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苍术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2收藏

古籍中的苍术散简介,第1张

《世医得效方》卷九:苍术散别名二妙苍柏散(《医学入门》卷七)。处方苍术(米泔浸一日夜,盐炒)黄柏(去粗皮,酒浸一日夜,炙焦)各120克制法上药锉散。功能主治清热燥湿。主湿热下注,下肢酸软无力,足膝红肿热痛,带下色黄而臭, 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日进三四服。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九《明医指掌》卷七:苍术散处方苍术4两(泔浸),黄柏4两(酒炒),虎胫骨(酥炙)2两,防风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湿热成痹。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汤调下。摘录《明医指掌》卷七《外科真诠》卷下:苍术散处方苍术1两,点红川椒3钱。功能主治杨梅结毒。用法用量煎水冲洗。摘录《外科真诠》卷下方出《保婴撮要》卷四,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一三:苍术散处方苍术4两(米泔浸,切片,焙)。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雀目。用法用量猪肝2两,批开掺药在内,用麻系定,粟米1合,水1碗,砂锅内煮熟,熏眼。每服3钱,临卧温服。摘录方出《保婴撮要》卷四,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一三方出《古今医鉴》卷九,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一:苍术散处方木贼、苍术、白蒺藜、防风、羌活、川芎、甘草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肝风实热,眼出冷泪不止。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温米泔调下。摘录方出《古今医鉴》卷九,名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一《得效》卷九:苍术散别名二神汤、二炒苍柏散、苍柏散处方苍术(米泔浸1日夜,盐炒)4两,黄柏(去粗皮,酒浸1日夜,炙焦)4两。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一切风寒湿热,令足膝痛,或赤肿,脚骨间作热痛,虽一点,能令步履艰苦,及腰膝臀髀大骨疼痛,令人痿躄,一切脚气。用法用量二神汤(《医统》卷五十九引《医林集要》)、二炒苍柏散(《医学入门》卷七)、苍柏散(《疡科选粹》卷五)、二妙苍柏散(《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九)。摘录《得效》卷九《眼科全书》卷六:苍术散别名二神汤处方苍术、僵蚕、蝉

详见百科词条:苍术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0:45:33 共226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别名/通用名 22 拼音名 23 标准编号 24 处方 25 制法 26 性状 27 鉴别 28 检查 29 功能与主治 210 用法与用量 211 规格 212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金牛眼药 1 拼音

jīn niú yǎn yào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别名/通用名

22 拼音名

Jinniu Yanyao

23 标准编号

WS3B389198

24 处方

珍珠 8g 麝香 8g 熊胆 8g 朱砂 25g 珊瑚 40g 琥珀 40g 硼砂 55g 冰片 240g 炉甘石(煅) 800g

25 制法

以上九味,分别粉碎成极细粉,将麝香、熊胆粉混匀,与其余珍珠等七味粉未配研, 过筛,混匀,即得。

26 性状

本品为淡红棕色或淡棕色的粉末;气香、凉。

27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碎块无色、淡黄绿色或棕**,透明或半透 明。不规则细小颗粒暗棕红色,有光泽,边缘暗黑色。

(2)取本品0 1g,加石油醚(60~90℃)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 液。另取冰片对照品,加石油醚(60~90℃)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 述两种溶液和备3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氯 仿醋酸乙酯(9: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 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8 检查

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29 功能与主治

清热,退翳,明目。用于暴发火眼,眼眩赤烂,砂眼,迎风流泪及宿翳等外降 眼病。

210 用法与用量

用玻璃棍蘸冷开水,蘸药少许,点入眼角,一日2~3次。

211 规格

每瓶装

(1)0 4g

(2)0 75g

212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河北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古籍中的金牛眼药 《疡医大全》:[卷二十五腓部]三里发门主论

痛,其色青黑,溃出紫血,次出稀脓,治同痈疽。(《金鉴》)《疡医大全》清顾世澄公元16441911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胫部]湿毒流注(附瓜藤缠)

散(见头部秃疮)当归拈痛汤(见股部腿游风)  三妙散(见腹部脐痈)《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2年

