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律失常中医偏方大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2收藏

治疗心律失常中医偏方大全,第1张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和节律及其冲动传导的异 常,大多病例是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电解质失衡、大量失血所致。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治疗心律失常中医偏方,欢迎阅读。

 处方1 宁心饮

 方药与用法太子参15〜30g,淮小麦、磁石、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30g,麦冬、丹参、百合各15g,五味子、甘草各6g,大枣(先煎)7枚;取上药加水浸泡30min,将先煎药物煎20min;然后,再入其他中药续煎30min;每剂水煎2次,混匀后,每日分早、晚2次口服。患者心悸明显时,宜加生铁落、天王补心丹(吞服)等;出现梦多心烦时,宜加用三七、柏子仁、莲子;发生大便秘结时,可加生大黄3〜45g;痰火上扰者,可加入酒制大黄45g同煎。

 功能与主治益气养阴,生脉宁心;主治心动过速、期前收缩或心脏神 经官能症,此方更适合于治疗阴虚型心动过速,如有烦热、口干、入夜烦躁、 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

 简释此方为自生脉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味,适用于治疗心动过速而气阴 不足者。方中太子参、麦冬、百合、淮小麦、五味子、甘草、大枣,能益气养阴、 养心安神; 配以龙骨、牡蛎、磁石,能重镇安神而标本兼治。

 处方2 整律合剂

 方药与用法党参、丹参、苦参各30g,柏子仁、常山、炙甘草各15g;每剂水煎2次,混匀后分2次口服,每日1剂,连用30天为1疗程。

 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养心复脉;主治各种期前收缩或心动过速。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用此方治疗期前收缩35例,显效12例(其中房性2例、室性9例、房室交界性1例),有效16例(其中房性4例、室性11例、 房室交界性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0%。

 简释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常山与西药奎尼丁有某些类似的作用,既可用来治疗疟疾,也适用于各类期前收缩。本品有小毒,注意不可用量过大,否则可出现呕吐,严重者发生急性中毒。

 处方3 期前收缩验方

 方药与用法葛根60g,全瓜萎、磁石(先煎)、珍珠母(后下)各 30g、泽兰、郁金各15g,当归、刘寄奴、炙甘草各9g。每剂水煎2次,分次口服, 每日1剂。

 功能与主治活血宁心;主治各种类型的期前收缩。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用此方治疗199例期前收缩,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房性期前收缩91%、交界性期前收缩91%、室性期前收缩92%。对不同病因所导 致的期前收缩的总有效率分别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88%、高血压病92%、冠心病91%、病毒性心肌炎95%。另据报道,采用本方治疗,还能缩短心肌炎的病程及改善心肌缺血性的心电图异常。

 处方4 稳脉汤

 方药与用法麦冬、生地黄、黄芪、白芍各15g,人参、当归、阿胶、 炙甘草各12g,五味子8g,炙龟甲18g;上药加水文火同煎,分3次口服,每日1剂,连用10天为1疗程,以治疗2〜8个疗程为宜。

 功能与主治益气养阴,生津补血;主治气阴两虚型快速型心律失常。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用此方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86例,主要包括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结果显效46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约88%。其中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心肌炎所致者的疗效较好,前者显效率为955%,后者显效率为875%。

 处方5 苦地汤

 方药与用法苦参40g,生地黄50g。每剂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 剂,连服7天为1疗程。

 功能与主治清热定志;主治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但是,在脾胃虚寒、 腹痛腹泻或心率迟缓时此方禁用。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用此方治疗108例患者,其中心电图显示房性、 交界性、室性期前收缩各为54例、28例、26例,经治疗几乎所有病例的期前收缩都已消失或基本消失。服药最少5剂、最多30剂。有74例实施1〜3年随访,其中功能性期前收缩均告治愈,器质性期前收缩者8例,仅有偶发期前收缩,持续服药也可逐渐完全消失。

 简释苦参对各种原因引发的心律失常都有一定疗效,对病程较短的频 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更好;而且,对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也有疗效; 可是,对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逸搏、房室交界性心律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则不易奏效。

