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有哪些经文?道教的祖师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道教有哪些经文?道教的祖师是谁?,第1张

道家创始人老子生卒年不详。自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隐没后,其继承弟子有庚桑楚、关尹、列御寇、杨朱等人,而代表人物为庄子。道家名著有《老子》、《庄子》、《列子》、《皇极经世》、《文 子》、《田子》、《黄帝四经》、《老莱子》等书。道家是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学派。《汉书·艺文志》云: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创始人老子死后,道家主要沿两条路线继续发展,一条是“无为主义”的政治学,盛行于战国和西汉初期的黄老学派,这派主张“无为而治”,另一条是“任自然”的人生哲学,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老庄学派。道家思想,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占据了极重要的地位。老子曾为周守藏室之史。收藏室不但收藏了周朝和武王前周人的书籍、史官记载、珍宝物品,还有一百多大小诸侯国的历史文字、上古遗书、各国的供奉,记载了各氏族渊源,夏商遗民遗物。我们都知道大禹所制的九鼎,也在这里。老子在这里,接触到了大量的当时和上古的遗书,为他的思想打下了基础。华夏文明肇始于伏羲,兴盛于黄帝,那时的文化是一种巫史的文化,产生了易的思想,由此衍生出的,还有阴阳术、神仙术等。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对混沌的古文化凿开了七窍,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突破。老子参考了大量古籍,如含有“道”思想的《伊尹》、《太公》、《辛甲》、《鬻子》,特别是受到了《易》的思想的启发后,才写出了《道德经》,阐述了道的思想。

道教经典

《周易参同契》和《太平经》的出现,和五斗米道、太平道教团的产生,是道教形成的标志。

《周易参同契》是关於炼丹术的最早理论,被后人称为「丹经王」,它是对以前还丹金液烧炼技术的总结。「参同契」是指将易学、黄老、炉火三者综合为一:太易性情,各如其度;炉火之事,真有所据;黄老用究,较而可御;三道由一,俱出经路。该书是汉代黄老学派炼丹家魏伯阳所著,记述炼丹器具的制备,与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炉火的调节,及药物的反应过程,或炼成后服食的方法,以及产生的效果等。书中特别对丹药的反应原理、火候的掌握方法,记述很详细,一直为后人奉为准则。

《周易参同契》又是汉代学家说明炼丹过程的记述,和易学与炼金术结合的产物,它还把汉代易学中的「卦气说」发展为「月体纳甲说」,因此它的理论在易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若用易学的角度看《周易参同契》,是用阴阳变易说来解释丹药形成的原理,又用「月体纳甲说」来解释炉火掌握的原则。譬如《周易参同契》开端并说:「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转谷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龠,覆冒阴阳之道,犹工御者执衔蛮,准绳辙,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历纪,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刚柔有表里。」乾坤坎离和后面说的「六十」指的是六十四卦,用六十四卦来解释炼丹的全部过程,则六十四卦中,取用乾坤坎离为四个基本卦,是丹药形成依据(乾坤为炉鼎,上釜为乾,下釜为坤,并取天上地下之象。坎离指药物,坎即是铅,离即是汞;或坎为水,离为火;火指药物蒸馏,水指药物熔化为液体。乾卦、离卦为阳,坤卦、坎卦为阴;鼎上为阳,鼎下为阴;汞为阳,铅为阴;火为阳,水为阴。)鼎炉及药物等,都是依阴阳变易的法则进行作炼,尤其「牝牡四卦,以为橐龠,或覆冒阴阳之道」之说,指明炼丹过程也要依据自然界阴阳势力的消长来掌握火候。

「经纬奉日使」说明把剩下的六十卦分配在三十天内,每天有两卦;「刚柔有表里」说明阴阳属性之相成相克。《周易参同契》特别强调坎离两卦之作用,同时也明确地说明「易为坎离」,以坎离讲阴阳变易,如此说,也无违背易学的阴阳变易原则和炼烧的原则。炼丹的过程,药物和水、火二气的变化,铅为阴,其遇火而熔为白液;汞为阳,其遇火而升华;水为阴,火为阳,混而为一,炼为丹药,此即是「易谓坎离」。

