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太极”“太乙”·太一 5 经穴别名·太一 51 太一的别名 52 出处 53 穴名解 54 所属部位 55 太乙穴的定位 56 取法 57 穴位解剖 571 层次解剖 572 穴区神经、血管 58 太乙穴的功效与作用 59 主治病症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 5102 灸法 511 配伍 512 文献摘要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太一 1 拼音
tài yī
2 英文参考integration of double taili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太一:1“太极”“太乙”;2太乙穴。[1]
4 “太极”“太乙”·太一太一即“太极”“太乙”。原指天地阴阳未分时的混沌状态,是古人对宇宙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的朴素认识。在天象上用于指紫微垣,或为北斗星头杓所指的方位。后引伸指人体先天之气。[1]
5 经穴别名·太一
太一即太乙穴[1]。
穴位 太乙 汉语拼音 Taiyi 罗马拼音 Taiyi 美国英译名 Great Yi 各
国
代
号 中国 ST23 日本 23 法
国 莫兰特氏 E23 富耶氏 E23 德国 M23 英国 S23 美国 St23
太乙为经穴名(Tàiyǐ ST23)[1]。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太一[2]。属足阳明胃经[1]。太即甚大,乙为十天于之一,太乙即《河图》里的中宫,脾土居中,喻腹中央为太乙,穴在胃脘下部,约当腹中央,故名太乙[1]。主治腹痛,腹胀,心烦,癫狂,呕吐呃逆,胃脘疼痛,食欲不振,腹胀肠鸣,肠疝,脚气,遗尿,胃痉挛,急慢性胃炎,胃痛,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肠鸣,泄泻,心烦不宁,吐舌,癔病,癫痫,精神病等。
51 太一的别名太一(《备急千金要方》),泰一[3],泰乙[3]。
52 出处《针灸甲乙经》:太乙,在关门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
53 穴名解太即甚大,乙为十天于之一,太乙即《河图》里的中宫,脾土居中,喻腹中央为太乙,穴在胃脘下部,约当腹中央,故名太乙[1]。
古“太”与“大”通,“乙”与“一”同[3]。
此穴在“下脘”穴之旁2寸,此处近胃,下连于肠,其状如“乙”字,而主治神志病,故名太乙[3]。
太乙穴平于下脘,穴底挨近脾脏并胰而言,内应小肠。小肠多曲,以及横结肠两曲端,亦太乙曲屈之象也。穴名曰“乙”,即喻肠道多曲也。汇此诸意,故名之为“太乙”。乙指一言,宇宙万物赖一以生,吾人赖脾胃而生,因名太乙。[3]
54 所属部位上腹[4]
55 太乙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太乙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5][6]。
太乙位于上腹部,脐中上2寸,旁开前正中线2寸处。仰卧取之[1]。
太乙位于腹部,脐上2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又云去任脉3寸)[2]。
太乙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太乙穴的位置
太乙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太乙穴的位置(肌肉)
太乙穴的位置(内脏)
56 取法太乙位于上腹部,脐中上2寸,旁开前正中线2寸处。仰卧取之[1]。
仰卧位,当胸剑联合至脐中连线的下1/4与上3/4交点处,旁开中线2寸处取穴,横平内侧的商曲、下脘[7]。
仰卧位,在脐上2寸,下脘穴(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
57 穴位解剖太乙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有第八、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分布著第八、九肋间神经分支。皮肤由第8、9、10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分布。腹腔内相对应器官为大网膜和小肠。
