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道士为什么相信“性”能让人成仙
也就是说,老子刚刚睁开眼睛的时候就看到了人世的乱象,这对他后来在《道德经》中所阐释的道家学说也许有很大的影响。他认为,人类过多的社会活动,使人脱离了自然。社会和家庭是人为的事务,道德的善恶标准更是武断的自以为是。换言之,人类的一切努力、奋斗和“有为”都是在造孽,是自作自受。所以,他极力倡导人应该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应该“无为”,这样人才能与自然和谐。之后的《庄子》与老子学说一脉相承,沿着他的论述轨迹继续向前进了一步,并且更为诗性、神秘,成为了后世的一种美学思想和文人情趣。老子和庄子,可以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环保人士,是绿色和平组织在中国古代的萌芽。对待性事,因为崇拜自然,所以道家最初是轻视社会道德的。也因为崇拜自然,道家崇拜妇女,因为妇女的子宫可以孕育新的生命,女人是母亲,是一种自然力的体现。不过,老子认为,人应该节制自己的欲望。清心寡欲或无欲才能得道,才是对自然的遵从。自然是无欲的,交合与孕育仅是自然力量而已,所以说性交并非欲望的延伸。他还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按他所说的观点,美女成群最后只会导致性欲减退。在老庄的哲学系统中,人的破坏力量以及欲望,被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节欲和顺从自然的力量,同时矛盾地并存,并被庄子优美的散文所升华,成为人与自然既抗争又和谐并存的哲学见证。 老子和庄子后来被证明,他们仅仅是道家的最初形态,或曰是道家的“原教旨主义者”。之后的道家只是以老庄为基本教义,继而发展成一种通过修炼和吃丹药达到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纯技术性操作。表面上,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道”,但实际上,通过炼丹的非自然方式,追求长生和体质的改变,正是老庄“无欲”哲学的反面。老庄哲学丰富了哲学文献和美学疆域,后者则对道家房中术和科技发挥了作用。关于服食丹药得道飞升的传说,最美不过嫦娥奔月。嫦娥在人间的丈夫是那位射日的英雄羿。羿从道士那儿得来了丹药,但因为留恋尘世的夫妻生活而迟迟不忍独自吞下,嫦娥偷食了本属于羿的丹药,衣带飘飘地飞往了月球。女人的背叛,男人和女人永恒的孤寂自此被定格了下来。这个故事涉及的应该是人类对爱情的质疑,也是最早反映炼丹的负面后果的事件。在道士们看来,除了丹药,交媾也是得道成仙的一条途径。这一点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有众多描述,他们发明了各种在他们看来有利于攫取能量然后得道成仙的交媾技巧。当然,有的时候,“得道成仙”也成了道士们发泄*欲的借口。或者说,这些男女既在性上得到了超乎寻常的满足,也“得道成仙”了。郑穆公有个女儿,叫素娥。一日她梦见有个道士向她传授了房中秘术,名曰“素女采战之法”,并声称,可以此得道成仙。梦醒之后,少女素娥开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行动。她先是勾引表弟,随后怂恿表弟和丫鬟荷花*乱,而荷花也被她授以了秘术。所以,在这两个深谙秘术的女人的双重攫取下,表弟精尽人亡,她俩却越发美丽动人了。不久之后,素娥带着荷花嫁给了陈灵公之子,很快,她的丈夫也精尽人亡了。于是素娥和荷花开始与陈国大臣孔宁等*乱,后来她丈夫的父亲陈灵公也加入了这一*乱团伙。二十多年过去了,男人们全部衰老无用了,素娥与荷花则仍然美貌如初。后来楚国伐陈,素娥和荷花被掠到了楚国宫廷,继续*乱。然后认识了楚国的一个名叫巫臣的大臣。巫臣是一名专擅采补术的道士。他看出素娥主仆与自己是同道中人,便趁战乱带着她们辗转到了秦国。在秦国,他们不仅互相*乱,而且不断勾引年轻的男女加入。后来被告发,秦王大怒,派兵包围了他们。所有其他参加*乱的人都被官兵抓获,只有素娥、荷花和巫臣因攫取了足够的元气,炼就了内丹,腾云驾雾而去。这个故事是明朝人的杜撰,恐怖而色情,并非史实,不过还是可以看出道家的性实验精神。性作为得道成仙的一条途径被夸张到如此走火入魔的地步,让人深感恐惧。换言之,这已不是简单的采补术,而是性榨取。与此几乎相反的儒家,其创始人孔子却是老子的学生。传说孔子曾两次向老子执弟子礼问经求教。最后一次,他们决裂了。孔子继续推销他的儒家学说,老子则出关去了。这个故事在鲁迅先生的小说《出关》中有形象的描述。至于孔子的性观念,在已有文献中并没有详细记录。老子崇拜女性的生殖能力,带有浓厚的母权意识,孔子则要建立一套以“仁”为核心的政治学说,用以规范人伦,因此,儒家是一种适应父权制度的实用学说。