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针灸会对身体有副作用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6收藏

经常针灸会对身体有副作用吗?,第1张

不会,针灸后不舒服的反应就是酸麻胀,有的人受不了酸麻胀,不舒服,酸麻胀也不是副作用,是我们非常需要的针刺的效果,有了酸麻胀的这种感觉,我们的气血才能运行得更好。

针灸是最安全可靠、没有副作用的一种纯天然的物理疗法。我们说针灸它只是一个毫针刺入我们的身体,然后让我们的身体产生这种应激反应,它对这种外来的应激反应能有一个修复身体的作用,没有通过肝代谢、肾代谢,比如一些药物还需要代谢,药物的毒副作用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而针灸是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只要你对这个针不过敏就行了。

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种称作针法,后一种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第五,针刺造成的疼痛是很轻微的,如同被蚂蚁咬了一下一样。据我们所知,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针灸会产生任何副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在医药发达的今天,WHO仍然大力推广针灸的原因。

针灸也不会令人上瘾。

水针即穴位注射疗法。穴位注射法指将药液注入穴位内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水针、小剂量穴位注射法。若采用 物,则称穴位封闭。它兼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操作时,先选取穴位,然后按肌肉注射的要求刺入穴位至预定深度,微加提插,得气后,缓慢推入药液。不可伤及神经干或将药液误入血管等。注射量根据药液品种和所选穴位而定。头部01~05毫升,耳穴01~02毫升,四肢部05~2毫升,腰臀肌肉丰厚处2~15毫升。如作小剂量穴位注射,剂量为常规剂量的1/10~1/2。一般说来,可供肌肉注射的中西药针剂均可酌情选用,如葡萄糖、维生素、普鲁卡因、当归、红花注射液及部分抗菌素等。一般常见疾病均可用此法治疗。

详见百科词条:水针 [ 最后修订于2015/5/14 9:14:44 共30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长时间、不间断地针灸刺激或持续多日的针灸治疗,并不能保证针灸效果的“无限叠加”。多数情况下,如慢性疼痛、火针治疗、月经病、周围神经病等,有适当的治疗间隔是必要的,这样有助于患者的“针刺得气”(所谓“针刺得气”是指在针刺穴位后,经过手法操作或较长时间的留针,使患者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行针者则觉得针下沉紧),从而起到扶正祛病的作用。

扩展资料:

实施针灸时,注意5个事项:

1、不能在过饥、过饱、过劳或醉酒的状态下进行针灸。

2、针灸前要保持轻松的心情,避免情绪过度紧张。

3、尽量不化妆、刮舌苔、喷香水,以防影响医生对身体状况的正确判断。

4、在针灸前去一次卫生间,避免针灸后留针(指进针后将针置于穴位内不动,以加强针感和针刺的持续作用,一般停留一二十分钟)出现不适,或针灸腹部时对膀胱产生刺激。

5、针灸后要注意皮肤清洁,不需要专门进行皮肤消毒,只要不接触脏水、油污等不干净的东西即可,以避免针眼感染。

人民网—针灸虽好也不可天天扎 注意这5点才能科学养生

针刺人中穴急救昏迷病人,这个中国人用了几千年的的急救方法,很多人因为不敢用,错失施救时机,事后只能懊悔、自责。

大家好,我是远志。 关注《我的健康我调理》,分享中医治病、养生知识。

在中国知道人中穴的不少,但是,在遇到昏迷病人时,敢用针刺人中穴出手施救的并不多!

因为对中医的误解、不重视,缺少宣传和推广,这个非常简单的急救方法,往往变成一个传说。

毕竟让一个从来没见过扎针的人,用 针刺人中穴急救昏迷病人,担心把病人扎坏,不敢扎针,也在情理之中。

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那么远志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人中穴急救的道理 : 一是昏迷的后果;二 是 针刺 人中穴急救 原理; 三 是 针刺人中穴 施救 的风险; 第 四 , 针刺人中穴施救的 操作 要领。

