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痰饮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2收藏

古籍中的痰饮简介,第1张

痰饮(retention of phlegm and fluid、phlegmfluid retention)为病名。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痰,古作淡,淡与澹通,形容水的淡荡流动;饮,水也,故亦有称为“淡饮”、“流饮”者。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

早在《内经》即有“积饮”之说,如《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湿*所盛……民病积饮……。”奠定了痰饮的理论基础。《金匮要略方论》首创痰饮病名,予以专篇论述,其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痰饮是诸饮的总称,狭义的痰饮是诸饮中的一个类型,由于水饮停积的部位不同,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又以长期留而不去的为留饮,伏而时发的为伏饮,但实际仍属四饮的范围;对脉证治疗阐发甚详,成为后世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自隋唐以至金元,在痰饮病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痰的病理学说,倡百病兼痰的论点,从而有痰证与饮证之分。

痰饮的发病机理主要为中阳素虚,复加外感寒湿、饮食、劳欲所伤,三焦气化失宣,肺脾肾对津液的通调转输蒸化失职,阳虚阴盛,水饮内停。

痰饮的辨证首应根据饮停部位,分别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同时还当掌握体虚邪实的特点,从症状区别标实与本虚的主次。

痰饮的治疗当以温化为原则。因痰饮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之证,故健脾、温肾为其正治,发汗、利水、攻逐,乃属治标的权宜之法,待水饮渐去,仍当温补脾肾,扶正固本,以杜水饮生成之源。

详见百科词条:痰饮 [ 最后修订于2016/9/20 14:00:23 共1005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谷雨已逝,在立夏之前,天气总是乍暖还寒,正是感冒咳嗽多发的季节。

相比于西药抗病毒治感冒,中药治疗有着副作用小、见效快等优势,而且自古以来外感病就是中医的拿手强项,有着《伤寒论》、《温病条辨》等专门论述外感疾病的医学古籍。

下面这篇分享,主要介绍中医如何治疗感冒咳嗽,以及推荐一些咳嗽发作时的辅助食疗的方法,加速身体康复。

感冒咳嗽为什么更建议中医治?

在中医理论中,感冒和咳嗽是两种不同的病名,但在实际临床上,这两个问题是分不开的。

而且 长期反复感冒的人,往往还合并有慢性鼻炎或者慢性咽喉炎 ,经常一发作就是打喷嚏流鼻涕喉咙痛咳嗽一起来。

这种患者往往抵抗力差,脾胃也不好 ,生病那两天经常还 伴有胃肠道症状,吃不下、睡不好,还有拉肚子、恶心想吐 等等不适全都出现了。

症状一多,免不了病急乱投医,各种 消炎退烧止咳治感冒的西药 怼上去,甚至静脉滴注输液,前后折腾一星期,可能当时症状下去了。可是这些药物 多偏苦寒 ,中医认为 寒凉伤阳、伤正气,长此以往 ,身体的阳气、正气被折磨得越来越差,抵抗力也一日不复一日, 感冒发作的更加频繁 了。

但其实,如果选择中医治疗,三五剂药就搞定了。而且在中医角度理解,外感属于风邪,来去迅速。病情单纯的,可能一剂药都没喝完,感冒咳嗽就好了大半,这就是所谓“覆杯而愈”。

感冒咳嗽的中医辨证治疗

外感辩证方法很多,但根据病邪性质,无外乎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作用于人体之后产生各种虚实寒热,再加上平常的饮食、运动、休息习惯,就产生了种种不同的疾病表现。

根据以上的辨证思路,我们可以把常见的感冒分为以下四个大类。

这个最好理解,临床治疗也最为容易,通俗讲就是着凉了。

如果你出现 怕冷、头痛、打喷嚏、流清鼻涕,伴有肌肉酸痛,可能还时不时有一两下咳嗽,没什么痰或者能吐出来很稀的痰液 。那基本上就是风寒外感了。

这种情况,用 经方麻黄类方或时方荆防败毒散 都可以,喝了药,盖着被子躺一会,两三个小时病就好了。

如果是刚刚生病,甚至都不用喝药,生姜三片、紫苏叶十片煮水,趁热喝下,或是用姜片按摩大椎穴、肺俞穴和天突穴,摩擦至皮肤发热即可。

有寒就有热,风热感冒在南方地区尤为多见。

这种感冒下,人可能 不怎么怕冷,但是体温会升高,摸起来皮肤不但热手,还有一层细细密密的汗。也会有头痛、鼻塞,但是鼻涕流的是浓鼻涕,痰也是浓痰或黄痰,咳嗽声音很重,而且咳声密集连续,还会口干、嗓子痛,扁桃体也肿起来 了。

