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不是人才的历史说明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5收藏

苏秦不是人才的历史说明,第1张

  绝对人才 给你几个小例子

  合纵攻强秦

  苏秦在齐国,继续作削弱齐的工作。他劝齐王大兴土木,纵情享乐,对外则大肆战争,广树仇敌。齐秦关系恶化,再加上齐攻宋国,秦王非常震怒。苏秦劝齐王先采取军事行动,以打击遏制秦势力的发展。同时也想使齐的力量进一步被消耗。 齐王对燕怀有顾虑。苏秦为燕辩解说:“燕国国小力弱,一向依附于强齐,而齐之所以能号令天下,也正是有了燕的支持。这种友好关系是燕国人心所向,怎么会对齐有异心?”齐王释然。于是,苏秦出使,为齐王合纵攻秦而奔走。 苏秦分别游说韩赵魏燕四国国君,各自出军兵粮草,以攻秦国,推选赵国宰相奉阳君为合纵长,而齐国实际上却是合纵的真正组织者和指挥者。齐国名义上合纵攻秦,其实不过是借齐制秦,使其不能抽身救宋,齐好再次攻宋。苏秦极力主张强攻秦国,然而齐既不卖力,赵韩魏燕自然也都互相推让而逡巡不进。因此联军始终未与秦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尽管如此,齐劳师袭远,仍然大损国力。 这次五国"合纵"攻秦,表面上看行动一致,为攻秦而集结军队,但暗地却各有各的打算。军队停留在荥阳(今河南荥阳县东北)、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间不前进,结果无功而散。齐国却趁机伐宋,夺得一部分土地。而苏秦破坏秦、齐关系,结成反齐联盟的目的却是达到了。

  献书辩冤屈

  合纵反攻齐

  齐王发动攻秦的同时,展开了对宋的第二次进攻。这实际上使其他四国联军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既无法合力攻秦,又不能马上撤兵回国。于是各国对齐都暗怀不满。本来苏秦此时南下,明着合纵攻秦,暗中却在积极为燕联系反齐的同盟军。苏秦见各国离心,便暗中劝在魏国的孟尝君:“昔日您在齐国时,为齐立下盖世之功,而齐王暗昧,不但不重用,而且使您背井离乡,远来归魏。今又弃信义于不顾,玩弄联军各国。燕军有攻齐意,赵国也早对齐怀恨,如果联合起来东击齐国,则中原势大,魏和先生您也定会名动天下。”孟尝君答应了苏秦的建议。 苏秦又劝说齐王同秦求和:“魏赵距秦近而齐地距秦远,如果我们五国合纵不能击败秦,魏赵为了保存国家就肯定要向秦求和,秦一旦同其他国家联合,定会连横来攻打齐。望大王早作准备,先与秦谈和,以免形势被动。”齐王以为苏秦说的很有道理,便抢先与秦做出友好的表示,并打算用亲秦的韩聂做宰相。 赵国奉阳君正忙于合纵攻秦,见齐王未商量就先与秦交好,大为恼怒,便联合魏燕要对正忙于攻宋的齐国开战。齐王慌忙从宋撤军,并答应送给奉阳君土地,奉阳君才停止了攻齐的行动。

  苏秦拘于赵

  奉阳君得到齐王关于土地的许诺,与齐的关系又和好起来,而苏秦在暗中进行的对齐赵关系的离间活动,也被奉阳君察觉。于是奉阳君把苏秦拘留在赵国,限制其行动。 苏秦向燕王求救,并打算继续进行离间活动。燕王向赵奉阳君提出严重抗议,奉阳君释放苏秦,然而苏秦却再也不能找到机会在赵活动。他想去见齐派至赵的使臣,赵不许。苏秦无奈,离开赵入齐。

