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改制的具体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王莽改制的具体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主要是将中央和地方的官名统统改了遍。改后的官名多富有理想色彩。如大鸿胪改称典乐,执金吾改称奋武。另还依照古籍增加了不少官职,如大司马司允、司恭、司从、司葱、司睿等等。导致官员不知所措,机构臃肿,新的贪污腐败滋生。
王田制是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按照人口均分土地,私人不得买卖。私属制是对现有的奴隶数量冻结,禁止继续买卖和产生新的奴隶、婢女,只有犯罪的人才能被称为奴婢,使奴隶制度自然消灭。
实行政府主导的赊贷,促进货币流通,以期繁荣民间经济。同时也顺便试水社会福利,如丧葬贷款等无需利息,只还本金;农业生产和商业需求贷款,只收利润的十分之一作为利息。设立五均官,负责收税和管理物价。设六莞令,酒、盐、铁由专卖,铸钱由专管,并向各民间手工业者和技术人员征收山泽税。
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刘婴)的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作为新朝都城,王莽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作皇帝的先河。王莽开始进行的全面社会改革。
王莽对自己的改革相当的有信心,他想当圣人,想彻底解决社会贫富差距的问题,回到西周那个单纯,不堕落的社会去,当然不愿意相信他的改革政策完全失败的事实。
总体来说,王莽的各种改革,都是非常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但是由于其太过超前的思想,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不断引起天下各贵族和平民的不满。新朝也只生存了短短的15年,就被推翻了,这颗冉冉新星也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瞬即逝。
古籍保护这一“冷门”行业,随着年轻人不断涌入,这个行业未来的前景挺好的。
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在我们国家是有非常多的传统文化,一直被沿袭至今的,而且通过现在我们学习的一些知识,我们也是可以知道我们国家古人的智慧都是非常的超前的,他们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文化古迹,这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就是一个无价之宝。近几年我们发现很多人对于古籍的保护都是非常的不重视的。所以现在古籍保护其实是一个非常冷门的行业,但是我们发现最近几年有一些年轻人涌入了这个行业,所以我觉得这对于这个行业将来的发展其实是非常的有意义的。
现在的年轻人思想是非常的超前的,而且他们是可以通过一些先进的手段去带动他人了解这个行业的,所以我觉得有这些年轻人的加入之后,古籍保护这一个冷门的行业,接下来可能就会被大家所熟知,在这样的影响之下,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古籍保护这一行业中,这对于这一个行业接下来的发展就是非常的有意义的,所以我们也能看到这个行业。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就是非常好的,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保护我们的古典文化是非常的重要的,而这些古籍他们都是无价之宝,做这份工作也是真正的会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也会感觉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作为一个年轻人,其实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我们自己的价值,以及对于我们国家要有一定的益处,所以古籍保护可能就是年轻人实现自己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这个行业在未来一定会非常的受欢迎,也会有更多的新鲜血液加入。
西汉末年,各个阶级充斥着各种矛盾,追根溯源,都可以归到汉武帝身上。当年他为了战争的需要,破坏了汉初建立的健康的财政体系,政府开始大规模地干预经济,将财政体系给破坏了。接下来的皇帝想要改变这种情况,虽然出现了昭宣之治的小修小补,但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
情况持续地恶化,西汉末年,直到王莽的出现,试图通过遵循儒家的社会理想来完成新的制度设计,从而达到大同,但是他的一系列激进改革也导致了他的垮台。