 处方6 滋阴和阳汤

 方药与用法阿胶、火麻仁、炙甘草各12g,生地黄、茯神、麦冬各15g,人参、炒山楂、砂仁、大枣各l0g;上药水煎2次,每日早、晚分2次口服,每日1剂。患者遇事易惊、心悸不安时,宜加龙骨、牡蛎、珍珠母、柏子仁、 炙远志:若出现胸闷痞窒、呼吸不畅时,可加郁金、瓜蒌皮等;若有胸部刺痛、舌质紫暗,可加用三七、丹参、赤芍、制乳香、制没药等,以便活血散瘀、通络止痛。

 功能与主治滋阴和阳,益气养血;主治因心肌病、冠心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出现心悸、 气短、自汗、少寐、舌质淡、苔薄黄、脉细数或结代。

 简释此方源自炙甘草汤加减,为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验方,能益气复脉、养血益心、滋阴和阳,其临床总有效率为84%〜93%。

 处方7 黄连甘草汤

 方药与用法黄连、炙甘草各10g;上药水煎2次,少量多次频服,每日1剂, 连用7天为1疗程。

 功能与主治清心泻火;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阵发性心动过速。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用此方治疗42例顽固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其中包括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心动过速36例。结果显效19例、改善12例,对4例频发的房性期前收缩,显效2例、改善2例。

 简释此方始载于《症因脉治》,称为“泻心汤”,能“治心火乘金、 内伤胸痛、左寸洪数”等。现代医学临床和实验研究已证明,黄连有效成分小檗碱具有显著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而且,小檗碱对氯化钙和乌头碱诱发的小鼠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室颤动均有对抗作用。黄连的这种作用机制,可能与本品能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有关。

 处方8 黄连温胆汤

 方药与用法茯苓18g,半夏12g,陈皮10g,黄连9g,枳实、胆南星、甘草各6g;上药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连用2周为1疗程。

 功能与主治化痰泻火,行气消滞;主治室性期前收缩,及痰郁火扰所 致的怔忡、心悸患者。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用此方治疗室性期前收缩65例,对于16例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均有效,治愈者14例;对18例冠心病的期前收缩,治愈者13例、好转者3例;对16例心肌炎后遗症的期前收缩,治愈者13例、好转者1例;对11例高血压心脏病的期前收缩,治愈者8例、好转者2例;对4例风湿性心脏病的期前收缩,治愈者3例、好转者1例。临床总有效率达92%。

 处方9 黄连生脉饮

 方药与用法黄连5〜10g;苦参15〜20g,黄芪20g,麦冬、当归各10g,五味子6g,党参、丹参、酸枣仁各15g;上药水煎2次,每日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剂,连用7天为1疗程,以服药2〜4个疗程为宜。患者气虚明显时,须将党参换为人参5g并加入炙甘草6g同煎;患者出现胸闷憋气时, 宜加用瓜萎皮、郁金;心绞痛明显时,须加用延胡索、水蛭各5g。

 功能与主治益气养阴,清心活血;主治期前收缩。

 疗效评估用此方治疗期前收缩357例,治疗总有效率可达86%。还有 人报道,使用本方治疗心气虚证的总有效率为96%,治疗气阴两虚证的总有效率为785%。

 简释此方源于生脉饮加黄芪,从而增强了补气作用;辅以苦参、黄连 等尚能清心复脉,佐以丹参、当归,即可养血活血,共奏益气滋阴、清心活血和复脉之功效。

 处方10 半夏莒蒲屑

 方药与用法生半夏、石菖蒲各等分。上药研极细末,密封贮瓶备用。 使用时取末少许,吹入患者鼻腔,取嚏3~8次。

 功能与主治开心气,调心律;主治阵发性心动过速。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用此方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4例,患者尚无其他严重的心脏合并症,临床中多次采取按压眼球或颈动脉窦操作治疗无效,取 嚏5〜10次,已有13例恢复正常,1例无效。

 简释早在《金匮要略》就有用菖蒲屑吹鼻孑1中治“小儿卒死”记载。 《备急千金要方》和《肘后备急方》都有用半夏末吹鼻治“卒死”方。通常认为二药不仅能苏醒神志,还可能具有激发经气而起到调控心律的作用。

