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时候有没有假的古董?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中国古代的时候有没有假的古董?,第1张

在C造假的历史源远流长!!

赝品,自有金石书画收藏以来,就禁绝不了。对藏品的鉴定是一门相当专门的学问。梳理一下古代的收藏史,发现上到乾隆,下到张之洞,都曾上过赝品的当。

乾隆钟爱《富春山居图》(子明卷),在上面题满了字。后人研究发现,这也是赝品。

明朝时

江南曾是古董造假中心

中国人自古以来喜欢收藏金石书画,赝品也随之而来。

据《韩非子》记载,春秋时,齐国进攻鲁国,索要珍贵的谗鼎,鲁国就拿伪造的“雁(赝)鼎”蒙混过关。可见文物造假,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到了唐宋时期,经营古玩已经成为一项热门产业,各种仿古铜器和临摹书画的水平越来越高,甚至到了“下真迹一等”的程度。到了明朝,古董造假技术已相当成熟,收藏家高濂发现:山东、陕西、河南、南京等处,都有造假青铜器的,“伪造鼎彝壶觚尊瓶之类,式皆法古,分寸不移,而花纹款识,悉从古器上翻砂,亦不甚差”。但论赝品制造数量之多、造假技巧之高、胆子之大还是首推江南地区。当时有人记载苏州的古董造假:“姑苏诸技艺皆精致甲天下,善为伪古器,如画绢之新写者,而能使之即旧;铜鼎之乍铸者,而能使之即陈。”买家上当还不知道,“欣然自谓获古物,而不知其赝。”这些古董商人为了赚钱,不仅使出各种仿古奇招,而且发明了许多子虚乌有的“古物”。

明朝万历年间,著名收藏家李日华曾在南京遇到一个桂林的好友,在他的住所见到一幅古画,题款为宋朝王安石绘。大政治家王安石会画画?李日华断定是假货。再一打听,原来此画是朋友在杭州时所购(见《味水轩日记》)。可见,在明朝人心目中,江南已是古玩造假贩假的中心,赝品如果不出自江南反倒奇怪。最终,赝品充斥导致收藏市场“消化不良”。一个南京的古董商就告诉李日华,现在的假货太多,大家不玩了,韭菜不好割了,“书画道断,卖者不卖,买者不买”。一直到了清朝康乾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古玩市场才又活跃起来,最重要的是皇上也爱收藏了。

乾隆收藏品够开几个“赝品博物馆”

他的最爱竟然也是赝品

乾隆皇帝大概是中国有史以来藏品最多的收藏家。他的书画藏品目录编成了一部旷古巨著《石渠宝笈》,几乎囊括了唐代到北宋所有的传世名画,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过收藏太多,难免鱼龙混杂,乾隆收藏的假货也足够开几个“赝品博物馆”。

有意思的时候,当藏品里出现“李逵”和“李鬼”PK的时候,乾隆往往看走眼。比如清宫曾藏有两幅宋代大书法家蔡襄的楷书《谢赐御书诗表》,内容一模一样,风格均是行墨持重,措笔安和,其中有一幅被乾隆皇帝赏给了皇六子永瑢,清末又流传去了日本,而剩下的一直留在清宫,并被刻入《三希堂法帖》。专家整理清宫遗物,才发现留下的恰恰是赝品。

乾隆的“赝品博物馆”里,最有名的藏品自然是《富春山居图》子明卷。《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第一杰作,乾隆十年,乾隆皇帝得到了一幅黄公望的《山居图》(子明卷),第二年又得到了一幅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这两幅黄公望,哪个是真迹呢?乾隆经过仔细研究,认为子明卷才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真迹,而无用师卷是赝品。皇上一锤定音,底下群臣自然集体点赞,称颂万岁爷眼光独到。于是,子明卷成了乾隆皇帝的白月光。从乾隆十年起,皇帝东临泰山,西巡五台,六次南巡,几十次到承德避暑山庄、天津盘山行宫,子明卷一直跟在皇帝身边,得宠程度超过了任何一位嫔妃。春暖花开,皇帝打开画卷,在空白处写一段鉴赏文字;倚窗听雨,再写一段心得;政务闲暇,又记下一段。甚至在看画时听闻台湾天地会首领被抓住了,皇帝精神振奋,当即在画卷上题写“展卷想见凯旋将士,过桐江富春喜色”。细数子明卷上五十多处题跋,不难想象当年乾隆内心的满足感。等到留白处实在写不下来了,晚年的乾隆决定在卷首写个总结:“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似乎在为自己的收藏生涯画一个圆满的句号。至于“赝品”无用师卷,被束之高阁,皇帝一个字都没题写。

然而历史和这位“十全老人”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后世学者经过反复研究,发现子明卷是明朝人伪造的摹本,而无用师卷却是黄公望真迹。错过乾隆的青睐,却也避免了无数墨迹题跋破坏画面美感,反而成了《富春山居图》的大幸。

张之洞

鉴宝专家的囧事:

把烧饼当成青铜器

皇帝日理万机,不懂古玩造假门道,专攻收藏鉴定的大学者应该不会吃亏吧?那也未必。

阮元,清代著名考据专家,也是鉴定收藏大家,亲自主编了《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是清代金石学的奠基人之一。

阮元当浙江巡抚的时候,有一位弟子到京师赶考,在通州的旅店买烧饼充饥。忽然看到烧饼背面龟裂斑驳,好像是青铜器的铭文一般。想起老师酷爱收藏,于是灵机一动,用纸将烧饼背面作成拓片,寄给老师。说是自己在某古董铺子看到一尊古鼎,价值千金,自己无力购买,也不知是什么年代,现将铭文拓片呈上,请老师鉴别。阮元与严小雅、张叔禾等几位好友苦心研究数日,众说纷纭,意见不一。最终阮元认定,此物就是宋徽宗所编《宣和图谱》中记载的某鼎。铭文某字某字都与图谱吻合,某字因年深日久而剥落,某字因拓片制作者技术不高而模糊,总之,确为古物,绝非赝品!学生收到老师寄回的拓片,还有诸位学者洋洋洒洒的题跋,肚子都笑疼了。

阮元晚年,对金石钟鼎的收藏兴趣不减,自夸鉴定功力深厚,“老眼无花”。曾有古董商带来一只青铜折足铛(古代装食物的器具),只见此物遍身绿锈,青翠如瓜皮,极为古雅。阮元审视再三,断定为秦汉时期古物,于是高价买下。有一次大宴宾客,竟用它代替陶钵装鸭汤炫耀。在座客无不摩挲叹赏。不料,这古铛是用胶粘接起来的赝品,受热时间一长,顿时土崩瓦解,不可收拾。阮大人囧得不行,事后悄悄把造假的奸商抓过来,却不是要他赔钱坐牢,而是令他再精心制造若干赝品,用作官场人情往来。从此,阮元赠送给同僚的青铜器,再也没有一件真品了。

