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外婆的故事为什么会留下传的原因?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狼外婆的故事为什么会留下传的原因?,第1张

狼外婆”的故事是如何起源的?“狼外婆”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普遍流传着一个“狼外婆”的故事,而且故事的情节基本雷同,每一个孩子基本上都听过类似版本的“狼外婆”故事:

小红帽的故事

母亲离家办事时叮嘱孩子们,在她回来之前不要随便开门。母亲在路上遇到了女妖怪,并且被妖怪吃了。女妖通常是狼或者老虎的形象,女妖变成孩子的母亲或者祖母来到门口,骗孩子们开门。孩子们被“狼外婆”欺骗打开了门,最后被“狼外婆”吃掉或者孩子们与“狼外婆”斗智斗勇,击败了“狼外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版本是孩子们相约去森林里的外婆家玩儿。在孩子们抵达外婆家时,外婆已经被灰狼吃掉了。灰狼假扮成外婆的样子欺骗孩子们,打算将孩子们一个个吃掉。最后在好心猎人的帮助下,孩子们一起杀死了“狼外婆”,逃出了魔爪。

小红帽

这是一个全世界都流行的故事,一般父母都会给8岁以下的孩子讲这个故事,告诫孩子们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在我国关于“狼外婆”的故事有不同的叫法,安徽、江苏、四川、山西、河北、河南、北京等地都将“狼外婆”的故事定性为灰狼吃人。

在浙江、福建一带人们叫“粗尾巴野狼”,江苏扬州、南通、淮阴等地叫“秋狐老妈妈”或“秋狐外婆”、“老秋狐”。山东、湖南的一些地方则是“老虎外婆”。内蒙古叫“红眼狐狸”,厦门叫“狐狸精母亲”。浙江嘉善叫“毛腿二婆婆”,浙江台州叫“野人”,浙江永嘉叫“野熊外婆”,四川叫“熊嘎婆”,贵州叫“老变婆”,广州叫“熊人婆”,南宁叫“老婆婆”或者“猩猩外婆”。在德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俄罗斯、芬兰、波兰等国则叫大灰狼。

狼外婆

这些“狼外婆”的故事最先出自哪里?为何全世界几乎都有类似的故事传说?中国目前能查得到的最早记录这种类型的故事,出自清朝康熙年间学者黄之隽写的《虎媪传》一书,《虎媪传》中的主角是老虎而不是狼,老虎乔装成为外婆形象吃人,因此最早的“狼外婆”形象并不是狼,而是“老虎外婆”。在上个世纪40年代,老虎外婆的记录占比最大,解放后“狼外婆”的记录才渐渐增多。

之所以出现这个改变,专家认为故事中的女妖形象最初应该是源于老虎吃人的现实。但老虎吃人是公开的,不用装成外婆吃人,而且老虎在人们心中是百兽之王,老虎不需要变成外婆吃人,所以老虎变成外婆吃人的艺术不符合生活逻辑。而狐狸、猩猩,虽然狡猾,但都不吃人;而狼既凶残吃人,又阴险狡猾,因此用狼来假扮外婆,最恰当不过了。于是狼外婆就渐渐替代了老虎外婆。

《虎媪传》插图

那么,狼外婆的最初形象真的是狼吗?狼外婆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纵观所有的“狼外婆”故事,这种野兽的特征是能说人话、会假扮成人,虽然这只是一则童话故事,但童话故事与神话传说一样都是有一定的事实根据的。善于伪装,又喜欢吃人,还能像人一样行走的动物到底是哪种动物呢?

在自然界中,老虎和狼显然不能直立行走,更不能装成人的样子。狐狸虽然狡猾,但不吃人,而且狐狸形体比人小很多,不可能假扮成人。最符合“狼外婆”这一形象的生物,只有传说中的野人,理由如下:

《山海经 》

野人长着人面,善于假扮人:在古籍《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有青兽,人面,名曰猩猩。”《周书·王会解》记载,“生生即(野人)若黄狗,人面,能言。”《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如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左手操管。”《海内经》记载:“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北山经》载,“狱法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笑则笑,其名曰山挥。”《周书》载,“州靡佛佛者,人身反踵,自笑,笑则上唇掩其面。”如此多的古籍记载表明,野人长着人面,会假扮人,而且很喜欢笑。在神农架房县几百年来的县志记载和传说中,野人会笑得昏过去的记载应有尽有,非常之多。

《山海经地图》

野人会学人说话,且喜欢吃人和偷小孩:《礼记·曲礼》载:“猩猩能言,不离禽兽。”《水经注》载:“猩猩形若狗而人面,头颜端正,善与人言,音声妙丽,如妇人对语,闻之无不酸楚。”《尔雅》记载:“狒狒如人,披发迅走,食人。”宋代的《夷坚志》记载:“宜州溪洞,近岁产一怪物,状如人,长一丈许。独据野庙寝处,莫测所由来。初惟搏食畜兽,浸浸及人,皆从头至足生啖之,洞丁不胜困苦。”

野人还喜欢偷小孩:“邕、宜以西有兽名野婆,黄发、椎髻、跣足、裸形,俨然一媪。上下岩谷如飞。自腰以下有皮盖膝如犊鼻。力敌数壮夫。喜盗人子女,人家知为所窃,则聚邻里人大骂,野婆不胜其骂则挟而还之。”(清·陆祚蕃《粤西偶记》)

野人枭阳

野人多为雌性,与狼外婆形象符合:“日南有野女,群行不见夫。”(摘自:周密《齐东野语》)“邕宜以西南丹诸蛮,皆居穷崖绝谷,间有鲁兽野婆。”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今之说猩猩者与狒不相远,云如妇人披发袒足,无膝群行,遇人则手掩其形,谓之野人。”清·陆祚蕃《粤西偶记》载:“邕、宜以西有兽名野婆……其群皆雌”。

从对野人的种种特征分析来看,野人最符合“狼外婆”的特征。在历史长河之中,为何野人渐渐演变成了老虎,老虎又演变成了“狼外婆”呢?主要原因在于野人大多出现在南方,有一种可能是当这类故事传到北方之后,人们就用老虎、熊和野狼等经常见到的动物替代了野人,而在南方一些地方依然保留着原始的传说痕迹。比如在广西,至今依然保存着《人熊姑爷》的故事,人熊就是野人。在湖北房县,至今人们依然流传着关于“毛人”的传说。在岭南的广州,人们依然流传着山魈的故事,而在北方则就是“狼外婆”的故事。

