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时期,唐朝和日本的关系怎么样?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3收藏

唐代时期,唐朝和日本的关系怎么样?,第1张

倭国武周时期改称日本,与唐朝来往密切。

孝德天皇推行革新,效法唐制,走向中央集权。引入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落实户籍和记账制度,参考《唐令》写成《大宝令》法典,遵照长安城布局规划平安、平城二京。日本先后派遣了十三次遣唐使,每次使团规模都在百人以上,团中除使臣、水手外,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医师、音声生、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等。

著名的来唐日本人有留学生吉备真备和阿倍仲麻吕与僧人空海和圆仁。空海著有《文镜秘府论》与日本的第一部汉字字典《篆隶万象名义》。圆仁寻觅佛法而走遍唐国多个道郡,带回日本大量佛学经文器具。百济艺僧味摩之将在唐学到的荆楚傩舞传至日本,称吴伎乐。日本的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也都是分别从中国的草书和楷书部首演变而来。

鉴真和尚应日本僧人之邀,曾经六次东渡回日,最后终于成功。他带去了佛经,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流传以及佛教在日本的兴盛。

扩展资料:

当时日本

在倭王权创建后,日本一直透过朝鲜半岛的诸国吸收来自于亚洲大陆的文化。587年,豪族苏我氏的头目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又在592年暗杀崇峻天皇、立女皇推古天皇为帝,圣德太子摄政,日本进入飞鸟时代。圣徳太子制定官位十二阶,并颁布宪法十七条,尝试创建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圣徳太子过世后,苏我氏长期掌权。

645年,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暗杀苏我入鹿,掌握政权,是为“乙巳之变”。中大兄皇子拥立孝德天皇即位,推动大化革新等改革,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尝试创建一个律令制的国家。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日本进入奈良时代,律令制国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权的版图在这时也逐渐扩张,征服东北地方部分地区和南九州。

奈良时代后期,政局动荡,律令制松弛。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现在的京都),此后到1192年成立镰仓幕府的这段期间是为平安时代,日语假名以及国风文化在此时代成形。嵯峨天皇时期的《新撰姓氏录》记录居住在京都及畿内的1182个氏族,其中“汉”为163氏,“百济”为104氏,“高句丽”为41氏,“新罗”为9氏,“任那”为9氏。

平安时代末期,出现以东国为势力范围的源氏和以西国为势力范围的平氏两个庞大的武家势力,1159年,发生平治之乱,源氏实力虽遭遇很大削弱,但在东国仍拥有强大实力,国家内部因为割据有源平二氏及奥州藤原氏等势力,加上各界不满架空朝廷的太政大臣平清盛专横擅政而内战频仍。经过长期的源平合战,平氏被赶出京都,将朝廷迁往福原京,之后于1185年在坛之浦之战中彻底覆灭。

如果要问除中国之外,哪个国家收藏中国文物最多,那答案必然是日本。日本自隋唐以来,一直以中国为文化母国,虚心学习,并大量输入各种艺术品,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时光,到现在留下了相当一批珍宝。!可你是否知道,由于众多周知的原因,中国有多达10万件文物(不完全统计)在日本,其中多件还被列为“日本国宝”!

1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收藏地:宫内厅正仓院北院),这个琵琶是不折不扣的神品,琵琶一般都是四弦,而这个是传世唯一一个五弦的琵琶,我听方锦龙弹过一回,完全就是人间乐器中的奇迹,它不光可以当琵琶弹,还能当吉他,三弦琴,甚至冬不拉。而且这个乐器极度华丽,唐代的螺钿镶嵌技巧被它发挥到了极致,世界上现存的能表现大唐盛世繁华的文物,最典型的大概就是这件了。这件乐器是日本圣武天皇的收藏,他死后,生前用过的宝物都被藏在了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一千多年无人惊扰,仓库里面留下了不知道多少奇珍异宝,光是极品乐器就有四五件之多,而这件是其中的第一名品,是日本皇家收藏的最珍贵的宝物。

2北京人头盖骨:不仅是中国,更是世界级的珍宝。1941年抢救转移途中,神秘失踪,至此下落不明。北京人头盖骨,据说收藏在日本皇宫的地下室里,也有传说秘密埋在中国某个地方。它是中国国宝文物的最大遗憾,到底在哪?至今仍然是个谜团!

