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典籍的分类是怎样的?
道教典籍的分类是在六朝定型的,它在道教典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道籍旧来皆以三洞、四辅分类,这是道教传统的七分法。“三洞分类法”创始于刘宋陆修静的《三洞经书目录》。“三洞”指洞真、洞玄、洞神,梁朝孟安排《道教义枢》卷二称:“通称洞者,以通同为义。”也就是说,洞有通、同两层意思。《道教义枢》具体解释了三洞的具体含义:所谓洞者通也,“真”谓纯粹不杂,通向真仙之道,故名“洞真”;“玄”谓不凝不滞,通向玄妙之道,故名“洞玄”;“神”谓神秘莫测,通于神灵,故名“洞神”。所谓洞者同,即指三洞皆能“通凡人胜”“通凡人圣”,使人成为神仙。由此可见,三洞各名表达的仅是较为空泛的宗教教义,与所辖诸经内容无关,与各经所代表的宗派名称也无关,仅是一种神学境界的象征。陆修静用这种神秘的“三洞分类法”将两晋以来流行于江南的三派经典统一起来,“洞真”收上清经,“洞玄”收灵宝经,“洞神”收三皇经,从而调合了上清、灵宝、三皇等三个教派的矛盾。
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是在道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历史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人文初祖黄帝,以下十位可以说是标志性人物:
1、黄帝:人文始祖
黄帝是人文始祖,炎黄子孙无人不知,可是如果说黄帝和道教的关系,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如果说到另一个概念“黄老之术”,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里的黄就是黄帝,老指老子。“黄老”并称,一部分原因在於二者的知识背景的相同,我们现谈论“黄老”思想,是把数术方技之“黄”中的内容,与《老子》中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的。
2、老子:道家祖师
老子是道家鼻祖,在道教中,老子被称为“太上老君”。老子对道教最大的贡献就是写出了道家最高经典《道德经》,传世数千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
3、庄子:赋予“道”的概念神秘性
庄子与老子合称老庄,是继老子之后,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如果说老子是道家的鼻祖,庄子则为道家的集大成者和传播布道者,他用诙谐,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向世人宣扬道的思想。
4、张陵:道教教祖,正一祖天师
张道陵,原名陵,沛郡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张陵是天师道创始人,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后世尊称为“老祖天师”。张陵之前称道家,自张陵开始,才真正出现道教。
5、葛洪:道士中的“化学家”
葛洪继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在他的著作《抱朴子内篇》中,他不仅全面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理论,并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方术,包括守一、行气、导引和房中术等;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同时,葛洪还是一个炼丹家,化学家,药学家。
6、陈抟:易经象数理论家
传说中的陈抟老祖,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陈抟喜好读《易经》,根据《周易》中卦象和爻象,以及用卦象和爻象表现世界生成发育的万有现象,从中寻求万物变化的规律。陈抟在易经象数理论方面颇有建树,《先天图》是其象学代表,所谓“数”,《易龙图》是其数学代表。
7、吕洞宾——最具传奇色彩的道教人物
是一个中国道教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中国人恐怕都知道他,因为一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吕洞宾确实是一个好人,关于他有很多神话传说,他道号纯阳子,他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民间称他为“孚佑帝君”、“吕纯阳”、“纯阳夫子”、“恩主公”、“仙公”、“吕祖”等,道家则称他为“妙道天尊”,为民间传说的八仙之一。
8、王重阳——开辟全真教的新天地
王重阳是全真教的创始人,他的最大贡献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和谐学说,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全真教以《道德经》为主、《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辅,认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静定、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捷径。所以,全真道不崇尚符箓,不事黄白炼丹之
9、丘处机——让全真教走向极盛
丘处机是王重阳的弟子,他让全真教走向了极盛。丘处机倡导内丹心性说理论和三教合一思想,有别于传统道教多为“飞升炼丹之术,祭醮禳禁之科”。他深知要使自己的理论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必须要在实践中给人们带来好处,不重视文化修养的风习,力主文以载道、文道并重,在理论上有所建树,以便更好地宣传本门教义。
10、张三丰——使道教武术风靡世间
张三丰,名君宝(又名全一),字符元,道号三丰。武林至尊、内拳始祖、原式太极创始人、龙行书法创始人、武学造诣臻入化境,元末明初真人。张三丰为武当派开山祖师,其最大的贡武术风靡世间。关于张三丰,正史中描述不多,更多的是一个被金庸、古龙武侠小说神话的人物。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旷古悠久,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许多璀璨的传统文化。道教是发源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宗教,自张道陵天师正式创立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了,它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是在道家的黄老思想基础上,并结合原始的神仙崇拜发展而来。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少人能静下心来读书,去体悟书中带来的乐趣。
道教的典籍浩如烟海、包罗万象,它们不仅仅记录道教的教规戒律、斋醮科仪、修炼之术等等,同时还记录了中国传统的哲学、科学、医药学等多个方面。道教的经书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很多对道教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想通过一些道教书籍来一窥玄门的奥妙,那么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些。
一、《道德经》:道教的万经之王
