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侠客行》写的是谁的事迹,最后一句“自首太玄经”又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4收藏

李白的《侠客行》写的是谁的事迹,最后一句“自首太玄经”又是什么意思?,第1张

写的是侠客一类的人物事迹。自首太玄经的意思是白首著书,老死窗下。

侠客行原文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侠客行译文

燕赵的侠士,头上系着侠士的武缨,腰佩吴越闪亮的弯刀。骑着银鞍白马,在大街上驰骋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

他们的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干里之行,无人可挡。他们为人仗义行侠,事成之后,连个姓名也不肯留下。

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三杯热酒下肚,便慷概许诺,愿为知己两肋插刀,一诺重于泰山。

眼花耳热之后,胸中之意气,感动苍天,可贯长虹。朱亥为信陵君救赵,挥起了金椎,使赵都邯郸上下,都为之震惊。

二位壮士的豪举,千秋之后仍然在大梁城传为美谈。他们纵然死去而侠骨犹香,不愧为是盖世之英豪。

要做人就要像他们这样的侠士一样,传名百代,为人称颂。

谁愿像扬雄那样的儒生,白首著书,老死窗下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游齐州时。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全国经济繁荣、城市商业兴旺、西域交通发达的盛唐时代有关,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更促成了当时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

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除勤苦读书“观百家”外,甚至,一生都不离剑,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他的理想就是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然后功成身退。这首《侠客行》就是在以任侠意识为尚的社会背景之下创作的。

整体赏析

李白这首《侠客行》这首古风抒发了作者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八句描绘赵地侠客的形象与行为。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写:“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侠客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了。

“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乱发突鬓,身佩弯刀,白马银鞍,扬鞭疾骋,这是一幅粗犷英武的侠客肖像画。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用《庄子》典故,夸剑之锋利,诗未言杀何等样人,不过所谓侠客,总是杀不义之人,为人报仇之类。“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是侠客解人之难不求回报的节操。这几句高度概括了侠客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的高尚人格。

参考资料:

-侠客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

十步之内就能杀死一个人,哪怕千里之外都无法阻挡住侠客。形容侠客的高超武艺和斩钉截铁的行事决心。

出自唐朝李白:《侠客行-赵客缦胡缨》

全文如下: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译文:

燕赵的侠士,头上系着侠士的武缨,腰佩吴越闪亮的弯刀。

骑着银鞍白马,在大街上驰骋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

他们的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干里之行,无人可挡。

他们为人仗义行侠,事成之后,连个姓名也不肯留下。

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

三杯热酒下肚,便慷概许诺,愿为知己两助擂刀,一诺重于泰山。

眼花耳热之后,胸中之意气,感动苍天,可贯长虹。

朱亥为信陵君救赵,挥起了金椎,使赵都邯郸上下,都为之震惊。

二位壮士的豪举,千秋之后仍然在大梁城传为美谈。

他们纵然死去而侠骨犹香,不愧为是盖世之英豪。

要做人就要像他们这样的侠士一样,传名百代,为人称颂。

谁愿像扬雄那样的儒生,白首著书,老死窗下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游齐州时。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全国经济繁荣、城市商业兴旺、西域交通发达的盛唐时代有关,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当时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

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除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荆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一生都不离剑,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

李白青年时代曾“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少任侠,手刃数人”(《魏颢《李翰林集序》),他的理想就是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然后功成身退。这首《侠客行》就是在以任侠意识为尚的社会背景之下创作的。

赏析:

《侠客行》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

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

诗人进而写游侠的行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诗人是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赞的。

事实上,诗人之所以少好任侠,乃是以此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侠社会意识,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

最后,诗人以战国时“窃符救赵夺晋鄙军”中的侯赢、朱亥”二壮士”例,阐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之旨。“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紫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恒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三杯吐然诺,五岳为之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紫霓生。”重然诺,尚意气的任侠,真是“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张华《壮士篇》)的。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壮士”,是当之而不愧。“不惭世上英”!诗人对“二壮士”叹服不已,情见于词了。

然而,诗人不仅在热烈的颂唱“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为壮夫所不为!

《侠客行》诗,虽在歌颂任侠,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所以把诗人少年的豪情壮志,表现无遗了。

参考资料:

-侠客行

《太玄经·交》:“物登明堂,矞矞皇皇。”司马光集注引陆绩曰:“矞皇,休美貌。”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清 周亮工 《祝龚芝麓总宪序》:“其所为诗歌古文辞,度必多皇皇矞矞,照映简册。”

下一站江湖中的白首太玄经是一种比较难获得的武学,该武学是属于上乘的功法,能给玩家带来不少的效果,下面小编就给玩家带来下一站江湖白首太玄经怎么获得的内容,一起去看看吧!

