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方木的古籍摘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3收藏

苏方木的古籍摘要,第1张

1《新修本草》(唐本草):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

2《本草拾遗》:主霍乱呕逆及人常呕吐,用水煎服之。破血当以酒煮为良。

3《海药本草》:主虚劳血癖气壅滞;产后恶露不安,腹中搅痛;及经络不通,男女中风,口噤不语。宜细研乳头香细末方寸匕,酒煎苏方去滓调服,立吐恶物瘥。

4《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气心腹痛,月候不调及蓐劳。排脓止痛,消痈肿扑损瘀血,女人失音,血噤,赤白痢并后分急痛。

5《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发散表里风气。破死血。

6李杲:破疮疡死血,产后败血。

7《医林纂要》:补心散瘀,除血分妄作之风热。

8《用药心法》:苏木,去风与防风同用。

9《本草纲目》:苏方木乃三阴经血分药,少用则和血,多用则破血。

10《本草经疏》:苏方木,凡积血与夫产后血胀闷欲死,无非心、肝二经为病,此药咸主入血,辛能走散,败浊瘀积之血行,则二经清宁,而诸证自愈。《日华子》、《海药》所主,悉取其入血行血。辛咸消散,亦兼有软坚润下之功,故能祛一切凝滞留结之血,妇人产后尤为所须耳。

11《本经逢原》:苏木阳中之阴,降多升少,肝经血分药也。性能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苦酒煮浓汁服之。本虚不可攻者,用二味参苏饮,补中寓泻之法,凛然可宗。但能开泄大便,临症宜审。若因恼怒气阻经闭者,宜加用之。

12《本草求真》:苏木,功用有类红花,少用则能和血,多用则能破血。但红花性微温和,此则性微寒凉也。故凡病因表里风起,而致血滞不行,暨产后血晕胀满以(欲)死,及血痛血瘕、经闭气壅、痈肿、跌扑损伤等症,皆宜相症合以他药调治。

目录 1 拼音 2 《圣惠》卷七十:黄连猪肚丸 21 黄连猪肚丸的别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功能主治 25 黄连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26 摘录 3 《鲁府禁方》卷二:黄连猪肚丸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黄连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得效》卷七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黄连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黄连猪肚丸 1 拼音

huáng lián zhū dù wán

2 《圣惠》卷七十:黄连猪肚丸

21 黄连猪肚丸的别名

猪肚丸

22 处方

黄连3两(去须),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黄耆1两(锉),木香半两,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柴胡1两(去苗),地骨皮半两,桃仁1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23 制法

上为细散。用 猪肚1枚,净洗后,将前药末安猪肚内,以线缝合,蒸令烂熟,砂盆内研令如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24 功能主治

妇人热劳羸瘦。

25 黄连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猪肚丸(《妇人良方》卷六)。

26 摘录

《圣惠》卷七十

3 《鲁府禁方》卷二:黄连猪肚丸

31 处方

黄连5两,麦门冬4两,知母4两,天花粉4两,葛根2两,生地黄2两。

32 制法

上为末,入雄猪肚内缝定,置甑中蒸极烂,取出药,捣肚成膏和药,如干,加炼蜜杵匀,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消渴。

34 黄连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以米饮送下。加至100丸。

35 摘录

《鲁府禁方》卷二

4 《得效》卷七 41 方名

黄连猪肚丸

42 组成

猪肚1枚(治如食法),黄连5两(去芦),小麦(炒)5两,天花粉4两,茯神(去木)4两,麦门冬(去心)2两。

43 主治

强中消渴,已服栝楼散、荠苨汤者。

44 黄连猪肚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以米饮送下,随意服之。如不能丸,入少炼蜜。

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纳猪肚中缝塞,安甑中,蒸之极烂,木白小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黄连猪肚丸 《本草备要》:[禽兽部]猪肉

