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是免费进去吗,,怎么才能进去读书,书可以借出来吗?
进去看书阅览不需要办卡,刷身份证就行。如果要外借,就需要办卡。
开架借阅区面向年满13周岁读者开放,13至15周岁读者入内须凭国家图书馆读者卡,其他读者凭国家图书馆读者卡或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入内;
闭架借阅区面向年满16周岁并持有国家图书馆读者卡的读者开放;
少年儿童馆接待15周岁及以下少年儿童,凭读者卡入内。学龄前儿童须有监护人陪同,陪同监护人(限一位)凭有效证件入内。
扩展资料
馆藏资源: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376862万册,其中古籍文献近200万册;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000TB。馆藏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藏书以及明清以来众多名家私藏,最早的馆藏可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
珍品特藏包含敦煌遗书、西域文献、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等280余万册件。“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被誉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
1、民国期刊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1911年至1949年时期的民国文献专题共计有352万余张,4351种期刊电子影像,数据储存量达到2TB,内容包括了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历史概况、军事文献、民国抗日将领和其他民国人物的文献等。
2、地方文献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地方志”专题数量达到40多万页,资源储存量超过1TB。
“地方志”专题包含了陕西、山东、湖北、云南、贵州、新疆、江西、青海等地的地方志,种类包括通志(存目)、府县志、乡镇志、山水志等,既有建国前的古籍方志,也有的新编方志,详尽地反映了各地数百年间政治、经济、军事、人文、山川、地理、任务、谣谚、方言等各领域的民生省情。
3、数字资源
截至2017年12月,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达132335TB,与2015年相比增加16237TB。其中:馆藏特色数字化资源105969TB,外购数据库101TB,网络导航和网络资源采集11473TB,征集数字资源42TB,电子报纸呈缴593TB。
资源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图书3765676种4246420册,电子期刊55882种,电子报纸11596种,学位论文6410080篇,会议论文6073228篇,音频资料1111154 首,视频资料150705 小时。
-中国国家图书馆
1、图书馆的级别不同
首都图书馆是北京市图书馆,而国家图书馆是中国国家图书馆
2、图书馆的藏书数量不同
首都图书馆藏书大约400万册,而国家图书馆藏书大约3120万册,国家图书馆藏书数量极多。
3、图书馆的建筑面积不同
首都图书馆建筑面积为37万平方米,国家图书馆建筑面积为14万平方米。
扩展资料:
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376862万册,其中古籍文献近200万册;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000TB。
馆藏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藏书以及明清以来众多名家私藏,最早的馆藏可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珍品特藏包含敦煌遗书、西域文献、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等280余万册件。
“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被誉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
—首都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这个回答可以分为几种网站,一是线上阅读并且能全文检索,二是可以阅读到扫面版古籍原貌,三是可以下载古籍的网站,四是以上三种搭配组合。这里分类解答。
可全文搜索的线上古籍阅读网站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大量在线资源、子数据库、可以在线阅读海量电子书(古籍、方志、拓片、民国图书),需要注册(实名注册、需要身份证号)。
国图购买了大量资源,有账号,便可在线阅读或者下载,具体使用方法,参见
免费下载付费数据库论文的方法
国图有众多数据库,当然很多只能阅读扫描版书影(虽然很多人追求这种效果),不过其古籍有一个非常优秀的数据库——二十五史研习系统。
中华读书报讯 据最新消息,全国现存公藏古籍超过3000万册件,其中有超过1000万册件残破严重亟待修复,而全国图书馆专业古籍修复人才极度匮乏,与当前古籍保护的严峻形势形成尖锐的矛盾。