野人形象

数千年来,中国古籍中记载的野人事迹,从《山海经》、《后汉书》、《尔雅》、《本草纲目》到年代最近的民国《房县县志》,刊载的野人多在湖北、四川、云南、西藏、浙江、江西、广西等南方省份。由此可以推测,野人多活跃在南方,北方没有出现过野人,当流行于南方的野人事件传到北方之后,便出现了用老虎、野狼替代野人的情况,“狼外婆”的故事就这样形成了。

国外的“狼外婆”故事又是从何来的呢?难道国外也有野人?古今中外对野人的记录几乎都如出一辙,世界上其他地方也发现过野人踪迹,可见这是一个普遍现象。野人事件是“狼外婆”故事的起源,中外的“狼外婆”故事是不是都起源于中国?这个很难考证。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人类社会早期,大量类人类猴的动物遍布地球,并且与人类发生了激烈的斗争,甚至有类人猿捕杀人类、尤其是小孩为食的现象。而这些现象被人类以传说、童话的形式保存下来,形成了今天我们见到的“狼外婆”故事。

hubei野人谷

世界上存不存在野人?目前还很难断定,但野人事件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从大量古籍来看,历史上的确存在被称之为“野人”的野兽存在,而且量还很大。“狼外婆”的真实身份,极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野人,人类从原始走向文明的过程中,以神话、童话和传说的方式记录下了这个“狼外婆” 的故事。

  加里曼丹岛分为三国领土:分别属于马来西亚,文莱及印度尼西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历史原因。

  1、17世纪初,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贸易垄断被荷兰人打破,后者透过干涉诸穆斯林王国的事务,成功地取代了马打蓝的影响。中国南海和苏禄海沿岸狭长地带一向倾向菲律宾,并常常遭苏禄海盗袭击。英国势力,特别是在北部和西部的势力,削弱了荷兰人的势力。文莱苏丹国这个伊斯兰教王国,曾一度控制整个岛屿,但到19世纪时,统治范围仅限于北部和西北部。西南的沙劳越脱离而成独立王国,尔后沦为英国殖民地。东北部的北婆罗洲(即后来的沙巴)被一家英国公司据为促进贸易、镇压海盗的基地。其界线亦于1912年画定。这些损失使成为英国保护国的文莱国土大为减少。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入侵婆罗洲(1941-1942),岛上象性地驻扎的英国和荷兰军队被迅速消灭,直到1945年该岛才被重新夺回。1946年7月,沙捞越和北婆罗洲均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在荷属婆罗洲,由于荷兰人试图重建其统治,一股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逐渐发展,并最终导致印度尼西亚军队和荷兰军队之间的战争。1949年,婆罗洲的主权被移交给印度尼西亚,第二年,新宪法宣布荷属婆罗洲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一部分。1963年,沙巴和沙劳越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时,英国政府放弃了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权。而印度尼西亚***游击队袭击边境地区的敌对活动却从此开始。1966年双方达成协议,袭击才停止。除日本占领时期以外,文莱自1888年至1983年一直处于英国保护之下。1984年元旦始获完全独立。

  加里曼丹岛位于东南亚,属于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的大巽他群岛之中,且处于群岛的中心部分,主体经纬度为东经115°,有赤道横穿其中。加里曼丹岛四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440千米。东北部是苏禄海(英文:Sulu Sea) , 东部有苏拉威西海(英文:Celebes Sea)及望加锡海峡(英文:Makassar Strait)。南部是爪哇海及卡里马塔海峡(英文:Karimata Strait)。西部、北部是南中国海。

据近代考古学方面的成果,远在史前时代,人类就已经懂得从自然界中的物质,例如蜂蜜、鲜果等之中获取甜味食物了,但这些甜味食物还只能算自然物质而不能算人类的加工制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糖业发展基本经历了早期制糖、手工业制糖和机械化制糖等三个大致阶段,这是世界糖业发展总的趋势,而我国则是这个总趋势的典型国家。早期的制糖工艺在我国的起源很早,据考证,早在殷商末年,我们的先民们就知道用谷物来制造甜味食品了。在西周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之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的诗句,诗的意思是在西周远祖的古公亶父时代,周人西迁到了周原(今陕西岐山),这里的土地十分肥沃,即使野菜也象饴一样的甜蜜。据此我们可知,至少在西周以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知道饴这种东西了。所谓饴,就是一种以谷物为原料制成的淀粉糖,现在一般叫麦芽糖,也称饴糖。史实证明,早在蔗糖问世之前,作为甜类食品,饴糖的食用已经很普遍了。饴糖的制造是以谷物的淀粉掺和麦芽再经过醣化熬煮而形成的粘稠状制品,民间流传十分广泛,从西周至唐代之间的史籍中都有许多食用和制作的记载,其中,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饧哺》中记叙最为详尽,乃至直到今天,一些家庭式作坊仍然沿用古老的传统工艺进行生产并供应市场。

在甜味食品之中,蔗糖比饴糖更为重要。世界上蔗糖的发源地有两处,一处是古代的印度,这在其古籍《吠陀经》中可以知道;另一处就是古代的中国,最早的文字资料见于战国末年爱国诗人屈原(也有人认为是宋玉)所作的《招魂》,其中有"腼鳖炮羔,有柘浆些"句,意为在烹煮鳖鱼和煎炸羊羔这些美味食品的时候,还要淋上一些"柘浆"调味。所谓柘浆,也就是指甘蔗榨出来的甜汁,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至少在战国末期,位于南方的楚国不但已经有了甘蔗的种植,而且人们已经能够懂得榨出其中的甜汁来作烹调食物时的调味品;又由于《招魂》一诗通篇描写的是民间常见的招徕亡魂的风俗礼仪,与之同时描写的还有稻、麦、鸡、牛等民间常用的食物,这足以说明蔗类制品的榨取与食用在当时已经相当普遍。