《外科证治全书》:[卷三胫部证治(计十一证)]痈疽就简

三里发,生膝下三寸外侧前廉两肋间,初肿,形如牛眼,拘急冷痛,其色青黑,溃出紫血稀,胫骨与足后跟骨相接

《外科大成》:[卷二分治部上(痈疽)]胫部

湿。次服八珍汤。加荆芥、防风、羌活、白芷、连翘、金银花以固本。生于内者。由三阴经虚热。难瘥。宜补中

《普济方》:[卷二百七十六诸疮肿门]许真君七十二证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风弦赤眼的病因病机 5 风弦赤眼的症状 6 风弦赤眼的诊断 7 需要与风弦赤眼相鉴别的疾病 8 风弦赤眼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811 风热偏重 8111 症状 8112 证候分析 8113 治法 8114 方药治疗 812 湿热偏重 8121 症状 8122 证候分析 8123 治法 8124 方药治疗 813 心火上炎 8131 症状 8132 证候分析 8133 治法 8134 方药治疗 82 外治法 9 预防调摄 10 预后 11 文献摘要 12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风弦赤眼的方剂 2 古籍中的风弦赤眼 3 治疗风弦赤眼的穴位 4 治疗风弦赤眼的中成药 1 拼音

fēng xián chì yǎn

2 英文参考

blepharitis ciliaris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red ulcerated eyeli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epharitis marginal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ulcerous eyelid margi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marginal blepharit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风弦赤眼为病名[1]。出《银海精微》。即眼弦赤烂[1]。

睑弦赤烂(ulcerous eyelid margin;marginal blepharitis)为病名[2]。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医眼科学讲义》。睑弦赤烂即眼弦赤烂(出《银海精微》)[2]。又名风弦赤眼(《银海精微》)、风弦赤烂(《证治准绳·杂病》)、烂弦风睑[3],俗称烂眼皮[3]、烂弦风(《银海精微》)、烂眼边。是指以眼睑边缘红赤、溃烂、痒痛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睑弦赤烂相当于西医的睑缘炎[4](包括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眦性睑缘炎)。

4 风弦赤眼的病因病机

风弦赤眼多由脾胃蕴结湿热,复受风邪,风与湿热相搏,结于睑缘而发[3]。

风弦赤眼总由风、湿、热三邪为病,虽然皆由外风引动,但由于内邪不同而病机各异,内有脾胃蕴热,受风则易化燥;内有湿热,受风后湿热更盛而溃烂;内有心火,受风邪后循经灼睑眦而眼眦红赤糜烂。另外患沙眼或拨剪倒睫损伤睑弦,也可导致风邪侵入而发病。素有屈光不正,营养不良,睡眠不足等,也易罹患本病。

一、脾胃蕴热,复受风邪,风热合邪结于睑弦,耗伤津液而化燥。

二、脾胃湿热,外受风邪,风湿热三邪攻于睑弦。

三、风邪引动心火上炎,灼伤睑眦。

5 风弦赤眼的症状

风弦赤眼症见胞睑边缘红赤溃烂,痒痛并作,或见睫毛脱落,甚至睑缘变形[3]。

风弦赤眼的基本症状是睑弦赤烂,灼热刺痒。但在临床上依主症与部位之不同,又有不同的类型。如冒险弦潮红刺痒,睫毛根部有糠皮样白屑,频喜揉擦者;有睑弦溃烂,生脓结痂,睫毛乱生或脱落,痛痒并作,羞明流泪,眵泪胶粘者,有红赤糜烂限于两眦,且灼热奇痒者。

6 风弦赤眼的诊断

一、自觉睑弦眦部痒、痛、灼热不适。

二、睑弦红赤、溃烂或脱层。

三、睫毛成束或脱落或稀疏,甚则成秃睫。

7 需要与风弦赤眼相鉴别的疾病

风赤疮痍须与风弦赤眼相鉴别。虽然两病均在眼睑部发红赤湿烂,但睑弦赤烂的病变局限于眦部睑弦,不波及睑皮肤面。与之相反,风赤疮痍是以眼睑皮肤的病变为主,一般不波及睑弦。

8 风弦赤眼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风弦赤眼内治以祛风、清热、除湿为主[3]。湿偏盛者,宜除湿汤加减;风偏盛者,宜柴胡散加减;热重者,宜用三黄汤加减[3]。

811 风热偏重

睑弦赤烂·风热袭表证(ulcerous eyelid margin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assaulting exterior)是指风热外袭,以睑弦红赤,有鳞屑脱落,刺痒灼痛,干涩不适,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睑弦赤烂证候[4]。

