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那么这么多水银是哪里来的?
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秦始皇陵想必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世人都讶异于其规模的浩大与布局的巧妙。陵墓中充满了的“水银江流”更是让人感到惊叹。那么是怎样在科技水平低下的古代秦朝做到生产这么多的水银呢?这都要归功于一个名为“清”的女子。她就是用将丹砂加热分解的方法制成的水银。
司马迁曾在其书中写道,秦始皇陵以水银制造江河百川,嬴政棺木浮在水银上,随之流动。也正是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水银,考古专家们才不敢挖掘。水银易挥发,是足以致人死亡的剧毒之物。这么多年下来,地宫里的大量水银都挥发进入了上层土壤之中。所以盗墓贼若是一挖进去几米深,就会由于水银而中毒身亡。因此千百年来,皇陵都没有受到大规模的损害,里面的文物也很好地保留了下来。
说到制水银的人“清”,她其实是秦始皇陵最出力最大的保护者。因为陵墓里大量的水银,几乎都是她一个人负责生产提供的。而为什么其他大量帝陵经常受到盗墓贼的光顾,而秦皇陵完好无损?就是因为地宫里有着大量的水银的保护。
“清”利用古时制作丹砂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汞矿。通过将丹砂加热分解,便可产生水银。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把六国几乎所有的士绅豪门都迁到了咸阳城,其中当然也包括“清”在内。于是她也就顺理成章变成了大量水银的供应商,后病逝于咸阳。
现在大家知道古时秦始皇陵的水银从何而来了吧。
秦始皇陵中会有水银,是因为秦始皇在修建陵墓的时候不想要之后的盗墓贼进入到里面,这一些盗贼一旦进入到里面之后,就会将里面的很多的金银珠宝都给偷盗走。而水银就是保护好陵墓的主要的办法,一旦人们不小心进入到皇陵当中,这一些水银就会发挥他们的作用,将进入到里面的人给毒死了,这样即使再有本事的人进到里面去盗墓,也很难将墓中的金银珠宝给带走。而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水银已经有了系统的打造方式,可以集中的打造大量的水银。
一、水银的毒性从我们经常接触的水银来说,就是体温计当中的水银。哪怕就这样的很少的量,也有可能让人们中毒,因为水银是有剧毒的。而水饮所蒸发出的汞蒸气也是含有着剧毒的,再加上将它放入到陵墓当中,这么封闭的环境里,不仅仅是没有蒸发的水银,就连蒸发出来的汞蒸气都很难排出。即使在这个地方没有更多的机关,但只要里面的空气是不流通的,人们在长时间的进入到里面之后,必然不能活着出去。
二、水银的制造人们在提炼汞物质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用丹砂来提炼,这个物质里面的汞的含量非常高,人们可以将它进行一系列的研磨提炼之后制作出大量的汞物质。从最开始的时候,利用开放的环境来炼制水银,到后来人们采用密闭的环境炼制水银,这之间的改变是巨大的,所提炼出来的水银更加的纯净。
但秦始皇并不是首先开始利用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财产的人,在他之前大约400年左右就有人学会使用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财产了。这虽然对于那些盗墓的人是一种比较残忍的手段,但是却轻易的维护了墓主的尊严。
说到秦始皇陵,相信我们国人是没有人不知道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虽然在历史上也有过几次盗窃行为,但是都以失败告终,直到现今依然保存完整,官方也未进行考古发掘,国家也在保护陵墓。
秦始皇陵墓众所周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墓,始皇帝还未称“皇帝”之前,在秦王嬴政13岁刚继承王位没有亲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修建。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国家-秦朝时皇陵还未完工。
当时的丞相李斯征集了七八十万人修了20多年还未完工,即使在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时,陵墓工程还依然建造,此时已修建38年。可见皇陵的工程之浩大。但是秦始皇已经驾崩,必须要完工,在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又修建了一年才基本完工。
秦始皇陵墓的建造历时39年,巅峰时期动用劳力80多万人,才造就现今这一奇迹。而皇陵的浩大和未见“庐山真面目”的情况,引起我们对未知充满了好奇,结合史料记载和考察探明秦始皇陵墓。皇陵建造其中的一项就让人震撼不已。
秦皇陵里有“万里江山的缩写版”,而“万里江山”中的河流并不是真正的水,因古人认为水银可以防止腐烂,所以喜欢加入到墓中。而皇陵中河流就是用水银来展现的。
史学大家司马迁老先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笼统的数字,《史记》记载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从记载中可以看出皇陵中水银的含量是海量的。在科学家勘探秦始皇陵的时候,发现土壤中的汞含量非常高。就陵墓旁边的石榴树的汞含量也非常的高,如不小心食用的话,都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这就意味着,秦始皇陵中隐藏着大量的水银(汞)。秦始皇陵中有大量水银的说法也得以证实。按照这个概念估计秦陵地下水银含量可能达到了一百吨。那么在生产相对落后的古代,怎么做出那么多水银呢?