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主任张志清介绍说,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全国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不足100人,按比较快的工作进度,也需要近千年才能完成1000万册件古籍的修复任务。与此同时,现存古籍家底不清、古籍保护技术设备与科研水平落后等问题的存在,也为古籍保护、利用等基础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据了解,我国现存超过90%的古籍收藏在图书馆中,与文物管理归口不同,尽管国家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专项经费达3亿元以上,而用于古籍保护的专项经费却少得可怜,每年只有几十万元。建国以来,我国已开展过两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却从未进行过全国性的古籍普查。国家目前所掌握的古籍数量统计,是累加各馆上报数字而来,而由于经费不足、人员短缺等问题的存在,许多藏书单位并没有完成对古籍细致清点和编目整理工作,也没有进行定级和破损统计,即便如此,登记在册的公藏古籍也有超过3000万册件,几乎是其他类型文物数量的总和。这其中有超过1%3的古籍需要修复,许多珍贵古籍甚至急需进行抢救性修复。
张志清介绍说,国家图书馆在上个世纪60年代和前年对所收藏的善本古籍的纸张酸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PH值已从平均7到75降为平均66。即在过去的40年间,国图的古籍文献纸张酸性PH值降低了一个数值,已从弱碱性或中性转变为酸性。“酸化”是指古籍纸张的主要成分——植物纤维素发生酸性水解,外在表现为纸张变黄和脆化,对古籍所造成的损蚀是非常严重的,据实验测算,PH值在50以下的文献,纸张将全面脆化,保存年限不会超过200年。张志清举例称,国图大部分善本古籍都藏在恒温恒湿并带有空气过滤装置的地下二层、三层,保护较好,而存于地上的《文津阁四库全书》,受大气污染的影响,有的纸页出现了明显的黄斑。他担心,如果现在不对古籍酸化加以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再过若干年,不但抢救投入成本成倍增加,效果也是不容乐观的。
国家图书馆现藏100万册件珍贵善本特藏,其中轻度破损的有13万册件,中度破损的有26万册件,重度破损的也有12万册件,待修复文献超过半数。而馆内的古籍修复人员只有12名——这一数字已足以让其他图书馆羡慕不已——尽管他们的工作经验基本都在10年以上,修复技艺水平较高,但是普遍学历不高,多数是大专水平,而且年龄都超过了40岁,同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张志清说:“国图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几乎所有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职称低、年龄老化、后继无人,另外综合素质较低也是很严重的问题——国外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人员至少要大学毕业,比如在英国大英图书馆工作的古籍修复人员,就都是由伦敦的两所大学专门负责输送的。”在他看来,我国的古籍修复行业目前还基本停留在手工和经验传授阶段,没有上升到理论和科学的层面。而国外古籍修复普遍应用电脑和工业机械等现代科技手段参与或辅助修复,还通过理化和生物实验室进行纤维监测和保护实验,积累科学数据,寻找比较好的保护手段。因此建立国家古籍保护重点实验室,提高古籍保护中的知识含量,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目前古籍修复人才短缺的局面,张志清表示一方面可以通过实现修复行业的社会化,即通过社会企业承揽馆藏古籍的修复工作,来稍作缓解——图书馆系统以外,社会上还有一些从事古籍修复民间人才;一方面他也一直在呼吁,希望政府考虑在高等院校图书馆学系或中文系中培养“古籍整理和保护”方向的本科和研究生,在高、中等专科学校培养高职和中等专业的古籍修复人才,有计划地输送到国家图书馆和大型公共图书馆中从事古籍保护工作,相关部门设立奖学金,鼓励和吸引学生从事古籍保护工作。
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图书馆处处长张小平表示,古籍修复人才短缺和断档的根源,出在培养环节和输送环节,一方面图书馆急需这类人才,引进新人名额却按各地事业单位编制办理(张志清称目前国图引进人员要求必须是本科及以上学历);一方面高等院校并没有设立相关专业,无法输出专业人才。
目前,文化部拟启动“中国古籍特藏保护计划”,由中央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分期开展全国古籍修复,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分层次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并决定在北京、上海、江苏三省市开展培养古籍修复人才试点工作。但至今为止,只有江苏南京莫愁职业中学自2001年起开展了古籍修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迄今已有数十名学生毕业,先后进入南京图书馆以及几所地方大学图书馆工作。
