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消失的古代奇人,到底是不是穿越过去的呢?
历史之所以被称为历史,不只是因为它的过去,而是值得后人不断研究的一面。漫漫历史长河中,曾有一股“穿越风”穿插其中。尽管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是这四个人确确实实是在他们所处的时代突然消失了。
相传活了八百岁的彭祖
第一个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作为智慧的象征,老子的一举一动都备受人们关注。奇怪的是,他自从经过函谷关并写出《道德经》之后就一直往西行,从此便失去了消息。有人说他穿越了,也有人说他得道成仙了,这也是神话体系中为什么把老子尊为“太上老君”的原因。至于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至今仍不得而知。
李耳
第二个是春秋时期越国大美女——西施,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四大美人”之首,她被越王勾践派去吴国勾引吴王夫差,越王灭了吴国之后,西施这位头号功臣却没有了消息,至于她去了哪里,一直都是人们比较好奇的问题。一说她是随“财神”范蠡逍遥而去,二说她因助越灭吴,心生愧疚,自缢而死,另外还有“赐死说”“沉湖说”“沉江说”等六种说法。
西施画像
第三位就是大秦王朝的方士——徐福,有考证说他就是日本第一任天皇“神武天皇”,因为神武天皇的身世在日本一直都是个谜,而徐福正好是被秦始皇派去东海找长生不老药的。据记载,他总共到过三个神仙岛,一个是蓬莱,一个是方丈,另外一个则是瀛洲岛。
徐福雕像
最后他也是在瀛洲失踪的,究竟是遇险了还是就此成仙了,还是真成日本人的祖先了,至今仍是存在争议。值得一提的是,影视剧中对徐福的“穿越”和“戏说”十分众多,比如《风云2》中食用长生不老药后存活数千载的“帝释天”;比如《少年包青天·天芒传奇》中徐福和堂弟“徐天地”,以及所研究的“天芒”。
帝释天
第四位是大名鼎鼎的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相传他得道成仙,经历南宋元明清四朝,之后便销声匿迹。有说他归隐武当山和崂山,有说他羽化成仙,遨游西海。
张三丰
最后一位就是“闯王”李自成,作为一个草莽英雄,他杀入北京城,霸占了秦淮名妓陈圆圆,导致吴三桂引清军八旗入关,他兵败之后就失去了踪迹,到底是生是死。
“闯王”李自成
史料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至于他究竟去了哪里,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千古谜团。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十记载:汀州人王捷知道“黄金术”,“尝以药金银献上,以助国费。卒赠岭南节度使。世谓之烧金王先生。”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说:“其金铁为之。初自冶中出,色尚黑。凡百余两为一饼。每饼辐解凿为八片,谓之雅觜金者是也。今尚有藏者。上令上坊铸为金龟、金牌各数百。龟,以赐近臣,各一枚。受赐者除戚里外,在庭者十有七人。余悉埋玉清昭应宫宝符阁及殿基之下,以为宝镇。牌,赐天下州府军监各一,今谓之金宝牌者是也。”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载:“宣和末,又以方士刘知常所炼金轮,颁之天下神霄宫,名曰神霄宝轮。知常言,其法以汞炼之成金。”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说,宋太宗时得巧匠,造金带得三十条,其金为紫磨药金。这些记载说明,宋人虽然知道药金银非真金银,但尚视为宝货。