57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1]。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壁[8]。
57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胸腹壁静脉分布;深层有肋阅神经、动脉和腹壁上动脉分布[8]。
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分支,并有第八、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通过[2]。
58 太乙穴的功效与作用太乙有涤痰开窍,镇惊安神的作用。
太乙有和中化滞的作用[1]。
古“太”与“大”通,此穴在“下脘”穴之旁2寸,此处近胃,下连于肠,其状如“乙”字。《礼记》“鱼馁必自乙。”注:“鱼去乙则不肥。”大肠俗名肥肠。“太乙门”即是“大肠门”。其所治症,除肠疾吐泻而外,如癫疾狂走、心烦,正合中医之阳明腑证,弃衣登高谵语等证。正与中枢神志有关,所谓脏燥则狂者,由于大肠结热。而大肠结热,又当在迂曲弯转之处,故治取此穴有效。[3]
59 主治病症太乙穴主治腹痛,腹胀,心烦,癫狂,呕吐呃逆,胃脘疼痛,食欲不振,腹胀肠鸣,肠疝,脚气,遗尿,胃痉挛,急慢性胃炎,胃痛,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肠鸣,泄泻,心烦不宁,吐舌,癔病,癫痫,精神病等。
太乙穴主治腹痛、腹胀、心烦、癫狂[6]。
太乙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肠腑等疾患:如呕吐呃逆、胃脘疼痛、食欲不振、腹胀肠鸣、烦心、癫狂、脚气、遗尿等[1]。
现代多用太乙治疗胃痉挛、急慢性胃炎、肠疝等[1]。
太乙主治胃痛,腹胀,心烦,癫狂等[2]。
太乙穴主治胃痛,消化不良,腹胀,肠鸣,泄泻;心烦不宁,吐舌,癫狂[7]。
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肠鸣,腹胀;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癔病,癫痫,精神病;
其它:遗尿。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直刺05~08寸[6]。
一般直刺10~15寸[1]。
直刺08~12寸[2][7],局部有酸胀沉重感[7]。
5102 灸法艾炷灸5~7壮,艾卷灸10~15分钟[1]。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2]。
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511 配伍太乙配足三里、脾俞,治消化不良[7]。
太乙配足三里,脾俞、胃俞,有健脾消食的作用,主治消化不良。
太乙配梁门、中脘,治胃痛[7]。
太乙配滑肉门,有清心化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癫狂,吐舌。
512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狂癫疾,吐舌,太乙及滑肉门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癫疾,心烦吐舌。
《针灸大成》:治癫疾狂走,心烦吐舌。
太乙玄门的祖师是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全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元始天王,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 《历代神仙通鉴》称其为“主持天界之祖”。 元始天尊地位虽高,但记载却比太上老君要晚。 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老子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