,蘸薏仁末食)。肚,入胃健脾(仲景治消渴,有黄连猪肚丸。用雄猪肚一枚,入黄连末五两,栝蒌根、白粱米

《本草求真》:[上编卷四泻剂]泻火

畏款冬花牛膝。忌猪肉。(亦有不忌者。如脏连丸黄连猪肚丸之类。)《本草求真》清黄宫绣公元16441

《世医得效方》:[卷第七大方脉杂医科]消渴

,黑豆一合,煮至一盏半,去腰子、黑豆,入药四黄连猪肚丸治强中,消渴。服栝蒌散、荠汤后,便可服此。亦

《普济方》:[卷一百七十六消渴门]辨六经渴病并治

盐汤浸炙)白茯苓(去皮)北有木猪肚儿丸(一名黄连猪肚丸出如宜方)治消渴。猪肚(一具治如食方)黄连粱

《绛雪园古方选注》:[中卷内科丸方]猪肚丸

目录 1 拼音 2 《外科真铨》卷上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泽兰饮 1 拼音

zé lán yǐn

2 《外科真铨》卷上 21 方名

泽兰饮

22 组成

泽兰1钱,党参3钱,当归3钱,白芍2钱,云茯苓3钱,山甲2片,银花2钱,米仁3钱,甘草1钱,嫩桂枝1钱。

23 主治

腕痈。

古籍中的泽兰饮 《本草求真》:[上编卷三散剂]温散

寿禅师妙医术。作五香饮济人。沉香饮檀香饮丁香饮泽兰饮甘松饮。皆以香为主。更加别药有味而止渴。兼补益

《医学从众录》:[卷七风痹痿]脉息

疾,照方一服即愈。山甲(一钱,炒研)白薇(二钱)泽兰(三钱)照分量,好酒煎服。硫黄敷痛膏(俱见《种福

《医学实在易》:[卷五表证诸方]痹症

疾,照方一服即愈。山甲(一钱,研炒)白薇(二钱)泽兰(三钱照分量,好酒煎服。硫黄敷痛膏(《种福堂》)

《本草择要纲目》:[热性药品]檀香

妙医术。作五香饮济人。沉香饮。檀香饮。丁香饮。泽兰饮。甘松饮。皆以香为主。更加别药。有味而止渴兼补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檀香

目录 1 拼音 2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三 21 四圣丹的别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26 附注 3 《洞天奥旨》卷九 31 组成 32 主治 3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4 《外科启玄》卷十二 41 组成 42 主治 4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5 《济阳纲目》卷七十二 51 组成 52 功效 53 主治 5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万氏家抄方》卷六 61 四圣丹的别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66 各家论述 67 附注 7 《普济方》卷九十八引《大全集》 71 四圣丹的别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76 用药禁忌 77 附注 8 《痘麻绀珠》卷十八 81 组成 82 主治 8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四圣丹 1 拼音

sì shèng dān

2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三 21 四圣丹的别名

四圣散、四圣膏、四宝丹

22 组成

珍珠35粒(犁尖铁器上煿微**,研),豌豆49粒(烧灰存性),头发(烧灰存性)。

23 主治

痘疮疔黑紫,头黑烂臭不可闻。

2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将儿在漫燠处安存,忌风寒秽气,先用簪尖平拨开疔口,将药絍入疔内,即时变为红白色,余疮皆起。又尝见疔痘者,但挑破出其黑血即愈,或挑开用口咂去黑血,或用绵裹指甲掐其黑血展去亦可,盖自疔破而毒气得散也。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搽面油胭脂调成膏子。

26 附注

四圣散(《本草纲目》卷二十四)、四圣膏(《赤水玄珠》卷二十八)、四宝丹(《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3 《洞天奥旨》卷九 31 组成

蜂房1个(净,全用,去虫,将食盐填于孔内,阴阳瓦焙干,为末),地龙(去泥尽,阴阳瓦焙干,为末)5钱,蜣螂(取米头者佳,阴阳瓦火焙干,为末)3钱,广木香末3钱,象牙3钱,乳香(去油)3钱,瓜儿血竭(净末)5钱,飞矾末3钱,槐子(炒黄为末)3钱,没药3钱,提净黄蜡8两(滚化)。

32 主治

痔漏。

3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清晨酒送下;如不能饮,清汤送下。

34 制备方法

用黄蜡烊化,入前药和匀为丸。

4 《外科启玄》卷十二 41 组成

牛黄1钱2分,朱砂8分,珍珠2分,儿茶1钱7分。

42 主治

疔毒。

4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用口嚼胭脂点之,均点上。内服保元汤加芎、桂。

4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5 《济阳纲目》卷七十二 51 组成

槟榔1钱,大黄5分,牵牛5分,甘草(炙)4分。

52 功效

下虫。

53 主治

心疼。

5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加艾叶7片,水煎,入好醋少许服。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6 《万氏家抄方》卷六 61 四圣丹的别名

