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十大珍宝文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1收藏

圆明园十大珍宝文物,第1张

圆明园十大珍宝文物

 圆明园十大珍宝文物,圆明园如今已经变成了遗址,古代的圆明园可以说是非常鼎盛的建筑,里面收藏有各种各样的价值连城的宝物,下面就为大家分享圆明园十大珍宝文物。

圆明园十大珍宝文物1

  Top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说到圆明园十大稀世珍宝,里面最有价值的当属十二生肖铜兽首,它曾是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幸运的是截至2021年3月,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已回归祖国,遗憾的是剩余五尊仍下落不明。

  Top2、长颈葫芦瓶

 这是清乾隆收藏到圆明园的一件珍宝,上面绘有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在2010年10月07日的香港苏富比拍卖行的最终拍卖价是2亿2千万元!长颈葫芦瓶瓶上所绘纹饰色泽艳丽多变,重叠交错,构图精巧,细致缤纷,看起来极其美丽。

 Ps:在清代,景德镇制瓷工匠,采纳及熟习乾隆初年开创的绘画技艺后,创立了一种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轧道锦地”,这是一种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刻画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以表现"锦地"效果的工艺,圆明园中的长颈葫芦瓶就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Top3、四十景图

 《四十景图》,圆明园十大稀世珍宝之一,它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1860年,圆明园被烧时,《四十景图》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Top4、《情韵墨花》手卷

 在圆明园中,名人书画也是极多的,而且都特别珍贵,明陈栝的《情韵墨花》手卷就是其中之一,它其实就是圆明园淳化轩旧藏,印章和石渠著录齐全。2010年12月02日,在香港佳士得拍卖行,《情韵墨花》手卷最终拍卖价是1137亿元,现被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收藏。

  Top5、圆明园印

 说到圆明园中的稀世珍宝,圆明园印肯定算一个,而且绝对无价,不过对它的记载不多,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 《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 中记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东方博物院中国展室中发现“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稍小”。

  Top6、圆明园全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包括40套80幅乾隆年间绘成的圆明园全景图,它由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唐岱绘制,并由乾隆题词,以珍贵而言,绝对可以列入圆明园十大稀世珍宝行列。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大批的珍品文物,包括《圆明园四十景图》也随之被英法联军掳走。

  Top7、女史箴图

 圆明园中的珍宝,名人书画绝对是最珍贵的,其中就有《女史箴图》,它是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绢本绘画作品,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女史箴图》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Top8、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

 《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是掐丝珐琅器,皇家香炉,为弘历为雍正皇帝贺寿而制,共一对,为孤品,香炉高145厘米(57英寸)。该对香炉自清末后长期流落在外,为英国“放山居”之旧藏,2010年由香港佳士得拍卖,香港富豪刘銮雄以111亿元购得并收藏。

  Top9、康熙玉如意

 康熙玉如意,由名贵白玉雕成,它颜色白中透绿,雕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康熙玉如意就珍贵而言,可以算是圆明园十大稀世珍宝之一,它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中劫掠,现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Top10、黄地粉彩福寿万年云口瓶

 《黄地粉彩福寿万年云口瓶》,是嘉庆初期官窑彩瓷瓶,其做工精细,瓶口反卷,甚为稀有,里施松石绿釉,口沿施金彩,采用洋彩技法,用手摸上去,还能感到明显突出的立体感。该瓷瓶在1860年从圆明园流落在外,曾收藏于“放山居”,2010年由香港佳士得拍卖,拍卖价达7762万元,创嘉庆瓷新高。

圆明园十大珍宝文物2

  圆明园里有哪些宝物

 有12生肖铜像、康熙玉如意、碧玉碗、黄金宝塔、明陈栝的《情韵墨花》手卷、四库全书、鎏金编钟、景泰蓝麒麟、铜龙、青铜鼎等。

 1、圆明园位于北京海淀区东部,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在几代皇帝的经营下,里面有很多的奇珍异宝。比如说:12生肖铜像、碧玉碗、鎏金编钟、还有许多的白玉器件,瓷器等。