  自陈功与过

  苏秦入齐之后,燕昭王对他产生了怀疑,因为他以时机未到为辞,几次劝阻燕昭王对齐的进攻,于是昭王打算让别人替换苏秦回国。苏秦感到非常委屈,向燕王写信申辩。这封信可以说是他对自己一生功过的一个评说。他说:燕和齐仇恨由来已久。我为燕齐的邦交奔走,本来就难以获得各方面的

  信任。齐是燕国的心腹大患,我在齐国,大可使齐不谋攻燕,小可使齐赵关系破裂,以此为大王的大事作准备。五国伐秦,燕虽然出兵出粮,但一来免去齐称帝燕称臣的耻辱,二来没有齐赵攻燕的祸患。后来奉阳君接受齐的封地,将我扣在赵国。大王救臣下出于水火,现在齐赵都不谋攻燕,燕得以修饬国力,我虽无功,但自以为可以免罪了。我作为燕臣,在齐国活动,本来就会有流言蜚语。我如在齐显贵,燕国大夫就不信任我,我在齐作贱,世人就看不起我。我如受齐王重用,燕大夫就会对我抱有希望,希望达不到又徒增埋怨。齐国如有不利于燕的地方,就把责任都归到我头上,天下人不攻齐,就说我善于为齐谋划。我的处境也可以说是够危险的了。我不畏死报效于大王,大王却怀疑怪罪于臣下,我实在感到恐惧。尽管我自以为可以列于天下公卿之中也无可愧疚,如大王只是重用有才的贤人,我愿在齐与他认真合作;如大王不放心我,我就回燕侍奉大王,以宽解大王的忧虑。燕昭王终于没有撤换苏秦。 五国伐齐·终结处 公元前284年,燕国见齐国孤危,大举伐齐的时机已然成熟,逐起倾国之师,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命乐毅为大将攻齐,秦赵韩魏四国军队,先后与燕国大军汇合,并公推燕国大将乐毅统帅全军。五国联军以燕军为主力,秦赵韩魏四国之军为羽翼,军威盛大,号称百万。齐缗王见五国联军攻入齐国腹地,惊慌失措,不知所以。但齐国毕竟是军事实力异常雄厚的大国,齐国有带甲之士百万,车千乘,总兵力与秦楚两大国相当。齐国统治集团竭尽全力调集了全国的主力,联营列阵于济西,拦截五国联军。乐毅率联军与齐军会战与济水之西,大破齐军,齐军主将阵亡,全军溃散,齐军副将率残部退守国都临淄。齐闵王这下子才知道了苏秦的阴谋,勃然大怒,将其车裂于临淄城之中。济西大战,齐军主力损失殆尽,齐国遭受了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五国按原先达成的瓜分协议,分多路攻略齐地。赵军北上攻取齐国河间之地;秦军南下占商业名城定陶(原属宋国);魏国进军齐国东南,取彭城,尽略宋国故地。乐毅率燕军主力向东攻破临淄,直捣胶东,半年时间,连克齐国七十余城。燕军另一路偏师攻略齐南之地,破齐内长城直插吕城。南方的楚国原本未参加合纵攻齐,但此时见齐国必亡之势以成,逐诈称援齐,遣军至莒城劫杀齐缗王,收复淮北之地。至前283年初,除了齐将田单坚持抗战,死守即墨孤城外,齐国举国之地均被燕赵秦魏楚五国瓜分殆尽。

  合纵失败及身亡

  六国合纵,本来就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所以根基不深。秦国派犀首出使齐国、魏国,一起征伐赵国,以此来破坏六国合纵,苏秦离开赵国,合纵瓦解了。 齐国乘燕国新立易王,占领了十座城池,燕王让苏秦讨还。苏秦游说齐王:燕王是秦国的女婿,您夺取燕国领土,就是引来秦国的精兵么!所以齐王归还了燕国的这些城池。 燕文侯死,易王立,苏秦与文侯夫人有染,被易王发现,苏秦畏惧被诛,遂离开燕国到齐国去,受到齐宣王重用。其后,宣王死,闵王立,多有与苏秦争齐王宠信的大夫刺杀苏秦,苏秦伤重。齐王捉拿贼人,但不得。苏秦将死时,要求齐王以苏秦作乱为名,在他死后车裂他于市中,使贼人出现。齐王用其计,果得贼人,诛杀了贼人。后来,苏秦为间谍在齐为燕做事泄露,齐国憎恨且愤怒燕国。

