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需要道教之类的法术书籍,比如岣嵝神书,七步尘技之类的,谁有?包罗万象的古书籍也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2收藏

本人需要道教之类的法术书籍,比如岣嵝神书,七步尘技之类的,谁有?包罗万象的古书籍也可~,第1张

道家的法术书籍资料很多啊,比如比较经典的人们常知道的法术书籍 《万法归宗》 《圆光术》 《祝由术》 《鲁班书》 《符咒》

又如一些流传不广的,都可在  玄奇阁  中下载到的珍本法术符咒秘本,真的是很少见的秘本:

《中天号令三阵正法》

《书符启帝科》

《温雷袪瘟驾铁船符秘》

《先天殷雷削影符水法》

《公统三十六雷符秘》

《扫荡邪精玄都》

《清微灵宝正一登坛行道密诀》

《青灵至秘》

《先天布罩科》

《籙券玄符》

《镇宅符篆》

《北统章》

《先天袖藏密诀》

《杂项行秘》

《变坛至秘》

《梅山灵符神咒》

《秘要符章》

《青玄写检格式》

《祈雨拜诰格式》

《灵宝大斋赈济玄科》

《宴谢麻痘娘娘行科数》

茅山派的法术以治鬼除魔为主,大多是攻击法术,以及一些符籙咒法,以下是简单的

说明。

紫幽之箭(drainerbolt) 射出一道紫色光气攻击敌人,若是成功,还会从敌人身上吸取若干精力。

青冥之箭(netherbolt) 射出一道青色光气攻击敌人,这个法术是幽冥三箭中杀伤力较高的一个,随著法力成长而增加的威力也较明显。

苍灵之箭(feeblebolt) 射出一道白色光气攻击敌人,使敌人产生昏眩的伤害,苍灵之箭有许多奇特的效用,只有道行高深的法师能体会。

天兵召唤(invocation) 从天界召唤一位身穿金甲的天兵战士下凡护法,效果会一直持续到战斗结束。

阴阳眼(astral vision) 使施法者能够看见阴界的鬼魂类生物,持续时间视法术的熟练度而定

有人问到,道术(巫术)的用法分类有几种,平时不注意总结,近日,查了下资料,现在奉上。

一般来说,巫术主要有五种用法,分别是避邪、招魂、诅咒、祈求帮助和驱鬼。

避邪:利用一定的物件或符号来使邪灵、恶鬼等不敢来犯。避邪物一般会装饰在建筑物、汽车或工具上。据说这是「打鬼」的姿势,鬼看见就会害怕,不敢接近。

招魂:用巫术把失落的三魂七魄招回来。招魂术不仅用于於人,也适用于动物和植物。以前小孩病了,古人往往以为是部份灵魂失落,故拿着小孩的衣服去村外呼喊小孩的名字,为其招魂。有时也会为出走多年或客死异乡的长辈招魂。

诅咒:借助语言的魔力,达到加害对方的目的。最简单的形式是面对面的诅咒,例如诅咒别人不得好死、千刀万剐和打小人等。

祈求帮助: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祈求自然界力量或鬼神来帮助自己实现某种目的。如古代求雨,多拜龙王,如拜祭不成时,便要施巫术,逼龙王下雨。如龙王游街,暴晒龙王,把井水掏干等等。

驱鬼:是对鬼施行的一种攻击性道术(巫术)。在生产、建房、治病、丧葬中经常使用。这是民间巫师的最主要的工作。例如以前巫师为病人治病时,会让病人坐在门口,头顶盖著一个竹簸箕,摸着病人的头大叫「把害人的鬼抓住,快抓住他」,同时命助手持铁铲把火塘灰撒向病人头,利用灰把鬼赶走。

(以下是茅山正宗道家法术大全,有的小法术我自己也试过了哟,蛮准的哟,

特别是唬MM,白试百灵啦)

茅山道法实际流传法术种类:“五雷掌法”“解五雷掌法”“肚痛法”“解

肚痛法”“罗汉仙法”“解邪术法”“止血仙法”“跌打梅山法”“紧箍咒”

“隔山止血法”“勾魂法”“收神魄法”“华佗仙师法”“观音仙法”“黑扎法”

“止痛消肿法”“千斤定” “咽喉骨鲠法”“止痛华佗仙法”

茅山法修炼方法:

一、斋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三月十五、十月初三、十一月冬至日;每月农

历初一、十五;注:斋期不食酒肉五辛。五辛:葱、蒜、韭、辣椒、姜

二、布场本功法布场设置简单而实用。用瓷碗一个,内盛小米三分之一。通

灵符一道。香三柱,黄纸四张,垫子一块。修练时面向东坐。

三、通灵寅时( 3-5时)洗漱完毕,在无人清净处穿干净衣服,面对东方设

坛点燃三根檀香插在米碗内,然后跪在垫子上,烧黄纸三张,磕三头,用右手中

指在地上划一“十”字,把小腿压在“十”字上,右腿压在左腿上,即采用单盘

式,席地而坐,烧灵符一道,接着两眼微闭,身体周正,头顶悬,鼻吸口呼九次,

然后两手成抱球状放在下丹处,用心默诵启度文(看看启度文)。

四、修炼作法:修炼作法前起坛烧三根檀香,三拜三叩,默诵启度文。然后

按每种法术的具体要求作法。每种咒语念6~36遍。(修炼作法有关问题解释)

五、画符用符时间禁忌:(一)、画符:1 、吉日:端午节是画符、造符水

的吉日;2 、忌日:每年有四天不可乱画符。

即:农历三月初九、六月初二、九月初六、十二月初二。

如若在这四天画符,不但不灵验,而且还有害。

3 、时辰:最好选择子时或亥时。(因为此时是阳消阴长,阴阳交接之时,

灵气最重。)其次是午时、卯时、酉时亦可。

(二)、用符:有的符要配合自己的星命进行使用,若有违犯,会遭受灾厄。

切记!切记!比如:逢太岁星君之年(不论男女之人的1 、13、25、37、49、61、

73、85等岁,皆属太岁星君之年)的人,必须安奉值年太岁星君,可保平安无事。

择于正月中吉日吉时安之于家中。若此年错用逢天空星之年的天空符(即日宫太

阳星君到此镇)反会造成凶星入宫。

“通灵启度文”:拜请三清三境三位天尊,太上老君,张赵二郎,岳王祖师

李公真人,东山老人,南山小妹,南海观音,伏羲神农,轩辕皇帝,雷神大帝,

盘古圣王,地母元君,玉皇大帝,横山七郎,罗山九郎,三天开皇,五岳大地,

神霄王府,龙虎玄坛赵元帅,三茅真君,五星二十八宿,诸神仙手持符咒法术,

与(某某——作法人)愿救众生苦难,治病回生,降魔除邪,避却奸恶,愿魁罡

护体威灵显著,千叫千应,万叫万灵,不叫自灵。

“灯盏神灯”:工具:木板、灯盏、灯芯、饭碗、香、升筒(量米的筒)