首先说一下古人是如何制作水银的,咱们口中所说的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
在历史上水银还有:白澒、姹女、澒、神胶、元水、铅精、流珠、元珠、赤汞、砂汞、灵液、活宝、子明等别称。
因为水银的外表是银白闪亮的,和白银很像,但它又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所以它被古人形象地称为“水银”。
但是在自然环境中是很少直接存在有大量的液态水银,所以古人是不可能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大量液态形势的水银。古人获得液态水银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冶炼朱砂等含汞矿石来获得。
《吴越春秋》记载:阖闾死,葬于国西北名虎丘,穿土为川,积壤为丘,发五都之士十万人共治千里使象摙土,冡池四周水深丈余,椁三重,倾水银为池,……故曰虎丘。
从《吴越春秋》中可以看出,我国至少在春秋时期已经具备了提炼水银的工艺方法。
并且水银的炼制方法就很成熟了。但是水银在古代主要是为了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很多帝王和名士也因此而早早丧命了。东晋时期化学家葛洪提出“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我国古代提炼水银的采用的方法应该是“火法炼汞”,就是在高温环境下从汞矿石或汞精矿中提取金属汞的过程。这有点类似我们初中化学时所学的制备蒸馏水的方法。
古人制作水银的方法有了,但是皇陵中的水银估算有100吨,而100吨的朱砂是提炼不出100吨的水银。就以现代化学工艺来看,如果提炼纯水银的话,理论上的最大提炼比率也不过在86%左右。而相信秦始皇时期的比例只会更低。那么陵墓中的水银的原料是怎么得来的呢?
刚开始,秦始皇为了得到足够的水银,向全国发出公告要征集朱砂。但是,朱砂主要分布在巴蜀地带,所以在这一块更是多方征集。而输送量最多的是巴郡枳县(重庆涪陵)的一位寡妇,叫怀清。
《史记》中载:“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秦始皇需要大量的水银,而当时四川的巴郡有经营丹砂矿业的大商人寡妇清,据说巴青是四川乃至世界水银提供商,她年生产水银100吨以上,有钱到富可敌国。秦始皇刚称帝不久,巴青就为始皇帝提供了很多资金,还将涪陵丹砂贡献给了秦始皇。
两人关系也是很不错,始皇帝还将寡妇清留在咸阳客居,以颐养天年。寡妇清死后,秦始皇表彰其守贞之节,封其为贞妇,下令在其葬地筑“女怀清台”,以昭天下。可见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也有有些学者推测,秦始皇之所以这样,主要是看上了寡妇清的庞大丹砂产业。利用丹砂炼制水银,才能给供给秦陵工程。
除了涪陵的丹砂,其他地方的丹砂矿业也会源源不断地供应到骊山,比如陕西安康市旬阳县也出产汞矿,到骊山不足300公里。总之,货源和运输都不成问题,秦始皇陵中的巨量水银也就解决了。那么那会的水银是如何保存的呢?
