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种植的时间和方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荆芥种植的时间和方法,第1张

荆芥种植的时间和方法:种植时间、准备土壤地块、播种方法、后期管理。

1、种植时间

荆芥一般都是春季或者夏季进行播种。春季的播种时间是在清明节前后,生长期150天,大概秋分前后就可收获。夏季播种时间是在芒种到夏至之间,可在麦茬地播种,寒露后收获,生长期120天。

2、准备土壤地块

荆芥可盆播也可地播。若是盆播,需选稍微大一些的花盆,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若是土壤松软、透气、肥沃,它的长势会更旺盛。若是地播,选光照足的地块,最好提前耕地一次,清理干净地块中的杂物,保证土壤松软。

3、播种方法

荆芥播种多是用条播法或者撒播法。条播需先用温水浸泡4-8个小时,然后再用细沙拌均匀,按照行距20-25厘米进行,划5厘米深的沟,然后将种子撒在沟内,覆盖薄土即可。撒播时先用细沙拌种,然后将沙子均匀的撒在土壤表面,覆盖薄土就行,大概7-10天的时间便可出苗。每亩地用05-08千克的种子。

4、后期管理

荆芥种下后一般10天左右的时间便可发芽,它喜光,喜温暖环境,种下后最好提供20-25℃之间的环境,环境适宜萌发速度更快,荆芥小苗也可旺盛生长。

荆芥相关介绍

荆芥(Nepeta cataria L),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被短柔毛;长茎为紫色的方形基部,四面有纵沟;叶成对生长,叶片分裂成三瓣;轮伞花序集生长于枝顶成假穗状;花冠唇形,青紫或淡红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假苏”。而荆芥之名始见于《吴普本草》。

荆芥最早记载产地为陕西汉中,后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河北、河南、山西等省。生于山坡、山谷、林缘及路边等处。适应性较强,喜欢温暖潮湿、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低注积水、土质黏重或贫瘩的粗沙地不宜种植,常采用种子繁殖或育苗移栽种植。

以上内容参考-荆芥(唇形科荆芥属植物)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荆芥根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功能主治 25 附方 2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荆芥根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荆芥根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荆芥根 1 拼音

jīng jiè gēn

2 《辞典》:荆芥根

21 出处

《纲目》

22 拼音名

Jīnɡ Jiè Gēn

23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根。

24 功能主治

治吐血,牙痛,瘰疬。

25 附方

①治吐血不止:荆芥连根,洗,捣汁半盏服;干穗为末亦可。(《经验方》)

②治风热牙痛:荆芥根、乌桕根、葱根等分。煎汤频含漱之。(《纲目》)

③治瘰疬溃烂:荆芥根下一段,剪碎,煎沸汤,温洗良久,看烂破处紫黑,以针一刺,去血再洗;用樟脑、雄黄等分,为末,麻油调扫上,出水,次日再洗再扫,以愈为度。(《活法机要》)

26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荆芥根的方剂 大荆芥方

拼音:dàjīngjièfāng处方:大荆芥根(洗净,细切,烂研。一云加些少米醋同研,即荆芥易烂)

雄脑散

散组成:樟脑、腰黄各等分。主治:瘰疬。用法用量:麻油调敷,每日以荆芥根煎汤洗。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双根沙皮饮

gēnshāpíyǐn《解围元薮》卷四:组成:荆芥根2两,麻黄根2两5钱,晚蚕沙5钱,白鲜皮3两,

雄樟散

书治上症,内用洞天救苦丹三服,犀黄丸六服,外用荆芥根下一段,剪碎煎汤,温洗良久,再敷本方。数日后,

樟脑丹

,或牵至两肩上,四五年不能愈者。用法用量:先用荆芥根下一段剪碎,煎沸汤温洗。良久看烂破处紫黑,以针

更多用到中药荆芥根的方剂

用到中药荆芥根的中成药 万灵片

川芎100g天麻100g石斛100g防风100g荆芥100g细辛100g雄黄60g朱砂60g制法:以

安脏汤

ngtāng处方参芦鞭2两,瓜蒂7个,甘草1两,荆芥3钱。功能主治肝叶倒置所致两目无恙,而视物皆倒置

宫方润肠栓

:WS3B362998处方:火麻仁芝麻桃仁荆芥穗制法:以上四味,火麻仁、芝麻、桃仁混合压油,经

感冒清热冲剂

ǎnmàoqīngrèchōngjì英文:处方:荆芥穗200g,薄荷60g,防风100g,柴胡100

小儿清感灵片

编号:WS3B019690处方:羌活64g荆芥穗43g防风64g苍术(炒)64g白芷16g葛

更多用到中药荆芥根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荆芥根 《外科全生集》:[卷一阴症门]瘰