浓厚的伦理色彩涂抹了孔子的学说,他广泛地探讨了社会生活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以“仁义礼智信”为其核心,疏理出一套完整严密的道德体系。其中对两性关系的论述,以“食色性也”为代表。“食色性也”,当然也能够准确地说明孔子对人欲的一个基本态度,那就是理应表示尊重,作为本能,男女之事无可厚非。在后世,儒家思想正式被确立为统治阶级的纲领,“食色性也”也被另加解释,成为了对伦理道德的危害言论。为了顺应父权制度的确立,孔子对女人的态度可以说是相当刻薄的。他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意思是说,只有女人和小人是难以相处和不值得信任的,你如果跟他们接近,他们就傲慢无礼,如果不理会他们,他们又会对你充满怨恨。这句话可以说是孔子最为世人所诟病的言论,包括那些尊崇儒学的人也认为这是圣人说错的唯一的话。小人是相对于君子而言的,是一种基于善恶的道德判定,把女人一概而论地与小人并列,这种歧视性言论,至今仍然让我们匪夷所思。是父母野合之后产下他违背了他的伦理标准而让孔子感到耻辱吗?或者是,孔子经受过女人的伤害?猜测也许没什么意义,但正是这个歧视性言论使女人的地位越来越低。在后来儒学被尊为帝国政治思想之后,严酷父权制度下,女人完全退化为只具备生殖功能的家庭动物。她们除了生儿育女,还得服侍公婆,操持家务。她们被剥夺了参加公共事务的权利,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甚至连出门的权利也没有。她们还被视为不洁的,甚至连她们的衣物等生活用品也不能和男人的放在一起。她们的脚步被限制在门户之内,以家务和针线活打发漫长的一生。在性生活方面,她们没有主动权,只能够听凭丈夫的兴趣被“御”或被冷落,即便被冷落或丈夫死去,也必须从一而终、守身如玉。一旦逾越,她们就被指责为不贞、不守妇道,被休回娘家,或者直接被绑上石磨拉去“沉塘”。女人此后数千年的悲剧,与孔子这句话的“一言九鼎”有莫大关系。
我是个道士
你可以看看道教的修炼的经典啊
修真九要
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著
门人张阳全校阅
后学怀清氏重刊
修真九要序
修真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亦天下第一件难事。以其至大至难,古人皆谓之天下希有之事。是事也,非深明造化、洞晓阴阳,存经久不易之志,循序渐进者,不能行之。后世学人,不究此事为何事,未曾学道,即欲成道;未曾学人,即欲作仙。无怪乎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也。予自幼慕道,未遇正人,不辨是非,乃乱乃萃,几乎受害。幸逢吾师龛谷老人,略闻香风,始知自己从前之错,亦知天下道人大半皆错。因述吾师之意,提其修真纲领,总为九条,名曰修真九要。其法由浅及深,自卑登高,为初学之人作个梯级。不论学道修道,依此九要,循序而入,终必深造自得,且能识的盲师明师,辨得邪道正道。纵不能行此天下希有之事,亦可以知有此天下希有之事,庶不至空过岁月,虚度一生矣。
时 大清嘉庆三年岁次戊午菊月九日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自叙於自在窝中
勘破世事第一要
吁嗟!人生在世,如梦幻泡影,百年岁月,瞬息间耳。无常一到,纵有金穴银山,买不得性命;孝子贤孙,分不了忧愁。若不及早打点,临时手忙脚乱,阎王老子不肯留情,一失人身,万劫沉沦。有志于道者,须将这个关口急急打开,方有通衢大路。否则,尘缘不断,妄想成道。虽身已出家,而心未曾出家,一举一动,无非在世事上用功夫,一行一止,总是在人情上作活计,不特不能成道,而且无由闻道,何贵乎出家?古今来无数学人,多蹈此辙。所以学道者如牛毛,达道者如麟角。悟真云:“试问堆金如岱岳,无常买的不来无?”了道歌云:“先将世事齐放下,后把道理细研精。”是言世事皆假,性命最真,欲知其真,先弃其假也。何则?一认其假,则心为假役,一假无不假,与道日远,便不是自惜性命之人。不自惜性命,悬虚不实,空过岁月,老死而矣,何益於事?昔吕祖因一梦而群思顿脱,马祖因悟死而成道最速,是葢先勘破世事而后修真。所以成真了道易於他人。况出家修行原系勘破世事而然。若未勘破而强出家,有名无实,本欲登天而反坠地,适以取败,岂不枉费心机耶?吾愿学人,不论在家出家,若欲辨切身大事,将世事先须尝探一番。尝探来,尝探去,尝探到没一些滋味处,始知万缘皆空,性命事大,从此把身外一切虚假之事一笔勾消。脚踏实地,寻师访友,勇猛精进,为道忘躯,自然一诚格天,祖师暗中提携,当有真人度引矣。
积德修行第二要