《周易参同契》的「月体纳甲说」,是说明炼丹火候要随每月月亮的盈虚而调节。但火候有两种,文火和武火。减炭为文火,加炭为武火;在一个月里,前半月用文火,后半月用武火;在一年内,冬至后用文火,夏至后用武火。它是要求炼丹术依据自然界阴阳势力的消长掌握火候。

《参同契》的「纳甲说」有三种,说明炼丹运火程序,因此称为「月体纳甲说」。

第一种是六十卦纳甲说,将一个月分六十个昼夜,配以六个卦,每日早晚的用火。

第二种是八卦纳甲说,以月亮的盈亏说明一月之中的用火,以坎离两卦代表日月,以其余六卦代表月亮的盈亏过程,八卦又各配以天干地支。

第三种是十二消息卦说,十二消息卦是用十二个卦(复、临、泰、大杜、夬、乾、姤、遁、否、观、剥、坤)表示阴阳二气的消长。

《参同契》用这十二个卦与天干十二律相匹配,说明一个月或一年的用火程序;又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说明铅汞加温起反应,转化为金丹的过程。

阴阳五行说为汉代思想的主干,所以在《参同契》可以看到道教产生的背景,同时看到道教阴阳五行说和儒学的成分。

《太平经》是流传至今的最早道教经典,《太平经》的历史可以上溯至西汉;《汉书》记载西汉成帝时,曾有齐人甘忠可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

《太平经》产生於东汉安帝、顺帝时,出自于吉等人,后於桓帝时由襄楷进献给朝廷;原经本有一百七十卷,但今现存於《道藏》中只有五十七卷。

《太平经》的宗旨,为兴国广嗣之术,是讲「气」以养长生,则为生命存在和长生方法。《太平经钞�6�4癸部》说:「三气共一,为神根也,一为精,一为神,一为气,此三共一位,本天地人之气。神者受于天,精者受于地,气者受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故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中也,三者相助为治。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说明「精气神」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太平经钞�6�4壬部》说:「人有一身,与精神相合配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则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相合则为一,可以长存也。」

历史上的「精气神」,在《太平经》已经有新的发展,则「精气神」的性质,与人的行为和人的身体有密切关系。但「精神」有善恶、吉凶,人身的精神亦然;因为精神的性质决定人行为的善恶,故有关性与命的关系甚大。又人行为的性质也可以使相应性质的精神进入身体,并精神可以出入人身,更赋予精神以人格神的特徵,在人格神的精神中表现。

其实人之身体中有所谓「人身之神」、「司过神」和「五脏之神」。司过神曰「监察神」,为监察人行为过失的神;这种神在《太平经》叫做「六司命神」,证明人五脏之神,也有司过之功能(所谓「你知我知」之意)。

五脏之神「心、肝、脾、肺、肾」,在《太平经》相应为一种形神求长生的论述,所谓「精神出游,神随人意,诸神司过」,以此论述为根据;又括「守神」、「致神」、「还神」三种。守神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存守身中已有的精神,使不失去或游离身外。

二、守神可以防止凶神恶气在身中作乱。

「致神」是防止招致身外之精神来侵入居住人之身中。

「还神」的对象是本在身中却一时游离身外的精神,通过还神的办法,使它们返回人体与身形相合,以达到消除疾病和长生久视的目的。这种方法是重在「思」,在思神时,要把这些神像挂在静室中实行凝思,并要佩神符,及吞服丹书。

《太平经》中的「承负」,也是道教史上重要的观念,它给人们行为的后果作了解释;因为一个人行善反得恶果,行恶反得善果。这个问题,《太平经》认为是「承负」所引起的作用。「承负」说明人今生的遭遇是受前辈人行为的影响,今生的行为也会带给后辈人福祉;承者为前,负者为后。《解师策书诀》说:「承负是告诫人们要为后世人行善,免受承负之厄;本人能行善得道,也能免去承负之厄。」