四圣挑疔散、四圣膏

62 组成

珍珠,豌豆(烧灰存性),血余(烧灰存性),2灰等分,冰片5厘。

63 主治

痘疔。

6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先将银簪拨开疔口,以药填入,即变红活。

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油胭脂调成膏。

66 各家论述

《医方考》:珍珠能出毒止痛,二灰能烂毒化血,胭脂能利血拔毒,冰片能利窍行滞。

67 附注

四圣挑疔散(《医方考》)、四圣膏(《痘疹传心录》卷十九)。方中珍珠用量原缺。

7 《普济方》卷九十八引《大全集》 71 四圣丹的别名

地黄丸

72 组成

熟地黄(洗,锉,焙)、当归(洗,锉,焙)、玄参(洗,锉,焙)、羌活(洗,锉,焙,拣节重者)各等分。

73 主治

走注风及风气,四肢倦怠,不思饮食。

74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或温酒或盐汤食前送下。良久仍进饮食。

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6 用药禁忌

忌猪、鸡、羊、热面、萝卜、猪、羊血。

77 附注

地黄丸(《普济方》卷九十八)。

8 《痘麻绀珠》卷十八 81 组成

绿豆、豌豆、赤小豆(各烧存性),珍珠(研细)2分。

82 主治

痘疮干燥,其根焦黑。

83 四圣丹的用法用量

内服夺命散,外以本方涂之。

古籍中的四圣丹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痘疔黑陷(三十七)

而疔自退。疔退后,宜大进六气煎,或六物煎,外用四圣丹,以胭脂汁调点之。疔若大者,用银针挑破疮口,吸

《本草求真》:[上编卷七食物]豌豆

或黑坏而臭。或中有紫线。用此治无不效。(牛御史四圣丹。用豌豆四十九粒烧存性。头发灰三分。真珠十四粒

《奇方类编》:[奇疾方]痘中有疔

挑疔破,咂去恶血,以少许点之,实时变红活色,名四圣丹。(牛御史秘传方)《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公元16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卷三]调经种子

勿用冷水。取胶同煎药,用之最取元气,大补气血。四圣丹诸男妇诸虚百损,并宜服之。紫河车(一副洗净,新

《慈幼新书》:[卷四痘疮]见点三日诀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桐皮 21 拼音名 22 海桐皮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归经 26 功能主治 27 海桐皮的用法用量 28 备注 29 摘录 3 《中华本草》:海桐皮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海桐皮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栽培 39 性状 310 化学成份 311 海桐皮的药理作用 312 炮制 313 性味 314 归经 315 功能主治 316 海桐皮的用法用量 317 注意 318 附方 319 各家论述 320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海桐皮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海桐皮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海桐皮 1 拼音

hǎi tóng pí

2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桐皮

21 拼音名

Hǎi Tónɡ Pí

22 海桐皮的别名

刺桐、山芙蓉、空桐树

23 来源

豆科乔木刺桐Erythrina indica Lam的树皮或根皮。四季可采,晒干。

24 性味

苦,平。

25 归经

归肝、肾经。

26 功能主治

祛风湿,舒筋通络。用于风湿麻木,腰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各种顽癣。

27 海桐皮的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

28 备注

(1)不同地区海桐皮同名异物甚多,常见如下数种:五加科刺楸属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Koidz东北地区;木棉科木棉Bombax malabarica L广东地区;芸香科樗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 et Zucc福建和江浙地区。

(2)适用于下肢关节痹痛以及腰膝疼痛等症,常配合牛膝、薏苡仁、五加皮等药同用。治湿热下注、脚膝疼痛的病症,可配合萆薢、木通等药同用。此外,本品外用治疥癣,可配合川槿皮、蛇床子、大黄,浸酒外搽。

