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雪运用的写法
白描,通过白描的手法,使文字简练朴素,清新淡雅,写出了雪后奇景和游人的雅趣。
原文: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白话译文:
天启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有三尺多深。晚上的时候天放晴了,我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的山门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几个人陪伴侍候。众山都被雪覆盖住了,月亮的光辉也显得稀薄了,月亮显不出光亮,雪都白花花的。
坐久了觉得有点清冷,苍头(苍头:指以青色包头巾裹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送酒来了,我勉强举起大杯子抗寒,酒气上升,积雪将酒气吞噬,竟然喝不醉。马小卿唱曲子,李岕生吹洞箫和着马小卿的曲子,声音被寒气所震慑,艰涩得出不来。三更的时候我们(准备)回去睡觉,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着从百步街旋转滚落,一直到山脚下,满身是雪地站着。我坐着一辆小羊头车,拖着满身的冰凌回来了。
此文出自张岱《龙山雪》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龙山雪》是明代散文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表达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作者高洁、超凡脱俗、遗世独立、孤傲、孤高自赏、高雅脱俗的情怀。
明朝灭亡之后,张岱因拒绝进入清廷任职,从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变成了下层贫民,生活穷困潦倒,后来更是以入山著书以终。张岱擅长散文,一生著作颇丰,包括《琅缳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夜航船》《石匮书后集》 《四书遇》等。
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张岱的母亲陶宜人逝世。十一月,张岱的父亲张耀芳因积食引发痰症,病危时老中医吴竹庭用一个以地黄为主的奇方使张耀芳转危为安。张岱对吴竹庭感激不已,并自此留心收集药方,在三十年后编成《陶庵肘后方》一书。
雪字的写法:横、点、横撇/横钩、竖、点、点、点、点、横折、横、横
雪(拼音:xuě)是汉语常用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雪的古字形由表示落下的“雨”和羽毛状的雪花组成,本义指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
因雪的颜色是白色的,所以“雪”字又可引申为:雪白、雪糕、雪亮。雪可以化为水,有清洗作用,所以“雪”字有除尘、洗刷的意思,如:雪耻、雪冤、昭雪。到了金文,“雪”字字形已发生很大变化。
它的上部还是个“雨”字;下部变成了“彗”字,由两个扫帚形和一只手(彐)构成。有人认为“彗”字表示读音。也有人认为“彗”字像手拿扫帚在扫雪,也可理解为雪花大如帚,或理解为雪是可扫的水。
小篆的“雪”基本承续金文字形。到了汉代,隶变先是沿袭小篆,以后对字形进行了简化,成了图6的形体,只把篆书的“雨”头和“彐”(即手)底留下来,中间的两把扫帚却简省掉了。于是,楷书又相发展成为“雪”字。
雪 : 字形
构造象形兼会意字。甲骨文上从雨,下从羽(像鹅毛大雪形),会天下大雪之意。篆文将雪片变成彗(手持帚),成了手可扫之雨了。 隶变后楷书写作䨮。 如今用简体雪。
本义《说文·雨部》:“䨮,凝雨说(悦)物者。”意即可喜的瑞雪。本义为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体。
演变雪,本义指①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体:今我来思,雨~霏霏|~中送炭。用作动词,指②下雪:于时始~,五处俱贺。引申指③像雪的颜色或白色的东西:梅花~白柳叶黄,云雾四起月苍苍|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亮。又引申比喻④高洁:一别高人又十年,霜筋~骨健依然。由雪的洁净,引申又指⑤洗去蒙受的耻辱:然得贤士与共国,以~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昭~。
组字雪,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雨部。凡从雪取义的字皆与雪白等义有关。
本文2023-08-22 05:07:5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6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