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托里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医学入门》卷七方之托里散 31 组成 32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33 功能主治 34 运用 35 附注 4 《外科真诠》卷上方之托里散 41 组成 42 功能主治 4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44 附注 5 《普济方》卷二八五方之托里散 51 组成 52 制备方法 53 功能主治 5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6 《普济方》卷二八八方之托里散 61 组成 62 制备方法 63 功效主治 6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7 《普济方》卷三二四引《卫生家宝》方之托里散 71 组成 72 制备方法 73 功能主治 7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8 《普济方》卷四○三方之托里散 81 组成 82 功效主治 8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9 《外科精要》卷下方之托里散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方之托里散 101 处方 102 功能主治 10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104 摘录 11 《外科医镜》方之托里散 111 组成 112 功效主治 11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12 《古今医统大全》卷九十一方之托里散 121 组成 122 制备方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125 运用 13 《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托里散 131 组成 132 功能主治 13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14 《万氏家妙方》卷六方之托里散 141 组成 142 功能主治 14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15 《摄生众妙方》卷十方之托里散 151 组成 152 功能主治 15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16 《卫生鸿宝》卷四方之托里散 161 托里散的别名 162 组成 163 功能主治 16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165 运用 17 《正体类要》卷下方之托里散 171 组成 172 功能主治 17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18 《痘疹金镜录》卷下方之托里散 181 组成 182 功效主治 18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184 运用 185 各家论述 19 《外科精义》卷下引成子玉方之托里散 191 组成 192 制备方法 193 功能主治 19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20 《景岳全书》卷六十四方之托里散 201 组成 202 制备方法 203 功能主治 20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21 《外科发挥》卷一方之托里散 211 组成 212 功能主治 21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22 《幼科类萃》卷二十八方之托里散 221 组成 222 制备方法 223 功能主治 22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225 附注 23 《痘疹仁端录》卷十四方之托里散 231 组成 232 制备方法 233 功能主治 23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24 《陈氏小儿痘疹方论》方之托里散 241 组成 242 功效主治 24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244 附注 25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方之托里散 251 组成 252 功能主治 253 运用 26 《卫济宝书》卷下方之托里散 261 组成 262 制备方法 263 功效主治 26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27 《医学正传》卷六引《备急千金要方》之托里散 271 组成 272 功能主治 27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28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方之托里散 281 组成 282 制备方法 283 功能主治 28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29 《玉机微义》卷十五方之托里散 291 托里散的别名 292 组成 293 制备方法 294 功能主治 295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296 各家论述 297 附注 30 《三因》卷十四方之托里散 301 组成 302 制备方法 303 功效主治 30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305 附注 3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托里散 1 拼音

tuō lǐ sǎn

2 概述

托里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八首。

3 《医学入门》卷七方之托里散 31 组成

人参、黄芪各二钱,白术、陈皮、当归、熟地黄、茯苓、芍药各一钱半,甘草一钱[1]。

32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

33 功能主治

功能补益气血,托毒生肌[1]。主治痈疽气血虚不能起发,腐溃收敛,或恶寒发热,肌肉不生[1]。

34 运用

如焮肿热毒,加黄连;漫肿气虚者,倍人参、白术;有表邪者,加羌活、川芎;表虚者,倍人参、黄芪;内热饮冷便秘者,去人参、黄芪、当归、白术,加大黄;内虚饮热便秘者,倍人参、黄芪、当归、白术;寒热饮冷,溺涩肝热者,去人参、黄芪,加柴胡、炒栀子;气虚不能溃脓者,加肉桂、人参、白术;红肿作痛者,加乳香、没药;肉赤不敛,血虚有热者,加熟地黄、牡丹皮;肉黯不敛,阳气虚寒者,加人参、黄芪、肉桂、白蔹;肉白不敛,阳气虚者,或脓多不敛,气血虚者,倍加人参、黄芪、当归、白术;漫肿不痛,肉死不溃,脾虚甚者,加人参、白术、干姜、附子;脓多兼赤,血虚者,倍加人参、白术、熟地黄、当归;忿怒晡热出血者,加牡丹皮、栀子、熟地黄;面青胁胀出血者,加山药、山茱萸、五味子;食少体倦出血者,倍加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郁结少寐出血者,加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呕者加藿香、人参、白术;少食腹痛,肠鸣冷泻者,加炮姜、木香;脓多而渴者,加熟地黄、五味子、麦门冬;茎痛溺涩者,加山药、山茱萸、泽泻;劳倦溲赤者,加升麻、柴胡;日晡头痛眩晕者,加熟地黄;身热恶衣,欲投水中,脉沉细烦躁者,加干姜、附子、肉桂;晡热多痰者,倍加当归、熟地黄、人参、白术;体痛不寐盗汗者,加茯神、酸枣仁;寝寐汗多,肾气虚者,加五味子;饮食汗出,胃气虚者,加人参、五味子;妇人劳怒,夜热或谵语,或适经行,热在血分者,加柴胡、生地黄、牡丹皮[1]。

35 附注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载有本方,但无甘草[1]。

4 《外科真诠》卷上方之托里散 41 组成

黄芪三分,当归二分,续断三钱,茯苓、白芍药各二钱,香附、金银花各一钱,枸杞子一钱五分,山甲珠一片,甘草七分,福元十枚[1]。

生黄耆3分,当归2分,白芍2钱,续断3钱,云苓2钱,香附子1钱,枸杞子1钱5分,甲珠1片,银花1钱,甘草7分。

42 功能主治

《外科真诠》卷上方之托里散主治阴、阳毒溃后,气血虚者[1]。

主治无论毒之阴阳,溃后气血虚者。

4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

福元10枚为引。

44 附注

《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本方用法:水煎服。

5 《普济方》卷二八五方之托里散 51 组成

甘草1两,黄耆半两,桔梗半两,青橘皮半两。

5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

53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二八五方之托里散主治疮毒,疽,疹,发背,肿毒。

5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盏,煎3沸,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6 《普济方》卷二八八方之托里散 61 组成

山蜈蚣1两,当归3钱,川乌(炒)3钱,白术3钱,白芷3钱,川芎3钱,麻黄1钱。

62 制备方法

上药为末。

63 功效主治

《普济方》卷二八八方之托里散功在止痛,固脏腑。主治痈疽。

6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酒下;加生姜、薄荷,水煎亦可。

7 《普济方》卷三二四引《卫生家宝》方之托里散 71 组成

甘草1两,当归1两,天罗1个(炒,丝瓜是也),栝楼1个(炒紫色),皂角刺49个(炒)。

7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

73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三二四引《卫生家宝》方之托里散主治乳痈。

7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酒调下。

8 《普济方》卷四○三方之托里散 81 组成

黄耆、木香、赤芍药、蝉蜕、肉桂各等分。

82 功效主治

《普济方》卷四○三方之托里散功在补虚,活血,匀气,发疮,通行血,气倍加。主治婴孩痘疹。

8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9 《外科精要》卷下方之托里散 91 处方

黄瓜蒌1个 忍冬草 乳香各30克 苏木15克 没药9克 甘草6克

92 制法

上药用酒600毫升,煎至400毫升,分三次服;滓为细末,酒糊丸,弹子大,朱砂为衣。

93 功能主治

《外科精要》卷下方之托里散主治疮疡,打扑伤损。(跌打损伤)

9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当归酒下。

95 摘录

《外科精要》卷下

10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方之托里散 101 处方

人参(气虚者多用之)黄耆(炒)各30克 白术(炒)陈皮 当归 熟地黄 茯苓 白芍(酒炒)各30克

102 功能主治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方之托里散主治疮疡气血俱虚,不能起发;或腐溃不能收敛,或恶寒发热,肌肉不生;或脓水清稀,久而不愈。