8111 症状

睑弦红赤,睫毛根部有糠皮样脱屑,自觉灼热刺痒,干涩不适。

8112 证候分析

风盛则痒,风热客于睑弦不散,则灼热刺痒。风热耗伤津液,故睑弦红赤干燥而起皮屑。

8113 治法

祛风止痒,凉血清热。

8114 方药治疗

银翘散加减。银翘散以疏风清热为主,可加赤芍清热凉血,加蝉蜕、蕤仁、乌梢蛇等祛风止痒,加天花粉生津润燥,共成疏风止痒、凉血清热之剂。

812 湿热偏重

睑弦赤烂·湿热壅盛证(ulcerous eyelid margin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congestion and excessiveness)是指湿热壅盛,以睑弦红肿溃烂,垢腻胶黏,或有小脓点,睫毛脱落,痒痛兼作,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睑弦赤烂证候[4]。

8121 症状

睑弦红赤溃烂、痛痒并作,眵泪胶粘,睫毛成束,或倒睫,睫毛脱落。

8122 证候分析

风湿热邪上攻睑弦,内热盛则红赤痒痛。湿热盛则赤痛溃烂,眵泪胶粘。

眵泪粘睫则睫毛成束。睑弦溃烂,睑皮损伤,故倒睫或秃睫。

8123 治法

祛风清热除湿。

8124 方药治疗

除湿汤加减。方中用荆芥、防风祛风邪;滑石、车前子、木通、茯苓除湿清热;黄芩、黄连、连翘、甘草清热解毒;枳壳、陈皮调理脾胃气机,以助化湿。

813 心火上炎

睑弦赤烂·心火上炎证(ulcerous eyelid margin with pattern of heartfire flaring upward)是指心火上炎,以内外眦部为主,睑弦红赤,皮肤皲裂,刺痛不适,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数为常见症的睑弦赤烂证候[4]。

8131 症状

眦部睑弦红赤糜烂,灼热刺痒,甚者眦部睑弦破裂出血。

8132 证候分析

心火素盛,复受风邪引动,风火上炎,灼伤睑眦,故眦部红赤,灼热糜烂。

若风火炽盛,津液受灼,还可致眦部皮肤破裂出血。

8133 治法

清心泻火。

8134 方药治疗

导赤散和黄连解毒汤加减。用导赤散以清心导热下行,用黄连解毒汤以泻火解毒,合为清心泻火解毒之剂。

82 外治法

(一)药水洗眼:偏风重者,可用二圣散;偏湿重者,可用疏风散湿汤;偏热重者,可用万金膏等,煎水去渣外洗。

(二)可用鸡蛋黄油膏或铜绿膏外擦。外治睑弦赤烂可在局部涂鸡蛋黄油膏[3]。

(三)可选用熊胆眼液,也可选择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

9 预防调摄

睑弦赤烂有一定传染性。素有屈光不正,过用目力眼睛疲劳,身体过劳抵抗力低者,以及不注意眼部卫生者易患。因此,应排除诱因,增强身体素质,注意卫生以预防本病。已患病者,避免因眼痒不适而揉搓,应及早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10 预后

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目前睑弦赤烂已非常见病。若已发病,则应积极治疗,以防产生后遗症。因本病不仅影响外观仪容,而且痒痛之苦又可影响工作与休息。严重者,还可产生秃睫、倒睫等后遗症,给患者造成痛苦。

11 文献摘要

《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目赤烂眦候,此由冒触风日,风热之气伤于目,而眦睑皆赤烂,见风弥甚,世亦云风眼”。

《审视瑶函·风沿》:“眦帷赤烂,人皆有之,火土燥湿,病有重轻。重者眦帷裂而血出,轻则弦赤烂而难舒,以清润而为治”。

《眼科纂要·风弦赤烂外障》:“烂弦风,脾胃湿热冲,赤烂沿弦红镇日,万金膏洗擦绿锏,法制要精工,除湿汤翘滑车前,枳壳芩连通粉甘,陈皮白茯荆防风,除湿此方雄”。

12

目录 1 拼音 2 《眼科金镜》卷四:槐子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圣惠》卷七十五:槐子丸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圣惠》卷三十三:槐子丸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圣惠》卷六十:槐子丸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圣惠》卷十三:槐子丸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圣惠》卷六十:槐子丸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圣惠》卷九十二:槐子丸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85 摘录 9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千金》卷二十三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06 各家论述 11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普济方》卷八十一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鸡峰》卷十七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槐子丸 1 拼音

huái zǐ wán

2 《眼科金镜》卷四:槐子丸

21 处方

白蒺藜(炒,去刺)车前子 牛蒡子 茺蔚子各30克

22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治肝虚风邪所致目偏视。

2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空腹时用白滚汤送下。

25 摘录

《眼科金镜》卷四

3 《圣惠》卷七十五:槐子丸

31 处方

槐子1两,蒲黄1分。

3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妊娠月数未至,而似欲产,腹痛者。

3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以痛止为度。

35 摘录

《圣惠》卷七十五

4 《圣惠》卷三十三:槐子丸

41 处方

槐子1两半,天麻1两半,独活1两半,地肤子1两半,沙参(去芦头)1两半,人参(去芦头)1两半,羚羊角屑1两半,决明子2两,防风1两(去芦头),甘菊花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4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3 功能主治