咒语:灯盏神灯,一灯二灯三灯,爬山过岭点灯光,点的亮亮光,照见踉踉

转,左叫左转,右叫右转,若还不转,九牛拖转,铁车车转。

操作方法:1 、准备好升筒、木板、饭碗、灯盏、灯芯、香、油(放灯盏内

点灯用);2 、升筒直立在地面,升筒上放木板,木板上放碗,碗上放灯盏,灯

盏内放油和灯芯。

3 、灯盏内放七根灯芯,并点七眼光;4 、一人站在木板上;5 、另一人手

拿三根点着的香,香火对着灯火,口中念咒语,当念到“左叫左转,右叫右转”

时,香火也要同时“左旋转右旋转”,念五至七遍,木板(灯火)便可旋转起来。

使用说明:可用此“灯盏神灯”来判断一些事情,如问某一事情是否真假,

你就对灯盏神说:是真就向左转,是假就不转……。很灵的,不信试试!

注意:1 、忌食:做法之日请不要食用狗肉之类食品。

2 、当咒语念至十遍以上还不转时,说明站在木板上的人火炎很高,压抑了

灯盏神,只要另换一人站上去便可旋转。

“修练作法有关问题解释”:1 、“勾魂大法”要念出声;2 、瓷碗中的小

米可以长期使用;3 、先烧三张黄纸,再磕三个头;4 、练功最好是单盘;5 、

第一次练功日子选择:甲子日、本命日的正时或初一、十五日,如遇岁破、月破

日没有影响;6 、49天练功一但中断,以后接着继续练同样能成功;7 、无基础

的学员也可修练,但需要刻苦,时间要多一点;8 、布场通灵后,无论如何更换

环境,也无需再进行布场通灵,一次通灵即可;9 、通灵法中,两手成抱球状,

是两手心相对,手指向前;10、紧箍咒中手印:把么指和中指捏成的圈对着口,

左手掌心向上放在下丹田处;11、每次练功前都要画“十”字,并用心默念或出

声念“真武祖师”;12、无论修练任何法术,手心都不能紧,且越松越好;13、

修练没有年龄职业等的限制;14、可以用瓷香烧炉代替瓷碗,也可以在床上通灵

且练功;15、瓷碗内盛放大米;16、练功结束烧黄纸,在卧室中烧也可以;17、

“勾魂法”、“紧箍咒”、“定身法”(简称:两法一咒)练成后,对动物也能

起作用;18、49天修满后,应在每月的十五日练功收法,其他时间也可以练功。

每年除夕晚上收法一次,也就是练功一次;19、定身法手印:右手掌心向上,自

然放在右膝上。左手成印后,也自然放在左膝上,另结印中,食指压在中指的左

侧面,此“左侧”不是无名指一侧,而是中指的右侧(掌心向上而言);20、一

年之内不准试“两法一咒”法,这是何故?

经过 49 天修炼,虽已掌握了“两法一咒”,但能量还不够,功力还不深。

所以,一般不试法。如果要试法,可按下面程序进行:A 、试定身法:拿银元或麻钱一个,放在受试者的脚上,然后嘱受试者默念“仙踪步”49遍,或施法者念

定身法7 遍即可。试法完毕,取走脚上的东西即可;B 、试紧箍咒:拿一小金属圈,放到受试者头顶,施术者念紧箍咒即可,施法毕,取走金属圈即可;

21、为什么试法时,受试者要在脚上放银元或麻钱,或头上戴金属圈?这样做,可以把试术者发出的不良信息存放在“信物”的上面,结束时,取走信物。也就取走了

不良信息,以免给受术者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第一次试法,选择受术者很重要,以选择经络敏感者为宜;

22、平时练功最佳时间:晚上是子时 早上是卯时

23、第一次练功最佳时间:甲子日或本命日的子时最佳,初一、十五亦可

符咒之印(指法)

道指:

左手中指及无名指向内弯。

大姆指压住中指及无名指指尖。

左右手均同。

法师作法时常用。

三清指:

1 左手五指指尖全朝上。

2 中指及无名指收弯入掌心。

3 大姆指、食指、小指,各朝上伸,即成此指诀。

4 此指法乃捧净水或符水作法用之。

五雷指:

1 左手五指均收伏在掌心,但须注意指甲不可外露。

2 左右手方法均相同。

3 用时捧起「哈」一下,说「打」,脚跺一下往前用力跩去,一气完成

金刚指:

1 右手无名指从中指指背过。

2 食指勾住无名指,指尖向下。

3 大姆指、小指指尖皆收入掌心,中指朝上。

4 此指诀须拿起放右肩上约一尺处。

5 此法可行使各种法事,也可敕符。

请神指:

此乃用於请神用。

八卦指:

此乃敕八卦、安八卦或行使各种法事,破煞有力之指法,用途非常多

太上老君指:

其指从指上可见「太上」二字。此乃法师法事之时用以敕命神兵法将,意谓道祖之亲临,可增加威力。

还记的有不少动画里的这九个字吧? 这很值得去了解哦!

九字源自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卷篇登涉篇,云:「祝曰:「临兵斗者,皆数组前行,常当视之,无所不辟」。意思是说,常念这九个字,就可以辟除一切邪恶。东密受到我国道教的影响(使用护咒法),可是在抄录这九个字时,把「数组前行」误抄成「数组在前」或「阵裂在前」,而沿用至今。这九个字分别的意思是:

(りん)身心稳定

表示临事不动容,保持不动不惑的意志,表现坚强的体魄。

结合天地灵力------降三世三昧耶会

手印:独钴印

咒语:金刚萨埵心咒

(びょう)能量

表示延寿和返童的生命力。

行动快速如镖------降三世羯摩会

手印:大金刚轮印

咒语:降三世明王心咒

(とう)宇宙共鸣

勇猛果敢,遭遇困难反涌出斗志的表现。

统合一切困难------理趣会

手印:外狮子印

咒语:金刚萨埵法身咒

(しゃ)复原

表现自由支配自己躯体和别人躯体的力量。

万物之灵力,任我接洽----- 一印会

手印:内狮子印

咒语:金刚萨埵降魔咒

(かい)危机感应

表现知人心、操运人心的能力。

解开一切困扰------四印会

手印:外缚印

咒语:金刚萨埵普贤法身咒

(じん)心电感应/隐身

表示集富庶与敬爱于一身的能力。

透视、洞察敌人心理------供养会

手印:内缚印

咒语:莲花生大士六道金刚咒

(れつ)时空控制

表示救济他人的心。

分裂一切阻碍自己的障碍------微细会

手印:智拳印

咒语:大日如来心咒

(ざい)五元素控制

表示更能自由自在地运用超能力。

使万物均为平齐------三昧耶会

手印:日轮印

咒语:大日如来心咒

(ぜん)光明/佛心

表示佛境,即超人的境界。

我心即禅,万化冥合------根本成身会

手印:宝瓶印(或隐形印)