  生报死仇

  燕易王的母亲,是燕文侯的夫人。与苏秦私通。燕易王知道这件事,却对苏秦的待遇更加优厚。苏秦恐怕被杀,就劝说燕王:“我留在燕国,不能使燕国的地位提高,假如我在齐国,就一定能提高燕国的地位。”燕王说:“一切听任先生去做吧。”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跑到齐国。齐宣王便任用他为客卿。 齐宣王去世,齐闵王继位后,齐国大夫中有许多人和苏秦争夺国君的宠信,因而派人刺杀苏秦,苏秦当时没死,带着致命的伤逃跑了。齐王派人捉拿凶手,然而没有抓到。苏秦将要死去,便对齐王说:“我马上就要死了,请您在人口集中的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示众,就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 ’,这样做,刺杀我的凶手一定可以抓到。”当时,齐王就按照他的话做了,那个刺杀苏秦的凶手,为了邀功,果然自动出头露面了,齐王因而就抓捕他杀了。燕王听到这个消息说:“齐国为苏先生报仇,作法也太过分啦。” 苏秦死后不久,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一些事实才泄露出来。

  荡荡身后事

  苏秦为了恶化齐赵邦交,使齐广树仇敌,再劝齐王攻宋。公元前286年,齐灭宋。齐国力也渐渐疲衰。同时由于奉阳君向齐索要封邑,齐赵关系又出现裂隙。苏秦频繁的活动,终被齐王和齐大夫发觉。齐王将苏秦车裂于市。苏秦死时,年五十余岁。苏秦死后,燕赵魏秦韩五国联合,在燕将乐毅的带领下大举攻齐,连陷城池七十余座。齐王出逃,被杀。齐国后来虽然又夺回国土,国力却大衰,从此一蹶不振。而燕赵魏秦四国之所以发动这场战争,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苏秦生前活动的缘故。 《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有《苏子》三十一篇,当是苏秦作品或后人所记有关他的事迹的汇集,其中似也包括苏代、苏厉的一些游说之辞。《苏子》是纵横家类中篇幅最多的一部,可见从战国到西汉,纵横家中属于苏氏弟兄的作品或有关材料分量很多,流传也最广。汉以后该书已亡侠。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纵横家书》,其中有十一篇苏秦上燕王或赵王书,不见于《战国策》、《史记》等传世的古籍,另有两篇其部分内容见于《战国策》,这十三篇是现在了解苏秦事迹的重要新材料。六国合纵,本来就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所以根基不深。秦国派犀首出使齐国,魏国,一起征伐赵国,以此来破坏六国合纵,苏秦离开赵国,合纵瓦解了。 齐国乘燕国新立易王,占领了十座城池,燕王让苏秦讨还。苏秦游说齐王:燕王是秦国的女婿,您夺取燕国领土,就是引来秦国的精兵么!所以齐王归还了燕国的这些城池。 燕文侯死,易王立,苏秦与文侯夫人有染,被易王发现,苏秦畏惧被诛,遂离开燕国到齐国去,受到齐宣王重用。其后,宣王死,闵王立,多有与苏秦争齐王宠信的大夫刺杀苏秦,苏秦伤重。齐王捉拿贼人,但不得。苏秦将死时,要求齐王以苏秦作乱为名,在他死后车裂他于市中,使贼人出现。齐王用其计,果得贼人,诛杀了贼人。后来,苏秦为间谍在齐为燕做事泄露,齐国憎恨且愤怒燕国。