 2、下面给小伙伴们简单介绍几个吧:

 (1)、圆明园中的十二生肖铜像是当时一个很有名的欧洲画家设计的,十二十二生肖铜像的制作是由皇宫里最好的建筑建造的,采用的'材质很珍贵,可以做到让铜像在很长的时间不会腐烂生锈。

 (2)、康熙玉如意,由名贵白玉雕成,颜色白中透绿,雕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康熙玉如意算是圆明园十大稀世珍宝之一,它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中劫掠,现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

 (3)、在圆明园中名人书画也是极多的,而且都特别珍贵。明陈栝的《情韵墨花》手卷就是其中之一。

 3、随着时间的推移圆明园的好多文物都流散在国外,尤其是英、法、美三国的数量最多,至今有多少文物流散在外至今也是个迷。所以,我们要铭记历史,圆明园的历史命运时刻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

圆明园十大珍宝文物3

 

  圆明园有哪些珍贵文物

  1、景泰蓝麒麟

 景泰蓝麒麟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景泰蓝”这个名字是一般俗称的名字,学术上的正式名称是铜胎掐丝珐琅。

  2、龙首

 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一,原本是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铸造于清朝乾隆年间。资料显示,该系列兽首均由宫廷西洋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监修,宫廷匠师制作。

  3、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 。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字 。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而圆明园曾经收藏了多少文物是个谜。无论是故宫、颐和园还是其他文物建筑,都会有相关的陈设档案,专门记录建筑中所拥有的文物,唯独圆明园缺乏陈设档案,因为圆明园收藏文物的总数并没有明确的记录,弄清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国外也变得很难。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博物馆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园中文源阁是中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

广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中的 云贵高原 东南边缘,是中国唯一临海的少数民族 自治区 、西部唯一的沿海地区。先秦时期,岭南称 百越 之地,广西分属西瓯、骆越。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征服百越,在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今广西大部分地区属于 桂林郡 和 象郡 ,所以广西称“桂”由此而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坐落于南宁市民族广场东侧 ,是国内最早开创 “馆苑结合”、“动静相辅”模式的博物馆,是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含古籍)7万多件(套)。以下就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的12件珍宝进行盘点。

此卣通高40厘米,卣身及盖四面有棱背,提梁置于正背面脊上。盖面、腹部饰以浮雕式的兽面纹,眉、目凸起。盖面上两兽面纹向左右,腹部两兽面纹向前后,互不相望。盖缘、颈、圈足均饰夔纹,盖钮饰六只蝉纹。提梁饰夔纹和蝉纹,两端作牛头形。此器为中原器物,至于为何出现在瓯骆地区,有专家猜测,其可能是通过赏赐、购买或交换而来,也有可能是战利品。1974年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马头乡全苏免岭,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卣造型精美,保存完好,盖内有标志着做器奴隶主族徽的铭文,为典型的中原器物,为研究商代中原与瓯骆地区的交流提供了实物资料。

铜鼓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瑰宝,可分为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等8个类型。壮族是最早铸造和使用铜鼓的民族之一,广西是古代铜鼓出土最为密集的地区。这件翔鹭纹铜鼓高368厘米,面径564厘米,足径675厘米,重3075公斤,鼓面中心为太阳纹,十二芒,芒外七晕圈,主晕为衔鱼翔鹭纹,其余饰栉纹、勾连雷纹和锯齿纹。鼓身九晕圈,饰锯齿纹、圆圈纹、羽人划船纹和羽人舞蹈纹。鼓胸为六组羽人划船纹,每船六人,其中三船的划船者皆戴羽冠,另三船各有一裸体人,船头下方有衔鱼站立的鹭鸶或花身水鸟,水中有游鱼。鼓腰饰八组羽人舞蹈纹,每组二至三人,头戴羽饰,下身系展开的羽裙,两臂外展,双腿叉开作舞蹈状。舞上空有衔鱼的翔鹭。足部一侧卧刻篆文“百廿斤”。1976年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铜鼓保存完好,纹饰清晰,图案精美,所刻图案纹式内容丰富、活泼生动,整器品相完好、铸造精良,集冶炼、铸造、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于一身,是南方古代民族特有的综合艺术精品,在国内实属罕见,弥足珍贵,是石寨山型晚期的代表作之一,国宝级文物。