咒语:摩利支天心咒

其实密宗向来讲究祭礼咒语,倒未必是受道教的影响,反而是道教跟佛教学了不少东西 。

另附图:

符咒是山、医、卜、命、相、五术之根本;是修行者之宝鉴宇宙之灵源

符籙分四大要诀:

符:就是书符,代表灵界公文和法规。

咒:就是咒语,代表灵界密码与歌诵号令、说服作用。

印:就是手印,代表灵界的权威和印信。

斗:就是步罡斗,分五行、七星、八卦等各种不同罡步,是代表不同作用威力。

符咒是中国道家灵修的哲学,也是心灵最高艺术升华。古云:『若知书符穷、惹得鬼神惊。不知书符穷、惹得鬼神笑。』

符咒不是迷信而是古人对宇宙气场深刻体验的记录:

曲线符:表现柔缓的气。

直线符:表现刚烈的气。

咒语:表现的是强大意念。

符籙组成及功能:

符:是用来调整气场的;也就是记号里面存储书符者意念,意念越强存储的时间就越久,释放出来的能量就越强,小者可以治病调心、大者可以消灾解厄。

符者:通取云物星辰之势,皆出自然虚物空中结气成字,生於元始之上出於空洞之中;古云:「上符天、下符地、中合人体。」

符组成:是由圆、螺旋线、卧8、横竖、斜线及方据以及寓意深刻汉字语句所组合。

书符秘诀:上三十六天罡、下七十二地煞、留人门、绝鬼路。

一道符的构成有五个主要部份组织而成:

点符头:符咒开笔最为重要,就如同人的眼睛一般。

主事符神:每道符的功用各有不同,什麼事就该找什麼主事之神符,如同现今使用者权威或教授。

符腹内:此道符功用要用於何事作用、斩妖除邪或镇宅,在此处即可明了。

符胆:为一道符的精华所至〔生魂及灵魂〕,符能不能灵验全在此诀。

叉符脚:〔觉魂〕为请兵将镇守之意,符脚变化很多,全看此道符本身用途而定,叉符脚也有口诀。

符的用法

每道符因功用不同可分为七种用法,每个人必须了解其用法才可发挥功效,其用法如下:

化法: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焚化,直接用火烧即可,要注意火化时,一定要从符尾开始点燃,如果能摺成令剑形状则效果更彰。

佩法:就是将符纸摺带在身上,大多摺成八卦形,然后用胶套装封,便於随身携带。

贴法:直接将此道符贴於物品上,另外有种药符是直接将符的正面贴在患处,或是火化后与药物混合一起使用。

吃法:先将符放在碗中或茶杯中火化成灰,然后再冲阴阳水,等符水澄清后再饮用。

煮法:又叫煎法,就是把符放在药壶里煎煮,煮法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只用一张符与白水共煮〔有时符水会变色,甚至有药味〕,一是和一些中药合煮。

擦法:符火化后加冲阴阳水,用剑指或金刚指沾符水来擦身体,通常先擦头部,再沾符水拍一拍胸前以及背部,有时可佐以喷法,所谓喷法是施术者口含符水,并用剑指放在自己嘴前,用力一喷,符水经由剑指而到达被施术者的身上。

洗法:可直接在浴盆或脸盆,将符火化成灰后再加阴阳水来洗,洗完后将符水泼出户外或是无人空地,或是让其流入水沟内均可。

五鬼驱魂法术

方法:阴日写符,用五鬼钱、寿金、刈金,甲马,向东南西北中五方向烧化。

步法:用五鬼罡步或不用均可。

指法:左雷或剑指。右剑包左雷。

咒语:拜请五鬼五鬼将,阴兵鬼将显赫,吊捉某某人三魂七魄十二元神一齐归,归在坛前来受刑,人催催,鬼催催,催驱某某真魂正魄收在地狱来受刑,敕动邪兵邪将来出行,锁锁缚缚,心狂迷乱,疯疯癫癫乱话,不知人事,遍身如火烧,不过七日归司地府,吾奉阴山老祖敕,急急如律令。

注意:没有师承关系或拜过师傅者擅自使用,容易受重伤。

五鬼搜魂法术

作法:每日子时,酉时各烧一张符与寿金、五鬼钱在对方门口烧。

指印:井五阴指。

步罡:五阴步如下图。

指印:左雷右掌包食、中指伸直,其他手指弯曲。

咒语:天苍苍,地皇皇,拜请五鬼阴兵到坛前,脚踏飞龙在云天,铁链铁锁随吾身,迷魂童子摄魄童郎,阴兵阴将随吾旨令,擒魂捉魄不得长生,拜请东方五鬼到,南方五鬼到,北方五鬼到,西方五鬼到,本境五鬼一齐来,拜请五鬼阴兵听吾号令,急急出门,天无生地元主,收斩某某三魂七魄为主,魂飞魄花散,四四散散,一起斩死不留情,是吾兵听吾令,是吾将听吾断,三更叫汝也要听,四更叫汝也要行,顺吾者生逆吾者死,吾奉阴山老祖敕,急急如律令。

驱魂散离法术

写法:黑纸白字

用法:每天烧化十道符。

咒语一:征魂童子魂童郎,藏下阴中之地不能生,求灵保报应某某不能走行,征伊三魂七魄,追去见五道仙师,胡言乱语,至灵至白鬼六行,行道头疼,脚手如冰,周身如势,精神散形,吾奉阎罗天子鬼力大王押行,急急如律令。

咒语二:弟子一心拜请,拜请五方五鬼七十二地煞将急到,追入某某家中显身作弄,惩罚仇人不留情,吾奉鬼力大王敕,急急如律令。

索债法术

法术一:

用法:到阴庙或欠债人的出入口烧化,加七张五鬼钱、寿金、符后加写双方住址、姓名及八字,如果没有则不用写。可与后三道符一起配合使用,每日一道符。

指法:道指。

写法:黄纸黑字。

罡步:五鬼步。

咒语:天通灵地通灵,拜请五鬼显身展神通,五鬼将军展拔五鬼去作弄某某欠吾某某钱不还,急请五鬼显身惊男女速还钱,阴公敕令,急急如律令。

咒语:天灵灵地灵灵,拜请五方五鬼阴兵急显灵,展神通,五鬼将军展神通,拔去五方五鬼去作弄某某,欠吾某某钱始终不还,弟子某某现在经济困难,急急请出五鬼显身惊他某某事,要他速还钱,吾奉阴山老祖敕,急急如律令。

法术二:可变内容做其它用途。需将两个纸人烧于对方路上门前,五鬼钱、寿金各七张催之。黄纸黑字,写姓名及地址,加敕压魂咒:天冬冬地冬冬,鬼符惊吓恶人从,专压债主魂魄收,收服某某来顺从,有债还债清清还,急急如三山九候祖师律令,摄摄摄。