阮元的这种经历,晚清重臣张之洞也遭遇过。他也是个古董迷。有一年他看中了口大陶缸,缸的四周还都刻着古拙的文字,张之洞觉得是上古的蝌蚪文,最终以两千两银子成交。回去之后,张之洞先派人把缸上的古文字拓印了几百份,分送收藏圈好友。随后把大缸放在院子里,灌满水,养上几条金鱼。不料一天晚上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第二天早上去看陶缸,发现缸上的斑斓锈色和神秘文字全都被大雨冲刷掉了。张之洞捡起落在地上的碎屑仔细端详,才发现那些斑斓的色彩都是纸片染色后贴上去的,而神秘的古文字,竟是用蜡刻出来再粘上去的。古董商并不懂古文字,只是凭空臆造,却骗过了一帮“学贯中西”的精英。

用假古董求取功名利禄

新垣平被夷灭三族

因为古玩买卖的特点,古人在购买后即便发现是假的,往往只能自认倒霉。但事情总有例外。汉文帝刘恒晚年迷信,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于是一个名叫新垣平的人,找来一只普通玉杯,上刻“人主延寿”四字,送给汉文帝,并称这是一位神仙送的“长生杯”。汉文帝很高兴,欣然收下,赐予新垣平大夫的官位。

得手后,新垣平继续以假古董蒙骗汉文帝。他告诉汉文帝: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东北汾阴直有金宝气,意周鼎其出乎?兆见不迎则不至。

于是汉文帝兴建庙宇,想通过祭祀让周鼎重现人间。

新垣平的举动,引起了朝中臣子张苍和张释之的怀疑,他们经过一番调查,终于查出事实真相。汉文帝知道后,下令革去新垣平的职位,把他送交有司审问。最终因欺君之罪被夷灭三族。

赝品,说来就是造假,其用途多是用来骗取暴利。稍微高明点的造假者,会对照古籍来制造假货。在此次重庆大学博物馆展览的物品中,也不乏这样的作品,比如“天子驾六”。

我们今天之所以还能够对古人的饮食起居、风俗习惯及文化特点都能有所了解,很大程度上是从各种传承下来的古代器物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中得知的。如果造出的假货乱了真,那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来说,是一个大灾难。

古代的十八般兵器说在古典小说和传统评话中,常说武艺高强的人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十和般武艺是指使用“十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十八般兵器”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在我国古籍记载里认为,刀、枪、弓、箭为黄帝所造;“二八般兵器”是战国时代军事家孙膑、吴起所创。其实这些兵器的出现比黄帝、孙膑、吴起时代要久埃尔富特是多,至少在中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为了防身和狩猎需要,就开始懂得制造和使用木棒、石刀、石斧等一类原始的兵器(不妨说也是生产工具)。在我国各地新石器时代的个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用石料、兽骨和蚌壳磨成的箭镞。到了商代,我们的祖先开始使用青铜铸造刀、枪、钺等兵器。战国时代,懂得使用铁来铸造制兵器。到了汉代和魏晋时期。战国时代,民生得使用铁来铸造制兵器。到了汉代和魏晋时期,由于我国南方冶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始普遍使用铁和钢铸造刀、枪、剑,各种各要的兵器也开始多了起来,南北朝以后,铜制的兵器就看不到了,都由铁和钢代替。到了明代,“十八般兵器”基本上已完备定型。“十八般兵器”一词在古书中还找不到,明代谢肇《五杂俎》,清代褚人获《坚集》两书中都只有“十八般武艺”之说。显然,“十八般兵器”一词是后人所造。“十八般兵器”究竟指的是哪些兵器,,因为年代、地区和流派的不同,对“十八般兵器”的解说也各异。汇总起来。古今有以下十多种不同的说法。据《五杂俎》和《坚集》两书所载,“十入般兵器”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黄、锏、挝、殳(棍)、叉、耙头、锦绳套索、白打(拳术)。后人称其为“小十八般”。今天,武术界普便对“十八般兵器的解说则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最早是汉武于元封四年(公元前107),经过严格的挑选和整理,筛选出18种类型的兵器:矛、镗、刀、戈、槊、鞭、锏、剑、锤、抓、戟、弓、钺、斧、牌。棍、枪、叉。到了三国时代,著名的兵器鉴别家吕虔,根据兵器的特点,对汉武帝钦定的“十八般兵器”重新排列为九长九短。九长:刀、矛、戟、槊、镗、钺、棍、枪、叉;九短:斧、戈、牌、箭、鞭、剑、锏、锤、抓。从以上各说看,十八般武艺所列兵器大同小异,形式和内容却十分丰富。有长器械,短器械。软器械、双器械;有带钩的、带刺的、带尖的、带刀的、有明的、暗的;有攻的、防的;有打的、杀的击的、射的、挡的。可见,十八般武艺所列兵器,是古代大师的兵器(约有四百多种)中,在实战时最常用的一部分。

找一找各个角落,查看一下地面。

在农村老房子里的东西,不管是有人住还是没有人住,都会存有一些不跟时代形势的东西尤其是一些年代久远的东西。

到达老房子后,找一找各个角落头,暗角。或者有没有挂画,画里面可能有机关,藏了一些有用的图纸。再查看一下地面,屋内地面有的可以打开,藏有地下室的。

在农村捡古董,主要找那些老地方就行或过去的老村庄里面,瓷器不好找,一般小物件比较多,村里的人们也拿着不当回事,例如古钱币 老古籍 老家具 木头 手饰 小玉件 日常用品等等都挺好收的。

什么是古董?