和解凝膏而愈。凡瘰,烂延肩胸胁下,极不堪者,用荆芥根煎汤洗患处,以雄脑散麻油调搽,内服洞天救苦丹三

《本草纲目》:[草部卷十四草之三]假苏

。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风热牙痛∶荆芥根、乌根、葱根等分煎汤频含漱之。小儿惊痫一百二十

《华佗神方》:[卷五]五○五三·华佗治瘰溃烂神方

破之先,易于医治。既破之后,难于收功。可先用∶荆芥根下一段剪碎,水煎成汤,温洗久之。视破烂处有紫黑

《外科全生集》:[卷四敷药类]雄脑散

药。樟脑腰黄(各等分)共研细末,麻油调敷,每日以荆芥根煎汤洗。《外科全生集》清王洪绪公元1740年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喑]喉喑

荆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药物,我们可能在身边就可以看到,因为在农村地区还有很多地方都有野生的荆芥,荆芥有很好的去风寒的作用,所以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我们日常感冒也可以用荆芥煮水。那么,荆芥入药有什么作用?荆芥有哪些药用功效?

荆芥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多为栽培。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段。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应用

1外感表证。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和缓,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用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者,常与防风、羌活、独活等药同用,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者,每与辛凉解表药银花、连翘、薄荷等配伍,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质轻透散,祛风止痒,宣散疹毒。用治表邪外束,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蝉蜕、薄荷、紫草等药同用;若配伍苦参、防风、白蒺藜等药,又治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本品能祛风解表,透散邪气,宣通壅结而达消疮之功,故可用于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偏于风寒者,常配伍羌活、川芎、独活等药;偏于风热者,每与银花、连翘、柴胡等药配伍。

4吐衄下血。本品炒炭,其性味已由辛温变为苦涩平和,长于理血止血,可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常配伍生地黄、白茅根、侧柏叶等药;治血热便血、痔血,每与地榆、槐花、黄芩炭等药同用;治妇女崩漏下血,可配伍棕榈炭、莲房炭等固崩止血药。

用法用量煎服,45~9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2《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_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

3《滇南本草》:“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胡椒酮及少量右旋柠檬烯。另含荆芥苷、荆芥醇、黄酮类化合物等。

2药理作用:荆芥水煎剂可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汗腺分泌,有微弱解热作用;对金**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人型结核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生品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而荆芥炭则能使出血时间缩短。荆芥甲醇及醋酸乙酯提取物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荆芥对醋酸引起的炎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荆芥穗有明显的抗补体作用。

3临床研究:①治疗小儿外感咳嗽250例,以荆芥、前胡、百部、蝉蜕、桔梗各4g,僵蚕5g,板蓝根12g,苦杏仁、陈皮、甘草各3g为基本方,若风寒咳嗽加防风、紫苏叶各3g,风热咳嗽加金银花10g、薄荷5g,燥热、肺热者不宜用荆芥,结果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新中医,1997,29(6):45)。②辛芷荆防散外敷治疗局限性湿疹。方药组成及使用方法:荆芥、防风、细辛、白芷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取川椒适量,煎水熏洗患处,继用醋调药末外敷,每日2次,3日为1疗程(河南中医,1990,10(4):24)。③用荆芥、防风、地肤子、蛇床子各10~30g,加水1000ml煎沸10min,滤出药液热敷、坐浴、冲洗,每剂可煎用2次,治疗阴痒患者100例,效果良好(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3,16(3):25)。此外,荆芥还可用治产后血晕、牛皮癣、骨性膝关节炎、扁平疣、破伤风等病。