法术三:用法同上,加压毫光符。咒语xxxxx摄摄摄。

法术四:用法同上,咒语:天清清地灵灵,拜请五鬼阴兵。。。。急急如律令。

法术一用符法术二用符法术三用符法术四用符

阴坛用符咒法术

五鬼符及用法:发哪一方写哪一方。此符用于做法办事用。

咒语:天清清地灵灵,又施阴兵五鬼听符令,神通变化千万里,收斩天下无道人,斩尽凡间不正神,左手持印通天兵,右手掌旗调天将,调得天兵天将进前来,若有凶神裆凡环 撸 骞矸⒒鹕昭 茏右恍淖ò萸胛宸轿骞斫 乘娣 睿 彼俜钚校 杉拥刂贰⑷嗣 ⒛康挠诖舜Γ 癖 鸺比缏闪睢nbsp;

用法:五色纸发五方。依方向选。用鬼指敕符。圈或线部分可依不同目的更改。

发兵将法术

发阴兵:

中方五鬼姚碧松,北方五鬼林敬忠,西方五鬼蔡子良,南方五鬼张子贵,东方五鬼陈贵先。

发阴兵神兵符无时间限制,任何时间均可写,任何时候均可发兵。烧符时神兵配神马、甲马。阴兵配刈金、五鬼钱。符胆的花字可写地点、姓名、处理事项。最后可加‘随符奉行、火速奉行‘。

咒语:天清地灵,兵将随令,兵随印转,将随令行,吾奉上下茅山法主敕令,急调神(阴)兵速往某某,与某某领下金银珠宝,速速领令起程奉行,神兵火急如律令。

发鬼兵符式:三道一套

符胆:加兵名、地点、目的,花字如右:

注意:一次只能敕一种符,先用敕符咒敕符,再押符兵。不按方法作均无效。

敕符咒:念七次,祖师敕符,本师敕符,仙人玉女敕符,七祖先师敕符,合坛官众敕符,敕符阳阳敕开天堂,敕符阴阴敕开地府,符兵符将照旨奉行,神兵火急如律令。

收兵咒:

发兵49日后收兵,念三次或七天均可。如果发五方兵,则加东南西北中五鬼姓名,阴兵阴将速归本坛,并加刈金催咒,随时可收,只要合掌念咒三次。

咒语:祖师猜猜收兵返。本师猜猜收兵返。仙人玉女猜猜收兵返。上下茅山法主收兵返。收起符兵符将速归本坛,收起阴兵阴将速归本坛,神兵火急如律令。

      2012年在算卦群认识一位道长,他知道我吃了五年多的中药都没有治好脾胃虚弱,我的体重一直维持在88斤到92斤之间,道长问我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调理脾胃和身心灵的结合,问我是否愿意尝试,我说我愿意,于是在立秋那天开始接触辟谷,道长每天电话提醒我注意事项,我每天都洗冷水澡、喝纯净水、经常活动身体、正常上班。我第一个阶段辟谷七天,第二阶段辟谷十一天,第三个阶段辟谷十五天,每个阶段都感觉身轻如燕、皮肤细嫩光滑。

     说说辟谷:“辟谷”一词源自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辟谷又叫却谷、却粒、绝谷、去谷、断谷。道教认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为此道士们模仿《庄子·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不死的目的。

        古人也常把辟谷当做一种养生保健法则,《洗髓经》有“食少而服气,乃得享天年”之说,说明辟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史记·留侯传》:“张良性多疾,即导引不食谷。”说的是以导引辟谷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凡行辟谷,一是要坚持食气,二是仍得食用谷麦饭食以外的杂食药饵。谷食气具体方法的帛书,是我国第一部辟谷疗法专著。据考证,帛书是汉初的写本,大约在高祖惠帝时期(公元前206—188年)。详其内容,可能是先秦时流传下来的古逸书呴)炊(吹)之,视利止。”意谓初行辟谷时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须用“吹呴”食气法加以克服。这里将辟谷与行气联在一起,和《庄子·刻意》将行气与导引联在一起一样,似皆表明此三术在先秦时最初存在的状态。

服气辟谷

        辟谷食气主要是采用绵长柔细的呼吸方法。这一方法来源于仿生吐纳,所以又叫做龟息。道家认为,乌龟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它“食气”。气在人体内循环不止,不可或缺。气的运行包含着人体最深奥的秘密。古籍中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在辟谷之前首先练习“服气”,不仅能抵御断食带来的饥饿与虚弱,还能使人精力旺盛,益寿延年。

     《艺文类聚》载,三国时有名的气功家郄俭,“少时行猎,堕空冢中饥饿,见冢中先有大龟,数数回转,所向无常,张口吞气,或俯或仰。俭亦素闻龟能导引,乃试随龟所为,遂不复饥。百余日,颇苦极。后人有偶窥冢中,见俭而出之。后竟能咽气断谷。”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许多辟谷流派,形成了繁复的食气方法,如尹真人服元气法,太威仪先生用气法、太无先生服气法、茅山先生服内气法、太清王老口传服气法、幻真先生服内元气法以及灵宝功等,功种多样、方法有异,但其基本内核仍是柔缓细长的呼吸吐纳。

       禁食一天内,肝脏储存的糖原就已耗竭,由于红细胞和脑组织通常情况下只燃烧葡萄糖,因此人体开始把其他能源物质转化为糖以满足所需;禁食36小时后,肌肉蛋白质分解释放出氨基酸,肝脏在激素的影响下摄取丙氨酸来制造糖;禁食48小时后,机体开始大量动员脂肪来产生能量。不过脂肪并非“清洁能源”,在消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酸性产物,血液和尿液中酮体的含量迅速提高,体液的酸碱平衡开始经受考验。如果此时饥饿仍未解除,脂肪燃烧也无法满足生命需要时,人体不得不再次大量分解蛋白质。“服气辟谷者是把空气和水当成了食物,而且这是最简单、最干净的食物”;“辟谷中所提倡的服气,则是配合腹部呼吸产生真空吸力,将空气吸入消化道” ;“道教的’服气辟谷’术的推理就是:唾液、空气、水通过吞咽、正确的呼吸法,进入消化道内,在体内合成营养物质,从而可以长期不食五谷而维持生命”。

我的辟谷体验:

体重变化

在辟谷的第一天到第五天时,体重减轻最为明显,  辟谷养生一天平均会减轻1至2千克,从第5天开始,每天减轻05至1千克,以后几乎都是以一定的递减方式减轻体重(有时也有例外,视乎每人的自身体质因素及配合情况而定)。

生理机能的变化

在辟谷期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显著下降,低血压患者有的血压反而会上升,但视觉、听觉及触觉变得敏锐,记忆力和联想力也会增强,白细胞的数量在辟谷第一周之内没有改变,第7天开始增加,至第11天起急速增加,日增157 倍甚至更多,说明辟谷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一部分人在辟谷期间,全身会释放出一种特有的臭气味,连呼出的气体亦有臭味,这是由于体内的代谢废物,有毒物质经皮肤排出体外的原故。