羊角钮钟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是一种极富地方特色的青铜打击乐器,呈半截橄榄形,上小下大,钲部上端透穿长方形孔,顶端有两个外撇羊角状钮。这件人面纹羊角钮铜钟通高19厘米,正面铸有人面纹,人面的眼、鼻、口都隐约可见,呈现出不落俗套的民族风格,装饰人面纹的器物,多是祭祀用品。与铜鼓一样,羊角钮钟作为古越人使用的重要的打击乐器,其在战国至汉代瓯骆文化遗迹——左江崖壁画中有描绘:在首领的带领下,伴随着敲击羊角钮钟、铜鼓等发出的节奏和音律,祭祀人群翩翩起舞。1976年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钟音高、律制与同墓共出的“布”字铭钮铜钟、铜锣、铜鼓完全相同,可与这些乐器合奏本地特有的音乐旋律,同时还被赋予作为权力和财富象征的 社会 功能。这种古老且极富地方特色的铜钟,对研究我国南方古代音乐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此灯通高33厘米,长42厘米,宽15厘米,呈凤鸟形,顾首回望,双足分立,尾羽下垂及地。足与尾形成鼎立之势以支撑灯身。头、冠、颈、翅、尾、足各部位轮廓清晰,比例匀称。通体细刻羽毛,精致美观。凤鸟背部有一圆孔,用以放置长柄灯盏。凤鸟口内衔喇叭形灯罩,垂直对准灯盏蜡锥柱上方。凤鸟颈部由两段套管衔接,可以自由转动和拆卸,便于调节灯光和冲洗体内烟尘。灯罩与颈部及腹腔相通,腹腔中空,可以贮水。当灯盏中的蜡烛点燃时,烟灰经灯罩纳入颈管,再由颈管导入腹腔,最后溶入水中。1971年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望牛岭1号墓,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灯造型独特,灵巧优美、活泼可爱,工艺先进,纹饰采用岭南地区的一种新兴錾刻花纹工艺,构思巧妙,将环保思想应用于灯具的设计制作中,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观赏性,显示了2000年前我国工匠们的精湛手艺和高度智慧,是西汉古代青铜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提筒是典型的南越器物,主要发现于两广地区,有铜质和陶质两种,为盛酒器皿。这件漆绘提梁铜筒高418厘米,由器身和器盖两部分组成。盖顶有环钮,器身上部有一对铺首衔环耳,上系活动提梁。整件器物仿竹节形,颇似今天广西壮族、苗族、瑶族人民外出劳动时随身携带的竹筒。筒身上满绘的漆画,画面中有人物、禽兽、花木、山岭和云气等。内容以上下不同层次展开,每段均自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所画内容,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巫师的恭敬肃穆、猫头鹰的默静阴森,鼠的敏捷活跃、凤的清高富态,怪兽的凶猛凌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1971年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望牛岭1号墓,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筒漆绘画造型生动,线条流畅,给人以惟妙惟肖之感,人物的造型、服饰可在战国楚人绘画中找到源头,说明南越国的铜器花纹,呈现出一种汉、越、楚诸文化并存的风貌,是一件难得的漆画艺术珍品,是研究当时有关情况的重要实证。

