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焚书”的过程中,中国遗失了哪些重要典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2收藏

在“焚书”的过程中,中国遗失了哪些重要典籍?,第1张

这个就很多,比如连山归藏,山海图,还有就是对于重要的定义,这些在你看来重要,在他人看来就是一张纸,一个想法,一个世界观而已,什么是最重要的? 存活下来最重要,不论什么书,什么思想,如果现实世界中它灭亡了,那么,它就是失败的,也活该它被烧掉,这样的也就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

作为我国古代社会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君主,秦始皇留给后世的评价褒贬不一,整体来说,他统一中国、平定动乱,制定古代律法,促进改革等等的做法,还是很值得肯定的。另一方面,他焚书坑儒的举措,却饱受世人诟病,并成为人们批判思想专制的一个典型案例。不过,关于焚书坑儒依旧存疑:焚书坑儒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真的是秦始皇亲自下令、焚烧了所有儒家典籍吗?

我们大多数人所了解的焚书坑儒事件,指的是在公元前213-212年间,秦始皇下令进行的大规模焚烧列国文献和坑杀术士的行为。

“焚书”的起因,是当时围绕着郡县制度,淳于越和李斯之间发生矛盾,而秦始皇听从了李斯的建议,下令除了《秦记》之外的所有其他国家文献全部焚烧,其中,因为有不少儒学家引用儒家思想进行反对,一些儒家典籍也在被烧行列。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下令焚书并不是专门针对儒学,而是出于推行改革之需,而一些农学、药学的典籍则不在此范围之内。

那么,“坑儒”又是为什么呢?公元前212年,也就是焚书后次年,有两个人自称是术士,能炼不老仙药,从秦始皇那里骗来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就逃跑了,秦始皇大怒,下令将这二人及与其有关系的共460余人全部坑杀。事实上,这400多人与儒生并无直接关系,只不过当时儒学盛行,儒生群体庞大,人们以讹传讹,就把这一行为称为“坑儒”。

可见,“焚书”“坑儒”是两件并无直接联系的事,历史悠悠,在史学家提笔落笔之间,就被曲解成了今天所谓的“常识”。

主要是战乱和人为的销毁。战乱容易理解,关于人为的销毁:

比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凡是民间收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烧毁。

再比如清代编纂《四库全书》,实际上目的是将古代的文籍篡改以删去不利之处保留对其有利的部分。所以这并不是什么文化整理,而是粉饰的焚书坑儒,而且较之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大量珍贵的史料遭到篡改或销毁。

秦始皇焚书数量虽多,但种类并不多,真正毁绝失传的更是少之又少。咱们先来看看具体情况。

需要焚毁的书目包括两大项:一是“史官非秦记”。史官所写除《秦记》之外的所有著作,亦即秦朝统一前六国的官方修史;二是民间的“诗、书、百家语”——不包括“医药卜筮种树”等实用类书籍。也就是《诗经》《书经》(尚书)和诸子百家有关政治方面的言论,但这些博士官都予以存档。

总结起来,真正焚绝的只有六国的史书,其他所有书目都有存留——顶不济国家图书馆还有一套。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说,所焚书籍,“诸侯史记尤甚”。六国史书本就属于官方资料,一直“独藏周室”,民间是看不到的,而且能烧的也仅限于能搜集到的,六国君主陪葬或者深藏的并未焚毁,比如魏国史书《竹书纪年》就被盗墓的给挖了出来,相信以后还会有。

