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著作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著作是什么?,第1张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另有同名**(赵丹主演)、电视连续剧、小说等。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明代名医谭云仙的传奇人生:历史上真实的谭云仙。校易搜收集并发表了以下书面材料。让让我们快速看一看!

指南:

即将播出的女医明妃传,让明朝一个不知名的女博士怒了。谭云仙和那些青史留墨不多的女医生们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人可以不由得想起几年前风靡亚洲的大长今。相对于只治王公贵族的神医,我们明朝的女医生行医济世,医德更好!谭云仙在中医界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随着刘诗诗、霍建华主演的传奇古装剧费明女医生传的推出,这位生活在明朝中期的著名女博士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所知晓,甚至有了自己的帖子和粉丝。

消失在官方历史中的民间女医生

谭云贤她的名字并不明显,但她是一个真实的人,她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女博士。他的书女医生杂言包含31个病历。这些孤本现在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根据女医生杂言序和谭修的后记,谭云仙是江苏无锡人。在一个以女医生命名的城市,96人死亡。你可以不要指望你生命中的人,你爬得越高,你就会越好。其祖父谭福是当地名医,曾获南京市刑侦局郑大夫、郎中称号。而他的奶奶史茹也很精通医术:给人送药,却往往不给温饱,而学会扶贫的有其父谭刚,曾任南靖刑侦局局长和广信县、莱州县县长。谭云贤无锡金桂县志等地方志可以佐证其家族史。

谭云仙从小就很聪明。她的祖父没有我不想用针线活来约束她,而是想教她医术。谭云仙在奶奶的指导下,十多岁就通读了难经和脉诀。婚后不久,谭云仙气血失调。她通过自己的从医经历来观察和使用药物。医生来了,首先要自己检查,检验自己的话。他必须选择自己的药,并考虑是否可以获得。奶奶去世前把所有的药方和药物都教给了她。受封建礼教的限制,当时很多女孩子和富家子弟都有妇科病,往往羞于请男医生治疗,往往耽误了病情。行医后,谭云仙成了当地有名的女医生,相知的家庭,不屑与男人相处。层出不穷,经常取得惊人的成绩。

50岁时,谭云仙这样总结她的奶奶医术和多年临床经验,写了杂言给女医生。这本书采用怀旧风格,先详细介绍疾病和病史,再列举治疗方法和药方。记录的患者均为女性,多为妇科疾病,包括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血崩、不孕等。患者年龄最大的96岁,最小的6岁,大部分是育龄妇女。

是我国病案发展史上较早写成的病案专著之一。该书是近代著名医学史文献学家范兴春早年收藏的。范老曾说,据我所知,现存更早的个人病历可能是谭云仙于16世纪明朝第五年在无锡30个案例汇编成册妇女医杂词据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郑金生教授考证,谭云贤以前写的医案只有4篇,其中

谭云仙与女医生费明传

古代女子行医,书籍传世,十分难得。但是知道谭云贤的人不多。她没有包谷出名。我我非常抱歉。安迪偶然读到谭云贤的故事,并有了根据这个故事写剧本的想法。这个剧本写了三年

而妇女医学杂语的女国医,与历史上的谭云仙并不完全一致。安迪承认剧本里有个笑话。她发现谭云先的生活离明英宗的历史事件并不远对北方瓦拉的惨败,使她对谭云仙进行了艺术加工和提升的生活。剧中,谭云仙出生于一个医生家庭。从小跟随奶奶学习中医,逐渐开始拯救天下女性。她学医,成为明代第一位女中医。她和明英宗、明代宗都有感情戏。

古代的女医生可以不要治愈男人,他们不会不要成为医生。后宫嫔妃只有宫廷的医生才能治。谭云仙生于1461年,经历了1449年的民间堡变,似乎有些牵强。明太宗死于1457年,明英宗死于1464年。他们之间不能有感情纠葛。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中医药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其成认为,该剧的人物和情节值得商榷,但他也认为这个题材值得尝试,应该尽力去挖掘人物的真实历史。我希望张其成玩赢了不要夸大法庭斗争和感情纠葛。