10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04 摘录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11 《外科医镜》方之托里散 111 组成

人参3钱,生黄耆5钱,当归3钱,甘草2钱(生),制乳香1钱,制没药1钱,山甲3片(炒),牛皮胶5钱(黄明者佳,用牡蛎粉炒成珠)。

112 功效主治

《外科医镜》方之托里散功在已成未溃者服之不传恶证。主治一切痈毒。

11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加酒、水煎服。

12 《古今医统大全》卷九十一方之托里散 121 组成

人参、黄耆、当归、川芎、白术、茯苓、甘草、芍药、黄苓、肉桂各等分。

12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

123 功能主治

《古今医统大全》卷九十一方之托里散主治一切痘疹、疮疡,或热或寒,发出不快,及已出自塌倒陷。

12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1片,大枣1个,煎4分,不拘时候服。

125 运用

热,去桂。寒,去芩。

13 《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托里散 131 组成

人参2钱,当归2钱,黄耆2钱,川芎1钱,防风1钱,桔梗1钱,甘草1钱,白芷梢1钱,厚朴(姜炒)1钱,紫草茸1钱,肉桂2分,红花(酒洗)7分。

132 功能主治

《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托里散主治痘疹触犯秽气变坏者。

13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水1钟,酒1钟,煎7分,温服。

14 《万氏家妙方》卷六方之托里散 141 组成

人参2钱,黄耆1钱,当归1钱,甘草1钱,川芎5分,肉桂5分,丁香2分,陈皮3分。

142 功能主治

《万氏家妙方》卷六方之托里散主治痘浆不行,顶陷不起。

14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15 《摄生众妙方》卷十方之托里散 151 组成

官桂5分,黄耆5分,人参5分,甘草5分,白芷5分,防风5分,川芎5分,川当归5分,桔梗5分,厚朴5分,木香5分,蝉蜕5分。

152 功能主治

《摄生众妙方》卷十方之托里散主治小儿痘疹初发之先。

15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用水1钟,煎半钟,温服。

16 《卫生鸿宝》卷四方之托里散 161 托里散的别名

内托散

162 组成

人参2钱,炙耆2钱,当归2钱,川芎1钱,桔梗(炒)1钱,白芷1钱,厚朴(姜制)1 钱,甘草(生)1钱,防风1钱,紫草3分,桂心(去黑疔陷去之)3分,木香3分,生姜1片,红枣1个。

163 功能主治

《卫生鸿宝》卷四方之托里散主治痘疮灌脓,表虚里实,气血皆弱,而无大寒大热。

16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65 运用

痘红紫黑陷属热者,去香桂,加紫草、红花、黄芩;痘淡白灰陷而虚寒者,加丁香;当灌不灌,倍参、耆、当归、糯米,入人乳好酒。

17 《正体类要》卷下方之托里散 171 组成

人参1钱(气虚多用之),黄耆(盐水拌炒)1两,白术(炒)7分,陈皮7分,当归身(酒拌)1钱,芍药(酒炒)1钱,熟地黄(生者自制)1钱,白茯苓1钱。

172 功能主治

《正体类要》卷下方之托里散主治金疮、杖疮,及一切疮毒,因气血虚不能成脓,或脓成不能溃敛,脓水清稀,久而不愈;疮疡恶寒发热者。

17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8 《痘疹金镜录》卷下方之托里散 181 组成

陈皮、贝母、桔梗、人参、黄耆、甘草、当归、川芎、连翘、山楂、肉桂、白芍药。

182 功效主治

《痘疹金镜录》卷下方之托里散功在解毒,补气血,补虚托里。主治痘疮。

18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184 运用

气滞,加木香磨入。

185 各家论述

《医方考》:人参、黄耆、甘草,补气药也,佐之以山楂、木香,则气不滞;当归、川芎、芍药,补血药也,佐之以肉桂,则血不滞;桔梗、连翘流气清热;陈皮、贝母利气开痰。

19 《外科精义》卷下引成子玉方之托里散 191 组成

川乌头(炮)3两,茯苓3两,干姜(炮)1两5钱,麻黄(去节)1两5钱,甘草(炙)1两5钱,杏仁(炒,去皮尖)1两,五味子1两,桂心1两。

19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

193 功能主治

《外科精义》卷下引成子玉方之托里散主治疮疽,丹肿,结核,瘰疬。

19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6钱,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

20 《景岳全书》卷六十四方之托里散 201 组成

瓜蒌(大者,杵)1个,当归(酒拌)1两半,黄耆(盐水炒)1两半,白芍药1两半,甘草1两半,熟地1两,天花粉1两,金银花1两,皂刺(炒)1两。

202 制备方法

上药为散。

203 功能主治

《景岳全书》卷六十四方之托里散主治一切疮毒。

20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两,以无灰酒5茶钟,入瓷器内,厚纸封口,再用油纸重封,置汤锅内,盖煮至药香,取出分服,直至疮愈。始终常服,不致内陷。

21 《外科发挥》卷一方之托里散 211 组成

人参1钱,黄耆(盐水拌炒)1钱,当归(酒拌)1钱,川芎1钱,白术(炒)1钱,茯苓1钱,芍药1钱,厚朴(姜制)5分,白芷5分,甘草5分。

212 功能主治

《外科发挥》卷一方之托里散主治疮疡饮食少思,或不腐,不收敛;溃疡作痛、发背、脑疽、鬓疽、时毒、臂疽、伤损。

21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作1剂。水2钟,煎8分服。

22 《幼科类萃》卷二十八方之托里散 221 组成

人参2两,当归(酒浸)2两,黄耆2两,川芎1两,防风1两,桔梗1两,白芷1两,甘草1两,厚朴1两,肉桂。

22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

223 功能主治

《幼科类萃》卷二十八方之托里散功在补虚,调胃,匀气,内托疮毒。主治小儿痘疮,毒根在里,或血气虚弱,或风邪秽毒冲触,使痘毒内陷,伏而不出,或出而不匀快。

22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木香、紫草汤调下。

225 附注

方中肉桂用量原缺。

23 《痘疹仁端录》卷十四方之托里散 231 组成

穿山甲(酒浸,炒)1两,麝香2分,鹅翎管2钱(炒**),雄黄1钱。

232 制备方法

上药为末。

233 功能主治

《痘疹仁端录》卷十四方之托里散主治痘不肥灌者。

23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35岁,服2分半或5分,酒调下。服不可过多,盖被半时,自然红活易进。

24 《陈氏小儿痘疹方论》方之托里散 241 组成

人参2钱,黄耆(炒)2钱,当归(酒洗)1钱5分,白术1钱5分,陈皮1钱5分,熟地黄1钱5分,茯苓1钱5分,芍药(炒)1钱5分,甘草(炙)5分。

242 功效主治

《陈氏小儿痘疹方论》方之托里散功在消肿溃脓。主治痘毒元气虚弱,或行g伐不能溃散;痈毒内虚不能起发。

24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5钱,水煎服。

244 附注

《张氏医通》有柴胡。

25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方之托里散 251 组成

人参、黄耆、当归、川芎、白芍、甘草、白芷、防风、桔梗、连翘、陈皮。

252 功能主治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方之托里散主治妊娠生痈。

253 运用

毒盛作痛,加乳香、没药行血止痛;胎动不安,加阿胶、厚朴。

26 《卫济宝书》卷下方之托里散 261 组成

山蜈蚣2两,当归2分,地黄(去土)半两,甘草(炙)半两,厚朴(炙)半两,白术半两,白芷半两,川芎半两,川乌3分(炒),黑豆1合,麻黄3分(去节)。

262 制备方法

上药为末。

263 功效主治

《卫济宝书》卷下方之托里散功在止痛托里,固济脏腑。

26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温酒调下;如不饮酒,水1盏,加生姜3片,薄荷5叶,同煎至8分,日35次。

