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怎么吃,才能跟燕窝一样养颜?
比吃燕窝还美容,银耳的8种吃法
这样吃银耳,比燕窝还养人!
吃银耳要看体质,你吃对了吗?
银耳要对症吃才有用?看看自己有没有吃错!
润燥是秋天的主题,银耳能润秋燥,更能美容养颜,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银耳润而不寒、甘而不生湿、补而不腻,适应人群之广,可谓难得的补益佳品!
银耳, 性平, 味甘,淡,归经肺,胃经。看看银耳是对五脏六腑的功效:
肺:肺热咳嗽、干咳。
肠:缓解老年性便秘。
脾:缓解血热,缓解相关的出血症。
胃:慢性胃炎,口臭。
肾:慢性肾炎调理。
心:心悸失眠调理,缓解盗汗。
皮肤:润肤、祛斑。
银耳的对症搭配,要弄清楚,好东西吃对了才最补!
一、便秘、口干 | 银耳百合羹
材料干银耳 6克,干百合10克,红枣3个,冰糖适量。
制法
1、将银耳泡发,干百合泡一夜。
2、银耳、百合、红枣,一起加水炖至汤银耳出胶。
2、加入冰糖,融化即成。
功用润肺止咳、养阴消热、清心安神。
可以用于体虚肺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放化疗者。燥性便秘者适用。
二、腹泻、大便不成形 | 银耳莲子羹
材料干银耳10克,干莲子20克,冰糖80克。
制法
1、将干银耳与莲子用清水泡发2小时以上,洗净备用。
2、将银耳、莲子倒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盖上盖,大火烧上汽后,改小火,炖30分钟左右。
3、加冰糖融化,即成。
功用润肺,健脾。
同理可加,山药、芡实等。
三、肺热、内热 | 雪梨银耳羹
材料干银耳6克、雪梨1个、冰糖10克。
制法
1、将银耳泡发后炖至汤稠。
2、再将雪梨去皮核,切片后加到汤内煮熟再加入冰糖即成。
功用清肺热,润肺。
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燥热伤肺型:干咳无痰或咳嗽痰少鸡咯,鼻咽干燥,咳甚则胸痛,或见恶寒、身热,舌尖红,苔薄干或黄或白,脉浮数。
此方对大便燥结者也有较好疗效。
四、气血不足 | 红枣银耳羹
材料银耳6克,红枣15个,冰糖适量。
制法
1、银耳泡发洗净,备用。
2 、红枣切口,或切开,备用。
3 、把所有原料放入汤锅里,加水,炖至银耳软糯。
4 、加冰糖调味即成。
功用润肺,养血。
另一种做法:
1、红枣蒸熟,去皮、核,做成枣泥。
2、煮好的银耳,用枣泥调味,成枣泥银耳羹。
血虚者可以用这种方式,多吃红枣。
五、血虚、怕冷 | 桂圆银耳羹
材料银耳6克,桂圆8个,或圆肉15克,冰糖适量。(多加圆肉,可以不放糖)
制法
1、银耳泡发洗净,备用。
2 、把所有原料放入汤锅里,加水,炖至银耳软糯。
3 、加冰糖调味即成。
功用润肺,养血,温阳。
可加大枣、红糖、醪糟等。
六、养胃、去胃热 | 银耳粳米粥
材料燕麦40克,鲜山药1段,银耳6克,小米10克。
制法
1、银耳泡发洗净,山药去皮切片,备用。
2、锅里加水、燕麦、小米、银耳。
3、大火煮开,改小煮约30分钟,至燕麦乳白,银耳软糯。
5、放山药,煮10分钟,山药绵软即可。
6、可加糖调味。
功效养胃,健脾,滋阴。
可加大米,糙米,糯米等。
七、补肾、填精 | 核桃枸杞银耳羹
材料银耳10克,核桃仁2个,枸杞子10克,葡萄干10克。(米20克)
制法
1、银耳泡发洗净,备用。
2、锅里加水、银耳、核桃仁,烧开。
3、大火煮开,改小煮约20分钟,至银耳软糯。
5、放入枸杞子和葡萄干,煮10分钟,即成。
不需要另外加糖。
功效补肾益肺,润燥。
可加米20克,共煮粥。
也可去掉葡萄干,做咸味羹或粥。
八、平补阴阳 | 枸杞银耳羹
材料银耳6克,枸杞子15克,冰糖适量。
制法
1、银耳泡发洗净,枸杞子泡10分钟,备用。
2 、银耳放入汤锅里,加水,炖至软烂。
3 、加入枸杞子,再煮10分钟。
4、加冰糖调味即成。
功用润肺,补肾。
这个搭配是老人孩子都可以吃的,即使一家人体质不同,也都可以放心吃。
银耳适合营养不良、病产后体虚、高血压、血管硬化、眼底出血、肾性肾炎、肺热伤津、燥咳无痰、咳痰带血的人,经常食用。
现代医学的角度,银耳有这些功效。
1 解毒:银耳能提高肝脏解毒能力,起保肝作用;银耳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有一定疗效;
2 补钙:银耳富含维生素D,能防止钙的流失,对生长发育十分有益;因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它可以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力;
3 美容:银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加上它的滋阴作用,长期服用可以润肤,并有祛除脸部黄褐斑、雀斑的功效;
4 抗癌:银耳中的有效成分酸性多糖类物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调动淋巴细胞,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兴奋骨髓造血功能;银耳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银耳还能增强肿瘤患者对放疗、化疗的耐受力。
5 减肥:银耳中的膳食纤维可助胃肠蠕动,减少脂肪吸收,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银耳最大的功效,其实就是银耳多糖,有抗氧化,抗衰老,调节免疫,抗溃疡作用。。对人体有很强的滋补作用,对很多的慢性炎症有帮助,是它帮助修复组织粘膜。
辟谣:隔夜银耳汤有毒
坊间一直流传----隔夜银耳汤不能喝,因为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
真相:银耳本身不具备产生亚硝酸盐的条件。
隔夜的银耳汤会有变质的风险,其他食物汤羹也是一样的。隔夜有毒的说法确实是危言耸听。
新鲜蔬菜会有少量亚硝酸盐是因为土壤和肥料中的氮在土壤固氮菌和硝酸盐生成菌的作用下转变成硝酸盐,蔬菜从土壤中吸收后,在还原菌作用下生成亚硝酸盐。当然这些生成的亚硝酸盐是微量的,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而银耳是在木屑或木头上生长,几乎接触不到土壤,无法从其中吸收硝酸盐,另外银耳也不含硝酸盐还原菌,无法通过这种途径生成亚硝酸盐。