古玩,又称文物、古董等,是古代遗存下来的文化遗产物质,包括传世品和地下出土品。被视做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融合了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及科技史学等知识内涵。

经历无数朝代起伏变迁,藏玩之风依然不衰,甚而更热。其中自有无穷魅力与独到乐趣。

古代中国的文人雅士常常喜欢收集、欣赏古董、文物和艺术品。他们不仅是收藏家,同时也是鉴赏家和学者。

在古代,收藏文物的人群主要是官僚、士大夫、文人、商人等富有人士。他们收藏的文物包括玉器、青铜器、陶瓷、书法、绘画、古籍等。其中,玉器、青铜器和陶瓷是最为常见的收藏品。

收藏文物在古代被视为一种文化和艺术的追求,同时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收藏文物的同时,古代收藏家们也会进行鉴赏和学术研究,以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中国的文人雅士也会制作、创作和赏析艺术品,例如,他们会自己刻印书籍、制作玉器,或者是参与诗歌、绘画等艺术活动。

总之,古代中国的文人雅士对文物、艺术品的收藏和鉴赏是一种深刻的文化传统,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1保护文物小知识

可移动文物的防护,应首先注意博物馆库房和陈列室中的防潮、防震、防霉等防护措施,然后再对不同质地的各类文物分别进行防护,如铜铁器的防锈,砖石质地文物的防风化,丝绸纸张的防霉、防蠹、防老化等。

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可采取传统技艺与近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如铜器害锈,可用机械取除或用电解还原法取除;竹木漆器的脱水,可用自然干燥法,或用醇醚联浸、冰冻升华、高分子材料渗透聚合法;残毁的书画多采用传统的揭裱方法修复;近代书刊可用丝网加固;古代丝网绢帛可用熏蒸法杀菌;脆弱纺织品可用丝网加固或传统的装裱方法加固;陶瓷器断裂用虫胶或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粘接。

2保护文物小知识

一,文物不同于艺术品

现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收藏热,其中既有文物又有艺术品,但是艺术品不等于文物,那么什么是文物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第2条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 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文物管理部门一般认为1966年以前的符合文物条件的才是文物—括号内是笔者加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的保护。

我国有文物法和实施条例,但是没有关于艺术品的法律,这给市场上的交易带来了混乱,使得许多收藏者被所谓的拍卖公司欺骗。但是文物管理部门对艺术品没有管理权限,这使得专空子者很是猖狂。

二,设立文物商店的条件

设立文物商店,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注册资本;

(二)有5名以上取得中级以上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三)有保管文物的场所、设施和技术条件;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文物行政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第八条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地方各级人民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承担文物保护工作的部门对本行

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 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文物保护工作。

3保护文物的小知识,急

首先你要说清楚是什么样的文物啊!

可移动文物的防护,应首先注意博物馆库房和陈列室中的防潮、防震、防霉等防护措施,然后再对不同质地的各类文物分别进行防护,如铜铁器的防锈,砖石质地文物的防风化,丝绸纸张的防霉、防蠹、防老化等。

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可采取传统技艺与近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如铜器害锈,可用机械取除或用电解还原法取除;竹木漆器的脱水,可用自然干燥法,或用醇醚联浸、冰冻升华、高分子材料渗透聚合法;残毁的书画多采用传统的揭裱方法修复;近代书刊可用丝网加固;古代丝网绢帛可用熏蒸法杀菌;脆弱纺织品可用丝网加固或传统的装裱方法加固;陶瓷器断裂用虫胶或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粘接。

4保护文物的小知识,急

一,文物不同于艺术品 现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收藏热,其中既有文物又有艺术品,但是艺术品不等于文物,那么什么是文物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第2条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 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文物管理部门一般认为1966年以前的符合文物条件的才是文物—括号内是笔者加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的保护。

我国有文物法和实施条例,但是没有关于艺术品的法律,这给市场上的交易带来了混乱,使得许多收藏者被所谓的拍卖公司欺骗。但是文物管理部门对艺术品没有管理权限,这使得专空子者很是猖狂。

二,设立文物商店的条件 设立文物商店,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注册资本; (二)有5名以上取得中级以上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三)有保管文物的场所、设施和技术条件;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三,文物行政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第八条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文物保护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承担文物保护工作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 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文物保护工作。

5保护文物的小知识,一定要简短

首先你要说清楚是什么样的文物啊!可移动文物的防护,应首先注意博物馆库房和陈列室中的防潮、防震、防霉等防护措施,然后再对不同质地的各类文物分别进行防护,如铜铁器的防锈,砖石质地文物的防风化,丝绸纸张的防霉、防蠹、防老化等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可采取传统技艺与近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如铜器害锈,可用机械取除或用电解还原法取除;竹木漆器的脱水,可用自然干燥法,或用醇醚联浸、冰冻升华、高分子材料渗透聚合法;残毁的书画多采用传统的揭裱方法修复;近代书刊可用丝网加固;古代丝网绢帛可用熏蒸法杀菌;脆弱纺织品可用丝网加固或传统的装裱方法加固;陶瓷器断裂用虫胶或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粘接。

6小学生怎么保护文物

1不到处乱刻“XX到此一游”。

2多学习文物保护的知识。

3多了解文物的价值及文物存在的意义。

4向公共宣传保护文物的相关知识。

5对破坏**文物的不法行为作斗争。

1、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2、号召少先队来阻止那些在长城乱扔垃圾的人。

3、提醒公民不在长城设点收费,让长城变得更美丽。

4、对破坏长城的人进行诉责。

5、添加保护长城的标语牌。

6、不携带危险物品,不扔烟头。

7、在长城内见到垃圾应随手捡起。

8、不在长城上面往下扔垃圾,保护长城周围的环境。

9、不应在长城上乱涂乱画。

10、不要在长城上大声吵闹,破坏了别的游人的好心情。

7文物的保护知识有哪些

1、什么是文物? 文物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也可以说,它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是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2、可移动文物有哪些分类? 可移动文物分为以下26大类:青铜器、玉器、陶瓷、金银器、钱币、雕塑、书画、漆器、家俱、科技文物、铜镜、古籍善本、玺印、竹木骨角雕刻、织绣、甲骨、文房四宝、紫砂器、古董钟表、景泰蓝、鼻烟壶、宣德炉、砖瓦、宝石、扇子、杂项。

3、古文化遗址有哪些? 古文化遗址是指古人的建筑废墟及自然环境改造利用后的遗留痕迹。古文化遗址主要包括古代的城堡、宫殿、村落、居室、作坊、寺庙遗址。

此外还包括当时的矿穴、采石坑、窖穴、仓库、水渠、水井、窖址等经济建筑遗存,壕沟、栅栏、围墙、边塞烽燧、长城、界壕等防御性设施遗存。 4、不可移动文物有哪些? 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

5、古文化遗址有那些? 古文化遗址是指古人的建筑废墟及对自然环境改造利用后的遗留痕迹。 古文化遗址主要包括古代的城堡、宫殿、村落、居室、作坊、寺庙遗址。

此外还包括当时的矿穴、采石坑、窑穴、仓库、水渠、水井、窑址等经济建筑遗存,壕沟、栅栏、围墙、边塞烽燧、长城、界壕等防御性设施遗存。 6、什么是古墓葬? 古墓葬即古人埋葬尸体的坟墓。

