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的典故演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人参的典故演义,第1张

长白山地区关于人参和挖人参的传说。关于人参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运斗枢》的记载。南北朝时,已把人参和治病联系起来,形成传说的简单情节。《梁书》(卷五十一)记载,陈留孝子阮孝绪,因母病到钟山采参,鹿引获此草,服之遂愈。《太平御览》(卷九百九十一)亦载:“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有人呼声,求之不得。去宅一里,但一人参枝首,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参一,如人体状,去之,后呼声遂绝。”至唐时,发展为“草妖”、“地精”的说法;有的还把人参说成能医治“鲁钝”和可以益寿的“褐衣老翁”。

近代大量人参传说流传在东北长白山地区。有的传说,鞭笞了那些忘恩负义的贪心者。特别是反映参农在封建官府及地主阶级层层盘剥下的种种苦难和反抗。如《棒捶雀与赶山王》、《人参姑娘》、《童子参》、《刺官棒》等,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人参的故事

很久以前,山东有座云梦山,山上有座云梦寺,寺里有老小俩和尚。老和尚早已无心烧香拜佛,天天下山游荡。小和尚在寺中,还时常挨老和尚怪罪刁难,人被折磨得骨瘦如柴。

一天,老和尚下山,临行前,给小和尚安排了很多活计。小和尚吃力地干着,直累得腰酸背痛。这时,不知从何处跑来一个穿红兜肚的小孩,不声不响地帮小和尚干起活来。说来也怪,在穿红兜肚小孩的帮助下,活儿很快做完了。此后,只要老和尚下山去,穿红兜肚的小孩就来帮助小和尚忙这忙那。老和尚返回寺中,小孩就不知去向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老和尚每次下山,不论给小和尚安排多少活计,他总能做完做好,老和尚心生疑心。而且,近来小和尚与以前简直判若两人,脸红润了,精神飒爽身体健康了。其甚感奇怪,不解其奥,逐叫来小和尚,问其究竟。在威逼利诱下,无奈的小和尚只好说出实情。

老和尚心想,深山峻岭,哪来的红兜肚小孩?莫非是仙草棒棰(人参)?于是,他从木箱中取出一根长长的红线,穿上针,递给小和尚说:“孩子如再来时,你悄悄地把这根针别在小孩的红兜肚上。”

老和尚又下山了,红兜肚小孩又来了。小和尚想把实情告诉他,但又怕老和尚处罚。小孩干完活计,准备返回时,趁其不备小和尚将针别在了小孩的兜肚上。次日,老和尚把小和尚锁在库房中,手持镐头,顺着红线,来到一株老松树下,只见那针插在一棵棒棰苗上。他高兴极了,举起镐头,恶狠狠地刨下去,不一会挖出了一个“参童”来。

老和尚把“参童”带回寺里,放入锅中,加入水,盖好的锅盖上又压了块大石头。唤来小和尚,生火烧煮。这时,老和尚朋友突来寺中,言有要事,请老和尚下山一趟。老和尚难以推辞,只好随其下山。临别,老和尚反复叮嘱小和尚:“我不回寺,不准揭开锅盖!”

老和尚走后,不一会儿锅开了,锅内冒出一股香气,小和尚好奇,搬开石头,揭开锅盖,香气扑鼻而来,只见锅内煮着一只大棒棰。小和尚用勺舀汤放嘴里,又香又甜。美味的诱惑,小和尚不管三七二十一,索性将人参与汤吃喝一个净光。老和尚办完事情,匆忙赶回寺中,急急打开锅盖,取棒捶。老和尚见锅里空荡荡的,棒捶不翼而飞,追问小和尚人参的去处。顺手取一木棍向小和尚打去。小和尚不知所措,在寺里奔跑躲藏,跑着跑着,顿觉两腿生风轻飘,悠然地腾空飞起,而去。老和尚见得这般情景,心想“参童”定是被小和尚偷吃了,懊悔不已。

原来,锅中的人参就是红兜肚小孩。老松树下长着一对人参,自从那棵“参童”被老和尚挖走以后,没被挖去的这棵人参,伤心极了。老松树说:“好孩子,别哭了,这儿是住下去了,我带你到关东去吧。那里人烟稀少,我可以永远保护你。”人参不哭了,他和小伙伴们,跟随老松树来到了关东深山老林,寻得宜居之地长白山,安家落户了。从此,关内人参日渐稀少,直至消失,而长白山人参却越来越多,越长越好。