我们也知道水银是极易挥发的,在0摄氏度的时候就会挥发。而且气温越高,挥发越快。所以要想将水银保护好就需要存放在环境温度比较低的地方。在现今装水银一般用的是塑料容器或者是玻璃容器。
但是在秦朝时期是没有的,当时的装水银的容器应该是玻璃容器的陶器或者是瓷器,为了防止水银挥发,提取出来的水银都是放在密闭的罐子中保存,并且存放在环境温度低的地方。
目录 1 拼音 2 《幼幼新书》卷十三引《仙人水鉴》 21 组成 22 主治 23 水银膏子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水银膏子 1 拼音
shuǐ yín gāo zǐ
2 《幼幼新书》卷十三引《仙人水鉴》 21 组成水银1两(青竹筒贮之,腊日下厕中,铅盖密封勿秽入,端午取出,银在上如雪),青黛3分,牙消3分,黄葵花1分,胡黄连6分。
22 主治子生七日以后,半月以前,手足抽动者。
23 水银膏子的用法用量每服2丸,水研灌之。
24 制备方法铅霜为极细末,白羊骨髓为丸,如绿豆大。
古籍中的水银膏子 《小品方》:[卷第十]治钉毒疮(疥癣恶疮)诸方
并下水银搅万度,不见水银膏成,敷疮并小儿头疮,良。治湿疥疮方。胡燕窠大者,用抱子处土,为末,以淡盐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下少小婴孺方下痈疽瘰第八]泽兰汤洗之,内服漏芦汤,外宜敷飞乌膏散,及黄连胡粉、水银膏散,(方具见别卷。《备急千金要方》唐·永微三年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一]治小儿疮诸方。细研为散。以油脚调涂。治小儿疮。及疥癣恶疮。水银膏方。水银(一两)白矾(一两)蛇床子(一两)黄连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十一·疮毒门]风一味。煎汤用之。下疳疮用眼药珍珠粉干掺。又方用水银膏贴令水出。却以火中白研末。别暖HT丹等分和匀入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七]疥癣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银 21 拼音名 22 水银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水银的用法用量 27 注意 28 摘录 3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水银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水银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性状 39 化学成份 310 水银的药理作用 311 毒性 312 鉴别 313 炮制 314 性味 315 归经 316 功能主治 317 水银的用法用量 318 注意 319 附方 320 各家论述 32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水银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水银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水银 1 拼音
shuǐ yín
2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银21 拼音名
Shuǐ Yín
22 水银的别名汞
23 来源为液态金属汞,天然汞矿不甚多见,通常系用辰砂矿石加热蒸馏而得。
24 性味
辛,寒。有毒。
25 功能主治杀虫,灭虱。用于皮肤疥疮,顽癣;灭头虱。
26 水银的用法用量外用适量,不宜内服。
27 注意孕妇忌用。
28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水银31 出处
出自1《本经》。
2《本草图经》:水银,《经》云出于丹砂者,乃是山石中采粗次朱砂,作炉置砂于中,下承以水,上覆以盎器,外加火煅养则烟飞于上,水银溜于下,其色小白浊。至于西羌来者,彼人亦云如此烧煅。但其山中所生极多,至于一山自拆裂,人采得砂石,皆大块如升斗,碎之乃可烧煅,故西来水银极多于南方者。
3《本草衍义》:水银,得铅则凝,得硫黄则结,并枣肉研之则散。别法煅为腻粉、粉霜。唾研毙
32 拼音名Shuǐ Yín
33 英文名Mercury
34 水银的别名白澒、姹女、澒、汞、神胶、元水、铅精、流珠、元珠、赤汞、砂汞、灵液、活宝
35 来源药材基源:为一种液态金属。主要由辰砂矿炼出,少数取自自然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bar;Mercury or Quicksilver Hydrargyrum
采收和储藏:通常用辰砂矿石砸碎,置炉中通空气(或加石炭及铁质)加热蒸馏,再经过滤而得。自然汞不甚多见。
36 原形态1辰砂 三方晶系。晶体成厚板状或菱面体,在自然界中单体少见,多呈粒状、致密状块体出现,也有呈粉末状被膜者。颜色为朱红色至黑红色,有时带铅灰色。条痕为红色。金刚光泽,半透明。有平行的完全解理。断口呈半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225。比重80982。性脆。
