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海南美术联考1100多名有大学上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3收藏

2020年海南美术联考1100多名有大学上吗?,第1张

2020年海南美术联考1100多名可以上的大学是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于1958年始建,坐落于天津市,是天津市属重点大学,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其前身是天津师范学院,后由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津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该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将天津师范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教师教育特色综合性大学。

师资与教学设施:

截至2021年6月,教职工2457人,其中专任教师1675人,拥有高级职称985人,具有博士学位1021人。

学校成立古籍保护、语言心理与认知科学、网络内容建设与综合治理研究院等3个PI制创新研究团队。拥有双聘院士、资深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者奖励计划”人选。

国家“万人计划”人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国家“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津门学者、天津市特聘教授制度人选、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市“13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等获评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称号的专家学者370余人次。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6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点,5个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点,8个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教育部新闻传播教育国家级示范中心,3个省市级人文社科基地、7个省市级工程中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已建成9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5门市级精品课程,获批6门天津市“课程思政”改革精品建设课程、21门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有1支国家级教学团队、13支市级教学团队、2支天津市“十二五”综投教学创新团队。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优秀奖2项,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9项,全国首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1项。在201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中获优秀。

以上内容参考——天津师范大学

如果您对古籍修复感兴趣,我建议您采取以下步骤来系统地学习古籍修复技术:

1 寻找专业的学习机会:可以联系当地的图书馆、博物馆或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了解他们是否提供古籍修复的培训或课程。此外,您也可以搜索一些专门的古籍修复学校或培训课程,比如国家图书馆或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提供的课程。

2 自学相关知识和技能:您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章和在线资源来了解古籍修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例如,可以阅读《古籍修复技术与实践》等书籍,以及一些在线资源,比如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修复网”等。

3 实践操作:实践是学习古籍修复技术的重要环节。您可以通过参与修复项目、实践操作或者找到一位有经验的导师来指导您的实践操作。

4 参加相关活动和组织:参加古籍修复相关的活动和组织,比如学术会议、研讨会、古籍收藏机构和修复组织等,可以进一步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和实践经验。

5 持续学习和提高:古籍修复技术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领域。您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您开始学习古籍修复技术。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古籍承载了这悠久的历史。而中国古籍数量巨大,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蕴含了我国文化中精髓的部分。现如今传世古籍大概有十余万种,它们的保存状况却不是很好。许多古籍修复工作者一直在拼命的修复,然而古籍修复工作依然进展得十分缓慢。为什么古籍修复那么困难呢?

其一是古籍破损严重,这是很多图书馆都出现的问题。很多古籍破损严重到不能翻阅的程度,这给修复人员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古籍在流传的过程中不仅受到自然的侵蚀,还经历了人为的破坏。随着时间的流失,纸张变得很脆,一碰就会碎。其二是很多古籍都是通过购买,收集,捐赠等方式进入图书馆的,书籍在进馆之前保存程度不同,有些古籍甚至还有残损。其三是资金问题,古籍修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设备不足,人员不足。其四是在图书借阅过程中受到人为损坏,很多人在翻阅书籍的时候没有保护的意识,导致一些古籍在后期借阅的过程中损坏了。

那么想要传播古迹文化应该怎么做呢?其实现在随着人们对古籍保护认识程度的加深,古籍修复的过程越来越专业,主要是修复,尽量保持古籍的原汁原味。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在修复的过程中要保持书籍的原意,不要放太多的主观因素。在用于修复古籍的设备和材料中,要注意成分,不能对古籍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在修复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古籍的保护,比如将古籍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延长古籍的寿命。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在图书馆借阅古籍时要注意轻轻翻页,尽量做到轻拿轻放,减少古籍的磨损程度。

华南师范大学是211大学,但不是985大学。该校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目前教育部门不再接受211和985大学申报,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

华南师范大学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南师大”,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广东省重点大学、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中国100所首批联入CERNET和INTERNET网的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前身是1933年创立的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1935年更名为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后历经广东省立教育学院、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广东省文理学院等发展时期。1951年10月,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私立华南联合大学教育系并入广东省文理学院,设立华南师范学院。1952年,南方大学俄语系、私立岭南大学教育系、国立海南师范学院、国立广西大学教育系、湖南大学史地系地理专修科、国立南昌大学师范部地理专修科和海南师范专科学校等院校及系科并入。1970年,学校改称为广东师范学院,1977年复名为华南师范学院,1982年更名为华南师范大学。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广州石牌、南海、广州大学城和汕尾4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446216亩,校舍面积153万平方米,图书402万册。有全日制本科生在校26972人,硕士研究生9700人,博士研究生1213人,博士后在站275人,留学生578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5月6日,学校有专任教师2577人,其中副高635人,正高674人,博硕生导师1227人,有博硕士学位2287人。现有院士(含双聘和外籍)1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3人,万人计划入选者7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广东省领军人才5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2个,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7名,并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7名。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5月,学校下设32个二级学院,拥有91个本科专业,学科布局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门类。

