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则文言文答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论语三则文言文答案,第1张

1 《论语》三则 文言文 翻译

1。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2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翻译: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3。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答道,“国君的行为要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要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要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要符合儿子的要求。”齐景公说,“说得好啊!要是真的国君的行为不符合国君的要求,臣子的行为不符合臣子的要求,父亲的行为不符合父亲的要求,儿子的行为不符合儿子的要求。即使有粮饷俸禄,我能来享用它吗?”

2 论语三则则是哪三则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论语·为政》释义1学习到的东西,常常去练习、实践,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学习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此做学习的榜样3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为迷惑而更加危险哦,谢谢,祝学习进步。

3 孔孟论学阅读题及答案

《孔孟论学》阅读理解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1、孔子,是 (时期),著名的 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书 2、《孟子》,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和当时各学派辩论的情况孟子,时著名的 家、家、家,有“ ”之称 3、选文第一则,是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的过程和认识能力提高的阶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告诉我们学习能使人 4、选文第二则,强调了 5、选文第三则,孔子借孔文子的谥号阐发了“文”的含义,表明 6、选文第四则,以“ ”和“ ”两个比喻,意在劝人 7、选编《孟子》中的第一则,告诉人们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学习不能 (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必须 ;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 8、选编《孟子》中的第二则,孟子的“ ”的著名论断告诉我们,读书要有 精神 答案: 1、孔子,是春秋末期(时期),著名的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书 2、《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和当时各学派辩论的情况孟子,战国 时著名的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 3、选文第一则,是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的过程和认识能力提高的阶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告诉我们学习能使人终身受益 4、选文第二则,强调了学习与思考必须要紧密结合 5、选文第三则,孔子借孔文子的谥号阐发了“文”的含义,表明要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 6、选文第四则,以“为山”和“平地”两个比喻,意在劝人自强不息 7、选编《孟子》中的第一则,告诉人们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学习不能一曝十寒(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 8、选编《孟子》中的第二则,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著名论断告诉我们,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

4 孔子劝学阅读答案孔子劝学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

《论语》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 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我自己:为别人办事不尽心尽力吗?和朋友交往不真诚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复习吗?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能成为老师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读书就是有害的(精神疲惫而无所得)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 :仲由,教诲你的话明白了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内心自我反省是否有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老师选择他们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缺点要注意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们的使命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说: 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5 论语三则原文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孔子说:“好品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学《诗经》可以抒 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使人结交朋友,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怨刺不平之事。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1知;同“智”

2箪(DAN):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3陋巷:破败简陋的居住区

4堪:忍受

5《诗》:指诗经

6兴:抒 志

7观:观察(社会与自然)

8群:结交朋友

9怨:讽谏怨刺(不平之事)

10迩(ER):近

11识:认识,了解,记住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人,遇事总是习惯于求助于别人,而不是靠自己的去解决。

6 《论语》的温度阅读答案

①我眼中的《论语》,就是这样一眼温暖的活水泉。

②以我的学养和阅历,真要做《论语》的讲解和讲解和辨析,万万不敢。那就像是让我去做这眼温泉的化学成份分析一样,我没有能力拿出一份数据精准的化验报告。

我所能担承的角色只是一个体验者,以身体之,以血验之,像两千多年中数以千万计泡过这眼温泉的人一样,用自己的身体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温泉的恩惠。 ③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

经典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近乎膜拜,而恰恰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可以让千古人群温暖地浸润其中,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归的价值。所谓“道不远人”,大概如此。

④我眼中真正的圣贤从来不拎着晦涩艰深的典故吓唬人,也从来不堆砌出佶屈聱牙的言语麻烦人。孔子说:“予欲无言”,子贡慌慌地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益发淡定,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⑤这个世界上的简单真理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从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灌输,而是对于每个心灵内在的唤醒。

《论语》中的简单真理所以穿越千古尘埃,让后世子子孙孙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质文明中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不至于因为选择的机遇过多而仓惶。受益的人也许“觉”在某一刻,怦然心动,( tí)( hú)灌顶;也许“悟”在漫漫岁月,用一生的历练完成一次不可复制的解读。

⑥真的要感谢《百家讲坛》用“心得”这个角度鼓励我走进《论语》,千颗心有千种所得,万颗心有万种所得,而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心之得。我们在当下的生活解读中豁然开朗,圣人在千古之前就会缄默微笑。