27 《医学正传》卷六引《备急千金要方》之托里散 271 组成

羌活1钱5分,防风(酒洗)5分,防风梢5分,藁本1钱5分,当归身3钱,当归梢5分,连翘3钱,黄芩(酒洗)3钱,黄耆1钱5分(生用),人参1钱5分,炙甘草1钱5分,生甘草5分,陈皮5分,苏木5分,五味子5分,酒黄柏5分,酒防已5分,桔梗1钱,栀子1钱,生地黄(酒洗)1钱,酒大黄3钱,酒黄连1钱,木猪苓1钱5分,麦门冬2钱。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72 功能主治

《医学正传》卷六引《备急千金要方》之托里散主治背疽并诸恶疮。

273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上药切细,分作2服。每服用水3大盏,浸半日,煎至1盏,稍热服,后1服如前,并滓再煎服。

28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方之托里散 281 组成

威灵仙(洗,焙)1两,当归(切,焙)1两,牡丹皮1两,芍药(锉)1两,黄耆(锉)1两,桂(去粗皮)1两,大黄(炮)半两。

282 制备方法

上药为散。

28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方之托里散主治产后乳结核,欲坏不坏。

28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29 《玉机微义》卷十五方之托里散 291 托里散的别名

托里护心散

292 组成

大黄3钱,牡蛎3钱,瓜萎根3钱,皂角针3钱,朴消3钱,连翘3钱,当归1两,金银花1两,赤芍2钱,黄芩2钱。

293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

294 功能主治

《玉机微义》卷十五方之托里散主治一切恶疮发背,疔疽,便毒始发,脉洪弦实数,肿甚欲作脓者。

295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水、酒各半煎服。3服消尽。

296 各家论述

《医方集解》:此足阳明、厥阴药也。金银花清热解毒,疮痈主药;当归、赤芍调营血;大黄、芒消荡胃热;黄芩清肺火;牡蛎软坚痰;连翘、花粉散结排脓;角刺锋锐,直达病所而溃散之也。

297 附注

托里护心散(《明医指掌》卷八)。

30 《三因》卷十四方之托里散 301 组成

栝楼子(去瓤)1个,鬼腰带皮1个,皂角刺1个,射干(即仙人掌根,红花者是)1个,天罗瓜(取子)1个,茴香、木鳖5个(去壳),汉椒1两。

302 制备方法

上药焙干为末,面薄糊调为饼,炙干为末。

303 功效主治

《三因》卷十四方之托里散功在内托,不使透膜。主治痈疽欲发,未溃及已溃。

304 托里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3钱,酒调下;不饮酒,以木香汤调下。

305 附注

古代名中医非常的多,所以保留和流传下来的名医资料也是非常非常多的,像张仲景、扁鹊、李时珍等非常知名中医资料,还有些非常经典但不太有名的中医古籍那也是非常多的

这些古中医资料多出自图中右下角处,可以说各古名医书籍都有,且不下于十多万本的中医古籍资料

古名医书籍目录:

《中医治验经验合辑(42册)》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7册)》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中国医学大成-曹炳章(50册)》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6册)》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33册)》

《中国名医验方汇编(9册)》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15册)》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张氏医通(1-4卷)》

《增广《医方口诀集(上中下卷)》

《增补万病回春(8卷)》

《增补古方药品考(1-5卷)》

《远西医方名物考(45卷)》

《医余(上中下卷)》

《医学至要抄(上下卷)》

《医书六种(12卷)》

《医林蒙求(上中下三卷)》

《医经溯洄集和语钞(1-10卷)》

《医经六书(全3册)》

《医经解惑论(上中下卷)》

《医家医案汇总(99册)》

《医籍考(1-80卷)》

《医方启蒙(一二卷)》

《医方类聚(全11册)》

《医方考绳愆(1-7卷)》

《医方精要系列丛书(全10册)》(高清版)》

《医方纪原(上中下卷)》

《医方集解(1-6卷)》

《医方大成论和语抄(8卷)》

《医方大成论钞(1-5卷)》

《医范提纲(3卷)》

《医断(2卷本)》

《医道二千年眼目编(1-13卷)》

《医便(3卷)》

《一本堂行余医言(1-22卷)》

《疡科秘录(10卷)》

《眼科锦囊(6卷)》

《颜德馨临床医学丛书(全8册)》

《薛氏四十二种(1-29卷)》

《续易简方论后集(1-5卷)》

《续易简方论(1-4卷)》

《续眼科锦囊(上下卷)》

《小青囊(10卷)》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70册)》

《现代临床医学进展丛书

《西医方选(2卷)》

《五方医话合集(5册)》

《瘟疫方论(上下卷)》

《温病学专著(6册)》

《外科新书(2卷)》

《外科精义(2卷)》

《唐王焘先生外台秘要方(40卷)》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20册)》

《泰西《外科全功(3卷)》

《泰西热病论(6卷)》

《上池秘录(5卷)》

《删补众方规矩(1-4卷)》

《删补药方(4卷)》

《痧胀玉衡书(1-5卷)》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丛书(全5册)》

《日用食鉴(上中下卷)》

《青囊琐探(上下卷)》

《七新药(上中下卷)》

《普救类方(10卷 )

《朋百氏药论(一二卷)》

《女科筌蹄(2卷)》

《内科秘录(14卷)》

《内科视频59个859G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全30册)》

《名中医医案医论(15册)》

《名医遗珍系列丛书(4册)》

《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5册)》

《名家方选(一二三卷)》

《民国名医著作精华丛书(21册)》

《秘传大人小儿卫生论(2卷)》

《霉疠新书(2卷)》

《霉疮约言(一二卷)》

《麻疹辑要方(2卷)》

《疗治茶谈(10卷)》

《经验医疗手引草(1-7卷)》

《经方名师 经方临床运用(2册)》

《近代《中医珍本集(12册)》

《解体发蒙(5卷)》

《脚气钩要(一二卷)》

《蕉窗方意解(2卷)》

《家方秘笈仙鼎方(上中下卷)》

《济生三方(上中下卷)》

《集验良方(1-6卷)》

《急救选方(2卷)》

《活幼心法附说(上下卷)》

《活人心法(2卷)》

《黄钟录(上下卷)》

《华氏日用新方(上中下卷)》

《护痘锦囊(上下卷)》

《湖湘名医典籍精华(8册)》

《胡希恕电子书全集(39册)》

《红杏秘录(上下卷)