 处方11 疏郁宁心汤

 方药与用法郁金、法半夏、丹参、酸枣仁各10g,黄连5g,炙甘草 15g;上药加水600ml浸泡20min,每剂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连服30天为1疗程。

 功能与主治行气活血,清化痰热,安神定悸;主治痰热型心律失常。

 疗效评估有人报道,以此方治疗心律失常108例,其中包括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的房性、室性、交界性期前收缩,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等。结果显效34例、有效66例, 临床总有效率约92%。

 简释方中丹参能养血活血,酸枣仁能养心安神,郁金可行气解郁、活 血清心,黄连能清心泻火、宁神平悸,半夏可以燥湿化痰,炙甘草能养心清热并调和诸药。

 处方12 升心率汤

 方药与用法黄芪、丹参20g,补骨脂、附子(先煎)各10g,降香5g,肉桂3g。附子先煎2h,与余药共煎20min,滤出药液150ml;次煎20min,滤出药液150ml,混匀后分2次口服;每日1剂,连服12天为1疗程。

 功能与主治温阳益气,化瘀通脉;主治缓慢型心律失常。

 疗效评估曾有报道,用此方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36例,其中包括严 重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可疑性病窦或房室传导阻滞等。依中医辨证分型,包括阳虚夹瘀6例、气虚夹瘀17例、气阳两虚夹瘀13例。 最终治疗结果显示,显效18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达92%。经治后患者胸闷、 头晕平均消失时间为6 5天;治疗后心率平均每分钟提升12次。

 简释方中附子能温心肾之阳气,补骨脂可助附子温阳,肉桂能温经散 寒,黄芪可补益心气,丹参能活血化瘀,降香可散瘀止痛。诸药伍用能振奋阳气、 补益心气,故可以改善患者的窦房结自律性和传导功能。

 处方13 益气活血通阳方

 方药与用法桂枝18g,丹参20g,红参6g,白术12g,茯苓15g,炙甘 草8g;上药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患者肢冷汗出明显时,宜加用 制附片;若伴胸闷、心悸失眠时,尚可加用炒酸枣仁、合欢皮和瓜蒌皮等。

 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温通心阳;主治心脾阳虚型房室传导阻滞。

 疗效评估已有报道,以此方治疗房室传导阻滞20例,心电图改变全 部恢复正常,患者所有临床症状消失,平均治疗时间165天。

从症状看,属更年期范畴,是常见的肝气郁滞,治疗时用理肝散(逍遥丸)合归脾汤;如从中医角度分析为阴虚阳亢。肾阴不足引起心火过盛,出现心悸不安、心烦失眠、抑郁、易怒、焦虑等。治疗方法滋肾阴、平心阳。如交替丸(黄连、肉桂);黄连阿胶汤等加减。

日常可用药膳辅助,常用的药材如:酸枣仁、茯苓、百合、莲子、桂圆肉、山药、黑豆、大枣等,互相搭配作为药膳调理效果更佳。

情绪 心真正安静下来就好了……

首分虚实。

从实证说又分多种证型:比如上焦不治水泛高原,当水气凌心时会心悸不安的,这是因为心为脏中之阳,水饮为阴物,水饮凌浸心脏时导致心脏失去正常功能而心悸不安。再比如热扰心神,当内热时心脏失于常道,因心胞积热郁而不泄故感觉心烦,心主神,心受热而悸动自然无法安眠。此外,还有痰阻经隧,精神伤感导致心理忧郁恐惧,都导致心神不安心烦失眠。

从虚证来说又分多种证型,:如血不养心,心为血脏,大凡血虚之人,不能滋养心脏令其保持正常功能,当然心悸不安心烦失眠。如气虚者,气为血帅,血不自行赖气而行,如果气虚不达,血行即滞,且气为阳心为阳脏,心的律动正常与否主要受人体元气统摄,当元气不足虚损时,心气不足影响正常律动,当然会产生心悸不安心烦失眠等症状。还有肾气不足,阴火上炎,扰动心神不安,不能水火既济,所以感到心烦失眠也是常有之事。