这种情况,可以用 银翘散加减,咳嗽多的合桑菊饮 等止咳方药。

如果 体温较高,可以采用柴葛解肌汤 的思路,酌情使用生石膏、水牛角等退热,对于西药常规消炎退烧无效的患者,往往也都是能一剂退热。

不过友情提示,疫情期间,见到体温升高,优先前往发热门诊就诊,排除新冠肺炎感染。

之所以叫暑湿热,是因为它的表现很像夏天中暑。但其实在岭南地区尤其是广州,这种感冒一年四季都常见。

因为岭南地区气候湿热,人们多喜欢吃冷饮,中医讲就叫做“贪凉饮冷”,冷饮吃得多了,就伤及脾胃、生寒湿。外有湿热,内有寒湿,就很容易出现像夏天吹了空调之后出现的“肠胃感冒”,类似于中医概念中的“阴暑”。

这种感冒往往还合并胃肠道症状,没有食欲,大便黏腻,甚至腹痛腹泻 。一天到晚 没精打采,昏昏沉沉地“头重如裹”,觉得额头发紧或者眼眶痛。舌苔又厚又腻,口气重。

这种情况可以用 甘露消毒丹或者藿朴夏苓汤加减 ,并和上消食开胃的药。如果出汗多,口干、烦躁明显,还可以合用清暑益气汤加减。

中医讲“湿性重浊”,湿邪为患往往迁延难愈,这种类型的感冒很难做到一剂而愈,往往需要连服三剂以上。而且平常饮食养护都要注意,不要大夏天一身汗吹空调——即不要“汗出当风”,不要吃冷饮,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多运动,要把健脾祛湿渗透在每一个生活细节里。

这种情况在北方多见,尤其是寒凉干燥的西北地区,到了 冬春 咳嗽季节,几乎八成以上的咳嗽都是这个原因。

广州去年的冬天下雨少,也出现了大量的这种类型的感冒咳嗽,它的表现主要是 干咳,可以有发烧头痛等伴随症状。咳嗽不频繁,晚上会更多一些,有可能听得到痰音,但痰黏,很难吐出来 。而且这种咳嗽往往 持续十天半个月甚至更久 ,去医院检查大多数是过敏性咳嗽或者咳嗽变应性哮喘,多数患者还有过敏性鼻炎病史。

这种情况的感冒咳嗽,中药疗效完全秒杀西药,止咳药+消炎药怎么都搞不定的咳嗽,用一个 经典古方杏苏散随证加减 ,见效迅速,又没有副作用,而且这个方子健脾化痰,搞定咳嗽同时还调理了脾胃,一举两得。

咳嗽期间的食疗护理

食疗像开药一样,对症才有效,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简单的辨证,这里简单的把咳嗽分为三类:

第一类:热咳。

表现: 咳声粗重连续,而且有痰,看看痰的颜色,如果痰是**,或者痰是又浓又腻的黏痰。

饮食建议 :这种情况下,可以多吃一些清润的食物。这里首推川贝雪梨糖水,如果气候干燥,可以将雪梨蒸熟来吃,既甘甜可口,又清热润肺。

若是咳嗽同时出现嗓子痛,可以煲竹蔗马蹄茅根糖水,痛得厉害还可以加罗汉果和薄荷叶。

第二类:寒咳

表现: 咳声断续清晰,而且痰色清白,像有点粘液的口水一样,里面还带着小气泡。

饮食建议: 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杏仁和紫苏煲糖水,也可以用南北杏、五指毛桃煲瘦肉,不过感冒咳嗽发作时饮食要清淡,肉不能多吃。

第三类:燥咳

表现: 咳嗽声音是干咳,没什么痰,或者听到痰音但痰黏在喉咙吐不出来。

饮食建议 :这种情况下,需要多吃一些滋润的食物,可以用南北杏、百合煮粥,或者煲川贝百合杏仁糖水,平常要注意饮水,做好保湿,防止干燥。

最后提醒各位,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养护一定要紧跟时令气候,尤其是外感疾病的预防,天气变化要及时加减衣物。并且做好忌口,毕竟病从口入。如果出现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一定及时就医,以免拖成鼻窦炎、支气管炎等慢性炎症,悔之晚矣。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厥阴咳的穴位 2 治疗厥阴咳的方剂 3 治疗厥阴咳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厥阴咳 5 厥阴咳相关药物 1 拼音

jué yīn ké

2 注解

厥阴咳为病证名。十咳之一。见《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其症“咳而引舌本是也”。治宜刺少陵。参见十咳条。