29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海桐皮

31 出处

出自《开宝本草 》《广州植物志》:刺桐,印度人有用(树皮)以退热及治胆病的。

32 拼音名

Hǎi Tónɡ Pí

33 英文名

Bark of Oriental Variegated Coralbean, Bark of Himalayan Coralbean

34 海桐皮的别名

钉桐皮、鼓桐皮、刺桐皮、刺通、接骨药。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刺桐、乔木刺桐干皮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rythrina variegata L[Eindica Lam]2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Etienensis Wang et Tang]

采收和储藏:栽后8年左右,即可剥取树皮,通常于夏、秋季进生。有剥取干皮、砍枝剥皮和挖根剥皮3种方法。剥后,刮去灰垢,晒干即成。

36 原形态

1 刺桐 大乔木,高可达20m。树皮灰棕色,枝淡**至土**,密被灰色绒毛,具黑色圆锥状刺,二三年后即脱落。叶互生或簇生于技项;托叶2,线形,长l13cm,早落;3出复叶;小叶阔卵形至斜方状卵形,长1015cm,顶端小叶宽大于长,先端渐尖而钝,基部近截形或阔菱形,两面叶脉均有稀疏毛茸。总状花序长约15cm,被绒毛;总花梗长710cm;花萼佛焰苞状,长23cm,萼口斜裂,由背开裂至基部;花冠碟形,大红色,旗瓣长56cm,翼瓣与龙骨瓣近相等,短于萼;雄蓝10,二体,花丝淡紫色,长335cm,花药**;花柱1,淡绿色,柱头不分裂,密被紫色软毛。荚果串珠状,微弯曲。种子l8颗,球形,暗红色。花期3月。

2.乔木刺桐 乔木,高78m。树皮有刺。三出复叶,小叶肾状扁圆形,长1020m,宽819m,先端急尖,基部近截形,两面无毛;小叶柄粗壮。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于总花梗上部;花序轴及花梗无毛;花萼2唇形,无毛;花冠红色,长达4cm,翼瓣短,长仅为旗瓣的1/4,龙骨瓣菱形,较翼瓣长,均无爪;雄蕊10,5长5短;子房具柄,有**毛。荚果梭状,稍弯,两端尖,顶端具喙,基部具柄,长约10cm,宽约12cm。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野生或栽培为行道树。

2生于山沟或草坡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38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缺陷候,喜欢阳光,不耐寒。在年平均温度201℃,1月份平均温度8℃以上,降水量110mm以上的地区均能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

栽培技术 扦插繁殖:春季23月进行。选12年生的健壮枝条,截成长约25cm,具芽34个,再按行距1215cm,株距810cm插于苗床,深为插条长的3/52/3。插后保持床土湿润,约30d生根。春季萌芽前定植。

田间管理 每年追肥23次,在萌芽前、夏季和休眠前进行,以氮肥为主,钾磷肥为辅。

病虫害防治 桔全爪螨为害叶片,在发生期喷波美0203度石硫对剂,或20%双甲眯1000倍液,半月1次,连喷数次。在冬季应清洁田间破坏其越冬场所。

39 性状

性状鉴别 (1)刺柚皮,呈半圆筒状或板片状,两边略卷曲,长约40cm,厚02515cm,外 表面黄棕色至棕黑色,常有宽窄不等的纵沟纹。老树皮栓皮较厚,栓皮有时被刮去,未除去栓皮的表面粗糙有**皮孔,并散布有钉刺,或除去钉刺后的圆形疤痕,钉刺长圆锥形,高58mm,顶锐尖,基部直径510mm;内表面黄棕色,较平坦,有细密纵网纹。根皮无刺。质坚韧,易纵裂,不易折断,断面浅棕色,裂片状。气微,味做苦。

(2)乔木刺桐皮,基本同刺桐皮,呈向内卷的横长条形或平坦的小方块,厚36mm,外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至棕黑色不等,有的显暗绿色,粗糙;栓皮多脱落,钉刺基部与栓皮界限不明显;内表面浅黄棕色,平滑,有细纵纹。质坚硬,折断面**,纤维性。气微,味微苦。以皮薄、带钉刺者为佳。

