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的度人经内容
灵宝天尊叙述元始天尊在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太浮黎土向十方天尊大神演说《灵寳度人经》教。谓“说经一徧,诸天大圣同时称善,是时一国男女垄病,耳皆开聪。说经二徧,盲者目明。说经三徧,喑者能言。说经四徧,跛痾积逮,皆能起行。说经五徧,乆病痼疾,一时复形。说经六徧,白发反黑,齿落更生。说经七徧,老者反壮,少者皆强。说经八徧,妇人怀姙,鸟兽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说经九徧,地藏发泄,金玉露形。说经十徧,枯骨更生,皆起成人。”尊崇元始天尊为至高无上之神。又敷述十方有度人不死之神,以及三界、五帝、三十二天帝、地府酆都等神鬼系统。谓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言有色欲,交接阴阴阳,人民胎生。欲界有六天,初下二天,果报尚粗,犹以身高为欲,次二天以执手为欲。第五天以口说为欲,第六天以眼神为欲。色界谓六欲总净超出欲界,上进一天,卽登色界。色界总色一十八天。至无色界,至眞无情,不交阴阳,人民化生,但啖香炁,无复形质之患。此界之中,人身微妙,无复形色,或复形长数百丈而人不见,唯眞人能见之,同天人寿命。若人修至此天,唯存心识以入炁观,更能进修,卽生四种民天。又谓四种民天者,除二炁出入之外,无年寿之限,喜乐清净也。云三十二天,位在四方,方有八天,合三十二天。又有所谓“三天罗其上,大罗之上,并皆空虚,有自然五霞,其色苍黄,号曰黄天,黄天之上,其色青苍,号曰苍天,苍天之上,其处玄空,积空成青,号曰青天。”接著说明得生“欲界”、“色界”、“无色界”、“种民天”、“三清境”的方法。谓凡人口业净,有十善功,以上生欲界之天;身业净,有三百善功,得生色界天;心业净,有六百善功,生无色界四天;炁观转妙,结习都忘,洞入自然,卽升居种民天也。在地府酆都等鬼神中,有万神之宗的五帝大魔王总领鬼兵,飞游太空,受命神公,普扫不祥。有天地水三官北酆刺奸明检鬼营。谓酆都九府之中,有九部刺奸,又有九都使者。北帝在酆都之上,命九都使者常检校三官九府之中善恶之魂等说。谓诸飞天大神时常监视人们的善恶行为,若人齐心修斋,六时行香转经,降消诸不祥。
《度人经》 本身包含的哲学思想, 主要是宇宙生成论。 《度人经》 的作者和另三位注者严东、 薛幽栖、 李少微都受汉代哲学很大的影响, 基本都是炁一元论者, 认为是梵炁生成一切。这个梵炁是原初物质、 万物的发生因的意思, 并无本体的含义。薛幽栖明确认为道也只是炁。李少微虽同意梵炁生成一切但是是杂气, 但又认为炁是有, 道是无, 道不是炁。成玄英与他们皆不同, 他虽承认梵炁的存在, 但说梵炁只是混杂之炁, 真正作为原初物质的叫做妙炁。至于其中原因, 下文具体分析。梵炁通过演化而生成时间、 空间和万物, 时间的单位叫劫, 空间的单位叫天, 这些说法均来自印度哲学。关于时间的学说, 比较简单。 《度人经》 、 严东、 薛幽栖、 成玄英均认为宇宙开始时初劫叫做延康, 之后是龙汉, 再是赤明。成玄英进一步说, 延康劫时混沌未开, 只有妙炁; 龙汉劫混沌初开, 仍未有万物; 赤明劫始有阴阳日月, 诞生诸天。妙炁绕诸天一周, 便是一年; 与五方五行之炁交汇, 便产生四时和万物。而李少微说法不同, 他认为先有龙汉劫, 然后是赤明劫; 最后是延康劫, 三个大劫加若干小劫组成一个大周期, 当延康劫末时, 种民四天以下, 一切彻底毁灭。
然后是关于空间问题的诸天说。诸天说可能是 《度人经》中最复杂的问题, 已有几位学者对其进行总结, 但都不够完整,问题是他们都把 《度人经》 中的诸天说当做完善的学说。笔者现将经中和四位注疏者的诸天说总结如下。五者的诸天说相同的地方是都认为有三十二天和大罗天, 此外就都是分歧。 《度人经》 给三十二天命了名, 但没有进一步的说明。四位注疏者都认为三十二天代表修行境界上的高低, 分为四大境界, 即欲界六天、 色界、 无色界和种民四天。但在空间位置上, 则是四方各分布八天, 且完全没有高低的不同。区别在于, 严东认为色界有十二天, 无色界有十天, 薛幽栖则改为色界有十八天, 无色界只有四天。李少微和成玄英则认为色界十八天可进一步分为色尘六天、 细尘六天和轻尘六天。李少微还不忘说, 境界越高则享寿越长。