民间流传最广的是《诗经》和《书经》,百家政论还在其次,所以焚烧的大多是这两种书。尽管当时法律规定非常严格,有“偶语诗书者弃市”的禁言条文,这些书仍旧“多藏人家”,被一些嗜书如命的人绞尽脑汁地保存下来——比如秦国博士伏生,就将《书经》砌在自家墙壁中,所以烧得并不彻底。伏生只是一个典型例子,其他藏书方式还很多,大汉肇始,刘邦要求民间献书,一时“诗书往往间出矣”,这一本那一本的都冒出来了,藏得结实着呢。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谓“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并非指六部经典——《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易经》《春秋》全没了,而是只缺了一门《乐经》,也就是为哼唱《诗经》而作的曲谱——当时连《诗经》都不让说,谁还敢大声唱呢。这里也顺便提一下,“坑儒”实则为“坑术士”,杀的多是占卜算卦炼仙丹的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只绝传了六国的官方修史和《乐经》曲谱,自然不至于造成文化的断代。而且秦朝焚书禁言并未实施多久,3年后秦始皇死了,5年后主张政策的李斯也死了,11年后汉朝就建立了。至于后来好多典籍的缺失,则不能全赖在这次焚书上,国家图书馆是项羽一把大火烧没的,官方留存的好多孤本就此灰飞烟灭,伏生砌墙里的《书经》只残存29篇,也是因为秦末战火把他家房子毁了的缘故。此后王朝更迭战乱不断,各类图书文献也惨遭厄运,严重的如西晋八王之乱,“秘阁藏书二万九千余卷尽毁”,五胡之乱“七万余卷典籍毁于一炬”。

秦始皇以法家代百家,不让人们“以古非今”,和后来汉武帝独尊儒术一样,都是为了压制异见,只留官方一种声音。虽然秦始皇焚书没有想象中严重,但却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以至于后来者不遑多让,各种焚书事件层出不穷。然而有焚就有救,中国文化也不会因此而失去传承的。

焚书坑儒在历史上并不是单一的历史事件,而是两个几乎没有联系的独立事件,焚书坑儒的原意是焚诗书,坑术士,而这两种行为在当时而言,也并不是我们现在想的那样,只是残暴的代名词。

在焚书坑儒前面加上该有的限定词,就说明了秦始皇的这一行为是有选择性的,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这两种政策是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开始实行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秦朝的统治以及镇压六国的残存余孽。

“坑儒”

这种手段残忍吗,或许残忍,但其实也在情理之中,秦国耗时八代,历经200多年,成就了千古霸业,搁谁身上都不想让它覆灭掉,所以秦始皇这一行为,只是为了使得秦朝能够传颂万世,只不过手段极端了些。

既然焚书和坑儒是两个事件,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分开来详细说说。

焚诗书。

秦国能够完成一统,根源在于商鞅变法,一项崇尚法治的商鞅,更是把秦国的治国思想定为了法家,而秦国变成秦朝后,法家的统治地位都未曾动摇。

在封建社会中,法家与儒家是矛盾最为尖锐的两派,因为这二者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诗》《书》这些儒家的学术,强调的是以仁义治国,在秦始皇看来,这学说和“法”是完全不能共存的。

秦始皇

此外以法家思想为核心而强大起来的秦国,等到了攻灭六国,自然不可能丢弃法家思想,而烧了这些《诗》、《书》,其实就是为了打压儒家,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不过当时烧的书也仅仅是这些和法家思想有违背,不利于统治的书,那些农业,医药等书,秦始皇并没有烧。

另外,烧这些典籍的时候,秦始皇还令丞相备份了一份,并没有烧完,一直在阿房宫里存放着,后来被楚霸王项羽一把火给烧了,所以在文化断层方面,不只是秦始皇的错,楚霸王也有责任。

坑术士。

何为术士,说白了就是会些旁门左道的江湖术士,他们中不乏有些有真本事的人,但更多的还是骗子,秦始皇做了皇帝之后,看着大好河山就想着万世为君,于是长生不老,就成为了秦始皇梦寐以求的心愿,所以秦始皇就命令天下术士为其寻求长生不老之秘方。

但世界上哪有什么长生不老之药,但这些术士却在秦始皇身上看到了“商机”,纷纷利用秦始皇的这种心理,骗取不义之财,尤其是徐福不仅骗了大量金银财宝,还欺骗了秦始皇的信任,忍无可忍的秦始皇终于向江湖术士挥起了屠刀,坑杀了咸阳城的几十号术士。