东方朔是个奇人,他被尊为千古智圣、滑稽第一,因此,又被相声界尊为自己的祖师爷。作为奇人,他的身世也很离奇。据说他出生的时候,母亲梦到过一只硕大的灰鹤停留在自己家的屋顶上,怎么赶都赶不走。当他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父母就双双去世了,不得已,只有兄嫂代为抚养。
长大后,有一回正赶上汉武帝面向朝野征召文学人才,他就去毛遂自荐。汉武帝喜欢他的诙谐有才华,就把他留在了身边,做了个郎官。
东方朔依仗着汉武帝对他的宠幸,渐渐地放肆起来,他经常捉弄那些宦官,因为他们只会在皇上跟前献媚讨好,还经常怂恿皇上贪欢享乐、不理朝政。
东方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宫里的宦官带一些“仙药”来,每个人发给他们几丸,并让他们当场服用,还要当场检验仙药的效果。其实,这些仙药只不过是一些泥巴加上几味草药,或者是加上点酒、蜂蜜团成的泥丸。不能喝酒的小太监,东方朔就故意给他们吃掺上酒的泥丸,结果,不一会,他们就脸红脖子粗,直喊浑身燥热,还有点晕乎乎的。
东方朔趁机吓唬其余的太监,看看吧,仙药就是这么灵!年轻人吃了活力焕发,年老的吃了青春重现啊!那些老太监被忽悠的纷纷向他打躬磕头求赐仙药。东方朔就把掺了巴豆的泥丸分给最坏的太监,还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们,这是去除身体浊气的仙药,吃了能够轻身延寿!至于那些不太坏的、又馋嘴的太监,他就随便给他们一些掺了蜂蜜的泥丸,只说是仙露不多了,还有点渣渣,给他们尝一下。久而久之,太监们竟然被东方朔拿捏得死死的,像敬奉神明一样崇敬他。
东方朔的博学多识确实被朝野一致推崇,汉武帝也非常倚重他。有一回汉武帝外出狩猎,半路上队伍遇到了一种怪物,长着人脸、长发,嘴巴张的很大,还一个劲地往外喷黑气,非常吓人!没有人能够识别,大家又都怕它作妖,就不敢前进。没有办法,汉武帝赶忙派人急召东方朔。东方朔赶来一看,就对汉武帝上奏说,这是古代战争中战死的将士幽怨之气不散,凝结成的一种虫子,名字就叫做“怪哉”。
古书上说,何以解忧,唯有饮酒,所以,请陛下用美酒试着浇灌它,应该就能奏效。汉武帝赶忙吩咐照办,几升美酒灌下去,那怪物竟然慢慢就化为了脓水,腥臭之气飘出去了半里多路!
汉武帝信任方士,常常被他们忽悠着拿出很多金银来资助这些方士满天下去找长生不老药。有一回,大方士陆甲忽悠汉武帝说君山之神那里藏有长生不老之药,汉武帝赶忙发给他几千斤黄金还有几百个童男童女前去寻找。找了足足一年,还真的被他找到了,郑重其事地带回了皇宫。汉武帝急切地想要饮用,却被东方朔拦住了。
他说,陛下啊,这仙药可是神仙赐予的,咱们对待神仙的美意,可不能唐突失礼啊!照我说,应该选个良辰吉日祭拜过后,才能服用,否则,就怕神仙们一生气,药就不灵了!汉武帝一听,有道理,赶忙吩咐照办。
可是,当天夜里,东方朔就悲戚戚地辞别了妻子儿女进了皇宫。负责看守仙药的太监一向对东方朔言听计从,不一会就被他支派到了一边,然后,东方朔打开了药罐,一口气就把仙药喝了个精光。太监回来一看仙药没了,顿时给吓得灵魂出窍,赶忙连滚带爬地去禀报皇上。汉武帝闻听暴怒,吩咐人把东方朔绑了,要连夜砍掉他的脑袋!
东方朔隔着重重宫墙大声地喊冤枉,寂静的夜里,这声音传出去很远,被汉武帝听见了。汉武帝怒气冲冲地命人把他拖进来,当面骂他欺君罔上,还有什么冤枉的?东方朔赶忙替自己分辨,自己这是替皇上冒死尝药呢!有功不但不赏,怎么还要诛杀,这是何道理?汉武帝一听,怒气就减少了一半,让他接着说。
