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成语开头的成语接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4收藏

写字成语开头的成语接龙?,第1张

① “迹”字开头的成语接龙是什么

因为成语接龙的词可能会无穷无尽,所以,在此列举十个成语。如下所示:

迹固包桑→桑榆暮景→景星庆云→云淡风轻→轻歌曼舞→舞文弄墨→墨守成规→墨迹未干→干柴烈火 → 火光烛天

② 写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写经换鹅 鹅行鸭步 步步登高 → 高山流水 → 水落石出 → 出生入死 → 死声啕气 →回 气吞山河 → 河倾答月落 → 落落大方 → 方枘圆凿 → 凿壁偷光 → 光采夺目 → 目中无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穷水尽→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清水秀 → 秀水明山 → 山明水秀 → 秀出班行 → 行云流水 →水落石出 → 出生入死 → 死声啕气 → 气吞山河

③ 以文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文武双全

全心全意

意气风发

发扬光大

大鸣大放

放虎归山

山高水长

长驱直入

入木三分

分庭抗礼

礼尚往来

来龙去脉

脉脉含情

情义无价

价值连城

城狐社鼠

鼠目寸光

光风霁月

月白风清

④ 意字开头的成语接龙,以意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意味深长、长话短说、说三道四、四面八方、方寸之地。

一、意味深长

白话释义:指的是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出处:《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朝代:宋朝

作者:程颢、程颐

翻译:读得越久,越觉得内容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二、长话短说

白话释义:把要用很多话才能说完的事用简短的话说完。

出处:·《歧路灯》第三十六回:“长话短说,你与谭学生是同盟兄弟,他赢了俺一百多银子。

朝代:清

作者:李绿园

三、说三道四

白话释义:随意评论,乱加议论。

出处:《通俗编·言笑》:“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启蒙乡村,说三道四。”

朝代:清

作者:崔灏

翻译:千万不要学别人不知早晚时间的坏习惯,走到尚未启蒙的乡村,去随意评论,乱加议论。

四、四面八方

白话释义: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人们从~来到北京。我们小组里的人来自~。

出处:《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

朝代:宋·

作者:释道原

翻译:忽然遇上周围各地各个方面的事,该怎么处理呢?

五、方寸之地

白话释义:指心。

出处:《列子·仲尼》:“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朝代:战国·郑

作者:·列御寇

翻译:依我的看法,你十分心虚啊。

⑤ 编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胡编乱造: 没有根复据、制不合情理地胡乱编造

遗编绝简:

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遗编断简: 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

遗编绝简: 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

遗编坠简: 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同“遗编断简”。

没找到编字开头的成语

连编累牍: 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断编残简: 编:穿简的细长皮条;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文章。

蠹简遗编: 泛指残存的书籍。

断简遗编: 简:古时用以书写的竹片。编:穿简的皮条。指残缺不全的古籍。

残编断简: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编,用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简,竹简,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片。

齿若编贝: 编:顺次第排列;贝:贝壳。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残编裂简: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

齿如编贝: 形容牙齿整齐洁白。贝,白色螺壳。

断简残编: 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编:穿简的细长皮条。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⑥ 写字开头的成语接龙怎么做