编剧的中医情结

女性中医是一个很好的挑战。作家安迪多年来一直想写关于中医的文章。一方面,她一直对医学科目感兴趣。今年,她的女医生费明传入选第二十届上海**节九大剧目。前者是西医剧,后者是中医剧。另一方面,张以职场女性励志剧而闻名,包括成长与后妃传和升职记。她直言,吕真传也可以算是职场女性的古装剧。如果说吕真传是古代女公务员的晋升,那么吕真传就是古代女博士的晋升。

承认安迪中医题材增加了剧本创作的难度。她查阅了十几本医学书籍,比如费明传。我我在这方面还是很谨慎的,而且我可以我在网上找不到任何处方。故事发生在明朝中叶,药方都选自明朝以前的医书。她咨询了三个中医顾问,换了好几次方子。有两个顾问也在邮件中争论过。她还透露,每一集的结尾都会有一个美容减肥的小偏方。据制片人唐人影视透露,为了真实严谨,剧组安排了谭云贤演员刘诗诗亲自指导针灸技术,包括对穴位的理解和针灸的重量。

预计2015年初发布。希望这有助于弘扬中医药文化,让更多的同学在高考中选择报考中医药,在未来从事中医药研究。我希望安迪被媒体称为钱进妇科方的美国电视剧也可以输出中国自己的文化符号。

010年至1010年,受封建礼教和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限制,中国古代名医女医生很少,正史记载更少,多为宫廷女医生。中国专职宫廷医生始于周朝,而女性宫廷医生则没有直到汉代才出现。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后宫嫔妃的医疗。

拓展阅读:列举古代著名女性

沈怡,河东人,是中国正史记载最早的女名医。根据民间传说,易从小就对草药感兴趣。少年时上山采药,折断后伤害村民。当医生访问这个村庄时,她总是跟着研究,观察医生如何看,闻,问和切,竖起耳朵,听医生讲解医学原理,虚心求教。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学到了很多医学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一天,一个慢性腹胀的病人被抬出外村。沈怡拿出几根针,扎在他的小腹和大腿上,为病人服下汤剂。三天后,病人腹胀

古代医学著作发展

公元475-公元265年(战国-三国)

《黄帝内经》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先秦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有医经七家,共计216卷,但绝大部分已经失传,而《内经》是仅存者。《黄帝内经》包括现存的《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其成书时期一向有争议。它并非一人一时之手笔,大约是战国至秦汉时期,许多医家进行搜集、整理、综合而成。中医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两者在《内经》中均有充分反映,尤以整体观念最为突出。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共计三卷(也有分五卷的),作者及成书年代均不详。此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

《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著作,成书于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问世以后不久,由于战乱原著散失,后人分别搜集其中的伤寒部分和杂病部分,整理成两部书,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它成书以后,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

公元265-960年(晋-五代)

这一时期,有不少医家从事《内经》的整理和注释工作。最早进行此项工作的,为齐梁间的全元起,他注释《皇帝素问》八卷,书名《素问训解》。此书到南宋时失传。

隋唐时期,杨上善又将《内经》分类编纂和注解,编成《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是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

注释《素问》影响较大的,是中唐时期的王冰。他历时十二年,于762年撰成《注黄帝素问》二十四卷。

《脉经》作者王叔和,成书于魏晋。《内经》《难经》均有关于诊脉法的阐述,王叔和搜集有关脉法的资料,采集各家之说,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脉经》十卷。

《诸病源候论》于公元610年由巢元方等人编撰。全书共50卷,分67门,论述了1739种病候。该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对疾病记载的广泛和详细,对病源的认识。

《肘后救卒方》晋代葛洪著,他先著成《金匮药方》100卷,因篇幅浩繁,不便携带,将其中救急、多见、简要实用的部分,摘要编成《肘后救卒方》3卷。《肘后救卒方》现存8卷,书中突出之点是对某些传染病的认识,达到很高的水平。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为唐代孙思邈著。孙思邈十分重视医家的医德。孙思邈重视前人的宝贵经验,但尊古却不拘泥。他很重视妇科、儿科疾病的诊治,《千金要方》首列妇人方3卷,少儿婴孺方2卷。