三清: 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中文名: 元始天尊
别名: 玉清元始天尊
身份: 道教最高神三清之首 玉清)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中雷声普化天尊所说经文:
尔时,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在玉清元始天尊前,与诸天帝君,列班侍坐。众各坚心正性,链神丹元,以成至真,以合自然。是时,玉清元始天尊,即命太一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诸天救苦天尊,大慈悲救苦天尊,寻声救苦天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大威德金刚,大慈恩菩萨,十方三界,一切诸天,皆来拥护,助道防邪,救苦拔难。
尔时,太一救苦天尊,即奉天尊法旨,于玉清元始天尊前,步履九玄,周行六合,化身千万,普救三界群生。是时,天尊现出法身,身长一丈,圆光三昧,照耀无边。九头狮子,口吐火焰,放出光明,照曜三界。
是时,天尊现出九头狮子,口吐火焰,放出光明,照曜三界。是时,天尊现出法身,身长一丈,圆光三昧,照耀无边。九头狮子,口吐火焰,放出光明,照曜三界。是时,天尊现出法身,身长一丈,圆光三昧,照耀无边。九头狮子,口吐火焰,放出光明,照曜三界。是时,天尊现出法身,身长一丈,圆光三昧,照耀无边。九头狮子,口吐火焰,放出光明,照曜三界。是时,天尊现出法身,身长一丈,圆光三昧,照耀无边。九头狮子,口吐火焰,放出光明,照曜三界。是时,天尊现出法身,身长一丈,圆光三昧,照耀无边。九头狮子,口吐火焰,放出光明,照曜三界。是时,天尊现出法身,身长一丈,圆光三昧,照耀无边。九头狮子,口吐火焰,放出光明,照曜三界。是时,天尊现出法身,身长一丈,圆光三昧,照耀无边。九头狮子,口吐火焰,放出光明,照曜三界。是时,天尊现出法身,身长一丈,圆光三昧,照耀无边。九头狮子,口吐火焰,放出光明,照曜三界。是时,天尊现出法身,身长一丈,圆光三昧,照耀无边。九头狮子,口吐火焰,放出光明,照曜三界。是时,天尊现出法身,身长一丈,圆光三昧,照耀无边。九头狮子,口吐火焰,放出光明,照曜三界。是时,天尊现出法身,身长一丈,圆光三昧,照耀无边。九头狮子,口吐火焰,放出光明,照曜三界。是时,天尊现出法身,身长一丈,圆光三昧,照耀无边。九头狮子,口吐火焰,放出光明,照曜三界。是时,天尊现出法身,身长一丈,圆光三昧,照耀无边。九头狮子,口吐火焰,放出光明,照曜三界。是时,天尊现出法身,身长一丈,圆光三昧,照耀无边。九头狮子,口吐火焰,放出光明,照曜三界。是时,天尊现出法身,身长一丈,圆光三昧,照耀无边。九头狮子,口吐火焰,放出光明,照曜三界。是时,天尊现出法身,身长一丈,圆光三昧,照耀无边。九头狮子,口吐火焰,放出光明,照曜三界。是时,天尊现出法身,身长一丈,圆光三昧,照耀无边。九头狮子,口吐火焰,放出光明,照曜三界。是时,天尊现出法身,身长一丈,圆光三昧,照耀无边。九头狮子,口吐火焰,放出光明,照曜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 21 组成 22 功效 23 主治 24 太乙紫金片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26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太乙紫金片 1 拼音
tài yǐ zǐ jīn piàn
2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 21 组成茅慈菇2两,五倍子(捶破,拣去虫土,刮净毛)2两,千金子霜1两,红毛大戟1两5钱,麝香3钱,梅冰片3钱,苏合油1两。
22 功效芳香通窍,辟秽解毒。
23 主治霍乱痧胀,山岚瘴气,中暑昏厥,水土不服,喉风中毒,中风诸痫,小儿急惊风,以及暑湿瘟疫,秽浊熏蒸,神识昏乱危急诸症。
24 太乙紫金片的用法用量每服3至8分,小儿酌减,凉开水化服。
25 制备方法
上各取净粉,加糯米糊捶成薄片,洒金(或用京墨),切而用之。
26 用药禁忌孕妇忌服。
古籍中的太乙紫金片 《医学心悟》:[卷四咽喉(口舌齿唇)]走马喉风鼻中,随以解毒雄黄丸,醋磨灌之。太乙紫金丹亦佳,紫金丹,《医学心悟》清程国彭公元16441911年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丁香五分,柿蒂三十个;脘腹痛甚,加炒延胡钱半,紫金片四分;若转筋甚,加酒炒木瓜钱半,生苡仁六钱,原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第十七节·赤膈伤寒气之法。连诊五日。皆从此方加减。去紫金丹。加紫金片。或加新绛、旋覆、橘络。通其肺络。或加竹沥、梨汁