xiě jīng huàn é 简拼:写经换鹅拼音成语:xjhe 解释。形容书法高超:以书写经文来换鹅

⑦ 为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为期不远-远走高飞+ 飞沿走壁 + 壁垒森严 + 严阵以待 + 待理不理 + 理屈词穷 + 穷原竟委 + 委曲求全 + 全力以赴 + 赴汤蹈火 + 火烧火燎 + 燎原烈火 + 火烧眉毛 + 毛羽零落 + 落井下石 + 石破天惊 + 惊惶失措 + 措置裕如 + 如运诸掌 + 掌上明珠 + 珠沉玉碎 + 碎琼乱玉 + 玉碎珠沉 + 沉滓泛起 + 起早贪黑 + 黑更半夜 + 夜雨对床 + 床头金尽 + 尽态极妍 + 妍姿艳质 + 质疑问难 + 难以为继 + 继往开来 + 来龙去脉 + 脉脉含情 + 情见势屈 + 屈打成招 + 招摇过市 + 市井之徒 + 徒劳往返 + 返老还童 + 童牛角马 + 马首是瞻 + 瞻前顾后 + 后顾之忧 + 忧国奉公 + 公子王孙 + 孙康映雪 + 雪上加霜 + 霜露之病 + 病病歪歪 + 歪打正着 + 着手成春 + 春蚓秋蛇 + 蛇口蜂针 + 针锋相对 + 对薄公堂 + 堂堂正正 + 正中下怀 + 怀璧其罪 + 罪大恶极 + 极天际地 + 地丑德齐 + 齐心协力 + 力不胜任 + 任重道远 + 远见卓识 + 识文断字 + 字斟句酌 + 酌盈剂虚 + 虚舟飘瓦 + 瓦釜雷鸣 + 鸣锣开道 + 道不拾遗 + 遗大投艰 + 艰苦朴素 + 素丝羔羊 + 羊肠小道 + 道听途说 + 说长道短 + 短兵相接 + 接踵而至 + 至死不变 + 变本加厉 + 厉行节约 + 约定俗成 + 成仁取义 + 义形于色 + 俱全 + 全军覆灭 + 灭此朝食 + 食日万钱 + 钱可通神 + 神施鬼设 + 设身处地 + 地平天成 + 成年累月 + 月白风清 + 清净无为 + 为期不远 + 远交近攻 + 攻其无备 + 备多力分 + 分寸之末 + 末学肤受 + 受宠若惊 + 惊涛骇浪 + 浪子回头 + 头疼脑热 + 热火朝天 + 天高地厚 + 厚貌深情 + 情同骨肉 + 肉眼惠眉 + 眉来眼去 + 去伪存真 + 真脏实犯 + 犯上作乱 + 乱头粗服 + 服低做小 + 小试锋芒 + 芒刺在背 + 背井离乡 + 乡壁虚造 + 造化小儿 + 儿女情长 + 长歌当哭 + 哭天抹泪 + 泪干肠断 + 断鹤续凫 + 凫趋雀跃 + 跃然纸上 + 上树拔梯 + 梯山航海 + 海枯石烂 + 烂若披锦 + 锦绣前程 + 程门立雪 + 雪虐风饕 + 饕餮之徒 + 徒劳无功 + 功败垂成 + 成千上万 + 万象森罗 + 罗雀掘鼠 + 鼠窃狗盗 + 盗憎主人 + 人莫予毒 + 毒手尊前 + 前因后果 + 果于自信 + 信赏必罚 + 罚不当罪 + 罪恶昭彰 + 彰善瘅恶 + 恶贯满盈 + 盈科后进 + 进退两难 + 难分难解 + 解甲归田 + 田月桑时 + 时和年丰 + 丰取刻与 + 与世偃仰 + 仰人鼻息 + 息息相通 + 通权达变 + 变化无穷 + 穷途末路 + 路不拾遗 + 遗臭万年 + 年深日久 + 久悬不决 + 决一死战 + 战天斗地 + 地利人和 + 和而不唱 + 唱筹量沙 + 沙里淘金 + 金屋藏娇 + 娇生惯养 + 养精畜锐 + 锐不可当 + 当头棒喝 + 喝西北风 + 风雨同舟 + 舟中敌国 + 国色天香 + 香火因缘 + 缘木求鱼 + 鱼龙混杂 + 杂七杂八 + 八拜之交 + 交头接耳 + 耳鬓斯磨 + 磨砖成镜 + 镜花水月 + 月旦春秋 + 秋高气爽 + 爽然若失 + 失惊打怪 + 怪诞不经 + 经久不息 + 息事宁人 + 人言啧啧 + 啧有烦言 + 言必有中 + 中庸之道 + 道路以目 + 目瞪口呆 + 呆头呆脑 + 脑满肠肥 + 肥马轻裘 + 裘弊金尽 + 尽力而为 + 为富不仁 + 仁至义尽 + 尽心竭力 + 力透纸背 + 背道而驰 + 驰名中外 + 外合里差 + 差强人意 + 意在言外 + 外圆内方 + 方底圆盖 + 盖世无双 + 双管齐下 + 下车伊始 + 始终如一 + 一蹶不振 + 振臂一呼 + 呼风唤雨 + 雨沐风餐 + 餐风露宿 + 宿弊一清 + 清心寡欲 + 欲取姑予 + 予取予求 + 求神问卜 + 卜昼卜夜 + 夜不闭户 + 户枢不蠹 + 蠹众木折 + 折槁振落 + 落落大方 + 方寸已乱 + 乱琼碎玉 + 玉洁冰清 + 清风明月 + 月盈则食 + 食言而肥 + 肥遁鸣高 + 高朋满座 + 座无虚席 + 席卷天下 + 下不为例 + 例直禁简 + 简明扼要 + 要价还价 + 价值连城 + 城狐社鼠 + 鼠腹鸡肠 + 肠肥脑满 + 满腔热枕 + 枕石漱流 + 流离转徙 + 徙宅忘妻 + 妻儿老小 + 小本经营 + 营私舞弊 + 弊绝风清 + 清尘浊水 + 水磨工夫 + 夫唱妇随 + 随才器使 + 使贪使愚 + 愚昧无知 + 知书达礼 + 礼尚往来 + 来者不拒 + 拒谏饰非 + 非异人任 + 任人唯亲 + 亲密无间 + 间不容发 + 发指眦裂 + 裂土分茅 + 茅塞顿开 + 开路先锋 + 锋芒所向 + 向隅而泣 + 泣下如雨 + 雨丝风片 + 片言折狱 + 狱货非宝 + 宝山空回 + 回光返照 + 照本宣科 + 科班出身 + 身价百倍 + 倍日并行 + 行动坐卧 + 卧薪尝胆 + 胆破心寒 + 寒木春华 + 华不再扬 + 扬长而去 + 去粗取精 + 精诚团结 + 结党营私 + 私心杂念 + 念兹在兹 + 兹事体大 + 大势所趋 + 趋炎附势 + 势不两立 + 立此存照 + 照猫画虎 + 虎背熊腰 + 腰缠万贯 + 贯朽粟陈 + 陈词滥调 + 调嘴学舌 + 舌剑唇枪 + 枪林弹雨 + 雨过天青 + 青出于蓝 + 蓝田生玉 + 玉卮无当 + 当场出彩 + 彩凤随鸦 + 鸦雀无闻 + 闻风而起 + 起死回生 + 生拉硬扯 + 扯篷拉纤 + 纤芥之疾 + 疾风迅雷 + 雷打不动 + 动辄得咎 + 咎由自取 + 取辖投井 + 井井有条 + 条三窝四 + 四衢八街 + 街头巷尾 + 尾生之信 + 信口开河 + 河山带砺 + 砺山带河 + 河清难俟 + 俟河之清 + 清汤寡水 + 水滴石穿 + 穿云裂石 + 石沉大海 + 海立云垂 + 垂涎欲滴 + 滴水成冰 + 冰清玉洁 + 洁身自好 + 好肉剜疮 + 疮痍满目 + 目不识丁 + 丁公凿井 + 井中视星 + 星旗电戟 + 戟指怒目 + 目指气使 + 使羊将狼 + 狼心狗肺 + 肺石风清 + 清夜扪心 + 心织笔耕 + 耕当问奴 + 奴颜婢膝 + 膝痒搔背 + 背信弃义 + 义无反顾 + 顾全大局 + 局促不安 + 安步当车 + 车载斗量 + 量才而为 + 为渊驱鱼 + 鱼游釜中 + 中馈犹虚 + 虚有其表 + 表里如一 + 一呼百诺 + 诺诺连声 + 声罪致讨 + 讨价还价 + 价增一顾 + 顾盼自雄 + 雄心壮志 + 志美行厉 + 厉兵秣马 + 马工枚速 + 速战速决 + 决一雌雄 + 雄才大略 + 略见一斑 + 斑驳陆离 + 离弦走板 + 板上钉钉 + 钉嘴铁舌 + 舌桥不下 + 下马看花 + 花样翻新 + 新陈代谢 + 谢天谢地 + 地久天长 + 长枕大被 + 被山带河 + 河落海干 + 干柴烈火 + 火上浇油 + 油腔滑调 + 调兵遣将 + 将伯之助 + 助人为乐 + 乐而不* + *词艳曲 + 曲终奏雅 + 雅俗共赏 + 赏罚分明