⑦古有“ ”之说,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源;而我宁愿说“半部《论语》修自身”,人人皆可视之为一眼温暖的“问病泉”。 ⑧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不是被汉武帝罢黜了百家之后刻意独尊的“( )”,不是与“道”“释”并称于庄严仪式的“( )”,不是被穷究义理囿于考据的“( )”。

⑨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是每个人心中有而口中无的简单真理。 ⑩所以,我看《论语》的温度,不烫手,亦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

11、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②段中“以身体之,以血验之”的意思。(2分) 12、所谓“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用于丹自己的话说,就是 (请用第⑥段中的原话回答。)

(2分) 13、解释“予欲无言”中“欲”的意思。(2分) 14、请用“/”为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2分)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5、读第⑦段,根据加横线句子的提示,在空白处填充一句俗语。(2分) 16、请仔细揣摩文章,然后将“儒教”、“儒术”、“儒学”分别填在第⑧段的括号里。

(3分) 17、如果第⑩段中的“《论语》的温度”是指“《论语》蕴涵的道理,”那么“不烫手,亦不冷漠”是什么意思?(3分) 18、查阅工具书,写出相应的拼音和汉字。(2分) “佶屈聱牙”中加点字的拼音依次是 和 。

“(tí)(hú)灌顶”中括号内的字依次是 和 。 11、(2分)用身体体会(体验、接触)它,用心血(鲜血、血液)检验它。

(用身心来体悟它。) 12、(2分)千颗心有千种所得,万颗心有万种所得。

13、(2分)想、想要 14、(2分)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5、(3分)A、儒术B、儒教C、儒学 16、(2分)半部《论语》治天下 17、(3分)《论语》的道理既不很艰深,也不浅显。

18、(2分)(1)jí,aó(2)醍醐。

7 孔孟论学习选段阅读答案

一、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亦说( )乎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思援弓缴( )流杵( ) 一日暴( )之 辟( )若 九轫(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________________ ④ 一日暴之 ⑤ 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⑥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义①之:A、学而时习之 B、君子深造之 C、通国之善奕者也 D、奕秋之为听 ②而:A、温故而知新 _ B、学而不思则罔 C、思援弓缴而射之_ D、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③以:A、是以谓之‘文’也_ B、君子深造之以道 C、以至仁伐至不仁 4默写(每条横线上填写一句)① ,不亦说乎?② ,是以谓之“文”也③ ,孰不顺成?④《论语》里谈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⑤《论语》里谈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⑥孟子论“自得”之妙处的句子是 ___ 二、阅读课文《孔孟论学习》,回答问题1《论语》的“论”字读 ________,它是记录 的一部书2“子曰”的“子”是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孔子曰:受学重问,孰不顺成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③是为其智弗若与?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4“自得之”的“自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 ⊙发展空间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005年南京市中考题,略有改动)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日:“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日:“日近”元帝失色,日:“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世说新语》)《孔孟论学习》阅读答案 [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 及其日中如探汤( ) (2) 元帝异之( )2下列句子中,“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告以此意,更重问之A明帝问何以致泣 B可以为师矣C祭以牛羊,故不得福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孰为汝多知乎?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4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 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轻松一刻孔 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生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

小题1:C

小题1:孔子认为,“信”是治理国家、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作为统治者,应取信于民,国家才能存续;作为普通人,应取信于他人,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小题1:“人是要死的,粮食不够,国家还能继续存在”错,应是“去掉粮食。因为,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

小题1: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在《子张》、《阳货》、《子路》等篇中,都提到信的道德。

1 论语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论语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1论语知识答卷及答案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者爱人”或“仁”) 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什么?(圣人) 3、孔子的弟子约有多少人?( B ) A、二千 B、三千 C、四千 D、五千 4、“君子惠而不费”下面四句是什么?(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5、孔子认为生活的最高原则是什么?(仁) 6、“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试问是哪五者?( 恭、宽、信、敏、惠 ) 7、“匹夫不可夺志也”上面一句是什么?(三军可夺帅也) 8、对于富贵,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取之以义) 9、孔子提倡哪两种教学方法?(学思结合 温故知新) 10、孔子十五岁开始立志于学,到了三十岁左右,通晓“六艺”,试问哪“六艺”?(《书》《诗》《易》《春秋》《礼》《乐》) 11、说出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至少三个。(仁、义、礼、智、信、勇) 12、孔子弟子中贤达者多少?(七十二) 13、“君子成人之美”后一句是?(不成人之恶) 14、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仁政) 15、孔子的消极思想是什么?(忠君尊王) 16、孔子被封为什么王?(B) A、文惠王 B、文宣王 17、孔子名什么?孔子字什么?(丘,仲尼) 18、孔鲤是孔子的第几个儿子?(A)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19、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B) A、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各是什么意思?(愤:想弄明白而弄不明白。