到了西汉时代,蔗类制品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刘歆《西京杂记》曾述及"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 ,所谓石蜜,即是指以甘蔗为原料制成的固态制品,这与战国后期的液态"柘浆",应该是一个技术上的进步。高帝即是指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可知汉初的蔗糖制品尚是稀罕之物,否则就不会作为贡品上献于皇帝。当然,汉代之际柘浆依然存在,不过功能又有了进展。元鼎五年(前112)十一月辛巳朔旦,汉武帝祀于甘泉宫,令司马相如等数十人赋诗称颂,共同制作了《郊祀歌》十九章,中有"泰尊柘浆析朝酲"之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甘蔗汁可以解去贵人们早上犹未退去的宿酒。由此可见,至迟在西汉中期,人们使用甘蔗汁,不但是一种常用的调味食品,还往往用来作解酒之用。

同样也是这个司马相如,他的名作《子虚赋》,其中在描述楚国的物产如何丰富时,也有"诸蔗猼且"的文字表述,其中"猼且"即是古代的芭蕉,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畴,而"诸蔗"就是甘蔗。这可以说明,大致在司马相如在世时的西汉中期这两百余年之中,对于蔗汁的食用已经成为社会上层人物比较常见的事情。

我们可以认为,在西汉中期的汉武帝时代,蔗糖的制取与食用应该是相当普遍的事情,这不但在司马相如的文赋中屡有出现,同时也见于同时代的其它人,例如东方朔的《神异经》:"南方有之林促节多汁,甜如蜜,咋啮其汁令人润泽多则伤人。是甘蔗能减多益少,凡蔗亦然。 """一词,后来逐渐写成了"甘蔗"。它不但指出了蔗类植物的产地,甚至还指出了"多则伤人"这样科学论断,这与当代医学之中认为糖类制品不宜多吃是相一致的,笔者据此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蔗糖食品的相应普及,当时的人们是不可能知道其"多则伤人"的医学知识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近代的考古成果。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土的简牍中有"糖一笥"的记载,笔者认为,其物能放置于竹笥之中,当是固态的制成品而无疑。这不但与战国时期液态的"柘浆",在技术上可说是大大地进了一步,而且与汉初越国王献与高皇帝的贡品石蜜,在其普及性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到了东汉的张衡着《七辨》,其中有"沙饴石蜜"的称谓。所谓"沙饴",即是指结晶状糖类制品。我们知道,淀粉糖呈粘稠状,而要想得到结晶状糖类食品,除了蔗糖是不可能有第二种取代物的。应该说,最起码在东汉时期,人们已经能够食用到具有砂糖雏形的蔗糖制品了。西汉末年刘向作《杖铭》说:"都蔗虽甘,殆不可杖,佞人悦己,亦不可相。 "在铭中,刘向将甘蔗的特性用作人们常识的类比,可见甘蔗在当时已经相当普遍。

三国时期至唐代以前的食糖简况

《三国志·吴志》中记载:吴主孙亮曾使黄门(宦者)取交州所献"甘蔗饧"食用。所谓甘蔗饧,也就是蔗糖。如果说战国时代屈原所知道的"柘浆"还是一种稀薄的液体蔗糖的话,那么三国时代的"甘蔗饧"则已经已经是真正意义上蔗糖了,它的形态是一种特意为之的粘稠状,其软柔的特性更能适应人们的食用,其意义就象今天的人吃软糖远多于吃硬糖一样,这与战国时代相比确实进了一大步。此外,这则记载还明白地告诉了后人"甘蔗饧"的产地是交州,也就是现在的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一带。由于甘蔗是一种热带、亚热带植物,三国时期的"甘蔗饧"来自于交州,这是合乎甘蔗生长特点的。

晋代嵇含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孙子,其所着的《南方草木状》说:"诸蔗一曰甘蔗,交趾所生者围数寸,长丈余,颇似竹。断而食之甚甘。笮(榨)取其汁曝晒数日成饴,入口消释,彼人谓之石蜜。 "这则记载明确地说明了当时甘蔗的产地和蔗糖的生产方法。与之同时期的古《南中八郡志》(今已佚,唐宋之际尚存)有这样的记载:"笮(榨)甘蔗汁,曝成饴,谓之石蜜。"这与《南方草木状》和记载是基本相同的,"南中"一词,古代泛指南方的的广大地区,最早出现在《魏书·李寿传》中:"封(李寿)建宁王,以南中十二郡为建宁国",今考当时的建宁国,即为今天云南的曲靖地区。至于它的具体生产过程,则是借助于太阳的曝晒。这样的生产方式,也许受到了食盐生产方式的影响。液态的蔗浆在太阳曝晒的光合与蒸发作用下,形成了固态的结晶体,这与后世以蒸煮方式制糖,在生产原理上还有其本质上的差别。

东晋卢谌着《祭法》一书,其中有"冬祀用甘蔗"的记载 ,这是中国古籍中第一次使用"甘蔗"这一名词,它与西汉时代的"诸柘"一样,都是由嚼食甘蔗时的嘴部动作"咀咋"一词变化而来的。与卢谌同时代的着名画家顾恺之嗜食甘蔗,但吃的方式与众不同,总是从尾吃到头,每逢有人因惊讶而相问时,他的解释是"渐入佳境" 。顾恺之的吃法我们今天虽然无可非议,但却使我们知道东晋时期人们对甘蔗的直接食用也相当普遍。

另一位东晋大学者陶弘景着《名医别录》,其中有这样的记载:"蔗出江东为胜,庐陵也有好者。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大如竹,长丈余,取汁为沙糖,甚益人。"这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最起码在公元六世纪的古代中国,已经能够制作"沙糖"了。所谓沙糖,即是指外表呈砂砾状的结晶糖,这与今天我们日常食用的砂糖在本质上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

到了唐代,蔗糖的生产出现了新的格局。由于甘蔗的大量种植和消费的广泛普及,原来用日光爆晒的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于是人们将目光移向国外,寻求更好的生产方式。《新唐书》载唐太宗于贞观二十一年(647)遗使至"摩揭它国"求取熬糖法,然后下诏令扬州上贡当地种植的甘蔗进行试生产,其成品的色、味均远胜于摩揭它国 ,当时人们称之为"沙糖",又称为"霜糖"。"摩揭它"(Magadha)为古印度时代的奴隶制城邦,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曾一度统一印度全境,孔雀王朝时最为强盛,至公元四世纪的笈多王朝时仍为印度强国。中国晋、唐僧人法显、玄奘等都曾到此。摩揭它蔗糖的生产方式相对先进,它是利用火的热能作为蒸发方式来进行生产的,因而有更快的生产周期。唐太宗不惜远离数万里之遥而派人前往,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来说,甚至比玄奘前往天竺求取佛经更具实际意义。