        昏迷后的急救就是救命

疾病,受伤、情绪、劳累 ,甚至惊吓、饥饿 等 等, 都可能引起昏迷 。中医称为晕厥,西医叫休克。

昏迷的表现就是病人对喊叫、拍打 和光 线照射眼睛等刺激都 没有反应, 就是处于 神志不清 的昏迷状态了。

发生 昏迷如 果 不及时救醒, 时间 长了就会大脑 缺氧, 造成大 脑 的损伤 , 导致 残 疾 , 甚至 成 了 植物人 。

许多猝死者 ,都 是 昏迷后, 身边没有人及时发现,或 者是 发 现了 却没有被救醒。

昏迷 的 最初 4分钟 ,医学上称为 急救 的 “黄金时间” ,周围的人在最短时间 进行有效的急救, 往往 决定着 病人的 生死。

人中穴为什么会有神奇的急救作用呢?

中医认为昏迷是气血阴阳离绝, 人中穴 正 处 在 沟通督脉和任脉的 关键 位置 ,俗话说的好,屁股决定想法,位置决定了作用。

我们从图上来看看人中穴的位置, 人中穴,位于鼻柱下、鼻唇沟上三分之一处, 是 督脉 上的一个穴位。

督脉 ,起于腹中 胞宫, 从尾椎骨下出来, 沿脊柱 向上 过头顶 ,再从前额、鼻梁下来 ,经 过 人中穴进入——督脉最后一个穴位龈交穴;

任脉 也是起于腹中胞宫,是从 会阴 穴出来 ,沿腹部、胸部正中线向上达头部,到任脉最后一个穴位——唇下的承浆穴 。

从经络的阴阳属性看,督脉 汇聚全身的阳脉, 属 性为 阳,任脉 总管全身的阴脉, 属阴 。我们做个形象的比喻,胞宫是人生命的起源,比作电源;任、督二脉在人体前后环绕一周,是 电源线, 那么,人中穴是开关,形成一个封闭的电路。那么, 人中穴的一端是火线,另一端是地线,一接触线路通了就放电,灯 就 亮了;分离开,灯就灭了。

所谓阴阳离绝则死,阴阳相交则生。 通过针刺人中穴调动了人体的经络气血,打通了任督二脉气血的循环,达到阴阳相交。

现代医学研究 也 证明, 刺激人中穴能够起到强心率、升高血压、增强呼吸节律的作用。

所以, 针刺 人中穴急救昏迷病人,是有理论和临床依据的,不管什么原因导致的昏迷,都可以用针灸人中穴来急救。

用针刺人中穴施救可能会有什么 风险 呢?

针灸人中穴急救在我国民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很多中医古籍中都有记载,在 《针灸大成》 上说:急救时,在人中穴用针刺入四分,艾灸人中穴也可以,但是不如针刺,治疗昏迷和癫狂病的效果非常灵验 。

中医针灸 临床治疗中也常用 人中穴,治疗脸肿、遍身水肿,闪了腰疼痛的站不起来等疾病 。

人中穴也不在危险的部位,针刺深度也就 3-5分,皮肉比较厚的至多也不过6、7分,再深就扎到骨头了,不可能扎人中穴就把人扎死了。

针刺急救的主要风险可能是施 救陌生人 时, 被讹诈, 这 与马路上遇到老人倒在地上,扶 不扶 、送不送医院是一 回事儿。

风险在人心,而不在扎针 。

针刺人中穴 急救 的 操作 非常简单

急救前 对患者做些简单的 检查, 看看 口腔中有没有食物或异物, 如果有异物就要取出来;尽量让病人的身体水平仰卧,但不要移动幅度过大。 在患者 口 鼻处感觉一下 气息 ,摸一下脉搏, 了解一下 患者的呼吸、心跳 情况 。

用 毫针对准鼻唇沟上三分之一处,针尖向上,针体倾斜45度左右刺入,针入3-5分 到 牙龈上部;

牙龈上部是龈交穴, 不管是 针刺, 还是用 指掐,都必须从人中刺到龈交穴 。然后小幅度地 捻转、提插 , 患者苏醒过来, 就可以 起针。

针刺人中穴急救操作就这么简单。

关于针刺人中穴急救昏迷病人,大家学会没有?还有什么顾虑?

更多的中医急救知识,将陆续分享给网友们,谢谢关注!