⑧ 写开头的成语接龙

只找到

初写黄庭 恰到好处的意思。

描写画角 比喻无中生有。

轻描淡写 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淡写轻描 犹细写细描。指描写细致。

能写会算 指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倾抱写诚 指推诚相待。

三写成乌 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同“三写易字”。

三写易字 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输肝写胆 比喻对人极为忠诚。同“输肝剖胆”。

⑨ 生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生龙活虎→→虎体鹓班→→班荆道故→→故弄玄虚→→虚无飘渺→→渺无人烟→→烟云过眼→→眼跳心惊→→惊群动众→→众好众恶→→恶语相加→→加油添醋→→醋海翻波→→波澜老成→→成日成夜→→夜深人静→→静观默察→→察言观行→→行云流水→→水远山长→→长绳系景→→景星凤皇→→皇亲国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交口同声→→声色并厉→→厉精图治→→治国安邦→→邦家之光→→光怪陆离→→离经畔道→→道路以目→→目擩耳染→→染指于鼎→→鼎足而居→→居安虑危→→危言竦论→→论长道短→→短垣自逾→→逾墙钻穴→→穴室枢户→→户枢不朽→→朽木粪墙→→墙花路草→→草偃风行→→行师动众→→众望所归→→归真反朴→→朴素无华→→华屋山丘→→丘山之功→→功若丘山→→山光水色→→ 俱全→→全盘托出→→出乎意外

⑴ 现代读书人有什么刻苦的故事

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⑵ 屈原洞中苦读的故事(要全文)

屈原洞中苦读

屈原出身楚国没落贵族家庭,虽然家境不比鼎盛时期,但也衣食无忧生活优渥。家中长辈满腹经纶,对屈原的家庭教育很是重视。屈原深知自己身上流淌着楚国王室血脉,从小对待自己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离他们家不远处有一座山,山中环境空幽寂静,除了猎户到此打猎,平时里鲜有人迹。屈原在家中读书,冬日里火盆烧的很旺盛,屋子里非常暖和,不一会儿屈原就感觉昏昏欲睡。他想起古籍中记载读书人吃苦学习的故事,便想到去家后面的山洞里读书,这样既能锻炼自己的心智,还能不打盹把书读下去。

他把想法告诉家里人后,遭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反对。但是屈原不顾家人阻拦,带着书本只身来到山里,找了一处背风的山洞,开始读书。山中气温本来就低,洞中更是寒冷潮湿,没过多久就把屈原的手脚冻肿了。他起身跺跺脚搓搓手待身体暖和过来就又开始坐在地上读书。家人看到屈原这么小就能吃苦也就不再阻拦了。屈原在山洞里坚持了三年,终于把《诗经》读懂读透了。这也为后来他开创楚辞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其实,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经验中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肯吃苦肯努力,做一件事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远比其他人要多的多。屈原能够取得政治上和文学上的巨大成就与他的吃苦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⑶ 古今中外刻苦读书的小故事

