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是如何保存古籍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图书馆是如何保存古籍的?,第1张

从我的个人工作经历来看,对中国古籍保存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纸张和污迹问题,中国古籍纸张经常由于酸化导致发黄变脆,而污迹则分为霉斑、油迹、指迹、墨渍、苍蝇便迹和蚊虫污迹等,污迹影响古籍原貌,同时会随着温度湿度环境发生不同程度的扩散效应,也严重影响古籍保存。古籍保存时,中国古籍必须远离一切西式纸张,二者隔离,因为西方纸张存在一定腐蚀性,特别是民国时的西方纸张,同时在书柜中放置天然樟脑、冰片及灵香草、芸香、檀香等中草药及其制剂防虫,严禁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杀蠹虫;绝对不能用化学胶水、化学浆糊、玻璃胶纸等修补古籍。

竹简,一种将文字、图象或其他各种特定的符号写绘于事先加工过的竹片上的书籍形式。 竹简渊源: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改变。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艰难的选择之后,确定的文化保存和传播媒体,这在传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第一次把文字从社会最上层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以浩大的声势,向更宽广的社会大步前进。所以,竹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现,才的以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同时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传至今。 拓展生活,共享闲适与激越! http://wwwyou8cn http://wwwmddcn 竹简、木椟和锦帛 当人类社会出现文字的同时,书籍也就出现了。当时的书籍形式和现代的书籍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们这样定义书籍的概念,即将人们的经验和事件用文字和图象的形式记载于一定的物体上,以便于保存、传播,那么,商代的甲骨文,就是最早的书籍了。另外,在树叶和树皮上也可以刻写文字。《旧唐书》上就记载:"天竺国书于贝多树叶以记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贝叶经。另外,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也可以称为一种早期的书籍。 除了甲骨、青铜器、石刻外,在古代用作记载文字的材料还很多,如陶器、砖瓦、兽皮等,它们在人类文明史上都放射过灿烂的光辉。然而,更接近于今天书籍形式的,是从竹简开始继而出现了书写于织物上的缣帛。 写在竹简和木牍上的书 中国古代真正的书籍形式,是从竹简和木牍开始的。竹简和木牍所开创的书籍形式和制度,对后来的书籍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册"、"卷"、"编"等书籍的单位、术语,一直延用至今。 竹简和木牍在形式和用途上不完全相同。 "册"字 竹简用的是皮薄而节长的竹子,先将圆竹锯成一定的长度,再破为一定的宽度,削光整平后,即成为简片。然后再用丝绳、麻绳、细皮条等分上下两道编连简片,即可用来书写文字。也有先写字,然后再按顺序编联成册的。 竹子的外皮不易着墨,为了书写方便,须将竹子的最外皮削去,或在内里面书写。把竹子烘干这个工序称为"杀青"。 "册"字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册"字,象征着一捆简片系二道书绳,而金文中的"典"字则表示"册"在几上。说明简策制度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商代,但其战国以前的简续实物,今天还未有发现,在周代的文献中有许多关于用简读传递命令及公文的记载。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在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竹简成为各家著书立说的主要形式。这时关于使用竹简的记载就更多了。例如,孔子晚年读"易",致使"韦编三绝",说明由于反复的阅读,致使编系竹简的绳子断了三次。 木牍 牍是与简策同时使用的记载文字的形式,它多用木片制成,所以称为"木牍"。它和竹简不同的是,竹简的一片虽只写一行文字,但它可以用绳子系联起来,可容纳较长的文章,而木牍则是以一片为单位,在一片牍上记载较少的文字。木牍的一片也称为"方",一般较长的文章用策来书写,而较短的文章则书写于牍上。木牍的长度一般为一尺左右,所以也称为"尺牍"。在一片木牍上,可书写一百多字,也可以两面书写。 以竹简为主要形式的书籍的黄金时代,是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各种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各种学术著作层出不穷。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教育家,整理、编定了一批古代的著作,这就是一直流传到今天的《赐》、《书》、《诗》、《仪礼》、《春秋》五经。这些早期的书籍,当时就是以竹简的形式出现的。孔子所开创的教育活动,更打破了极少数人垄断文化知识的现象,出现了"士"的知识阶层,这反过来又促使了更多著作的出现。 写在锦帛上的书 所谓帛书,就是将文字、图象写绘于丝织品上的一种书籍形式。在纸张未发明前,帛书是和竹简同时使用的一种书籍形式。在先秦的一些著作中,往往是竹简和帛书并提,说明帛在当时已是一种书写文字的主要材料。 帛书 在春秋战国时代,上层社会也普遍用缣帛作为书写著作或公文的材料。在纸纸发明以前的几百年历史中,帛书曾是书籍的主要形式之一。 中国古代的丝织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一些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也曾发现原始的丝织品和石器、陶器制成的纺轮。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有丝、蚕、帛、桑等字。安阳殷墟中也发现过丝帛的残迹。研究证明,当时的丝织技术已很进步。 以上事实,足以说明在春秋战国以前,我国古代的丝织技术已有很久的历史,它除了主要用作上层社会的衣料外,也是书写的理想材料。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不如竹简使用的普遍。 大约在秦至西汉间,是帛书使用最多的时期。由于丝织技术的进步,为社会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缣帛,用于各种重要典籍、文书、信件的书写。丝织品虽是当时最轻便的书写材料,但其价格还起很昂贵的,除了上层社会以外,普通人是难以使用的。 在帛书的出土中,最有名的是 1973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的发现。这次出土的帛书有十多种,十二万多字,用黑墨书写于丝织品上,字体有小篆和隶书。 在简策和帛书应用的时代,"篇"是竹简的单位,而"卷"则是帛书的单位。