当摩揭它的制糖法取来之后,扬州生长的甘蔗成了制糖的最好原料。但应该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扬州,并不是今天地理上的扬州地区,而是指唐初属于扬州管辖范围下的岭南东西两道,即今天的广东与广西。由于岭南甘蔗味甜而多汁,其质量远比西域摩揭它国的好,所以生产出来的蔗糖在味与色的方面都远胜于摩揭它国产品。

"沙糖"一词,从上文可知,出自于唐初,由于其呈河砂状,故名。今天一般写作"砂糖"。又由于其色泽为白色霜状物,因而当时又称为"霜糖"。我们知道,今天的砂糖有白砂糖与赤砂糖之分,从制作工艺上来说,白砂糖远比赤砂糖复杂,既然唐代的蔗糖已被冠以"霜"名,其色当为白色或接近的白色,因此可以认为,唐代的制糖工人们已经掌握了一整套的蔗糖提纯及脱色工艺,其生产流程应该与今天的现代法生产流程相去不远,在没有一定的化学工业知识为前提基础下是不可能生产出来的。"霜糖"的生产关键是脱色,据《新唐书》载,唐高宗李治上元元年(674),国内的制糖工匠发明了"滴漏法"为蔗糖脱色。其法是将蔗汁熬至相当浓度后倒入一个叫"瓦溜"的漏斗形陶器之中,从上淋入黄泥浆,以现代技术观点而言是把黄泥浆作为吸附式脱色剂来制取白糖。这种办法的出现,标志着我们古代的蔗糖生产已经能够采用接近于现代化学脱色的生产方法而进行生产了。

综上所述,我国的蔗糖生产,源于战国而定型于唐初,这是史有明文的记载,应该成为基本的定论。

宋代以后人们对于蔗糖的食用及生产

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载:"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至此中国方有沙糖。"此后一些述及中国蔗糖历史的人,往往以此为据,认为中国的砂糖始于唐初。但此论其实并不确切,早在汉代以前,"沙糖"一词就已出现了。东汉名医张仲景曾以"沙糖"调制"青木香丸";而南北朝是陶弘景作《本草经集注》又有"取(蔗)汁为沙糖甚益人"之语,可见远在唐初之前中国已有了原始的结晶状砂糖,只不过唐太宗派人从西域摩揭它国学习相对较先进的制糖技术后,使中国的砂糖生产得到了一个比较大的跃进罢了。

可以认为,中国蔗糖的生产,真正取得较大发展的是在唐、宋两朝之际,其中宋代的成就可能更大一些。据宋代洪迈所作《容斋随笔》载,宋代蔗糖的产区主要在福唐(今福建福清县东南)、四明(今浙江宁波)、番禺(今属广东)、广汉、遂宁(均属今四川)等五个地区,其中就质量而言以遂宁所产的为最好。远在唐代大历年间,有个姓邹的和尚来到遂宁(今属四川)北二十里的繖山居住,教当地的居民黄氏制造霜糖。到了北宋时期,繖山一带民众广植甘蔗,致使这一带居民以种植甘蔗为生的占十分之四,而以制糖为业的占十分之三,也就是说,宋代遂宁的居民中,绝大部分的居民就业都与蔗糖有关。遂宁所产的蔗糖当时称为糖霜,可知当为白色结晶状。

在遂宁当时所种的甘蔗之中,主要有四个品种,其名称分别是杜蔗、西蔗、艻蔗和红蔗。其中,红蔗又称为"昆仑蔗",主要用于生吃;艻蔗又称为"获蔗",可以用来制作沙糖;西蔗能够制作糖霜,但由于颜色并不纯白而略带浅色,因而在当地价格并不高;只有杜蔗最好,味甜而厚,用来制作糖霜,颜色雪白而似霜雪,因而价格最高。

在种植甘蔗方面,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甘蔗的种植最损耗地力,因而凡头年种过甘蔗的田地,第二年一定要改种五谷,用以休息地力,否则便得不到好的收成。

在蔗糖生产方面,据记载已经有了专业化较强的生产工具:削砍甘蔗的有蔗削和蔗镰;堆垛甘蔗的有专用的蔗凳;榨甘蔗汁的有蔗碾、榨斗和榨床;每一种工具都有其特定作用。

北宋宣和初年,王黼创应奉司,专门管理各地上贡朝廷的贡品,其中遂宁就以糖霜为主,每年要进贡数千斤。宣和末年应奉司停办,当时的京城汴京才不太见到遂宁所产的糖霜产品。

宋代遂宁所产的糖霜,在当时有极高的知名度,这可以从宋人的诗作中得到反映。北宋苏东坡有一次游润州(今江苏镇江)金山寺,有遂宁僧名圆宝者为寺中住持,于是东坡作诗赠之云:"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盖因东坡知圆宝为遂宁人,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遂宁的特产糖霜,由于可见当时遂宁糖霜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与苏东坡同时代的黄庭坚也有一首极具风趣的糖霜诗,这是诗人在戎州(今四川宜宾)时因品尝到遂宁糖霜,感觉到其味极其鲜美而特地给好友梓州雍熙长老寄去一包并在信中所作的一首诗:"远寄蔗霜知有味,胜于崔子水晶盐。正宗扫地从谁说,我舌犹能及鼻尖。"在这里,黄庭坚采用了极具夸张的修饰手法,用舌尖舔舐鼻尖的描写,突出了糖霜的美味。

到了明代,宋应星作《开工开物》,其中的《甘嗜》篇也详尽地记叙了种蔗和制糖的各种方法,某些地方的叙述甚至比王灼的《糖霜谱》更为详尽。例如其中的牛拉石辘多次压榨取汁法,与现代制糖业所采用的多重压榨原理是相一致的;此外,在蔗汁澄清方面,书中所叙的石灰法,其生产原理在现代制糖中仍然沿用。