悟真云:“若非修行积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可知积德修行乃修道者之要务。倘离德以言道,便是异端邪说,旁门外道,差之多矣。故古之圣人,必先明道;古之贤人,必先积德。未有不明道而能圣,未有不积德而能贤。然欲希圣必先希贤,若欲成道必先积德。道德两用,内外相济,圣贤之学业得矣。道者,为己之事;德者,为人之事。修道有尽而积德无穷。自古及今,仙佛神圣成道之后,犹必和光同尘,积功累行,直待三千功满,八百行完,方受天诏。况金丹大道为鬼神所忌,非大忠大孝之人不能知,非大贤大德之人不敢传。即强传而知之,鬼神不喜,势必暗降灾殃,促其寿数。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予自得龛谷仙留之旨,以大公为怀,每遇志士,便欲接引。间或略示端倪,徐观其后,未几自满自足,不能深入,竟至日久懈怠,志气尽丧。其悭贪烦恼,甚於常人。前后数人,俱皆如此。噫!此等之辈必是祖先无德,自己无行,以是始勤终怠,迷失真宗,而不可挽回矣。予因自不小心,失言匪人,亦屡遭魔障。幸喜无大关系,真宝未被窃去。有鉴於此,后遂结舌,不敢轻露圭角,是必待有大力者倾囊付之耳。世之学人方入门户,直视神仙为至易之事,而遂骗化十方,罔知所忌。绝不思一丝一粒俱十方之血汗;一饮一啄皆众生之苦力。或有以口头禅笼人者;或有以假道法摄财者;或有以黄白术谋骗者;千方百计,不可枚数。异日欠下十分债账,不知如何消化。古人谓:“两只角或有或无,一条尾千定万定”者,必此辈欤?有志斯道者,须当以德行为重,自立节操,不要糊涂作事,担误了前程。何为德?恤老怜贫、惜孤悯寡、施药舍茶、修桥补路、扶危救困、轻财重义、广行方便者是也。何为行?苦己利人、勤打尘劳、施德不望报,有怨不结雠,有功而不伐,有难而不惧,见义必为者是也。能积德,能立行,愈久愈力,德服鬼神,品超庸俗,高人一见,决定入目,大道有望。否则,不积一德,不修一行,妄想成道,偶遇高人,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自谓可以欺人,殊不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矣。更有一等不务本分之流,作孽百端,朝酒肆而夕花乡,口道德而心盗跖,损人利己,千奇百怪,不知自悔,反怨自己无福无缘,乃毁谤丹经尽属诳言。真地狱种子,当入异类,求其为人而不可得,何敢望仙乎。吁!德者,自己人世之事;道者,师传成仙之事。不积德而欲修道,人事且不能,仙道怎得成,可不三思乎?
尽心穷理第三要
《说卦传》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可知尽性至命之学,全在穷理上定是非耳。穷理透彻,则性能全,命能保,直入无上至真之地;穷理恍惚,则命难修,性难了,终有到老落空之悔。今之学人,糊涂出家,糊涂学道,糊涂修行,生则既然糊涂,死时焉能亮净?性命何事,而乃如此妄为耶!金丹之道,包罗天地之道也,窃夺造化之道也,至尊至贵,至神至妙,非容易而知。学人不想自己性命为何物,不辨祖师法言是何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妄想一言半语之妙,即欲成道,日则浪荡打混,夜则高枕安眠,以丹经为无用之言,以子书为哄人之套。诈称有道者,以错引错,妄冀成真者,以盲诱盲。即有一二信心之士,亦不过是走马看花,何尝深用心思,穷究实理。古人亦有谓“若还纸上寻真义,遍地都是大罗仙”之语,是特为不求师者而发,非言丹经子书为无用。后人不知古人之意,多借此为凭证,而即置经书于不问,大错大错。夫仙真法言,一字一意不敢妄发,一言半语尽藏妙义,不知费尽多少老婆心,为后人作阶梯,与教门留眼目。而反毁之谤之,其罪尚可言乎!即后之高人贤士所作所为,总在古人范围之中,究其实落,未必高过于古人。今之高人不哄学人,则古之仙真不误后世也可知矣。吾劝有志之士,取古人之法言,细穷细究,求师一决,通前达后,毫无一点疑惑,方可行持,慎误自恃聪明,而有己无人;亦勿专听梆声,而任人误己;至于不通文字之学人,亦须于俗语常言中,辨别实义。盖俗语常言中有大道藏焉,特人未深思耳。如“没体面”,“没人形”,“有窍道”,“好自在”,“颠三倒四”,“随方就圆”、“随机应变”、“沙里淘金”、“无中生有”、“七死八活”、“有己无人”、“不知死活”、“不顾性命”、“只知有己,不知有人”、“走三家不如守一家”、“礼下于人,必有所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等语天机大露,何妨拈出一二,作个悟头,朝参幕思。虽大理不明,而知识渐开,与道相近,亦不空过了岁月。此穷理之学,不论贤愚,人人可做,果能功夫不缺,日久自有所悟。但所悟者一己之私见,不得贸然下手。倘遇明师,必须彻始彻终,追究个清白,真知灼见,得心应手,方不误事。若知前不知后,知后不知前,知阴不知阳,知阳不知阴,知体不知用,知用不知体,或知有为而不知无为,或知无为而不知有为,或见元关而不知药生,或知药生而不知老嫩,或知结丹而不知服丹,或知结胎而不知脱胎,或知文烹而不知武炼,或知武炼而不知文烹,或知阳火而不知阴符,或知进火而不知止足,或知温养而不知抽添,毫发之差,千里之失,未许成真。不但此也,且阴阳有内外,五行有真假。性命工夫两段,先后二天各别,有真有假,有真中之假,有假中之真,有真中之真,有假中之假。此等机关究之不彻,即行之不到;辨之不清,即作之不成。是以吕祖三次还丹未成,后得崔公《入药镜》而始完功;紫清有夜半风雷之患,重复修持而方了事。如二翁者,神仙中之领袖,些子不明,犹有不虞,而况他人乎?学者须当三思之。