庄子

道家经典著作。为周·庄周撰。又称《南华真经》,全书三十三篇,多以寓言阐述哲理,其中也有不少关于气功的论述。如“踵息”、“心斋”、“坐忘”、“缘督以为经”、“吹喣呼吸,吐故纳新”等等,对后世影响较大。

列子

道家经典著作。为周·列御寇撰。又称《冲虚至德真经》,全书八篇。以“至虚”、“终天”的思想家为本,其宗旨与《老子》、《庄子》相同。书中很多阐述与气功养生有关,为后世气功重视。

阴符经

道教经典著作。传为黄帝撰。全称为《黄帝阴符经》一篇。该书自唐代李筌公开传播以来,就受到道教学者的重视,各以心得注解,今存四十余种注本。书中某些论述对气功养生有指导意义。

黄庭经

道教气功经典著作。书分三种:《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中景经》,各一卷。《内景经》成书于西晋太康年间,《外景经》成书于东晋年间,《中景经》约成书于南北朝间,是在“内”、“外”两经的基础上综合加工而成。《黄庭经》提出的“三黄庭”、“三丹田”之说,渊源于《太平经》的“三元合一”论。黄庭即上丹田,于身指脑,为百神之主宰;中黄庭即中丹田,于身指心,为脏腑之根本;下黄庭即下丹田,于身指脐下关元穴,为阴阳之门户、精气之命脉。只要如法存想黄庭,养炼丹田,就能固精全气,长生久世。具体做法三经各有不同。

抱朴子内篇

道教道教经典著作。二十卷。东晋·葛洪撰。次书包括道教理论、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等内容,为道教道教集成之作。书中阐述了长生不老学说,提供了先秦以来各类内炼养生方法。其中有关气功的内容,集中地反映在《对俗》、《至理》、《释滞》、《杂应》、《地真》等篇章中。明代的刊本《抱朴子内篇》,末附《别旨》一卷,专述吐故导引,为气功专篇,极有参考价值。

清静经

道教经典著作。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经本着老子“清静无为”的宗旨,认为人能清静,即可得道,住世长年。而获得清静之法,唯有观空。

了心经

道教经典著作。全称《太上老君说了心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书中认为“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只有从澄心定神入手,修炼才能成功。

天机经

道教经典著作。又名《阴符天机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 此经为阐发《阴符经》而作。

道教是中国的一种原始宗教,创立时间尚难确定。它并不是像众所周知的佛教和基督教那样有位创始人,它的起源比较复杂。据史书记载,道教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但是真正的道教创立或者说形成于汉朝。

道家的源头在《周易》古籍里,而道教和道家有很大的区别。道教主要是汲取了道家、佛家等多种学说的所长,摒弃了其中一些匪夷所思的繁琐规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想体系。在东汉末年,黄老道家学说逐渐向道教转化,这也是从道家发展到道教的转折期。

东汉时期,随着道教的逐步发展,它被划分为六派,这六个派别是:天师道、太一教、五斗米教、全真教、蒙山派和道德会。其中以全真教和武当山为代表,更加成熟、丰满而集大成的道教体系,逐渐形成其独立的教派。后来道教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形成了北方道教和南方道教。南方道教在唐朝时达到了顶峰,北方道教在宋朝时期兴盛不衰,故后来又因地域而分为“南宗”和“北宗”两派。

到了元、明时期,道教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进入了寺观兼备、宗教团体多元化、信仰文化融合、科学技术创新和国际交流发展的胶着期,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融合、革新和延续等多种过程,形成了史上著名的“广化天下,集粤流洛”虎丘道场等。

总之,道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在它发展的过程中,它吸取了道家、佛家、儒家、阴阳家等多种思想,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并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壮大。虽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会去祷告道教的神灵或者去拜访道教道场,但是道教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人的信仰和文化传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道家的法术书籍资料很多啊,比如比较经典的人们常知道的法术书籍 《万法归宗》 《圆光术》 《祝由术》 《鲁班书》 《符咒》