东方朔又说,自己辞别了家人,冒死进宫为陛下尽忠;倘若这仙药是假的,死的是微臣,对大汉的基业没有损伤,倘若仙药是真的,神仙们肯定也能体谅微臣的一片赤诚之心,能够再赐福陛下!所以,请陛下留着微臣看看仙药的效果真假吧。一席话说的汉武帝动容,命令手下放了东方朔,不但不怪他,还赏赐了他很多钱帛。
东方朔也不是总会这样幸运,有一回他在宫里陪着汉武帝和外国使节一起饮酒,酒宴一直持续到深夜还没有散席。他被尿憋得实在忍不住了,就醉醺醺地溜出来,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尿了。倒霉的是,正好巡夜的卫士路过,发现了他,就把他带到了汉武帝面前。掌管刑律的大臣当场弹劾他犯了大不敬之罪,汉武帝也大怒,把东方朔罢官免爵,逐出了京城。
过了一年多以后,西域的大宛国派使臣上贡给大汉一只怪兽,并扬言讥讽,煌煌华夏竟没有一个人认得出他们的怪兽!眼看着满朝文武全都束手无策,汉武帝心中很是苦闷,他不由得想起了东方朔。要是有曼倩(东方朔的小名)在,怎能容得番邦小国张扬?恰好在这时,司徒上奏,请皇上准许东方朔还朝,以挫伤番邦小国的傲气。汉武帝闻听大喜,赶忙借坡下驴,召回了东方朔。
好个东方朔,回朝之后,大摇大摆地来到怪兽前面,遥遥地只是用手一指,那怪兽竟然就浑身发起抖来,拜伏在地,一动也不敢动!大宛国使臣大惊失色,毕竟是天国上邦啊,果然有这样神仙一般的人物。从此后,大宛国死心归顺,不敢再有异心。
事后,汉武帝感觉非常奇怪,就把东方朔召进宫中询问。东方朔却趁机要挟皇上,要酒要肉,吃饱了喝足了,这才说起来。原来,这种怪兽名叫驺虞,虽然浑身披着鳞甲,看上去十分高大威猛的样子,但它却是鹿属。这一次,东方朔上殿之前,早就偷偷地在大袖里撒上了一些波斯猫的尿液。别看波斯猫个头小,但它可是狮子种,因此驺虞一闻到波斯猫的味道,立刻就吓傻了。这正是一物降一物的自然之理。
汉武帝都听得傻了,他哪里听到过这样神奇的道理?听完之后,不禁大喜过望,立刻赏东方朔官复原职,并赐给京城豪宅一座,毗邻皇宫,以便汉武帝随时找东方朔聊天。
博学的东方朔也有不灵的时候。汉武帝年老了,想要在皇宫前挖一个很大的湖用来练水军,这个湖被命名为昆明池。工匠们一连挖了好几个月,当挖到深有五丈左右的时候,竟然挖出了一些乌黑的石块和灰泥。有人不小心把火种溅到了上面,那些黑石和灰泥竟然慢慢地燃烧起来,一连好几天都不熄灭。满朝文武又都兴奋起来。他们猜来猜去不得要领,最后还是老路数请皇上召东方朔前来辨认!
东方朔来到昆明池边一看,顿时脸色大白,他仰天长叹了一声,一言不发掉头就走了。皇上不明白他的意思,赶忙派人前去询问,东方朔答复道,自己不认识这些东西,但是一年以后,有胡人自西域来,他们会认识这种东西。打发走了皇上的人之后,东方朔就病倒了。病势发展得很快,没有几天之后,东方朔竟然就已经到了弥留的地步。
汉武帝闻听这个消息大惊,非要亲自前去探望,可是东方朔却早早地把他的儿子派来给皇上送信。信上说,臣以后再也不能侍奉陛下了,回忆以前的种种,臣很惭愧,没能给皇上献计献策富国强民,只是一味地荒唐,误了陛下,辜负了陛下,臣没有脸面再见陛下,臣死以后,愿陛下远离小人,励精图治,把大汉发扬光大!
皇上头一回见到东方朔这样正经地讲话,可惜却也是最后一回。过了半天之后,东方朔的死讯就传进宫来,汉武帝非常悲痛,以至于好几天都不思茶饭,好几个月都无心朝政,甚至过了好几年,都不敢提起东方朔,一提起他来,皇上定然会泪流满面。
民间传说,东方朔死后下葬的时候,棺材里根本就没有尸体,只有一袭长袍!那东方朔去哪里了呢?谁也不知道!甚至连他的出生,都有人说是个谜,他真正的父母根本就不是凡人;还有一些术士干脆就说,东方朔本来是天上的星宿,就是那颗值年的岁星,要不然,怎么会那么巧呢?东方朔服侍了汉武帝十八年,天上的岁星就消失了十八年;东方朔一死,岁星立即重现在天上,这难道是巧合么?