驱寒药物

1、紫苏

用药部位:叶、茎、子。

功效:味辛,入肺经,香温可散寒,还能通心益脾、发汗祛风、行气止咳,去风寒当然不在话下,尽管单味药功效不是那么好,但对于轻症患者,还算适用。

建议:忌鲤鱼,宜与橘皮同用熬汤,去除风寒,单用能宣通风毒。

2、细辛

用药部位:茎。

功效:辛温散寒,主治风寒引起的咳嗽、头痛、拘挛等症。

建议:该药不可和硝石、藜芦同用;因为味浓性烈,不可多用,少量细辛泡水喝可缓解病情。

3、葱白

用药部位:葱的近根处白色部分。

功效:味辛性热,温宣而发汗,因而外能散风寒,内能痛阳气。

建议:葱白入胃肺经,可行气,会损志伤神,身体虚弱厉害的人审慎食用,单用于风寒感冒时,可以配生姜或是紫苏来熬粥,于病初时,效果最佳。

4、生姜

用药部位:根部,以老姜为佳。

功效:辛温无毒,能散寒发表,止呕去痰,治疗风寒头痛,伤风鼻塞等症。

建议:夜晚不要食用姜来去风寒,秋天也最好少用,因为秋主收而姜主散;不要与黄连、黄芩、夜明砂同用,单用可生食,也可熬生姜汤,以红糖调和。

5、辛夷花

用药部位:花。

功效:辛温轻浮,主治鼻渊鼻塞,对于风寒引起的鼻塞、流鼻涕有很好的效果。

建议:单用来治疗风寒引起的鼻塞、流鼻涕,可将辛夷花研磨成粉末,放置在鼻端,轻轻吸气,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目录 1 拼音 2 《万病回春》卷五:荆芥连翘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荆芥连翘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回春》卷五:荆芥连翘汤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荆芥连翘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荆芥连翘汤 1 拼音

jīng jiè lián qiào tāng

2 《万病回春》卷五:荆芥连翘汤

21 处方

荆芥 连翘 防风 当归 川芎 白芍 柴胡 枳壳 黄芩 山栀 白芷 桔梗各等分 甘草减半

22 制法

上锉一剂。

23 功能主治

治肾经风热,两耳肿痛;或胆热移脑之鼻渊。

24 荆芥连翘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食后服。

25 摘录

《万病回春》卷五

3 《回春》卷五:荆芥连翘汤

31 处方

荆芥、柴胡、川芎、当归、生地黄、芍药、白芷、防风、薄荷、山栀、黄芩、桔梗、连翘各等分,甘草减半。

32 制法

上锉散。

33 功能主治

胆移热于脑之鼻渊。

34 荆芥连翘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食远服。

35 摘录

《回春》卷五

古籍中的荆芥连翘汤 《万病回春》:[卷之五]鼻病

。忌生冷、风凉处坐卧。鼻渊者,胆移热于脑也。荆芥连翘汤荆芥柴胡川芎当归生地黄芍药白芷防风薄荷山栀黄

《万病回春》:[卷之五]耳病

,及诸药俱用酒炒。两耳肿痛者,肾经有风热也。荆芥连翘汤荆芥连翘防风当归川芎白芍柴胡枳壳黄芩山栀白芷

《本草简要方》:[卷之三草部二]荆芥

风朴硝水煎汤洗。次用木鳖子散调敷。治翻花痔。荆芥连翘汤。荆芥连翘防风当归川芎白芍柴胡黄芩枳壳山栀白

《本草纲目》:[草部卷十四草之三]假苏

《永类钤方》)风热牙痛∶荆芥根、乌根、葱根等分煎汤频含漱之。小儿惊痫一百二十种。用荆芥穗二两,白矾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土荆芥 31 土荆芥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使用注意 36 化学成分 37 土荆芥的药理作用 4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荆芥 41 拼音名 42 土荆芥的别名 43 来源 44 原形态 45 性味 46 功能主治 47 土荆芥的用法用量 48 注意 49 备注 410 摘录 5 《中华本草》·土荆芥 51 出处 52 拼音名 53 土荆芥的别名 54 来源 55 原形态 56 生境分布 57 栽培 58 性状 59 化学成份 510 土荆芥的药理作用 511 毒性 512 炮制 513 性味 514 归经 515 功能主治 516 土荆芥的用法用量 517 注意 518 各家论述 519 摘录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土荆芥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土荆芥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土荆芥 1 拼音

tǔ jīng jiè

2 英文参考

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中医大辞典》·土荆芥

土荆芥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1]。

31 土荆芥的别名

臭草、钩虫草、杀虫芥、臭藜藿[1]