白首太玄经获得

1杭州武馆,打过那个男的,他会邀请你有机会去华山之巅(剑宗)去悟剑(需要悟性七十)。

2悟剑完后去洗剑山庄找掌门问剑,无需前置任务。

3主线做到蓉城,会有奇闻说上清宫有弟子被逐出师门,再去上清宫弟子会给你一本秘籍。

4再回华山悟剑。获得白首太玄经。

侠客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

 侠客行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

 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

  翻译

 侠客经鸿都门出城,当时天空正彤云密布,整个城池都被遮蔽这一片阴暗之中。

 身上的宝剑在黯淡的夜色中反射出如水的寒光,剑上还沾染着仇敌微红的馀血。

 胯下的飞马频频地发出惊叫,三更时分到达霸陵,这正是一个清冷孤寂的雪夜。

  注释

 鸿都门:东汉洛阳宫门名,其内置学及书库。

 城阙:城门两边的望楼,此处指整座城楼。

 “宝剑”句:言宝剑在黯淡的夜色中反射出如水的寒光。

 惊:《乐府诗集》作“嘶”。

 霸陵:汉文帝的陵墓及陵邑。汉文帝霸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毛西村,汉霸陵城在灞桥区谢王庄附近。

  赏析

 此诗开头,“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是写侠客出发时的天气。“鸿都门”,点明出行的地点。此时彤云密布。这“阴云”,是自然景色。天昏地暗,前路未卜,为侠客的行侠描述出一个恶劣环境。同时,也隐约地渲染出侠客的义无反顾、知难而进的坚毅性格。这“阴云”,又是侠客心境的写照。世路艰辛,郁悒萦怀;世事不平,义愤填膺。心情自然是苦涩沉甸。这就暗示出侠客行侠的缘由。诗一开始便以阴云般浓厚的艺术气氛。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余血。”宝剑是侠客的武器,是侠客的伴侣,正可用它衬托侠客的形象。诗的上一句是用比喻说明剑的锋利。晚唐诗人沈彬《都门送行》中“一条灞水清如剑”,是以剑喻水,由剑的寒光来写水的清沏。而此诗却以水喻剑,由水的清沏来写剑的寒光。二诗异曲同工,均具神似之妙。相传春秋时,越王允常聘用冶工欧冶子铸造五把名剑,一曰“纯钩”(一作“纯钧”)。其剑“光乎如屈阳之华,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湖,观其文如列星之行,观其光如水溢于塘”(见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绝书》亦云:“太阿剑色,视之如秋水”。后来许多诗人皆以水比剑。诗中侠客所持之剑,竟同“纯钩”“太阿”一般,寒光如水,锋芒逼人。诗的下一句是从剑身看剑的锋芒。侠客剑上沾染着的“微红”,正是仇敌的“馀血”。以此剑出手刃敌,干净利落、痛快淋漓。由此可见宝剑之锐不可挡。诗人正面写剑,却侧面显示了侠客行侠的结果。诗中不提侠客,只言宝剑。实际上,正是通过写宝剑的锋利,展现出仗剑游侠的英姿壮采。

 结尾二句“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由侠客胯下的飞马来交代游侠的行迹。“白马金羁侠少年”(《古乐府》),马亦是侠客的伴侣,可用马来衬托侠客的形象。诗中的白马与黑夜形成了反差,飞奔的白马为漫漫的黑夜带来了一点亮色。而频频的马叫声,又打破了寒夜的寂静,使夜幕下的大地有了活力。诗人从视觉到听觉,描绘出清冷孤寂的环境,渲染出一股旅途萧瑟的气氛,反衬出侠客于天寒地冻之中英勇奋进的雄姿。侠客自洛阳出发,三更时分到达霸陵。诗以描写霸陵的雪夜风光作结,这既照应了开头阴云蔽城的天气,首尾相应,清楚交代出侠客的行踪。

 同时,诗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汉文帝为西汉时代“文景之治”的盛世明君。侠客由阴云遮天的洛京到达白雪铺地的霸陵,十分巧妙地暗示出侠客行侠的目的。诗人所寄寓的无限感叹和不尽之意自在言外。可以看出,温庭筠终身坎坷,不为世用,他在对可钦可敬的侠士精神的赞美中,自有一种抱负不得施展的感慨。这首诗写得风骨遒劲,豪迈警奇,与温诗的秾艳纤细之作,大相径庭,正显示出诗人丰富的艺术个性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晚唐时期政局动荡,社会更加崇尚抗暴除恶的侠义精神。此诗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其具体作年难以确证。

侠客行原文、翻译及赏析2

 侠客行

 唐代: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译文及注释

 赵客缦(màn)胡缨(yīng),吴钩霜雪明。

 燕赵的侠士,头上系着侠士的武缨,腰佩吴越闪亮的弯刀。

 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缦,没有花纹。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吴钩:宝刀名。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银鞍(ān)照白马,飒(sà)沓(tà)如流星。

 骑着银鞍白马,在大街上驰骋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

 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他们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

 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将炙啖朱亥(hài),持觞(shāng)劝侯嬴。

 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几杯热酒下肚,便慷慨许诺,愿为知己两肋插刀,一诺重于泰山。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感动苍天,可贯长虹。

 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

 救赵挥金槌(chuí),邯(hán)郸(dān)先震惊。

 朱亥为信陵君救赵,挥起了金椎,使赵都邯郸上下,都为之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二位壮士的豪举,千秋之后仍然在大梁城传为美谈。

 烜赫:形容声名盛大。大梁城: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他们纵然死去而侠骨犹香,不愧为一世英豪。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谁能像扬雄一样,在书阁里研究《太玄经》到老,而一辈子无所作为呢?