三十二天之上, 分歧更为复杂。严东认为三十二天之上有大罗天, 大罗天由梵炁生成。但大罗天不是一层天, 而是黄天、 苍天、 青天三层天的合称。梵炁分化为**的元炁、 白色的始炁和青色的玄炁, 三者分别生成黄天、 苍天和最高的青天, 三天合称大罗天, 或大梵天。严东也曾说大罗在玉清之上, 还说上清是紫微宫在玉清之上, 但严东恐怕并不把玉清当做一层天的名称, 那么严东持的应是三十五天说。与严东相比, 《度人经》 提到了三十二天上有大罗, 也提到玉清、 上清, 但未提及有三天, 而当时玉清、 上清、 大罗很难说是不是一层天的名称, 那么 《度人经》 中的是三十二天说或三十三天说。从现存文献看, 成玄英的诸天说和李少微基本相同。但李少微的说法更是漏洞百出, 他明确说总共有三十六天, 又说有三清天, 但又说上清天就是玉清天, 也就是大罗天。又说大罗天在三天之上。那么三十六天中最高的四天是哪四天?三清天究竟是几层天?大罗天和三清天是什么关系?李少微完全无法说清, 同样, 成玄英对此也是含糊其辞。此外, 李少微认为还有与三十六天相对应的三十六地。最奇特的还是薛幽栖的说法, 有些学者认为薛幽栖主张三十二天说, 这是个误解。薛幽栖认为在三十二天之上, 另有层层提高的三十六天。他将三十二天中之前的三界二十八天称为小罗天, 种民四天称为中罗天, 这三十二天合称四梵天 (而李少微则把种民四天称为四梵天) 。之上另外的三十六天合称为大罗天。薛幽栖的矛盾在于, 他既说有三清天, 又说上清天也就是玉清天; 既说这层天是三十六天中最高天, 又说这层天是高于三十六天的另一层天。那他究竟是认为有68还是69层天呢?关于诸天说, 无一人不自相矛盾, 尤其对于三清天和大罗天各自指什么, 完全没有统一的意见。可见道教在改造佛教的诸天说时是何等的狼狈不堪了。
在这里关于三十二天境界的高下, 成玄英初步展露了他的哲学才能, 他认为欲界的人有六欲根, 净化一根则可上升一天,六根俱净就进入色界, 再逐步净化六色尘、 六细尘、 六轻尘, 则进入无色界。无色界第一天的人没有形体, 只有心识。修行炁观, 可进第二天。舍弃心识, 达到无为, 可进第三天。这里的无为与下文兼忘是同义, 特指将空有等一切都看作无。成玄英指出, 这样则只保留了真, 而失去了应。如能将真与应统一, 认识到若有若无, 既无形象, 又能生成万象, 则升第四天。关于三十二天, 保留的成玄英的疏文至此结束, 很明显, 这里是成玄英重玄学思想的第一次登场, 我们猜测后面他也许会说达到非有非无的境界就能升入种民四天。在 《度人经四注》 中借空间来论述修行境界, 并不是只有成玄英一人, 但他的论述最为深刻。此前在解释原始天尊说经十遍的一段经文时, 也只有成玄英一人将其解释为修行境界的提高。 《度人经》还宣扬“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仙道贵生,鬼道贵终”、“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仙道贵度,鬼道相连”之旨。《度人经》卷二至六十一卷,每卷各立品目,内容据第一卷加以阐述,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根据阴阳、三才、五行之理论,说明宇宙生成、人物繁育及其顺德济功之道。如《玉明运度品》、《阴阳离合五行化体品》等。第二类举陈消灾、辟邪、制鬼、鎭魔之方,以尽祈禳济度之用。如《祈禳水旱品》、《斩灭五行邪怪品》等。第三类论保形养神、长生成眞之方。如《长生乆视品》、《回生起死品》等。各卷文体结构与第一卷相同,但间附眞雯寳符。
度人经自道家玄学盛行,南朝起历代多有注释。多有以丹道注释者。然其经文,以十为用。在数术上是超过九转金丹大道的。注释中以北宋初陈景元的《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最重要。其中严东、薛幽栖、李少微,成玄英四人注疏中,又以李少微(清微派祖师),成玄英(唐朝哲学巅峰)的注解最为精彩玄奥。严东、薛幽栖的哲学思想明显较李少微、 成玄英二人的原始、 粗陋。成玄英的疏是对李少微的注的疏解,所以成玄英注解《度人经》的思想跟李少微最为接近,他们虽承认梵炁的存在, 但说梵炁只是混杂之炁,道不是梵炁,道是虚极之理,真正作为原初物质的叫做妙炁。此外成玄英和李少微都提到了真和应这对概念, 但并无深入分析。