显微鉴别 横切面:(1)刺桐皮木柱层极厚,由10余列至数十列木栓细胞组成,木栓细胞呈方形或切向延长的长方形,壁薄。栓内层与皮层不易区分,由数十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基间有众多含草酸钙棱晶的厚壁细胞散在,棱晶直径830μm纤维束较少见,或单个散在。韧皮部宽广,韧皮部薄壁细胞、颓废筛管群和纤维束相间排列,纤维束由34个至数十个纤维细胞组成,壁厚,木化,外有含晶细胞,形成晶鞘纤维。射线宽39列细胞,常向一方弯曲。本品薄壁细胞中尚含草酸钙棱晶、淀粉或棕色物质。

(2)乔木刺桐皮与刺桐相似。但含晶厚壁细胞较少,草酸钙棱晶直径535μm。韧皮纤维束由数十个细胞组成。

粉末特征:(1)刺桐皮粉末灰色。①木栓细胞多角形,常多层重叠,壁菲薄,非木化或微木化。②含厚壁细胞常单个或数个相连,类方形或圆形,细胞壁增厚不均匀,木化,有时可见细小孔沟,胞腔内含草酸钙棱晶,直径830μm。③纤维及晶鞘纤维较多,多成束存在,纤维直径930μm,壁极厚,胞腔线形,木化或微木化,纤维束周围有含草酸钙棱晶的细胞。④单粒淀粉类圆形,直径312μm,脐点点状,复粒淀粉偶见,由24分粒组成。⑤角刺细胞呈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1145μm,壁木化,纹孔及孔沟明显。

(2)乔木刺桐粉末与刺桐皮相似,纤维常碎断,直径102840μm,壁厚,木化。淀粉粒单粒圆球形,直径1145μm,壁木化,纹见23分粒的复粒。

310 化学成份

树皮中含生物堿:刺桐文堿(erysovine),水苏堿(stachydrine),刺桐特堿(erysotrine),刺桐定堿(erysodine),刺桐灵堿(erythraline),刺桐平堿(erysopine),刺桐匹亭堿(erysopitine),刺桐二烯酮堿(erysodienone),刺桐宁堿(erysonine),下箴刺桐堿(hypophorine),下箴刺桐堿甲酯(hypaporine methyl ester),N,N二甲基色氨酸甲酯(N,Ndimethyltryptophan methyl ester),刺桐亭堿(erysotine),刺桐替定堿(erythratidine),异刺桐替定堿(epierythratidine),11羟基表刺桐替定堿(11hydroxy epierythratidine)。还含攀登鱼藤异黄酮(warangalone scandenone),5,7,4'三羟基6,8二异戊黄酮(5,7,4'trihydroxy6,8diprenyliso flavone),海鸡冠刺桐素(erycrisfagallin),阿比西尼亚桐素Ⅱ(erythrabyssinⅡ),菜豆素(phaseollin),菜豆素定(phaseollidine),异补骨脂双氢黄酮(isobavachin),刺桐苯乙烯(eryvariestyrene),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油菜甾醇(campesterol)以及氨基酸和有机酸。种子含油,油中饱和有机酸占367%,不饱和有机酸占633%,还含有植物凝血素(lectins)。

311 药理作用

海桐皮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铁锈色小芽脑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亦有谓海桐皮(ErythrinaSp)在体外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312 炮制

用清水浸泡,洗净泥屑,切成小块,晒干。

313 性味

苦;辛;平

314 归经

肝;脾;胃经

315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杀虫止痒。主风湿痹痛;肢节拘挛;跌打损伤;疥癣;湿疹