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21、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C) 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 22、哪一年是孔子诞辰2555周年?(D) 23、孔子的生日是哪一天?(9月28日) 24、儒家讲人生过程有八个过程,也称“八条目”,请至少讲出三条。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5、“六十而耳顺”“耳顺”是什么意思?(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蜚 。

26、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多少年?(14年) 27、孔子的母亲的名字是什么?(颜征在) 28、现存《论语》共多少篇?(B) A、19 B、20 C、25 D、28 29、孔子在何处设教?(A) A、杏坛 B、桃坛 C、梨坛 D、田园 30、孔子把什么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仁、义) 31、孔子整理、编订了哪些古代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 32、孔子的思想什么时候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汉朝以后) 33、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什么?(国老) 34、下列三项中,哪项与孔子无关?( A ) A、孔杯 B、孔林 C孔道 (注:孔杯:兄弟的代称。孔林: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

孔道:孔子的学说。) 35、孔子所删修的《春秋》是依据哪国史料整理而成的?(A) A、鲁朝 B、宋 C、秦 D、齐 36、从何时起,《论语》被钦定为科举考试必读教科书?(B) A、宋 B、元 C、明 D、清 37、“质胜文则野”下一句是什么?(文胜质则史) 38、孔子周游列国为期15年,对还是错?(错,应是14年) 39、我校碑廊共多少块碑?(40) 40、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B,出自《孟子》)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41、请背出《论语》中孔子“教”与“学”理念的句子不少于五句: (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 学而时习之。 (7) 温故而知新 (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这则殆。

42、“孔子认为‘为仁之本’是‘忠义’”,这句话对还是错?(错。应是孝悌) 43、“悌”是什么意思?(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44、谁去世后,孔子悲呼“噫!天丧予!天丧予!”?(D) A、颜征在 B、孔鲤 C、子路 D、颜回 45、孔子死后,鲁哀公亲制诔(lěi)文悼念孔子,诔文中称孔子为什么?(尼父) 46、历代帝王除亲自前往曲阜致祭外,还派官员致祭孔子,前后共有多少次?(196次、128次、156次) 47、孔庙的主体建筑命名为什么?(大成殿) 48、孔子教子学诗学礼,历来传为美谈。

孔子后代自称以什么传家?(诗礼) 49、孔子年轻时曾经担任过哪两种卑微的工作?(委吏:管理仓库;秉田:管理畜牧) 50、孔庙 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196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1、山东曲阜孔庙内有建筑104座,466间,古树1250株。更是我国罕见的大型碑林之一,各类碑刻有多少块,。

A、2000多 B、1500多 C、1000多 52、孔府即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城中紧邻孔庙,是孔子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的衙署和府第,有“天下第一家”之称。 53、孔府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4、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 55、在孔子以后的两千多年里,孔子思想首先传入朝鲜、越南、日本等亚洲国家。

56、一九八八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们聚会巴黎,他们得出的结论之一便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 回首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57。

2论语十则试题及答案

1文学常识:

《论语》是 经典之一,记录 及其弟子 的 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 ,字 ,

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家,儒家学派创始者。他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学生有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七十二人。孔子整理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尚书》《诗经》《周易》,根据鲁国的史料,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2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论( )语 陬( )邑( ) 愠( ) 三省( )

传( ) 殆( ) 罔( ) 凋( )

3从课文中找出通假字。

4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从文中找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句子。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6“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顺接,指用“而”字连接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如“学而时习之”这种情况,在白话里通常不必用起连接作用的词。转接,指用“而”字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有转折,如“学而不思”。这里的“而”字同白话里的“可是、但是”相当。从课文中找出顺接、转接的例子。

表顺接:

表转接:

7找出词类活用的句子。

8找出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全班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背诵全文,并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成语:

格言:

警句:

参考答案

10 《论语》十则

1儒家 孔子 言行 语录体 丘 仲尼 春秋末期 思想 教育

2lún zōu yì yùn xǐnɡ chuán dài wǎnɡ diāo

3“说”同“悦”,“女”同“汝”,“知”同“智”。

4(1)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学过的功课,不也高兴吗?“说”同“悦”,愉快。

(2)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三省:多次检查,反省。

(3)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故:旧的知识。

(4)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惫。罔:迷惑;殆:有害。

(5)士大夫不能够不强毅。弘毅,强毅。

(6)自己不愿要的,也不要给予别人。欲:要;施:给,送。

5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表顺接: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表转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指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知识。

8判断句:是知也。(“也”表判断语气)

省略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动词“择”。

可以为师矣:“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之,代能温故而知新的人。

9略

10略

3有关论语的大学生知识竞答题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C(①“孔子认为要接近仁道”有误,应是要接近有才有德之人。

②“获得生活的满足”有误,获得的应是道德和精神方面的。) 2阅读下面二则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非常重视道德实践,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B、孔子要求学生“亲仁”“近仁”,在“亲仁”“近仁”的过程中得到“仁者”的关心、爱护、指导和感染,以完成学生自身的“成仁”过程。 C、孔子认为只要德的问题解决了,能够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了,有没有才华并不重要。

D、孔子要求学生在“爱人”的同时也要向对方学习,也要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C(这是子夏的观点,孔子在强调德育的同时,也强调智育,他认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 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些比“文”更重要。 B、孔子认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文”应该是在道德修养之后才追求的。

C、“亲仁”就是“贤贤”,就是尊重贤者,就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道德修养是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 D、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为,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D (首先,儒家重视道德修为,并不是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其次,儒家的“道德修养第一,文化知识第二”的观点,只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 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意思就是说,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和”。儒家思想是十分强调“礼”的,而“礼”的运用,又以和睦为贵。

这就突出地反映了“和”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B、选段中的“小大由之”,是总结上文。

这里的“由之”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意思;儒家认为:“礼”是为了“和”,“和”最重要,凡事都要讲和谐。 C、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D、“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乃至全社会的和谐。

B“凡事都要讲和谐”与下文的主张相违背。 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论语·学而》)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B、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首先要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去做。

C、孔子认为,花言巧语,表现上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其实内心很少“仁”。 D、孔子说,古人不轻易说话,更不说随心所欲的话,因为他们怕做不到。

6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①。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会,先生②馔③,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子游问孝。

4重金征求关于《论语》的试题

初一语文《论语》十则练习同步达纲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字注音正确的是( )谓 焉 殆 哉 罔 愠 圉Awèi yān dài zāi wǎng wēn yǔ Bwèi yān dài zhāi wǎng wèn xingCwèi yān dài zhāi wǎng yùn yǔ Dwèi yān tái zhāi wǎng yùn yǔ2下列加黑字解释错误的是( )A温故:旧知识,学过的知识。

B不愠:怨恨。C不厌:满足,厌倦。

D择其善者:善于,好的方面。3下列句子的正确译文分别是( )①默而识之。

A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B默写并能认识它。

C能默写而且能记住它②有何于我哉?A如何才有我的呢?B哪一样我能有呢?C怎样才有利于我呢?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A三个人一同走路,一定有自己的老师。

B三个人一同走路,一定可以找到老师。C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自己取法的对象。

4下面不是谈学习方法的为( )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厌C默而识之D温故而知新二、判断题5“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6“学而不思”的意思是学习不集中思想。

( )7“不耻下问”意思是说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耻。( )三、填空题8《论语》是记录 的书,共 篇, 家经典著作之一。

9孔子,名 ,字 , 时,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创新能力训练一、结合课文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温故知新( ) ②何以谓之文( )③学而不厌( ) ④诲人不倦( )⑤敏而好学( )( )⑥不耻下问( )二、选择恰当的名句、成语填入各句的空白处。(填字母)A学而不厌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温故而知新D不亦乐乎E诲人不倦F学而不思则罔①“ ”,这是很有道理的,少数同学认为复习旧课是“炒现饭”,没意思,这是不正确的。

② 同志曾用孔子的名言教导我们: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 ”,对人家“ ”,我们应该取这种态度。

③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

所谓“ ”,这话一点也不假。④为了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忙得“ ”三、为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答案。

