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古代酿酒流程是怎样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白酒古代酿酒流程是怎样的。,第1张

酿酒基本原理和过程主要包括:酒精发酵、淀粉糖化、制曲、原料处理、蒸馏取酒、老熟陈酿、勾兑调味等。

(1)酒精发酵

酒精发酵是酿酒的主要阶段,糖质原料如水果、糖蜜等,其本身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成分,经酵母或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可直接转变为酒精。

酒精发酵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化过程,有一系列连续反应并随之产生许多中间产物,其中大约有30多种化学反应,需要一系列酶的参加。酒精是发酵过程的主要产物。除酒精之外,被酵母菌等微生物合成的其他物质及糖质原料中的固有成分如芳香化合物、有机酸、单宁、维生素、矿物质、盐、酯类等往往决定了酒的品质和风格。酒精发酵过程中会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增加发酵温度,因此必须合理控制发酵的温度,当发酵温度高于30~34℃,酵母菌就会被杀死而停止发酵。除糖质原料本身含有的酵母之外,还可以使用人工培养的酵母发酵,因此酒的品质因使用酵母等微生物的不同而各具风味和特色。

(2)淀粉糖化

糖质原料只需使用含酵母等微生物的发酵剂便可进行发酵;而含淀粉质的谷物原料等,由于酵母本身不含糖化酶,淀粉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组成,所以采用含淀粉质的谷物酿酒时,还需将淀粉糊化,使之变为糊精、低聚糖和可发酵性糖的糖化剂。糖化剂中不仅含有能分解淀粉的酶类,而且含有一些能分解原料中脂肪、蛋白质、果胶等的其他酶类。曲和麦芽是酿酒常用的糖化剂,麦芽是大麦浸泡后发芽而成的制品,西方酿酒糖化剂惯用麦芽;曲是由谷类、麸皮等培养霉菌、乳酸菌等组成的制品。一些不是利用人工分离选育的微生物而自然培养的大曲和小曲等,往往具有糖化剂和发酵剂的双重功能。将糖化和酒化这两个步骤合并起来同时进行,称之为复式发酵法。

(3)制曲

酒曲亦称酒母,多以含淀粉的谷类(大麦、小麦、麸皮)、豆类、薯类和含葡萄糖的果类为原料和培养基,经粉碎加水成块或饼状,在一定温度下培育而成。酒曲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和培养基成分,如霉菌、细菌、酵母菌、乳酸菌等,霉菌中有曲霉菌、根霉菌、毛霉菌等有益的菌种,“曲为酒之母,曲为酒之骨,曲为酒之魂”。曲是提供酿酒用各种酶的载体。中国是曲蘖的故乡,远在3000多年前,中国人不仅发明了曲蘖,而且运用曲蘖进行酿酒。酿酒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制曲的工艺水平,历史久远的中国制曲工艺给世界酿酒业带来了极其广阔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制曲的工艺各具传统和特色,即使在酿酒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作坊式的制曲工艺仍保持着原先的本色,尤其是对于名酒,传统的制曲工艺奠定了酒的卓越品质。

(4)原料处理

无论是酿造酒,还是蒸馏酒,以及两者的派生酒品,制酒用的主要原料均为糖质原料或淀粉质原料。为了充分利用原料,提高糖化能力和出酒率,并形成特有的酒品风格,酿酒的原料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特定工艺的处理,主要包括原料的选择配比及其状态的改变等。环境因素的控制也是关键的环节。

糖质原料以水果为主,原料处理主要包括根据成酒的特点选择品种、采摘分类、除去腐烂果品和杂质、破碎果实、榨汁去梗、澄清抗氧、杀菌等。

淀粉质原料以麦芽、米类、薯类、杂粮等为主,采用复式发酵法,先糖化、后发酵或糖化发酵同时进行。原料品种及发酵方式的不同,原料处理的过程和工艺也有差异性。中国广泛使用酒曲酿酒,其原料处理的基本工艺和程序是精碾或粉碎,润料(浸米),蒸煮(蒸饭),摊凉(淋水冷却),翻料,入缸或入窖发酵等。

(5)蒸馏取酒

所谓蒸馏取酒就是通过加热,利用沸点的差异使酒精从原有的酒液中浓缩分离,冷却后获得高酒精含量酒品的工艺。在正常的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3℃,将酒液加热至两种温度之间时,就会产生大量的含酒精的蒸汽,将这种蒸汽收人管道并进行冷凝,就会与原[FS:PAGE]来的科液分开,从而形成高酒精含量的酒品。在蒸馏的过程中,原汁酒液中的酒精被蒸馏出来予以收集,并控制酒精的浓度。原汁酒中的味素也将一起被蒸馏,从而使蒸馏的酒品中带有独特的芳香和口味。