2自然汞 常温下为液体,3887℃以下为三方晶系晶体。晶体汞为菱面体状。液体呈小珠分散,或呈薄膜依附于辰砂等共存矿物表面及裂隙中,亦呈小水滴状集中于巖石裂隙。银白或锡白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晶体汞相对密度1426144;液体汞相对密度13546(20℃)。气化点35658℃,蒸气有剧毒;常温下在空气中稳定为液态,受热易挥发。
37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产于辰砂矿的氧化带,常成小珠球存在于矿脉及巖石的洞隙内和浮土中。
2自然汞大多在火山地区或与温泉形成的辰砂相伴产出。常含银,还可能含铜、铁、铅、锑、锡等杂质。自然汞数量远少于共存的辰砂,且难采集。近年曾有自然汞产出于陜西(略阳)、湖南(省溪、新晃)、云南(蒙自)等地汞矿中。
资源分布:1产于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
2主产于贵州、湖南、四川及广西、云南、湖北;其他省区亦有产出。
38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在常温下为质重液体。银白色;不透明;具金属光泽。易流动或分裂成小球。遇热易挥发,357℃成气体,在39℃时凝固成锡样固体。不溶于水、乙醇、盐酸;能溶于硝酸、热硫酸中,形成汞盐。无臭。以银白色、具光泽、流动灵活、在光滑纸面上流过无遗留污痕者为佳。
品质标志 (1)化学成分的定量指标 据《贵州省中药材质量标准》1988年版规定:本品含汞(Hg)不得少于9990%。
(2)杂质限制 ①取本品数滴,置白纸上,滚动处不得留有污痕。②取本品510g,溶解于3540℃硝酸(相对密度14)100ml中,溶液应无不溶物。
39 化学成份为单体金属元素汞(Hg),并含有微量的银。
310 药理作用1元素汞不引起药理作用,解离后的汞离子能与疏基结合而干扰细胞的代谢及功能。元素汞不能自肠胃道吸收,但其表面暴露于空气中时可形成氧化物或硫化物,因而吞食后有时可引起轻度泻下、利尿。吞食水银的人,大多数并无症状,水银自粪便排出,少数人可有某些症状,而极少数(敏感或其他未知原因)可引起立即死亡。
2
3汞剂排泄主要由肾,其次是大肠。
311 毒性汞剂对消化道有腐蚀作用,对肾脏,毛细血管均有损害作用。急性中毒多半由误服升汞引起,有消化道腐蚀所致的症状,吸收后产生肾脏损害而致尿闭和毛细血管损害而引起血浆损失,甚至发生休克。早期应用二巯基丙醇及其他对症措施,多数有效。慢性中毒一般见于工业中毒,发生口腔炎和中毒性脑病,后者表现为忧郁、畏缩等精神症状和肌肉震颤。
312 鉴别取本品约1g,加硝酸与蒸馏水的等容混合液20ml,使其溶解,溶液照下述方法试验:(1)取本品硝酸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即生成**沉淀。(检查汞盐)(2)取本品硝酸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调至中性,加碘化钾试液,即生成猩红色沉淀,能在过量的碘化钾试液中溶解,再以氢氧化钠试液堿化,加铵盐即生红棕色的沉淀。(检查汞盐)
313 炮制1同脂肪研成细粉或油膏用。
2《雷公炮炙论》:在朱砂中产出者,其水银 红,收得后,用葫芦盛之,免致遗失。若先以紫背天葵并夜交藤自然汁二味同煮一伏时,其毒自退。若修十两,止用煎二味汁各七镒,和合煮足为度。
314 性味辛;寒;有毒
315 归经心;肝;肾经
316 功能主治杀虫;攻毒。主疥癣;梅毒;恶疮;痔痿
317 水银的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涂擦。
318 注意1大毒之品,不宜内服,孕妇尤忌。
2外用亦不可过量或久用,以免中毒。
3《本草拾遗》:人患疮疥,多以水银涂之,性滑重,直入肉,宜慎之。
4《本草经疏》:头疮切不可用,恐入筋络,必缓筋骨,惟宜外敷,不宜内服。
319 附方水银膏《圣惠方》:癣疮;小升丹《验方》:
320 各家论述1《纲目》: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着之性,得凡火煅炼,则飞腾灵变,得人气熏蒸,则入骨鉆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而《大明》言其无毒,《本经》言其久服神仙,甄权言其还丹元母,《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水银但不可服食尔,而其治病之功,不可掩也。同黑铅结砂则镇坠痰涎,同硫黄结砂则拯救危病,此乃应变之兵,在用者能得肯綮,而执其枢机焉。
2《本经》:主疥、痿、痂、疡、白秃,杀皮肤中虱,堕胎,除热,杀金、银、铜、锡毒。
3《本草拾遗》:利水道,去热毒。
4《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疾,催生,下死胎。治恶疮,除风,安神,镇心。
5《本草衍义》:治小儿惊热,涎潮。
6《本草蒙筌》:和大枫子研末,则杀疮虫;佐黄芩为丸,则绝胎孕。
7《本草汇言》:点搽杨梅恶疮。