1、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王亚南苦读成才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3、八十二岁的状元

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

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4、匡衡凿壁借光读书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

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5、负薪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

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⑷ 关于艰苦读书的人的故事

悬梁刺股

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到洛阳求学,为了勤於学习,

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於梁上,如果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

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而后他苦读有成。

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苏秦身上。他在鬼谷子那儿学合纵连横之术,学成后

到秦国游说,不被采用。旅费用完只好回家,但家人皆不理他,他很羞愧难过,

於是发愤苦读。读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锥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赶跑,又继续苦

读。后来,再出发游说诸侯时,无不成功,身挂六国相印,好不威风。

凿壁偷光

古时有一个读书人名叫匡衡,家贫,买不起蜡烛,而隔壁人家却经常灯火辉

煌,他便偷偷凿穿墙壁,借隔壁透过来的光而读书。

囊萤读书

车胤,晋代南平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苦,没钱买油

点灯。日子久了, 车胤觉得长久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

解决才行。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 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立刻想到,如果捉十

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此后,他就每晚靠

著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映雪读书

古时有一读书人名叫孙康,也因家贫,冬夜经常在雪地借助雪光返照来读书。

随月读书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

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

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有时

,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

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牛角挂书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

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

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勤学专注之功

令人敬佩。

⑸ 求 现代名人刻苦学习的短故事(100字)

现代名人刻苦学习的短故事:

一、鲁迅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二、丘吉尔

邱吉尔

邱吉尔是英国杰出的政治家,是“二战”时期大名鼎鼎的世界“三大巨头”之一。邱吉尔的演讲功力令人折服,其演讲的措辞、语调、手势中能透出非凡的勇气和力量。“二战”中最困难的时刻,英国军民的精神支持,几乎全靠邱吉尔每天的广播演讲。

可是有谁知道,邱吉尔青年时期特别害羞,一讲话就脸红,期期艾艾,唯唯诺诺。当他确定了自己远大的目标和抱负后,决心彻底改变自己的弱点。

于是每天对着镜子练习演讲,自演自看,自讲自听;每一个词语,每一个语调,每一个神态,都经过认真思考和反复锤炼,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磨炼、提高。几年后,他便风度翩翩,语惊四座。

三、高士其

高士奇

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

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四、萨科齐

萨科齐

法国总统萨科齐,1955年1月28日出身于法国巴黎的一个移民家庭,从小就遭受别人的歧视和嘲笑。10岁那年的一天,他骑着自己心爱的山地车在郊外潇洒地穿梭。正当他得意时,几个小孩拦住他,一把夺过他的山地车,猛地摔在地上,还指着他的鼻子说:“你这个外来的小崽子,不配骑山地车!”

晚上,他在日记本上写道:“我不是想成为总统,而是我必须成为总统。”15岁时,因家庭贫困,萨科齐告别了学校。以后的几年间,他放过羊,当过乐队号手,做过泥瓦匠,糖厂工人等。他哭过,泄气过,但从没有退缩过。

后来,他通过半工半读考上了巴黎政治学院。

结业后,又与校友一起做生意。在生意场上打拼了10年后,他毅然离开,走上了从政之路。1983年,年仅28岁的萨科齐当选巴黎郊区讷伊市市长。2007年5月,在法国总统大选中,萨科齐胜出,当选为新一任法国总统。他也终于圆了心中的总统梦。

五、早

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他使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

下次再迟到就别来。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⑹ 现代名人读书的故事

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读书刻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⑺ 现代名人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

1、郎朗

郎朗9岁时,郎朗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琴。10岁,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郎朗每天要完成8个小时的训练,渐渐地,他可以熟练地弹奏难度很高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后来就连著名指挥家马泽尔都感到惊讶:“郎朗的钢琴基础在哪里打下的?”

13岁的郎朗获得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第一名后,郎朗每天过着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学生生活。上午到校学习文化课,下午在教师赵屏国的指导下练琴。上完一天的课到家后,郎朗要在那台星海牌钢琴上继续练琴。最终郎朗成了优秀钢琴家。

2、王亚南

王亚男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

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3、邰丽华

邰丽华两岁失聪,但她以独特方式创造艺术,15岁时已经有近10年的业余舞蹈经历。她练习《雀之灵》的半个月,24小时中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都是在舞蹈。开始的时候她只能原地转几个圈,半个月以后就转到二三百圈。

一曲《雀之灵》有节拍七百个左右,对于处在无声世界里的邰丽华来说,要想让舞蹈和这七百多个节拍完全合上,唯一的方法就是记忆、重复。她最终成功了。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里悬挂的惟一的中国剧照,是邰丽华表演的舞蹈《雀之灵》。

4、苏步青

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当天晚上,苏步青彻夜难眠。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最终成了着名数学家。