针感(needlingsensation)为针刺感应的简称。指患者对针刺所产生的酸、麻、重、胀或触电样等感觉反应。以及医生手指所感觉到的针下沉紧等反应。不同针感的出现,与患者的体质、病情和部位特点有关。如肌肉丰厚的部位,多出现酸胀感和针下沉紧感,神经干分布的部位,多出现酸麻感;感觉迟钝的部位,多出现胀重感;四肢末端和敏感的部位,多出现疼痛感。凡进行针刺治疗,一般均要求有适当的针感,才能获得预期的疗效。至于针刺感应的强弱,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目前临床上通常所说的“得气”,主要是指“针感”。当感应产生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同时患者会在针刺的部位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甚或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黄帝内经灵枢·终始》:“坚拒勿出,谨守勿内(纳),是谓得气。”《标幽赋》:“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这是对得气与否所作的形象描述。《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金针赋》:“气速效速,气迟效迟。”这充分说明了得气与否的临床意义。因此,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得气,如未得气,可采取候气或催气的方法,以促气至。

详见百科词条:针感 [ 最后修订于2016/4/13 15:44:41 共50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针灸伤到神经的后遗症

 针灸伤到神经的后遗症,很多的养生馆都有针灸这个项目并且非常受欢迎,针灸就是利用针刺与艾灸进行治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以下分享针灸伤到神经的后遗症。

针灸伤到神经的后遗症1

 人体每个部位的针刺深度和角度在操作时都是有个体要求的,比如说像胸部和脊椎等部位,多采用斜刺、浅刺的方法,同时像血管比较丰厚,甚至大动静脉周边都是要注意避开的地方

 通常来说,在针灸专业人士的正规操作下,极少会出现伤及到神经的事情发生,如果在针刺后对温热冷痛等感觉有障碍,出现肢体无力的现象,应及时拔针,停止针刺,同时要进行相关检验检查,对症处理。

  针灸伤到神经的后遗症

 根据你的这个提问来讲,针刺是一种比较传统的中医疗法。它的疗效是显著的,加上它的副作用小,很受大家的欢迎。但如果施针不当,也可能会伤及神经,给患者带来不少的痛苦。

 针刺误中外周神经时会马上出现一种触电的感觉,向末梢放散。一旦造成损伤,就可在神经分布的区域出现感觉的障碍和功能的障碍。比如:

 1、面神经受损时,会出现同侧表情肌麻痹瘫痪;动眼神经的损伤,会出现复视、上脸下垂、眼球不能内转。

 2、桡神经的损伤会出现垂腕;正中神经的损伤,会出现拇指外展、屈指受限;尺神经的损伤,会出现小鱼际的萎缩,小指、无名指的运动障碍。

 3、坐骨神经的损伤会出现行走不利、膝关节过伸,走路欠稳;胫神经的损伤,会出现足内收受限、跟腱反射消失,不能以足尖站立;

 腓神经的损伤会出现垂足,行走时独不能举起而呈现一种跨阔步的步态。这些都是神经损伤以后出现的`后遗症,我就罗列了这几种。希望我的建议能帮助到您,祝您早日康复!

针灸伤到神经的后遗症2

 在操作过程中,每一个部位的针刺深度和角度都有个别要求,比如胸部、脊椎等部位,多采用斜刺、浅刺的方法,同时像血管比较丰富

 甚至大动静脉周围都要注意避开,一般来说,在针灸专业人士的正规操作下,很少会出现伤及神经的事情,如果针刺后对神经造成损伤,那么就应该及时拔除针刺,并不会出现损伤神经的情况。

  根据针刺损伤部位,具体症状如下:

 1、误伤正中神经:可出现大拇指、食指、中指掌侧感觉麻木,局部对掌障碍;

 2、损伤桡神经:可出现垂腕;

 3、损伤尺神经:可出现爪形手或小鱼际肌萎缩症状;

 4、损伤腓神经:可出现垂足、跨越步态;