《外科正宗》:[卷之二上部疽毒门]疔疮论第十七不计其数。一女子久患劳瘵,为尸虫所噬,磨服一锭,片时吐下小虫十余条,后服苏合香丸,其病顿失,调理月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清凉法目录 1 拼音 2 《惠直堂方》卷一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太乙金锁丸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25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太乙金锁丸 1 拼音
tài yǐ jīn suǒ wán
2 《惠直堂方》卷一 21 组成五色龙骨5两,覆盆子5两,莲蕊4两(未开者,阴干),芡实百粒,鼓子花3两(即单叶缠枝牡丹)。
22 主治男子不育。
23 太乙金锁丸的用法用量每早服30丸,盐、酒送下。百日永不泄;如欲泄,以冷水调车前子末半合服之,即成男孕。
2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金樱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25 用药禁忌
忌葵菜。
古籍中的太乙金锁丸 《普济方》:[卷二百二十二诸虚门]补虚益精髓丸补诸虚。安五脏。坚骨髓。养精神。并宜服之。加减太乙金锁丹(出瑞竹堂)能秘精益髓。治梦遗不禁。小便白
《普济方》:[卷二百十七诸虚门]补虚固精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是斋百一选方》卷十七方之太乙紫金锭 31 太乙紫金锭的别名 32 组成 33 制法 34 太乙紫金锭的用法用量 35 功能主治 4 《同寿录》卷一方之太乙紫金锭 41 太乙紫金锭的别名 42 组成 43 功效主治 44 太乙紫金锭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46 用药禁忌 5 《文堂集验方》卷一方之太乙紫金锭 51 组成 52 主治 53 太乙紫金锭的用法用量 54 制备方法 55 用药禁忌 6 《饲鹤亭集方》之太乙紫金锭 61 组成 62 主治 63 制备方法 64 用药禁忌 7 《串雅补》卷四方之太乙紫金锭 71 组成 72 主治 73 太乙紫金锭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太乙紫金锭 1 拼音
tài yǐ zǐ jīn dìng
2 概述太乙紫金锭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五首。
3 《是斋百一选方》卷十七方之太乙紫金锭太乙紫金锭为方剂名,即《是斋百一选方》卷十七方记载的紫金锭的别名[1]。
31 太乙紫金锭的别名原名太乙紫金丹,又名太乙紫金锭、紫金丹、太乙玉枢丹、太乙丹、玉枢丹、神仙追毒丸、神仙万病解毒丸、神仙解毒万病丸、万病解毒丸、万病解毒丹、解毒万病丹[2]。
32 组成山慈菇(去皮,洗,焙)、文蛤(即五倍子,洗,焙)各二两,千金子仁(研去油,取霜)一两,红芽大戟(去芦,洗,焙)一两半,麝香三钱(《外科正宗》方加朱砂、雄黄各三钱,其他方书多遵该二方,但有的组成药物与剂量略有出入)[2]。
33 制法
上药研细末,用糯米煮浓饮和药,作一钱一锭[2]。
34 太乙紫金锭的用法用量用井花水或薄荷汤磨服,取利一二行,再用温粥补养[2]。
35 功能主治《是斋百一选方》卷十七方之太乙紫金锭功能解诸毒,疗诸疮,利关窍,治百病[2]。凡一切饮食药毒,蛊毒瘴气,死牛马等毒,用凉水磨服一钱;痈疽发背,疔毒杨梅疮等,用凉水或酒磨涂患处;阴阳二毒,伤寒瘟疫,喉痹喉风,用冷水入薄荷汁数匙化下;心气痛并诸气,用淡酒化下;泄泻痢疾,霍乱绞肠,用薄荷汤下;中风癫痫,筋挛骨痛,温酒送下;自缢溺水,心头尚温者,冷水磨灌;传尸痨瘵,凉水化服;疟疾将发时,东流水煎桃枝汤化服;女人经闭,红花酒化服;小儿惊风疳痢,薄荷煎汤送下;头风头痛,酒研贴两太阳穴上;诸腹鼓胀,麦芽煎汤送下;风虫牙痛,酒磨涂患处,亦吞服少许;打仆伤损,松节煎酒送下;烫火伤,毒蛇恶犬,一切虫伤,用冰水磨涂患处,并内服[2]。