黄金在西汉时期使用较多,不仅用于帝王给臣民的赏赐,还用于对外贸易货币支付。西汉法定黄金铸币形式主要有金饼、马蹄金、麟趾金及金五铢等。这枚金饼圆形,正面凹陷,内刻一“阮”字,在“阮”字上方又细刻“位”字,背面隆起、粗糙,重量为2449克。1971年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望牛岭1号墓,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西汉金饼均作不规则圆饼状,形体有大小之别,大形金饼重约250克,相当于当时的一斤,小形金饼轻小,其重约为大形金饼的十六分之一,即代表当时的一两,是最早出现的圆形黄金货币,此金饼为大形金饼,且刻有文字,十分罕见。

玻璃作为最早的人造材料之一,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随着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玻璃制品作为中外交流的载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这件弦纹玻璃杯高55厘米、口径73厘米、底径4厘米,腹部装饰了三道弦纹,经轧膜成型、精细抛光后,呈半透明的浅蓝色。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拥有诸多西来的商品。专家推论,这很可能是汉代合浦人学会了烧制玻璃的技术,并利用当地的材料,延续传统器形,烧制出不同于西方的国产玻璃制品,并开始投放中外市场。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文昌塔70号汉墓,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杯属于钾硅酸盐玻璃系统,是印度、东南亚以及我国华南和西南等地特有的一种玻璃系统,而杯身凸弦纹纹饰在我国先秦和两广出土的汉代器物上常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 历史 见证。

这匹大铜马高达117厘米,是一匹拉车的雄马,全身分为头、耳、身躯、四肢、尾等九段装配而成,用子母口衔接,铆钉固定。马的肌肉丰满,四肢刚健,昂着头、竖着耳、张嘴掀鼻,右前腿抬起,作奔驰嘶鸣状。这匹大铜马的姿势威风凛凛,霸气十足。与铜马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件高鼻、深目、颌下有须的“胡人”驭手铜俑。墓中同时出土的还有铜弩机、铁戟和环首铜削等先进的兵器。贵县在汉代属布山县,为郁林郡所在,是广西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墓主人的身份,无疑是当时统治阶级的一员。1980年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今贵港市)风流岭31号墓,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马造型、体态匀称,比例恰当,逼真传神,是一尊很高水平的、写实风格的艺术品,是当时岭南青铜铸造工艺的代表作,也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的体型最大、年代最早的青铜马,被称为“岭南第一马”,国宝级文物。

此镜直径109厘米,缘厚04厘米,圆形,扁圆钮、圆钮座。座外一周三十个外向连弧纹,近缘处一双弦凸圈分内外两区。内区主纹自上而下分为五段,阶段线明确。第一段为神人,两侧有朱雀和龙;第二段四个神人;第三段钮两侧为东王公和西王母;二、三段两侧有青龙和白虎;第四段一神四兽;第五段一神,左右两侧为朱雀玄武。外区铭文由右旋的三十七个篆书反体字组成:“黄龙元年太岁在丁酉七月壬子(朔)十三日甲子(师)陈(世) (造)作三(涷)明镜其有(服)者令人富贵”。缘上饰交错连续的小矩形几何纹。三国时期吴镜中发现纪年铭文最多,有黄龙、建兴、五凤、太平、水安、甘露、凤凰等孙吴年号。1966年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今贵港市)高中水利工地,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铜镜有“黄龙元年”(公元229年)纪年,时代确切,对研究此时期的宗教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元代景德镇创烧了一种卵白釉(如鸭蛋青色)瓷,有的作品上暗印有“枢府”字样,故而被称为“枢府釉”瓷,当是皇家枢密院的定烧器。该盘直口,弧腹,平底,圈足。胎质洁白细腻,施卵白釉,釉汁匀净厚润。器内壁为阳文缠枝莲,缠枝波谷间印有“枢”、“府”两字。底心为阳文卷枝莲。传世品,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盘施卵白釉,釉汁匀净厚润,纹饰精美,繁而不乱,为传世元代枢府瓷佳作。