5、云鹤

云鹤出身贫穷,8岁的时候去有钱人家作佣人,16岁的时候在一所免费的学堂读书。云鹤入学晚,但是勤奋好学的她始终是班级的第一名,为了能报考高等学校,她在学校她在学校里找了一个堆放杂物的破仓库,让学友把她反锁其间。

她说:“你们就当我坐了监狱,把饭给我从窗口递进来。不把功课复习好,我就不出去!”她在里面找了一条大板凳,白天当书桌,晚上当床。每天起五更,睡半夜,终于以山东第一名的成绩考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二年,她又考取留学生,到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学习,成为这所大学的第一个女化学傅士。

⑻ 现代名人刻苦学习的例子概括

1、童第周: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出生在浙江省鄞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由于家境贫困,小时候一直跟父亲学习文化知识家,直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刻苦学习,常与路灯“为伴”。

2、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自幼聪颖勤奋,在三味书屋读书期间父亲病重,家庭负担都落在鲁迅身上,有一次迟到被老师数落后,便在书桌上刻个“早”字,并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不会再次迟到,他做到了。鲁迅十七岁时从三味书屋毕业,十八岁那年考入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公费到日本留学,学习西医。1906年鲁迅又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过课,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

3、华罗庚: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4、侯宝林: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5、郭沫若:郭沫若在小学一年级读书时,老师讲历史课--《十六国春秋》,其中有许多胡人的名字,跟外国人的名字一样,非常难记,因而记人名便成为当时历史课的一只“拦路虎”。为了克服这个困难,一天,郭沫若约了一位要好的同学躲进一间阴暗的自修室里,两人苦读硬记,进行比赛,直到把整本历史课本一字一句背得滚瓜烂熟才走出屋子。在后来的日子里,即使在年假期间,郭沫若都手不释卷,天天苦读。有一年年假期间,他把太史公司马迁写的《史记》,从头到尾通读了一遍,并一篇一篇地进行分析、校订和评价,在旁边写下批注,连《伯夷列传》里有一句被历代注家解释错了的话,他都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并加以校正。对其中一些精辟言论和难得的资料,郭沫若视为珍贵财宝,不惜时间和精力整篇整段地用毛笔把它抄录下来,放在案头,随时翻阅学习。

⑼ 现代人刻苦学习的例子

霍金只有指头能动却成为继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科学家

史铁生靠透析维持生命坚持写作

一 姓氏源流(有比这详细的吗?) 聂氏的来源有三: 1 以封地命名。春秋时期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一说是河北省清丰县北)。为齐国的附庸,成为聂国。他的后代以原封地"聂"作为姓氏。 2据《元和姓纂》记载:聂氏出自姬姓,春秋时期的卫大夫采食于聂,因而有了这个姓氏。据考证,古代的卫国在今天的河南省濮阳,没有聂城,只有乜城。《元和姓纂》的聂城应为乜城之误。 3 古代的时候有地名聂北,春秋的时候属于邢国(今天的山东省境内),邢国灭亡后,居住在那个地方的人就以地名为姓,称为聂氏。 二 迁徙分布 聂氏的望族居住在河东(今天的山西夏县北)。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河东郡:秦朝置郡。在今天的山西省黄河以东下县一带。 2 新安郡:晋太康元年将新都郡改成新安郡。相当于今天的浙江省西北部以及安徽省东南部、新安江流域一带。 堂号: 1 悯农堂:唐代进士聂夷中,很同情农民,写有《悯农诗》(二月卖新丝,五月舂新谷。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脍炙人口。 2 垂裕堂:湖南衡阳县金兰镇双厚聂族的堂号,人口5万。 3 光裕堂:江西丰城、湖南衡山后山、常宁松柏答家洞等聂族堂号。 4 崇德堂:江西樟树、湖南衡山前山的荆林聂族堂号。 5 三礼堂:湖北监利聂族的堂号,人口7万。 6 崇本堂:江西泰和县塘州镇桃源聂族堂号。 7 现居青海省民和县松树乡一带有一小部分聂氏家族 四 历史名人 1 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因为避免仇家的杀害,与母亲和姐姐一起逃奔到齐国,隐居在屠夫的行业中。那个时候朝廷中的权贵争斗得很厉害,严遂和侠累就是因为争夺权势结成仇家。严遂的儿子于是就到齐国去求聂政替他报家仇,杀侠累。聂政不同意。过了很久,他的母亲死后,他才行侠丈义,杀了侠累,然后自杀身亡。聂政的姐姐为了给他兄弟扬名,就哭其尸体于韩市,死于尸体旁边。当时这个悲壮的事情,震惊了韩、晋、楚、赵诸国。 2 聂士成:字功亭。安徽合肥人。武童出身。初从袁甲三镇压捻军。清同治元年改为隶淮军,跟从刘铭传在江浙、闽、皖一带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同治七年被提升为提都。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期间,率领将士渡海守卫台湾基隆,屡挫法军。光绪十七年调统鲈台的淮、练诸军,曾派兵镇压热河朝阳金丹教起义。第二年被授为太原镇总兵。光绪二十年六月,中日甲午战争时期,随叶志超赴朝鲜。七月,日军挑起战火后,与日军激战,后来退居平壤。十月奉命扼守辽东大高岭,收复连山关,击毙日将富刚三造,被提升为直隶提都。甲午战争后回国。光绪二十六年在直隶镇压义和团。6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后率军在天津抗击八国联军。7月9日在八里台战斗中牺牲。著有《东征日记》等。 3 聂耳:云南玉溪人。现代作曲家。原名守信,字子义,一作子义云南玉溪人。1933年加入中国***,1935年在日本海滨游泳的时候不幸溺水身亡。逝世的时候只有23岁。创作的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等多首。其中的《义勇军进行曲》于1949年9月27日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1978年经集体填新词后,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同年3月5日通过,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4 聂荣臻:四川省江津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加入中国***。1922年赴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以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共广东军委区委特派员,中国湖北省委军委书记。1927年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南昌起义军第十一军党代表,同年参加领导广州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中央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政治委员、晋察翼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平津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任北京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科学小组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92年在北京逝世,终年93岁。 (芳姐,我是芯茹哦~~)