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其残余按特定方式安置在特定的场所叫“葬”,放置尸体或其残余的特定设施叫“墓”,中国考古学常将二者合称为“墓葬”。 7、什么是祖传文物? 祖传文物又称为传世文物,是指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已经归个人或者其家庭所有,而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又继续归该个人所有或者传承给其继承人的文物。

8、古建筑的种类有哪些? 古建筑指保存至今的古代各时期的房屋、桥梁、水坝、隧道、等建筑物。它们可按功能分为四大类:(1)皇家宫殿、陵寝、坛庙和王府、官署等;(2)私家园林、名人故居、居民和祠堂、会馆、楼阁、书院、戏台等供集体活动的建筑;(3)古代生产和科学技术活动的建筑物,如都江堰、赵州桥、古观象台等。

(4)古代的庙宇、佛塔、道观、 寺等宗教建筑。 9、为什么要对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加以保护? 因为古脊椎动物化石对研究地球在古脊椎动物繁盛时代的历史以及当时地球上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及其进化历程等科学问题的最重要材料。

10、哪些文物是国有文物?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出土的文物都是国有文物,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出土的文物,已经作为传世文物归私人所有的文物除外。 11、什么是考古发掘?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的考古是指在中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所进行的一切田野考古发掘和水下考古活动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是‘考古发掘系指在发现具有考古特征的实物的任何研究,不论这种研究涉及挖掘土地还是对地面的系统勘探,也不论这种研究是在一成员国内陆或领海的水底地层上或地层下进行’。 12、什么是文物收藏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所指的文物收藏单位,是指通过征集、收藏文物并对文物进行展览、展示,承担文物研究、宣传、教育功能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机构,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在国际上这类机构被通称为博物馆。

13、文物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哪些? 主管全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是国家文物管理局;云南省文物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是云南省文物局;各州市、县(市)区人民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主管本地的文物保护工作。 14、哪些文物可以复制?复制时有什么要求? 严重受损,难于长期保存,濒临损坏且有珍贵价值的文物;未进行保护技术处理,而又急需提供给观众欣赏的文物;陈列环境不佳,为避免损坏的文物;为充实丰富陈列内容而展出的非本馆文物;为给私人收藏家用于纪念的其捐赠给博物馆收藏的文物。

复制品要忠实于藏品原件的原状,应具有真实性。普通复制品要求在造型、规格、纹饰、文字、色彩、质感、风格、完残等方面均与原件保持一致。

要求标准高的复制品在材料质地、化学成分、物理性能、重量、硬度、音响、手感等方面,也要与原件基本相同。 复制品应注明标志、避免真伪不分,造成混乱。

15、什么是哄抢国有文物? 哄抢国有文物主要是指聚众多人,公然夺取国有文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哄抢国有文物的行为不仅是侵夺了国家的财产所有权,而且侵犯了社会正常管理秩序。

构成犯罪,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犯罪主体是哄抢国有文物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人。二、是行为客观方面表现为纠集多人,采取哄闹、滋扰或者其他手段,公然夺取国有文物,纠集多人哄抢行为的主要特征。

三是行为人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16、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如何划定?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是指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周围一定范围实施重点保护的区域,以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

8关于保护文物的手抄报资料~

文物保护技术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of Cultural Relics文物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包括文物制作、保护以及与防治有关的科学技术、材料性能、操作工艺和各种勘察、检测等。

文物在保存过程中,经受着两种因素的破坏,即:①人为的破坏。如古建筑、石窟寺、古墓葬被战火焚毁、被拆除或维修不当失去原貌;铜铁器、书画、竹木漆器、陶瓷等因保护、搬运不当被损坏。

②风、雨、雷、电、火、地震、光线、虫害、霉菌等自然因素对文物造成的破坏。 中国文物保护方面的技艺历史悠久,在唐代(618~907)就有用木楔拨正歪闪古建筑梁架的记载,另据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载,成都曾迁移三堵墙的壁画,经过 200多年仍完好如初。

字画保护的揭裱技术,到唐代已相当成熟。“漆粘石头,鳔粘木”更是流传很久的修复石质文物和木质文物的传统技艺。

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分子材料、物理检测技术逐渐引进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 欧洲一些国家在18世纪左右,曾使用以牛奶、石灰水混合的可赛因修复壁画的传统技艺,一直流传到现在。

防护技术 文物保护应遵照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方针。不可移动文物的防潮、防漏、防火、防雷、防震等,主要依靠工程技术来解决,而防虫害、鸟害等,则主要采用工程技术与化学处理相结合的办法。

大气中的粉尘、二氧化硫和含硫化合物等对文物的污染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时,应解除污染源,在国家标准许可范围内的,应绿化环境、减轻污染,同时要严格控制新添污染源。 可移动文物的防护,应首先注意博物馆库房和陈列室中的防潮、防震、防霉等防护措施,然后再对不同质地的各类文物分别进行防护,如铜铁器的防锈,砖石质地文物的防风化,丝绸纸张的防霉、防蠹、防老化等。

修复技术 木构建筑物整体歪闪,打牮拨正后,再作加固处理。构件局部残损应剔补、墩接。

大构件糟朽中空的,可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灌注加固,糟朽严重的按原制更换。 砖石结构古建筑,整体歪闪,应先做定点、定期观测,经加固后稳定的,就不再做地基处理。

裂缝可采用加箍和灌浆的方法加固,砌体残缺可剔补,如无法剔补可局部或全部拆除并按原样重砌。石窟寺的山体裂隙,采用喷铆加固或灌浆加固,渗水漏水处要疏导、截流。

石雕、石刻等石质文物表面风化应用有机硅类的高分子材料封护。 古建筑的修复,应做到能小修的不大修,能局部拆落的不全部拆落,尽量保留原构件,以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价值。

对于古建筑中带有雕刻的瓦兽件、木雕、砖雕、石雕等艺术构件,要慎重处理,尽量做到不换或少换。对塑像、壁画、彩画等附属艺术品,更不能随意修补。

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可采取传统技艺与近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如铜器害锈,可用机械取除或用电解还原法取除;竹木漆器的脱水,可用自然干燥法,或用醇醚联浸、冰冻升华、高分子材料渗透聚合法;残毁的书画多采用传统的揭裱方法修复;近代书刊可用丝网加固;古代丝网绢帛可用熏蒸法杀菌;脆弱纺织品可用丝网加固或传统的装裱方法加固;陶瓷器断裂用虫胶或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粘接。 文物修复中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必须保证不损害文物的历史价值,包括文物的造型、材质、色泽、强度等,同时还要有可逆性。