32 来源及产地

藜科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的全草。主产广西、广东、福建、贵州等地[1]。

33 性味

辛、苦,温,有毒[1]。

34 功能主治

杀虫,祛风止痒[1]。

1治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鞭虫病,风湿痹痛。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1]。

2煎水洗皮肤湿疹,瘙痒,疥癣,蛇虫咬伤[1]。

35 使用注意

内服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便秘、耳鸣和视觉障碍等中毒症状。孕妇忌服。本药有强烈 性,对有心、肝、肾疾患或消化道溃疡者禁用。虚弱或营养不良者应慎用或减量。因有蓄积性,故2~3周内不应重复应用,不宜空腹服药[1]。

36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主成分为,柠檬烯、驱蛔素(Ascaridole)。叶中还含土荆芥苷和山柰酚7鼠李糖苷等黄酮苷[1]。

37 药理作用

驱蛔素能驱除蛔虫,也可抑制恶性疟原虫。土荆芥油对钩虫、阿米巴痢疾也有效。对皮肤真菌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1]

4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荆芥 41 拼音名

Tǔ Jīnɡ Jiè

42 土荆芥的别名

臭草[福建、江西、贵州]、臭藜藿、杀虫芥、钩虫草、鹅脚草、狗咬癀

43 来源

为藜科藜属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以全草入药。播种当年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放通风处阴干。

44 原形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茎直立,多分枝,有棱,无毛或有腺毛,揉之有强烈的气味。单叶互生,具短柄。夏、秋之间开绿色小花,穗状花序腋生,分枝或不分枝,苞片叶状,花束细小。胞果膜质,扁球形,包藏于花被内。种子细小,红棕色、光亮。

45 性味

辛、苦,微温。有小毒。

46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用于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外用治皮肤湿疹,瘙痒,并杀蛆虫。

47 土荆芥的用法用量

1~3钱,研粉或制成丸剂,或制成土荆芥油;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48 注意

孕妇忌服。

49 备注

(1)土荆芥油有剧烈 性。大剂量时引起恶心、呕吐,吸收后能麻痹肠肌而引起便秘,还能引起耳鸣和时觉障碍。中毒剂量则产生昏迷、呼吸迟缓,偶发惊厥。对肝肾也有毒性。虽可用于蛔虫病、钩虫病和钩蛔混合感染。但毒性较大,用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成人常用量为08~12毫升,不可超过极量(15毫升);儿童每岁005毫升。服药时不宜空腹,亦不宜先用泻药,因能增加吸收。

410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5 《中华本草》·土荆芥 51 出处

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52 拼音名

Tǔ Jīnɡ Jiè

53 土荆芥的别名

鹅脚草、红泽兰、天仙草、臭草、钩虫草、鸭脚草、香藜草、臭蒿、杀虫芥、藜荆芥、臭藜霍、洋蚂蚁草、虎骨香、虱子草、狗咬(疒黄)、火油草、痱子草、杀虫草、大本马齿苋

54 来源

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土荆芥的带果穗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

采收和储藏:8月下旬至9月下旬收割全草,摊放在通风处,或捆束悬挂阴干,避免日晒及雨淋。

55 原形态

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高5080cm,有强烈气味。茎直立,有棱,多分枝,被腺毛或无毛。单叶互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外形,长316cm,宽达5cm,先端短尖或钝,下部的叶边缘有不规则钝齿或呈波浪形,上部的叶较小,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有腺点,揉之有一种特殊的香气。穗状花序腋生,分枝或不分枝。花小,绿色,两性或雌性,35朵簇生于上部叶腋;花被5裂,果时常闭合;雄蕊5;花柱不明显,柱头通常3,伸出花被外。胞果扁球形,完全包于花被内。种子横生或斜生,黑色或暗红色,平滑,有光泽。花期89月,果期910月。