记得采纳啊

对很多爱书的人来说,家中都有不少曾爱不释手的书,扔掉不舍得,但如何保存也让他们颇为困扰。下面来听听几位业内人士,他们对家庭如何藏书给读者的支招。

线装书比现代书更好保存

一直以为,线装的古籍善本是文物,颇为珍贵,也是比较难以保存的。但西安古旧书店的张鸣经理告诉记者,其实线装古籍善本相比现代书籍,还属于相对容易保存的一类:“线装书的寿命在千年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保存得宜,线装书至少能保存千年,相较之下,现代书籍的寿命只有三百年。因为古代线装书所用的纸张都是纯天然的材料制成的,而现代的造纸技术中会加入很多化学原料,如荧光剂等,所以现代书籍反而不如线装书容易保存。稍微有点年头的现代书籍就会出现书页泛黄,纸张脆弱的情况,所以说,现代书籍的保存也不能忽视。”这也是北京同雅文化印刷定制图书产品的特点,采用宣纸水墨为印刷材质,保存持久,更利于文化传承。

张鸣经理还说,除了放樟脑球等方法,也可在旧书中夹带晒干的灵香草。灵香草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和天然香料,其干品是防虫防蛀的佳品。也可以用特制香樟木、楠木书柜保存旧书,此外还可用烟叶,将烟叶晒干后用纱布包好放在书柜、书箱的角落里。而一位名叫“小八娃娃”的网友在网上分享了她的存书之道,就是将晒干的薰衣草洒在书页中,“不但能防虫,还会给书页增添一种别样的香气。而在图书摆放时,精装书、平装书可直放,书脊朝外,便于查找。摆放时,如一层未装满,可放一个书档,以免书松散歪斜,造成书背弯曲、书页卷曲。线装书书体较轻,不宜直放。”

古老的晒书日是一个好传统

读者郑先生打来电话,说他从小就爱看小人书,并通过各种渠道收藏了大量小人书。但由于工作繁忙,他没时间仔细打理这些书籍,只能放在床底下。他告诉记者,他收藏了五百本小人书,有很多现在看来都非常珍贵,以前空闲时他会把小人书取出来翻看,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但近日由于工作繁忙,他花在小人书上的时间越来越少,部分小人书受潮或损坏。郑先生希望自己能将小人书作为一项文化收藏继续下去,于是向记者咨询收藏和保存小人书的相关知识。

其实不光是郑先生,记者周围很多人都反映过类似情况,因为收藏于图书馆、档案馆中的图书,都有专人管理,存放条件也相对较好,而个人收藏的家庭图书如何保存呢?西安古旧书店的张鸣经理介绍说,藏书其实最重要的几点就是要防水、防火、防尘、防虫蛀、防鼠咬。而西大图书馆工作的商女士告诉记者,家庭里收藏图书的时候,在书柜里放些樟脑球可以防虫,樟脑球最好用纸包起来,以免挥发过快。书柜要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如果书籍受潮,可以把图书装在塑料袋里,放到冰箱冷冻室中冻上几个小时,然后把书拿出来,再搁到室内通风处吹干,这样就可使受潮的图书基本恢复原貌。