《和兰医事问答(2卷)》

《和兰医话(上下卷)》

《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合辑(7册)》

《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丛书(全12册)》

《广惠济急方(上中下卷)》

《观聚方要补(2卷)》

《古书医言(1-4卷)》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30册)》

《古今名医类案(1-12卷)》

《古方翼(1-5卷)》

《古方条理(上下卷)》

《古方便览(2卷)》

《跟《中医大师学临床系列丛书(7册)》

《葛氏方(上中下卷)》

《格致余论谚解(1-7卷)》

《格致余论疏钞(8卷)》

《妇人良方(8卷)》

《方舆輗(17卷)》

《方技杂志(3卷)》

《多疾汇笺(上中下卷)》

《顿医抄(1-21卷)》

《断毒论(上下卷)》

《痘学真传(4卷)》

《痘科键私衡(6卷)》

《痘科键删正补注(1-6卷)》

《东垣十书(1-20卷)》

《订正东医宝鉴(25卷)》

《第五版《中医院校教材(26册)》

《当代中医世家经验辑要(10册)》

《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13册)》

《当代名医临证精华(8册)》

《当代名医典型医案集(8册)》

《达生图说(3卷)》

《达生录(1-2卷)》

《丛桂亭医事小言(1—7卷)》

《疮症备考方(1-3卷)》

《赤水玄珠(1-51卷)》

《巢氏诸病源候论(1-10卷)》

《常见病中西医最新诊疗丛书(25册)》

《产育全书(5卷)》

《产论翼(一二卷)》

《产科指南(一二卷)》

《产科新论(3卷)》

《产科探颔图诀(2卷)》

《产科发蒙(4卷)》

《产宝(上下卷)》

《病因精义(8卷)》

《病因精义(10卷)》

《病名汇解(1-7卷)》

《病家须知(又名病家意得草)》(1-8卷)》

《病家须知(4卷)》

《辨证录(1-14卷)》

《辨医断(上下卷)》

《辨惑论(一二卷)》

《碥石集(十五位名《中《医经验传薪)》(8册)》

《本草《医方合编(1-6卷)》

《备急八药新论(1-3卷)》

《贝原先生《养生论》(1-5卷)》

《保婴须知(上下卷)》

《保婴全书(1-20卷)》

《保赤全书(上下卷)》

目录 1 拼音 2 《种福堂方》卷二:辟瘟丹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辟瘟丹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回生集》卷上:辟瘟丹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辟瘟丹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华佗神医秘传》卷四:辟瘟丹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辟瘟丹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中医内科学》:辟瘟丹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辟瘟丹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瘟疫条辨摘要》:辟瘟丹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辟瘟丹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奇方类编》卷下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辟瘟丹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76 用药禁忌 8 《痧证汇要》卷一 81 方名 82 组成 83 功效 84 辟瘟丹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中药成方配本》 91 方名 92 组成 93 功效 94 主治 95 辟瘟丹的用法用量 96 制备方法 97 用药禁忌 10 方出《圣惠》卷七十,名见《妇人良方》卷六 101 方名 102 辟瘟丹的别名 103 组成 104 主治 105 辟瘟丹的用法用量 106 制备方法 10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辟瘟丹 1 拼音

pì wēn dān

2 《种福堂方》卷二:辟瘟丹

21 处方

乳香1两,苍术1两,细辛1两,川芎1两,甘草1两,降香1两,或加檀香1两。

22 制法

共为细末,枣肉为丸,如芡实大。

23 功能主治

防瘟疫,辟秽恶。主

24 辟瘟丹的用法用量

此药烧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内烧之,可辟秽恶。

25 摘录

《种福堂方》卷二

3 《回生集》卷上:辟瘟丹

31 处方

红枣2斤,茵陈(切碎)8两,大黄(切片)8两,加水安息更妙(如无亦可)。

32 功能主治

却时症瘟气。主

33 辟瘟丹的用法用量

原书注:水安息系外洋来者。又,方中用量、用法,《纲目拾遗》引作:水安息五钱;诸药合为锭,每晨焚之。

34 摘录

《回生集》卷上

4 《华佗神医秘传》卷四:辟瘟丹

41 处方

雄黄1两,雌黄1两,曾青1两,鬼臼1两,珍珠1两,丹砂1两,虎头骨1两,桔梗1两,白术1两,女青1两,川芎1两,白芷1两,鬼督邮1两,芜荑1两,鬼箭羽1两,藜芦1两,菖蒲1两,皂荚1两。

42 制法

上为末,蜜丸如弹子大,绢袋盛。

43 功能主治

卒中恶病及时疫。

44 辟瘟丹的用法用量

男左女右带之。或吞如梧桐子1丸,烧弹大1丸户内,极效。

45 摘录

《华佗神医秘传》卷四

5 《中医内科学》:辟瘟丹

51 处方

羚羊角、朴消、牙皂、广木香、黄柏、茅术、茜草、黄芩、姜半夏、文蛤、银花、川连、犀角、川朴、川乌、玳瑁、大黄、藿香、玄精石、郁金、茯苓、香附、桂心、赤小豆、降香、鬼箭羽、朱砂、毛茨菇、大枣、甘遂、大戟、桑皮、千金霜、桃仁霜、槟榔、蓬莪术、胡椒、葶苈子、牛黄、巴豆霜、细辛、白芍、公丁香、当归、禹余粮、滑石、山豆根、麻黄、麝香、菖蒲、水安息、干姜、蒲黄、丹参、天麻、升麻、柴胡、紫苏、川芎、草河车、檀香、桔梗、白芷、紫菀、芫花、雌黄、琥珀、冰片、陈皮、腰黄、斑蝥、蜈蚣、石龙子。

52 制法

将上药炼丸。

53 功能主治

芳香开窍,辟秽化浊。主寒霍乱,暴起呕吐下利,腹痛或不痛,胸膈痞闷,四肢清冷。

54 辟瘟丹的用法用量

吞服。

55 摘录

《中医内科学》

6 《瘟疫条辨摘要》:辟瘟丹

61 处方

檀香2两,降香1两,藿香4两,乳香1两,防风1两,黄柏2两,连翘2两,砂仁壳1两,生大黄4两,苍术1两5钱,薄荷叶2两,速香2两。

62 制法

上为末,用浓茶和丸,如核桃大,晒干。

63 功能主治

辟瘟疫。主

64 辟瘟丹的用法用量

每日置屋内烧烟,令气透入鼻中;或以粗末,炉中烧之,更为简便。另加芸香1两共研,尤妙。

65 摘录

《瘟疫条辨摘要》

7 《奇方类编》卷下 71 方名

辟瘟丹

72 组成

紫苏2两,香附4两(童便、醋、盐水、酒四制),苍术2两(土炒),麦冬1两(去心),木香1两(忌火),白扁豆2两(炒**),雄黄5钱(研末),薄荷2两,管仲8两(洗净,煎膏),连翘2两,山楂肉3两(炒黑),广藿香叶1两(晒燥,研),降香末3两。

73 主治

时症伤寒,四时瘟疫、疟疾。

74 辟瘟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时症伤寒,山楂薄荷汤送下;疟疾,柴胡陈皮汤送下;痢疾,赤者当归汤送下,白者淡姜汤送下。小儿孕妇,止服半丸。

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生姜1斤,捣汁拌入药内,再用炼蜜为丸,朱砂飞净为衣,每丸重3钱。

76 用药禁忌

忌生冷、鱼腥、煎炒、油腻。

8 《痧证汇要》卷一 81 方名

辟瘟丹

82 组成

生甘草4两,金银花4两,绿豆4两,净黄土1斤。

83 功效

辟瘟。

84 辟瘟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痧疫行时预服之以辟瘟;病中暑毒者,连进3服,皆陈皮汤下。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水捣石菖蒲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9 《中药成方配本》 91 方名

辟瘟丹

92 组成

麝香1两5钱,冰片1两,沉香1两5钱,公丁香2两,檀香1两5钱,降香1两5钱,麻黄3两2钱,细辛1两,天麻3两2钱,腰黄3两2钱,雌黄3两2钱,生月石3两2钱,山慈菇3两,大戟3两,五倍子3两,千金霜3两,肉桂1两,大黄4两,茅术3两2钱,鬼箭羽3两,飞朱砂6两,苏合香油1两5钱。