5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旷野、路旁、河岸和溪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北方各地常有栽培。

57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干燥气候,在高温高湿地方,药材质量较差,挥发油含量较低。对土壤要求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宜选向阳干燥地区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3月中旬将地翻松耙平作畦,宽1~1.4m,每1hm2施堆肥或厩肥750~900kg作基肥。种子繁殖,春播于3月中旬至4月上旬。直播:按行距30cm在畦上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插入沟内,薄覆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约经10~15d即可发芽。苗齐后间苗12次。每窝留苗1~2株,保持株行距0.5m。育苗移栽:在苗床内按行距10cm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播入,盖细土一层,灌水湿润。出苗后,待幼苗高至12~16cm时,即可移植,按株、行距各3036cm开穴,每穴栽植1~2株,覆土镇压后,灌水。

田间管理 在幼苗生长期中宜勤除杂草,并须间苗1~2次。定植成活后宜松土除草2~3次。施追肥1~2次,以人粪尿或硫酸铵为宜。

58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黄绿色,茎上有柔毛。叶皱缩破碎,叶缘常具稀疏不整齐的钝锯齿;上表面光滑,下表面可见散生油点;叶脉有毛。花着生于叶腋。胞果扁球形,外被一薄层囊状而具腺毛的宿萼。种子黑色或暗红色,平滑,直径约0.7mm。具强烈而特殊的香气。味辣而微苦。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①上、下表皮均有囊状腺毛,头部单细胞,略呈矩圆形,长100140μm,直径4056μm,柄14细胞。②气孔甚密,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③非腺毛17个细胞,顶端细胞长而钝圆,壁薄多扭曲,基部细胞膨大,有纵向角质纹理。④叶肉组织中有草酸钙砂晶、簇晶及方晶。此外,偶见头部为2细胞,柄69细胞的腺毛,其基部细胞亦膨大呈锥状。

59 化学成份

含挥发油其中有:松香芹酮(pinocarvone),土荆芥酮(aritasone)[1]。叶含山柰酚7鼠李糖甙(kaempfrol-7-rhamnoside),土荆芥甙(ambroside)[2]。果含山柰酚3鼠李糖4’木糖甙(kaempferol 3rhamnoside4′xyloside),山柰酚3鼠李糖7木糖甙(kaempferol 3-rhamnoside7-xyloside),山柰酚(kaempferol),驱蛔素(ascaridole),异鼠李素(isorhamnatin),槲皮素(quercetin)[3,4],4O去甲相思子黄酮7OαL鼠李糖3′OβD吡喃木糖甙(4-O-demethyl abrectorin 7-OαLrhamnoside3′OβDylopyranoside)[5]。

510 土荆芥的药理作用

土荆芥油为一种杀肠虫药(主成分驱蛔素,其效较油强2倍),对蛔虫先兴奋,后麻痹,最后产生不可逆性强直;对钩虫也有效,但略差;对阿米巴痢疾亦有效,可用于慢性或带虫者;对绛虫之效颇差。

土荆芥油在肠内易被吸收,吸收后一部分经肺排出,使呼气中有特殊臭气。本药有剧烈 性。土荆芥油对鸟型结核杆菌在体内有很轻度的抑制作用;对真菌(如发癣菌)则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弱于麝香草酚而强于水杨酸)。土荆芥油中所含驱蛔素对蛔虫有先兴奋后 驱虫效果,对钩虫亦有驱除作用。

511 毒性

对肝肾也有毒性。

512 炮制

除去杂质及根,切细。

513 性味

辛;苦;性微温;大毒

514 归经

脾经

515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活血消肿。主钩虫病;蛔虫病;蛲虫病;头虱;皮肤湿疹;疥癣;风湿痹痛;经闭;痛经;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516 土荆芥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鲜品15~24g,或入九、散;或提取土荆芥油,成人常用量0.8~1.2ml,极量1.5ml,儿童每岁0.05ml。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517 注意