眼风邪所攻,坠睛向下,渐渐失明。

4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温浆水送下,夜临卧再服。

45 摘录

《圣惠》卷三十三

5 《圣惠》卷六十:槐子丸

51 处方

槐子仁1两(微炒),黄芩1两。

52 制法

上为末,以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53 功能主治

痔疾。鼠乳生肛边,烦热疼痛。

5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煎桑耳汤送下。

55 摘录

《圣惠》卷六十

6 《圣惠》卷十三:槐子丸

61 处方

槐子仁1两(微炒),苦参1两(锉),熊胆半两,干漆3分(捣碎,炒令烟出),木香1两,槟榔1两,桃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6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3 功能主治

伤寒下部(匿虫)疮,痛痒不止。

6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槐子仁丸”。

65 摘录

《圣惠》卷十三

7 《圣惠》卷六十:槐子丸

71 处方

槐子仁1两(微炒),龙骨1两,槲叶3分(微炙),干姜3分(炮裂,锉),当归3分(锉,微炒),茜根3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黄耆3分(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乱发1两(烧灰),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猪后悬蹄甲7枚(炙令黄燥)。

7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3 功能主治

五痔下血,疼痛不止。

7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温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75 摘录

《圣惠》卷六十

8 《圣惠》卷九十二:槐子丸

81 处方

槐子1两(微炒),黄芩1两,榼藤子2枚(去壳,炙令黄)。

82 制法

上为末,以水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83 功能主治

小儿痔疾,鼠乳生肛边,烦热疼痛。

8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桑耳汤送下,1日34次。

85 摘录

《圣惠》卷九十二

9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91 方名

槐子丸

92 组成

槐子(炒)1两。

93 主治

阴疝肿缩。

9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千金》卷二十三 101 方名

槐子丸

102 组成

槐子4两,干漆4两,吴茱萸根白皮4两,秦艽2两,白芷2两,桂心2两,黄芩2两,黄耆2两,白敛2两,牡蛎2两,龙骨2两,雷丸2两,丁香2两,木香2两,蒺藜2两,附子2两。

103 主治

湿痔。

10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饮服20丸,1日3次。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6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方中蒺藜、白芷、秦艽、黄芩祛除风气,槐子,白蔹清解毒邪,二香、桂、附、吴茱萸根温散结滞,干漆、雷丸攻逐瘀血,牡蛎、龙骨、黄耆收敛津气。以其寒热间错,气血交攻,敛散并列,故牡痔、牝痔、气痔、血痔、干痔、湿痔咸可治之。

11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111 方名

槐子丸

112 组成

槐实3两(微炒),猬皮(焦炙)2两,当归(切,焙)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连翘2两,干姜(炮)2两,续断2两,黄耆(炙,锉)2两。

113 主治

牡痔。因醉饱筋脉横解,肠澼成痔,每下鲜血。

11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米饮送下,日晚再服;稍加至30丸。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2 《普济方》卷八十一 121 方名