所以,隔夜银耳汤,只要储存得当,并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沙参:
功 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性 味:苦,微寒。
归 经:归肺、胃经。
玉竹:
功效养阴,润燥,除烦,止渴。
性味甘,平。
归经入肺、胃经。
银耳:
功效滋补生津,润肺养胃。
性味甘;淡;平;无毒。
归经肺;胃;肾经。
百合:
功效补肺阴,清肺热,润肺燥而止咳;养心阴,益心气,清心热而安心神。
性味味甘,性微寒。
归经归肺,心经。
1 美容养颜
银耳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植物性胶质,经常适当食用可以起到润肤嫩肤的作用,而其中的莲子入心经,具有一定补气血的作用,搭配一起煮粥食用,很是滋补身体,尤其在经期适当食用有一定的补血养颜的作用。
2 润肠通便
银耳胶质含量并不少,食用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而莲子和大米中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同样可以作用于肠道,一起煮粥食用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可以清理肠道中的毒素,帮助身体排出大便,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3 润肺止咳
从食物的归经上来看,银耳归于肺经,与莲子煮粥食用有利于滋润肺部,改善心、肺功能的功效,适合干燥的秋冬季节食用,同时银耳丰富的胶质去除肺燥,缓解肺热咳嗽的情况。
4 补血排毒
银耳莲子粥中具有不错的补血作用,由于其中含有不少的铁元素,而铁元素是红蛋白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有利于预防治疗缺铁性贫血。另外,人体肠胃中有可能会蓄积一些由食物带来的重金属离子,会损伤肠胃,而银耳中的胶质成分可以促进重金属离子的排出,因此食用具有补血排毒的作用。
银耳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食物,很多人都食用过银耳,并且银耳对女性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因此我们便要了解一下银耳对女人有什么功效?女人吃银耳有什么好处?
银耳对女人有什么功效
银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银耳汤是有滋阴养颜美容的效果,银耳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植物形胶质,经常吃银耳,能使人的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旺盛,银耳是有补脾开胃的功效,而且是有清肠和滋阴润肺的作用,它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经常吃银耳,能使人的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旺盛,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得到改善,皮肤的弹性增强,皮下组织丰满,皱纹变浅甚至消失,可以为肌肤补充丰富的胶原蛋白,长期的服用是可以起到良好的润肤的效果。银耳的归经是归肺经,胃经和肾经,是没有毒性的是良好的补品。
女人吃银耳有什么好处
银耳的营养价值是十分丰富的,对于女性来说更是滋补的佳品。吃银耳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皮肤的弹性,可以使皱纹变少,使皮肤变得光滑,细腻,有光泽,去除脸上的斑点。多吃银耳,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抗肿瘤的功效。女人吃银耳,还有解毒的效果,可以保护肝脏,对于老年人患有支气管炎有很大的治疗作用。银耳性温,富含植物胶原蛋白是最适合补身体的食物,能够健脾开胃,滋阴润肺,很适合秋燥的时候食用。长期食用银耳可以润肤,并有祛除脸部黄褐斑、雀斑的功效,不过注意烹调的时候少放糖。
为什么银耳对糖尿病有益处
银耳性平味甘淡,具有滋阴润肺,生津止咳,益气补肾,养心安神,补益脾胃的功效,银耳又名白木耳,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食用菌,干燥,白色,朵大,嫩,体轻有光泽,胶质厚者为尚品,朵少色黄者次之,银耳适用于肺胃燥热,灼伤津液,口渴明显,多饮多食等症。现代营养医学研究资料表明,银耳蛋白质的质量很高,含有十七种以上的氨基酸,其中有七种是人体必须的氨基酸,银耳还含有葡萄糖醛酸,银耳多糖,多缩戊糖以及辅酶Q10,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磷,镁,钾,钠,铁等多种矿物质元素。每100克干品银耳含膳食纤维高达304克,而且含钾量相当高,其钾因子大于19,是高,钾食品,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以及高血压的发生均与膳食纤维的摄入不足有关,银耳含膳食纤维量很高,而且富含角质,初步研究表明大约按照每042千焦耳的热量补充13克的胶质,可以产生降血糖的作用。
银耳对血糖有影响吗
血糖高是可以吃银耳的,因为银耳本身的含糖量非常低,并不会对高血糖患者造成影响。银耳对人体有很多益处,具有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安神、强心健脑的作用。银耳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蛋白质以及钙、磷、铁、钾、钠、镁等矿物质。银耳中含有银耳多糖,可加强胰岛素的作用,增强免疫力,减少脂肪的吸收。
本文2023-08-22 11:30: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