其实二者是同一概念

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公元前1600年商族部落首领商汤灭夏创立,商王朝经历17代31王。历经554年,至前1046年1月20日被周武王所灭。商代前期多次迁都,到盘庚在位时,定都于殷,并固定下来,从此商朝也称殷朝。商朝建立后,从仲丁到盘庚的一百多年间,商朝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诸子弟争相代立的长期王位纷争。商朝历史进入中衰时期。为摆脱政治动乱和灾害困扰,商王先后五次迁都:仲丁自亳迁于嚣(今河南荥阳);河亶甲自嚣迁相(今河南内黄);祖乙居庇(今山东定陶);南庚自庇迁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自奄迁殷(今河南安阳市)。盘庚迁殷是商代历史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扭转了商王朝的颓势,走上了中兴的道路,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从此商王朝结束了屡次迁都的动荡岁月,直至商亡再也不曾迁都,迎来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盘庚迁到新邑之后,当时并没有把这个地方叫做“殷”,甲骨文中把它称作“大邑商”,商朝也不称为殷朝。周灭商后,为了表示对商人的轻蔑,便把商都附近商王的田猎区殷原这个“殷”地名称呼商人。于是,商朝也就称为“殷”或“殷商”。这座商朝王都在武王灭纣以后遭到破坏,逐渐废弃,成为废墟,故称“殷墟”。

司马穰苴,本姓田,名穰苴(音:壤居)。春秋时齐国大夫,官至大司马。齐景公时曾奉命击退晋燕之师,收复失地。他深通兵法,后人整理有《司马穰苴兵法》一书。田穰苴墓位于齐都镇尹家村南。墓高10米,南北25米,东西38米,保存较好。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但因为不是田完的嫡传子孙,所以他年轻时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平民。齐景公时,相国晏婴认为穰苴读书很多,智慧超人,又精通武艺,善于演说,文章写得也好,是个人才。于是,便对齐景公说:“穰苴虽然不是田家的正宗后代,但他能文能武,很有才干,您不妨试用此人,看看怎么样。”景公听后即把穰苴叫了来,君臣二人,谈起军事,穰苴运用自己掌握的军事学知识,从古到今,指说形势,很有见地。景公非常高兴,随即任命他做了将军。 司马穰苴坚持以法治军,执法如山。当时正是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战争频繁,这时的齐国经常受晋楚等国的欺负。一次,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阿(今山东东阿县)、甄(zh~n真,今山东定陶县)二城。燕国则出兵侵入齐国的河上地区。齐军顾此失彼,连吃败仗。齐景公便急令穰苴带兵去抵抗敌人。此时,穰苴刚被任命为大将,他怕自己出身平民,被将士瞧不起,无法行使军令,便请求景公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去进行监督。景公当即应允,派了自己身边很亲近的一个大夫庄贾去做监军。 穰苴见到庄贾,两人约定好明天中午在军门会齐,一块整顿军队。第二天早晨,穰苴便到了军营,叫士兵立起一根标杆,测量太阳的影子以掌握时间,同时还调整准确了计时的滴漏,等待着庄贾。 庄贾是景公的宠臣,向来有恃无恐,骄横惯了,根本不把穰苴放在眼里。那天,亲戚朋友都为他送行,酒喝了一阵又一阵,庄贾早把军门会齐的事忘得一千二净了。穰苴等到中午了,见庄贾还没到来,便拔掉标杆,倒掉漏水,独自召集三军,申明纪律,操练队伍。太阳都要下山了,庄贾才喝得醉醺醺地来到军营。穰苴大声问道,“监军为什么到这时才来1”庄贾不以为然,拱拱手说:“今日亲戚朋友为我送行,酒喝多了,所以才来晚了。”穰苴气愤地说:“当将帅的一旦受命,就不能顾家,上了战场,就得舍生忘死。现在敌人都打到我们家门上来了,人心惶惶,国君也急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你我担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临出征哪还有闲功夫饮酒作乐呢”说罢,问军法官说:“军法上对不按时到的将士该怎样处置”军法官回答道:“应当砍头]”庄贾听说要杀头,十分害怕,急忙叫人向齐景公求救。还没等派去求救的人回来,穰苴已经把庄贾处决了。不一会,齐景公派使者拿着符节乘车驰入军营,要求放掉庄贾。穰苴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随问军法官:“骑马闯入军营,该当何罪”军法官说:“应当砍头”使者吓得要死。穰苴说:“国君派来的使者不能杀。但军法也不能不遵守。”说完,令武士把使者的仆人和马都砍了。同时传示三军,以明军纪。 三天后,穰苴率军出征,生病的士兵也争先恐后,土气非常高昂。晋国的军队听说后,吓得慌忙撤退。燕国的军队也赶快退到了黄河以北。穰苴趁机挥军追击,原来丢失的国土全部收回。部队凯旋归来,齐景公率王公百官去郊外迎接,慰劳三军。穰苴因功被任命为大司马,从此他就以司马为姓了。司马穰苴刚直不阿,从不谄媚奉迎。齐景公好喝酒,日夜饮酒作乐,不理朝政。晏婴和司马穰苴都很不满,多次劝谏也无效。有一天晚上,景公要到司马穰’苴家中喝酒,他知道后,全身披挂,在门口等候。齐景公一到,司马穰苴说:“是敌国有兵来进攻,还是国内有大臣叛乱,让您星夜屈尊来我这里”齐景公说:“我来是要和您一块喝酒的。”司马穰苴不客气地说;“您的饮食已有人侍候,我的任务是带兵打仗,实在不敢在寒舍给您预备酒宴。” 齐景公讨了个没趣,只好到别处去了。 司马穰苴对部下将士十分爱护,经常拿出自己的俸禄与大家平分,而他却只领取和老弱士兵一样多的粮食。出征之前,对于士卒的衣食住行,甚至喝水、吃药等,他都亲自过问。 正因为司马穰苴执法严明,以身作则,爱护士卒,才赢得了将士们的钦佩,打起仗来才个个争先,无坚不摧。