93 功效

辟秽解浊。

94 主治

感寒触秽,腹痛吐泻,头晕胸闷。

95 辟瘟丹的用法用量

每用12块(片剂24片),开水化服,小儿减半。

96 制备方法

各取净末,一并和匀,加糯米粉11两,调浆,将苏合香油烊入,打和为块,分做1134块,每块约干重6分;或轧片,每片约干重2分5厘。

97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10 方出《圣惠》卷七十,名见《妇人良方》卷六 101 方名

辟瘟丹

102 辟瘟丹的别名

辟邪丹、辟邪散

103 组成

虎头骨2两,朱砂1两(细研),雄黄1两(细研),雌黄1两(细研),鬼臼1两,皂荚1两,鬼箭1两,芜荑1两,藜芦1两。

104 主治

妇人与鬼交通。

105 辟瘟丹的用法用量

男左女右系臂上;及取1丸,当患人户前烧之。

106 制备方法

上药生用,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囊盛1丸。

107 附注

辟邪丹(《医方类聚》卷二一五引《徐氏胎产方》)、辟邪散(《良朋汇集》卷六)。

古籍中的辟瘟丹 《医学三字经》:[卷之四]瘟疫方

为丸弹子大,黄丹为衣,晒干。正月初一侵晨,焚一炷辟瘟。《医学三字经》清陈修园公元16441911年

《古今医鉴》:[卷之三]温疫

饮水一、二呷咽下,则一年不患时疫。神圣辟瘟丹(诀云∶圣神辟瘟丹,留传在世间,正元焚一灶,疫疠自祛蠲)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公选良方内外科]瘟疫

柰赤箭雄黄(各等分)上为末,面糊丸,如弹子大,黄丹为衣,晒干焚之。治大头瘟方∶头面腮际,肿胀极大,

《本草简要方》:[卷之一火部]艾火

中。上贴极薄姜片。以艾火炙之。内服杭州胡庆余堂辟瘟丹。四肢冷处。以榆皮或麦麸炒极热。薄绢裹。四人分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三杂证门下]与鬼交通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丝瓜的别名 4 丝瓜的营养成分 5 丝瓜的营养价值分析 6 丝瓜的选购 7 丝瓜适合的人群 8 丝瓜的食疗功效 9 丝瓜的食用建议 10 丝瓜的推荐食用量 11 《中医大辞典》·丝瓜 111 蛮瓜的别名 112 来源 113 性味归经 114 功能主治 115 化学成分 12 《辞典》·丝瓜 121 出处 122 拼音名 123 蛮瓜的别名 124 来源 125 原形态 126 化学成份 127 性味 128 归经 129 功能主治 1210 蛮瓜的用法用量 1211 注意 1212 附方 1213 摘录 13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蛮瓜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蛮瓜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蛮瓜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丝瓜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丝瓜 已经自动替换为 蛮瓜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mán guā

2 概述

蛮瓜为葫芦得植物蛮瓜或粤蛮瓜的鲜嫩果实,又称吊瓜,原产于南洋,明代引种到我国,成为人们常吃的蔬菜。蛮瓜的药用价值最高,全身都可入药。蛮瓜所含各类营养在瓜类食物中较高,所含皂甙类物质、蛮瓜苦味质、黏液质、木胶、瓜氨酸、木聚糖和干扰素等特殊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

3 蛮瓜的别名

蛮瓜又称天蛮瓜、天罗、蜜瓜、布瓜、天吊瓜、纯阳瓜、倒阳菜、水瓜、絮瓜、缣瓜、丝瓜、绵瓜

4 蛮瓜的营养成分

蛮瓜营养丰富,每500克含蛋白质7克、脂肪005克、碳水化合物21克、粗纤维23克、钙130毫克、铁37毫克、胡萝卜素149毫克、硫胺素149毫克、核黄素028毫克、尼克酸23毫克、维生素C 37毫克[1]。

5 蛮瓜的营养价值分析

蛮瓜中含防止皮肤老化的B族维生素,增白皮肤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保护皮肤、消除斑块,使皮肤洁白、细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故蛮瓜汁“美人水”之称。女士多吃蛮瓜还对调理月经不顺有帮助。蛮瓜叶所含皂甙,能止咳祛疾,对肺炎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蛮瓜籽杀虫。瓜藤提取物可治慢性气管炎及慢性鼻窦炎。

1 抗坏血病:

蛮瓜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可用于抗坏血病及预防各种维生素C缺乏症;

2 健脑美容:

由于蛮瓜中维生素B等含量高,有利于小儿大脑发育及中老年人大脑健康;蛮瓜藤茎的汁液具有保持皮肤弹性的特殊功能,能美容去皱;

3 抗病毒、抗过敏:

蛮瓜提取物对乙型脑炎病毒有明显预防作用,在蛮瓜组织培养液中还提取到一种具抗过敏性物质泻根醇酸,其有很强的抗过敏作用。

6 蛮瓜的选购

将新鲜蛮瓜去皮后压出瓜汁,与等量蜂蜜混匀。取少量涂在脸上1015分钟,用温水洗净,常敷有洁肤去皱之功效。

7 蛮瓜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月经不调者,身体疲乏、痰喘咳嗽、产后乳汁不通的妇女适宜多吃蛮瓜;

2 体虚内寒、腹泻者不宜多食。

8 蛮瓜的食疗功效

蛮瓜幼嫩时供食用,老后干品入药。具有祛风化痰、凉血解毒之功效。蛮瓜性甘、凉,入肺、肝经。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治肺热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及痈肿疖疮。[1]

蛮瓜味甘、性凉,入肝、胃经;

蛮瓜具有消热化痰,凉血解毒,解暑除烦,通经活络、祛风的功效;

蛮瓜用于治疗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漏、带下、血淋、疗疮痈肿、妇女乳汁不下等病症。

蛮瓜络味甘、性平,通行十二经,可通络活络,清热化痰。

9 蛮瓜的食用建议

1 蛮瓜不宜生吃,可烹食,煎汤服;或捣汁涂敷患处。

2 蛮瓜汁水丰富,宜现切现做,以免营养成分随汁水流走。

3 烹制蛮瓜时应注意尽量保持清淡,油要少用,可色稀芡,用味精或胡椒粉提味,这样才能显示蛮瓜香嫩爽口的特点。

4 蛮瓜的味道清甜,烹煮时不宜加酱油和豆瓣酱等口味较重的酱料,以免抢味。

10 蛮瓜的推荐食用量

每餐30~200克

11 《中医大辞典》·蛮瓜

蛮瓜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2]。

111 蛮瓜的别名

天罗瓜、天吊瓜、水瓜[2]。

112 来源

葫芦科植物蛮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的果实[2]。

113 性味归经

甘,凉[2]。入肝、胃经[2]。

114 功能主治

功在清热,化痰,凉血,解毒[2]。

1治热病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带下,血淋[2]。内服:煎汤,9~15g(鲜品60~120g)[2]。