①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话中加横线部分的意思是( )A不要倚仗聪明,而要勤奋B既要勤奋学习,又要虚心求教。

C不要爱面子,不懂就问。D不要摆架子,而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②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A要向所有的人学习,学习好的,不要学坏的。

B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里面一定有我的老师,要学习老师的优点,指出老师的缺点,予以改正。C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D别人的优点应该学习,别人的缺点应引以为戒。③“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的正确译文是:( )A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下来,自己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不感到疲倦,哪一样我能有呢!B默默地识字,不厌烦地学习,不疲倦地教人,这几种我怎能有呢?C不做声地记录,学习永不满足,教人感到愉快,哪一样我能有呢?D默默地记住所学的东西,永不厌烦学习,乐于助人,对于我,能有哪样呢?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 孔子在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②孔子曰:“ , , , !”体现了孔子谦虚的精神。

学科渗透训练阅读 “知己者明”,“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是难能可贵的。要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全面看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只看到自己的弱点就会自卑,只看自己的长处就会自负,悲观失望和盲目自大都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回答——1“知己者明”的意思是 。

2“自卑”的意思是 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是 “自负”的意思是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是: 。3 ,“全面看待自己”指的是 。

课文难题点拨 第四题,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

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1C 2D 3①A ②B ③C 4B 二、5√67√三、8(略)9(略)创新能力训练一①旧的知识;②称,叫;③满足;④教导;⑤聪明;喜爱 ⑥以……为耻二①C ②A、E ③B ④D三①B②D③A 四(略)学科渗透训练1“知己者明”意思是一个能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弱点的人是很明智的人。2看不起自己;只看到自己的弱点;把自己看得牛高马大;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3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短处。

5关于《论语》常识的问题

不正确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1 关于《论语八则》等文言文虚词的问题

1而表示承接,意思近似于然后(注意不表并列,网上有很多人说错了该句应译为学习然后经常温习)2之是代词,而表修饰,默默地3而表转折,也有的解释为承接顺承,应该两个都可以,前面的翻译比较通,后面的好像更专业一点4之是代词5承接6的7到、往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下面是而、之的常见用法,供楼主参考(楼主问的最后一个之不是虚词用法,所以下面虚词之不含该用法)而代词:第二人称,相当于尔,翻译成你《种树郭橐驼传》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连词: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劝学》表顺承,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表修饰,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表因果,表恶其贤而不能用《赤壁之战》表假设,诸君而有意,惟予马首是瞻《冯婉贞》表转折,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表目的,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之(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带人多时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做主语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例如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例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例如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3)活用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我”“你”)例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例如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时可不译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例如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略去)例如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4)结构助词当谓语动词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例如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例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6)用在表示时间的分句中作状语,常与“也”字呼应,相当于(“……的时候”)例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2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论语》八则读后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论语》是孑L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书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课本所选八则的关于学习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

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

自己找这样可以么?。

3 《论语八则》中选一条写文章,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苦学不苦 “读书何乐之有?即便有,也是黄连树下唱小曲----苦中作乐”有人这样说;还有的人干脆这样说:“读书太苦”但我认为读书有“苦学”与“乐学”两种不同的形式,而且“苦学乐学”不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苏格拉底曾说过:“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知识是改变人类命运的唯一方式,人类的发展史不正是最好的例子吗?!人类从古猿进化直至今日,就是一个文化发展的过程:从只会吃生肉到如今的蒸炒煮,从一字不识到信息 化的今天,人类不断地获取知识,从而使人的本身愈臻完善在人类不断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酸甜苦辣,四味俱全从古到今,苦学的故事不计其数白居易自述他年轻时读书,就是“苦学力文”、“不遑寝息”;韩愈也说他“口不绝吟于大艺之手,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这种“苦学”,是指刻苦学习,勤奋学习查阅字典,“苦”的释义有多项,勤奋、刻苦是其一义,痛苦、困苦也是其中一义学习要想取得好成绩,这个“苦”是万万离不开的法宝,古代文学家宋濂便是苦学成功者的代表家境的贫困并不能阻止宋濂求学的志向,买不起书就向别人借书来抄,冬天手指即使冻僵了手指也从不间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幅劝学对联凝聚了代代读书人苦学成功的体会“苦学”是我国求学的优良传统,时下还呈行一种“变苦学为乐学”的说法这时所讲的“乐学”,不是排斥和否定勤奋与刻苦,而是首先要发现学的乐趣古人读书可以“不思茶饭、流连忘返”:陶渊明读书“欣然忘食”,孔子读书“不知老之将至”,白居易读书“口舌成疮”俗话说“只有怀着伟大的奋斗目标,憧憬着成功的喜悦,才会感到苦中有甜”的确,当你对某本书产生兴趣时,你就会沉浸在阅读的乐海中“乐”而忘返,你的思绪就会随着书本纵横古今,好似与孔子商讨,又似与朱熹对话,你又会在书的牵引下来到撒哈拉沙漠游历,纵身飞向世界的是北端----爱斯基摩人的领地,此时你会感到何等的惬意!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就是“学而时习之”的收获,收获就是甜头乐学,归根结底就是能从读书中尝到甜头实际中生活中,不仅是学习,人们干任何事都应该做到“苦”与“乐”的统一俗话说的“假使你希望收获,你必须耕种”中,“收获”是“乐”,“耕种”就是“苦”,没有“耕种”之“苦”,也就没有“收获”之“乐”“苦”与“乐”相辅相成的一对,谁也离不开谁,因此人们既要重视“苦”,也要青睐“乐”。