 5、损伤坐骨神经:可出现行走困难症状。

 针灸穴位注射同样可发生损伤神经情况,若医生取穴精准,轻巧操作,可避免损伤局部神经等问题。

针灸伤到神经的后遗症3

 针灸是比较传统的中医疗法,是针法和灸法的统称。针灸有诸多疗效,比如说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等等,加上副作用小很受人们欢迎。但是若施针不当可能会造成不当后果,有些人在私人诊所进行针灸治疗伤到神经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下文介绍下针灸伤到神经的后遗症。

  针灸伤到神经的后遗症

 针灸时神经损伤是针刺误中外周神经,当即会出现一种向末梢放散之麻电感,一旦造成损伤,在该神经分布区可出现感觉障碍,包括麻木、发热、疼痛、触觉及温痛觉减退等。

 同时,有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其具体表现为:面神经损伤可出现同侧表情肌瘫痪,不能做鼓腮、耸鼻、皱额等动作;动眼神经损伤,会出现复视,上睑下垂,眼球内转不能等;三叉神经损伤,可出现面部感觉障碍;桡神经损伤(如曲池穴穴注不当可)出现垂腕;

 正中神经损伤如(内关穴穴注不当)可影响拇指外展、屈指和对掌;尺神经损伤(如神门穴针刺不当)可出现小鱼际肌明显萎缩,小指和无名指运动障碍;坐骨神经损伤,可造成行走时膝关节强直过伸,无力;

 胫神经损伤(如足三里穴等针刺不当)可出现足与足趾不能屈曲,足内收受限,跟腱反射与跖反射消失,行走时以足跟着地,不能以足尖站立。如伤及腓总神经,主要症状为垂足,不能伸足、提足扬趾及伸足外翻,行走时足不能举起,呈跨阔步态。

  针灸怎么会伤到神经

 针灸时选择的穴位注射药物也可能会损伤神经,为了减轻药物理化刺激,在穴区深部和周围神经干或分支处作注射时,应选用浓度适中及刺激性较小的,酸碱度接近中性粒细胞范围的药物,某些药物可适当减少剂量,或使药液浓度与组织液渗透压相接近。

 一般而言,药液浓度过高时,用注射用水稀释;浓度过低时适当用生理盐水增加浓度。此外尚应注意药物的溶剂,如为醇溶液,就不宜作穴位注射用。

  针灸时注意事项

 针灸时应注意操作过程中正确穴位的位置及针感情况。选用毫针或注射针头要细,毫针以28号以上为宜;注射针头,浅表用4号,深部用5号齿科针头。

 病人如出现穴区疼痛,发热及上通下达之触电感时,切忌乱捣乱插,而应将针尖上提,待此类现象消失后,再行手法或注入药物。必须分清刺中神经干或分支与激发出循经感传现象之间的区别;

 循经感传是一种特殊的酸、胀、麻、热的感觉,按一定的路线,缓慢地行进(速度在20cm/min左右),和沿神经线路迅速传导的,以刺痛麻热为特征的神经传导有着明显的不同,不可混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分类 5 针刺麻醉的发展 6 针刺麻醉的特点 7 尚待解决的问题 8 针刺麻醉的原理 9 针刺麻醉的适应证 10 针麻穴位的特异性 11 针刺麻醉的操作 111 术前准备 112 选穴 1121 选穴原则 1122 体穴选择 1123 耳穴选择 113 方法 114 出针 115 辅助用药 116 常用处方 117 注意事项 12 穴位针麻效应的相对性 13 针刺麻醉的临床效果 14 针刺麻醉相关书籍 1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针麻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针刺麻醉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针刺麻醉 已经自动替换为 针麻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zhēn má

2 英文参考

acupuncture anesthesia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acupuncture anesthes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针麻(acupuncture anesthesia)简称针刺麻醉[1]。是在传统的针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麻醉方法[2]。病人能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1],不会发生麻醉意外和出现 的副作用[1],尤其适用于那些不宜进行药物麻醉的病人。术后恢复较快。目前已应用于普外科、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胸外科、骨科、妇产科、泌尿外科、小儿科等,具有比较广泛的适应证。适用于头面、五官、颈、胸、腹及四肢的一百多种手术[3]。亦适用于肝、肾、肺功能不正常,休克,体衰等,或对 物过敏的患者[3]。