访求真师第四要
古仙云:“若无师指人知的,天上神仙无住处。”又《悟真》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诚哉性命之学,必有师传,非可妄猜私度而知,昔道光顿悟圆通,自知非向上事,后得遇杏林而成大道;上阳即得缘督之诀,不敢自足,犹必见青城而备火候;三丰嵩山苦历十余年,一无所得,后感郑吕二仙指点,方知大事。虽世间微艺薄技,尚赖师传而知,况性命大事,岂能无师而晓?盖性命之道,乃窃阴阳、夺造化、转生杀、扭气机、先天而天弗违之道,鬼神不能测,蓍龟莫能占,得之者立跻圣位,直登彼岸,是天下第一件大事,是天下第一件难事,苟非圣师附耳低言,如何知之?独是旁门三千六百,丹法七十二品,以邪害正,以假乱真,谁为盲师,谁为明师,甚难辨别。然辨别亦易,大凡高人出世,自命不凡,独弦绝调,不滥交,不谄世,不同党,不要名,不恃才,不谋利,不欺人,不怪诞,一言一语,俱有益于世道,一行一止,大有裨于圣教,贪、嗔、痴、爱而俱无,意、必、固、我而悉化,品节清高,人人所不能及,胸襟脱洒,个个所不能到。间或援引志士,亦必千磨百折,试其真假,果其白玉无瑕,方肯指示端倪;如其非人,决不敢轻泄天机。此所以为明师也。若夫盲师无而为有,虚而为盈,不肯自思己错,更将错路教人。或有指男女为阴阳者,或有以经粟为黍珠者,或有以炉火为外丹者,或有炼心肾为内丹者,或有以存想为凝神者,或有行子午为抽添者,或有转辘轳为周天者,或有认顽空为无为者,或有以运气为有为者,或有以忘形为修静者,或有以炼睡为退阴者,或有服硫黄为进阳者,或有避五谷求延年者,诸如此类,不可胜数。此等之辈,功德不言,节操不立,身衲衣而腰钱囊,头簪冠而心蛇蝎,见富贵而留心,遇困苦而忘道,饮酒啖肉,不顾十方血汗,丧名败教,那知万劫沉沦,行步时、只在钱财上用功夫,举动处、尽于衣食上费心思,一头一拜,即收为徒,一茶一饭,即便传道,借圣贤之门户,而自欺欺世,窃仙佛之法言,而捏怪作妖,只知一身饱暖,那管他人死活。学人若听其言而不察其行,以有道目之,未有不入于网中而伤害性命者。况一惑其言,认假为真,固结不解,虽有高真圣师欲为提携,亦无门可入。天下道人遭此难者,不一而足。缁黄之流,东走西游,谁无几宗公案?谁无几句话头?只以口头三味取人,则人人是佛,个个是仙。试问学道者千千万万,成道者能有几人?大抵圣贤不常见,仙佛不多得,以其不常见、不多得,所以为高人。高人者,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岂得以口头三昧为高人乎!当年予师秘授试金石一方,善识人之高低身份。若遇修行之人,以酒色财气试之,而不能动者,必非凡品,更以《悟真》、《参同》诘之,而随口应者,即是明师。屡试屡验,百发百中,愿以此法,共诸同人。 http://wwwtaoismcncom/
炼己筑基第五要
《沁园春》云:“七返还丹,在人须先炼己待时。”《悟真篇》云:“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盖修真之道,还丹最易,炼己至难,若不炼己而欲还丹,万无是理。夫还丹者,如房屋之梁柱;炼己者,如房屋之地基。未筑地基,则梁柱无处建立;未曾炼己,则还丹不能凝结。学者得师口诀,急须炼己,炼己纯熟,临炉之际,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铅汞相投,情性相合,自无得而复失之患。特以人自有生以来,阳极生阴,先天走失,后天用事,当年故物,尽非我有,加之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精漏、神昏、气败,将此幻身如破锅烂瓮相似。锅破瓮烂,盛不得水;人之身体衰败,还不得丹,同是一理。故虽后天假物,非还丹药料。然未还丹,尚藉赖以成功,而亦不可有损伤。古人云:“若无此梦幻,大事何由办?若还大事办,何用此梦幻?”又云:“不怕先天无真种,只怕后天不丰光。”盖后天足则先天可复,先天复则后天可化,炼己筑基之功,岂可轻视乎!何为炼己?少贪无爱,炼己也;牢固阴精,炼己也;打炼睡魔,炼己也;苦己利人,炼己也;大起尘劳,炼己也;心地下功,全抛世事,炼己也;勇猛精进,以道为己任,炼己也;脚踏实地,步步出力,炼己也;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炼己也;披褐怀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炼己也。炼己之功居多,总以无己为归着。老子云:“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炼己炼到无己时,外其身而身存,后天稳当,基址坚固,先天真阳来复,混而为一。“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一时辰内管丹成矣。若为炼己,遽行一时之功,则后天不固,先天虽在咫尺,未许我有。盖其铅至而汞失迎,坎来而离不受,彼到而我不待也。噫!筑基时须用橐龠,炼己时还要真铅。炼己筑基,岂易事哉!