《素问·五脏别论》:“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
王冰注:“方士,谓明悟方术之士也。”
张志聪《素问集注》:“方士,修炼方术之士。”
丹波元简《素问识》:“《文选·七发》:‘方术之士。’李善注:孔安国《论语》注云:‘方。道也。’
森立之《素问考注》:“案:方士犹云道士,谓方术之士。巫相医卜之术,亦皆谓之方士也。《太平御览》六百六十六引《太霄经》曰:‘人行大道,谓之道士。又云:从道为事故称也。’可以征矣。盖修养真服饵诸方,故谓之方士,若医方亦其一端耳。即此云‘方士’者,医人之谓也。《广韵》十阳:‘方,法术也。’”
胡天雄《素问补识》:“方术之士,好以长生不死之术以说人君,盖古代神仙家之流,秦之徐福,汉之辛垣平、李少君皆是。”
程士德高校教参《内经》:“方士:王冰注:‘方士,谓明悟方术之士也。’《素问集注·卷二》:‘方士,修炼方术之士。’又称‘道士’,指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之人,这些人除以修炼成仙和‘不死之药’以迷惑人们外,亦懂得一些医理和方药,故亦引申为医生或通晓医理之人。但这里的方士是指医生。”
方术之士,即方技之士与数术之士。古代有“道医”、“方士医”之称谓,为道者必须兼修医术,葛洪《抱朴子》:“是故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或“以医传教”、“借医弘道”,或“援医入道”、“援仙入医”,而有“医道同源”、“医道相通”之说。历代名医如汉之董奉,晋之葛洪,南北朝之陶弘景,唐之王冰、杨上善者等,皆道医也。
方,指方技。术,指数术。 起源于战国时燕、齐一带濒海地区,从战国末年,即齐威宣王时候,这些人便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传授系统,《史记》中将他们叫做“方仙道”。同时还提到了其中的几个典型人物,宋无忌、正伯侨、充尚和羡门子高。
秦汉后渐盛。如秦之徐福;汉文帝时“望气取鼎”的新垣平;汉武帝时主张祠灶的李少君等。道教承袭了方士炼丹采药之术,作为修炼方法之一。《史记秦始皇本纪》:“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新唐书李德裕传》:“帝方惑佛老,祷福祈年,浮屠方士,出入禁中。”《元史释老志》:“元兴,崇尚释氏,而帝师之盛,尤不可与古昔同语,维道家方士之流,假祷祠之说,乘时以起,曾不及其什一焉。”
方士的由来,事实上更早于此,如我国古代传说的篯铿、容成、西王母、素女等,也应当说是一些方士。篯铿相传是尧时人,是我国最早的养生家之一,《庄子·刻意篇》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之所好也。”这里所说彭祖,就是缝铿。《楚辞·天问》中也说:“彭铿斟雉帝何飧,受寿永多夫何长久”孔子也曾经说:“窃比于我老彭,述而不作。”肯定我国古代是曾经有过这一号人物的。容成是黄帝时人,以研究房中术而得名。《后汉书·方术传》说:“冷寿光行容成公……法。”《列仙传》也说:“容成……能善补导之事,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发白变黑,齿落更生。”关于西王母的传说更多,相传他和黄帝也曾经有过一些瓜葛,《山堂肆考》引《黄帝出军诀》说:帝讨蚩尤,西王母以符授之。帝寤,立坛而请,有玄龟衔符,从水而出。”他并认为这是道家符箓之始。素女也是黄帝时候的女方士,晋张衡诗:“明灯巾粉卸,设图枕衾张,素女为我师,天教老轩皇。”《抱朴子》中也说:“黄帝论导养,而质之玄、素二女。”我国类似这样的传说,可以说是数不甚数;由于这些传说甚嚣尘上,还曾经深深引起了孔子的反感,所以他“不语怪力乱神。”但由此可以看出,方士和其神仙的思想,确乎是由来甚早的。
我国旧习,从来吴楚之人多信神鬼,《楚辞》中也经常谈到什么“云中君”、“湘夫人”之类的神仙人物。《楚辞、远游章》说:“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澄清兮,精气入而粗秽除。”更清楚地叙说了他们吐纳服气的思想。所以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某些地区的民族神仙思想也有可能给予这些方士们以一定的影响。