4 分类

针麻包括体针刺麻醉醉、鼻针刺麻醉醉、面针刺麻醉醉、唇针刺麻醉醉、手针刺麻醉醉、足针刺麻醉醉、电针刺麻醉醉、水针刺麻醉醉等[3]。

5 针麻的发展

针麻是在传统的针灸学术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镇痛作用并能达到麻醉效果的新技术[3]。针麻的研究始于50年代,1971年我国正式对外公布以后,已有30多个国家开展了针麻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日前已广泛应用于普外科、脑外科、胸外科、五官科、妇产科等几十种手术。针剌麻醉的研究促进了痛觉生理和麻醉学的发展,推动了经络实质和针灸原理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科学、人体科学、生命科学的一项前沿课题。

6 针麻的特点

针麻以人体的经络感传为基础,通过穴位针刺来调动和发挥机体的镇痛调整功能。针麻不需要复杂的器械设备,操作简便安全[1]。在术中不用或少用 ,病人不会发生麻醉意外和出现 的副作用[1]。尤其适用于那些不宜进行药物麻醉的病人。由于患者在清醒状态和生理功能保持正常的情况下达到痛觉迟钝或消失,而其他感觉和运动机能仍保持正常,能主动配合手术[3][1]。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术后疼痛较轻,可以早期进食和早期活动,加上针刺具有调动和加强体内抗病能力的作用,能加速术后康复过程[1]。

7 尚待解决的问题

针麻是麻醉学术的一个新的领域,目前仍在不断总结经验和加强理论研究,对于所存在的镇痛不全,肌肉松弛不够理想、未能完全控制内脏牵拉反应等问题尚待解决[3][1]。

8 针麻的原理

针麻作用机理的实质是镇痛而不是麻醉,其类似麻醉的效应与真正的麻醉有质的区别,因而有人主张针麻就是针刺镇痛。但是,在针灸的理论和实践中,针刺镇痛的作用范围和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大量用于缓解或消除已有的疼痛,外科手术只是其多种应用领域之一。不过,针麻有了创新,取穴、针法等都有专门要求,并以提高机体的痛阈,达到类似麻醉的效应为目的,因此,这种镇痛与一般意义上的针刺镇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是有区别的。

业已证明,针刺之所以能产生明显的针刺麻醉临床效果是因为针刺穴位可以产生下列五个重要基本作用:

① 镇痛作用;

② 抗内脏牵拉反应作用;

③ 抗创伤性休克作用;

④ 抗手术感染作用;

⑤ 促进创伤恢复作用。

9 针麻的适应证

针刺麻醉目前已应用于普外科、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胸外科、骨科、妇产科、泌尿外科、小儿科等,具有比较广泛的适应证。适用于头面、五官、颈、胸、腹及四肢的一百多种手术[3]。亦适用于肝、肾、肺功能不正常,休克,体衰等,或对 物过敏的患者[3]。如甲状腺、上颌窦、青光眼、颅脑(前后颅窝)、全喉截除、肺叶切除、胃大部分切除、脾切除、剖腹产、腹式输卵管结扎、前列腺切除、膝外侧半月板摘除等[1]。

一般认为对头面部、颈部、胸部的手术的麻醉效果较好[1],适应针刺麻醉的病例较多,并适用于心、肝、肺、肾功能不全,以及体衰和休克患者。腹部手术因腹肌紧张、内脏牵拉反应等原因,相对地说适应针刺麻醉的病例较少,尚须加强研究。

由于针麻安全度较大,副作用较小,因而对 物过敏者,或肝肾肺功能不良,病情危重,休克和年迈体衰等不能耐受 物者,应用针刺麻醉有利于保证病人术中和术后的安全[1]。为了更好把握起见,术前可进行针麻效果预测[1]。

10 针刺麻醉穴位的特异性

从针刺麻醉临床以及正常人体和动物体的实验研究可以看到,在针刺穴位与针麻或针刺防痛的关系中,穴位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 不同穴位或不同处方针刺麻醉的效果不同。

