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先人是怎么发现身上的穴位的
其实说破了很简单,就是古人通过修炼后能够内视自己的经络和直接看见别人身上的经络穴位,然后照着画下来教给普通人。
另外为什么古人里只有少数人能尝百草而知道药性呢?因为神农、孙思邈等人都不是凡人,他们都是修道的高人,如果凡人想学他们去尝百草,即使有100条命都不够草毒死的,另外即使凡人不被毒死,最多能尝出草的味道,吃了好不好,哪会知道走哪条经、性寒、平、温、热等?那神农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他可以通过内视,观察草吃进去后所化之气走那些经,然后记录下来教给普通人。
中国古代的文化,都是圣人传下来的,包括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都是古代圣人观察宇宙的本质之后传给我们的,比如古人发现无论宇宙的物质怎么变化,归结起来其实就只有5种属性——金木水火土,也就是说宇宙的基本构成要素就是金木水火土,我们通常说人是小宇宙,就是因为人身上包含了整个宇宙的信息,于是我们拥有五脏、五官、五根指头、通过五个方面去感受宇宙,超出这五种的我们称之为第六感。
如果宇宙之外有另外一些智慧生命的科技足够发达,随便找一个人就能克隆出一模一样的另外一个宇宙;同理,从人的身上随便取一个细胞,就能克隆出一模一样的另外一个人。可悲现在有的号称中医大师的自己整出了七行,如果是七行,那就要有七脏,七根指头、七种感官、七官,真是笑死人了。他们以为五行是古人靠经验总结出来,现在还有很多人到处宣扬中医是经验学,真是大错特错,所谓的经验也不过是在治病过程中的经验。为啥中国的古代这些理论几千年来没人推翻,因为他不是靠经验,而是古人观察宇宙本质而传下来的,当然无人能推翻,而现代科学是靠不断的做实验总结的规律,所以现代科学很多每过一些年就会被后人推翻,尤其是医学领域。现在的很多中医总是用西方的思维模式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就像用小孩的思维去理解大人的世界一样,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啥当今中医领域的庸医那么多了。
其实中国文化才是真正最科学的,这也是我们高深的地方,肤浅的西方人如果不深入研究中华文化是永远都理解不了的。
(一)按腧穴所在部位及生理特点命名
1、以日月星辰命名位于人体上部腧穴 :如日月、上星、璇玑、华盖、太乙、太白、天枢;
2、以地理名称比象命名位于人体各部腧穴:①以山陵丘墟比喻腧穴的形象:如承山,大陵、梁丘、商丘、丘墟等
② 以溪谷沟渎比喻腧穴的形象:如后溪、阳溪、合谷、陷谷、水沟、支沟、四渎、中渎等
③以海泽池泉渠渊比喻腧穴的气血流注:如少海、小海、尺泽、曲泽、阳池、曲泉、涌泉、经渠、太渊、清冷渊等
④以街道冲处市廊比喻腧穴的通路或处所:如气街、水道、关冲、五处、风市等
3、以物象名称比喻腧穴部位
①以动物名称比喻腧穴的部位:如鱼际、鸠尾、伏兔、鹤顶、犊鼻等
②以植物名称比喻腧穴的部位:如攒竹、禾缪等
③以建筑物形容腧穴的部位:如天井、天堂、巨阙、内关、曲垣、库房、府舍、天窗、地仓、梁门、紫宫、内庭、气户等
④以生活用具形容腧穴的部位:如大杼、地机、颊车、阳辅、缺盆、天鼎、悬钟等
4、以人体解剖部位命名腧穴
以古代解剖位置的名称命名:如“绝骨”在小腿的胫骨处,“曲骨”在耻骨联合上缘处,即包含了解剖位置他如腕骨、完骨、大椎、曲骨、京骨、巨骨;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等
此外还有以人体部位和经脉分属阴阳命名:如阳陵泉、阴陵泉、阴都、阳纲、三阴交、三阳络等
5、以腧穴所在部位的生理功能命名
以腧穴所在部位的生理功能命名:如承泣、听会、劳宫、廉泉、关元、气海、血海、神堂、魄户、魂门等
(二)腧穴主治作用命名
以腧穴的治疗作用命名,如听会能改善听力,迎香能改善嗅觉,光明能改善视力,他如水分、通天、交信、归业、筋缩等,均包含了穴位的主治功效
(三)国际通用穴名的命名
为促进针炙学在国际间的交流,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地区1982年12月在马尼拉召开针炙穴名标准化工作会议,目前国际上统一用经络名称的英文缩写与穴位的序号、汉语拼音穴名和汉字组成来命名
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由
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
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