宁波出了很多名人,这里介绍几位。

钱春华(1911-199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1938年入党,开国少将。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参谋,抗大一分校政治部秘书,抗大总校秘书股股长、秘书科科长,上干大队指导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通化行政公署实业处处长,东北军政大学第1支队政治处副主任、第1大队政委,东北军政大学第3团副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南军政大学卫生部政委、政治部教育部部长,第四高级步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汉口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93年11月5日在成都逝世。

方铭(1921—1981),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1938年10月入党,开国少将。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江南义勇军排长,第3路1支队连长,新四军第1师2旅6团营长,旅部特务营长,苏中军区特务2团参谋长,苏中军区教导第2团参谋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1团参谋长、第3团副团长、第1师副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0军58师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空军陆战第1旅副旅长,空军陆战第1师副师长,空军陆战师(空降兵师)师长,空军伞兵教导师师长,空军第15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第15军副军长,空降兵第15军副军长,空降兵第15军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空降兵第15军军长等职。

1964年4月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1981年8月7日在武汉逝世。

李仲麟(1920-2000),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1938年7月入党,开国少将。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曾在抗大、军委总参谋部爆破训练班学习。曾任八路军总参谋部爆破班班长,新四军游击支队爆破教官,新四军第6支队军工厂厂长,新四军第4师留守处副处长,新四军第4师军工部副部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中军区军工部副部长兼第2总厂厂长、军械处处长,华东军区车工部副部长,华东军区后勤部军械处处长,第三野战军军械部部长,华东军区海军技术部副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暨第三野战军军械部部长,华东军区军械部部长,炮兵工程学院院长,华东工程学院院长,华东工学院院长等职。

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2000年4月11日在南京逝世。

宁波人杰地灵, 历史 文化悠久,一直以来是人才济济,现在来说说其中几位。

屠呦呦,她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来在中医古籍的启发下,终于获得了高效的青蒿提取物,并且抑制率达到100%。青蒿素号称“东方神药”,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更是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包玉刚,是公认的华人世界船王。早在1978年,包玉刚的海上王国便达到了顶峰,稳稳地坐上了世界十大船王的第一把交椅。美国的《财富》和《新闻周刊》,这两大杂志称她为“海上统治者”和“海上之王”。

邵逸夫,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公司的创办人之一。他旗下的无线电视可以说是主导着香港的电视行业。邵逸夫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共建设了各类教育项目达6000多个,历年捐助 社会 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多亿港元。

陈逸飞,著名油画家、导演。1965年毕业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1980年旅美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与创作。他在**、服饰、环境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创造性成就,是闻名海内外的华人艺术家。著名作品有 《人约黄昏》《理发师》《踱步》《占领总统府》等。现在,宁海前童古镇景点里还循环播放着《理发师》呢。

还有蒋介石、虞洽卿等等,你们心中的名人是哪些呢?

1、中国篆刻"太阴派"开山盟主:赵叔孺

4、新中国**事业奠基人:袁牧之

席。

宁波,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涌现出了诺贝尔医药学奖和“共和国功勋”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屠呦呦,已经写过,再介绍几位从宁波土地上走出的名人,共同欣赏!

刘亚洲,1952年出生于宁波,1970年加入***,大学学历。中共中央委员,解放军上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委员。

包玉刚(1918—1991),华人世界船王。1972年,创设环球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任董事会主席。香港十大财团之一,被世界称为“海上的统治者”、“海上之王”。历任国际独立油船协会、亚洲船业有限公司、世界航运及投资公司主席等职。1976年,获英国女王授予爵士,获比利时国王、巴拿马总统、日本天皇授予勋章和奖章。

童第周(1902—1979),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 社会 活动家。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之一,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的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副院长。

谈家桢(1909—2008),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生院士。

黄宗羲、王阳明(绍兴人,但过去越州、明州很多地域现在有变动,著书立说基本是晚年都生活在宁波的余姚)、朱舜水、这些都是大家;

周信芳(麒麟童)、冯骥才、余秋雨、沙孟海、潘天寿等在文学上艺术上造诣颇深;

柔石、殷夫不但是烈士,文学成就都是极高的,小时候读过的《白莽》至今记忆尤深;

屠呦呦,效实中学走出的优秀校友。

虞洽卿,上海滩上旧租界首个以中国人命名的道路;

蒋中正,不多说

包玉刚、李达三等宁波帮名人更是把小小甬城昭告天下。

其实宁波名人真的很多,还有很多,欢迎大家补充。

宁波的名人太多啦!