这些症状出现时,已经不是 养生 ,而是而对证治疗,单纯想 养生 而不治疗,恐一时难以奏效。

心悸是中医病证名,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心脏常见病证。

也可作为临床多种病证的症状表现之一,如胸痹心痛、失眠、健忘、眩晕、水肿、喘证等。

西医学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

情志调畅,饮食有节及避免外感六*邪气,增强体质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积极治疗胸痹心痛、痰饮、肺胀、喘证及痹病等,对预防和治疗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1可以适当练习八段锦中“摇头摆尾去心火”和五禽戏的“猿戏”以及24节气导引 养生 “夏季节气的动作”。

2不宜过度劳累,生活尽量规律。

3心悸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积极配合坚持治疗,坚定信心,有助于康复。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

4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

5轻证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重症心悸应卧床休息,还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先兆,做好急救准备。

1有些人容易发生心烦口燥、潮热盗汗、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或者伴有头晕耳鸣、记忆力下降、腰酸腿软等,很多是属于肾阴亏虚,肝肾阴虚,虚火内盛,阴虚内热,肾阴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亢盛,导致出现的症状,可称之为心肾不交。

因为伴有肝肾阴虚的问题,所以容易出现头晕,记忆力下降,腰酸腿软,耳鸣等现象。

2中医治疗滋阴降火、滋补肝肾、交通心肾、清心降火安神为主,临床上可以使用黄连阿胶汤,有滋阴降火、交通心肾的功效。

3另外一个方子,天王补心丸也有滋阴降火、宁心安神的功效,适合阴液不足、心火亢盛所导致的上述症状,也有中成药可以选择,比较方便。 4除此之外要注意固护肾阴,避免耗损过度,比如不要运动过多,出汗过度,避免熬夜劳累伤身体,不要情绪过急动火,暴躁发怒,避免辛辣饮食,保持心态平和。

日常生活中少吃辛辣肥腥之品,以清淡滋润养阴的为主,可以使用沙参、玉竹、麦冬、石斛、生地熟地、莲子、百合、枣仁、柏子仁、白木耳、蜂蜜等食材,进行调养治疗。

小康最近老是有心悸,相信很多人都跟小康有过一样的症状,那心悸严重吗?日常要怎么调理?

心悸是中医病证名,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心脏常见病证。也可作为临床多种病证的症状表现之一,如胸痹心痛、失眠、健忘、眩晕、水肿、喘证等。

什么原因会产生心悸呢?

1注意力过于集中

当人过度集中精神,专注于某一件事时,大脑的交叉神经兴奋性会增强,导致心搏量增加,神经敏感度增强,这些因素相互结合会引发心悸。

2熬夜

熬夜是年轻人的常态,熬夜会导致心率过快,心跳加速,容易产生心慌心悸。患者需要调整好心态,遇到事情不要过度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心悸的缓解有积极作用。

3体质差

身体较为虚弱的人,常常会出现心悸症状,比如更年期的女性,因为更年期女性容易神经衰弱,导致失眠多梦,心悸心慌,疲乏无力,这个阶段的女性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呵护。

心悸严重的话是需要去看医生的,偶尔一次心悸那我们日常生活是可以调理的,通过 健康 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

1 注意休息

心悸这种情况有时候会发生在我们体力透支的时候,少熬夜总是有好处的。在我们睡觉的时候,我们身体的各类器官也在做适当的休息,这样才能适应我们第二天的机能调节,那么,如果我们一直熬夜,第二天不仅会感觉很累,无精打采,同时,对我们各类器官也是非常的伤害,所以,要少熬夜。

2 调整心态

积极的心态有利于消除心悸,在生活中,我们要避免过度紧张、生气、喜悦、悲伤等等,要知道,这些极端的心态很有可能会影响我们神经活动能力增强,从而导致我们心脏遭受损伤,这样是容易引起心悸的。