此外还有墨子的鬼神思想。墨子是和孔子差不多同时的人,《淮南子》高诱注说,他是鲁人,一曰宋人,曾做宋大夫。墨子书中鬼神思想特别浓厚。他在《明鬼篇》中说:“生民以来者,亦有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则鬼神何谓无乎”首先肯定了鬼神是确有其物的。《天志篇》中说,自古以来的明王需要“上事天、中事鬼神、下爱人”这又说明了他对鬼神的崇拜、认为一定要善事鬼神。同篇中还说:“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三利无所不利”、说明了善事鬼神的利害。《非命篇》中说,“率其百姓,以上尊天事鬼:是以天鬼富之。”更暴露了他神道设教的思想。当然他的鬼神思想和方士们的神仙家思想是不一样的,但它和早期道教的“三官考校”思想如出一辙。五斗米道利用符水请祷,行三官手书之法;后来的天师道因袭其事,又产生三官考校的说法。尤其魏晋方士,广行符咒,对于墨子所遗留下来的《墨子五行记》最为推崇 他们的中心思想就是讲求长生,认为服食、*祀可以成为神仙。司马迁说他们是“形皆(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班固将他们叫做“神仙家”,《汉书·艺文志》说:“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平心意,同生死之域,而无怵惕于心中。
他们这种神仙思想的根源,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在中国古籍上最早谈到长生的是《老子》。《老子·守道篇》中说:“是谓根深蒂固,长生久视之道”。《韬光篇》中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人所以外其身和后其身,则完全是为了取法天地,认为天地就是这样取得长生的。因为必须后其身和外其身,也就是要不自生,然后才能一够身先和身存,身先与身存就是长生之道。此外,他还谈到不少有关长生的方法,如“守中、抱一、无为、不争”等等。最早具体描绘神仙的,则是《庄子》,他所说的“藐姑仙人”和“列子御风”即都是有关神仙的故事。
但方士的神仙思想,我们不应当单纯地认为是脱胎于老庄,根据史籍,我国最早的方士是和老子时代相仿的苌弘。《史记·封禅书》:”苌弘以方事周灵王(公元前571年——545年),诸侯莫朝周,周力少,苌弘乃明鬼神事,设射狸首。狸首者,诸侯之不来者。诸侯不从,而晋入射杀苌弘。”这种设射狸首的方法和两汉以来的魇胜之术颇多相似;和后来“喇玛教中的咒人术,更如出一辙,显然这是我国古代巫术中的把戏。这说明方士亦源于巫觋。《汉书·艺文志》阴阳家二十一家中有《苌弘》十五篇;《史记》和《汉书》中也都说过,著名的方士羡门则是阴阳五行家邹衍的弟子,这又说明了方士和阴阳五行家的关系。 1、“方”就是“道”。这在前面已经谈到,“方士”就是“道士”《庄子·天下篇》说:“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唐成玄英疏说:“方,道也”。《秋水篇》说:“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成玄英疏又说:“方,道也”。所以“治方术者,”就是治道术者;“大方之家”指的就是“治道之士”。
2、“方”的另一涵义,就是“方册”或“方策”的意思,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圣贤事业,具在方册。”程大昌《演繁露》说:“方册云者,书之于版,亦或书之于竹简者:通版为方,联简为策。”方册就是方策,《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郑玄注:“方、版也;策,简也。”所以方就是古代的书,也就是秦汉间所流行的“竹简”。所以广义的说,方士的涵意,也可以说就是书生,当然也包括了儒生在内。秦始皇时,方士们欺骗了他;他却迁怒于诸生,将四百六十余人,尽坑之于咸阳。他儿子扶苏向他解释方士和儒士的不同。他盛怒之下,又将扶苏远谪于边地,监军上郡。这就说明了,当时的方士是包括了儒生在内的,所以我们也无妨概而言之,说方士就是书生。所谓方术,也就是书上曾经记载过的某些方法。