秦始皇

这其中并没有所谓的儒士,那为何到了后世就变成了坑儒呢,这是因为后世为了抹黑秦始皇,故意把他写成了滥杀无辜之人,尤其是后来儒家成为了主导思想后,法家就成了其打击的对象,为了更深层次的贬低法家,尊崇法家的秦始皇,自然也成为了儒家抨击的对象。

此外,焚书和坑儒在时间点上间隔也很长,并不能当作同一件事情来对待,所以所谓的焚书坑儒如果深究起来,是决然站不住脚的。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毁坏书籍的世界,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是发生在秦朝,当时秦始皇一统六国,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朝代。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呢?

所谓的焚书坑儒就是指把儒家的典籍都给烧了,把学习儒家文化的儒生都给放进坑里埋了,这当然是一件惨无人道的事情,也是我们后来人不断的谴责抨击秦始皇的一个事情。那么为什么秦始皇要焚书坑儒呢?毕竟秦始皇作为中国第1个大一统的皇帝,应该不会笨吧。

其实是为了掌控老百姓的思想。因为秦始皇当时在全国推行的是法家,也就是用严酷的刑法来规定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一旦民众犯了法就要要用眼科的刑法来惩罚老百姓。而儒家文化在秦始皇看来并不适用当时的中国。

那么秦始皇当时把所有的儒家典籍都给烧了吗?其实并不是的,当时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运动,在全国浩浩荡荡,但是孔子的后人,还是把一部分的儒家典籍,偷偷的藏在一堵墙里面,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情过去了,这堵墙在被人们发现。

也幸好是那一堵墙,因为我们现在留下了很多儒家的书籍,否则儒家文化可能真的就此断绝了。无论在什么朝代,毁坏书籍都是一件很不好的行为,因为书作为文化的载体,很多文化能够不停的在世间流传,就是靠书的传播,一旦把书籍都给毁坏了,一种文化可能就要消失了,这是很不好的事情。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烧毁了许多战国之前的古籍,让我们更古老的文化中有许多流逝!无独有偶,在遥远的美洲,玛雅文明也受到了同样的待遇,估计被人烧毁,许多珍贵的玛雅文明遗产丢失!这是人类历史上的损失!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 年)秦始皇下令:除了秦朝国史、医药、术数、农技、园艺等著作外,其它一律限期交到官府,统一焚毁。逾期不交者处以黥刑或罚做苦役,凡谈论《诗》、《书》等儒家经典者处死,借古谤今者灭族,废止私学,欲学者以吏为师。次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秦始皇晚年为求长生不老,遂寄希望于方士可为他寻觅不死仙药。但因方士侯生、卢生等人斥骂秦始皇,始皇大怒,于是下令御史拿问诸生。其时受株连的儒生达四百六十余人,全部被活埋于咸阳。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焚书坑儒暴露了秦政的苛暴,加速了秦朝的灭亡。玛雅历史上,也有过类似的事件,不过,下令焚书的是外来的侵入者, “坑”的是玛雅的祭司。

  

   西班牙殖民者玛雅之后,不仅在军事上与玛雅人的反抗展开较量;并且在文化上,两个民族也发生了冲突。西班牙人信奉的天主教教义与玛雅祭司集团所代表的信仰格格不入。结果,西班牙军队的随军主教迪那戈·德·兰达,竟然策划了一次大规模的“焚书坑儒”,1562 年他下令将所有玛雅书籍付之一炬,并将玛雅祭司全部处以火刑。玛雅祭司集团全权掌管着用象形文字记录的玛雅历史、文化知识,他们是玛雅社会的知识阶层。兰达这么一烧,致使玛雅历史文献只剩下四本幸存的手稿,它们分别根据收藏地点或发现者来命名: 《格罗里那抄本》、《巴黎抄本》、《马德里抄本》和《德里斯顿抄本》。这几部抄本形成于不同时期,《德累斯顿抄本》可能出自11世纪,《马德里抄本》可能是15 世纪的手笔,《巴黎抄本》大概略早些。抄本,顾名思义,这些经书并不是玛雅最早文献的原件,而是祭司们在数百年中陆续抄录绘写的复制品。