3 及时休息

情志调畅,饮食有节及避免外感六*邪气,增强体质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积极治疗胸痹心痛、痰饮、肺胀、喘证及痹病等,对预防和治疗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治病需治根,答主既然有“心悸不安、心烦失眠、焦虑症”这些症状,就要想办法知道这些症状的根源在哪里。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如果这些症状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导致的,那么不解决根本问题,只想着怎样改善这些症状,本质上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一般来说,出现这些症状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的。生活中是否有些事情让你惶惶不安,也许是学生为提高成绩而心烦焦虑,也许是上司不停向你施压,也许是客户不签单带来的压力,总之,这些症状基本都能归结到一些具体的事件上。

1找到病根

要想改善这些症状,首先你要找到病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心态调整,缓解自己的情绪。因为中医上讲,情绪会对五脏造成影响,“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因此,要想缓解自己的心烦失眠焦虑等症状,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2调整情绪

调整情绪并不是让你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要想办法缓解释放,发泄出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情绪藏起来,长期压抑情绪是对心理非常不 健康 的,想办法把负面情绪发泄释放出来,哪怕是摔杯子、扔枕头,只要能缓解情绪,就尽管发泄。

3生活作息

在生活作息方面,不要熬夜,应该规律作息。熬夜或长时间的睡眠不足会加重心悸不安、失眠焦虑的症状,长期下来,还会危害心脏 健康 。

4饮食方面

在饮食方面,不要饮酒,减少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平时可多吃一些疏肝解郁的东西,喝一点玫瑰花茶,安神镇静。

祝答主早日恢复 健康 的精神状态~

大家好!我是谭王页谭医生

单纯从心悸不安、心烦失眠、焦虑这些症状,很难准确的判断具体原因。

最少也要知道年龄和性别。

因为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性别发病有一定的规律。

如果单纯从调理和 养生 的角度来考虑,

可以给你一些建议,但是未必很准确。

心悸不安失眠首先考虑到心脏本身的问题。

可能会有心火旺、心阴不足、心血虚。。

如果是心火旺盛,往往舌头红,舌尖会有红赤甚至糜烂,心烦容易发怒等。

这样的情况,可以用莲子心少量泡水喝,祛心火这些症状可以减轻。

如果是舌头没有苔,舌头淡白,那就是心血不足,可以适当用些桂圆肉。

如果舌头红,少苔或者没有苔,有可能是心阴不足,有虚火。可以少用些西洋参、桂圆、麦冬泡水喝。

但是也有可以能是肝火旺导致。

也有可能是肾水不足,心肾不交导致的。。。

原因比较多,不能够一一讲完。

给一个比较安排的方法

按摩内关、太冲和涌泉穴。

每天顺时针按摩,有一定的效果。

最后,祝愿你早日恢复 健康 !

所有的这些,

都可以用中医的情志来解读,

情志不好理解,

那我就用心脉两个字来解释,

心脉不通就会导致心悸心烦焦虑,

那么什么是心脉呢?

那就是血脉 气脉,

我们的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发泄,

就会积累起来,

最后通过神经反射影响,

造成心脉堵塞,

血脉负责输送营养,气脉负责推动

堵塞了,营养没法输送大脑,

人就会失眠,

所以治疗失眠或者焦虑或者心悸,

打通心脉是关键

心脉一通五脏六腑和心脏通畅

各种躯体症状也会消失,

本人作为一个失眠康复治疗师,

有1000名康复经验,

在我的案例中,

9999%的失眠焦虑抑郁都是心脉堵塞导致的,

在我成功康复的过程中,

都是打通他们的心脉作为目标,

作者简介,知名失眠康复师

成功康复1000名失眠患者

你好,有些人总是会出现易怒、焦虑、心悸或失眠等症状,其实都与心神不宁有关,但其原因很多,心阴虚、心活动亢进,或气血不能滋养心脏,痰热内乱可导致上述症状。红鸭子林老师今天来聊聊关于这些问题的 养生 。

心火旺盛,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除了心悸外,还容易出现口舌酸痛、面部痤疮、口渴不安等症状,泻心丸治疗心火多动,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可以用莲心茶喝,莲心约3至5克,加开水茶医生。上墨时,苦味带有一丝甜味,可以使用。清心、安心、消除无聊,刺激体液解渴。