“中国古籍特藏保护计划”这项旨在保护民族优秀文献遗产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启动后,我国珍贵古籍的普查摸底、保护修复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建立等工作将逐步展开,古籍保护的严峻形势有望得到改善,古籍保护事业有望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海国图志 》是 林则徐写的,经魏源发展提出了师夷之长技的思想,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介绍的内容涉及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让中国人民开始认识西方世界。
《天演论》》是严复写的,处在戊戌变法期间,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导致近代中国思想的解放,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西汉的《周髀算经》,算天地结构、太阳视轨道大小、周天里数、北极璇玑的方法
南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详细的地理学资料 介绍国内地理资源,地理自然灾害,农业生产的书籍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当时丰富的天文学记载资料
汉朝古墓里出土的《天文气象杂占》,被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彗星图
唐朝僧一行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
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中国古代最先进的天文历法 回归年的精密计算为世界第一
明朝末年的《徐霞客游记》,除了很详细的地理知识外,还包含各地的风土人情
清朝魏源的《海国图志》,近代史中国认识世界的著作 全方位介绍各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状况。
此外,《二十四史》中有十几卷介绍天文地理的著作。
这些年我个人共收集了415册古代天文历法资料,目前整理的这些可以说是我能搜到的最全的天文历法类最多最全的书了,可以说是目前网络上最全的古代天文、历法大合集资料,
然而说到古代天文书籍不得不说 古籍阁 可供参考的天文类藏书,是我见过最多最全的古代天文书籍库,有兴趣不妨看看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古代天文书籍推荐目录如下:
《步天歌(影印版)》《清史天文志》
《三垣七政二十八宿周天精鉴 -明》《三垣列舍入宿去极集》
《算七政交食凌犯法 全一册》《嚣嚣子历镜 (清)》
《四时气候集解明》《回回历法释例 (明)》
《民历铺注解惑》《玉烛宝典》《甘石星经》
《钦定大清会典图——天文》《隋书·律历志》
《唐月令注全一册》《大清时宪书笺释 (清)》
《大统历注》《天文略》《晋书·律历志》
《宣西通 (清)》《恒星星座书》《授时历议》《推春秋日食法 (清)》
《新编遵依司天台经纬历书 (明)》《春秋日食辨正(清)》《乙巳占 (唐)》
《三统术详说 (清)陈澧撰》《交食通轨日食通轨月食通轨四馀通轨五星通轨》
《历象本要 (清)》《古今推步诸术考 (清)》《古周髀算经 (汉)》
《周天星位经纬宿度考 》《周髀算经周髀算经音义 (宋)》《七政推步 (明)》
《地球图说 (法)》《观象玩占》《通雅·天文》
《三才实义天集 (清)》《全史日至源流 (清)》
《历算全书 (清) 》 《周髀算经 (汉)》
《六经天文编 (宋) 》 《历代长术辑要 (清)》 《历学假如 (清)黄宗义 姜希辙撰》
可以免费上网申请成为电子图书馆的会员。尽管网上有些资讯可让会员免费使用,但下载一些其他资讯则需付费。
例如,会员如果希望阅读其他国家的新闻一次须付两元、下载研究资料一次收费5元,阅读电子杂志的收费则是一次2元5角。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与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紫竹院公园相邻。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是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国家图书馆之一 。
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
2018年10月11日,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是筹建于1909年9月9日的京师图书馆,1931年,文津街馆舍落成(现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87年新馆落成,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形象标识是“国图”字体的变形设计,既体现了中国国家图书馆简称国图的名称属性,又似印章的效果,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宗旨愿景
宗旨:传承文明,服务社会。
愿景: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国内最好、世界领先”的图书馆。
本文2023-08-22 07:24:2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6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