司马穰苴年轻时就广泛地阅读兵书,对古代兵书《司马法胸艮有研究,在军事学方面造诣颇深。后来,他在认真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战争实践,创造了《司马穰苴兵法00但司马穰苴在世时并没 有编著成书,齐威王时,组织士大夫追论古代的《司 马兵法》,才将司马穰苴的兵法编入其中,号称《司马 穰苴兵法》,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一卷五篇《司马法》一 书。 司马穰苴的军事思想有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和 《孙子兵法》将战争中的诸因素概括为奇、正这两个对 立统一的因素相仿,司马穰苴则把战争中的诸因素抽 象为轻、重这两个对立统一的因素。他说c“凡战以轻 行轻则危,以重行重则无功,以轻行重则败,以重行 轻则战,故战,相为轻重。”他认为掌握战争的规律关键在于处理好轻、重这两个因素的关系,即所谓“筹 以轻重”。譬如处理战略与战术的关系问题时,战略 和战术都要同时照顾到,但是又要有主次之分,要以 战略统帅战术,这就是“以重行轻”,反之,“以轻行 重”则要吃败仗。 司马穰苴的军事思想中,有着丰富的战术学内容。 在军队指挥方面,他认为“上烦轻,上暇重”,统帅的具体指挥称为轻,统帅的帷幄运筹称为重,统帅的指挥只有轻则陷于繁琐事务,只有重又流于空泛,因此应轻重相节,该具体的就具体,该原则的就原则。在军队训练上,他主张“教惟豫,战惟节”平时训练要从严,战时使用应有所节制。在军队号令方面,他认为“奏鼓轻,舒鼓重”,总是快速前进,部队吃不消,要有张有弛,所以这两种鼓法要交替使用,而以舒为主。司马穰苴特别突出“战参”思想。他说:“攻战守, 进退止,前后序,车徒困,是谓战参。”即攻击与防御交相为用,前进和后退各有限度,队行排列有前有 后,车兵,步卒唇齿相依,在战争中,这些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的错综复杂现象叫做“战参”。在兵器的配 置上也体现这种思想。他说:“兵惟杂”,“兵不杂则不利,长兵以卫,短兵以守”,各种不同性能的兵器只有 配合使用,才能够“迭战则久,皆战则强”。