又如一些流传不广的,都可在  玄奇阁  中下载到的珍本法术符咒秘本,真的是很少见的秘本:

《中天号令三阵正法》

《书符启帝科》

《温雷袪瘟驾铁船符秘》

《先天殷雷削影符水法》

《公统三十六雷符秘》

《扫荡邪精玄都》

《清微灵宝正一登坛行道密诀》

《青灵至秘》

《先天布罩科》

《籙券玄符》

《镇宅符篆》

《北统章》

《先天袖藏密诀》

《杂项行秘》

《变坛至秘》

《梅山灵符神咒》

《秘要符章》

《青玄写检格式》

《祈雨拜诰格式》

《灵宝大斋赈济玄科》

《宴谢麻痘娘娘行科数》

宋代诸帝多尊崇道教,宋太宗时曾访求道经7000余卷,令人删重校正。宋真宗大兴道教,认道教神灵赵元朗为宗室,封其为“保生天尊大帝”,封老子为“太上混元皇帝”。宋徽宗信道最笃,他自称是昊天上帝长子神霄帝君下凡,号为“教主道君皇帝”。他还排斥佛教、焚弃佛经,并下诏将寺院改为道观,让佛教归服道教。由于雕版印刷的盛行,宋代道教典籍得到大规模编刻,宋真宗时编辑《大宋天宫宝藏》,张君房撮其要,辑成道教类书《云笈七签》。宋徽宗又在崇宁年间整理道书,并在政和年间编成了《万寿道藏》。在道教理论方面,宋初道教理论家陈抟作《太极图》等图式及《九宝指玄篇》等著作,阐述宇宙生成理论,发明了炼养内丹的五个境界,使内丹炼养术更具有哲理色彩。神宗时的张伯端撰《悟真篇》等著作,进一步阐明炼养内丹的方法并描述炼养内丹过程中的种种表征。他们所最后确定的内丹炼养术使道教的炼养理论大大推进了一步,为后世道教所宗本,他们的学术思想对宋代理学思想也有较大的影响。

 “道门五秘”,“玄门九真”之支派,传衍至今已历十二世,有五百

五十余年历史,所谓“道家五秘”,就是指教外别传的五派守洞尘技,

历代被列为非上根上德大器不授的秘传奇术,俗称“五门”,它们是太

极门、丹鼎门、玄真门、剑仙门和符篆门”。太极门以清静为、抱元守

真、神游无极为修真圭旨,后分衍为无极、太极、灵极、先天、自然、

逍遥、混元等流派 ;丹鼎门以铅汞和合、坎离交媾、了命尽性为炼丹要

务,后又分衍为金丹、全真、太乙、东华 、纯阳、灵宝、三丰等流派;

剑仙门以斋心守候、炼钢神铸剑、凌空运使、出入无形为超脱至境,后

分衍为神剑、慧剑、玄剑、青霞、华山、中条,九华等流派;符篆门以印

诀移魂、咒符 ,拘魄、掌握天地为济世术后又分衍为正一、上清、神

霄、清微、净明、天心、华阳等流派;玄真门则以内视存想、盗化夺

机、聚火开关、形神归一为成仙秘诀,后又衍为玄真、玄天、 玄武、真

武、紫霄、太玄、太和等流派。这些流派又相互融合,到了明代永乐年

间,就形成了 “五门九派八十脉”。这就是圈内人传说的“玄门九

真”。“九”者,阳数之极也,言其多 也。“玄门九真”是对“道门五

秘”所衍生的各流派的统称。

道家的五大秘门来历不大为人所知,我简单介绍一些派别的来历。

道家太极门道家太极门认为:太极者,绝对之始终也,故凡一切事

物,皆难越此规。空以无,无以静,静生动,动则化,化则极,极则

变,变则复,复则静,静归无,还其本来面目。)是虚无派,约有,太

极,无极,灵极,有极,先天,自然,逍遥,混元等派别。现今有太极

门的两支出世,一个是大陆的,一个是台湾太极门。但台湾太极门没接

触过,风闻而已。太极门以修无为要旨,秉老子真传,无神仙鬼怪之

说,以气化为总,以泛气观为宇宙观人生观,一无为为功法主导,因哲

理性极强,保密性太强,外人难窥起门。故被称为道家禁门大法,和道家

第一秘宗;