据悉,古代的农历六月初六,是传统的晒书日。每到这天,若天气好,读书人就要拿出自家的藏书放到太阳下晒晒。商女士告诉记者,现代人虽然忘记了晒书日,但对家庭图书而言,藏于箱底秘不示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家庭图书慢慢进行的潜在变化人们不能及时得知,等发现问题已为时太晚。所以,尽管没有晒书日,对家庭图书都要间隔地挂晾一段时间。挂晾的时候注意除尘,用鸡毛掸轻轻扫一下书面。或用开到低风档的吸尘器一边用软毛刷扫书面,一边用吸尘器吸尘。

一、通过书籍印刷传承给下一代。

我们中国的古典知识库非常博大,我们中国古代就拥有几千首古诗,拥有无数的经典古迹,拥有着无数文言文,这些都是中国的古典知识库。

我们通过了解着书上的知识,然后经过专人翻译,最终把它印刷成书籍,然后领取到每一个学生,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中国的古诗词,都能学习到中国最经典的文化。这些文化都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不能丢失,这些都是经过几千年来中华留下来的最精华的部分,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更应该让他传承下去。

二、保存古典古籍的完整性。

我国有专门保存古典古籍书籍的人员,这些都是专业的工作人员,他们知道如何修复这些古典书籍,懂得怎么存放才能让他保存更完整,更久。

有了这些专门人员的工作,那我们的古典古籍书籍的保存就可以得到更完美的存放。在前段时间中国还在不断地想要招收更多的考古人员,目的也是希望更多的人去挖掘古代历史中最优秀的部分,也希望他们能够懂得如何修复这些文献和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化,这也是目前国家缺少的人才。

三、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整理。

现在有更加快捷的保存方式,就是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整理之后,保存在电子档案中,这样就算时间相隔再久,也可以确保他的完整性。

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整理,也是目前大势所趋的一个方向,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更快捷,更完整的记录我们的中国古典知识库,并且不管再多的知识都能够得到保存,这也是他的优势。但是他其实也存在一定的劣势,电子档案存在着风险,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把全部的资料毁灭掉,因为现在网络病毒众多,所以在保存上要多加小心。

喜爱藏书的人都知道,一些珍贵的古籍善本,若沾上各种污渍将大大影响该书的价值。因此,对各种不同的污渍应采用不同的除污方法:除霉斑。用棉花球蘸上氨水或明矾水,轻轻地在书页的霉斑上擦拭,至除净后再用吸水纸吸干;也可用水和高锰酸钾冲浓汁,用毛笔将浓汁涂在霉斑处,等五六分钟后再用草酸水涂之,并用毛笔轻轻擦拭,如此数次能去除霉斑,最后用棉花球蘸上清水擦净。除墨渍字迹。在染有墨渍或字迹的书页下边,先垫一张吸水纸,再用20%的双氧水溶液或高猛酸钾溶液浸湿污迹,然后在书页上边放一张吸水纸,并压上重物,等干后墨水迹就会消失。如果用高锰酸钾溶液时留有褐斑,可以再用草酸或柠檬酸溶液除去。若书页上仅有一些字迹也可用褪色灵涂之。除脏手指印。先用肥皂蹭去手指印,再用湿布擦去肥皂迹,最后在书页间衬上吸水纸,把水吸干;也可用棉花球蘸以温水冲兑的洗衣粉或洗洁精液轻轻擦拭,再用清水擦洗,最后将水分吸干。除油迹。在油迹上放一张吸水纸,用熨斗轻轻地熨几遍,便可以把油份吸尽;也可用棉花球沾少许汽油或酒精轻轻擦除。除苍蝇便迹和蚊虫污迹。用棉花球蘸上醋液或酒精,在苍蝇便迹和蚊虫污迹上轻轻擦拭,至除净污迹为止。对于书籍上其他的一般污迹,只要用肥皂细心地擦拭,再用干净湿布轻轻抹净,然后在书页间衬上吸水纸吸干水分,就基本可以获得整旧如新的效果。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