根据以上两种涵义,我们可以领会到,“方”的内容,应当是非常广泛的。《史记·孝武本纪》说:“齐人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后来刘向整理《鸿宝万毕木》时,竟获方两万有奇,其范围之广,我们可以想见。《太平经》中,将方叫做“诀”,其内涵之广,更是无所不包了。
《汉书·艺文志》中,将方分为医经、医方、房中、神仙四类。《后汉书》华佗、左慈等三十五人的《方术列传》中则包括了天文、医学、神仙、占卜、相术、命相、遁甲、堪舆等等更多的方术。
其实,在我国古代除了六书:礼、乐、书、数、射、御而外,其它的一切都叫做百工技艺,它们也都可以叫做方术。
方士们的“方”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的,除了前面所说的求仙药和*祀而外,《史记》、《汉书》中也有不少其它的记载:
1、人主微行方 《史记·封禅书》卢生建议始皇,居处要不令人知,这样才能得到长生之药。他说:“方中、人主微行,以避恶鬼,恶鬼避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子神。”
2.祠灶谷道(道即方) 《汉书》、《史记·孝武本纪》:李少君对汉武帝说“祀灶、则可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之。”
3.却老方 这是李少君骗人的主要方术之一,他曾挟此方偏游于豪贵之门。《史记·孝武本纪》说:“少君者,故深泽。候人主方,匿其年及所生长;尝自谓年七十,能使物不郤老。其游,以方遍诸侯。”
4.斗旗方 这是汉武帝给与栾大的考验。《史记·孝武本纪》说:“于是上使先验小方,斗旗,旗自相触击。”栾大以此便取得了武帝的信任。
5.黄帝谷仙术 这是王莽时方士苏乐的方术之一。《汉书·郊祀志》:“种五梁禾于殿中,各顺色置其方面,先鬻鹤髓、璃、瑁、犀、玉二十余物渍种,计粟斛成一金。言此黄帝谷仙之术也”。
6.重道延命方 这是《汉书·刘向传》所记载的邹衍传方。
以上都是《史记》、《汉书》中曾经著录过的著名方术。其中还有一个颇饶趣味的有关“方”的故事,就是秦汉以来相传修道之人忌食马肝。汉武帝于杀死文成之后,又让栾大替他效忠修方;为了掩饰文成的死,他向栾大说:“文成食马肝死尔;子诚能修其方,吾何爱乎。”封建帝王和方士之间,互相以“方”愚弄,令人可发一噱。后人有诗云:“死为文成食马肝”,就是讥讽汉武帝这一件事的诗。
此外许慎《说文》中说:“青蚨还钱”。郑玄《周礼注》中也说:“阳燧取火、鉴镜取水、莽草熏鱼、牡蛎烧灰去蛎壳”,皆为汉人著述中所曾提到的方。
关于以上的方,谷永在上汉成帝书中说:“及此言有仙人服食不终之药,遥兴轻举,登遐倒景,览观玄圃,浮游蓬莱,耕耘五德,朝种暮获,与山石无极,黄冶变化,坚冰淖溺,化色五仓之术者,皆奸人惑众,挟左道,怀诈伪,以欺罔世主。”将当时所谓的方,简略地做了一个介绍与评价,从这里,我们可以认识到,所谓方是些怎样的内容了。 关于方的集大成著述,我们知道的有《淮南枕中鸿宝秘书》。《汉书·宣帝本纪》说:“大夫刘更生(向)献淮南枕中鸿宝秘苑之术。”《刘向传》中则说得更详细,它说:“上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而更生父德,武帝时治淮南狱,得其书。更生幼而读诵,以为奇,献之。”据葛洪《神仙传》说,《枕中鸿宝苑秘书》就是淮南王专言黄白之术中篇八章的第三章。《隋书·经笈志》中有《淮南万毕经》及《淮南变化术》各一卷,《唐书·艺文志》中有《淮南万毕术》一卷。相传即为其书,这些书今并不传。清人孙冯翼、茅泮林曾就古书中的引文钩辑了一个辑本,名《淮南万毕术》(见《丛书集成》初篇)。此外,叶德辉也有辑本(见《观古堂》二集)。这些虽非全豹,但颇可看出当时所谓方的一鳞半爪。