人 参 的 传 说

四大仙草传说之二

人参的最早记载见于汉代纬书和本草。《春秋纬•运斗枢》:“摇光星散而为人参,人君废山渎之利则摇光不明、人参不生”。《礼纬•斗威仪》:“君乘木而王有人参生,下有人参上有紫气”。人参是吉祥的象征,并与君王有关。《神农本草经》:“人参味甘,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这是对人参药理作用的经典表述,一直影响到当代。 近代,大量人参传说。它主要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旧的盛传不衰,并不断产生新的故事。这些传说从多方面反映了人们的善良、勤劳、互救互济、不畏艰辛等优秀品质。反映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人参也大都被人格化了。人参的形象直接取自人参宿根酷似人形的特点。在故事中被描绘为穿红兜肚的小孩、头插红花的美丽姑娘、善良的白发老翁等。他们以优美的形象,善良的品质,神奇的魔力,出没于深山密林,帮助人们战胜敌人,发财致富或获得爱情、健康和幸福。人参传说一般构思奇特,情节比较曲折,形象生动感人,富有民族风格和美学价值。

人参的传说:

大家都知道,人参生长在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是东北特产之一。然而,据传说,人参的故乡原是山东省呢。

很久以前,山东有座云梦山,山上有座云梦寺,寺里有老小俩和尚。老和尚早已无心烧香拜佛,天天下山游荡。小和尚在寺中,还时常挨老和尚怪罪刁难,人被折磨得骨瘦如柴。一天,老和尚下山,临行前,给小和尚安排了很多活计。小和尚吃力地干着,直累得腰酸背痛。这时,不知从何处跑来一个穿红兜肚的小孩,不声不响地帮小和尚干起活来。说来也怪,在穿红兜肚小孩的帮助下,活儿很快做完了。此后,只要老和尚下山去,穿红兜肚的小孩就来帮助小和尚忙这忙那。老和尚返回寺中,小孩就不知去向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老和尚每次下山,不论给小和尚安排多少活计,他总能做完做好,老和尚心生疑心。而且,近来小和尚与以前简直判若两人,脸红润了,精神飒爽身体健康了。其甚感奇怪,不解其奥,逐叫来小和尚,问其究竟。在威逼利诱下,无奈的小和尚只好说出实情。老和尚心想,深山峻岭,哪来的红兜肚小孩?莫非是仙草棒棰(人参)?于是,他从木箱中取出一根长长的红线,穿上针,递给小和尚说:“孩子如再来时,你悄悄地把这根针别在小孩的红兜肚上。” 老和尚又下山了,红兜肚小孩又来了。小和尚想把实情告诉他,但又怕老和尚处罚。小孩干完活计,准备返回时,趁其不备小和尚将针别在了小孩的兜肚上。次日,老和尚把小和尚锁在库房中,手持镐头,顺着红线,来到一株老松树下,只见那针插在一棵棒棰苗上。他高兴极了,举起镐头,恶狠狠地刨下去,不一会挖出了一个“参童”来。

老和尚把“参童”带回寺里,放入锅中,加入水,盖好的锅盖上又压了块大石头。唤来小和尚,生火烧煮。这时,老和尚朋友突来寺中,言有要事,请老和尚下山一趟。老和尚难以推辞,只好随其下山。临别,老和尚反复叮嘱小和尚:“我不回寺,不准揭开锅盖!” 老和尚走后,不一会儿锅开了,锅内冒出一股香气,小和尚好奇,搬开石头,揭开锅盖,香气扑鼻而来,只见锅内煮着一只大棒棰。小和尚用勺舀汤放嘴里,又香又甜。美味的诱惑,小和尚不管三七二十一,索性将人参与汤吃喝一个净光。老和尚办完事情,匆忙赶回寺中,急急打开锅盖,取棒捶。老和尚见锅里空荡荡的,棒捶不翼而飞,追问小和尚人参的去处。顺手取一木棍向小和尚打去。小和尚不知所措,在寺里奔跑躲藏,跑着跑着,顿觉两腿生风轻飘,悠然地腾空飞起,而去。老和尚见得这般情景,心想“参童”定是被小和尚偷吃了,懊悔不已。