2治风虫牙痛,干品烧存性研末撒[2]。

115 化学成分

本品含多种蛮瓜皂苷(Lyconoside),其中蛮瓜皂苷A有止咳作用[2]。

12 《辞典》·蛮瓜 121 出处

《滇南本草》

122 拼音名

Sī Guā

123 蛮瓜的别名

天蛮瓜、天罗、丝瓜(《本事方》),绵瓜(《续本事方》),布瓜(《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天罗瓜(《普济方》),鱼螆(《奇效良方》),天吊瓜、纯阳瓜、倒阳菜(《滇南本草》),天络丝(《医学正传》),天罗布瓜(《妇人良方补遗》),虞刺、洗锅罗瓜(《本草纲目》),天罗絮(《群芳谱》),纺线(《医林纂要》),菜瓜(《植物名汇》),水瓜(《岭南采药录》),缣瓜(《中国药植志》),絮瓜、砌瓜(《广州植物志》),坭瓜(《广西中兽医药植》)。

124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蛮瓜或粤蛮瓜的鲜嫩果实;或霜后干枯的老熟果实(天骷髅)。嫩蛮瓜于夏、秋间采摘。老蛮瓜(天骷髅)须于秋后采收。

125 原形态

①蛮瓜

一年生攀援草本,幼时全株密被柔毛,老时近于无毛。茎长可达7~10米,圆形,常有角棱,幼茎绿色,被稀疏柔毛,卷须通常3歧。叶互生;叶柄多角形,具柔毛,长4~9厘米;叶片圆心形,长8~25厘米,宽15~25厘米,掌状3~7裂,裂片常呈三角形,先端渐尖或锐尖,边缘具细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具有刺毛,老时粗糙无毛,主脉3~7条。花单性,雌雄同株。雌花单生,具柄,雄花为总状花序;花萼5深裂,裂片绿色,卵状披针形,外面被细柔毛;花冠**、淡**或近白色,呈5深裂,裂片阔倒卵形,长3~5厘米,宽24~45厘米,边缘波状;雄蕊3~5,花药2室,多弯曲似"S"形,花丝分离。基部膨大,被柔毛;于房下位,圆柱形,3室,胚珠多数,柱头3,肥厚,各2裂而外展。瓠果常下垂,长圆柱形,长18~60厘米;幼时绿带粉白色,有深绿色纵纹,老熟时成黄绿色或绿褐色;果肉内生坚韧的网状纤维。种子长方卵形而扁,黑色,边缘有翅。花期5~7月。果期6~9月。

全田各地均有栽培。

②粤蛮瓜

形与上种相似,不同点为:叶呈掌状浅裂;雄蕊2~3枚;瓠果较短小而有明显的棱角。

栽培于广东及广西等地。

以上两种植物的根(蛮瓜根)、茎(蛮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蛮瓜叶)、花(蛮瓜花)、瓜蒂(蛮瓜蒂)、果皮(蛮瓜皮)、老瓜内的纤维(蛮瓜络)及种子(蛮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126 化学成份

蛮瓜的果实含皂甙、蛮瓜苦味质、多量粘液与瓜氨酸。籽苗含葫芦素。蛮瓜的汁液含皂甙、粘液、木聚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粤蛮瓜全植物有杀昆虫作用。果实对鱼毒性很大,未发现有鱼藤酮,但含有氢氰酸。

127 性味

甘,凉。

①《本草纲目》:"甘,平,无毒。"

②《本经逢原》:"甘,寒。无毒。"

③《医林纂要》:"甘咸,寒。"

128 归经

入肝、胃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经络,兼入肠、胃。"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129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

①朱震亨:"治痘疮不快,枯者烧存性,入朱砂研末,蜜水调服。"

②《本草蒙筌》:"治痘疮脚痛,烧灰,敷上。"

③《医学入门》:"治男妇一切恶疮,小儿痘疹余毒,并乳疽、疔疮。"

④《本草纲目》:"煮食除热利肠。老者烧存性服,去风化痰,凉血解毒,杀虫,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治大小便下血,痔漏崩中,黄积,疝痛卵肿,血气作痛,痈疽疮肿,齿匿,痘疹胎毒。"

⑤汪连仕《采药书》:"天骷髅,治妇人白带血淋,臌胀积聚,一切筋骨疼痛。"

⑥《陆川本草》:"生津止渴,解暑除烦。治热病口渴,身热烦躁。"

1210 蛮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2~4两);或烧灰研末。外用:捣汁涂或研末调敷。

1211 注意

①《滇南本草》:"不宜多食,损命门相火,令人倒阳不举。"

②《本经逢原》:"蛮瓜嫩者寒滑,多食泻人。"

1212 附方

①治肠风:绵瓜不拘多少,烧灰存性,酒调二钱,空心下。(《续本事方》)

②治痔漏脱肛:蛮瓜烧灰、多年石灰、雄黄各五钱。为末,以诸胆、鸡子清及香油和调贴之,收上乃止。(《孙天仁集效方》)

③治 酒痔:蛮瓜烧存性,研末,酒服二钱。(《本草纲目》)

④治白崩:棕榈(烧灰)、蛮瓜。上各等分,为细末。空心酒调下。(《奇效良方》)

⑤治风热腮仲:蛮瓜烧存性,研末,水调搽之。(《本草纲目》)

⑥治痈疽不敛,疮口太深:蛮瓜捣汁频抹之。(《仁斋直指方》)

⑦治天疱湿疮:蛮瓜汁调辰粉频搽之。(《本草纲目》)

⑧治玉茎疮溃:蛮瓜连子捣汁,和五倍子末赖搽之。(朱震亨)

⑩治干血气痛,妇人血气不行,上冲心膈,变为干血气者:蛮瓜一枚,烧存性,空心温酒服。(《寿域神方》)

⑾治经脉不通:干蛮瓜一个为末,用白鸽血调成饼,日干,研末。每服二钱,空心酒下,先服四物汤三服。(《海上名方》)

⑿治酒痢便血腹痛,或如鱼脑五色者:干蛮瓜一枚,连皮烧研,空心酒服二钱。一方煨食之。(《经验良方》)

⒀治乳汁不通:蛮瓜连子烧存性,研。酒服一、二钱,被覆取汗。(《简便单方》)

⒁治风虫牙痛:经霜干蛮瓜烧存性,为末擦之。(《仁斋直指方》)

(15)生蛮瓜适量,煮汤服食,可预防麻疹。

(16)生蛮瓜绞汁和蜜少许服;或用蛮瓜藤切断,自然滴下之水一小杯,炖热加冰糖服,治百日咳。

(17)生小蛮瓜(连蒂)数条,切断,放砂锅内煮烂,取浓汁服,治哮喘。

(18)生蛮瓜(或叶),捣烂取汁,涂患处,治天泡疮,黄水疮,热疖,荨麻疹。

(19)经霜蛮瓜一条,切碎,泡开水服,治急性喉炎、喉痛声哑。

(20)蛮瓜仁30克,煮鲢鱼食,治乳少。

(21)蛮瓜仁焙干研末,每服10克,治咳痰不易。

(22)鲜蛮瓜叶洗净捣烂,涂擦神经皮炎患处,直至局部发红,甚至见隐血为止,每七天一次,治神经性皮炎。

(23)老蛮瓜(去皮),放瓦上焙干存性研末,用黄酒调服10克,治肺痈,疝气疼痛,产后腹痛。

(24)蛮瓜速溶饮:经霜老蛮瓜一条,洗净去子切碎,加水适量煎熬一小时后去渣,液汁继续用小火煎熬至稠粘时停火,加入白糖粉100克拌匀装瓶。随时用10克,开水冲化食用。可治急、慢性咽炎,喉炎,扁桃腺炎等症。

(25)蛮瓜瘦肉汤:鲜蛮瓜250克左右切块,猪瘦肉200克左右切片。加水适量共煮汤,煮熟后用食盐调味,佐餐食用。有清热利肠,解暑除烦作用。适用于夏天暑热烦渴,初期内痔大便出血等症。