② 同一穴位或同一处方对身体各部的镇痛效果不同。

③ 同一处方对镇痛和抗生理扰乱的作用可不相同。

④ 各穴位之间,在针刺作用上存在着相互加强或相互抑制的作用。 从以上四个方面的表现来看,针刺麻醉效果确实与穴位的特异性有一定关系。

11 针麻的操作

针麻的方法有单一针麻和针刺复合麻醉。

单一针麻即应用单一的方法 穴位,如针刺或电极板、激光、指压、穴位注射等[1]。

针刺复合麻醉,即应用针麻为主,同时配合少量的药物麻醉[1]。

临床操作时,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病种等,按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取穴等方法,选取适当穴位。针刺后可手法运针,也可采用电针和穴位注射的方法 穴位。有时也适当使用少量辅助药物,如镇静、镇痛、局部麻醉或可影响中枢神经递质的药物等。针刺麻醉目前仍存在镇痛不全,肌肉松弛不够和内脏牵拉反应等问题,尚待进一步提高。

111 术前准备

手术前,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就病人的病情、病史、思想情况一起进行分析讨论,统一认识,确定针刺麻醉手术方案。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准备采取相应的措施。由于针刺麻醉手术时病人处于清醒状态,因此,在术前须将针刺麻醉的意义、特点、方法、过程和效果向病人作介绍。同时把手术过程可能有的不适感觉等向患者讲清楚,使其有思想准备,并了解如何进行配合(如开胸时做深呼吸等)。还可在术前在患者身上选穴进行1~3次试针,以了解"得气"情况和对针刺的耐受力,以便在手术时采用适当的 方法给予适当的 量。

复合麻醉术前一般按麻醉常规给予辅助用药,进针后经15~30分钟捻转诱导,多数即可开始手术,术间酌情以手法运针, 强度以达到镇痛效果而又能为患者所耐受为宜[3]。也可用电针 (称电针刺麻醉醉)[3]。

112 选穴

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病种等,按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取穴等方法,选取适当穴位[3]。

1121 选穴原则

选穴以容易得气(以酸胀重的感应为佳),不痛,不出血,病人 舒适,术者操作无影响为原则。

1122 体穴选择

选用十四经穴为主。具体选法有三种:

① 循经选穴:根据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理论,选取与切口部位、手术脏器联系密切的经络腧穴。例如拔牙选手阳明合谷、三间穴;腹式输卵管结扎选三阴交、太冲穴等。

② 近部选穴:选用手术附近部位的腧穴。例如拔下牙选颊车、大迎穴;剖腹产选带脉穴等。

③ 按神经学说选穴:常用的选法主要有如下两种:一是同节段(或近节段)选穴,例如甲状腺手术选扶突、合谷、内关等穴;二是按神经干分布选穴或直接 神经干,骨科手术应用得较多。例如选极泉穴或臂丛穴(腋窝腋动脉搏动处的两侧各刺一针)进行某些上肢手术; 第三、四腰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等进行某些下肢手术;在颧 穴 三叉神经第二支,进行某些头部手术或颅脑手术等。

1123 耳穴选择

耳针选穴方法有如下三种

① 按脏象学说选穴:例如"肺主皮毛",切皮和缝皮时可取肺穴;"肾主骨",骨科或胸腔手术切肋骨可选肾穴;"肝开窍于目"眼科手术可取肝穴等。

② 按手术部位选穴:例如阑尾切除术选阑尾穴;肺手术取肺穴;胆囊手术取胆囊穴等。

③ 按照耳穴的神经支配和解剖生理学选穴:例如腹腔内脏手术选口穴、耳迷根穴,因是受迷走神经支配。把脑、下脚端等穴作为常用穴,能提高镇痛效果和减轻内脏反射,是根据其生理作用为指导的。 以上三种选穴法可单独选用,也可配合运用。

113 方法

① 手法运针:体针常用捻转或捻转结合提插的手法;耳针只能捻转,不能提插。运针频率每分钟120~200次为宜,捻转角度一般是90~360度之间,提插幅度在5~10毫米之间。要求始终处于"得气"状态。 手法运针应均匀稳定地进行,这是针刺麻醉的基本功,它可以根据术者指下感觉调整 强度。同时因设备简单,对在偏远农村、战时环境开展针刺麻醉有重要意义。