和合阴阳第六要
修真之道,金丹之道也;金丹之道,造化之道也;造化之道,阴阳之道也。《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是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相合,方能生育。金丹之道,惟采取先天真一之气也。先天之气,无形无象,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乃自虚无中来者。圣人以实而形虚,以有而形无。实而有者,真阴真阳;虚而无者,二八初弦之气。初弦之气即先天气,此气非阴阳交感,不能有象。若欲修金丹大道,舍此阴阳,别无他术矣。但阴阳不一,倘认假为真,徒劳心力,无益有损,不可不辨。男女之阴阳,尘世之阴阳也;心肾之阴阳,幻身之阴阳也;日月之阴阳,天地之阴阳也;冬至夏至,一年之阴阳也;朔旦望后,一月之阴阳也;子时午时,一日之阴阳也;二候四候,一时之阴阳也。凡此皆非金丹之阴阳。金丹阴阳,以我家为阴,以他家为阳;我为离,他为坎;离中一阴为真阴,坎中一阳为真阳。取坎填离,是以真阴求真阳,以真阳济真阴也。且阴阳又有内外之别:内之阴阳,顺行之阴阳,生身以后之事,后天也,人道也;外之阴阳,逆运之阴阳,生身以前之事,先天也,仙道也。内外阴阳皆无男女等相,非色非空,即色即空;非有非无,即有即无。若着色空有无之形,便非真阴真阳实迹矣。既知阴阳,须要调和相当,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不急不缓,不有不无,不即不离,不躁不懦,或阳动而阴随,或阴感而阳应,或阴中用阳,或阳中用阴,或借阴以全阳,或用阳以制阴,或以内之阴阳而助外,或以外之阴阳而济内,内外合道,金丹自虚无中结就,取而服之,长生不死。《参同》云:“同类易施功,非种难为巧。”《悟真》云:“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丹头和合类相同,温养两般作用。”三丰云:“世间阴阳男配女,生子生孙代代传。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调和阴阳之道,尽於此矣。
审明火候第七要
古经云:“圣人传药不传火,火候从来少人知。”则是药物易知,火候最难。盖药物虽难觅,若遇明师点破,真知灼见,现在就有,不待他求,所以易知。至于火候,有文烹、有武炼,有下手、有休歇,有内外、有先后,有时刻、有爻铢,有急缓、有止足,一步有一步之火候,步步有步步之火候,变化多端,随时而行,方能有准。若差之毫发,便失之千里。所以最难。何为火?煅炼之神功也;何为候?运用之时刻也。运用时刻在鸿蒙将判、阴阳未分之际;煅炼神功在天人合发、有无不立之内。且有外火候、有内火候。外火候,攒簇五行,和合四象;内火候,沐浴温养,防危虑险。虽内外二药相同,而火候运用大异,不遇真师,焉能知的?夫攒簇五行,和合四象,是盗天地之生机、窃阴阳之祖气,回斗柄而转天枢,开坤门而塞艮户,其妙在乎积阴之下一阳来复之时。此时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所谓一年只有一月,一月只有一日,一日只有一时者是也。惟此一时,易失而难寻,易错而难逢,得之则入于生道,失之则入于死道。圣人于此一时运动阴符阳火,拔天根而钻月窟,破混沌而拈黍珠,回七十二候之要津,夺二十四节之正气。水火相济在此,金木交并在此,铅汞相投在此,安身立命在此,出死入生在此。若过此时,阴阳分离,真者藏而假者用事,已落后天,不堪用矣。至于“曲江岸上月华莹”,生药之火候;“风信来时觅本宗”,采药之火候;“水生二药正真,若待其三不可进”,老嫩之火候;“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急缓之火候;“忽见现龙在田,须猛烹而急炼;但闻虎啸入窟,宜倒转以逆施”,用武之火候;“慢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用文之火候;“未炼还丹须急炼,炼了还须知止足”,温养之火候;“只因火力调和后,种得黄芽渐长成”,丹成之火候;“托心知,谨护持,照看炉中火候飞”,保丹之火候;此皆还丹之火候。若夫大丹火候,别有妙用,“受气吉,防成凶”,结胎之火候;“混沌七日死复生,全凭侣伴调水火”,固济之火候;“送归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斯配当”,养胎之火候;“用铅不得用凡铅,用了真铅也弃捐”,抽添之火候;“丹灶河车休矻矻,鹤胎龟息自绵绵”,沐浴之火候;“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防危之火候;“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完入圣基”,胎成之火候;“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凡笼寿万年”,脱胎之火候;此大丹始终之火候。更有内外两用之火候,“凡俗欲求天上事,用时须要世间财”,采药火候中之火候;“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里水银平”,结丹火候中之火候;“第七日阳复起首,别妙用混合百神”,结胎火候中之火候;“有无俱不立,物我悉归空”,脱胎火候中之火候;内外二丹火候之秘,于此尽矣。其中又有细微奥妙之处,是在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临时变通,非可以文字传矣。