槐子丸

122 组成

槐子2两,黄连(去须)2两。

123 主治

眼热目暗。

12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以温浆水送下,夜临卧再服。

1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3 《鸡峰》卷十七 131 方名

槐子丸

132 组成

槐角2两,陈橘皮1两,干地黄1两,续断1两,黄耆半两,白矾半两,当归半两,干姜半两,黄连半两,附子半两。

133 主治

肠风下血,五痔成疮。发即焮痛不可忍,大便下血,肛脱不入,肠头生肉如鼠乳,或如樱桃,时下脓血,肿处痒痛,肛边生核,久成瘘疮。

134 槐子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食前热米饮送下。

1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槐子丸 《普济方》:[卷二百九十八痔漏门]久痔

血。入于大肠。故令下血。肛边肿痒。或生疮。连滞槐子丸(出圣惠方)疗五痔。数年不瘥。燥湿痔有雌雄。为

《普济方》:[卷二百九十八痔漏门]牡痔

丸丸(一名鹤虱丸)治牡痔生乳疮。(方见鹤虱丸)槐子丸(出圣济总录)治牡痔。因醉饱。筋脉横解。肠癖成

《普济方》:[卷二百九十五痔漏门]诸痔

如此三五次。夜则以膏药贴之。常服葛花酒蒸香连丸槐子丸(出千金方)治燥湿痔。痔有雌雄。皆主之。槐实丸

《太平圣惠方》:[卷第三十三]治眼偏视诸方

汤。调下二钱。治肝虚风邪所攻。致目偏视。宜服此槐子丸方。槐子仁(二两)覆盆子酸枣仁(微炒)柏子仁车

《太平圣惠方》:[卷第三十三]治眼昏暗诸方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白敬宇眼药的别名 4 组成 5 功效主治 6 白敬宇眼药的用法用量 7 附注 8 中药部颁标准 81 拼音名 82 标准编号 83 处方 84 制法 85 性状 86 鉴别 87 检查 88 功能与主治 89 用法与用量 810 注意 811 规格 812 贮藏 9 白敬宇眼药说明书 91 药品类型 92 药品名称 93 药品汉语拼音 94 药品英文名称 95 成份 96 性状 97 作用类别 98 适应症/功能主治 99 规格 910 白敬宇眼药的用法用量 911 禁忌 912 白敬宇眼药的不良反应 913 注意事项 914 白敬宇眼药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915 白敬宇眼药的药理作用 916 备注 1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白敬宇眼药 白敬宇眼药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bái jìng yǔ yǎn yào

2 概述

白敬宇眼药为中成药名,出自《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

3 白敬宇眼药的别名

白氏眼药[1]。

4 组成

珍珠(豆腐炙)15g,麝香75g,熊胆60g,冰片506g,硇砂3g,煅炉甘石515g,煅石决明300g,乌贼骨2835g[1]。

珍珠(豆腐炙)5钱,麝香2钱5分,熊胆2两,冰片16两2钱,硇砂1钱,甘石(煅)16两5钱,石决明(煅)10两,海螵蛸(去壳)9两4钱5分。

5 功效主治

功能明目消肿,散风止痒[1]。主治暴发火眼,角膜赤红,眼边刺痒,溃烂肿痛[1]。

6 白敬宇眼药的用法用量

上药为极细粉,用玻璃针沾冷开水及药粉少许点入大眼角内[1]。或将药粉加入凡士林油及液状石蜡,混合为膏,用少许点入大眼角内[1]。。

上为极细末,过罗,混合均匀,装瓶重1分3厘。膏剂:加凡士林油640两、液体石蜡64两,混合均匀后,装瓶管,每管重4分。

用玻璃针沾冷开水点在大眼角内,然后再沾药粉少许(如米粒大),点入大眼角内,每日23次;膏剂挤出少许,点入大眼角内。

7 附注

白氏眼药(《中药制剂手册》)。

8 中药部颁标准 81 拼音名

Baijingyu Yanyao

82 标准编号

WS3B072791

83 处方

石决明(煅) 300g 熊胆 60g 珍珠(豆腐炙) 15g 海螵蛸 283 5g 炉甘石(煅黄连水飞) 495g 硇砂(炙) 3g 麝香 7 5g 冰片 486g

84 制法

以上八味,分别研成细粉,过筛,配研,混匀,取凡士林加热熔化,滤过,待温度降至适当,加入药粉。春、冬加适量液体石蜡搅拌混匀,即得。

85 性状

本品为乳**的软膏;气香,味苦。

86 鉴别

(1) 取本品约 1g,加稀盐酸10ml,搅拌溶解,滤过,取滤液 2ml,加 铁氰化钾试液 2~ 3滴,即发生白色沉淀或杂有微量的蓝色沉淀。

(2) 取本品约 1g,加乙醚10ml,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 1ml 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冰片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 1ml含 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3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 30~60℃ )-醋酸乙酯(19: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干,喷以 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 105℃烘约10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 取本品 4g,加硅藻土 5g,研匀,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20%氢氧化钠溶液 5ml使溶解,转移至试管中,置水浴中水解 6小时,放冷加盐酸调节至 pH2~3 ,加醋酸乙酯20ml振摇提取,分取醋酸乙酯液,浓缩至约 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鹅去氧胆酸和熊去胆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 1ml各含 1mg的混合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辛烷-异戊醚-冰醋酸-正丁醇-水(10:5:5:3: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 105℃烘约数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87 检查