3南宋李氏《潇湘卧游图卷》,为与李公麟同乡的李姓画家所作。相传为南宋的云谷禅师云游四海之后,隐居于浙江吴兴的金斗山中。他不无遗憾地想到自己尚未踏足的潇湘山水,于是请一位姓李的画家替他绘出潇湘美景,将画挂于房中,躺在床榻之上,就能欣赏美景,故为潇湘卧游。这幅画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山水画,整幅长卷淡墨皴染一气呵成,不施勾勒,不露笔痕。大片的留白,朦胧的山水,山色空蒙,水到天际,大气磅礴,让观者一时笔法墨意尽忘,完全沉浸在画家营造出来的那片广阔的境界之中,恍惚有神游天外的感觉,完全就是个神品。

4唐代海砚纹铜镜(被列为日本“国宝”)唐镜纹饰在写实造型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变形,创造了许多富有装饰美感的理想纹饰。瑞花、缠枝花、宝相花都属此类。写生花卉纹是一种造型各异,变化微妙,丰腴耐看的瑞花纹;缠枝花卉纹是在汉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希腊、罗马忍冬草形发展成的,它纵横往复、婉转自如、飘扬流动、连绵不断,被近代日本人称其为“唐草”;唐铜镜纹饰中最典型的宝相花其母体为莲花,从南北朝起,随着佛教的兴盛,逐渐发展成装饰性很强的理想花卉。它虽是中外艺术融合的结晶,却富有极强的中国本民族的风格与特色。总体看来唐代铜镜上的花卉纹均设计搭配极尽考究,纹饰适中,圆润丰满,这也是唐代图案造型十分鲜明的特征。唐代花卉纹镜主要流行于盛唐及其以后。

5宋代建阳窑曜变天目茶碗(单品,举世无双)这是一个神异的文物,该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盏(福建建阳窑),莫说举世无双,就连考古发现的大量瓷片中,也没发现任何一个类似的瓷片。日本人形容这个碗,都是用“碗中宇宙”这种词,说里面仿佛是深夜海边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测。现藏东京静嘉堂文库。

6南宋李生《潇湘卧游图卷》(被列为“日本国宝”)南宋李氏《潇湘卧游图卷》,为与李公麟同乡的李姓画家所作。相传为南宋的云谷禅师云游四海之后,隐居于浙江吴兴的金斗山中。他不无遗憾地想到自己尚未踏足的潇湘山水,于是请一位姓李的画家替他绘出潇湘美景,将画挂于房中,躺在床榻之上,就能欣赏美景,故为潇湘卧游。这幅画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山水画,整幅长卷淡墨皴染一气呵成,不施勾勒,不露笔痕。大片的留白,朦胧的山水,山色空蒙,水到天际,大气磅礴,让观者一时笔法墨意尽忘,完全沉浸在画家营造出来的那片广阔的境界之中,恍惚有神游天外的感觉,完全就是个神品。

7南宋李迪《红白芙蓉图》(被列为“日本国宝”)即红白芙蓉图。红白芙蓉图,宋代李迪绘制,共二幅。 绢本设色,252×26cm×2,1197年作,原属圆明园收藏,现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李迪,宋朝画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生卒年不详。北宋宣和时为画院成忠郎,南宋绍兴时复职为画院副使,孝宗、光宗、宁宗三朝供职画院(1162年-1224年),活跃于宫廷画院几十年。所见李画最晚年款为庆元三年(1197年),如上溯到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期间为七十三年,照此推算,李存世之年龄应在九十岁以上。画红白芙蓉各一幅,线描有黄筌画风的精神。本画的描写极为写实,用笔纤细且色彩层次微妙,因而富于情趣。善用余白的画面空间也显得自然而静谧。

8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图》(被列为“日本国宝”),轴,绢本,水墨,淡设色,南宋梁楷作,纵1113厘米、横497厘米,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雪景山水图》 描绘两个身着白色披风、头戴风雪帽的骑驴人穿行山谷的情景。水边两棵老树,其虬曲的枝干和稀疏的树叶,是以细致的笔法刻画出来的。画山石仿北宋范宽的笔法,以簇点画密林;而山体皴笔甚少,在以淡墨渲染的天空的映衬下,给人以白雪皑皑之感。整个画面呈现出荒凉萧瑟的氛围。在画幅左下角寒溪边缘有“梁楷”的落款。此图不失为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经典之作。

问题一:唐朝的日本叫什么名字 东瀛 倭国 扶桑

国名由来

最早对日本有确切记载的历史著作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写的《汉书》。该书《地理志・燕地》称日本列岛为“倭”,当时日本列岛的人接受了这一称呼。公元645年(大化元年)日本孝德天皇即位,通过大化革新,完成了日本全境的统一,将国名正式定为日本国。倭更名为日本。《新唐书・日本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可见,日本得名与日出有关系,至少在公元670年已改用现在的国名。

中国文人过鼎喜欢称日本为“东瀛”或“扶桑”。“东瀛”一看就知,是东面的海洋国家,而“扶桑”据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里的“太阳树”,因为日本在最东面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称之为“扶桑”。

问题二:唐朝时日本的名称是什么? 日本

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定为大和。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相传在七世纪初,日本的圣德太子在致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太子致日落处太子”,这就是日本国名的雏形。直到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史将其国名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后沿用,成为日本的正式国名。《新唐书・日本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 此外,在汉语中,“扶桑”、“东瀛”也是日本国名的别称。穿

唐朝之前一直叫倭奴国,唐朝时改叫日本。文人习惯叫东瀛。

问题三:日本在唐代时期叫什么 既叫倭国,又叫日本

《旧唐书》:

倭国者,古倭奴国也。去京师一万四千里,在新罗东南大海中。依山岛而居,东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世与中国通。其国,居无城郭,以木为栅,以草为屋。四面小岛五十余国,皆附属焉。其王姓阿每氏,置一大率,检察诸国,皆畏附之。设官有十二等。其诉讼者,匍匐而前。地多女少男。颇有文字,俗敬佛法。并皆跣足,以幅布蔽其前后。贵人戴锦帽,百姓皆椎髻,无冠带。妇人衣纯色裙,长腰襦,束发于后,佩银花,长八寸,左右各数枝,以明贵贱等级。衣服之制,颇类新罗。

太宗贞观五年,遣使献方物。太宗矜其道远,敕所司无令岁贡,又遣新州刺史高表仁持节往抚之。表仁无绥远之才,与王子争礼,不宣朝命而还。至二十二年,又附新罗奉表,以通起居。

日本国者,倭国之别种也。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或云:日本旧小国,并倭国之地。其人入朝者,多自矜大,不以实对,故中国疑焉。又云:其国界东西南北各数千里,西界、南界咸至大海,东界、北界有大山为限,山外即毛人之国。

长安三年,其大臣朝臣真人来贡方物。朝臣真人者,犹中国户部尚书,冠进德冠,其顶为花,分而四散,身服紫袍,以帛为腰带。真人好读经史,解属文,容止温雅。则天宴之于麟德殿,授司膳卿,放还本国。

开元初,又遣使来朝,因请儒士授经。诏四门助教赵玄默就鸿胪寺教之。乃遗玄默阔幅布以为束修之礼。题云“白龟元年调布”。人亦疑其伪。所得锡赉,尽市文籍,泛海而还。其偏使朝臣仲满,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改姓名为朝衡,仕历左补阙、仪王友。衡留京师五十年,好书籍,放归乡,逗留不去。天宝十二年,又遣使贡。上元中,擢衡为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贞元二十年,遣使来朝,留学生橘免势、学问僧空海。元和元年,日本国使判官高阶真人上言:“前件学生,艺业稍成,愿归本国,便请与臣同归。”从之。开成四年,又遣使朝贡。

问题四:唐朝日本的钱币叫什么 在中国唐代,日本钱币也是使用唐朝的开元通宝(621年),同时开始发行“和同开玺”(日本奈良于708年银铸),接着发行万年通宝 、神功开宝、隆平永宝、富寿神宝、承和昌宝、长年大宝、饶益神宝、贞观永宝、宽平大宝。到唐朝终结的 907年,还发行了延喜通宝和醍醐,总之乱的很,发行的货币,主要是从中国输入的。

问题五:唐朝时日本叫什么名字? 唐朝之前一直叫倭奴国,唐朝时改叫日本。文人习惯叫东瀛。

问题六:唐朝时,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被称为? 遣唐使

问题七:日本人是来源于中国唐朝吗? 日本人按各种说法分三种

1,原住民:主要是虾夷(大概在北海道,日本古书上记载最多的少数民族),冲绳原住民和绳文人

2,从亚洲大陆(不一定是中国,有说是朝鲜半岛,有说是蒙古)来的人:弥生人(弥生时代的到来,主要活动在西日本)

3,8世纪以后,航海技术逐渐厉害了,唐朝及其之后的历史上也有跟日本交流的纪录,除了中国大陆以外,台湾,印度,明治时代之后年轻人所憧憬的巴西等

问题八:日本在唐代被称为什么 日本国,东夷传里面有,也叫倭国,后唐称扶桑。

问题九:日本在唐朝时期处于什么状况 比较落后的阶段。当时刚刚从部民社会向封建集权国家过度。也就是所谓的“大化改新”。发动这次运动的主要是遣唐留学生。之后日本持续向唐朝学习,进入了日本封建史上的黄金时期“奈良时代”。文化、制度基本上是全面仿唐。另外在百济还和唐朝爆发了战争(白村江海战),被唐朝击败。

问题十:唐朝时期是日本和欧美国家的什么时候? 日本的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前期;有著名的 646年 日本大化改新

(飞鸟时代(6世纪终末 - 710年) 约隋唐前期

奈良时代(710年 - 784年) 唐代

平安时代(794年 - 1184年)唐五代、宋)

欧洲的中世纪是个黑暗时代: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比昂多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关于其名称,也叫做“Medieval Ages或Middle Times,Francesco Petrarca称之为”Dark Ages)

唐代时,日本遣大量唐使、留学生(僧)到中国,仅公元630年到公元895年,日本就向中国派遣学习的使节达十余次之多。且每次少则两百人,多则四五百人。这些使节除了在唐朝逗留期间,亲自学习唐朝文明外,还购买了大量中国古籍回日本,购买古籍,也是他们当时的任务之一,用通俗的话来说,叫“吃不了兜着走”。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达到鼎盛时期。日本人晁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时晁衡与李白王维等都相当地要好,且在唐朝朝廷担任了几十年官员,为中日友好作出了贡献,是中日交往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