培养成理性和感性结合得相当和谐的现代人。

至于估价,通过几张或者描述这里无法给你准确的评定,即使给出价格也未必准确,而且即便说出来您也未必相信。所以对于真伪和估价建议找行家现场评定。

(以上供你参考吧~希望能帮上点忙~~望你采纳~)

何谓古籍善本?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当代学者对古籍善本的解释为:一是年代久远而且有文物性;二是印刷插图精美而具有艺术性;三是书籍内容精辟具有学术资料性。国家文物法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出口。于是收藏家们往往将这一时限之前的清代初期或更早期的精刻本和精抄本视为珍宝,因为最起码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决定了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古籍善本由于是纸质品,很容易受到损毁,如水灾、火灾、虫蛀等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保存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实属不易,这就导致了流传下来的古籍善本十分稀少,许多古书现已绝迹,留存下来的古籍善本中不乏孤品、珍品,有的存世量也不过是寥寥几部,因此,古籍善本的价值珍贵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评判古籍善本价值的标准

  

1、文献价值 古书籍所描述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  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作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价值更高。 

3、艺术价值 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 

4、学术价值 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 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本年代久远,流传又稀少,如宋版书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二、各种古籍善本的市场价格    

近年来,我国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上行情十分走俏,价格不断向上攀升。如一册《唐人写经遗墨》以88万元成交,《续华严经疏》以40万元成交,《四库全书珍本》以29万元成交,明代版《陀罗尼经》成交价9万元,清乾隆年间《汪由敦诗翰》成交价165万元,民国版《朱拓千叶莲花造像》成交价055万元等等,可见古籍善本近年来已成为拍卖会的重头戏,购买者十分踊跃。古籍善本现已成为收藏家们苦苦追求的收藏精品。 

目前,市场上的古籍善本价格还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宋版书或更早的古籍涨幅更是惊人,眼下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页品相上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大致在1 万元左右,换句话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由于宋版书十分珍稀,其市场价格有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元版书市场价与宋版书相差不是很大,市场价也随着宋版书的上扬而升值。明版书市场价要比宋版书低不少,其价格目前还比较平稳,但明版书要比以后的清版书的价格昂贵。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传下来的比较少,所以明初版本的升值潜力千万不可小视。明代中叶及明未的各种版本由于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市场价格仍将平稳地维持着原状。清版书由于存世量较大,清中叶及晚清的版本,市场价还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清代图书以木刻为主,晚清时有一部分石印版出现。清代版本尽管目前价格不是很高,但在这部分存世量较大的图书中仍不乏精品善本,这就要看收藏者的识别能力了。此外,民国初期的石印版和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一部分铅印版、影印版虽然不属于很珍贵的古籍善本,但也值得投资者收藏。古籍善本由于近年来在收藏品市场上十分受宠,因而各种伪造的古籍善本也应运而生。

  

三、古籍善本的几种作伪手法。

  

1、纸张做旧:纸张是文字的载体,没有纸张就没有书籍,因此判断古籍的真伪,首先要看纸张是否古旧。所以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将纸做旧有两类:一类是“染纸”,包括用糖水,或用栗子壳熬水,或用茶水,或用其它方法等将纸染成黄褐色,也有用烟将水熏黄的,以求使纸显旧色;二类是用“旧纸新印”,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面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张上辨别其为赝本。 

2、伪造序跋: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有序跋,叙述重印的原因,序跋后还著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3、伪造名人题跋,藏章印记。 

4、伪造牌记:保留旧牌记,挖掉复刻牌记,或挖补,涂改复刻牌记的年代。 

5、裁截目录:将原目录裁去部分或全部,使人不知收全该书究竟有多少卷,以便用残本充当全本。

6、利用著录书:有些著录书的记载是错误的,作伪者便故意以此为据来兜售自己制作的伪本。 

总之,古籍善本作伪的手法有多种多样,有时只采用一、两种,有时则可能是各种手法混合应用。收藏者在实际辨别时,应该运用自己掌握的学识和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考察被鉴定的古籍,并可请专家一起鉴定,应注意去伪取真,才能真正做到所购古籍物有所值。

清朝手抄佛经种类太多,需要区别对待。若是名家手抄本那就是古籍善本,并且是国家的重要文物,市场价值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以上。

若是普通的手抄本,需要看是否具有历史文物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凡是以上三点占任何一点,都可以归为古籍善本,若是三点全部占齐那么也是国家重要文物,起码值小几万。如果以上三点全都不沾边,那么这这种手抄佛经只能归为普通古籍,内容完整,装订考究,字体水平达标,品相完整者市场价值可以达到两百元左右。

全称《宣和博古图》,宋代金石学著作。简称《博古图》。著录当时皇室在宣和殿所藏的自商至唐的铜器839件,集中了宋代所藏青铜器的精华。宋徽宗敕撰,王黼编纂。大观初年(1107)开始编纂,成于宣和五年(1123)之后。

全书共三十卷。细分为鼎、尊、罍、舟、卣、瓶、壶、爵、斝、觯、敦、簠、簋、鬲、及盘、匜、钟磐錞于、杂器、镜鉴等,凡二十类。每类有总说,每器皆摹绘图像,勾勒铭文,并记录器物的尺寸、容量、重量等,或附有考证。所绘图形较精,图旁器名下注“依元样制”或“减小样制”等以标明图像比例(明代缩刻本,始删去比例)。

书中每能根据实物形制以订正《三礼图》之失,考订精审。其所定器名,如鼎、尊、罍、爵等,多沿用至今。对铭文考释、考证虽多有疏陋之处,但亦有允当者,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评述说:“其书考证虽疏,而形模未失;音释虽谬,而字画俱存。读者尚可因其所绘,以识三代鼎彝之制、款识之文,以重为之核订。当时裒集之功亦不可没。”书中所著录的铜器,靖康之乱时为金人辇载北上,但其中十之一、二,曾流散江南,见于张抡《绍兴内府古器评》中。

此书流传版本很多,以明嘉靖七年(1528)蒋旸翻刻元至大重修本为佳,通行较广的则是清乾隆十七年(1752)黄晟的亦政堂重修宝古堂本。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