舌苔的变化

辟谷初期,口腔内粘着性增高,照镜子看舌面,长了**的舌苔,甚至有的人呈现黑色舌苔,10天以内很少清切,若继续辟谷,舌苔便会清洁,表示毒素排出,身心净化。

排便与排尿的变化

辟谷期间大便次数减少,一般在辟谷开始的最初1-4天内排一次便,这种大便叫宿便,宿便的颜色一般是黑色或黑绿色或茶褐色,呈泥巴状(也有少数例外),这是正常现象。

气攻病灶

辟谷其间少数人会出现气攻病灶现象,有的病好似加重,或者排泄病毒,拉出黑色东西,如乏力或容易疲惫等,这是身体自我修复的正常反映。

辟谷时间:

一周以内的辟谷属短期辟谷。

一周以上至三周的辟谷属中期辟谷。

三周至五周的辟谷属长期辟谷。

五周以上的辟谷属超长期辟谷。

三天以内的辟谷对增功治病虽有效应,但不明显。三至七天的辟谷有些疾病可收到明显的疗效,甚至痊愈。但多数疾病需经过一个中期辟谷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从实践中观察,只要处于良好的辟谷状态(有精神·有力量·身心愉悦),相对来讲,辟谷的时间长些为好。

我自己的看法,辟谷之所以不同于绝食、断食,区别就是状态不同:有精神·有力量·身心愉悦。而且能正常工作学习。否则就不叫辟谷,就是逞能了。

道教是在我国早期封建时代形成的宗教。其信仰内容,具有汉民族宗教意识的特点。史学界与道教界一般都说它形成于东汉顺帝(公元126至144年)时代,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但若追溯到战国时期齐燕沿海一带宣扬神仙方术,《史记.封禅书》所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的方仙道与西汉时托黄帝而言神仙之术、托老子而言修道养寿的黄老道,则这种以神仙信仰为特征的宗教在我国流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时代,道教与佛教并称为两大宗教,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之一。道教对我国封建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同时它也形成了自已独特的宗教神秘主义体系。道教累积了大量经籍与文献资料,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组成部份。

道教内容十分庞杂,从其主体内容来探索其起源,则道教大致不外是在三种原始宗教意识的基础上衍化而来:一为鬼神崇拜,二为神仙之说与方术,三为黄老学说中之神秘主义成份。

一、鬼神崇拜

在公元前一千几百年前的殷商时代,史前时期的自然崇拜已发展到信仰上帝和天命,初步建立了以上帝为中心的天神系统;原始的鬼魂崇拜已发展到以血缘为基础,与宗法关系相结合的祖先崇拜;梦兆迷信也已发展到求神意以定吉凶的占卜巫术。这在当时是社会普遍的信仰,帝王更是狂热的信奉者。人们相信地上发生的一切事情或后果,都是天神意志的体现,而天神的意志与情绪,是依世人对他崇敬的程度以及行为的善恶而作出的报应。统治者为了取悦于鬼神(这里鬼指祖先,神指上帝,而殷人的上帝即其祖先),祈求鬼神以其无限的权威来维护他在地上的统治,相应地兴起祭祀以宣扬神威和献谀于神。《小戴礼记.表记篇》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这时也就有了管理宗教仪式、卜筮吉凶和祈福禳灾的巫祝,他们的职司是掌握龟筮,而且被认为能沟通神天。所谓巫能以歌舞降神,祝能以言辞悦神。巫的专职就是托言能把神的旨意通过龟壳或蓍草卜筮传达给人,祝的专职就是奉行祈祷仪式,托言能把人的愿望申诉于鬼神。因此巫祝都是祭祀时所不可缺少的人物。统治者往往要把自己的意图披上是神的意旨的外衣,来制服被统治者,巫祝就成了完成这一使命的御用工具。后世道教宫观中司香火者叫庙祝,便是古代留下来的名称。周继殷商而统治天下,鬼神崇拜更有系统,并形成了“天命观”的神学理论。《泰誓上》:

天佑下命,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有罪无罪,予曷敢有越厥志。

周人所崇拜的鬼神,已形成了天神、人鬼、地只三个系统。《周礼上》说:

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只之礼。

属于天神的有上帝及日、月、星、斗、宿、风、云、雷、雨诸神;属于地只的有社稷、山川、五岳、四渎之神;属于人鬼的主要是各姓的祖先及崇拜的圣贤。这些也便是后来道教所以成为多神教的来源。后世道教做法事,如建醮坛、设斋供,即古人祭祀的礼仪;唱赞词、诵宝诰,即含有言辞悦神之意;上表章、读疏文,也便是申诉和祈祷之用。因此可知汉代兴起的道教具有古代巫祝遗风,所供奉的神也大多渊源于古人的信仰。

二、 神仙之说与方士方术

神仙之说,其来甚久,早在战国时期,不仅漱正阳、含朝霞、保神明、入精气等吐纳延寿之术为世人所习慕,彭祖之长寿、三神山之仙阙为世人所向往,且载营魄而登霞,掩浮云而上升的幻想登仙之说,也已为世人所乐道和探求。

先秦古籍不少载有关于仙人、仙境、仙药等传说的文字。如

《庄子.逍遥游》: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庄子.天地篇》:

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

《庄子.在宥篇》述广成子对黄帝言:「我修身二千百岁矣,吾形未尝衰。」《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至矣,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庄子出发于出世思想,在《逍遥游》、《大宗师》、《天道》、《列御冠》、《刻意》、《天下》、《应帝王》、《达生》、《田子方》等篇章中,均有对仙人、仙境的描述。

《列子》更引申庄子对“仙人”、“真人”、“至人”之赞美,更夸饰仙境之美妙与神秘。《列子.汤问篇》说:渤海之东很远的地方有一大壑,名曰“归墟”,其中有五座山,一曰岱舆,二曰员 峤,三曰方壶,四曰瀛州,五曰蓬莱。仙人居于“归墟”的五个大山上。

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

又说,在北海之北很远很远的地方,有名“终北”之国,无风雨霜露,不生鸟兽虫鱼草木;国中有名“壶领”之山,顶有口名滋穴,有泉水涌出名神瀵,香过兰椒,味过醪醴,分四股流遍全国;人们“不竞不争” 、“不骄不忌”、“不媒不聘”、“不耕不稼”、“不织不衣”、“不死不病”,整天相携歌唱,饥倦则饮神瀵,经旬才醒。