从中医角度看,心悸、焦虑、失眠、焦虑症,除了心火、心阴不足也会导致,可以用麦冬玉壶鸭,取15克麦冬玉竹,适量老鸭,洗净剁碎,共同加水,慢慢炖约两次。o小时,加盐调味;鸭肉凉,适合身体有热量的人食用,除烦躁热外。利尿功效强,麦冬缺氧滋润燥,滋阴润肺,滋心安神,可改善心阴虚证。

但有些人属于心悸和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症状。此时,宜用人参、当归、莲子、龙眼肉、枣子等食物来滋润心灵。以上食物有益气养血的作用。它可以和猪心一起炖。根据中医理论,猪的心脏也有很好的补虚安神作用,所以心悸很严重。心烦意乱和做梦等症状是合适的。

希望上述回答可以帮助到你,欢迎留言讨论纠错

  心悸

 细目一:概述

 一、心悸的概念及源流

 1心悸的概念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2心悸的'源流

 心悸的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和《伤寒论》, 称之为“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及“惊悸”等,并认为其主要病因有惊扰、水饮,虚劳及汗后受邪等,并提出了基本治则及炙甘草汤等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

 清代《医林改错》重视瘀血内阻导致心悸怔忡,记载了用血府逐瘀汤每多获效。

 二、心悸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心悸的常见病因

 内因:体质素虚,饮食劳倦,七情所伤,药食不当。

 外因:感受外邪。

 二、心悸的主要病机及虚实的不同特点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

 病理变化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滋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

 三、虚、痰、瘀与心悸的关系

 本病为本虚标实证,其本为心气不足,心阳虚衰,阴血亏虚。其标有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等。阴虚者常兼火盛或痰热;阳虚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者,易见气血瘀滞、痰浊。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心悸的诊断要点

 1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可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脉象。

 4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二、惊悸与怔忡的鉴别

 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病势轻浅,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

 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

 心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三、心悸与奔豚的鉴别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本病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细目四:辨证论治

 一、心悸的辨证要点

 心悸的辨证应辨虚实,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之类。

 二、心悸的治疗原则

 心悸的治疗应分虚实,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

 同时,由于心悸以心神不宁为其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入镇心安神之法。

 须牢记的架构图

 三、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阳不振、水饮凌心、阴虚火旺、瘀阻心脉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心虚胆怯证

 主症: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 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加减。

 常用药:朱砂、龙齿、琥珀、酸枣仁、远志、茯神、人参、茯苓、山药、天冬、生地、熟地、肉桂、五味子。

 2心血不足证

 主症: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 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

 3心阳不振证

 主症: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 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代表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附片、人参、黄芪、麦冬、枸杞、炙甘草、龙骨、牡蛎。

 4水饮凌心证

 主症: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 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 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泽泻、猪苓、车前子、茯苓、桂枝、炙甘草、人参、白术、黄芪、远志、茯神、酸枣仁。

 5阴虚火旺证

 主症: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 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 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常用药:生地、玄参、麦冬、天冬、当归、丹参、人参、炙甘草、黄连、朱砂、茯苓、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桔梗。

 6瘀阻心脉证

 主症: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代表方: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常用药: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当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四、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

 心血不足证,若五心烦热,血汗盗汗,胸闷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结代,为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血,滋阴安神,用炙甘草汤加减。

 阴虚火旺证,若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者,加龟板、熟地、知母、黄柏,或加服知柏地黄丸;若阴虚而火热不明显者,可单用天王补心丹。

 水饮凌心证,若见因心功能不全而致浮肿、尿少、阵发性夜间咳喘或端坐呼吸者,当重用温阳利水之品,如真武汤。

 心悸,中医病证名。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多因体虚劳倦,情志内伤,外邪侵袭等,导致心神失宁而发病。其病位在心,根据病证的'临床表现,应分辨病变有无涉及肝脾肺肾,是涉及一脏,或病及多脏,心悸病机有虚实之分,故治疗上应分虚实,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同时,由于心悸以心神不宁为其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入镇心安神之法。

 一、心悸 :悸怯定志虚归脾,阴天阳桂凌苓桂,淤桃痰火黄连温。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甘龙牡汤