此盘高61厘米,口径335厘米,底径22厘米,菱口,折沿,浅壁瓜棱腹,广底,圈足。青花绘画纹饰,折沿面饰卷枝莲纹边饰,内外壁盘分别绘画卷枝莲花纹和折枝花卉纹,底心作卷枝花卉纹。该瓷盘属于中国青花瓷发展史上极盛时期的官窑产品,一是采用了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青花料——苏泥渤青料,点染出的青花易晕散,呈现出了中国画的韵味;二是瓷器手感极其柔滑,触摸上去就如婴儿肌肤般细嫩;三是做成花瓣形的盘沿,盘子里外都点缀了各式的花朵,颜色深沉的部分往胎骨里面凹,这是国产料没有的一种特点,只有官窑才能烧制出如此效果。传世品,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此盘胎质细白致密,釉色肥厚青白,青花用料“苏麻离青”,呈色浓艳,为罕见的宣德青花精品,也是本馆传世瓷器中最为名贵的藏品之一。

太白尊亦称太白坛,因摹仿诗人李太白的酒坛,故名,又因其形似圈鸡用的罩而有“鸡罩尊”之称,为康熙时期官窑典型器物之一,造型多为小口侈,短颈,溜肩,腹部渐阔呈半球形,浅圈足旋削得窄小整齐,腹部为浅刻团螭图案。该尊高850厘米、口径350厘米、底径1250厘米,小口微侈,短颈溜肩,腹壁渐张,呈半球形,浅圈足。器内壁和底部施青白釉,外壁施豇豆红釉。腹部有三组暗刻团螭纹。底落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竖行无边栏款。豇豆红因色调淡雅,呈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而得名,它在康熙时期较为名贵,因其用铜做着色剂,而铜在窑温里的化学反应比较活跃,要想烧得很匀净,难度非常很大,所以传世数量也极其少有。传世品,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豇豆红釉是康熙所创具有优美柔和色调,且其烧造技术很难掌握,成功率及低,因此康熙豇豆红器传世品稀少,此器极其珍贵。

芝类药物始载于《本经》,根据芝的颜色不同,将芝类分成赤芝、黑芝、青芝、白芝、黄芝、紫芝六种。  1、《本草经集注》曰:此六芝皆仙草之类,俗所稀见,族种甚多,形色环异,并载《芝草图》中。今俗所用紫芝,此是朽树木株上所生,状如木檽。

2、《纲目》把历代有关芝类的记载加以引证,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曰:芝类甚多,亦有花实者,本草惟以六芝标名,然其种属不可不识。

3、《神农本草经》:“赤芝,味苦平。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慧智,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丹芝。  黑芝,味咸平。主癃,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察。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元芝。  青芝,味酸平。主明目,补肝气,安精魂,仁恕,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龙芝。  白芝,味辛平。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勇悍,安魄。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玉芝。  黄芝,味甘平。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忠信和乐。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金芝。  紫芝,味甘温。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木芝。生山谷(旧作六种,今并)。”

4、《别录》:“赤芝生霍山。”“紫芝生高夏山谷。六芝皆无毒。六月、八月采。”

5、《新修本草》:“五芝,《经》云:皆以五色生于五岳。诸方所献,白芝未必华山,黑芝又非常岳,且芝多黄白,稀有黑青者。然紫芝最多,非五芝类。但芝自难得,纵获一二,岂得终久服耶?”

灵芝在中国有上千年的药用历史,药王孙思邈从35岁开始一生长服灵芝,101岁无疾而终,用自己的一生见证灵芝的长寿之道。最早记载宣皇帝《游七山寺赋》中说:“山多寳玩,地出琼珍”这里的琼珍就是指灵芝,寓意“珍宝”。药王孙思邈把在林中寻得的灵芝也称为“琼珍”,后来人们就把灵芝称为琼珍灵芝,指的是林中的灵芝。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