② 电针:操作方法同电针疗法。针刺麻醉一般用密波为主, 量以病人能耐受的中等 强度为宜。

③ 水针:选穴方法同体针。常用药物有维生素B1、冷度丁、10%葡萄糖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延胡索注射液等。度冷丁可用生理盐水稀释。本法常和手法运针或电针配合使用。 其他还有指压穴位麻醉,器械压迫法麻醉,电极板麻醉等方法代替针刺。

④诱导和留针:在手术开始前,对穴位预先进行一段时间 ,称为诱导。诱导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左右。可分普遍诱导和重点诱导两种,前者是对所有穴位按照穴位处方顺序进行普遍运针,时间稍长;后者是对重点穴位进行运针,在术前五分钟进行。手术过程中 一般须较轻;但对某些敏感部位,手术时可加强针刺感应;某些手术 较轻的步骤,可暂停运针或通电,予以静留针。例如脑外科切开脑膜后就可静留针一段时间。

114 出针

手术完毕,即可出针[3]。

115 辅助用药

针刺麻醉在术前和术中常需应用少量辅助药物,以提高针刺麻醉效果,使病人处于最安全和有利的条件下进行手术。常用的主要有镇静、镇痛和抗胆堿等药物。

① 术前用药,通常在术前一个小时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克,术前15~30分钟肌肉或静脉注射度冷丁50毫克(有的病人可以不用)。为了减少呼吸道和消化道分泌物,可在手术前30~60分钟在皮下或肌肉注射阿托品05毫克或东莨菪堿03毫克。

② 术中用药,术中可根据病人反应和手术具体情况,分别加用镇静、镇痛药,局麻药或肌肉松弛剂等。例如在切腹膜、结扎大血管或较强烈牵引内脏等之前,估计病人可能出现较强烈反应,可预先用1%普鲁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

术中用药时机要适当,最好用在病人有可能产生剧烈反应之前,才能取得较满意效果。药物剂量也必须适当,如用量过大,可能使病人处于朦胧状态,不能清楚地反映情况,失去与医生配合手术的能力。

应用肌肉松弛剂更须慎重,必须严密观察,一有意外情况发生,就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抢救。

116 常用处方

手术种类

体针或耳针

操作

内翻倒睫矫正术

睛明、合谷

睛明穴术前重点诱导,不留针,合谷穴术中用密波电针

拔牙术

合谷透劳宫;或用耳针牙痛点

诱导20分钟,拔牙前针感可稍强

扁桃体摘除术

合谷

诱导20分钟,术中继续手法运针或用密波电针

甲状腺手术

扶突(双),或取合谷、内关;或用耳针肺、神门、屏间、颈

诱导20分钟,术中继续运针或密波电针

颅脑手术

颧髎或加金门、太冲;或用耳针;肺、神门透肾,下脚端或脑

诱导20~30分钟,术中继续运针或电针

肺切除术

合谷、内关;三阳络透郄门;臂臑透肩 ;外关透内关。

诱导20~30分钟,术中继续运针或电针,患者应配合做慢而深的腹式呼吸

两尖瓣分离术

合谷、内关、支沟;或用耳针;肺、神门、胸、心、下脚端

诱导20~30分钟,术中继续运针或电针,患者应配合做慢而深的腹式呼吸

胃次全切除术

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足三里、翳风、手三里、切口穴

诱导20~30分钟,切口穴与切口平行线用五寸长毫针埋刺于皮下,两针之间的距离为六厘米左右,用脉冲电密波

输卵管结扎术

三阴交、次髎、公孙、太冲;或用耳针:肺、神门、屏间、生殖器

普遍诱导15分钟,重点诱导10分钟,术中继续运针或电针

剖腹产术

带脉、足三里、三阴交;或用耳针:肺、神门、腹、子宫

诱导20~30分钟,术中继续运针或电针

117 注意事项

① 针刺操作,不论手法运针或电针,均以患者能忍受、较舒适的中强感应为宜。切勿过强,如果病人感到难受,会影响针刺麻醉效果。

② 针刺麻醉手术时患者是处于清醒状态。因此,对外科手术操作要求较高,一刀一剪,一针一结,都要做到稳、准、轻、快,避免重复操作。手术室要保持安静,不能高声说话,切免引起病人烦躁不宁,影响手术进行。