4 论语八则的原文和翻译

《论语八则》原文及译文

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1、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4、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5、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6、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7、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8、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5 七年级上苏教版语文论语八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8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6 《论语》的温度阅读答案所有问题都要

①我眼中的《论语》,就是这样一眼温暖的活水泉②以我的学养和阅历,真要做《论语》的讲解和讲解和辨析,万万不敢那就像是让我去做这眼温泉的化学成份分析一样,我没有能力拿出一份数据精准的化验报告我所能担承的角色只是一个体验者,以身体之,以血验之,像两千多年中数以千万计泡过这眼温泉的人一样,用自己的身体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温泉的恩惠③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经典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近乎膜拜,而恰恰在于它的包容与流动,可以让千古人群温暖地浸润其中,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归的价值所谓“道不远人”,大概如此④我眼中真正的圣贤从来不拎着晦涩艰深的典故吓唬人,也从来不堆砌出佶屈聱牙的言语麻烦人孔子说:“予欲无言”,子贡慌慌地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益发淡定,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⑤这个世界上的简单真理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从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灌输,而是对于每个心灵内在的唤醒《论语》中的简单真理所以穿越千古尘埃,让后世子子孙孙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质文明中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不至于因为选择的机遇过多而仓惶受益的人也许“觉”在某一刻,怦然心动,( tí)( hú)灌顶;也许“悟”在漫漫岁月,用一生的历练完成一次不可复制的解读⑥真的要感谢《百家讲坛》用“心得”这个角度鼓励我走进《论语》,千颗心有千种所得,万颗心有万种所得,而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心之得我们在当下的生活解读中豁然开朗,圣人在千古之前就会缄默微笑⑦古有“ ”之说,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源;而我宁愿说“半部《论语》修自身”,人人皆可视之为一眼温暖的“问病泉”⑧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不是被汉武帝罢黜了百家之后刻意独尊的“( )”,不是与“道”“释”并称于庄严仪式的“( )”,不是被穷究义理囿于考据的“( )”⑨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是每个人心中有而口中无的简单真理⑩所以,我看《论语》的温度,不烫手,亦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11、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②段中“以身体之,以血验之”的意思(2分)12、所谓“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用于丹自己的话说,就是(请用第⑥段中的原话回答)(2分)13、解释“予欲无言”中“欲”的意思(2分)14、请用“/”为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2分)天 何 言 哉 四 时 行 焉 百 物 生 焉 天 何 言 哉15、读第⑦段,根据加横线句子的提示,在空白处填充一句俗语(2分)16、请仔细揣摩文章,然后将“儒教”、“儒术”、“儒学”分别填在第⑧段的括号里(3分)17、如果第⑩段中的“《论语》的温度”是指“《论语》蕴涵的道理,”那么“不烫手,(3分)18、查阅工具书,写出相应的拼音和汉字(2分)“佶屈聱牙”中加点字的拼音依次是 和 “(tí)(hú)灌顶”中括号内的字依次是 和 11、(2分)用身体体会(体验、接触)它,用心血(鲜血、血液)检验它(用身心来体悟它)12、(2分)千颗心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