《外台秘要》是唐代王焘著作。全书40卷,分1104门,是唐代另一部规模巨大的综合性医籍。内容包括有今天的内、外、骨、妇产、小儿、传染病、皮肤、五官、畜疾等科的证治。本书主要选辑东汉到唐的很多方书而成。临床各科编排较为合理,先论后方,次序井然。重视急性传染病,伤寒、温病、疟疾等,所占篇幅较大,说明对传染病具有相当知识。

《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著,成书于256-282年,为现存最早的针灸专书。全书分12卷128篇。书中叙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重点介绍腧穴总数、厘定部位,详细介绍了针灸操作方法,并把各种适应证按照临证需要排列出来。此书影响久远,其他一些著名的针灸著作,基本上都是在此书的基础上发挥而成的。此书也较早传到国外。

《刘涓子鬼遗方》南齐人龚庆宣著,约成书于475-502年之间,是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内容,载金疮、痈疽、疮疖、疥癣及其他皮肤疾患,有内外治处方140多个。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隋唐蔺道人著,约成书于841-846年。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很有学科价值的伤科专书。它反映了隋唐时期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水平已相当先进。书中载40余方,为伤科用药奠定了理论基础。

公元960-1368年(宋-元)

《太平圣惠方》是宋廷编著的大型方书之一。共100卷,分1670门,载方16834首,广泛地收集宋以前方书及当时民间验方,内容颇为丰富。对方剂、药物、病证、病理都进行了论述。

《圣惠选方》,成书于1046年,由何希彭节选《太平圣惠方》中的精要部分,编辑而成。作为教本应用了数百年,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宋朝诏令太医裴宗元等人将官药局所收医方加以校订,编成《和剂局方》。全书共5卷,分21门,载方297首。后来《和剂局方》经多次增补,内容日益丰富,1151年,经许洪,定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行全国,为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行时全书10卷,附《用药指南》3卷,分诸风、伤寒、诸气等14门,载方788首。

《圣济总录》:北宋末年,政府组织医家广泛收集历代方书及民间方药,历时7年(1111-1117年)编成此书。共200卷,达200万字,分60余门,方近2万首,前代方书几乎全部被囊括。

《济生方》宋代严用和著于1253年,是严氏五十余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全书10卷,分80门,载方400首。原书已佚。

《三阴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言著,全书15卷,分180门,载方1500余首,有方有论,论后附方,使读者易于洞晓病因,论因求治,在传播方剂学上也有贡献。

金代刘完素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2卷,《宣明论方》15卷,《伤寒直格方》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卷。可靠而价值较大的有《素问玄机原病式》与《宣明论方》二书。

金代张元素著有《医学启源》、《珍珠囊》、《脏腑标本虚实用药式》等。

金代张从正著《儒门事亲》。

金代李杲著《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

元代王好古著有《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汤液本草》、《此事难知》等。

元代朱震亨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注》、《伤寒辨疑》等。

公元1368-1840年(明-清·鸦片战争前)

《本草发挥》1384年徐用诚编撰。

《救荒本草》1406年朱骕编撰,它既是15世纪初我国一部药、食两用的植物学著作,也是一部植物学图谱。

《滇南本草》约1476年,兰茂编撰。

《本草集要》1492年,王纶编撰。

《本草纲要》1578年,李时珍著,共52卷。李时珍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

《证治准绳》1602-1608年,王肯堂著,全书以证治为主,每证引经据典,结合己见论述,内容丰富,条理清楚,议论持中,选方较精。

《寿世保元》1615年,龚廷贤著,共10卷。

《外科正宗》1617年,陈实功编著,此书主要是作者对其外科理论和经验的总结,书中尚有外科疾病插图若干。

《瘟疫论》1642年,吴有性著。该书创立“戾气”学说,对温病病因提出了伟大创见,对传染病方面有独到见解。

《温热论》叶桂著。书中总结了温热病的理论和经验,在温病学说的发展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湿热条辨》薛雪著,此书对湿热病的病因、证侯、发展变化特点及其诊治法则,以条文形式作简要阐述,其中还注明作者自己的见解,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本草纲目拾遗》1765-1802年,赵学敏著。载药921种,其中有716种是《本草纲目》所未收载或叙述不详者。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