其中有谈服食以致不老的方,“曾青为药,令人不老”,涉水不沉的方,“取蜘蛛与山狗及猪脂置瓮中,密以新缣,仍悬室后;百日视之,蜘蛛肥,杀之以涂足,涉水不没矣”。又一法“取蜘蛛二七枚,内瓮中,合肪百日以涂足,得行水上。故曰:“蜘蛛涂足,不用桥梁”。有避鬼疫方,”岁暮腊,埋园石于宅隅,杂以桃弧七枚,则无鬼疫”。类似这一类的方很多,其中有的是古代医方,如“守官涂脐,妇人无子”,又“青泥杀鼇,得苋复生”,都是曾见于古代医书中的陈方。也有些是颇合于近代物理的,如“首泽浮针”,注曰:“取头中垢以涂塞其孔,置水即浮”。又“铜瓮雷鸣”,注曰:“取沸汤置瓮中,坚塞之;内于井中,则作雷鸣,闻数十里”。这都是物理的当然现象,本来不足为奇的事;不过古人缺乏科学知识,对此不能理解,于是即视为神奇了。但其中绝大多数则是荒诞不经的。
晋葛洪《抱朴子》中对此也记载了不少。
《遐览篇》:“其变化之术,大者惟有《墨子五行记》。本有五卷,昔刘君安未仙去时,钞取其要以为一卷。其法用符用药,无所不作也。”其书传于墨子;刘安钞取其要,进行了改编。这是更早于邹衍的传方。由此可证墨子的神仙思想,是和方士们有着一定渊源的。
同上《遐览篇》中说:“其次有《玉女隐微》一卷,亦大术也。其《淮南鸿宝万毕>>皆无及此书者。”
“又有《白虎七变法》与《墨子》及《玉女隐微》略同。”
《玉女隐微》和《白虎七变法》都是和《淮南鸿宝万毕》一类的秦汉方书而流传于魏晋之世的。
又《抱朴子》中还提到了什么《三皇文》、《五岳真形图》之类的符图典笈和《太清丹经》、《九转丹经》、《金液经》等丹经书,应当也都是秦汉方士们所留传下来的方书。不过这些记载,较诸《史汉》所述,则更属奇突不经。
至于魏晋方士们的传方,《抱朴子·论仙卷》中也曾经谈到过,他说:“甘始以药含生鱼,而煮之于沸脂中,其无药者,熟而可食;其衔药者,游戏终日,如在水中也。又以药粉桑以饲蚕,蚕乃到十月不老。又以住年药食鸡雏及新生犬子,皆止不长。以还白药食白犬,百日毛尽黑。”其说是否有验因方的内容不详,我们只能姑妄听之。
自秦汉至魏晋,方士不是少数的人;方更不知道有多少里面固有一些是炫世欺人的把戏,但也有不少是古代研究技艺的人们所遗留下来的原始科学技术,如《庄子》中即曾提到过,越人曾传“不龟手”方等。我们对此一概予以蔑视,则也是不对的。 秦汉方士的没落,主要是由于西汉文人的反对与打击。正当西汉方士挟持方术,遨游诸侯之门,风头正健的时候;前面已经谈过,张敞向成帝上书,规劝他不要接近方士,这是给予方士们的当头棒喝。继之而起是谷永,他更大声疾声,批判了方术的虚伪性。此外如黄宪、王充、扬碓等人也都是反对方士与方术的。当时的封建帝王们久受方士的欺骗,铸方又多不验,兼以处于多方面舆论的压力下,日久天长,他们对于方士的信任,自然就会淡泊下去,方士们的登龙之术,也就无从施其伎俩了。
与此同时,和方仙道同源异流的黄老之学一时大兴。据司马谈说,黄老之学系出于河上丈人。后来由于窦太后和景帝的提倡,进而兴盛。西汉的显宦和学者们,如曹参、陈平、田叔、黄生、邓章、郑当、司马谈、严君平等即都是治黄老之学的人。当时文人多喜爱黄老而厌恶方仙,黄宪《四难》即痛斥方士,说他们不是老庄流裔,不配和浮屠老子相提并论。王充是崇尚自然的老庄信徒,他在《论衡·道虚篇》中也痛斥方士和方术。扬碓著《太玄赋》深赞老子“直道不行,其次之曲”的道理,说“执太玄兮,不拘弯兮。”但也反对方士,说他们是“甘饴含毒,难数藏兮。”由于这些人们的攻击,方士乃不得不予以匿迹,方仙道也就从此不为人所称道了。
继方仙而出现的就是黄老道。《后汉书·襄楷传》说,桓帝事黄老道,还在宫中立黄老、浮屠祠。《皇甫嵩传》说:“初巨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养畜弟子,跪拜首过。”他所奉持的经典则是《太平青领书》。”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
当黄老道盛兴的当时,方仙道逐渐销沉了。
本文2023-08-22 11:36:0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7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