应符合软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9页)。

88 功能与主治

明目止痛,消肿止痒。用于暴发火眼,眼边刺痒,溃烂肿痛,胬肉攀睛,云翳多蒙,视物昏花,迎风流泪。

89 用法与用量

取少许,点眼角内,一日 3次。

810 注意

忌食辛辣食物。

811 规格

每管装1 2g

812 贮藏

密封。

9 白敬宇眼药说明书 91 药品类型

中药

92 药品名称

白敬宇眼药

93 药品汉语拼音 94 药品英文名称 95 成份 96 性状 97 作用类别 98 适应症/功能主治

明目止痛,消肿止痒。用于暴发火眼,眼边刺痒,溃烂肿痛,胬肉攀睛,云翳多蒙,视物昏花,迎风流泪。

99 规格

每管装

12克

910 白敬宇眼药的用法用量

取少许,点眼角内,一日3次。

911 禁忌

孕妇禁用。

912 不良反应 913 注意事项

1忌烟、酒、辛辣等 食物,忌鱼虾等腥物。

2本品为外用,忌内服。

3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4用药后有眼痒,眼睑皮肤潮红,结膜水肿者停用,并到医院就诊。

5如与其它眼药联合使用,应间隔1小时后滴用。

6用药3天后症状无改善者应到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9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915 白敬宇眼药的药理作用 916 备注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有以下这些:

1《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2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

3《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

4《脉经》

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经》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5《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

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参考资料1:_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2:_金匮要略

参考资料3:_肘后备急方

参考资料4:_脉经

参考资料5:_针灸甲乙经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风热眼的病因病机 5 风热眼的症状 6 风热眼的治疗 61 针灸治疗 62 耳针疗法 63 挑治 64 艾灸疗法 7 注意事项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风热眼的方剂 2 古籍中的风热眼 1 拼音

fēng rè yǎn

2 英文参考

acute conjunctivit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cute catarrhal conjunctivit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wind fire ey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风热眼为病名[1]。见《幼幼集成》。即风火眼[1]。

风火眼(wind fire eye)为病名[2]。见《青囊真秘》卷一。又名风热眼(见《幼幼集成》)、火眼(见《肘后备急方》卷六)、燥火眼(见佚名《抄本眼科》)、*热眼(见佚名《抄本眼科》),俗称狗眵眼(见《青囊真秘》卷一)。是指以双眼突发红赤疼痛,沙涩羞明,眵多泪热为主要表现的眼病[3]。

风火眼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结膜炎[4]。

4 风热眼的病因病机

风热眼为风热攻目所致[4][2]。

5 风热眼的症状

症见起病较急,暴发目赤肿痛,沙涩畏光羞明,眵多流泪等,可兼发热头痛等[4][2]。

6 风热眼的治疗

风热眼的治疗以疏风清热为主,可内服驱风散热饮子加减,外用蒲公英煎水熏洗,滴10%千里光眼液[2]。

61 针灸治疗

取睛明、太阳、风池、合谷等穴为主[5]。太阳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5]。风热者加少商、外关;肝胆火盛者加行间、侠溪;头痛加印堂;发热加大椎[5]。

62 耳针疗法

取眼、目1、目2、肝等穴,中强 ,配合耳尖或耳后静脉点刺出血[5]。

63 挑治

在肩胛间按压寻找敏感点,或在大椎穴旁开05寸处选点挑治[5]。

64 艾灸疗法

取穴:患眼对侧耳郭上部[6]。

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以患者施灸处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0~15分钟,一般1次即可[6]。

7 注意事项

急性结膜炎有传染性,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6]。

内障(internal ophthalmopathy)为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是指发生于瞳神及眼内各组织眼病的统称。《证治准绳·杂病》认为:内障“皆有翳在黑睛内遮瞳子而然。”

内障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内障专指晶珠的病变;而广义的内障是泛指发生在黄仁、神水、晶珠、神膏、视衣、目系等眼内组织的病变。

眼病分内、外障,是古代眼科应用较多的一种眼病分类方法。《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的具体解释是:“障,遮蔽也。内障者,从内而蔽也;外障者,从外而遮也。”《秘传眼科龙木论》所记载的常见眼病七十二症,就是按外障、内障分述的。其中发生于胞睑、两眦、白睛与黑睛的睑生风粟、胬肉攀睛、暴风客热、花翳白陷之类外眼病统属外障,而发生于瞳神的圆翳、绿风与高风雀目之类内眼病则归属内障。可见内障是指内眼疾病,外障则泛指所有外眼疾病。

详见百科词条:内障 [ 最后修订于2018/3/7 9:11:49 共107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