(6)酒的老熟和陈酿

酒是具有生命力的,糖化、发酵、蒸馏等一系列工艺的完成并不能说明酿酒全过程就已终结,新酿制成的酒品并没有完全完成体现酒品风格的物质转化,酒质粗劣淡寡,酒体欠缺丰满,固以新酒必须经过特定环境的窖藏。经过一段时间的贮存后,醇香和美的酒质才最终形成并得以深化。通常将这一新酿制成的酒品窖香贮存的过程称为老熟和陈酿。

(7)勾兑调味

勾兑调味工艺,是将不同种类、陈年和产地的原酒液半成品(白兰地、威士忌等)或选取不同档次的原酒液半成品(中国白酒、黄酒等)按照一定的比例,参照成品酒的酒质标准进行混合、调整和校对的工艺。勾兑调校能不断获得均衡协调、质量稳定、风格传统地道的酒品。

酒品的勾兑调味被视为酿酒的最高工艺,创造出酿酒活动中的一种精神境界。从工艺的角度来看,酿酒原料的种类、质量和配比存在着差异性,酿酒过程中包含着诸多工序,中间发生许多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转化产生几十种甚至几百种有机成分,其中有些机理至今还未研究清楚,而勾兑师的工作便是富有技巧地将不同酒质的酒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调校,在确保酒品总体风格的前提下,以得到整体均匀一致的市场品种标准。

以大曲酒的酿造为例,其具体流程可用图表解析如下:

┌—→出窖堆放———┐

│ ↓

│ 大曲 发酵酒醅 高粱 谷糠 水

│ ↓ │ ↓ │

│ 打碎 │ 破碎 │

│ ↓ │ ↓

│ 碾细 │ 润料 清蒸

│ ↓ │ ↓ │

│ 过筛 │ 预蒸 │

│ ↓ │ ↓ │

│ 大曲粉 └———→配料←——————┘

│ │ ↓

│ │ 装甑 ┌——→ 酒头(作调味酒等)

│ │ ↓ │

│ │ 蒸粮、蒸酒———┼——→ 蒸馏酒(入库)

│ │ │ │ ↓

│ └———————┐ ↓ │ 贮存

│ │ 出甑 │ ↓

│ │ │ │ 勾兑

│ ↓ ↓ ↓ ↓

└————入窖发酵←加曲 ← 加水 尾酒 包装

↑ │ ↓

└———————————————┘ 成品酒

参考资料:

白酒的酿造工艺流程主要有哪些?(2009-05-10 20:36:28)

将新材料、酒、辅料和水结合在一起,为糖化和发酵奠定基础。取决于甑桶的大小,饺子的原料,淀粉,原料的温度,酿造过程中,发酵时间等具体情况来决定,表现的成分是否正确,取决于池淀粉浓度、酸度的酒醅的材料和宽松程度是否合适,通常基于淀粉浓度、酸度的14-16%的06~08,润水分48~50%为宜。

煮粘贴。用烹饪使淀粉胶化。它有利于淀粉酶,也能杀死细菌。烹饪的温度和时间由原料的种类和破碎程度决定。正常的压力蒸汽在20~30分钟内。蒸煮的烹调要求,煮熟而不粘,不生心在里面。经过发酵的谷物混合料发酵后,与蒸熟的酒料同时被称为“混蒸与烧煤”,早是清蒸葡萄酒的优先级,蒸煮中85~90度的温度,蒸煮,应保持糊的时间。如果蒸酒与蒸料分开,就叫“清蒸”。

冷却。蒸熟的原料,由杨渣和熔渣干燥或方法,使快速冷却,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温度,如果温度5~10℃,温度应减少到30~32℃,如果温度在10~15℃,温度应减少到25-28℃,夏季将发送,直到产品温度不再下降。

混合发酵的谷物。采用侧糖化侧发酵的双边发酵工艺,对麸皮酒进行固态发酵。在渣滓之后,音乐和葡萄酒母亲被加入。酒的数量是由糖化的数量,一般是8~10%的葡萄酒的主要材料,和酒精的量通常是4~6%的材料的总量(即4~6%的主要材料是用于女性)的培养。为了促进酶反应的正常过程,在发酵的谷物中加入水(这种植物称为灰浆),发酵谷物的含水量为58%到62%。

在地窖里发酵。发酵的谷物的物质产品入窖温度应该在18~20℃(不超过26℃)夏天,入池发酵的谷物既不能压紧,也不能太松,一般在每立方米体积物质发酵谷物的630~640公斤。加载后,用箔条盖住谷粒,用坑泥封住,再加一层糠。