至迟在唐宋之际,中国的蔗糖生产技术开始向海外传播。据日本鸟仓龙治所作《冲绳一千年史》载,公元754年鉴真和尚东渡扶桑,为日本带去了制糖技术。而元代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也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中国的福州、泉州一带制糖业十分发达,远销至海外。又隔了大约二、三百年,大约在明代中期,从中国移居海外的侨民将制糖技术传到了东南亚的菲律宾,然后再传至远隔重洋的夏威夷等地。至于西欧各国的蔗糖生产技术,则是公元七世纪时由印度经阿拉伯人所传入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 。

西方各国对于糖的研究,据记载始于十六世纪中叶,1747年德国化学家A·马格拉弗首次从甜菜中分离出单糖,但并受到重视;直到1786年,马格拉弗的学生F·阿哈尔德由于其在柏林近郊试种甜菜获得成功,才促使他利用其老师的科研究成果而实现了从甜菜中提取单糖成为现实。从化学结构而言,这种单糖与蔗糖是相一致的,是以人们认为,阿哈尔德从甜菜中提取到了蔗糖。1799年,阿哈尔德正式发表论文,宣告了这一消息。到了1802年,阿哈尔德在西里西亚的库内恩建成了第一座甜菜糖厂。1822年,法国化学家佩恩采用脱色吸附剂用于甜菜糖的精制 ,也就是说,直到此时,国外才开始用自己发展起来的生产工艺制造糖类制品,与中国唐代初年就能生产纯白的蔗糖相比,在时间上晚了一千多年。

至于中国近代的机械化制糖,基本上沿袭了一条拿来主义的道路。清光绪四年(1878),英商怡和洋行在香港设中华精糖公司,这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化制糖企业,机器购自英国,以土糖为原料生产精炼糖,每天能处理土糖4000担。第三年,该公司又在广东汕头的角石镇开设精糖分厂,以适应内地的需求。除此之外,由英国商人管理的香港太古洋行也创办了太古炼糖公司,其后美、日等国商人相继来中国建厂制糖,但由于社会动荡等多方面原因,这些糖厂不久都相继倒闭。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中国的东北开始有人种植制糖用甜菜。光绪三十四年,阿城糖厂建成投产,能日加工甜菜350吨,这是中国第一座近代机械化制糖的民族企业。1915年,另一座同等规模的呼兰糖厂建成。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前,可以认为不论是甜菜制糖厂,还是甘蔗制糖厂;不论是外资兴办,还是民族资本,都没有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而国内土糖寮、土糖房、小作坊式的制糖方式仍是遍布城乡。

从30年代开始直到建国之前,广东、广西等地的军阀企图通过创办糖业,充实自己实力,对兴办机械化制糖业不遗余力。仅以广东一省而言,就能日产蔗糖7000吨,但由于时局动荡,再加上民族工业基础薄弱,多数糖厂都最后走向破产的归宿。

  现代篮球运动是一项由专 门人才 以主动 控制空间为目标 、以主动控制球为争 夺焦点 、以主动掌握时间与速度为保证 ,在空 间地面交 叉开展意识 、智慧 、计谋 、技术 、战略、战术 、体能 、作风和科技为一体 的攻 守对抗 的体 育竞技运动和娱乐、健身活动。现代篮球运动起源于美 国 ,于1895年传入中国 ,在那个 闭关锁国的年代 ,外来 的事物很难被接受的 ,但是篮球 运动却被 除数 国人很快地接受 了现今 中国篮球人 口已达到三亿以上,是名副其实的 “篮球王国”,并在 NBA的影响与熏陶下 ,我国也 成功地开展 了CBA、WCBA、CUBA等职业赛事活动。现代篮球运动经过了 1 0 0 多年的不 断创新与完善 ,现 已发展成为寓文化艺术 、经济于一体 的体育运动项 目。更成为一种文化——篮球文化。篮球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亚文化 ,更是 一种社会形态 ,它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篮球运动的发展。

  1.对篮球文化的理解

  对于 文化的概念至今仍是学术界争论不休 的一个难题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 已有 200多种 中国古籍中的 “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关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现代意义上的“文化 ”概念 。肇始于文艺复兴 时期 ,康德 、席勒和黑格 尔都 各 自从道德 、美 学及哲学领域对文化进 行过理性的思索,但关于真正 明确 的“文化”定义 ,都 引用 19世纪英 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 、泰勒的提 法 ,“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 知识 、信仰 、艺术道德 、法律 、风俗及其余从社会上 习得的能力与 习惯。体育不仅是一种社会活动 ,更是一种文化 。体育文化是 以身体 为媒介 ,把满足人类需求的身体活动进行加工,组织和秩序化 ,形成获得社会承 认的、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的文化 内容包括体育认识 ,体 育情感 ,体育价值 、体 育思想 、体育道德 、体育制度和体育物质条件等。篮球运动既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游戏 。又是现代竞技体育 的一个运动项 目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称之为篮球 文化。篮球 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亚文化它的真正价值 在于发展过程 中不断地产生种种有趣故事,给人 以启示和鼓舞 ,使 人增 智和受到教育 ,篮球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融入全 面综合 素质教育 ,开发人的智慧 ,陶冶人的情操 ,使 人掌握不同时间空间条件 下身体 运动 规律 和支 配规律 的各 种技 能与 能力 ;篮球文化以独特 的活动形式最形 象地展 示人体优美形态和心灵气质 ,和谐地反映人类对现代社会文明生活的创新,完善和追求。

  2.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篮球文化和篮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 “儒 、道 、佛”诸家的思想为基础其传统 的体育文化是 以保健性 ,技艺性和表演性为基本模式 ,以崇尚礼仪 、宽厚 、平和 为价值取 向的体育形态 。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强调整体,忽视个体 ,强调义务和责任 。我国篮球 历来重视整体配合 ,追 求整体实 力,但忽视 了培养具有一定特 点、个性 的运动员。尤其是中国传统的整体 思维方法在一定 程度上影 响了运动员 的创 造力表现 为运动 员缺少个性和特点 、缺少从事篮球运动所应有 的创造力。西方文化注重分析思维而导致 了注重个体从而产生 了西方体育文化的个体主义,自由主义的哲学观点。 中国认为篮球运动是崇 尚整体协作 ,寻求和谐统一, 在训练上重视技 、战术提高 ,轻视素质训练 ,在战术上注重整体配合 ,队员个人缺乏独挡一面的能力及即兴发挥 的欲望。过分拘泥于赛前安排好的战术套路,缺乏应有的场上应变能 力和队员独立作战能力。