虚弱、营养不良者应慎用或减量。小儿较成人敏感。有肾、心及肝脏疾病或消化道溃疡者禁用。《福建民间草药》:凡患神经衰弱、心脏病、肾病及孕妇等忌服。

518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祛风止痛,宜煎水洗,小儿麻痘脱靥后洗之,胜过蚬水。2《岭南采药录》:能除风热,杀虫,健胃,止痛。煎水洗皮肤疥癞。3《贵州民间方药集》:可驱肠中寄生虫。外用治蛇虫咬伤。4《江西中药》:适用于钩虫病,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月经闭止,痛经。

519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肠风黑散处方败酱(烧)、木馒头(烧)、乌头(去核)、甘草(炙),各二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或饮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 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并皆疗之。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空心温服。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卷六(宝庆新增方):肠风黑散别名肠风黑神散处方败棕(烧)2两,木馒头(烧)2两,乌梅(去核)2两,甘草(炙)2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煿,或饮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 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用法用量肠风黑神散(《校注妇人良方》卷八)。摘录《局方》卷六(宝庆新增方)《局方》卷八(淳佑新添方):肠风黑散处方荆芥(烧)2两,枳壳(去瓤)3两(2两烧,1两炒用),乱发(烧)1两,槐花(烧)1两,槐角(烧)1两,甘草(炙)1两半,猬皮1两半。制法上将各烧药同入瓷瓶内,黄泥固济,烧存三分性,出火气,同甘草、枳壳为末。功能主治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煿,或饮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 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用法用量用法中甘草,《奇效良方》作“木馒头”。摘录《局方》卷八(淳佑新添方)《直指》卷二十三方名肠风黑散组成败棕1分,头发1分,木馒头1分,木贼(各烧存性)1分,槐角(炒)1分,枳壳(制)1分,甘草(炒焦)半分,乌梅肉(炒)半分。主治肠风下血腹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陈米饮乘热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末。《局方》卷八(淳祐新添方)方名肠风黑散组成荆芥(烧)2两,枳壳(去瓤)3两(2两烧,1两炒用),乱发(烧)1两,槐花(烧

详见百科词条:肠风黑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43:17 共101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可以。荆芥生长期忌大雨,雨水过多容易导致大面积死亡,且蔓延速度较快,成熟期下雨需要尽快采摘,因此下雨可以掐荆芥。荆芥最早记载产地为陕西汉中,后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河北、河南、山西等省。生于山坡、山谷、林缘及路边等处。

河南人爱_芥的方法。

河南人的夏天是不能没有荆芥的,因为这里的夏天是妥妥的荆芥味儿,从捞面条要放荆芥、黄瓜变蛋要放荆芥,还可以直接凉拌荆芥,用荆芥蒸菜等等。吃过大盘荆芥更是夸赞别人见过世面,除了常见的各种吃法,如今还有了荆芥柠檬茶和荆芥糕点,让荆芥的食用方法更上一层楼。在河南,很多农村院子的房前屋后,都会种着一种青翠的植物,味道和薄荷、罗勒十分相似,那就是荆芥,它的适应性非常强,可以种在花盆里,也可以阳台上。在河南人夏天的餐桌上,荆芥称得上是“常客”。一碗蒜汁捞面条撒上几片荆芥,随意搅拌几下,刺鼻的蒜香混合着荆芥的清香,滋味可谓丰富。可以说河南人的夏天是荆芥味儿的,捞面条来点儿荆芥、蒜汁、芝麻酱,那是真得劲!荆芥简直就是捞面条的灵魂。其实荆芥还是一味良药,在中医里面,荆芥是一味常用的“祛风邪、解表邪”的药材,过去常常被当作治疗风寒的中药材。《本草约言》中有言:“今人但遇风症,即用荆防。”但比起药用,河南人更偏好将其当做一种蔬菜,也许是因为药食同源,古代人生不起病,吃荆芥就可以预防感冒,所以也有更多的河南人喜欢吃荆芥。《唐本草》记载:“此药即菜中之荆芥是也,一先居草部中,今人食,录在菜部也。”如今,河南的奶茶店又一次将荆芥发扬光大,推出了荆芥口味的荆芥柠檬茶,想不到居然还成了网红产品,引来不少年轻人纷纷打卡,这是河南美食给奶茶界的巨大贡献。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