   同时,有能力识读和书写象形文字的祭司全部遭到杀害,致使那些幸存的真迹成为天书,至今无法破译。有志于研究玛雅历史文化的学者不得不另辟蹊径,从西班牙人留下的文献中捕捉玛雅的影子,甚至于那个下令毁灭玛雅文献的兰达主教,居然也成了玛雅史料的主要见证人之一。西班牙人毁灭玛雅文化的做法如此决绝, 主要原因(据他们自己的说法)是认为玛雅人的神祗文字太像魔鬼所为。也许潜意识里也暗自惊异于他们完善的知识体系,虽然异于西班牙人熟知的常理,却也是匪夷所思,奇特而高度发达。这使他们心底发怵,感觉到一种文化上的威胁。可惜,玛雅社会的严格分工使普通百姓完全无法接近这些文字。西班牙人处死了占玛雅人口一小部分的祭司,就相当于在中国把所有的儒生包括识字的一切人全都处死了。于是,虽然玛雅人一直守着自己的语言、守着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直到今天;然而却没有人能看懂自己民族的文字、自己祖先留下的史书。那幸存下来的四本文献分别收藏于欧美不同国家的图书馆或私人手里,只能作为一种古董供人观赏。

  

   出于这上独特的原因,其他文献的价值都被逐次抬高了。其中被认为最有价值、最接近玛雅文化原型的,就是《卡奇克尔年鉴》、《奇兰·巴兰》、《波波尔·乌》和《拉比纳尔的武士》。

   《卡奇克尔年鉴》是一部编年史。卡奇克尔人和基切人同为当年危地马拉一带强盛的部落。《卡奇克尔年鉴》记述的是这两个部落间时战时和的关系史。

   《奇兰·巴兰》意为“美洲豹的预言”,是玛雅人的历史文献。奇兰·巴兰是负责记载历史的祭司。祭司们记录的历史保留至今的尚有三部,其中最完整的是《楚玛耶尔的奇兰·巴兰》。该书估计完成于16世纪,它记录了玛雅人被征服前的历史。其他两部完成得较晚,内容也不全。

  

   《波波尔·乌》是玛雅人的古典诗,表现了玛雅人对大自然、对人类命运的乐观态度。它也是一部有关基切民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的巨著。其中包括创造世界、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基切部落兴起的的英雄故事,历代基切统治者的系谱,一直到作者生活的年代。

   《拉比纳尔的武士》是一部历史剧,描写基切部落与拉比纳尔族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故事发生在12世纪左右,基切人中的古马尔加部落和拉比纳尔部落间因争夺对萨马内赫部落的控制权所发生的一场冲突。以拉比纳尔的武士胜利,基切武士作牺牲为结局。

  

   这四本书,虽然有这样那样毫不搭界的特点,但是在性质和内容上具有一种共性:它们都是得自于玛雅祭司集团的真传。正是因为这个具有专业性的来源,增加了它们的权威性。这两本书包含了文化人类学家们最关心的玛雅文明的核心部分,那些已被时间淹没或已被西班牙者毁掉的部分。书中记述的那些久远的神话、编年的历史大事、天文学知识、以及那些曾一度秘传于小圈子内的仪式知识,是无法在现代玛雅人的生活中观察到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当年由玛雅人中的通神者秘密记录、讲授的东西,在外族者强权蛮力的逼迫下,成为永远的秘密,或者公开的秘密。当年在玛雅人心目中神圣超凡的东西,在今天的文化研究者眼中,正好是解开玛雅文化之谜的一把关键的钥匙。历史由这么多偶然事件组成,重新发展一次,也未必是现在的格局。当年的通神者精心构建、维护起玛雅的“神”,今天的研究者费尽心机要去抓住玛雅文化的魂。这些文化的制谜者和解谜者,谁能诉说这些历史的偶然?

  

上一篇:五王村历史下一篇:阳疟简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