古建筑构件维修时所用的新材料还应遵守只能加强不能代替的原则。 检测技术 主要用于对文物残伤痕迹的探测、质地结构化学成分的分析和年代的测定。

探伤常用 X光、超声波等;质地结构的分析常用电子显微镜、金相显微镜观测;文物的化学成分常用光谱、质谱分析;模糊不清、显示反差甚小的墨迹绘画等,可采取红外照像的方法;木材等含碳物质可用碳十四测定年代;陶瓷砖瓦等可用热释光测定年代。 石质文物保护技术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of Stone Cultural Relics石质文物因受到日照、水浸蚀、地震等自然营力作用和环境污染、小气候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粉化、变色、生霉、起甲、酥碱、劈裂、蚀空、凝浆、崩塌、倾覆等破坏形态。

石窟寺保护技术 首先应调查病害。调查工作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测绘地形图、窟区平面图、立面图、纵横剖面图等。

测图方法有经纬仪导线测量、控制网测量、小平板测量。在进行立面测量、窟内石雕艺术品测绘时,可采用近景摄影测量的方法。

②环境质量评价。包括文物所在山体的地层、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气象、水文、地震资料,污染源及造成的危害等。

应指出文物受到的主要危害和治理措施。③地球物理勘探。

为解决某个特殊目的而用,要在满足物理前提与必需的工作条件下才能收效。目前利用的物探方法有:直流电阻率法寻找渗水途径,微电极系法探测石窟表面风化层厚度,声波法测石窟风化程度,地震勘探进行窟前考古等。

④稳定性分析。许多石窟位于陡立的边坡内,属于陡坡与洞室相结合的三向空间。

分析其稳定性应从文物所在山体的岩性、裂隙、变形破坏过程、力学分析计算等方面进行研究,预测其变形破坏规律。对于体量较大的危险岩体还应进行结构面的分析、计算。

预防措施是指改善文物所处的环境,避免各种风化应力的继续破坏。主要措施是在石窟崖顶作。

9关于保护文物的手抄报资料~

文物保护技术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of Cultural Relics文物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包括文物制作、保护以及与防治有关的科学技术、材料性能、操作工艺和各种勘察、检测等。

文物在保存过程中,经受着两种因素的破坏,即:①人为的破坏。如古建筑、石窟寺、古墓葬被战火焚毁、被拆除或维修不当失去原貌;铜铁器、书画、竹木漆器、陶瓷等因保护、搬运不当被损坏。

②风、雨、雷、电、火、地震、光线、虫害、霉菌等自然因素对文物造成的破坏。 中国文物保护方面的技艺历史悠久,在唐代(618~907)就有用木楔拨正歪闪古建筑梁架的记载,另据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载,成都曾迁移三堵墙的壁画,经过 200多年仍完好如初。

字画保护的揭裱技术,到唐代已相当成熟。“漆粘石头,鳔粘木”更是流传很久的修复石质文物和木质文物的传统技艺。

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分子材料、物理检测技术逐渐引进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 欧洲一些国家在18世纪左右,曾使用以牛奶、石灰水混合的可赛因修复壁画的传统技艺,一直流传到现在。

防护技术 文物保护应遵照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方针。不可移动文物的防潮、防漏、防火、防雷、防震等,主要依靠工程技术来解决,而防虫害、鸟害等,则主要采用工程技术与化学处理相结合的办法。

大气中的粉尘、二氧化硫和含硫化合物等对文物的污染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时,应解除污染源,在国家标准许可范围内的,应绿化环境、减轻污染,同时要严格控制新添污染源。 可移动文物的防护,应首先注意博物馆库房和陈列室中的防潮、防震、防霉等防护措施,然后再对不同质地的各类文物分别进行防护,如铜铁器的防锈,砖石质地文物的防风化,丝绸纸张的防霉、防蠹、防老化等。

修复技术 木构建筑物整体歪闪,打牮拨正后,再作加固处理。构件局部残损应剔补、墩接。

大构件糟朽中空的,可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灌注加固,糟朽严重的按原制更换。 砖石结构古建筑,整体歪闪,应先做定点、定期观测,经加固后稳定的,就不再做地基处理。

裂缝可采用加箍和灌浆的方法加固,砌体残缺可剔补,如无法剔补可局部或全部拆除并按原样重砌。石窟寺的山体裂隙,采用喷铆加固或灌浆加固,渗水漏水处要疏导、截流。

石雕、石刻等石质文物表面风化应用有机硅类的高分子材料封护。 古建筑的修复,应做到能小修的不大修,能局部拆落的不全部拆落,尽量保留原构件,以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价值。

对于古建筑中带有雕刻的瓦兽件、木雕、砖雕、石雕等艺术构件,要慎重处理,尽量做到不换或少换。对塑像、壁画、彩画等附属艺术品,更不能随意修补。

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可采取传统技艺与近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如铜器害锈,可用机械取除或用电解还原法取除;竹木漆器的脱水,可用自然干燥法,或用醇醚联浸、冰冻升华、高分子材料渗透聚合法;残毁的书画多采用传统的揭裱方法修复;近代书刊可用丝网加固;古代丝网绢帛可用熏蒸法杀菌;脆弱纺织品可用丝网加固或传统的装裱方法加固;陶瓷器断裂用虫胶或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粘接。 文物修复中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必须保证不损害文物的历史价值,包括文物的造型、材质、色泽、强度等,同时还要有可逆性。

古建筑构件维修时所用的新材料还应遵守只能加强不能代替的原则。 检测技术 主要用于对文物残伤痕迹的探测、质地结构化学成分的分析和年代的测定。

探伤常用 X光、超声波等;质地结构的分析常用电子显微镜、金相显微镜观测;文物的化学成分常用光谱、质谱分析;模糊不清、显示反差甚小的墨迹绘画等,可采取红外照像的方法;木材等含碳物质可用碳十四测定年代;陶瓷砖瓦等可用热释光测定年代。 石质文物保护技术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of Stone Cultural Relics石质文物因受到日照、水浸蚀、地震等自然营力作用和环境污染、小气候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粉化、变色、生霉、起甲、酥碱、劈裂、蚀空、凝浆、崩塌、倾覆等破坏形态。

石窟寺保护技术 首先应调查病害。调查工作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测绘地形图、窟区平面图、立面图、纵横剖面图等。

测图方法有经纬仪导线测量、控制网测量、小平板测量。在进行立面测量、窟内石雕艺术品测绘时,可采用近景摄影测量的方法。

②环境质量评价。包括文物所在山体的地层、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气象、水文、地震资料,污染源及造成的危害等。

应指出文物受到的主要危害和治理措施。③地球物理勘探。

为解决某个特殊目的而用,要在满足物理前提与必需的工作条件下才能收效。目前利用的物探方法有:直流电阻率法寻找渗水途径,微电极系法探测石窟表面风化层厚度,声波法测石窟风化程度,地震勘探进行窟前考古等。