原来,锅中的人参就是红兜肚小孩。老松树下长着一对人参,自从那棵“参童”被老和尚挖走以后,没被挖去的这棵人参,伤心极了。老松树说:“好孩子,别哭了,这儿是住下去了,我带你到关东去吧。那里人烟稀少,我可以永远保护你。”人参不哭了,他和小伙伴们,

跟随老松树来到了关东深山老林,寻得宜居之地长白山,安家落户了。从此,关内人参日渐稀少,直至消失,而长白山人参却越来越多关于人参的药用,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从前,在东北山村,有一对兄弟,于冬天带上弓箭、皮衣和干粮,上山去打猎。上山的第二天,狂风大作、雪花纷飞,大雪下了三天三夜,山路全被大雪覆盖,迷了路的兄弟俩无法出山。他们找了棵空心大树藏身,为了节约粮食,又挖些草根充饥。偶然发现有一种大拇指粗的草根,形状像人的胳膊和腿,放到嘴里一尝,甜津津的,吃了这东西,他们感到浑身更有劲了,有时吃多了还会流鼻血。因此,他们每天就只吃一点儿。

直到第二年开春,兄弟俩才满载着猎物下山回家。村里的人以为他俩早死了,见他们又白又胖地回来,都奇怪地问他们:“吃了什么好东西,长得这么结实?”兄弟俩拿出草根给大家瞧,大伙儿都说这东西长得像人的身体,这形如“人身”的根被后人称为人参。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味甘、微苦,性微温,入脾、肺两经,具有补气固脱、补益肺脾、生津、安神、益智之功效,可用于重病、久病、大出血或脱水后引起的虚脱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还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营养不良、慢性胃炎、肝炎、糖尿病、休克、癌症、放射线损伤等疾病

科名 五加科 属名 人参属 通用名称人参

别名棒棰、山参、园参、参叶 性味性温,味甘、微苦。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作用1、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2、 促进大脑对能量物质的利用 3、 改善心脏功能 4、 降血糖作用 5、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6、 提高对有害刺激的抵御能力

7、抗肿瘤作用8、抗氧化作用

满意望采纳

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虚证。但也不能当保健品服,这是药物,副作用很大的。

人参升阳有升阳散火汤,古籍记载的补阴是高明的医生用于热的假象的吧?(我还在学习,观点不对敬请纠正)

生晒参通常指生晒白参。为五加科多年草本植物人参的根。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

也就是说是东北的,但是现在东北的野生人生越来越少了,人们去朝鲜挖的人参就称高丽参。

其实西洋参并不是人参,西洋参功效是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

人参芦头为人参的根茎。

不知从何时起人参芦头不能食用的说法流传开来,甚至有了“芦头有毒”等言论。也因此大多卢头被削去舍弃,视为“废物”。今天我们就要还人参芦头一个公道!

所有的人,都祝你快乐

广告

参芦不能吃?科学来解答

查阅一些古代医药典籍,有很多对人参芦头的记载。古代大部分医籍中,有人参“不去芦令人吐”的记载,《本经逢源》中说"参芦能耗气,专入吐剂",从而把参芦作为催吐药。《华氏中藏经》首载参芦,并有“吐人”的记述。历代医家也多沿袭此说,如《本经逢源》就认为“参芦能耗气,专入吐剂”。

因此,临床上以参芦救治痰涎壅塞胸膈、食积阻于胃脘等症。近年来,有一些药品研究机构和生产单位,翻阅了上百本本草古籍,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参芦催吐作用进行了再评价,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系统地观察了参芦及不去芦的全参对鸽、猫、狗、猴等实验动物和人的致吐作用。

结果表明,即使加大剂量,也未见参芦有催吐作用。他们又运用比较药理学方法,对参芦、不去芦的全参和去芦的人参的生物活性及毒性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到三者均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且毒性也相仿,从而说明参芦不仅无催吐作用,还具有与人参相似的生物活性,人参不去芦对其应有生理效应的发挥及毒性也无影响。