在发酵过程中,必须掌握产品的温度,并分析水、酸度、酒精含量和淀粉渣的变化。发酵时间应根据各种因素确定,从3天到4~5天不等。一般来说,当坑内温度上升到36~37时,发酵就可以完成。

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似乎仪狄乃制酒之始祖。这是否事实,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这里并无时代先后之分,似乎是讲他们作的是不同的酒。醪,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工而成的醪糟儿。性温软,其味甜,多产于江浙一带。现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醪糟儿。醪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秫,高梁的别称。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如果硬要将仪狄或杜康确定为酒的创始人的话,只能说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则是高梁酒创始人。  一种说法叫“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的造酒的方法流行于民间,是仪狄将这些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出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能进行这种总结推广工作的,当然不是一般平民,所以有的书中认定仪狄是司掌造酒的官员,这恐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书载仪狄作酒之后,禹曾经“绝旨酒而疏仪狄”,也证明仪狄是很接近禹的官员。  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呢?比起杜康来,古籍中的记载要一致些,例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中都认为他是夏禹时代的人。他到底是从事什么职务人呢?是司酒造业的工匠,还是夏禹手下的臣属?他生于何地、葬于何处?都没有确凿的史料可考。那么,他是怎样发明酿酒的呢?《战国策》中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钦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这一段记载,较之其他古籍中关于杜康造酒的记载业,就算详细的了。根据这段记载,情况大体是这样的:夏禹的女人,令仪狄去监造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做出来的酒味道很好,于是奉献给夏禹品尝。夏禹喝了之后,觉得的确很美好。可是这位被后世人奉为圣明之君的夏禹,不仅没有奖励造酒有功的仪狄,反而从此疏远了他,对他不仅不再信任和重用了,反而自己从此和美酒绝了缘。还说什么:后世一定会有因为饮酒无度而误国的君王。这段记载流传于世的后果是,一些人对夏禹倍加尊崇,推他为廉洁开明的君主;因为禹恶旨酒,竟使仪狄的形象成了专事诌媚进奉的小人。这实在是修史者始料未及的。  那么,仪狄是不是酒的始作者呢?有的古籍中还有与《世本》相矛盾的说法。例如孔子八世孙孔鲋,说帝尧、帝舜都是饮酒量很大的君王。黄帝、尧、舜,都早于夏禹,早于夏禹的尧舜都善饮酒,他们饮的是谁人制造的酒呢?可见说夏禹的臣属仪狄始作酒醪是不大确切的。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件程序、工艺都很复杂的事,单凭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仪狄再有能耐,首先发明造酒,似不大可能。如果说他是位善酿美酒的匠人、大师,或是监督酿酒的官员,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完善了酿造方法,终于酿出了质地优良的酒醪,这还是可能的。所以,郭沫若说,相传禹臣仪狄开始造酒,这是指比原始社会时代的酒更甘美浓烈的旨酒。这种说法似乎更可信。

1、仪狄造酒

据古籍记载,仪狄是夏禹时期的人,他是一名掌管造酒的官员。当时民间有不同版本的酿酒方法,仪狄深入民间,把这些酿酒的方法总结归纳了起来,将糯米发酵形成一种叫醪的东西,利用醪糟制成了黄酒。

2、猿猴造酒

猿猴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它们有特别明显的逻辑思维。据历史典籍记载,猿猴不但是非常喜欢酒的,也是能自己造酒的。

明代学者李日华曾记载:山多猿猴,采花果于石坑中,酝酿成酒,香气逼人。有的学者认为,猿猴造酒是属于一种适应性的本能性行为。猿猴为了过冬贮存食物,成熟的食物摆放时间过长,受到空气中的酵母菌的而影响,自然的酿成了酒。

3、上天造酒

李白曾有言:“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在天空之中,有一颗星叫酒旗星,属于狮子座。传说是这颗星的星君创造了造酒的方法,并且把方法传授给了杜康。当然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有一定的玄幻色彩,不得不说,我们的先人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

扩展资料:

现代酒的发展

当下,杯中之物的队伍更加发展壮大了。就现在的情况看来,酒主要分国酒和洋酒两大类,国酒中又有白酒、啤洒、黄酒、葡萄酒,等等。

饮酒本是看个人喜好而定的事情,但是大家似乎有个共识,就是从区域上来分。东北、西北等北方人喜欢喝度数较高、猛烈辛辣的白酒,而江浙一带的南方人更偏向于度数较低、回味悠长的黄酒。

黄酒性缓,度数不高,有甜味,故口感适合吃酸甜食的江浙人。易上口,度数低,多饮又有何妨呢黄酒可以温、烫,可以在其中加生姜片,或是柠檬片,冬天还可以打个鸡蛋下去,夏天可以加冰或是冰镇,饮用方法比白酒花样多。

—酒的历史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