《列子.黄帝》更用幻梦勾画了一个“华胥氏之国”,说那里“国无师长”、“民无嗜欲”,人们“无夭殇”、“无爱憎”、“无利害”、“无畏忌”,“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步”。又说,在“海河洲”中有“列姑射山”,山上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吸风饮露,不食五谷”,“不偎不爱,仙圣为之臣。不畏不怒,愿悫为之使。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歛,而己无愆。阴阳常调,日月常明。风雨常均,字育常时,年谷常丰。而土无札伤,人无夭恶,物无疵疠,鬼无灵响”。《列子.周穆王》中说,天上有一个“化人之宫”,“构以金银,络以珠玉”,“耳目之所观听,鼻口所纳尝,皆非人间之有”。

“仙境”皆被描画得美妙而神秘,所谓“仙人”亦皆被描绘成外生死、极虚静、不为物累、超脱自在的能飞行的神人。

有关神仙说的最脍炙人口的一段材料,则是司马迁撰《史记.封禅书》中的一段记述: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齎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

又《史记.武帝本记》云,李少君言于武帝:

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神仙之说,大抵先出于西北山岳与东南滨海地带。究其原因,其社会因素是:在社会日趋繁荣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向深山、海洋开始了探险与开拓的事业,因为山岳与海洋中确有景物宜人的好地方,人们或因避难,或因为风浪所漂泊而偶至妙境,人们的眼界宽阔了。以后这种信息便辗转相传,引起世人之仰慕,欲开拓新的领域或遁离灾难的人,便开始他们的探险,于是蒙有浪漫色彩或宗教幻想色彩的神仙之说便产生了。再者,神仙之说的产生还有其自然因素:山岳和海洋中常出现一些使当时人感到惊异、迷惑、神秘的自然现象,如云雾幻景、深渊奇洞、海市蜃楼等,人们把幻奇之境,当作天地之间的另一世界,于是神话也便油然而生。

伴随神仙说的产生,巫觋之辈便利用之更为渲染神怪,大肆宣扬,有的并利用当时萌芽的科技,蒙以宗教色彩,以为求仙之方术,游售惑世。这样的人就叫方士,或方术之士。

据《汉书.艺文志》,汉时将方术分为四类,即医经、医方、房中、神仙。《后汉书》中的《方术列传》中包括天文、医学、神仙、占卜、相术、命相、遁甲、堪舆等等。古人将一切技艺皆称之为方术,不过我们这里所讲的乃是那些宣扬长生不死,认为服食及祭祀可以成神仙的人所兜售的神怪奇方。

我国古代传说的方士有籛铿(彭祖) 、容成、西王母、素女等,史籍记载最早的方士则为周灵王(公元前571—前545年)时的苌弘。《史记.封禅书》:

是时苌弘以方事周灵王,诸侯莫朝周,周力少,苌弘乃明鬼神事,设射狸首。狸首者,诸侯之不来者。依物怪欲以致诸侯。诸侯不从,而晋人执杀苌弘。周人之言方怪者自苌弘。

所谓“设射狸首”,即汉代魇胜巫术,足见方士苌弘乃巫觋之遗绪。

战国时的方士,乃巫觋转向服食与祭祀,他们只有方术而没有堂皇的理论,与诸子百家相比较,显然黯然失色。战国末朝出了个方士叫驺衍,他将阴阳五行说相胜相克的原理与社会朝代之兴衰更替相结合,更推而论社会事物之变化。驺衍因此而得显于诸侯,从而也启发了其它方士。《史记.封禅书》中说:

自齐威、宣之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

由于秦始皇幻想获得不死之药,因而方术之士十分活跃。得到秦始皇宠信的第一个方士便是徐市(福)。《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上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徐市入海求神药,数年不得,费多,恐受谴,诈骗秦始皇说:「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继徐市而得宠信的有燕人卢生和韩终、侯公、石生等。他们为秦始皇求仙人羡门、高誓及不死之药,均归渺茫。卢生入海还,托以鬼神事,奏籙图书,说:「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卢生还说秦始皇:

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下,未能恬淡。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

秦代法酷,方不验辄死。世上哪里有不死仙药?方士卢生等便偷偷跑了。秦始皇大怒,他说:

……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

秦始皇迁怒于诸生,将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他的长子扶苏向他解释诸生与方士的不同,秦始皇更怒将扶苏远谪边地,北监蒙恬于上郡。

秦始皇之后,最宠信方士的便是汉武帝刘彻。第一个得他宠信的是方士李少君。《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李少君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汉武帝,帝尊之。李少君说:

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汉武帝信了李少君的话,于是“亲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后李少君病死,汉武帝不说他死了,而说“化去”,又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求蓬莱安期生之属”。其后又有亳人薄诱忌奏词泰一方,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帝,谓能以方术夜致武帝已亡之王夫人及灶鬼之貌,得拜文成将军,获赏赐甚多;后因以帛书饭牛,云牛腹有奇,武帝察觉后诛杀文成将军。又有胶东宫人栾大,谎言尝往来海中,曾见仙人安期、羡门之属,黄金可成,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武帝宠信栾大,拜为五利将军,栾大常羽衣,夜祠欲以下神。栾大佩六印,贵振天下,“而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扼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史记.孝武本记》)。后栾大以方术不验被诛。又有齐人公孙卿,为武帝至东莱山候神。这时武帝令入海求神山的方士达数千人,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计。公孙卿还说“仙人好楼居”,武帝令长安作蜚廉桂观,甘泉作益延寿观,使公孙卿设具而候神人。一概终无所验,武帝始“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自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遣方士求神仙,到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才悉罢诸方士候神人者,中间经过四十五年之久,此时汉武帝已六十八岁。他曾对群臣自叹曰:「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资治通鉴》卷廿二《汉纪十四》)

《汉书.艺文志》对“神仙”及专务神仙术的方士,作了一段评论:

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然而或者专以为务,则诞欺怪迂之文弥以益多,非圣王之所以教也。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总之,方仙道所信奉的神仙说,也就是以后道教的最基本的信仰与特征,方士们所行之术,如人主微行方、祠灶、谷道、却老方、求仙术、候神、望气、导引、祠泰一、夜祀下神方、斗旗方、按摩方、芝菌方、重道延命方、烧炼等等,也都是后来道教所信行的方术。道教源出神仙家,方仙道为道教前身,这是历史事实。

由于方仙道诞欺怪迂,方术不验,受到社会明智之士的攻击,信仰和专务神仙说与方术的人,便不得不改弦更张,另辟蹊径。这就使神仙家有所分化,同源而异流,一派是仿效驺衍的方仙道,另一派是继起的,依附于黄老之学的黄老道。

三、两汉之黄老道

西汉初期,文帝景帝两代(公元前179—前141年)皆以黄老清静之术治天下。《史记.儒林列传》中说:

……乃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

《史记.外戚世家》中说:

窦太后好黄帝、老子之学,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据太史公司马谈谓,黄老之学系出河上丈人。《史记.乐毅列传》中说:

……乐臣公善修黄帝、老子之言,显闻于齐,称贤师。

太史公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

西汉初,曹参相齐,「其治要用黄老术,并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史记.曹相国世家》)曹参、陈平、窦太后等多喜黄老,因而黄老之学,蔚然而兴。不过那时的所谓黄老之术,乃是专就国家政治而言。神仙家与黄老学说在性质上本不相同,黄老学说尚未与神仙家发生关系,这是在概念上必须弄清的。

汉武帝刘彻继位后,他是既崇尚儒术,又崇信神仙。这时儒家出现宗教化趋向,谶纬学说也随之兴起。神仙家在当时情况下,欲摆脱方仙道的声名狼藉,更需要打起新的旗帜,建立新的神学体系。受儒家尊崇尧舜、神化孔子的启示,神仙家便效法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的方式,攀附当时在社会有影响的黄老之学,况且黄老学说也确有可供神仙家附会和利用的神秘主义成分。神仙家尊崇黄老,更觉黄帝、老子地位、声望高于尧舜、孔子,既可利用历史上庄严的神圣人物来自尊其教,又可附会其学说以自文其教。神仙家开始是推崇黄帝,继之才抬高老子,汉武帝以后逐渐形成为具有宗教色彩的黄老道。总之,是将依托的黄帝、老子宗教化,借以行世和发展。

汉武帝即位二十八年,汾阳巫人于土中得宝鼎献于帝,方士们遂捏造妄语,谓黄帝当年亦得宝鼎,广事封禅,常与神会。又言黄帝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又言黄帝且战且学仙,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最后骑龙上天。《资治通鉴.汉纪十二》中说: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齐人公孙卿曰:「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与黄帝时等。」卿有札书曰:「黄帝得宝鼎,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凡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因嬖人奏之,上大悦,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公,申公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宝鼎出而与神通,黄帝接万灵明庭。明庭者,甘泉也。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龙,与群臣后宫七十余人俱登天。″」于是天子曰:「嗟乎!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如脱屣耳!」

《史记.孝武本纪》记载:

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放黄帝以尝接神仙人蓬莱士,高世比德于九皇,而颇采儒术以文之。

从此以后,宣扬神仙之说,皆托名于黄帝,而老子乃属道家。淮南王刘安(汉武帝之叔)虽喜神仙,但他所著《淮南子》亦未将道家与神仙家混为一谈。《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说:

淮南王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

《中篇》、《枕中鸿宝苑秘书》都言神仙方术,是专论神仙方术的最早著作,但这仍不能说是宗教经典,因为没有神授立教的说法,也没有后来道教的那一套符籙谶仪;且老子其人虽已被神秘化,但还不是天神。《汉书.艺文志》列举各家书目,在道家类既列有《黄帝》,也列有《老子》,在神仙家类则只有《黄帝》而无《老子》。这说明神仙家只是一种学术流派,或者说是术多「诞欺怪迂」的一种学派。到东汉,这种托始于黄帝的神仙流派,又有所演变,其特点就是神化老子。据《后汉书.楚王英传》记载:

英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佛陀),斋戒祭祀。

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给楚王英诏书说:

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

此时的所谓黄老,与西汉初期的黄老之学在性质上便大不相同,后者已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了。到东汉桓帝时代(公元147-167年),老子已被进一步神化,被捧上神座而享祭祀。《后汉书.桓帝纪》记载,延熹八年(公元165年),两次派人「之苦县祠老子」。次年又「祠老子于濯龙宫」。《后汉书.祭祀志》中说:

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延熹八年初使中常侍之陈国苦县祠老子,九年,亲祠老子于濯龙,文罽为坛,饰淳金扣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也。

《后汉书.王涣传》谓桓帝信仰黄老道,「悉毁诸房祠」,黄老道的名称始见于此。黄老之学也在此时正式发展成为黄老道。《隶释》卷三有延熹八年的《边韶老子铭》,其中谓,当时信道者附会了老子「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不自生也」和「浴神不死,是谓玄牝」的话,说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以三光为终始,观天作谶,降升斗星;随日九变,与时消息。规矩三光,四灵在傍;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身化,蝉蜕变世,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将老子神化。后汉王阜《老子圣母碑》说:

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

将老子说成了「道」的化身。又《后汉书.襄楷传》上桓帝书中说:「或言老子入夷而化胡。」这都说明,老子已是天神,与佛陀同受崇拜。从此没落的方仙道,经过两汉的逐渐改头换面,以黄老道的名号而复更兴,至东汉而广为流传。《后汉书.皇甫嵩传》:「初巨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蓄养弟子,跪拜首过。」

黄老道所尊崇的黄帝、老子,也是后来道教所信仰的至尊之神。我认为黄老道是神仙家攀附黄老之学,制造其宗教理论体系的酝酿阶段。方仙道以游售方术为主,而黄老道则不仅讲术,而且也宣扬修道养寿了。

结语

殷商之鬼神崇拜、战国末兴起的方仙道,两汉末之黄老道,乃是道教信仰的渊源。万变不离其宗,不管道教的形成及其发展发生何种表现形态上的变化,都无不是源本于上述三者演变而来。鬼道、方仙道、黄老道乃是道教的母体。

道教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和列子。

1老子:姓李明儿,字旦,字伯阳,或谥伯阳。 春秋末年,生卒年不详,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道教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核心是简单辩证法。 在政治上,老子提倡无为而治,无言教。 老子在功力和技术上,讲究的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2庄子: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哲学家、作家。 姓庄,姓周,是宋国人。 他的祖先是宋代国君宋代公。 他创立了中国重要的哲学流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道家的代表人物。 他和老子一起被称为老庄。 庄子最先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三声”思想与《易经》中的“三才”一致。

3、列子:姓列,名于口,郑国莆田人(今河南省郑州市)人。 古籍亦写烈峪口、烈峪口或子列子,与郑木公同时出生于东周未烈王时期。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道家代表人物。 毕生修道,师从关胤子、虎丘子、老上士、知伯高子等。

道家经典,那当然是《道德经》(《老子》)和《南华真经》(《庄子》)和《列子》了

如果你想知道的是道教经典,那请参看《道藏目录》

1、《周易参同契》:

此书是关於炼丹术的最早理论,被后人称为「丹经王」,它是对以前还丹金液烧炼技术的总结。「参同契」是指将易学、黄老、炉火三者综合为一:太易性情,各如其度;炉火之事,真有所据;黄老用究,较而可御;三道由一,俱出经路。该书是汉代黄老学派炼丹家魏伯阳所著,记述炼丹器具的制备,与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炉火的调节,及药物的反应过程,或炼成后服食的方法,以及产生的效果等。书中特别对丹药的反应原理、火候的掌握方法,记述很详细,一直为后人奉为准则。