④稳定性分析。许多石窟位于陡立的边坡内,属于陡坡与洞室相结合的三向空间。

分析其稳定性应从文物所在山体的岩性、裂隙、变形破坏过程、力学分析计算等方面进行研究,预测其变形破坏规律。对于体量较大的危险岩体还应进行结构面的分析、计算。

预防措施是指改善文物所处的环境,避免各种风化应力的继续破坏。主要措施是在石窟崖顶作。

文物保护技术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of Cultural Relics文物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包括文物制作、保护以及与防治有关的科学技术、材料性能、操作工艺和各种勘察、检测等。文物在保存过程中,经受着两种因素的破坏,即:①人为的破坏。如古建筑、石窟寺、古墓葬被战火焚毁、被拆除或维修不当失去原貌;铜铁器、书画、竹木漆器、陶瓷等因保护、搬运不当被损坏。②风、雨、雷、电、火、地震、光线、虫害、霉菌等自然因素对文物造成的破坏。

中国文物保护方面的技艺历史悠久,在唐代(618~907)就有用木楔拨正歪闪古建筑梁架的记载,另据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载,成都曾迁移三堵墙的壁画,经过 200多年仍完好如初。字画保护的揭裱技术,到唐代已相当成熟。“漆粘石头,鳔粘木”更是流传很久的修复石质文物和木质文物的传统技艺。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分子材料、物理检测技术逐渐引进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

欧洲一些国家在18世纪左右,曾使用以牛奶、石灰水混合的可赛因修复壁画的传统技艺,一直流传到现在。

防护技术 文物保护应遵照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方针。不可移动文物的防潮、防漏、防火、防雷、防震等,主要依靠工程技术来解决,而防虫害、鸟害等,则主要采用工程技术与化学处理相结合的办法。

大气中的粉尘、二氧化硫和含硫化合物等对文物的污染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时,应解除污染源,在国家标准许可范围内的,应绿化环境、减轻污染,同时要严格控制新添污染源。

可移动文物的防护,应首先注意博物馆库房和陈列室中的防潮、防震、防霉等防护措施,然后再对不同质地的各类文物分别进行防护,如铜铁器的防锈,砖石质地文物的防风化,丝绸纸张的防霉、防蠹、防老化等。

修复技术 木构建筑物整体歪闪,打牮拨正后,再作加固处理。构件局部残损应剔补、墩接。大构件糟朽中空的,可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灌注加固,糟朽严重的按原制更换。

砖石结构古建筑,整体歪闪,应先做定点、定期观测,经加固后稳定的,就不再做地基处理。裂缝可采用加箍和灌浆的方法加固,砌体残缺可剔补,如无法剔补可局部或全部拆除并按原样重砌。石窟寺的山体裂隙,采用喷铆加固或灌浆加固,渗水漏水处要疏导、截流。石雕、石刻等石质文物表面风化应用有机硅类的高分子材料封护。

古建筑的修复,应做到能小修的不大修,能局部拆落的不全部拆落,尽量保留原构件,以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对于古建筑中带有雕刻的瓦兽件、木雕、砖雕、石雕等艺术构件,要慎重处理,尽量做到不换或少换。对塑像、壁画、彩画等附属艺术品,更不能随意修补。

可移动文物的修复,可采取传统技艺与近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如铜器害锈,可用机械取除或用电解还原法取除;竹木漆器的脱水,可用自然干燥法,或用醇醚联浸、冰冻升华、高分子材料渗透聚合法;残毁的书画多采用传统的揭裱方法修复;近代书刊可用丝网加固;古代丝网绢帛可用熏蒸法杀菌;脆弱纺织品可用丝网加固或传统的装裱方法加固;陶瓷器断裂用虫胶或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粘接。

文物修复中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必须保证不损害文物的历史价值,包括文物的造型、材质、色泽、强度等,同时还要有可逆性。古建筑构件维修时所用的新材料还应遵守只能加强不能代替的原则。

检测技术 主要用于对文物残伤痕迹的探测、质地结构化学成分的分析和年代的测定。探伤常用 X光、超声波等;质地结构的分析常用电子显微镜、金相显微镜观测;文物的化学成分常用光谱、质谱分析;模糊不清、显示反差甚小的墨迹绘画等,可采取红外照像的方法;木材等含碳物质可用碳十四测定年代;陶瓷砖瓦等可用热释光测定年代。

石质文物保护技术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of Stone Cultural Relics石质文物因受到日照、水浸蚀、地震等自然营力作用和环境污染、小气候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粉化、变色、生霉、起甲、酥碱、劈裂、蚀空、凝浆、崩塌、倾覆等破坏形态。

石窟寺保护技术 首先应调查病害。调查工作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测绘地形图、窟区平面图、立面图、纵横剖面图等。测图方法有经纬仪导线测量、控制网测量、小平板测量。在进行立面测量、窟内石雕艺术品测绘时,可采用近景摄影测量的方法。②环境质量评价。包括文物所在山体的地层、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气象、水文、地震资料,污染源及造成的危害等。应指出文物受到的主要危害和治理措施。③地球物理勘探。为解决某个特殊目的而用,要在满足物理前提与必需的工作条件下才能收效。目前利用的物探方法有:直流电阻率法寻找渗水途径,微电极系法探测石窟表面风化层厚度,声波法测石窟风化程度,地震勘探进行窟前考古等。④稳定性分析。许多石窟位于陡立的边坡内,属于陡坡与洞室相结合的三向空间。分析其稳定性应从文物所在山体的岩性、裂隙、变形破坏过程、力学分析计算等方面进行研究,预测其变形破坏规律。对于体量较大的危险岩体还应进行结构面的分析、计算。

预防措施是指改善文物所处的环境,避免各种风化应力的继续破坏。主要措施是在石窟崖顶作防渗排水,改变并疏通地表水流的流向、位置并切断与洞窟的联系;查清裂隙走向、范围,杜绝地表水流沿裂隙渗入窟内;采用窟前地面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排除窟内潮湿结露,防止剧烈的干湿交替变化等办法,防止水对文物的侵蚀。为避免艺术品受日光、雨水、风沙的直接侵袭,还可修建窟檐进行保护。

石窟寺的加固主要为防止石窟的崩坍和艺术品风化。

措施有:①用护壁、挡墙、大型砌体或浇筑体阻止裂隙的发展,防止悬岩塌落和抵御岩体开裂。此法难以保持石窟现状,易破坏崖壁的历史遗存,在不得已情况下才使用。②喷锚加固。以不同长度的锚杆(粗钢筋)采用水平或倾斜的不同方向穿过裂隙岩体,将不稳定岩体锚固在稳定岩体上,然后将锚杆端与细钢筋网焊接,表面用高压喷 5~15厘米厚的混凝土,再用山体岩粉罩面做旧。