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1 卯时( 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至5点 )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
来
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
,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
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况,作为知识了解可以,死用则不行。任何知识用死了
都是"所知障"。读者可按12条经脉在12个时辰中兴衰的规律,逐渐探索适合于自身的保健方法。
原文:
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时
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
,住也。天干有十,经有十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庚大肠、辛肺、壬
膀胱、癸肾,余两经,三焦、包络也。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此二经虽寄于壬癸
,亦分派于十干,每经之中,有井、荥、俞、经、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阴井木
而阳井金,阴荥火而阳荥水,阴俞土而阳俞木,阴经金而阳经火,阴合水而阳合土。经中有返
本还元者,乃十二经出入之门也。阳经有原,遇俞穴并过之,阴经无原,以俞穴即代之。是以
甲出丘墟,乙太冲之例。又按《千金》云:六阴经亦有原穴,乙中都,丁通里,己公孙,辛列
缺,癸水泉,包络内关是也。故阳日气先行,而血后随也。阴日血先行,而气后随也。得时为
之开,失时为之阖,阳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见者气纳于三焦;阴干注脏,乙、
丁、己、辛癸而重见者,血纳包络。如甲日甲戌时,以开胆井,至戊寅时正当胃俞,而又并过胆
原,重见甲申时,气纳三焦,荥穴属水,甲属木,是以水生木,谓甲合还元化本。又如乙日乙
酉时,以开肝井,至己丑时当脾之俞,并过肝原,重见乙未时,血纳包络荥穴属火,乙属木,
是以木生火也。余仿此。俱以子午相生,阴阳相济也。阳日无阴时,阴日无阳时,故甲与己合
,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也。何谓甲与己合?曰:中央戊己属土,畏东方
甲乙之木所克,戊乃阳为兄,己属阴为妹,戊兄遂将己妹,嫁与木家,与甲为妻,庶得阴阳和
合,而不相伤,所以甲与己合。余皆然。子午之法,尽于此矣。
http://sfengdaibokeecom/1241534html 人体穴位图
http://wwwchina-cancerorg/Knowledge/jingluo/jingl-05htm 人体经脉
人体是有经脉穴位的
入静后发现。只要万念归一,或者集中精神,身体不同部位就会有反应,你也可以试试。然后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有股东西在身体沿着固定的路线游走,接着两个古人碰在一起讨论起这些事情,他们惊奇的发现这些路线在不同的身体里是一样的。最后交流的人越来越多,不同路线的名称就被创造出来了。
有的在劳动中发现,如无意扣击足三里穴,而胃痛减轻,先由点再划线,由穴位发展线状经脉循行有的在古人生病后,不小心碰了一下,结果病好了,以后,古人把这些地方叫穴位。
经脉是中医理论中最神奇的一部分,现代医学证明经脉的走行正好是人体低电阻带,而低电阻点恰恰是俞穴。
呵呵,一个美国朋友说“现代医学的存在就是为了验证中医的正确性,并朝着中医的方向演化”。
体穴位图和人体经脉图
http://sfengdaibokeecom/1241534html 人体穴位图
http://wwwchina-cancerorg/Knowledge/jingluo/jingl-05htm 人体经脉
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胳走向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人体穴位常识: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参考资料:
本文2023-08-22 09:40:2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7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