治疗厥阴咳的穴位 厥阴俞

俞穴主治心肺,胸背部等疾患,如心痛,心悸,胸闷,咳嗽,呕吐,心烦,吐血,盗汗,失眠,风湿性心脏病,

阴俞

俞穴主治心肺,胸背部等疾患,如心痛,心悸,胸闷,咳嗽,呕吐,心烦,吐血,盗汗,失眠,风湿性心脏病,

阙俞

俞穴主治心肺,胸背部等疾患,如心痛,心悸,胸闷,咳嗽,呕吐,心烦,吐血,盗汗,失眠,风湿性心脏病,

心包俞

俞穴主治心肺,胸背部等疾患,如心痛,心悸,胸闷,咳嗽,呕吐,心烦,吐血,盗汗,失眠,风湿性心脏病,

阴日阴时开阴穴

,必在属阴的时辰内开阴经的穴位。如乙日乙酉时开足厥阴肝经的井穴大敦;丁亥时开手少阴心经的荥穴少府等。

更多治疗厥阴咳的穴位

治疗厥阴咳的方剂 法炼石灰散

能疗恶疮及金疮,地松即天名精也,气味辛甘寒,入足厥阴阳明,能养血熄风;青蒿气味苦寒,入足少阳厥阴,能

浮萍当归汤

,芍药3钱,甘草3钱,生姜3钱。功能主治:温疫,厥阴经证,烦满者;疹病,厥阴经证,烦满囊缩发斑者。用

吴茱四逆汤

钱半(炮)。功效:温中逐寒,补火崇土。主治:寒中厥阴,吐利厥冷,舌卷囊缩,脉迟微者。用法用量:水煎,

升明汤

主治:寅申之岁,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气郁化热,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胁满,呕吐,胸臆不利

神传剪草膏

述:《本事方释义》:剪草气味苦寒,入手太阴、手足厥阴,痨瘵而致久咳吐血不止,损伤及肺,血溢妄行,此方

更多治疗厥阴咳的方剂

治疗厥阴咳的中成药 橘核丸

通通利血脉而利湿散结,共为佐药。各药合用,可直达厥阴肝经,共奏行气血,祛寒湿,止疼痛,软坚散结之功各

薯蓣丸

;防风气味甘温,入足太阳;真珠母气味咸苦寒,入足厥阴;紫石英气味辛温,入足厥阴;茯神气味甘平,入手少

灵源万应茶

5g鬼针草400g白扁豆5g白芍5g积雪草50g飞扬草80g红豆姜制)25g一点红25g枳实(麸

安荣散

药、麦冬、荆芥、金银花。功能主治妊娠 肿痛,由厥阴风热,或受胎后合多,有伤子门,或非理交接所致。摘

泻青丸

卧。此方名曰泻青,泻肝胆也。龙胆草味苦而厚。故入厥阴而泻肝;少阳火实者,头角必痛,故佐以川芎;少阳火

更多治疗厥阴咳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厥阴咳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大肠腑方]咳嗽第五

咳,有心咳,有脾咳,有肺咳,有肾咳,有胆咳,有厥阴咳。问曰∶十咳之证以何为异?师曰∶欲语因咳言不得

《玉机微义》:[卷八咳嗽门]诸经叙咳

咳有寒咳有肝咳有心咳有脾咳有肺咳有肾咳有胆咳有厥阴咳有肢咳十咳之异欲语因咳言不得竟谓之风咳饮冷食寒

《外台秘要》:[卷第九]十咳方六首

咳,有心咳,有脾咳,有肺咳,有肾咳,有胆咳,有厥阴咳。问曰,十咳之证,何以为异?师曰,欲语因咳,言

《普济方》:[卷一百五十七咳嗽门]总论

得肢小而引头痛口苦。谓之胆咳。咳而引舌本。谓之厥阴咳。风咳者不可下之。寒咳、肢咳、肝咳。刺足太冲。

《诸病源候论》:[卷之十四咳嗽病诸候(凡十五论)]一、咳嗽候

、脐中是也。九曰胆咳,咳而引头痛口苦是也。十曰厥阴咳,咳而引舌本是也。诊其右手寸口,名气口以前脉,

更多古籍中的厥阴咳

厥阴咳相关药物 松花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