外药了命第八要
《悟真》云:“休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缘督子曰:“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曰他家,曰虚无,则知非一身所产之物。说到此处,诸天及人皆当惊疑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人得天赋之正气,为万物之灵,具此气即具此理。气者,命也;理者,性也。是性命者,天之所与也。天始与之,而天终夺之,此势之所必有者。若以后天幻身之物与天争权,总在造化规弄之中,焉能脱的造化?不有金液还丹之道,妄想保全性命,万无是理。金液还丹之道,先天之道也。先天之道,包罗天地,运动阴阳,系天地之外机秘,故能了生死而避轮回,出凡尘而入圣基。但此机秘远隔千里,近在咫尺,可惜世人不肯认真,日远日疏,绝不返顾,自送性命。若有志士,穷究实理,忽的打破疑团,截然放下,直超彼岸,则赫赫金丹一日成,不待三年九载也。然丹成最易,而修炼甚难,使无虚实相应、阴阳变化、以术延命之道,而金丹不结。以术延命之道,乃夺天地造化之权,窃阴阳消息之机,转生杀,扭斗柄,先天而天弗违之道也。《阴符经》云:“其盗机也,天下莫能知,莫能见。”《悟真》云:“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盖人自先天失散而后,真阳有亏,形虽男子,其中皆阴,倘执一己而修,不过涕唾津精气血液,不过眼耳鼻舌身意,不过七情六欲、五蕴八识、三彭百穴,是以阴济阴,命何由接,丹何由接?故《参同》云:“牝鸡自卵,其雏不全。”此其证也。夫丹经所谓外药者,以其我家真阳失散于外,不属于我,寄居他家,而以外名之。迷人不知,错会他字、外字,或猜为御女闺丹,或猜为五金八石,或猜为天地日月,或猜为云霞草木,以及等等有形之物。殊不知真正大药,非色非空,非有非无,乃鸿蒙未判之始气,天地未分之元仁,顺则生人生物,逆则成仙作佛。圣人以法追摄,于一个时辰内结成一粒黍珠,号曰阳丹,又曰还丹,又曰金丹,又曰真铅,以此真铅点一己之阴汞,如猫捕鼠,霎时乾汞结为圣胎,此外药之名所由有也。试细申之,“药出西南是坤位,欲寻坤位岂离人。”外药也;“初三日,震出庚,曲江岸上月华莹。”外药也;“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外药也;“取将坎位心中实,点化离宫腹内阴。”外药也;“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内水银平”,外药也;“坎离之气和合,黄芽自生”,外药也;但药本在外,如何得向内生?药属于他,如何得为我有?经云:“五行顺生,法界火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木本生火,今也火反生木;金本生水,今也水反生金;金木水火中藏戊己二土,和四象而配五行,一气运用,复成一太极,火功到日,炼成一粒至阳之丹,取而服之,长生不死,与天地同春,与日月争光,所谓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者此也。噫!万两黄金买不下,十字街前送至人。金丹大道,万劫一传,至尊至贵,得之者立跻圣位,不待他生后世,眼前获佛神通,人何乐而不积德修道哉?
内药了性第九要
《道德经》云:“有欲以观其窍,无欲以观其妙。”此二语乃金丹大道之始终,古今学人之要诀。外药不得,则不能出乎阴阳;内药不就,则不能形神俱妙。上德者修内药,而外药即全;下德者修外药,而内药方就。外药者渐法,内药者顿法。外药所以超凡,内药所以入圣。“有欲观窍者”外药,窃夺造化之功,幻身上事;“无欲观妙者”内药,明心见性之学,法身上事。倘外药已得,而不修内药,即吕祖所谓“寿同天地一愚夫”耳。况大丹难得者外药,外药到手,即是内药,圣胎有象,阴符之功,即在如此。《参同》云:“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所谓“无欲观妙”者此也。“无欲观妙”者,无为之道,但无为非枯木寒灰,绝无一事之谓,其中有朝屯暮蒙、抽铅添汞、防危虑险、固济圣胎之功。所以融五行而化阴阳,以至道法两忘,有无不立,十月霜飞,身外有身,极往知来,归于真如大觉之地,即佛祖所谓正法眼藏,涅盘妙心,最上一乘之大道也。若非了命之后而遽行此功,根本不固,虚而不实,未曾在大造炉中煅炼出来,总然了得真如之性,若有一毫渗漏,难免抛身入身之患。后人不知古人立言之意,多以性理为不足贵,试问世间学人,有几个能明涅盘之心乎?有几个能见真如之性乎?涅盘心、真如性,净倮倮、赤洒洒、圆陀陀、光灼灼,通天彻地,非可以后天人心血性而目之。古人亦有了性不了命,万劫阴灵难入圣之语,是特为未修命而仅修性者言之。若已了命,焉得不修性?若不修性,则应物固执,空有家财而无主柄。若不修性,虽幻身已脱,而法身难脱。若不修性,只可长生,而不能无生。若不修性,虽生身之初能了,而未生之前难全。内药了性之功,所关最大,无穷的事业,皆要在此处结果,何得轻视性乎?吾愿成道者,未修性之先,急须修命;于了命之后,急须了性。阴阳并用,性命双修,自有为而入无为,至于有无不立、打破虚空,入于不生不灭之地,修真之能事毕矣。