《度人经四注》 中两个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概念玄和梵。先将关于玄的不同含义 (除去用作专有名词如玄都、 玄武等) 总结如下, 《度人经》 中 “玄” 的含义有: ① “玄坐” 的玄, 通悬; ②微妙; ③炁; ④空。严东注: ①空; ②炁; ③深奥; ④黑色; ⑤天; ⑥深远。薛幽栖注: ①微妙、 隐秘; ②空; ③真; ④道; ⑤天; ⑥炁。李少微注: ①主观方面能认识道的智慧; ②客观的至理、 妙数; ③微妙、 深奥; ④天; ⑤空; ⑥阴。成玄英疏: ①天; ②黑色, 众色之主; ③无穷无极之貌; ④空; ⑤微妙; ⑥至理。作这些罗列并非无用, 至少可以看出成玄英、李少虽还未将玄按照重玄学解释为不滞, 而仍按传统解释为天、 空, 但他们并不同意将其解释为炁, 反而解释为理。
然后总结 “梵” , 《度人经》 中 “梵” 的含义有: ①天; ②炁。严东注: ①炁; ②天; ③道; ④真。薛幽栖注: ①道; ②玄; ③天; ④真; ⑤炁。李少微注: ①天; ②炁; ③通泛, 混杂; ④通泛, 遍在。成玄英疏: ①炁; ②通泛, 混杂。现能清楚地看出成玄英和薛幽栖代表两种对立的立场, 而李少微接近成玄英, 严东接近薛幽栖。薛幽栖将梵、 道皆看做是炁。而成玄英与李少微的解释, 将泛杂说成是梵的本意, 梵炁并不是高贵的万物始祖, 而是杂炁, 是指掺杂了两个星宿的炁, 这样大大降低了梵的地位。这种解释出于两种考量。首先是哲学立场的考量, 成玄英与李少微认为道是真常之理, 不是梵炁, 而薛幽栖认为梵就是道, 也就是梵炁, 这是成玄英与李少微决不能同意的。还有就是出于宗教立场的考虑, 成玄英与李少微的思想较之前的道教学者都要成熟。他们对于印度思想中的概念, 能为道教所用的就照用不误, 印度味过重且与道家理念不合的则坚决不用。 不像之前的大多数道教学者, 对于佛教的思想概念食而不化, 勉强进行调和附会。梵完全是一个印度词汇, 早期道教常常对佛教思想及佛教顺带引入的印度其他哲学思想采取 “拿来主义” , 以此丰富道教的理论体系。对于 《度人经》 这样将梵摆在一个至高的地位, 成玄英与李少微也是不同意的。
现存《度人经》有二种,一种为六十一卷的繁本,另一种为宋代陈景元的《元始无
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和元代陈致虚《度人上品妙经注解》的简本,以繁简两种版本作
比较,六十一卷繁本的第一卷和简本的本文大致相同。可知,六十一卷本的大部分是后
代道士敷衍增添而成。据简本所述,三十二天按东南西北四方配置,每方八天,并有天
帝名号。例如:东方八天之一,太黄皇曾天,帝郁监玉明;南方八天之一,赤明和阳天,
帝理禁上真,等等。三十二天和三十二天帝君,仍按方向横向配置。同佛教“三界”按
垂直配置的方法不同。北齐严东在注《度人经》简本时称“三十二天,位在四方。方有
八天,合三十二天也。三天罗其上”,此三天指黄天、苍天和青天,因此“凡有三十五
天,各有分野”,基本上仍是按方向配置。但是严东在注“色界”和“无色界”时,又
使用了垂直配置的方法。⑥隋唐和宋代间,《度人经》曾经是道士讽诵各经之首,并且
一度成为道士考试的主要经典,加上佛教三界说的普遍流行,垂直配置的天界说逐渐代
替了横向配置。唐代道士成玄英注称“三十五分者,三十五天分界也。三界有二十八天”,
上为四种民天,“最上三天曰玉清、上清、太清天是也”。⑦唐代李少微又注称“三界
之上犹有四梵、三清,然后至于大罗”。⑧这大致上就是三十六天垂直配置的完成过程。
唐代初年唐高宗曾召见道士潘师正,问及天尊名号。据《道门经法相承次序》记载,潘
师正答称:“道有三清、三界。
其三清境者,则玉清、上清、太清;三界者,则欲界、色界、无色界。其下,欲界,
有六天。其中,色界,有十八天。其上,无色界,有四天。三界之上,复有四种人天,
合有三十二天。从四人天已下,三界之中,犹未免于三灾劫坏。从无色界以上,则三灾
所不及,劫会所不干。其三清境中,各有一天,则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此三清三
界各有诸天帝皇、真仙品格、僚属极多,非可具述。又有大罗天弥复三清之上。合三清、
大罗、三界等为三十六天。”潘师正还称“初从凡学,受持法戒,行无缺犯,则名系仙
录”,开始入灵山洞府,然后逐步“进道”,登上诸天,最后登上大罗天,“与道同真,