参芦本无罪,请别再浪费

经有关部门研究,参芦的有效成分含量比须根、茎、叶还高,并未发现有其它特殊的不同成分。这些研究,既推翻了前人对参芦和片面认识,又为人参的合理利用创造了理论依据。参芦占全参的8%-15%,以往入药前需将其除净,浪费严重。

人参为神草,古人避其讳,又称土精,玉精,久微,人衙,鬼盖,海腴,草还丹,金井玉阑等,极信其通生死,达幽冥,竞长生的神奇功效。\x0d\历代文人墨客亦盛赞人参之神,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宋苏轼《小圃人参》,清杨宾《柳边纪略参》,以及清乾隆皇帝御制《人参》诗。\x0d\\x0d\上述那些人参的别名是什么意思呢\x0d\\x0d\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如此解释的:“别录—名人微,微乃参字之讹也。其成有阶级,故曰人衔。其草背阳向阴,故曰鬼盖。其在五参,色黄属土,而补脾胃,生阴血,故有,黄参、血参之名。\x0d\\x0d\得地之精灵,故有土精、地精之名。广五行记云: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闻人呼声,求之不得。去宅一里许,见人参枝叶异常,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参,—如人体,四肢毕备,呼声遂绝。观此,则土精之名,尤可证也。\x0d\\x0d\礼斗威仪云:下有人参、上有紫气。春秋运斗枢云:摇光星散而为人参。人君废山渎之利,则摇光不明,人参不生。观此,则神草之名,又可证矣。

成书于东汉,我国最早的中药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人参具有药用价值,其谓“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此描述人参功效经现代学者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考察验证完全正确。自唐朝起,我国开始人工种植人参。仅供参考!

人参的别称是 黄参、地精、神草、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叶片无气孔和栅栏组织,无法保留水分,温度高于32度叶片会灼伤,郁闭度07-08。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生长于北纬33度—48度之间的海拔,数百米的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产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

古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推断,人参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在地球上被子植物极为繁盛的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距今180万年),人参在植物界广为繁衍。世界范围内公认人参分布在北纬33-48度之间。我国本草文献的记载证实中国人参的分布与古地质学史,古生物史是相吻合的。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记载着中国4000年前就已经形成的人参药用的精髓:“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人参,并有文字记载人参的国家。《甲骨文合集》中查到刻在甲面上的“

参”字,这是个典型的象形文字。该字为上下结构,上部为人参地上部分的集中表现,茎上生着多个核果状浆果,这是人参最主要的植物学特征。下部则代表着人参的根茎,主根,侧根等。甲骨文始于商殷时代,距今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在3500年前我国就已经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参”字,并有准确可靠的记载。[2]

公元121年,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参,人参,药草,出上党。”这是文献中对人参产地的最早记载。

《晋书石勒别转》:“初勒家园中生人参,葩茂甚盛。”可见人参栽培在当时已经开展, 那是遥远的1800年前。

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能。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人参主要含10多种人参皂甙,以及人参快醇、β-榄香烯、糖类、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有抗心律失常,抗衰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人参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人参为东北特产之一,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在中国医药史上,使用人参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战国时代,良医扁鹊对人参药性和疗效已有了解;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药中上品。人参分为山参和园参两大类, 野生的称为“山参”,多生长于东北阔叶林与针叶林混生的人际罕至的原始森林中,是中国一类保护植物。其生长非常缓慢,一两重的山参要长四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由于人们对其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野生人参日趋减少,愈为罕见。园参,即人工栽培的人参,也称“家参”。它与山参在颜色、形体等方面均很相似,但味苦并带有辣气,山参虽味亦苦却有清香之气味。

药理学作用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含多种皂甙和多糖类成分。

  治疗量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改善思维功能,提高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但较大剂量时有镇静作用;人参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及调节功能;还有类似强心甙的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等。人参的应用范围较广,主要用于神经衰弱,消耗性慢性疾病,以及一般体弱或病后虚弱者。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人参能治男女一切虚症,自汗眩晕、头痛反胃,阂症、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痹瘘、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近代中医常用人参补气救脱,益血复脉、养心安神、生津止渴、补肺定喘健脾止泻、托毒合疮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