316 海桐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浸酒搽;或研末调敷。

317 注意

血虚者不宜服。

1《本草经疏》:腰痛非风湿者不宜用。

2《本草汇言》:痢疾、赤口良、痹盟谐证非关风湿者不宜用。

3《得踢本草》:血少火炽者禁用。

318 附方

①治风湿两腿肿满疼重,百节拘挛痛:海桐皮一两,羚羊角屑、慧茁仁各二两,防风、羌活、筒桂(去皮)、赤获苍(去皮)、熟地黄备一两,摈榔一两。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脚气治法总要》海桐皮散)②治腰膝痛不可忍:海桐皮二两,牛膝、草劳、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两,甘草半两,著茁仁二两,生地黄十两。八物净洗,焙干,细挫,生地黄以芦刀子切,用绵一两,都包裹,入无灰酒二斗浸,冬二七日,夏一七日,候熟。空心饮一盏,每日早、午、晚各一次,长令酮踞。合时不用添减。禁毒食。(《续传信方》)③治脚挛不能伸举:海桐皮、当归(去芦,洗净,焙干)、牡丹皮(去心)、熟干地黄、牛膝(去芦,酒浸,焙干)各一两,山荣英、补骨月旨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葱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海桐皮散)④治大风疾:知母、贝母、乌梅肉、海桐皮、金毛狗脊(去毛)。上等分,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日中、临睡各服三十九;又每夜第一次睡觉(醒)时,急于头边取三十九便服,并用羊蹄根自然汁下。大忌酒及房事、一切发风之物,只吃淡粥一百日,皮肉自渐皆复。(《百一选方》神仙退风丹)⑤治中恶霍乱:海桐皮煮汁服之。(《圣济总录》)⑥治风虫牙痛:海桐皮煎水漱之。(《圣惠方》)⑦治风癣有虫:海桐皮、蛇床子等分,为末,以腊猪脂调搽之。(幼口宜方》)⑧治伤折,辟外风,止疼痛:海桐皮一两(锉),防风二两(去芦头),黑豆一两(炒熟),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惠方》海桐皮散)⑨治时行赤毒眼疾:海桐皮一两,切碎,盐水洗,微炒,用滚汤泡,待温洗眼。(《本草汇言》)⑩治乳痈初起:刺通五钱,红糖一两,煎水服。(《贵州草药

319 各家论述

1《本草求真》:海桐皮,能人肝经血分,往风除湿,及行经络,以达病所。用者须审病自外至则可。若风自内成,未可妄用,须随症酌治可耳。

2《海药本草》: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

3《日华子本草》:治血脉麻痹疼痛,及煎洗目赤。

4《开宝本草》:主霍乱中恶,赤白久痢,除首围、疥癣。牙齿虫痛,并煮服及含之。水浸洗目,除肤赤。

5《纲目》:能行经络,达病所,又人血分及去风杀虫。

6《岭南采药录》:生肌,止痛,散血,凉皮肤,敷跌打。

7《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散疯,止痛。疗咳嗽,止产后疯血作痛。

8《贵州草药》:解热怯疯,解毒生肌。治乳痈,骨折。

320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海桐皮的方剂 海桐皮散

、天麻、辣桂。牛膝、麻黄(去节)、枳壳(麸炒)、海桐皮、白芍药、川乌(炮去皮脐)、松节、防风、杜仲

虎骨丸

微炒),赤芍药1两,芫花3分(醋拌,炒令干),海桐皮1两(锉),牛膝1两(去苗),干蝎3分(微炒)

海桐皮丸

itóngpíwán《圣济总录》卷八:海桐皮丸:处方:海桐皮2两(锉细),石斛(去根)3分,羌活(

牛膝丸

(去苗)虎胫骨30克(涂酥,炙微黄)羌活30克海桐皮275克当归22克(锉,微炒)巴戟22克芎藭

海桐皮浸酒

píjìnjiǔ《圣济总录》卷一二九:海桐皮浸酒:处方:海桐皮(锉)1两,五加皮(锉)1两,独活(去

更多用到中药海桐皮的方剂

用到中药海桐皮的中成药 关节克痹丸

938g麻黄156g薏苡仁938g牛膝313g海桐皮438g桑枝625g桂枝313g生姜1000g

风痛丸

脊(沙烫)0g木瓜60g莶草60g牛膝30g海桐皮30g苍耳子(炒)30g远志(炒焦30g西红

风痛安胶囊

、石膏500g、薏苡仁333g、木瓜250g、海桐皮167g、忍冬藤333g、黄柏250g、滑石粉

伤科壮骨膏

0g秦艽30g木瓜30g当归30g香加皮20g海桐皮24g防风24g白芷20g升麻24g红花24g

独角莲膏

5g,刺猬皮45g,山甲片45g,当归45g,海桐皮45g,苏木45g,海带45g,大麻仁45g,

更多用到中药海桐皮的中成药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古籍中的海桐皮 《普济方》:[卷一百十四诸风门]诸风难治附论