(26)痘疮不快。用老蛮瓜近蒂三寸,连皮烧存性,研为末,砂糖水送服。

(27)痈疽不敛,疮口很深。有蛮瓜捣汁频频涂搽。

(28)风热肋肿。用蛮瓜烧存性,研为末,水调涂搽。

(29)坐板疮。用线瓜皮焙干,研为末,烧酒调匀涂搽。

(30)手足冻疮。用老蛮瓜烧存性,调腊猪油涂搽。

(31)痔漏脱肛。用蛮瓜烧灰、多年石灰、雄黄各五钱,共研为末,以猪胆、鸡蛋清及香油调药敷贴,直至脱肠收上。

(32)肠风下血。用霜后干蛮瓜烧存性,研为末,空心服二钱,酒送下。

(33)血崩。用老蛮瓜烧灰、棕榈烧灰等分,盐酒或盐汤送服。

(34)乳汁不通。用蛮瓜连子烧存性,研为末,酒送服一、二钱,厚盖发汗即通。

(35)小肠气痛,绕脐冲心。用老蛮瓜连蒂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病重者服两、三次即消。

(36)卵肿偏坠。用老蛮瓜烧存性,研为末,炼蜜调成膏。每晚以好酒关服一匙。

(37)腰痛。用蛮瓜子炒焦,捣烂,酒送服。以渣敷痛处。

(38)喉闭肿痛。用蛮瓜研汁灌下。

(39)化痰止咳。用蛮瓜烧存性,研为末,加枣内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送下。

(40)风气了牙痛。用生蛮瓜一个,擦盐火烧存性,研为末频频擦牙,涎尽即愈。如肋肿,可用末调水敷贴。此方治蛀牙无效。

(41)刀疮。用古石灰、新石灰、蛮瓜根叶、韭菜根各等分,捣至极烂,作成饼,阴干,研末涂搽。止血、定痛,生肌,有特效。

(42)诸疮久溃。用蛮瓜老根熬水洗搽。

1213 摘录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丝瓜的别名 4 丝瓜的营养成分 5 丝瓜的营养价值分析 6 丝瓜的选购 7 丝瓜适合的人群 8 丝瓜的食疗功效 9 丝瓜的食用建议 10 丝瓜的推荐食用量 11 《中医大辞典》·丝瓜 111 纯阳瓜的别名 112 来源 113 性味归经 114 功能主治 115 化学成分 12 《辞典》·丝瓜 121 出处 122 拼音名 123 纯阳瓜的别名 124 来源 125 原形态 126 化学成份 127 性味 128 归经 129 功能主治 1210 纯阳瓜的用法用量 1211 注意 1212 附方 1213 摘录 13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纯阳瓜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纯阳瓜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纯阳瓜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丝瓜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丝瓜 已经自动替换为 纯阳瓜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chún yáng guā

2 概述

纯阳瓜为葫芦得植物纯阳瓜或粤纯阳瓜的鲜嫩果实,又称吊瓜,原产于南洋,明代引种到我国,成为人们常吃的蔬菜。纯阳瓜的药用价值最高,全身都可入药。纯阳瓜所含各类营养在瓜类食物中较高,所含皂甙类物质、纯阳瓜苦味质、黏液质、木胶、瓜氨酸、木聚糖和干扰素等特殊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

3 纯阳瓜的别名

纯阳瓜又称天纯阳瓜、天罗、蜜瓜、布瓜、天吊瓜、丝瓜、倒阳菜、水瓜、絮瓜、缣瓜、蛮瓜、绵瓜

4 纯阳瓜的营养成分

纯阳瓜营养丰富,每500克含蛋白质7克、脂肪005克、碳水化合物21克、粗纤维23克、钙130毫克、铁37毫克、胡萝卜素149毫克、硫胺素149毫克、核黄素028毫克、尼克酸23毫克、维生素C 37毫克[1]。

5 纯阳瓜的营养价值分析

纯阳瓜中含防止皮肤老化的B族维生素,增白皮肤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保护皮肤、消除斑块,使皮肤洁白、细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故纯阳瓜汁“美人水”之称。女士多吃纯阳瓜还对调理月经不顺有帮助。纯阳瓜叶所含皂甙,能止咳祛疾,对肺炎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纯阳瓜籽杀虫。瓜藤提取物可治慢性气管炎及慢性鼻窦炎。

1 抗坏血病:

纯阳瓜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可用于抗坏血病及预防各种维生素C缺乏症;

2 健脑美容:

由于纯阳瓜中维生素B等含量高,有利于小儿大脑发育及中老年人大脑健康;纯阳瓜藤茎的汁液具有保持皮肤弹性的特殊功能,能美容去皱;

3 抗病毒、抗过敏:

纯阳瓜提取物对乙型脑炎病毒有明显预防作用,在纯阳瓜组织培养液中还提取到一种具抗过敏性物质泻根醇酸,其有很强的抗过敏作用。

6 纯阳瓜的选购

将新鲜纯阳瓜去皮后压出瓜汁,与等量蜂蜜混匀。取少量涂在脸上1015分钟,用温水洗净,常敷有洁肤去皱之功效。

7 纯阳瓜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月经不调者,身体疲乏、痰喘咳嗽、产后乳汁不通的妇女适宜多吃纯阳瓜;

2 体虚内寒、腹泻者不宜多食。

8 纯阳瓜的食疗功效

纯阳瓜幼嫩时供食用,老后干品入药。具有祛风化痰、凉血解毒之功效。纯阳瓜性甘、凉,入肺、肝经。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治肺热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及痈肿疖疮。[1]

纯阳瓜味甘、性凉,入肝、胃经;

纯阳瓜具有消热化痰,凉血解毒,解暑除烦,通经活络、祛风的功效;

纯阳瓜用于治疗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漏、带下、血淋、疗疮痈肿、妇女乳汁不下等病症。

纯阳瓜络味甘、性平,通行十二经,可通络活络,清热化痰。

9 纯阳瓜的食用建议

1 纯阳瓜不宜生吃,可烹食,煎汤服;或捣汁涂敷患处。

2 纯阳瓜汁水丰富,宜现切现做,以免营养成分随汁水流走。

3 烹制纯阳瓜时应注意尽量保持清淡,油要少用,可色稀芡,用味精或胡椒粉提味,这样才能显示纯阳瓜香嫩爽口的特点。

4 纯阳瓜的味道清甜,烹煮时不宜加酱油和豆瓣酱等口味较重的酱料,以免抢味。

10 纯阳瓜的推荐食用量

每餐30~200克

11 《中医大辞典》·纯阳瓜

纯阳瓜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2]。

111 纯阳瓜的别名

天罗瓜、天吊瓜、水瓜[2]。

112 来源

葫芦科植物纯阳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的果实[2]。

113 性味归经

甘,凉[2]。入肝、胃经[2]。

114 功能主治

功在清热,化痰,凉血,解毒[2]。

1治热病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带下,血淋[2]。内服:煎汤,9~15g(鲜品60~120g)[2]。