4 《同寿录》卷一方之太乙紫金锭 41 太乙紫金锭的别名玉枢丹
42 组成红芽大戟3两5钱,千金子(去油,净霜)2两4钱,草河车3两2钱(净粉),朱砂(飞净)4两,腰面雄黄4两,毛慈菇(去皮净,切片)4两,五倍子3两5钱(又名文蛤),麝香(净肉)3钱。
43 功效主治《同寿录》卷一方之太乙紫金锭功在祛邪辟秽。主治瘴疟暑恶,霍乱腹痛,中风痰盛,喉闭瞪膈,无名疔肿,赤白下痢,小儿惊风等。
44 太乙紫金锭的用法用量山岚瘴气,暑行触秽,及空心感触秽恶,用少许噙嚼,则邪毒不侵;绞肠腹痛,霍乱吐泻,姜汤磨服;中风卒倒,不省人事,痰涎壅盛,牙关紧急,姜汤磨服;咽闭喉风,薄荷汤磨服;膨胀噎膈,麦芽汤磨服;中蛊毒及诸药毒,饮食河豚、恶菌、死畜等肉,滚水磨服,得吐利即解;痈疽发背,无名疔肿,一切恶毒、恶疮,无灰酒磨服取汗,再用凉水磨涂患处;一切疟,温酒磨服;一切蛇、蝎、疯犬并毒虫所伤,无灰酒磨服,再用凉水磨敷患处;中阴阳二毒,狂言烦闷,躁乱不宁,凉水磨服;白痢,姜汤磨服;赤痢,凉水磨服;小儿痰涎壅盛,急慢惊风,薄荷汤磨服;常佩在身,能祛邪辟秽。
45 制备方法上各为细末,加冰片2钱,同研极细粉,用小汤圆捣烂和匀,印锭。
46 用药禁忌痈疽已溃及孕妇忌服。
5 《文堂集验方》卷一方之太乙紫金锭 51 组成山慈菇(洗去毛皮,切片,焙,研细末)3两,五倍子(捶破,拣净,研细)2两,麝香(拣净毛皮)3钱,千金子(去壳取仁,色白者,研碎,用纸数10层,夹去油,数易,成霜)1两,红芽大戟(去芦根,洗净,晒干,研细末)1两,朱砂(水飞净)1两2钱,雄黄(水飞净)3钱,山豆根(晒干,研)6钱。
52 主治《文堂集验方》卷一方之太乙紫金锭主治山岚瘴气,呕吐霍乱,中风卒倒,中暑中热,乳蛾喉闭,痈疽发背,妇人经闭,小儿惊风。
53 太乙紫金锭的用法用量一切饮食药毒蛊毒,及吃死牛马六畜等肉,恶菌河豚之类,人误食之,胀闷昏倒,急用温汤磨服,得吐利即解;山岚瘴气,途行触秽,即时呕吐,憎寒壮热者,用凉水磨服1钱,轻者5分;途行少许噙嚼,则邪不侵;中风卒倒,用生姜汤磨服;痈疽发背,一切无名肿毒,用无灰酒磨服,外用米醋磨涂患处,中留一孔,日夜数次,已溃只涂勿服;一切咽喉风闭,双蛾单蛾,汤水不进,无药可救者,用冷薄荷汤磨服,或口中噙化,立时即通;风火牙痛,用少许含化痛处;中热中暑,温井水磨服,或吐或泻,生姜汤磨服;一切水泻急痛,霍乱绞肠痧,赤白暑痢,用姜汤磨服;男妇急中癫邪,唱叫奔走,用石菖蒲煎汤磨服;一切毒虫恶蛇,疯犬咬伤,随即发肿,昏闷喊叫,命在须臾,用酒磨灌下,并涂患处,再吃葱汤1碗,盖被出汗,立苏;小儿急慢惊风,一切寒暑疾病,用薄荷汤磨服;膨胀噎膈,用麦芽汤磨服;妇女经水不通,红花汤磨服;暑疟邪疟,临发时,取东流水煎桃柳枝汤磨服;遇天行疫症传染者,用桃根煎汤,磨浓,抹入鼻孔,次服少许,任入病家,再不沾染,时常佩带,能祛诸邪。大人每服1钱,虚弱者减半。小儿未及周岁者,半分1分,12岁者,每服23分。或吐或利即效。势重者,连进2服。
54 制备方法各药先期制就,宜端午、七夕或上吉日,净室修合。将各药秤准,入 钵中,再研数百转,方入石臼中,加糯米粉糊如汤团厚者,调和燥湿得中,用木杵捣12001300下,至光润为度。每锭35分至1钱不拘。
55 用药禁忌孕妇忌服;忌甜物、甘草12日。
6 《饲鹤亭集方》之太乙紫金锭 61 组成毛慈菇4两,文蛤2两,大戟3两,千金霜2两,雄黄4钱,朱砂1两,麝香4钱,丁香4钱,冰片2钱。
62 主治《饲鹤亭集方》之太乙紫金锭主治四时疫疠,山岚瘴气,霍乱吐泻,肚腹疼痛,牙关紧急,癫狂迷乱,及小儿惊风,疔毒。
63 制备方法糯米糊打成锭,每重1分。
64 用药禁忌孕妇忌服。
7 《串雅补》卷四方之太乙紫金锭 71 组成生大黄2两,茅苍术2两,川芎2两,紫苏3两,黄柏3两,荆芥3两,大茴3两,香附3两,桂皮3两,薄荷4两,细辛2两,杜仲1两,陈皮4两,生草2两,川椒2两。
72 主治《串雅补》卷四方之太乙紫金锭主治外感发热,心胃疼痛,四肢腰背痛,疟疾痔漏,妇人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
73 太乙紫金锭的用法用量外感发热,头痛饱闷,川芎、苏叶汤磨服。心胃疼痛,陈皮、炙草汤磨服;呕吐清水,炒米汤磨服;腰疼背痛,补骨脂、杜仲酒煎磨服;红白痢疾,苦参、艾叶、醋煎磨服;新久疟疾,白芥子酒煎磨服;四肢痛风,红花酒煎磨服;痔疮、痔漏,槐花煎酒磨服;妇人经水不调,姜汤磨服;小儿百病,薄荷汤磨服;跌打损伤,红花酒磨服;外科疮疡,银花汤磨服。
74 制备方法本文2023-08-04 04:40:1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