“知行合一”王阳明、“诺贝尔得主”屠呦呦、“**巨子”邵逸夫、“世界船王”包玉刚、“现代郑和”董浩云、“小礼品大王”应行久、“手抄美国税法大全”张济民、“杰出侨领”王宽诚、“水泥大王”张敏钰……

这里说说我自己从小到大,享受过他们恩泽的2位名人,他们基本都是宁波帮人,和“宁波帮”比起来,马云也只能是小弟啦……

1、邵逸夫:看**最多的影视巨子。(宁波学子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楼”,我年轻时经常去的地方)

1932年,为让无声**“开口说话”,25岁的邵逸夫来到好莱坞,走遍各家影院,接连观看了几十部有声**,领悟了其中的三昧。从此他每年都会看700多部**,甚至1天看9部,哪怕是最差的**,他都会看到底,并认真分析成败所在,为自己的**提供借鉴。

但对于邵逸夫先生来说已经不是单纯的企业家了,他更是一名杰出的慈善家。自1985年开始,邵逸夫在中国内地持续捐资办学近50亿,建设各类项目六千多个,在捐资助学史上,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2、应行久:(我家孩子的小学就是应先生投资的小学)1947年应行久去美国创业,开始时在纽约开了家小礼品店,由于经营有方,仅一年就发展到3家店。1973年,他以惊人之举购下当时号称“世界最高的摩天楼”一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顶层,开设幸运礼品公司。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大,他又独资在纽约购下丰泽楼,经营中国菜肴,将公司的经营领域由小品延伸到餐饮业。他创办的大中集团也因此跻身美国华人十大财团之一。1979年6月,应行久被推举为全美华侨总商会董事长,成为纽约华人 社会 声誉卓著的代表人物。

关于“宁波都出了哪些名人?”这个问题,我们翻看 历史 可以得知,下面请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宁波都有哪些 历史 名人。

一、宁波市简介:

宁波,简称“甬”,浙江省辖地级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

宁波是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宁波的名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鄮、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唐长庆元年(821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

二、宁波市名人:

1方孝孺

(1357年-1402年7月25日),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2沈一贯

沈一贯(1531年-1615年),字肩吾,号蛟门,别号大圆居士,浙江宁波府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人。明朝大臣、诗人,著名诗人沈明臣从子。

3张煌言

张煌言(1620年7月8日—1664年10月25日),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民族英雄。

4熊汝霖

熊汝霖(?-1648年),字雨殷,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南明首辅大臣,抗清志士。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授同安知县,任内曾率兵渡海,在厦门击败荷兰殖民者。崇祯十四年,升任户部给事中。后降为福建按察司照磨。与孙嘉绩举兵浙江抗清,迎鲁王朱以海于绍兴。1645年,因军功擢升兵部尚书,授东阁大学士。1648年,为拥有重兵的郑彩所杀。

5沈宸荃

沈宸荃(1615年-1652年),字友荪,号彤庵,浙江省宁波府慈溪县(今浙江省慈溪市)人,南明首辅大臣,抗清志士。清高宗感其忠义,谥之为忠节。

6乐显扬

乐显扬(1630年—1688年),号尊育,祖籍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为北京同仁堂创始人,曾任清皇宫太医院的吏目。明朝永乐年间,举家迁往北京,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在当时称为铃医。

7李也亭

李也亭(1807年-1867年),名容,浙江镇海(今宁波市北仑区)人。清朝末年航运业巨商,曾一度垄断江浙沪的沙船业。旧上海和宁波商帮著名家族商业集团“小港李氏”的创始人。

8严信厚

严信厚(1838年-1906年),原名严经邦,字筱舫,清末著名实业家、书画家,浙江慈溪费市(今属江北区)人。中国近代企业开拓者,“宁波商帮”的开路先锋。

9叶澄衷

叶澄衷(1840年-1899年),原名叶成忠,浙江慈溪人,生于浙江省宁波府镇海县庄市,清末资本家,宁波商帮的先驱和领袖。

10虞洽卿

虞洽卿(1867一1945),原名虞和德,浙江宁波镇海人,民国宁波帮商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利用中外合作办救济机构的机会,任上海难民救济协会会长,以救济难民为名,免税从西贡运大米到上海,大发国难财。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去重庆,组织二民贸易公司、三北运输公司,运输和囤积物资,牟取暴利。1945年在重庆病死。

11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

12黄宗羲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浙江余姚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遗民。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长子。

13万斯大

万斯大(1633-1683),字充宗,别字褐夫,因患足疾而自号跛翁,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清初著名经学家。