第一部分:王莽篡汉——风平浪静的改朝换代王莽发家于外戚集团,西汉的王太后是王莽的姑姑。公元前33年,汉元帝死后,汉成帝继位,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成为了帝国的主宰。她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她势必要重用自己的亲人,而王莽就是在她的提拔下成长起来的。然而王莽经过一系列的运作,竟然名正言顺地当上了皇帝。
王莽第一次进入权力的中心,是在大司马大将军王根去职之后,王太后任命王莽担任了大司马大将军一职。这个职位是汉帝国的权力中心,这还要追溯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了做事更方便,便绕过了三公九卿,自己搞了一个小圈子,具有最高的决策权,相当于清代的军机处。王莽想要干成接下来的大事儿,他必须得扶持自己的派系,将自己的命运和各个官员绑在一起。等到王莽篡汉之时,各大官员并没有抵制王莽,反而在这个过程中,充当急先锋,帮助王莽完成他的使命。不光朝廷官员如此,老百姓也亦如此,老百姓认为天高皇帝远,税照交,生活依旧,只是换个皇帝而已,当时的天下人都是这种态度。
王莽将外界因素全部给搞定了,那么得表演一下自己顺应天命的理由吧,接下来的时日中,王莽表现得如同谦谦君子,生活节俭,提倡孝道,完全依照儒家礼法。这些前台工作做完之后,就上演了一出禅让大戏,在这一出戏中,王太后、王莽、各位大臣个个心照不宣。经过三召三辞,层层加封,王莽在封为安汉公之后,王莽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当上了皇帝的岳父,加上了九锡。
经过五花八门的礼仪,王莽的梦想实现了,他当上了皇帝。在这其中,只有少数人反对,比如安众侯刘崇起兵反叛。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反对王莽,这些达官显贵,以一种旁观人的眼光,看着这次政变。既然王莽政变进行得如此安稳平和,但又为何经过几十年之后,当官的和老百姓都出来反对?要知道,王莽是这些人共同选出来的呀!最符合儒家心目中的帝王啊!这就要说到当时的复古儒家分子诱导王莽进行了激烈的改革。
第二部分:改革派的主张:简朴、平等、充满礼教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在西汉后期兴起了儒家思想,想要做官,就得精通一两部儒家典籍。但是经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所以汉代前期并没有真正的儒家典籍,这时候的儒书是之前的老儒生背诵而默写下来的。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儒生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对真实的儒书进行添油加醋。这些人就垄断了汉代朝廷的五经博士,从而排斥其他人。
随着一些古籍儒家经典的发现,一些被排斥在朝廷之外的儒生,便形成了复古儒士。面对汉代的种种矛盾,他们将周代描述成为一个更加富有、平等和充满礼教的社会。在那个时代,人们知书达礼,安分守己。他们更是将周代的井田制描述成为人人有饭吃,天下无不饱暖的景象,这种思想不就是理想中的共产社会主义吗?
这些人一看王莽,似乎符合所有儒家思想中描述古代君主的形象。他们就开始大力推崇王莽,运用自己的宣传能力,在民间大力宣传,把王莽描述成圣人,一步一步将王莽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他们再将自己的一套社会主义思想灌输于王莽。王莽本身受过良好的儒家教育,也认同儒家理念,更重要的是,他本人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实践派。比如为了对抗西汉末年的奢侈的社会风气,他带头提倡简朴,改变风气。
王莽就和这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这场改革的初衷是美好的,但是太过于理想化了,正是因为这一次大同社会的改革,才使得王莽政权如此之快的就垮台了。西汉后期出现了明显的社会板结现象,穷人越穷,富人越富。随着富人将地方上的察举制垄断,整个社会阶层就不发生流动了。
当时的有识之士就提出了很多的观点,在王莽进行改革的道路上,对王莽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一个叫贡禹,另一个叫做师丹。
贡禹的思想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降低皇家的规模。比如在汉武帝之后,宫廷中的声色犬马,美人充斥,花费很多。而在他的理想社会中,皇帝的宫女不超过九个人,马匹不超过八匹,非常的简朴,他请求汉元帝减少宫中开支,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第二个便是由于政府垄断货币之后,给市场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他主张废除货币,回归到以物易物的时代,或者是以米或布匹作为交易的媒介。而师丹的思想比较简单,由于当时的土地私有化,贫富差距巨大,他主张用周朝的井田制,来达到天下大同的理想。这些思想都相当程度地影响了王莽,那么王莽是如何做的呢?