还有其他的经典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
打坐: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
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定,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丹药:
丹药是中国古代的术士们所开创出来的,是中药药剂种类的一个分支,在古代,丹药所代表意思有两个,一为仙丹,二为普通药剂。古代术士们练出来的丹药专业的称谓是外丹,指用炉鼎烧炼金石,配制成药饵,做成长生不死的金丹。
东晋葛洪对当时流传的外丹加以总结,著《抱朴子》一书,将外丹分为神丹、金液、黄金三种,并称金丹为药,烧之愈久,变化愈妙,百炼不消,毕天不朽,人若服之能令人不老不死之说。
采气:
道家学说有一种理论:采气就是从天地宇宙空间、日月星辰及万物之中,将各种不同能量流、信息采集体内。盗天地,夺造化,激发自身内在的潜能,补自身不足,培养充实自身元气,加速天人合一最高妙境的早日实现。
宇宙的正气不同于五谷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大能源。学会广泛吸取万物之气,才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以补充人体能量的消耗。
养生功:
道家养生功以收心求静为基础,这叫做修性;以养精固本为归宿,这叫做养命。修性必须落实到养命之上,故此功称为性命双修养生功。
这是本功区别于其他气功的根本之点,也是它有特殊养生功效的原因所在。所以道家养生功既能使人转弱为强,且能返老为少;不但可驱除疾病,恢复健康,而且能补脑养神,增长智慧。
脉诊:
诊断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脉诊在可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主要掌握脉诊的时间、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指法和指力轻重,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本文来自网络。
道教有一本把所有道经都综合在一起的书,叫《道藏》,相当于儒门四库全书的地位。实际上不是单独一本经典,是一部合集。
单独的呢,比如道家三经:道德经(老子),南华经(庄子),清虚经(列子)
其他的更多的了,广为人知的比如说《抱朴子》(葛洪),《坐忘论》(司马承祯),《大道论》(张三丰)
另外呢,古代许多名医都是道士,《黄帝内经》,孙思邈,张仲景等大医的著作也可视为道家经典。另外武道不分家,很多大武术家如孙禄堂等人的著作,也可以算是道家经典
我是以前学佛学道,初中开始学气功。天天不学习,那时候流行观中丹田。最后就是感觉暖暖的,也没太大进步。
后来学丹道,也找过不少道家师父。求来了什么人元天元丹法,仔细修炼。也有过很多美好体验。但是不明白原理,对未来实修路不了解。
后来学过密宗特别是莲花生大师相关教导,禅宗特别是天台宗,看《童蒙》,《摩诃止观》,《释禅波罗蜜》,还有国外的灵修,印度的各种。
很多现代讲实证的班,我都参加过。市面上种种只要和修行有关的,或多少都接触过。去过太多了数不过来法会,禅修班。
但是总觉得不得要领。后来在东h禅的群里,有人发我资料。看了一篇老师理论课的纲要,心中震撼,这真的是我苦苦追寻的东西。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肯定是有功夫的,编是编不出来的。比如让我编什么是开悟入定等等,真的编不出来,而且真理是经得起检验的。很多学长都入定了,所以我二话没说,当时就报名了。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呢,学得不太懂。以前因为工作生活压力也大,大半夜还要打电话,思考项目。总是坐上不由自主想一些生活工作的烦事,就是特别烦躁,失眠。睡不着觉。身体也老感冒老头疼。
学了一个月慢慢也就好了。后来虽然没有入定,有点基础后以后就饭量少了很多。会非常精神,睡眠好。
再后来就是入定后皮肤会变白,头发有白头发会变成黑色,从根部开始变黑。然后以前很容易感冒的,因为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现在就不会感冒啦 。
真的对古人实修路线清晰,充满信心。
一、心斋
心斋,“斋”即清心之义,心斋指内心清虚宁静。最早出自《庄子·人间世》:“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意思是说:大道至虚至静,因此人心应当清虚宁静,以合大道。所以道家所讲的真正斋法,不是外表吃素谓之斋,乃指内在的心里干净,这也是道家修养的高妙义谛之所在。
二、坐忘