  3.篮球文化背景下的市场运作

  篮球能够在全世界成为人们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不仅 因为它有广大的普及群体 ,(目前 ,国际篮联 已拥有1 8 O 多个会 员国 ,全世 界大约 有 5亿 人参加篮 球运动 。)还因为它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基础。职业篮球是在商 品经济 的刺激下和竞技水平迅速提高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早在 1898年 ,美国新泽西州一支球队开创了 “有偿篮球比赛”的先河。这场篮球 比赛的真正贡献在于体现了篮球市场价值。

  从 19世纪后 期竞技体育处 于职业运 动的萌 芽状 态到二战结束后 NBA的诞生,世界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发展进入 了一个高潮。作 为职业篮球代表的 NBA,在不断发展 、壮大的 5O多年中 ,运 用市场经济规 律和科学 的职 业篮球 管理 制度成为一个 拥有 40多亿美元资产 的体 育经营 “巨人”。在 NBA的影响和带动下 ,篮球职业化 、商业化成 为一种世界性发展趋势。从 NBA 的发展进程 中可 以看到 ,高度的商业性与文化性是职业篮球 的本质特征。从经济角度看,职 业篮球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20世纪 4O年代 ,由于美 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后转向对精神生活的渴望,一些经纪人从 中发现篮球运动能为社会带来无穷的商机 ,充满商业性 的职业篮球从此诞生。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职业篮球是一种具有技艺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独特文化。职业篮球必须 以提 高 自身技艺和观赏价值作为职业篮球赖 以发展的基础。利用高水平篮球的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参与社会商业活动与社会 文化活动 ,为社会提供相 应服务 ,同时获得经 济效益是职业篮球发展 的普遍规律。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 形态是把满足人类需求的 身体活动进行加 工、组织和秩序 化 ,因此 ,它就要 符合商业 性和娱乐性的市场规律 ,进而通过市场运作能够刺激篮球运动发展和提 高篮球 运动 水平 并扩展 其 生存 空间 。美 国N B A,它围绕竞争开展了市场化经营道路 ,可 以说让我们开了眼界,它将篮球所能带来的一切利益不断挖掘 ,据统计 ,美国每 年观看 N B A 的观众不少于 2000万人 。而门票收入只 占其总收入的 5%左右。N B A 的 2 9个俱乐部老板 不仅依 靠投 资的篮球赚钱 ,还能 为自己的其它产品做宣传 ,也 为那些赞助商做了广告 ,促进 了各个行业的发展 ,创造出了不可估量的经济利益。

  4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2 005年 5月 27日,全 国篮球工作会议在宁波召开 ,会议 中,国家体 育总局篮球管理中心 主任李运伟同志提 出了竞技 篮球 、娱 乐篮球 、财 富篮 球 、文化篮球 四位一体 的新的篮球观 。这是对现代篮球 的重新认识。

  4 1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我们即将进小康社工会,这将为中国人带来越来越多的休闲时间和休闲心情使体育发生从生产到生活、从群体到个体、从工具到玩具的功能转弯。追根溯源,篮球源于游戏.最初以简单的比赛形式出现,以后才发展成为一项影响广泛的竞技运动正因为篮球源于游戏,所以在篮球运动存在的一百 多年的历史 中, 它始终没有脱离游戏的某些基本特征,比如.篮球是娱 乐性的活动,篮球是竞争性的活动 ,篮球是一种不确定的活动。篮球源于游戏,且始终作 为一种游戏形式存在着。游戏是 “研究不熟悉 的东西使其成 为熟悉 的东西:将熟悉的东西作有规律的重复:在重复 的过程 中尽可能作些变异 :选择最令人满意 的变异反复进行组合 ,以上各条均是为游戏而游戏,游戏本 身就是 目的”。游戏者 的价值取向显然在于游戏过程本 身。因此 , 把篮球视 为游戏,就可不必追求高难度,只要尊重篮球运动的基本 原理,也不必完全 受国际篮球规则的约束。游戏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活动形式 、内容和方法上的多元性。作为游戏,篮球运动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是太高。运动形式灵活多样 ,既可以个人活动又可进 行简单 的比赛。在长期的运动实践 中, 个人和集体 的活动 ,1对 1、3对 3的 “斗牛”,及全场对抗得 以广泛地进行即是大众根据 自身需要进行的 自然选择。当然,不可排除在这些游戏形式 中分离出新的竞技运动的可能性,如 同从排球运动中分 离出沙滩排球 从足球运动中分离出室内足球一样。目前三人制篮球比赛即呈现出规则统一 、组织规范的趋势。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健康的娱乐活动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 日常需要。篮球运动的娱 乐性将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参与其 中,共享篮球运动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2科学、合理的篮球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

  重视对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篮球 运动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保证。美国篮球之所 以长盛不衰 ,是因为在美国,从高中联赛,大学联赛到众多训练营 ,有一 整套较 为完备的培养选拔体系。美国末满 2 O 岁的队员要通过选秀 ,强制完成高中学业。而中国被选定 的篮球苗子,从开始选 出到培养成才,走的是单一的道路不畅的路。并且中国球 员往往早早放弃学业 。N B A统计数据中,毕业大学 ,N B A 年龄、常规赛季个人技术统计这三项内容,在 C B A 中是找不到的。这就形成 了队员素质 间的差异 ,也是 中国缺乏高水平后备队员的问题所在。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演进,只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的队员,才能把握住一流 的战略战术上的篮球规律 ,掌握规律,才能提高技术 ,延长球员的篮球寿命。缩小我国球队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