③ 针刺麻醉手术对某些病例或某些手术环节,还可能发生镇痛不全,肌肉紧张,内脏牵引反应等,因此术中辅助用药须作准备,用药既要掌握好时机,并必须注意控制剂量,严防药物的副作用。

④ 对某些病灶复杂,粘连较多,或需广泛探查的病例,尤其是某些难度较高的腹腔手术,针刺麻醉效果尚不稳定,注意慎用。

12 穴位针刺麻醉效应的相对性

与穴位主治功能一样,穴位针刺麻醉效应的特异性也是相对的。表现在:

①不同穴位或不同处方对同一针刺麻醉手术都有一定的作用 例如,甲状腺手术针刺麻醉穴位配方,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各部位选穴如上肢、下肢、颈部、耳部等不同部位取穴皆可完成手术,甚至下肢非穴区(也不在经络循行线上但有得气感)针刺也可完成手术;

另一是各种不同部位的选择,其针刺麻醉效果是殊不相同的。如以颈部取穴(扶突穴,双侧)为优,其次是上肢(合谷、内关,均双侧)取穴、或耳穴(神门、肺、交感、颈、取手术侧或双侧)下肢非穴组效果最差。又如针刺麻醉肺切除手术,全国共采用过80余组穴位处方。穴位遍及全身各个部位均能完成手术,只是效果有所差异。如有报告,比较针刺多经多穴组、上肢单穴(三阳络)组与下肢穴组的针刺麻醉效果其Ⅰ、Ⅱ级率分别为748%、857%、500%、以三阳络穴效果最好。

②同一穴位或同一处方对全身各部位都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例如,分别针刺合谷穴、足三里穴、合谷加足三里穴、非经非穴区(但有较强的针感),对头、胸、腹、背、四肢皆有镇痛作用;分别针刺耳穴的神门、肺、交感、胃、脾、腹、三焦、皮质下、耳尖等9个穴位,对胸部、上腹部、下腹部共十一个测痛点的痛阈都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临床上,针刺合谷、内关分别进行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和四肢手术也都能取得成功的效果。

③ 同一穴位或同一处方在同条件下,对针刺麻醉的各种作用的影响不是绝对的 例如机体的功能状态不同,同一穴位或同一处方针刺麻醉效果的优劣可有明显差别。不仅如此,机体的功能状况不同,针刺效应的方向也可能绝然不同。例如,针刺同一组穴位,对针刺麻醉前血压下降到休克状态的病人有升压作用,而对高血压者则有降压作用。

13 针麻的临床效果

自1958年针刺麻醉创造以来,几乎各种类型的手术如颅脑、五官、颌面、颈部、胸部、腹部、四肢和垂危休克病例等都先后采用过针刺麻醉,其成功率一般可达80%~90%左右。但在不同的手术中,针刺麻醉的效果不尽相同,根据全国颅脑、青光眼、甲状腺、肺、胃、子宫等临床上万例的统计,可将针刺麻醉效果分为三类:

第一类 针刺麻醉效果稳定,并已通过省市和部级成果鉴定,有一定规律可循,可以推广的手术有甲状腺手术、前颅凹手术、颈椎前路手术、剖腹产手术、拔牙术、输卵管结扎术、肺切除术。

第二类 针刺麻醉可作为一种麻醉方法,但效果尚不稳定的手术,或已接近效果鉴定的手术,如上颌窦根治术、阑尾切除术、子宫切除术、斜视矫正术、胃大部切除术等。

第三类 应用针刺麻醉效果较差的手术,如四肢骨科手术、会 手术等。 针麻所产生的一切临床作用都具有一定的生理限度和个体差异性 以镇痛作用为例,针刺穴位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痛阈和耐痛阈、降低痛反应,因此单纯依靠针刺所产生的镇痛作用,一般来说并不能完全解除由于手术创伤而引起的疼痛,即所谓镇痛不全,而且针刺麻醉的镇痛作用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

作为一种临床麻醉方法来说,针刺麻醉还存在着肌松不够和内脏牵拉反应。这是不足之处,有时需要采取适当的药物予以辅助。

14 针麻相关书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