被道教称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它被奉为道教最重要的一部道教典籍,并要求每一个道教徒都需要诵读。《道德经》又称《老子》或《五千言》,道教又将它尊奉为《道德真经》,乃是道教道祖老子在西出函谷关时,应关令尹喜之邀,留下了旷世经典五千言。《道德经》以道法自然为核心,阐述了如何让人们的个人修身达到少私寡欲,如何让人们的处世达到天人合一等境界,这也是道教的立教之本,也是对“道”的完美阐述。
二、《四子真经》 :四大真人的传世经典
道教有著名的四大真人,即通玄真人、冲虚真人、南华真人和洞灵真人。他们所著的四部典籍被称为是四子真经,分别为:《南华真经》、《通玄真经》、《洞灵真经》和《冲虚真经》。
南华真人就是庄子,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名周,字子休。道教将他所著的《庄子》奉为《南华真经》,《南华真经》在继承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基础上,更进一步的阐述了“道”的本源。书中庄子的清静无为及逍遥处世的思想对道教的发展与教义产生重要的影响,书中的神仙及仙境的内容也对道教的神仙信仰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坐忘”等思想也对道教的内丹等修行有着重要意义。
冲虚真人即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是春秋末至战国前期著名的道家学者,著有《列子》一书,列子在他的著作里主讲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唐玄宗于天宝元年封为冲虚真人,号其书为《冲虚真经》,宋徽宗追封为致虚观妙真君。《冲虚真经》的内容多为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周穆王游昆仑拜会西王母等,以此来阐发其思想,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也为道教的长生久视思想提供了素材依据。
通玄真人即文子,姓辛氏,号计然。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曾受业于道祖老子,是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所著的《文子》一书被道教尊为《通玄真经》。“通玄”中的“玄”即指代老子的思想,而“通”当包含有“通晓”与“通向”之义,“通玄”的意思即指《文子》对《老子》思想内容的高度领会,在构筑他自己的思想体系时依然试图达到老子的思想境界。
洞灵真人即亢仓子,又名亢桑子、庚桑子。据传说亢仓子得到老子的真传,修炼到了可以用眼睛听声音的境界。在毗陵孟峰隐居修行,最后道有所成登仙而去。其所著的《亢仓子》被道教奉为《洞灵真经》,本书主要解说老子之言,阐述了老子的道家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道家“道”的学说。
在《甄正论》中,老子在古籍里发现了“佛法”的奥秘,西出函谷关是为了找释迦牟尼佛拜师学道。谈及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名人,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之祖”老子绝对榜上有名。后来东汉末年,天师张道陵创立“天师道”一脉道教,老子更是被神格化为了“太上老君”。相传老子当年在古籍中发现了一个秘密,于是便留下了《道德经》之后西出函谷关而去。这该从何说起呢?
这个说法,起源于唐代佛教典籍《甄正论》。这部经书中记载,道家之祖老子,从失落的古籍中,查找到了“佛法”的存在,并且对其心向往之。几经考证之后,他终于出发,西出函谷关前往天竺,拜释迦牟尼佛祖为师,从此“抠衣学道”,不知所踪。
老子将就释迦抠衣学道。故遥尊曰师。并是老子西升经文既称佛是己师。这样的说法,当然只不过是佛教的“一家之言”而已,也不可能是事实的真相。它反映出来的,无非就是自古以来,佛教道教两家之间的互相攻击,明争暗斗而已:其实“拜佛为师”这种说法,也只不过是佛教徒对道教的一次反击。在晋朝,佛道两家摩擦频繁,东晋道士王浮,为了证明道教道统胜于佛教,就杜撰了《化胡经》,所谓“化胡为佛”的说法就是从中而来的。上面记载,老子西出函谷关之后,化名释迦牟尼,建立佛教。佛陀,也只不过是“太上老君八十一化”之一。
所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唐代的佛教徒,就如法炮制的了一个“拜佛为师”的故事版本,和“化胡为佛”相抗衡。这两种说法当然都不是真相,在历史上,老子西行之后,就“不知所踪”。
在我国古代最神秘的三个人分别是:道家老子,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和秦朝时期的徐福。这三个人虽然没有入世,但是却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第一位道家老子。老子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是绝对没话说的,我国是道家的发源地,所以道家的很多思想到现在都慢慢的变成了我们民族的一种性格。而且老子在神话中也是有着数一数二的地位。他的本名叫李耳,从一生下来开始就老得很快,所以就被叫做老子。后来他参透了道法中的真谛,成为了一个大圣人,但是之后的去向却没有人知道。有人说他最后成了如来佛祖,也有人说他最后成仙了。
第二位是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在历史上他属于非常低调的人,但是却又是一个相当猛的人,到现在为止,没有哪一个史料上面记载着,他是什么地方的人,所以说他非常的神秘。他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才,而且帝王之术也是他的专长。像历史上的孙膑和庞涓都是他的弟子,而张良能够成为一代名臣,就是因为当初给他捡过鞋,可想而知多么厉害的人物。
第三位就是秦朝时期的徐福。他在历史上虽然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却做了一件足以留名千古的事情。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是想长生不老的,而当时徐福就说他可以做到。所以就和秦始皇要了很多的童男童女。说是要去帮他去寻找仙药,可是到秦始皇死,也没有等到徐福回来。后来有人说徐福是到了日本。建立了日本的大和民族。
答案:
1、《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在先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古代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2]《道德经》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2、《黄帝阴符经》
又称《阴符经》,关于成书有人说黄帝,有人说是战国时的苏秦,近代学者多认为其成书于南北朝。 阴符经以《易》通《老》,李筌分为“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全书以隐喻论述养生,愚者不查谓兵法权谋等说或谓苏秦之“太公阴符之谋”皆离旨甚远。如《纯阳演正孚佑帝君既济真经》,通篇全部以军事术语写成,不知者初见会认定是一篇兵书。
3、《周易参同契》
东汉魏伯阳著。简称《参同契》,黄老道家养生经典。全书以「黄老」参同「大易」来指导炼外丹,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家最早的系统论述养生的经籍。《周易参同契》全书共约6000余字,基本是用四字一句、五字一句的韵文及少数长短不齐的散文体和离骚体写成的。
4、《周易》
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本文2023-08-22 07:37:5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6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