  4 3走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职业篮球是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和竞技水平迅速提高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 2O世纪初期美国出现职业篮球雏形到,5O至 80年代逐步完善 ,到 90年代推行国际化进入 高潮的历程 以及世界职 业篮球 模式演变的历程来看,职业篮球运动 的发展依靠的是篮球运动的广阔市场 ,而篮球市场的开拓与繁荣 ,又紧紧依 赖于职业篮球高度的商业性与文化性两者的协调发展,通过市场完成价值交换。美国 NBA之所以日益强盛,其 中重要的一点就是 NBA建立了一整套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管理体 系和以商业公司形式的运行机 制。商业与篮球 的融合 ,为篮球运动开拓 了更为广 阔的市场。由美国职业篮球精英组成的“梦之队”在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首次亮相 ,所 向披靡。他们精湛 的球技极大地提高 了篮球运动 的观赏价值 ,同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回顾篮球运动发展的历史,走 向职业化 是篮球运动发展 的必然结果。 目前 ,篮球职业化已成为世界发展潮流。除美国外 ,职业篮球在意大利 、西班牙 、法国、德国 、波多黎各 、阿根廷、希腊 、韩国、日本 、菲律宾等国已十分普遍。近些年 。我国的香港、台湾和非洲的埃及、南非等 国家和地区也出现 了职 业篮球 的发展趋势。

  体育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 的客观需要 ,也是高水平职业篮球 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要走职 业化的发展道路 ,就必须不断完善职业篮球 的管理体 制,加速培养职业篮球管理的专门人 才,完善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为促进我 国职业篮球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

  5.结论

  篮球 文化以独特 的活动 形式最形象地展 示人体优 美形态和心灵气质 ,和谐地反映人类对现代社会文 明生活的创新 ,完善和追求。篮球运动中所蕴含 的人文精神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人的生命质量和 生存价 值及 自我实现 与发展的关怀。篮球运动在促进人类生理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是其所创造 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一部分。篮球运动的商业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篮球运动的文化价值在于其通过顺利地传播、用积极的手段体现 了个人 自身的价值 、促进 了人类自身的有序生存和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1]刘玉华.中关篮球文化的差异 与中国篮球的发展.体育文化导刊.2004、8

  [2]严精华 、潘宁、王小安.中关篮球文化比较 。体 育文化导刊 .2004、10

  [3]张宏成.从世界职业篮球的发展 看 中国职 业篮球 改革.体育文化导刊.2002、6

  [4]李淑青、冯海成.传统文化对国篮球影响之探析.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3

  [5]赵军、王小美.中西方体育文化与中关篮球文化 比较.体 育文化 导刊.2002、6

  [6]吴星、申怀松.从新篮球观探讨高校篮球文化建设.广州体育学院.2005年 9月第三期.

  [7]薛岚.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发展趋向.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OO1年 3月、第一期.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我是游客游两个景点各有千秋。个人更喜欢选择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 旅游 名片。毕竟是出国游玩了。

请邀!

我的确是名自驾游客,对于你问我,喜欢游玩吴哥窟还是莫高窟的问题,我只能这样回答,我喜欢吴哥窟,游玩莫高窟。

喜欢吴哥窟

吴哥窟是柬埔寨的国宝。距离现今已有800多年 历史 ,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1992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门票价格为一日票37美元,三日票62美元。由于本人才从岗位上退下来,目前还去不了国外,因此说只能算是上喜欢,游玩不了。

游玩莫高窟

游玩莫高窟,是我的近期 旅游 目标。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的甘肃敦煌,始建于前秦时期,距离现今已有1640多年 历史 ,比吴哥窟早出800多年。有洞窟、壁画、泥质彩塑等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87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比吴哥窟早5年时间,门票价格200元游玩一天。

总之,我喜欢吴哥窟,游玩莫高窟。 旅游 留下了“咱们的足迹”,专著 旅游 作品,喜欢我,请关注哦!

我是15年五月份去的吴哥窟,正是柬埔寨的雨季,你会毫无防备的来个落汤鸡。雨一停,就是晒死人的烈日。去吴哥窟也是一时冲动,是看到尼泊尔大地震了,感觉吴哥窟会不会突然间遭遇不测,再也看不到了,就急不可待的买个一张飞暹粒的飞机票。吴哥窟的百科,可以度娘,我说说我的切身感受!吴哥窟整个一大圈下来得好几天,还得租一个车,让当地人拉着你跑。我和北京的一哥们儿,还有广西的两个女生合租的一辆车,这样下来,车费大降。整个一大圈下来,你会惊叹天地的造化,几百年前,竟然有人造出那样一片宫殿庙宇,吴哥窟确实是宫殿,也确实是庙宇。人神合一的住所,君王直接将自己神话了!热带不用考虑冬天的取暖,所以,一切都是石头堆砌起来的,只要通风就行。门很低,很小,凡人见君王必须低眉顺眼,弯腰驼背,显示出对神的恭敬!台阶很陡,很窄,能爬上去真的不容易,也表示出对神的虔诚!建筑的天人合一,最好的哲学!因为台阶又陡又窄,所以曾有一个法国女人直接摔了下来,挂了!这样的事故放在国内,估计吴哥窟会关门,她的家人会诈尸,会闹得鸡犬不宁!但那个法国丈夫,却直接捐了一笔钱,在他老婆摔死的地方,加了栏杆,免得别人也摔死!这就是恕人恕己,这样的人会生活得很坦荡,也很惬意!**《古墓丽影》就是在吴哥窟拍的,你可以站在朱莉的脚下留影,回来和朋友大吹特吹!你看到的吴哥窟都是被修复过来的,原来的吴哥窟被大树撑踏了,一片废墟,现在还能看到一个保存完整的废墟,你能看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神奇。总之,吴哥窟神秘、神奇,你还能和她没有疏离感,你能从古代穿越回来!

敦煌莫高窟,不好意思,我到了门前没有进去,只是在敦煌住了两天。我离洛阳的龙门石窟很近,去过几次,因为知识浅薄的缘故,对拈花微笑的佛祖缺少沟通,参不透佛法,总是敬而远之!云冈石窟我也去过,也只是进大门扭了一小圈儿,连佛祖的面都没有照就出来了!莫高窟就干脆不去了,可能错过了艺术瑰宝,自始至终没有感到什么遗憾!这是我们所谓的艺术宝库的通病吧,给那些普罗大众没有任何参与代入感,沉浸不进去,什么原因呢?不知道!说了这么多,我喜欢吴哥窟,不喜欢莫高窟!

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价值!