沿一定间距留设排水孔,使少量渗水仍能排出。此法适合已经松弛、多裂隙、洞窟密集而岩体破碎的石窟山体。

它可起到加固、支撑、防风化作用,具有很大的承载力和安全储备。缺点是会局部改变石窟外貌和掩盖一些历史遗存。③灌浆粘结。为石窟中雕刻艺术品断裂、洞窟崖壁开裂、崩坍的加固保护方法之一。目前使用的灌浆粘结材料主要有环氧树脂类、丙烯酸酯类及无机化学材料等。对材料性能要求接近于被加固岩石的物理力学性状,并符合粘结性好、粘度低、可灌性好、室温下可固化、耐冻融性、耐水性等要求。灌浆设备主要是用空气压缩机和特制灌浆桶。 检查时要对灌浆的深度、 范围、岩体强度、变形特性等进行检查,保证灌浆加固的质量。

露天石质文物保护技术 先从研究石雕的风化形态着手,进行风化成因分类,然后据气象要素、水害及潮湿环境的长期观测与记录,按石雕风化的深度系统取样,并进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岩石氧化物的化学分析、薄片鉴定及风化产物的差热分析、 X射线衍射分析、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工作,找出石雕风化的主要病因后,采用点荷载强度试验及超声波试验,检测石雕风化的程度,再根据岩石化学成分随深度的变化,用物探电法及岩相鉴定等手段检测石雕风化深度。

一般较完整,风化不严重的露天文物,应改善保护环境。对风化严重、不进行保护,无法保存的文物,才可使用防护材料。防护材料的使用应明确主要防止哪几种风化营力,提出保护后应达到的主要指标,并要求材料无色、透明、不反光、不酥碱、化学稳定性好、渗透能力强,具有抗风化能力,有一定固结强度等。一般使用的防护材料有高分子有机聚合材料(有机硅、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类、硅酮等)及无机化学材料。

为了文物的安全,必须慎重地对石雕防护层材料的性能进行各项检测,包括:①防护层内的材料形态、充填程度及沿深度方向的变化;②物理力学性能:如孔隙率,透气性,固结强度,耐磨蚀强度等;③抵御水侵蚀的能力:如表面吸水率(毛细吸水率)、最大吸水率、憎水性、透水性等;④抗风化能力:如耐老化性能 (包括人工老化试验及自然曝晒场 ),抗冻融试验,安定性试验,干湿交替试验等;⑤化学稳定性:如耐酸性,可溶盐、中溶盐含量,抗污染能力等;⑥重涂性:为后人提供保护的可能性。

馆藏石质文物保护技术 从墓葬或由野外放入博物馆内收藏的石质文物需要表面除垢,清除内含的各种盐类或微生物。主要方法有:①清除可溶盐。一般是先在流水中较长时间浸洗,再用去离子水浸洗。体量大的石器,可用纸浆涂敷,干后揭取。②表面去垢。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快速洗除。大理石锈壳可用二甲树脂将其周围封护后用稀酸腐蚀锈处,再用机械法剔除。其他石器可用稀酸软化溶蚀污垢,最后用非离子水洗净。③粘接修复。粘接材料一般用环氧树脂类调入石粉掺少量颜料混合而成的粘合剂,也可用硝基纤维素或聚醋酸乙烯酯类粘合风化严重的石器。已相当疏松或表面有彩绘的石质文物,粘接前选用丙烯酸甲酯和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酯酸乙烯酯、环氧类、有机硅类及氢氧化钡等材料进行渗透加固。修补材料常用的有熟石膏加纤维素,丙酮和乙酸戊酯混合剂配成 10% 赛璐珞溶液再调以细石粉,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加入岩粉及无定形二氧化硅,将颜料调成糊状进行修补。

石窟壁画修复技术

Restoration Techniques of Grotto Paintings石窟壁画一般是在洞窟开凿后,在高低不平的石壁上先作草泥层地仗,然后作画。北魏、西魏、北周时期的壁画地仗,多抹麦草泥两层,不涂底色,直接在比较粗糙的泥壁上施彩作画。地仗的草泥层之间及颜料层与草泥层之间相互结合比较紧密,一般不产生起皮剥落的病变,但局部壁面会有细小裂纹出现。

唐宋时代壁画地仗泥层一般为3至4层,泥层种类增多,除麦草泥层外,还有麻刀、棉花、蒲绒等泥层。在施彩作画之前,先在地仗表面涂刷一层很薄的白粉。这种白粉画层受潮后会产生开裂起皮并呈鳞状小片剥落,一般称为龟裂起甲性病变。潮湿严重时,连同地仗泥层一起酥松,称为酥粉性病变。

有一些壁画地仗泥层过厚或后代在前代壁画上增修的重层壁画,因受潮湿、地震、岩体裂隙等影响,部分地仗与岩壁脱离,形成裂隙和空鼓,壁画随时有大面积脱落的危险。

五代时期有一种制作在窟外岩面上的壁画,又称露天壁画。其地仗是在岩壁上先抹草泥两层,再抹麻刀石灰膏一层,也有直接将石灰膏抹于岩壁上的,然后施彩作画。这种石灰地仗也会出现空鼓或小面积脱离岩体的病变。

以上几种病变的修复方法如下:

①壁画白粉画层龟裂起甲性病变的修复方法。先清除起甲白粉画层内外的尘土和积沙,向起甲白粉画层与泥层之间注射体积比为 4∶1的25%聚乙烯醇水溶液和1%聚醋酸乙烯乳液配制而成的混合胶粘剂,将白粉画层贴回地仗,再用外包白丝绸的棉拍压实,等注入白粉画层内部的胶粘剂中水分收定,再向壁画表面喷涂一次体积比为4∶1的15%聚乙烯醇水溶液和1%聚醋酸乙烯乳液的混合剂。如有病变遗漏处,喷后会出现鼓泡,可再注射胶粘剂修复。待喷涂剂稍干,将白丝绸铺于壁画表面,用软胶滚普遍均匀地滚压一遍即成。用此法修复后的壁画颜色无损伤、无眩光、能保持壁画原貌,药剂有可逆性,不影响再修复。中国敦煌莫高窟 1千多平方米龟裂起甲壁画就是用此法修复成功的,已经受了25年的考验,没有重新起甲。

②壁画泥层酥粉性病变的修复方法。与白粉画层龟裂起甲性病变的修复工艺基本相同,只是需根据对象向泥层深处注射不同浓度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与聚醋酸乙烯乳液的混合剂或单纯的聚醋酸乙烯乳液以及丙烯酸酯乳液,然后压实。