《周易参同契》又是汉代学家说明炼丹过程的记述,和易学与炼金术结合的产物,它还把汉代易学中的「卦气说」发展为「月体纳甲说」,因此它的理论在易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若用易学的角度看《周易参同契》,是用阴阳变易说来解释丹药形成的原理,又用「月体纳甲说」来解释炉火掌握的原则。譬如《周易参同契》开端并说:「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转谷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龠,覆冒阴阳之道,犹工御者执衔蛮,准绳辙,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历纪,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刚柔有表里。」乾坤坎离和后面说的「六十」指的是六十四卦,用六十四卦来解释炼丹的全部过程,则六十四卦中,取用乾坤坎离为四个基本卦,是丹药形成依据(乾坤为炉鼎,上釜为乾,下釜为坤,并取天上地下之象。坎离指药物,坎即是铅,离即是汞;或坎为水,离为火;火指药物蒸馏,水指药物熔化为液体。乾卦、离卦为阳,坤卦、坎卦为阴;鼎上为阳,鼎下为阴;汞为阳,铅为阴;火为阳,水为阴。)鼎炉及药物等,都是依阴阳变易的法则进行作炼,尤其「牝牡四卦,以为橐龠,或覆冒阴阳之道」之说,指明炼丹过程也要依据自然界阴阳势力的消长来掌握火候。

「经纬奉日使」说明把剩下的六十卦分配在三十天内,每天有两卦;「刚柔有表里」说明阴阳属性之相成相克。《周易参同契》特别强调坎离两卦之作用,同时也明确地说明「易为坎离」,以坎离讲阴阳变易,如此说,也无违背易学的阴阳变易原则和炼烧的原则。炼丹的过程,药物和水、火二气的变化,铅为阴,其遇火而熔为白液;汞为阳,其遇火而升华;水为阴,火为阳,混而为一,炼为丹药,此即是「易谓坎离」。

《周易参同契》的「月体纳甲说」,是说明炼丹火候要随每月月亮的盈虚而调节。但火候有两种,文火和武火。减炭为文火,加炭为武火;在一个月里,前半月用文火,后半月用武火;在一年内,冬至后用文火,夏至后用武火。它是要求炼丹术依据自然界阴阳势力的消长掌握火候。

《参同契》的「纳甲说」有三种,说明炼丹运火程序,因此称为「月体纳甲说」。

第一种是六十卦纳甲说,将一个月分六十个昼夜,配以六个卦,每日早晚的用火。

第二种是八卦纳甲说,以月亮的盈亏说明一月之中的用火,以坎离两卦代表日月,以其余六卦代表月亮的盈亏过程,八卦又各配以天干地支。

第三种是十二消息卦说,十二消息卦是用十二个卦(复、临、泰、大杜、夬、乾、姤、遁、否、观、剥、坤)表示阴阳二气的消长。

《参同契》用这十二个卦与天干十二律相匹配,说明一个月或一年的用火程序;又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说明铅汞加温起反应,转化为金丹的过程。

阴阳五行说为汉代思想的主干,所以在《参同契》可以看到道教产生的背景,同时看到道教阴阳五行说和儒学的成分。

2、《太平经》:

此书是流传至今的最早道教经典,《太平经》的历史可以上溯至西汉;《汉书》记载西汉成帝时,曾有齐人甘忠可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

《太平经》产生於东汉安帝、顺帝时,出自于吉等人,后於桓帝时由襄楷进献给朝廷;原经本有一百七十卷,但今现存於《道藏》中只有五十七卷。

《太平经》的宗旨,为兴国广嗣之术,是讲「气」以养长生,则为生命存在和长生方法。《太平经钞‧癸部》说:「三气共一,为神根也,一为精,一为神,一为气,此三共一位,本天地人之气。神者受于天,精者受于地,气者受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故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中也,三者相助为治。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说明「精气神」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太平经钞‧壬部》说:「人有一身,与精神相合配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则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相合则为一,可以长存也。」

历史上的「精气神」,在《太平经》已经有新的发展,则「精气神」的性质,与人的行为和人的身体有密切关系。但「精神」有善恶、吉凶,人身的精神亦然;因为精神的性质决定人行为的善恶,故有关性与命的关系甚大。又人行为的性质也可以使相应性质的精神进入身体,并精神可以出入人身,更赋予精神以人格神的特徵,在人格神的精神中表现。

其实人之身体中有所谓「人身之神」、「司过神」和「五脏之神」。司过神曰「监察神」,为监察人行为过失的神;这种神在《太平经》叫做「六司命神」,证明人五脏之神,也有司过之功能(所谓「你知我知」之意)。

五脏之神「心、肝、脾、肺、肾」,在《太平经》相应为一种形神求长生的论述,所谓「精神出游,神随人意,诸神司过」,以此论述为根据;又括「守神」、「致神」、「还神」三种。守神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存守身中已有的精神,使不失去或游离身外。

二、守神可以防止凶神恶气在身中作乱。

「致神」是防止招致身外之精神来侵入居住人之身中。

「还神」的对象是本在身中却一时游离身外的精神,通过还神的办法,使它们返回人体与身形相合,以达到消除疾病和长生久视的目的。这种方法是重在「思」,在思神时,要把这些神像挂在静室中实行凝思,并要佩神符,及吞服丹书。

《太平经》中的「承负」,也是道教史上重要的观念,它给人们行为的后果作了解释;因为一个人行善反得恶果,行恶反得善果。这个问题,《太平经》认为是「承负」所引起的作用。「承负」说明人今生的遭遇是受前辈人行为的影响,今生的行为也会带给后辈人福祉;承者为前,负者为后。《解师策书诀》说:「承负是告诫人们要为后世人行善,免受承负之厄;本人能行善得道,也能免去承负之厄。」

3、《庄子》:

道家经典著作。为周·庄周撰。又称《南华真经》,全书三十三篇,多以寓言阐述哲理,其中也有不少关于气功的论述。如“踵息”、“心斋”、“坐忘”、“缘督以为经”、“吹喣呼吸,吐故纳新”等等,对后世影响较大。

4、《列子》:

道家经典著作。为周·列御寇撰。又称《冲虚至德真经》,全书八篇。以“至虚”、“终天”的思想家为本,其宗旨与《老子》、《庄子》相同。书中很多阐述与气功养生有关,为后世气功重视。

5、《阴符经》:

道教经典著作。传为黄帝撰。全称为《黄帝阴符经》一篇。该书自唐代李筌公开传播以来,就受到道教学者的重视,各以心得注解,今存四十余种注本。书中某些论述对气功养生有指导意义。

6、《黄庭经》:

道教气功经典著作。书分三种:《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中景经》,各一卷。《内景经》成书于西晋太康年间,《外景经》成书于东晋年间,《中景经》约成书于南北朝间,是在“内”、“外”两经的基础上综合加工而成。《黄庭经》提出的“三黄庭”、“三丹田”之说,渊源于《太平经》的“三元合一”论。黄庭即上丹田,于身指脑,为百神之主宰;中黄庭即中丹田,于身指心,为脏腑之根本;下黄庭即下丹田,于身指脐下关元穴,为阴阳之门户、精气之命脉。只要如法存想黄庭,养炼丹田,就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