2022年2月,学校新增工业设计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数字经济专业、金融科技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信息安全专业、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5月,学校有1个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9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3个广东省重点学科(含6个攀峰重点学科,14个优势重点学科和3个特色重点学科,共19个一级重点学科和4个二级重点学科);有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3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 个、省级特色专业19个;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

学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教育部“国培计划”教师远程培训机构;教育部“国培计划”海外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广东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先后落户学校。

优势专业、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社会体育、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体育教育、物理学、地理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19个):教育学、心理学、汉语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英语语言教育(师范)、体育教育、生物科学、教育技术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物理学。

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科学技术哲学、政治经济学、植物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光学、心理学、体育学、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光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培育)。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教育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

省级重点二级学科:植物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化学、地理学、生态学、光学工程、公共管理、政治学、世界史、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音乐学、美术教育。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12月,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约计374万册(件),中外文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合计78个,逐渐形成了以教育文献和古籍文献为特色,覆盖全学科的完整馆藏体系;图书馆线装古籍约14万册,善本古籍6000册,地方志1600种,在广东省高校位居前列。2010年,该校图书馆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5月,学校拥有高能高安全性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隔膜材料与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绿色光电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理论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光信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光信息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发平台示范基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应用研究中心、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海外移民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备案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有10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30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智库、1个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国际合作基地、1个广东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6个广东省高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等。学校还拥有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此外,广东省网络图书馆、广东高校建筑规划设计院、华南足球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均设在学校。

科研成果

2010年度,学校取得社会科学立项项目178项;取得自然科学立项项目246个、发表学术论文1547篇(部)授权专利50项。

211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使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以及一批重点学科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成为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

其中,一部分重点高等学校和一部分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学校和学科的先进水平,大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取得较大成绩,适应地区和行业发展需要,总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

目前,211工程和985工程已经统筹为新的双一流大学建设,但是211大学依然受到广泛关注,毕竟能够入选211工程的大学,说明其办学实力已经得到了社会和教育部门的认可,也算是比较好的大学了。

扩展资料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广东985大学名单: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211大学名单: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985/211工程的不同

定义不同

985大学即参加“985工程“的大学,即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大学即参与“211工程”的大学,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实施时间不同

1999年,“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1995年11月,211工程正式启动。

涵盖大学不同

985大学都是211大学,但211大学不一定是985大学。

建设内容不同

“985工程”建设任务为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条件支撑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

“211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整体条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

“双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s of the world )的简称,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和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节目的播出,迅速让大家对文物有了充分的了解,也让文物修复师迅速火热了起来。一部《我在扬大修古籍》的纪录片,以让大家对古籍的修复有了明确的认知,纪录片中的一句”800位实习生当中,却没有人能够成为古籍修复师“,让大家对这一方面人才的缺失引起了很大的重视。

中国的历史长河十分悠久,需要修复的古籍数量也十分庞大,而修复人员和修复速度的不平衡,也让古籍修复面临着很大的矛盾问题。在”十一五“期间实施的对古籍保护计划,尽管让古籍修复人员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是与所要修复的古籍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尤其是一些博物馆、图书馆、档案局这种单位由于编制的缺失也导致能够弥补的修复岗位相应的也缺少很多,然而古籍的修复又是一种需要很强实践能力的工作,如果没有接触到古籍的话,那么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人才的学习没有可以施展的地方与需要修复的古籍数量产生的矛盾,是我们现如今仍然需要解决的难题。

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提高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荣誉感,重视对古籍的修复工作才是解决这一矛盾问题的根本措施。通过社会力量来解决这一难题是很有效果的,很多人对于古籍拥有很高的热情,愿意为古籍的保护提供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尽管学习古籍保护的理论知识之后,不能够立即投身于古籍的修复工作当中,但是这些人群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志愿者,为古籍修复承担一些要求不高的但是需要投入很多精力的修复工作。比如录入、登记古籍的事物,这样对于一些爱好古籍的人来说,也何尝不是一种奉献呢。

因此,尽管古籍修复这一工作较为冷门,但是随着大家对于古籍的了解,也对其产生了敬畏之心。因此相关部门通过社会力量将古籍的修复工做效率大大提高,也能够很好的帮助古籍修复师的培养,弥补人才的缺失,使古籍保护能够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也能够很好的将古籍内容,进行有效的传承。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