321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用到中药水银的方剂 水银膏
shuǐyíngāo《圣济总录》卷一三七:组成:水银1分,芜荑仁(研末)半两,姜黄(捣末)半两,酥2
水银丸芒消6两,水银10两。功效:利小便。主治:卒大腹水肿。用法用量:每服1丸,日3次,日增1丸,至10丸
白降丹丹:别名:白灵药、夺命丹处方:朱砂、雄黄各二钱,水银一两,硼砂五钱,火硝、食盐、白矾、皂矾各一两五钱
青金丹:方名:青金丹别名:的奇丹组成:硫黄1两(研),水银8钱。主治:霍乱吐泻不止,及转筋诸药不效者。一切
小白降iàng《外科方外奇方》卷一:方名:小白降组成:水银5分,火消5分,生矾5分,食盐2分。主治:肿毒疮
更多用到中药水银的方剂用到中药水银的中成药 三黄宝蜡丸
0g玄明粉30g铅粉9g朱砂30g乳香(制)9g水银9g麝香9g制法:以上十五味,除麝香外,琥珀、雄
红升丹红升丹:别名:又名红粉。处方:朱砂、雄黄各五钱,水银、白矾各一两,硝石四两,皂矾六钱。朱砂15克雄黄
安魂定魄丹拼音:ānhúndìngpòdān处方黑铅2两,水银1两,硫黄(细研)1两。制法上先销铅成水,次下水
黄升丹Dan标准编号:WS3B182994处方:水银300g牙硝(结晶)210g明矾360g制法:以
复方铁苋止血粉钟。贮藏:密封。注:耐压强度检查方法检查装置采用水银检压计,装置一侧连接橡皮管,末端接一支三通管,三
更多用到中药水银的中成药古籍中的水银 《本草纲目》:[石部第九卷金石之三]水银
》)、女(《药性》)。时珍曰∶其状如水似银,故名水银。者,流动貌。方术家以水银和牛、羊、豕三脂杵成膏
《鸡峰普济方》:[卷第二十四]丹诀也(第二转(化朱汞为砂)取前飞者朱汞约三两以上入水银一两硫黄一两先将硫黄细研为粉碗盛之于火上熔成汁名
《证类本草》:[卷第四]水银水银味辛,寒,有毒。主疥,痂疡白秃,杀皮肤中虱,堕胎,除热。以敷男子阴,阴
《幼幼新书》:[卷第三十八]头疮第一。松脂苦参黄连(各一两半)大黄胡粉(各一两)黄芩水银(各一两六铢)矾石(半两)蛇床子(十八铢)上九味
《普济方》:[二百六十五服饵门]丹药(附论)嗨,再次见到你。今天,校易搜带来了一篇
秦始皇陵一直是一座神秘的陵墓。虽然距离第一次考古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各界人士仍在争论是否发掘秦始皇陵。但是根据现在发现的资料,很多盗墓贼都去过的秦始皇陵含有大量的水银。水银从何而来,在坟墓中起什么作用?
1汞
水银,只是一个习惯性的称呼,自然叫水银,因为它在室温下是可流动的液体,颜色类似银。汞是现代化学中的汞,一种美丽却剧毒的元素,也是最奇怪的金属,因为它是唯一一种在室温下以液态形式存在的金属,甚至可以蒸发。
2为什么坟墓里有水银
至于为什么秦始皇陵会有大量的水银,跟当时发现的水银的特性有关。因为汞不像其他金属那样是固体形态,它不仅可以流动,还可以蒸发,蒸发出来的汞蒸气是剧毒的。其实在自然界中,汞是很常见的,只有很少量,甚至我们摄入之后,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新陈代谢排出。
但是,在秦始皇陵就不一样了。汞含量丰富。2000多年来,地下不循环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汞蒸气。一旦有人进入,就逃不掉了,因为到处都是气体。不仅仅是水银,地下宫殿里还有大量的机关和陷阱。毕竟是秦始皇这么重要人物的陵墓,当然要有完备的保护措施。
3水银从哪里来,
既然如此,那么多的汞从何而来?水银被发现和使用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得多。早在商代,一些出土的甲骨上就发现了朱砂,朱砂是汞的硫化物矿物。其汞含量高达862%,是冶炼汞的主要矿物原料。因为这种矿物的红色非常鲜艳,被发现后就作为红色颜料使用。
一些古籍文献也记载了秦始皇前王陵灌银的一些例子。也就是说,秦始皇并不是第一个用水银填墓的人。这种行为在他之前四五百年甚至更早就已经发生了。人们将朱砂在空气中煅烧以获得汞,但汞的量少且难以收集,蒸发后会发生中毒,于是慢慢地,人们发明了它。
除了graves,水银也用于外科医学。战国时期,方中就有水银,一些方士也对水银感兴趣。毕竟太特别了。秦始皇陵虽然从古至今被保护了无数次,但也被盗过无数次。不知道如果有一天被挖掘出来,里面会有多少盗墓贼的遗骸?
《天工开物》在记述用朱砂制水银和用水银制银朱时,指出:用一斤(十六两制)水银,加入两斤石亭脂(天然硫磺),加热升华后,得银朱十四两、次朱三两五钱,两者合计超过一斤,多出的重量是从石亭脂的硫质中产生的。这表明宋应星初步认识了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道理。还有,银朱中硫的含量很少,而用水银升炼时却要用成倍的石亭脂,可见当时从事生产的工匠和进行考察的宋应星已有这样的经验:为了使比较贵重的物质(如水银)能最充分地参与化学反应,就需要加入多量的比较便宜的其他反应物质(如石亭脂)。这种方法在现代的化学实验和化学工艺中还常常应用。
本文2023-08-22 07:24:5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6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