 4)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苓桂术甘汤

 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

 6)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

 二、胸痹 :胸痹淤血浊括夏,寒枳滞柴气生脉,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2)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

 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

 4)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6)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三、不寐 :不寐郁龙痰热温,食保虚火黄阿汤,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神心脾归。

 1实证

 1)肝郁化火:清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2虚证

 1)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莲阿胶汤、六味地黄丸

 2)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心安神-归脾汤

 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四、厥证 :厥实气五虚四物,血实通淤虚人参,痰厥导痰食保神。

 1气厥

 1)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

 2)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

 2血厥

 1)实证:活血顺气-通瘀煎

 2)虚证:补养气血-独参汤

 3食厥 和中消导-神术散合保和丸

 4痰厥: 行气豁痰-导痰汤

 五、郁证 :郁肝柴火丹逍遥,气滞痰郁半夏厚,心神失养甘麦汤,心脾归阴火地黄

 1实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清肝泻火、疏肝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

 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

 2虚证

 1)心神惑乱: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

 六、癫狂 :癫狂结痰脾养心,火铁阴二淤梦狂

 1癫证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

 2狂证

 1)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2)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

 七、痫证 :风定痰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大补元煎、六君子汤

 八、胃痛: 胃寒良食保滞柴,瘀失虚寒黄建中,湿热清中阴虚贯。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

 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4)肝胃郁热:疏肝理气、泄热和胃-丹栀逍遥散

 5)胃阴亏虚:滋养胃阴、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6)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失笑散合丹参饮

 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感到心惊肉跳,稍遇到一点事就会心跳加速、大汗淋漓,晚上睡觉有点动静也容易被惊醒,还容易经常做噩梦

如果你符合上面的症状,那么你可能患上了 心胆气虚症

出现这些表现,其实并不是因为你“胆小,怂”,而是因为你的心胆气虚所致。有心胆气虚的人还会头晕自汗、心慌心悸、气短乏力、失眠健忘、舌淡苔白等。

中医怎么解释这一症状呢?中医认为,胆属少阳,在心肾交接之处,心位于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能涵养心阴。

倘若心胆气虚,心火和肾水不能升降、协作,原本的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因为中交不通,所以气血功能受到影响,使得正常的脑部供血出现异常,就会演化出各种诡异的梦境,心悸心慌、头晕健忘也就随之而来了。

怎么治疗呢?清代名医陈士铎给出了一个良方—— 肝胆两益汤 。其《辩证录》中记载,此汤一剂可使睡眠安,二剂可使睡眠熟,三剂可使惊畏全失,由此可知此副汤剂治疗这种病症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组成: 白芍、远志、炒枣仁

这三味药都是我们常见的平价药,但是可不要小看了它们,这三味药可以调肝气、养胆气、宁心气、通肾气。

说说一则医案

郑州王女士今年39岁,失眠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目前每晚睡觉前都要靠安眠类的药物帮助,中西药不知道吃了多少,就是不见好转的迹象。前段时间通过平台找到我,让我给她看一下。

初次见到王女士的时候,面容非常憔悴,说话也是有气无力的感觉。 自述经常心烦、晚上辗转难眠,即便入睡之后也会被各种梦境惊醒,还常常胆怯心悸,遇事就心惊肉跳的,严重的时候还会有昏厥的情况。辩证之后王女士的属于心胆气虚型失眠,治疗宜以益气、安神、定惊为主。

我在白芍、远志、炒枣仁的基础上加了人参、茯苓、茯神、龙齿、菖蒲、知母、川芎、生龙骨、生牡蛎、朱砂。方中人参的作用是补心胆之气;龙齿、菖蒲、朱砂可以起到镇静、宁神、开窍的作用;酸枣仁养肝、安神、宁心、知母清热解除烦躁;白芍养血柔肝。

用药一个疗程之后,王女士的心悸症状减轻了许多,遇事也不再心慌,同时睡眠状况也有所改善;遂效不更方,继续服用,2月后上述症状完全消除,巩固用药一月后停用,至今未复发。

中医讲究辩证论治,一人一方,如果你也有此类症状,在用药之前一定要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用药。

关注@中医孙华妤大夫 ,传播中医 健康 知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