僵蚕(微炒)甘菊花细辛本白术槟榔犀角屑羚羊角屑海桐皮(锉)白芷枳壳(麸炒微黄去瓤)麝香(细研以上各

《普济方》:[卷一百十五诸风门]诸风杂治

同研令匀。炼花桑枝煎治一切风。花桑枝(一斤锉)海桐皮(半斤)仙灵脾(半斤)五加皮(半斤)牛蒡根(半

《临证指南医案》:[卷七]痹

痛极发厥。此属周痹。(周痹)桂枝木片姜黄羚羊角海桐皮花粉白蒺藜又照前方去姜黄白蒺加大豆、黄卷、木防

《吴鞠通医案》:[卷四]痹

钱)茯苓皮(二钱)生石膏(五钱)片姜黄(钱半)海桐皮(钱半)牛膝(钱半)生苡仁(三钱)张二十五岁十

《普济方》:[卷三十二肾脏门]肾脏风毒流注腰脚(附论)

药茶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使用的,它的保健机理同其它中药方法治病的机制一样,同样通过药性与病性的相互对抗、药性对机体正气的协调补充来达到治病目的。如热性病表现出大热、大汗、口渴、喜冷饮、烦躁等症状,用寒凉药物甚或以冷饮的方式饮用,就可以有效地抑制亢盛的热邪,最后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

三国华佗的《食论》有“苦茶,久食益意思”之说。晋代张华《博物志》称:“饮真茶,令人少眠。”唐代时,人们对茶的药用价值的认识已经较为普遍。著名药学家陈藏器称“茶为万病之药”,此说虽有夸张之嫌,但茶的药理成分之多和药效作用之广却是不争之事实。自唐至清,可以搜集到的有关论述药茶的古籍,不下近百种。

一,清心祛火茶:

五代蜀毛文锡撰的《茶谱》中称茶能益思。宋代苏轼撰的《东坡杂记》中称茶能除烦。元代忽思慧撰的《饮膳正要》中称茶能清神。明代李时珍撰的《本草纲目》称茶能使人神思爽。清代王孟英撰的《随息居饮食谱》称茶能清心神。

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心神得养,神态活动才能正常,精神振奋,神态清晰,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与外界环境协调统一。若心有病变,主神态的功能失常,就会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

茶材推荐: 绿茶、红花、桑葚、淮山、酸枣仁、五味子、黄连、淡竹叶、远志、芦荟、金银花等。

苦瓜茶: 苦瓜片五克,绿茶三克,蜂蜜适量。将苦瓜片、绿茶放入茶杯中,倒入沸水冲泡,闷泡十分钟,调入蜂蜜饮用。

苦瓜性寒、味苦,具有清热。明目、解毒功效,内含的苦瓜素能减少摄取的奎宁和糖,苦瓜苷则具有降糖作用。此茶饮适宜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若不搭配糖类,单味入茶,效果更佳。

二,润肺滋阴茶:

唐代孟诜撰的《食疗本草》称茶能解痰。苏敬撰的《新修本草》称茶能祛痰。元代忽思慧撰的《饮膳正要》称茶能祛痰热气。明代李时珍撰的《本草纲目》称茶能吐风热痰涎。清代赵学敏撰的《本草纲目拾遗》称茶能涤痰清肺,黄宫绣撰的《本草求真》称茶能入肺清痰。张璐撰的《本经逢源》称茶能消痰。

肺主气,肺的功能决定了它与呼吸有关。中医认为肺的治节功能,即“通调水道”实际上是代表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若肺主治节功能失常,即影响到宗气的生成与散布,也因肺气虚衰,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

茶材推荐: 杏仁、薄荷、胖大海、百合、鱼腥草、桔梗、金莲花、乌梅、牛蒡、玉蝴蝶等。

桔梗茶: 干燥桔梗十克,千日红五克,蜂蜜适量。将桔梗和千日红放入一杯热开水中,浸泡十分钟左右,过滤取汁,加入适量蜂蜜即可饮用。

桔梗具有利咽、宣肺、化痰、排脓的功效。千日红具有消肝解郁、止咳定喘的作用。二者搭配饮用,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都有不错的疗效,更适宜咳嗽多痰者饮用。

三,提神解乏茶:

晋代张华撰的《博物志》、唐代苏敬撰的《新修本草》、清代张路撰的《本经逢源》以及《桐君录》,分别称茶能令人少、令人少眠、令人少寐和令人不眠。唐代陈藏器撰的《本草拾遗》、五代蜀毛文锡撰的《茶谱》、清代曹慈山撰的《老老恒言》,分别称茶能“少睡”,“睡少”和“不睡”。明代李士材撰的《本草图解》称茶能醒睡眠;清代王孟英撰的《随息居饮食谱》称茶能醒睡。

现代生活压力大,很多人经常加班。熬夜,加之缺乏运动,整日感觉昏昏沉沉,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通过饮用一些茶方,可以达到解乏提神的效果。

茶材推荐: 北五味子,川芎、红枣、绿茶、菊花、西洋参、党参、迷迭香等。

专心茶: 绿茶十克,炙黄芪二十五克。将两种茶材洗净精研为粗末,用500毫升,冲泡十五分钟即可饮用。

黄芪可补中气、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加上绿茶的提神醒脑作用,此茶是集中精神,减轻疲惫的佳品。

四,调理气血茶:

理气即帮助缓解气滞、气逆,疏理气机,当人发生气滞或气逆时,主要表现为器官功能下降,如脾胃不和,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秘,肝火旺盛,月经不调,胸闷胸痛等。而通常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较多,如饮食不节、寒暖失调等。

茶材推荐: 陈皮、玫瑰花、枳实、檀香、佛手、薰衣草等。

龙井山楂茶: 龙井茶、山楂各五克,陈皮少许。将洗净的山楂和陈皮用200毫升的冷矿泉水浸泡四小时以上。用盖碗冲泡龙井茶,滤出茶汤,加入浸泡过山楂和陈皮的汤汁饮用。

陈皮是理气类中药,有行气止痛、健脾化痰之效,可用于缓解脾胃气滞、恶心呕吐、腹胀等,与龙井茶、山楂一起服用,是健胃消脂的良品,可降血脂、降胆固醇、预防脂肪肝。

五,瘦身消脂茶:

唐代陈藏器撰的《本草拾遗》称茶能去人脂。宋代苏轼撰的《东坡杂记》称茶能去腻。明代李士材撰的《本草图解》称茶能解炙毒。清代曹慈山撰的《老老恒言》称茶能解肥浓。赵学敏撰的《本草纲目拾遗》称茶能解油腻、牛羊毒。

肥胖族最大的烦恼并非是羡慕别人曼妙身姿,妒忌穿在别人身上漂亮衣服,而是自己的 健康 。由于过多脂肪的堆积,脂肪沉积于血管内,会使血管硬化狭窄,因此容易患各种心血管疾病;此外由于代谢方面的问题,容易出现便秘。

利用茶疗消脂、减肥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方法,也是容易长期坚持的方法。

消脂减肥茶: 绿茶五克,大黄二克。将绿茶、大黄一起放入茶壶中,沸水冲泡十分钟后饮用。此茶有很好的清热、泻火、通便、消积作用。其他还有:香蕉绿茶、金银花瘦身茶等。

六,延年益寿茶:

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称茶能祛宿疾,当眼前无疾。明代程用宾的《茶录》称茶能抖擞精神,病魔敛迹。清代俞洵庆的《荷廊笔记》称茶能 养生 益。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气血渐渐衰退,体内代谢也会减缓,抵抗力下降,此时需要滋补身体,调养气血,以达到抵抗疾病,延年益寿的功效。另外,茶疗相对于市面的保健品价格便宜,冲制简单,省时省力,是中老年人的最佳选择。

乌龙冬瓜茶: 乌龙茶五克,冬瓜皮二十五克,山楂肉二十克。将冬瓜皮和山楂肉放入沙锅煎煮二十分钟,用煎煮的汤汁冲泡乌龙茶饮用。此茶饮适宜痰多久咳,体虚浮肿的人服用,能抗衰老,防病保健。

除了以上介绍药茶保健还有:少儿强身茶、护肤美白茶、醒酒解酒茶、安神助眠茶、解腻消食茶、固精养肾茶、健脾养胃茶等等。

随着 社会 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茶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但尽管如此,迄今茶的应用主要的还是在食用和药用两个方面,这是茶的营养成分和药理功能决定了的。营养与药效,虽有一定区别,但对人体而言,均属保健效果之列。能于品饮香茗之际获身体保健之功效,真可谓是“善莫大焉”。

撰文:李海军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