第三部分:土地改革、货币改革,幻想家的大同社会第一个方面对土地进行改革,王莽在当大将军的时候,他就和师丹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为了解决土地私有制的问题,他发布了限田限奴令。规定诸侯、列侯在封国外不得购买土地。关内侯和其他的老百姓不得超过土地30顷,并且要求商人不得拥有土地。但是这次改革没有得到汉元帝的认可。因为汉哀帝登上皇位,有很多人指望着他进行封赏呢!所以这一次改革就不了了之了。
等到王莽建立新朝之后,在复古儒生的诱使之下进行了井田制的改革。比如政策规定,每户人家,如果男丁不超过八个人,而占有的土地超过了一井,就是900亩,如果超过了,就必须将自家的土地分给其他人。这必然会触动地方大家族的利益,这些人便到处给王莽捅乱子,面对这种情况,王莽开始使用严格的惩罚,将这些地方大族给压制下去了,但是物极必反,这些人肯定会反弹,看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实则暗流涌动,这些火药桶指不定会因为什么东西而爆炸,这个东西便是货币改革。
第二个方面,货币改革,王莽先后进行过四次货币改革,最重要的也就是两次,第一次解决货币贬值问题。汉武帝时期发行了五铢钱,但是过了一百多年到了王莽时代,铸造五铢钱的成本已经非常高了,并且五铢钱对重量的要求非常高,政府不能偷工减料,再加上当时不健康的税收制度,所以王莽弄了一套新型的货币,但是这套货币也造成了很严重的通货膨胀。
王莽先是发行了一套精美绝伦的货币,这些货币从材料到工艺上都是精心设计的。比如当时的金错刀,就是一种错金的刀币。这些货币相比于五铢钱的粗糙,是非常的精美。就拿现在来说,王莽时期的货币,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但是按照当时的现实情况往往是事与愿违。
要知道汉朝幅员辽阔,生产这些货币效率低下,根本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这就有点像象征意味,并不实用。再加上王莽对这些货币进行了贬值,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发行大面额货币的尝试。王莽在第一次改革中发行过三种新货币,比如大钱,重12铢,相当于两倍半的五铢钱,但它的面值却是50个五铢钱。还有前面提到的金错刀,它的面值是5000个五铢钱。
那你想一想,这其中会造成两种后果。第一种,老百姓又不傻,用这些贬值的货币来买更多我的东西,老百姓当然不认呀。第二种,社会上就会有一些投机分子看到新货币有如此巨大的利润,便纷纷模仿这种新货币,所以就出现了大量的假币。以至于最后老百姓只认五铢钱,新货币老百姓不认,这一次改革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接下来的改革都是这种情况,王莽索性就想,要不来一次一劳永逸的改革吧!就是接下来的这一次货币改革,堪称是古代世界货币的巅峰,但也是这一次改革,最终使得王莽垮台了。王莽就和这群复古儒生,按照古代充当过货币的材料,全部纳入一个复杂的货币体系中。
他这套货币就有点像现在的货币制度,十个一毛钱等于一块钱,十个一块钱等于十块钱,十个十块钱等于一百块钱。在远古时期,龟甲、贝壳、金、银、铜都曾经当过货币。王莽就将这些东西按照不同的品进行严格的兑换,王莽发行了六类货币,分别是钱货、金货、银货、龟货、贝货,布货,又将这些货币分为了28个品,每种货币按照不同的品进行梯度兑换,从小钱的一钱,到金货的一万钱。如此复杂的货币制度,让老百姓感到很麻烦,干脆不使用。
王莽的这套货币经过一系列的霍霍,老百姓干脆不用了,开始以物易物,王莽这套按儒家礼制设计的金融体制彻底地崩溃了,折腾了几十年,王莽将自己理想的货币全部给废除了,又一次重新回归到了五铢钱。最终老百姓和达官显贵受不了,将王莽拉下了神坛,王莽的一系列改革宣告失败。
总结王莽取代汉朝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多少的抵制,反而群臣和民众不仅不反对王莽当皇帝,而且是簇拥和恭维地完成了改朝换代。他随后的一系列改革最终导致了他的垮台,主要是两方面,土地和财政。王莽的改革带着很强烈的个人主义幻想色彩,他遵循儒家经典,试图完成新的制度设立,从而达到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现在有很多人都认为王莽是未来穿越过去的社会主义者,他所做的一系列改革多么像共产主义啊。但是按照王莽所处的时代,面对社会矛盾,人们将这种不满寄托于儒家所描述的大同社会。这是一次充满理想但面对现实的改革。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世人评论 西汉名臣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是“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东汉史学家班固虽然批驳秦始皇残忍,但依然肯定了秦始皇的一些制度认为“制作政令,施于后王。盖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图”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唐朝思想家柳宗元在名著《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符合了历史发展的
客观必然趋势,所谓“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非圣人意也,势也。”
明朝著名改革家张居正认为:“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西汉之治,简严近古,实赖秦之驱除也。”
清末思想家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清末又一位史学先驱夏曾佑认为:“有为汉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汉武是也。”
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柳翼谋在《中国文化史》评论道:“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盖秦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
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评论道:“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政治实在是抱有一种伟大的理想的。”
就连鲁迅先生也认为:“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
《过秦论》,论秦之过也。原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载于《新书》第一卷,《文选》卷五十一,另见于《史记·秦本纪》、《史记·陈涉世家》及《汉书》。全文着重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本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经验,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 作者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
本文2023-08-22 05:20: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6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