据道家太极门历代传承,谓后世太极拳本系九宫太极手外架,系由

无为二落入有为,并由内功二落入外功,再由气功落入武功的一种变

法。

太极拳由道家太极门无为落入武功的变法,此事就在道家太极门传

人;因太极门内诀专尚无为,很难为世人理解接受,更且内功高妙,列

为道家五门禁秘之首,很难选择内脉通和、根性颖悟、并勤于修为的传

人。因而去难就易、去秘就明,单以太极门九宫太极手发动时所发出的

部分外架去传人效颦。现在流行的太极拳是太极门九宫太极的外架,再

经人为编排取舍及艺术加工,当然这样安排也考虑到外架锻炼的方便和

技击的需要而逐渐改制。是无为而生,有为而成,由无为法演变位有为

法。

道家丹鼎门,分为天元,地元和人元,一般分为内外丹。内丹在最

近比较出名。一般来说,文始最高,少阳最大。少阳派分为东南西北中

三丰伍柳等。文始派,自老子传尹喜始。

道家剑仙门在道门很是隐秘,有神剑,慧剑,丹剑青霞,中条玄

女,峨眉,天山,华山,九华等流派,到了清时期,蜀山剑派最出名,

近代,逐渐合流为南北剑门,其方法以斋心守候,炼神铸剑,凌空运

御,出入无形为超脱至境。最近有陆景川,胡孚深等数人号称得到或见

过剑仙派典籍。一般以陈伟为天山剑派的门人。另:世传还珠楼主即蜀

山派不成器的弟子。其小说〈蜀山剑侠传〉虽然对修炼和法宝的描写很

不符合实际,但是对道门文化的整理,对道门弟子如何学道如何处世

等,写的最为详细。

道家符门,以印诀书符拘魄,掌握天地,沟通神灵,济世渡人。清

微,正一,东华,神霄,上清,灵宝,天心诸多流派。道门第一大法雷

法,在符篆门中很是流行。有消息说此法最初有记载是张道陵zushi做巫

门某派的女婿的时候学来的,神霄派则得到了很多的巫门朱雀宗的资

料。

道家玄真门则以内视存想,盗化夺机,玄法真功为主。《七步尘技》

是此门的一个法本。世面流传的还有《岣嵝神书》。很多奇门法术也是

此门中的。 一般道门称:出得玄真门,方为真道人。

道门五秘,虽然各有所传,但相互见影响很大,各个派别都有其他

门派的内容,但其核心却都大部分保留。

道门之所以分门别派,是因为各个弟子的入门方法不同,修炼路径

不同,到最后,造成的修炼结果的一定区别。通微之境虽相同,细节却

有差别。

即便是同一个名词,各个派别的理论也大大的有差别。如何理法结

合也是大大的不同。切不可拿此门的来要求彼门的

茅山宗宗承上清派,以传授上清经法为主。主要典籍有:《道德经》、《南华经》、《正统道藏》、《黄庭经》、《上清大洞真经》、《玄纲论》、《神仙可学论》和《形神可固论》等。

http://wwwsinologycn/book/daojiao/xx006htm

三洞,指玉清境洞真教主天宝君所出的洞真部真经,又称洞真上清经;上清境洞玄教主灵宝君所出的洞玄部真经,又称洞玄灵宝经;太清境洞神教主神宝君所出的洞神部真经,又称洞神三皇经。

四辅,指太玄、太平、太清、正一四部。

十二类,指三洞中又分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录、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表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