坐忘,即静坐忘身。见《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意思是说:肢体废去不动,聪明免去不用,离开形体去掉思虑,心同于无所不通之大道,就叫做坐忘。道家这时的坐法,不是后来佛教的盘腿打坐法,而是坐于杌上或席地而坐。
三、缘督
缘督,指遵循中道,或云运行督脉。见于《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径,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意思是说:遵循中道(或运行督脉)作为途径,就可以做到保养身体,可以做到完善生命,可以做到奉养亲人,可以做到尽享天年。后世修炼中的任督周天,即依此作为理论根据。
四、导引
导引,即导行肢体,以通经络。《庄子。刻意》云:“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意思是说:象熊一样攀援树木而自悬,如鸟一样展翅而伸腿,这是为了长寿的需要,是导引锻炼、保养身体,象彭祖长寿的这一类人的爱好。在三国时华陀所传之五禽戏,即属道家之导引法。
五、吐纳
吐纳,指吸进清炁,而呼出浊气。《庄子。刻意》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意思是说:用呼吸之法,吐出浊气,而吸人清炁。这就是道家修炼的调息之法。后文筑基炼炁之吐纳法,即渊源于此。
六、听息
听息,又称“听炁”。指静中用炁听呼吸,以凝神合道。见《庄子·人间世》:“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意思是说,不要用耳朵去听呼吸,要用心去听呼吸;又不要用心去听呼吸,要用炁去听呼吸。因为这时心与炁打成一片,心已在炁中了,所以不用心听而用炁听。这种方法,也是道家调息入静的一种。听息法的目的,最后是要达到无心而听炁;世俗流传的数息法,最后还是有心在数息。比较而言,用“听息法”比用“数息法”,更为容易入静,而且入静的层次更深。
道教的修炼方法有很多,如行气、导引、内观、存想、服食、辟榖、外丹术、内丹术等等,其要在于动静结合、少思寡欲,其旨在于保持健康、长生不老。
道教的修行方法认为,鬼是人死后离体而出的纯阴之气,指人之所归。人不能修善积德,纯阴之气就无法脱离苦海。道教同时认为,人是“半阴半阳”之体,而天上神仙则是“纯阳之体”,人通过修炼,将自身能量炼为纯阳,死后就是“神”了。
道教徒有两种:一种是出家的,即“道士”。《太霄琅书经》曰:“人行大道,号曰道士。”“身心顺理,为道是从,故称道士。”另一种是所谓的“火居”教徒,相当于佛教的“居士”,可以结婚生子,在家里修行即可。
道教在修炼法门上又分为南北两宗,有修性、修命不同之说;他们同出一源,由于地区不同,所以分为南北宗。道教的修炼方法分为行气导引、服气(辟谷)、房中术(指利用男女房事来修炼)等,符箓派以符咒等来实现一些传说中的神奇功能、丹鼎派则以修炼“内丹”来达到摆脱生死、把握天地运行规律等效果。传说中道术甚为神奇,其效果需要实践验证。
道家倡导“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说用“无为”的心态来修炼,一旦成功就可以无所不为了。道教号称“我命由我不由天”,这种宣扬自己可以摆脱生死乃至命运束缚的教义,吸引了古往今来无数好道人士。
女子内丹流派
女子内丹功法,世间绝少传授,丹书中亦一鳞半爪而已。综其源流。(1)南岳魏(华存)夫人派。亦称存思派。奉《黄庭经》为宗,存思身神积气成真,男女皆可炼。其功法见于陈樱宁《黄庭经讲义》。(2)谌姆派。亦称外金丹派。由谌姆传许逊、吴猛。以许逊《石函记》、吴猛《铜符铁券文》为主经,传天元神丹之烧炼与服食,兼以符咒修炼。(3)中条山老姆派。亦称剑术派。《吕祖全书》记其源流,以剑术风炼钢成道,分“法剑”与“道剑”两般作用。(4)谢仙姑派。仙姑名谢自然,十余岁童女即修道,故亦名童女派。童女未行经。身中元气充满,可免去筑基功夫,以辟谷休粮、服气、安神、静坐入手,以清静无为法得道,传《太清中黄真经》功法。(5)曹文逸真人派。以《灵源大道歌》为祖经,以清心寡欲、神不驰外、专气致柔、元和内运为要诀。此派为女子清修派功夫,男女皆可用,功法纯正,陈樱宁《灵源大道歌白话解》述之甚详。(6)孙不二元君派。亦称清静派,传太阴炼形之法,从斩赤龙入手,有《孙不二元君法语》、《坤道功夫次第诗》等传世。陈樱宁有《孙不二女丹诗注》记其功法。(7)女子双修法。此派功法繁杂,有上中下三乘,下乘为房中秘诀,有养阴驻颜之方;中乘有采阳补阴之术;上乘有双修双成之诀。其中有玄女、素女、采女派所传合阴阳之术,有夏姬调和巽艮驻颜留春之方,有赵飞燕内视之法。女子双修派称其丹法为吕祖亲传,亦称吕祖派。有《真金诀》、《女丹要言》等丹书。另有《西池集》,亦载女丹秘传。其丹法要知庚甲、辨有无、坐宝龟、着甘露,去浊留香、月照寒潭、骑牛赴月撞金钟、捉的金精锁毒龙,最终达到“救人兼救己,内外两功收”的目的。《悟真篇》“大小无伤两国全”,实亦双修派功夫。
建议你再看看陈樱宁先师和南怀瑾老师的一些著述,同时要看看<<道德经>>这本经典
本文2023-08-22 06:12: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6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