2治风虫牙痛,干品烧存性研末撒[2]。

115 化学成分

本品含多种纯阳瓜皂苷(Lyconoside),其中纯阳瓜皂苷A有止咳作用[2]。

12 《辞典》·纯阳瓜 121 出处

《滇南本草》

122 拼音名

Sī Guā

123 纯阳瓜的别名

天纯阳瓜、天罗、蛮瓜(《本事方》),绵瓜(《续本事方》),布瓜(《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天罗瓜(《普济方》),鱼螆(《奇效良方》),天吊瓜、丝瓜、倒阳菜(《滇南本草》),天络丝(《医学正传》),天罗布瓜(《妇人良方补遗》),虞刺、洗锅罗瓜(《本草纲目》),天罗絮(《群芳谱》),纺线(《医林纂要》),菜瓜(《植物名汇》),水瓜(《岭南采药录》),缣瓜(《中国药植志》),絮瓜、砌瓜(《广州植物志》),坭瓜(《广西中兽医药植》)。

124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纯阳瓜或粤纯阳瓜的鲜嫩果实;或霜后干枯的老熟果实(天骷髅)。嫩纯阳瓜于夏、秋间采摘。老纯阳瓜(天骷髅)须于秋后采收。

125 原形态

①纯阳瓜

一年生攀援草本,幼时全株密被柔毛,老时近于无毛。茎长可达7~10米,圆形,常有角棱,幼茎绿色,被稀疏柔毛,卷须通常3歧。叶互生;叶柄多角形,具柔毛,长4~9厘米;叶片圆心形,长8~25厘米,宽15~25厘米,掌状3~7裂,裂片常呈三角形,先端渐尖或锐尖,边缘具细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具有刺毛,老时粗糙无毛,主脉3~7条。花单性,雌雄同株。雌花单生,具柄,雄花为总状花序;花萼5深裂,裂片绿色,卵状披针形,外面被细柔毛;花冠**、淡**或近白色,呈5深裂,裂片阔倒卵形,长3~5厘米,宽24~45厘米,边缘波状;雄蕊3~5,花药2室,多弯曲似"S"形,花丝分离。基部膨大,被柔毛;于房下位,圆柱形,3室,胚珠多数,柱头3,肥厚,各2裂而外展。瓠果常下垂,长圆柱形,长18~60厘米;幼时绿带粉白色,有深绿色纵纹,老熟时成黄绿色或绿褐色;果肉内生坚韧的网状纤维。种子长方卵形而扁,黑色,边缘有翅。花期5~7月。果期6~9月。

全田各地均有栽培。

②粤纯阳瓜

形与上种相似,不同点为:叶呈掌状浅裂;雄蕊2~3枚;瓠果较短小而有明显的棱角。

栽培于广东及广西等地。

以上两种植物的根(纯阳瓜根)、茎(纯阳瓜藤)、茎中汁(天萝水)、叶(纯阳瓜叶)、花(纯阳瓜花)、瓜蒂(纯阳瓜蒂)、果皮(纯阳瓜皮)、老瓜内的纤维(纯阳瓜络)及种子(纯阳瓜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126 化学成份

纯阳瓜的果实含皂甙、纯阳瓜苦味质、多量粘液与瓜氨酸。籽苗含葫芦素。纯阳瓜的汁液含皂甙、粘液、木聚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粤纯阳瓜全植物有杀昆虫作用。果实对鱼毒性很大,未发现有鱼藤酮,但含有氢氰酸。

127 性味

甘,凉。

①《本草纲目》:"甘,平,无毒。"

②《本经逢原》:"甘,寒。无毒。"

③《医林纂要》:"甘咸,寒。"

128 归经

入肝、胃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经络,兼入肠、胃。"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129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崩带,血淋,疔疮,乳汁不通,痈肿。

①朱震亨:"治痘疮不快,枯者烧存性,入朱砂研末,蜜水调服。"

②《本草蒙筌》:"治痘疮脚痛,烧灰,敷上。"

③《医学入门》:"治男妇一切恶疮,小儿痘疹余毒,并乳疽、疔疮。"

④《本草纲目》:"煮食除热利肠。老者烧存性服,去风化痰,凉血解毒,杀虫,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治大小便下血,痔漏崩中,黄积,疝痛卵肿,血气作痛,痈疽疮肿,齿匿,痘疹胎毒。"

⑤汪连仕《采药书》:"天骷髅,治妇人白带血淋,臌胀积聚,一切筋骨疼痛。"

⑥《陆川本草》:"生津止渴,解暑除烦。治热病口渴,身热烦躁。"

1210 纯阳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2~4两);或烧灰研末。外用:捣汁涂或研末调敷。

1211 注意

①《滇南本草》:"不宜多食,损命门相火,令人倒阳不举。"

②《本经逢原》:"纯阳瓜嫩者寒滑,多食泻人。"

1212 附方

①治肠风:绵瓜不拘多少,烧灰存性,酒调二钱,空心下。(《续本事方》)

②治痔漏脱肛:纯阳瓜烧灰、多年石灰、雄黄各五钱。为末,以诸胆、鸡子清及香油和调贴之,收上乃止。(《孙天仁集效方》)

③治 酒痔:纯阳瓜烧存性,研末,酒服二钱。(《本草纲目》)

④治白崩:棕榈(烧灰)、纯阳瓜。上各等分,为细末。空心酒调下。(《奇效良方》)

⑤治风热腮仲:纯阳瓜烧存性,研末,水调搽之。(《本草纲目》)

⑥治痈疽不敛,疮口太深:纯阳瓜捣汁频抹之。(《仁斋直指方》)

⑦治天疱湿疮:纯阳瓜汁调辰粉频搽之。(《本草纲目》)

⑧治玉茎疮溃:纯阳瓜连子捣汁,和五倍子末赖搽之。(朱震亨)

⑩治干血气痛,妇人血气不行,上冲心膈,变为干血气者:纯阳瓜一枚,烧存性,空心温酒服。(《寿域神方》)

⑾治经脉不通:干纯阳瓜一个为末,用白鸽血调成饼,日干,研末。每服二钱,空心酒下,先服四物汤三服。(《海上名方》)

⑿治酒痢便血腹痛,或如鱼脑五色者:干纯阳瓜一枚,连皮烧研,空心酒服二钱。一方煨食之。(《经验良方》)

⒀治乳汁不通:纯阳瓜连子烧存性,研。酒服一、二钱,被覆取汗。(《简便单方》)

⒁治风虫牙痛:经霜干纯阳瓜烧存性,为末擦之。(《仁斋直指方》)

(15)生纯阳瓜适量,煮汤服食,可预防麻疹。

(16)生纯阳瓜绞汁和蜜少许服;或用纯阳瓜藤切断,自然滴下之水一小杯,炖热加冰糖服,治百日咳。

(17)生小纯阳瓜(连蒂)数条,切断,放砂锅内煮烂,取浓汁服,治哮喘。

(18)生纯阳瓜(或叶),捣烂取汁,涂患处,治天泡疮,黄水疮,热疖,荨麻疹。

(19)经霜纯阳瓜一条,切碎,泡开水服,治急性喉炎、喉痛声哑。

(20)纯阳瓜仁30克,煮鲢鱼食,治乳少。

(21)纯阳瓜仁焙干研末,每服10克,治咳痰不易。

(22)鲜纯阳瓜叶洗净捣烂,涂擦神经皮炎患处,直至局部发红,甚至见隐血为止,每七天一次,治神经性皮炎。

(23)老纯阳瓜(去皮),放瓦上焙干存性研末,用黄酒调服10克,治肺痈,疝气疼痛,产后腹痛。

(24)纯阳瓜速溶饮:经霜老纯阳瓜一条,洗净去子切碎,加水适量煎熬一小时后去渣,液汁继续用小火煎熬至稠粘时停火,加入白糖粉100克拌匀装瓶。随时用10克,开水冲化食用。可治急、慢性咽炎,喉炎,扁桃腺炎等症。

(25)纯阳瓜瘦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