首先肯定选择国内,毕竟那是中国的艺术巅峰,在看完敦煌莫高窟的时候,如果你的时间足够充足,可以选择去吴哥窟。

下面给你们介绍两个景点的特点以及文化价值!

一、吴哥窟:

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 旅游 名片

整体布局:

吴哥窟的整体布局,从空中乘坐热气球就可以一目了然: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围绕一个长方形的满是郁郁葱葱树木的绿洲,绿洲有一道寺庙围墙环绕。绿洲正中的建筑乃是吴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须弥山金字坛。

旅游 攻略:

最佳 旅游 时间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和6月到10月之间分别是干季和雨季,使吴哥窟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面貌,尽量避免在3月到5月之间的热季 旅游 。出游小贴示:到吴哥窟 旅游 时,尽量避免在正午参观,最好带一些防晒物品,如帽子、阳伞和防晒油等。为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进入吴哥寺庙不要穿暴露服装,尽量穿长衣长裤。

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结构: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

历史 价值:

敦煌石窟营造及其 历史 过程,敦煌的悠久 历史 ,当地有影响的世族与大姓,以及敦煌同周围民族与西域的关系,在 历史 中没有或很少记载。敦煌石窟有成千上万个供养人画像,其中有一千多条还保存题名结衔。能够了解许多 历史 状况和 历史 线索。

作为一名 旅游 者,柬埔寨吴哥窟和敦煌莫高窟都非常值得一游。各有不同,各有侧重点。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窟,柬埔寨吴哥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庙。它们,远隔千山万水,却有着艺术的共同点。

柬埔寨吴哥窟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哥特式建筑。 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 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我没有去过吴哥窟,对它的了解都是通过蒋勋老师的吴哥之美的介绍和网上的游记了解的。我是非常向往吴哥,计划今年要实施柬埔寨吴哥窟之游。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莫高窟的游览,使我感到非常震撼。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中国封建 社会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2019年大型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将敦煌莫高窟和柬埔寨吴哥窟联系在一起,它们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同为海陆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都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而形成的两座艺术高峰,无论是建筑、雕像,还是壁画、图案,“两窟”都达到了人类艺术的巅峰,莫高之美,吴哥之美,征服了无数的朝圣者。

因此,我个人认为无论是莫高窟,还是吴哥窟,都非常值得 旅游 ,并且需要多次来品评她们的艺术瑰宝。

如果我是游客,我会首先选择去莫高窟游玩。因为莫高窟近在我们中国,揣着身份证和手机就可以开启“一个人说走就走”的旅程了!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甘肃省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早在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主要文物:藏经洞、九层楼、飞天壁画等。

门票价格:200元/人次

开放时间:8:00-18:00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 旅游 名片。

须弥山金字坛的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乃是吴哥窟建筑的特色。那里的台阶陡峭,需要手脚并用地爬上去。这寓意着人们到达天堂需要经历许多艰辛。

门票价格分三种:1天37美元/人,3天62美元/人,7天72美元/人。

开放时间:大约5:00-19:00。

出游小贴示:到吴哥窟 旅游 时,尽量避免在正午参观,最好带一些防晒物品,如帽子、阳伞和防晒油等。为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进入吴哥寺庙不要穿暴露服装,尽量穿长衣长裤。

——摘自

莫高窟和吴哥窟都是人类文明的璀灿瑰宝!“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赶快开启你的开心之旅,体验美好风景吧!你一定会不虚此行。

感谢您的阅读!

我是前年去的吴哥窟,去年去的莫高窟。今天看到你将这两个景点进行比较,就将自己的感受说一说。

莫高窟 在敦煌,目前去那里的交通越来越便利了。为了更好地保护壁画,现在游览只能进8个窟,更主要的了解是通过3D**和博物馆的和模拟窟。整个参观过程是半天。

吴哥窟 在柬埔寨的暹粒,对我们来说,交通更费周折一些,毕竟是出国游。吴哥窟是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正常的游玩需要三天时间。

作为游客的我,从游玩体验上,莫高窟的壁画艺术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成就,让我非常惊叹;吴哥窟代表着柬埔寨那曾被尘封百年的一段 历史 ,游览起来更让我震撼。

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两个地方都值得一去,但最好都是做好准备功课后再去,收获会更大。

我们是50多岁的夫妇,每年春秋两次深度自由行,已经游历大半个中国、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泰国,南欧意大利-南法-西班牙-葡萄牙,欢迎关注@爱上 旅游 的心理咨询师,跟我们一起感受世界!

可比性不强。吴哥窟精华在建筑,莫高窟骨髓在壁画。如果可能,都应该去看看,都是历经千余年的世界文明的珍贵遗产!

吴哥窟是柬埔寨国宝,我更喜欢去莫高窟,相对方便,周边的鸣沙山月牙泉也不错。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在柬埔寨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敦煌石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 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 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它们是不一样的第一一个是神殿一个是佛洞第二一个气候湿热一个气侯干燥,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纸莎草是古埃及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埃及人利用这种草制成的纸张,是历史上最早、最便利的书写材料,曾被希腊人、腓尼基人、罗马人、阿拉伯人使用,历3000年不衰。至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到中东,才取代了纸草造纸术

世界上最早的书籍,出现于我国商代,大约离现在3000年~4000年左右,是用竹子和木头做的。竹子和木头是常见并容易得到的东西,在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之前,缺少合适的书写材料,人们就把竹子和木头削成狭长的小片,用毛笔在上面写字。用竹子削成的狭长小片叫“竹简”,用木头削成的叫“木简”,它们统称为“简”。简上通常只写一行字,如果写错了,就用小刀刮去重写,所以古代把删改文章叫“删削”,这个词一直沿用至今。现在的书籍开本有大有小,古代的简也有长有短,最长的三尺,最短的只有五寸。写一部书要用很多简,把这些简编连起来就成为“册”。编册多用麻绳,也用丝绳(称“丝编”)或皮条(称“韦编”)。古书中提到的“韦编三绝”,说的就是著名思想家孔子,因为经常阅读《易经》,把编简的皮条都磨断了三次。一册书根据简的长短决定用几道编,一般用二、三道编,多的用四、五道编。现在表示书的数量的“册”字,便是一个象形字,很像绳子把一根根简编连起来的样子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