 太玄经:西汉扬雄的一部哲学著作。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燕赵的侠士,头上系着侠士的武缨,腰佩吴越闪亮的弯刀。

 骑着银鞍白马,在大街上驰骋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

 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

 他们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

 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

 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几杯热酒下肚,便慷慨许诺,愿为知己两肋插刀,一诺重于泰山。

 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感动苍天,可贯长虹。

 朱亥为信陵君救赵,挥起了金椎,使赵都邯郸上下,都为之震惊。

 二位壮士的豪举,千秋之后仍然在大梁城传为美谈。

 他们纵然死去而侠骨犹香,不愧为一世英豪。

 谁能像扬雄一样,在书阁里研究《太玄经》到老,而一辈子无所作为呢?

  注释

 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乐府三一首中的一首。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缦,没有花纹。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吴钩:宝刀名。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

 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三杯”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

 烜赫:形容声名盛大。大梁城: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

 太玄经:西汉扬雄的一部哲学著作。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游齐州时。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正是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快意的事,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李白这首《侠客行》就是在以这任侠意识为尚的背景之下创作的。

  赏析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

 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在渲染侠客精神后,“闲过”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将侠客与战国时期信陵君这样的“明主”联系起来。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接着十句写信陵君救赵用两位侠客的故事。写信陵君款待侯嬴和朱亥,两位侠客为信陵君的大义和感情所感动,意气慷慨激昂如白虹贯日,许下比五岳还重的诺言。赞扬朱亥挥锤击杀晋鄙而震惊赵国,虽然侯嬴和朱亥都死去,但在魏都留下盛大声名,侠骨传香,不愧为当世英雄。诗人不仅在热烈地颂唱侯嬴和朱亥“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末二句以扬雄反衬侠客精神的崇高和伟大。

 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谋取胜。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李白这首诗亦当如是!

 我们知道,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唐代西域交通发达,全国经济日益繁荣,城市商业兴旺的盛唐时代有关,所以,下仅是燕赵传统的多任侠而已。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离剑的:“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其二)“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御》)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了。那么,诗人李白何以如此爱剑呢?这和他轻财重义,尚任侠分不开。他说;“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正是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快意的事,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李白这首《侠客行》就是以这任侠意识为旨的。

 《侠客行》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

 诗人进而写游侠的行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诗人是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赞的。事实上,诗人之所以少好任侠,乃是以此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侠社会意识,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

 最后,诗人以战国时“窃符救赵夺晋鄙军”中的侯赢、朱亥”二壮士”例,阐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之旨。“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恒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三杯吐然诺,五岳为之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重然诺,尚意气的任侠,真是“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张华《壮士篇》)的。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壮士”,是当之而不愧。“不惭世上英”!诗人对“二壮士”叹服不已,情见于词了。

 然而,诗人不仅在热烈的颂唱“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为壮夫所不为!

 李白《侠客行》一诗虽在礼赞侠客精神,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所以此诗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的豪情壮志在诗中表现无遗。

个人认为,理解这句话的关键是两点:

1、正确读文断句,这句话前半句“谁能书阁下”有两种读法:A“谁能——书——阁下”,B“谁能——书阁——下”。

2、联系前面诗句。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一、前半句读作:“谁能——书——阁下”的话,“书”应该理解为“书写、记载”,“阁下”应该是指:“那些侠客”。联系下半句”白首太玄经”,整句话的意思是:“谁能把那些侠客的功绩记载下来呢?头发白了还在研写《太玄经》的杨雄能做到吗?”。再联系“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前面的诗句可理解为:“谁能把那些侠客的功绩记载下来呢?头发白了还在研写《太玄经》的杨雄肯定不会去记载歌颂那些侠客的功绩的,(因为《太玄经》是扬雄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道家追求‘清静无为’。也是一本占卜的书,古人用于预知祸福,趋吉避凶,延寿长生。)但是我李白很崇拜你们,特此写诗传扬你们的英名。”

二、前半句读作:“谁能——书阁——下”的话,“书阁”应该理解为“专门用于读书的阁楼”,联系下半句“白首太玄经”,整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书阁里(下)终身研撰《太玄经》呢?”。再联系“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前面的诗句可理解为:“谁能在书阁里(下)终身研撰《太玄经》呢?我李白是不屑于、不甘心这样过一辈子的。(因为《太玄经》是扬雄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道家追求‘清静无为’。也是一本占卜的书,古人用于预知祸福,趋吉避凶,延寿长生。)”

综上,两种理解都能表达作者李白歌颂侠客、向往做一名侠客而不愿“清静无为”的志向。比较而言,第二种理解更能直抒胸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