③壁画地仗脱离岩体和画壁空鼓的修复方法。壁画部分草泥地仗脱离岩体,先将其边沿涂刷一层聚醋酸乙烯乳液,再以15%聚醋酸乙烯乳液调粘土、砂粒、麻刀或麦草等成膏状,往地仗边沿处填塞,使画壁与岩体粘贴牢固。为了使修复处与壁画色调一致,可向泥内加添适当的颜料。

画壁大面积空鼓,可采用压力灌浆(粘合剂)粘贴或采取灌浆与铆固相结合的修复方法。

石灰地仗壁画小面积空鼓,可用浸有环氧树脂或聚醋酸乙烯乳液的纱布条从画壁破口处填入地仗与岩体间的空鼓部分,均匀地施加适当压力,使画壁与岩体贴紧,待胶粘剂干固后便可粘牢。画壁破口处用15%聚醋酸乙烯乳液调砂粒和石灰膏填补。填补前也要向画壁边缘抹一层聚醋酸乙烯乳液。这样不仅可以使其粘合得更加牢固,同时还可以避免石灰膏中的水分渗到壁画表面,留下斑迹。

古建筑古墓葬壁画保护与维修技术

Preservation and Repair Techniques of WallPaintings in Ancient Buildings and Tombs古建筑古墓葬壁画一般情况下应原地保护,特殊情况,可迁移保护。

原地保护 在加固壁画后,还需改善室内通风、防潮、防日晒等保护设施。墓葬壁画多采用加固后在自然条件下封闭保存,壁画加固方法根据损坏情况而定。

当画面严重脱胶时,用2~3%胶矾水或2~5聚乙烯醇缩丁醛等高分子材料喷涂1~2遍。画面表皮酥碱时加固药剂与脱胶处理相同,但药剂的浓度加大,喷涂次数增多。当壁画表层薄而脆,里层酥碱时,需采用打针注射的方法,药剂与脱胶处理相同。工作时需一方寸一方寸的逐片进行,注射次数依画面情况而定,所用药剂应先稀后浓。

壁画泥层空鼓时,应用干泥铆固。在无线条的画面上,每平方米内钻小孔2~3个,用白灰或砂土掺聚醋酸乙烯乳液或聚乙烯醇缩丁醛,制成干硬灰条或泥条挤入孔内,将壁画泥层与墙体粘牢;严重裂缝处,用同样的干泥材料挤入裂缝内粘牢。部分画面脱落处按原壁画泥层做法补抹平整,涂色作旧。

迁移保护 分揭取、修复、安装三个步骤进行。

揭取 将壁画与墙体完整地分离,壁画面积小的可单块揭取,面积大的要分块揭取,每块以 1~3 平方米为宜;画面高在 25米以上时需分上下两层或三层揭取。

揭取前应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壁画的临摹,壁画与墙体构造的调查,绘制揭取壁画的分块编号尺寸图,分块关系尺寸图等。然后再依据分块的大小、壁画与墙体的构造情况确定揭取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拆墙揭取。先在画面用 40% 桃胶水溶液或10~20%聚乙烯醇缩丁醛满贴一层白色纱布,保护画面。干后靠画面安装前壁板和揭取台。用刀锯锯开壁板四边的边缝,缝宽5~8毫米,然后在壁画背面自上而下地分段拆除墙体砌块,每段高50~70厘米。接近底边时需迅速转动前壁板,连同壁画泥层向内推倒,平放在揭取台上。

运到修复室以待修复。

②锯取。当壁画有两层以上的泥层、厚度超过 2厘米时用锯条将泥层与墙体锯开。

③撬取。当壁画泥层有空鼓时,用平铲将壁画撬离墙体。

④震取。当壁画局部泥层与墙体牢固粘连时,用铁钻在泥层与墙体之间轻轻凿击,主要靠震动使壁画离开墙体。锯取、撬取和震取,常在同一画块的揭取中混合使用。

⑤套取。当壁画是土壁墙体时,可以采用木箱套取。

在前壁的四边钉边板成箱形,嵌入土壁内将壁画套入箱内,再锯开土壁使壁画离开墙体。

⑥粘取。当壁画直接画在砖墙或石墙上,可用胶布粘取。用涂有10~15%聚乙烯醇缩丁醛等高分子材料的白色布,贴在画面上,使壁画的颜色层粘牢在胶布上,干后揭取胶布,壁画随胶布就被揭取下来。

修复 有泥层的壁画,修复时应背面向上,用小平铲铲除壁画底部泥层,保留壁画的表面泥层,用2~5%胶矾水或聚醋酸乙烯乳液等高分子材料喷涂1~2遍加固,加固药剂不能渗透到壁画面上。干后补抹新泥层,连同表层厚度一般为15~25厘米。新泥层的材料配比与表层相同,用白灰或砂土掺虫胶或聚乙烯醇等高分子材料和制。再用环氧树脂贴一层纱布防震。背面最后用环氧树脂粘成承托壁画的底托,式样为十字格式的木柜或轻金属柜。柜子预留安装用的铁活卯眼。背面修好后,反转壁面向上,除纱布,清除残留胶液,残损处用原材料补抹齐平,待安装后统一补色。

用胶布粘取无泥层壁画时,应先按画块大小制作底托,面上钉板仿原墙体刷色作旧,然后将胶布有画的一面贴在底托平板上,再用粘取材料的稀释溶剂将胶布刷湿,轻轻揭取胶布,使壁画的颜色层留在底托平板上。

安装 博物馆陈列的小幅壁画或由数块拼合的壁画,只须在修复好的壁画背面,安装上适合参观的支架即可。

安装到原建筑物内原来位置时,应先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情况,在墙体下肩以上安装悬挂壁画的木支架或金属支架。墙体一面有画时采用单面支架,两面有画时采用双面支架。支架是由若干立柱和横向撑杆组成,立柱需与建筑构架连接牢固,然后按编号顺序,一面墙、一面墙的进行安装。先将壁画背面底托用铁活与支架的撑杆连接,同时用壁画分块关系尺寸图,反复核对无误后,再将铁活固定。

安装时还应考虑壁画的防潮、通风,墙体底部应加防潮层。在无画的一侧砌较薄的实体外墙,外墙与支架之间要有 5~10厘米的空隙,可使壁画背面通风;重要壁画安装时,此段空隙一般不小于50厘米,以备工作人员进入检查安全情况。

最后由美术工作者补抹各画块之间的锯缝,并依临摹品补线着色,恢复揭取前的原貌。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