常湛极乐”。⑨
诵读此经需要烧香,面东而跪。香案坐西面东。
诵八大神咒
诵三清宝诰
诵经题 道言 昔于始青——功满德就,飞升上清。
续香,面东盘坐,如经文所述操作。
诵经,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洞玄,灵宝本章——大量玄玄也。(其中元始灵书上篇不诵)反复十遍。没时间也可一遍。再没时间 只诵元始灵书中篇。
太极真人颂
回向、结束。
注意:元始灵上篇、下篇。以及下篇之后紧跟着的那一段并非平日诵读内容。 每日皆可诵,但必须寻洁净之地面东诵经。
比较好的日子 以下日子诵经 当天必须吃素、沐浴 忌葱蒜 荤腥 酒色
三元 农历正月十五上元日、七月十五中元日、十月十五下元日
三会 农历正月初七日举迁上会、七月初七日 庆生中会、十月初五日 建生大会
五腊 天腊农历正月初一、地腊五月初五、道德腊七月初七、民岁腊十月初一、王侯腊腊月初八
八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灵宝天尊诞辰、冬至元始天尊诞辰)
道德天尊诞辰 农历二月十五日
祖天师诞辰 葛天师诞辰 西王母诞辰 黄帝诞辰
本命日(生辰八字 四柱 日柱的天干地支 凡逢此干支之日即为本命日,60干支。约2个月逢一次本命日) 此经地位实在太高 功德太重 诵经必须郑重 凡是轻泄漏慢 秧及九祖 长役鬼官
此经隐含道教一切法脉法流。所以经文中多次出现普度无穷。这是普。普摄各种根基。此经功德无量使无量之人直入甚深玄妙之境地得为大成真人。是为度。
十遍转经,福德立降,消诸不详。
凡诵是经十过,诸天齐到。亿曾万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上升朱宫。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为贵人。(可超度九玄七祖)
八节之日,诵咏是经,得为九宫真人。(九宫者,身神)
本命之日,诵咏是经。魂神澄正,万炁长存。不经苦恼,身有光明。
诵经十过,以度尸形如法,魂神迳上南宫。(可超度刚亡之人)
一过为10遍。
出示灵宝篇 福德由是招 (福德与钱财、健康、事业成正比例关系)
法义同涓流 滋植成嘉苗 (法流就是卤水点豆腐的卤水)
《道德经》、《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庄子》、 《列子》、 《六韬》 、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九主》、《明君》、《德圣》)、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物则有形图》、《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易传》、
《击壤歌》、《金人铭》、《巾几铭》、(《语丛四》说之道)、《鬻子》、《鬼谷子》、《恒先》、《彭祖》、《三德》、《用曰》、《伊尹书》、《太公》、《辛甲》、《周训》、《凡物流形》、《尹文子》、《慎子》、《素书》、《孙子兵法》、《守白论》、《鹖冠子》、《尸子》、
《行气玉佩铭》、《关尹子》、《子华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管子》 、《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衡论》、《世说新语》、《苻子》、《无君论》、《刘子》、《元次山集》、《王无功文集》、《唐玄宗文集》、《天随子》、《宗玄先生文集》、《化书》、
《玄真子》 、《无能子》、《伯牙琴》、《逍遥咏二百首》、《须溪先生全集》、《易龙图序》、《东坡易传》、《道家佚书辑本十七种》、《郁离子》、《庄元臣文集》、《傅山全书》、《老藏(《老子集成》)》、《各道家诸子典籍注疏》、《道藏》等等。
扩展资料: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家
-道德经
本文2023-08-22 06:26:0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6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