14万斯同

万斯同(1638年3月9日—1702年5月4日),字季野,号石园,门生私谥贞文先生,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清初著名史学家。万泰第八子。

15全祖望

全祖望(1705年1月29日 1755年8月9日),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博学才俊。

16姚燮

姚燮(1805年—1864年),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宁波府镇海县崇邱乡姚家斗(今属宁波市北仑区下邵乡)人,祖籍浙江诸暨。晚清文学家、画家。

17梅调鼎

梅调鼎,字友竹,晚号赧翁,慈溪人(今江北区慈城镇)。道光十九年(1839)生,光绪三十二年(1906)去世。2006年是梅氏谢世一百周年,现特介绍梅氏的几则轶事,以纪念这位梅骨竹心品自高的宁波书法名家。

18陈布雷

19林汉达

林汉达(1900年2月17日-1972年7月26日),浙江镇海县龙场乡(今慈溪市龙山镇)人,著名教育家、文学家、 历史 学家。曾化名林涛。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

20蒋介石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原名瑞元,学名志清、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及军事人物,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21蒋经国

蒋经国(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字建丰,谱名经国,又名尼古拉,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蒋介石之长子。1916年入奉化武山小学,1922年入上海万竹高等小学,1924年就读于上海浦东中学。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故,享年78岁。

22 胡宗南

胡宗南(1896年5月12日-1962年2月14日),字寿山,原名胡琴斋,祖籍浙江镇海(出生地今属宁波市北仑区),3岁时随父迁居浙西孝丰(今属安吉)。,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23俞济时

俞济时(1904-1990),字良桢,浙江奉化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历任军校教导团第二团排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团营长、团长,警卫第一旅旅长,警卫第一师师长等职。

24柔石

柔石(1902年9月28日-1931年2月7日),男,本名赵平复,民国时期著名作家、翻译家、革命家,中国***员,左联五烈士之一。

25殷夫

殷夫(1910年6月11日-1931年2月7日),男,原名徐白,谱名孝杰,小名徐柏庭,学名徐祖华,又名白莽,浙江象山人。读书时先后用过徐白、徐文雄(字之白)等学名,笔名有徐殷夫、白莽、文雄白、任夫、殷孚、沙菲、沙洛、洛夫、Lven等,中国***员,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秀诗人,左联五烈士之一。

26唐弢

唐弢(1913年-1992年1月4日),原名唐端毅,曾用笔名风子、晦庵、韦长、仇如山、桑天等,1913年3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今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畈里塘村)。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鲁迅研究家和文学史家,也是中国 社会 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27沙孟海

沙孟海(1900年-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鄞县沙村人,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二十世纪书坛泰斗。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

28潘天寿

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

29陈中伟

陈中伟(1929年1月1日—2004年3月23日),骨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30蒋梦麟

蒋梦麟(1886年1月20日-1964年6月19日),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

“中国奥运之父”——王正廷

浙江宁波奉化西坞人,

他曾出任中国第一任红十字会会长、

国际奥委会第一位中国委员。

他是近代中国著名的 体育 事业***,

并两次率中国 体育 代表团出席第11、14届奥运会。因他对中国 体育 事业的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奥运之父”。

同时他是远东 体育 协进会(亚运会前身)的发起人之一

最有名的蒋介石、王阳明、屠呦呦、包玉刚、邵逸夫……

李可染概述

李可染(19073—198912),室名师牛堂,江苏徐州人。原名李永顺,曾用别号三企。擅中国画、美术教育,是中国山水画大家。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

李可染自幼习画,深受潘天寿、林风眠影响,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学画,曾在多所艺术院校任教。擅山水、重写生,并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李可染先生生平简介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师范科学习。1929 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风眠、法国名画家克罗多两位教授,研习西画。1943 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1946 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他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1989年12月5日卒于北京寓所,享年82岁。

李可染先生往事略集

李可染,1907年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平民之家,取名永顺。父亲是贫农,逃荒到了徐州,先以捕鱼为生,后来又做了厨师。母亲是城市贫民。双亲均不识字。李可染的艺术世界充溢着大自然的万籁音响,而这个万籁奏鸣的世界在他童年时代已经潜入了他易感的心灵里了。

小时候第一次深深吸引他的声音,是一个沿街卖艺求乞的盲琴师奏出的悲凉琴声。此后,每当听到那悠长的、凄心楚楚的曲调,他便怦然心动,几乎落泪。常常,他暗随琴师,听他拉琴,默记弦音,深夜始归。11岁的可染从此谙识不少民间曲调,还自制了一把小胡琴,并拉得一手好琴。

42岁那年,李可染画过一幅现实题材的写意人物画《卖唱图》。这幅画在他一系列古典人物画中显得尤为特别。"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为女孩伴奏的盲琴师颤动的手指触动着琴弦,似正传出声声不断、如泣如诉、万分悲凉的琴声。那种真情实感,当是画家揉进了自己童年时代久已潜存的心音。 13岁那年,小学放暑假,可染在城墙垣道玩耍。靠城墙有一片园林建筑,名曰"快哉亭",后室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