由于司马穰苴功勋卓著,地位显赫,引起了贵族们的嫉妒。后来景公听信他们的谗言,把穰苴给辞退了。司马穰苴一气之下,发病而死 司马穰苴虽然死了,但他的《司马法》却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的宝贵遗产。

尧 [上古] (前2447~前2307)

尧(约前2447—前2307年),姓伊祁,名放勋,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人 。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十三岁封于陶(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十五岁辅佐兄长帝挚,改封于唐地,号为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境内)。尧从父亲帝喾那里继承帝位,并禅让于舜。他命羲和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 帝尧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

柳宗元 [唐] 唐宋八大家,唐朝诗人 (773~819)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柳家与薛、裴两家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2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破孩。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从皇亲国戚的特权地位跌入一般官僚地主阶层之中。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其父柳镇,官秩一直很低。

狄仁杰 [唐] 千古名相 (630~700)

狄仁杰(630─700),字怀英,阳曲县(今太原市南郊区狄村)人。唐代名臣,武则天时期曾任宰相,杰出的政治家。仁杰的祖父名孝绪,贞观时期任尚书左丞。父亲名知逊曾任夔州长史。仁杰以明经科考及第,被任命为汴州判佐,受到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赏识,提拔为并州都督府法曹参军。高宗仪凤元年(676),狄仁杰为大理丞,一年处理积案涉及17万人。从此以断案如神,摘奸除恶闻名朝野。仁杰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甚至敢于犯颜直谏。仪凤元年(676)九月,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因为误砍太宗昭陵柏树,高宗要治他们死罪。仁杰上奏,据法说理,终于使高宗赦免了二人的死罪。武则天垂拱二年(686)。

武则天 [唐] 中国女皇 (624~705)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zhào),取意“日月当空”(有另一种写法,瞾,取其“双目当空”之意)。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不是唐。 武则天,是一个颇具历史魅力的名字,是一个似传奇而非传奇的历史名人。她是唐王朝开国功勋武士镬之次女,千古名帝唐太宗之嫔妾,高宗李治之皇后。她在佐执朝政30年后,亲临帝位,自封“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封建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帝。她从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她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然史册。

杨贵妃杨玉环 [唐] 四大美女,中国古代十大美女 (719~756)

杨玉环(719年~756年),父亲杨玄琰,任蜀州(今四川崇庆县)司户。祖籍宏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后徙居于蒲州永乐县独头村(今永济市)。玉环幼年父母双亡,寄养于叔父家。开元二十二年(734年),15岁的杨玉环被选为寿王李瑁的妃子,成了唐玄宗的儿媳妇。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最迷恋的武惠妃死去,玄宗深为悼惜,“后庭数千,无可意者”(《旧唐书·玄宗杨贵妃传》)。有人上奏说,杨玄琰的女儿“姿色冠代,宜蒙召见”。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玄宗令高力士将杨玉环召入内禁中。玄宗一见大喜,命她先入籍为女道士,赐号太真。不久,迎入宫中,“不期岁,礼遇如惠妃”。(《旧唐书·玄宗杨贵妃传》)。

晋文公重耳 [春秋战国] 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 ,重耳 (前697~前628)

  晋文公(前671年 或前697年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 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

   貂蝉 [汉] 四大美女,中国古代十大美女 

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古籍上虽没有记载,但文学作品中多有描述,为汉末三国纷争中重要人物之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貂蝉作了进一步的描写和刻划,影响颇大,民间传说尤为动人,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中杰”、“女中英”。小说人物据学者孟繁仁先生考证:貂蝉,任姓,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15岁被选人宫中,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的帽饰)冠,从此更名为貂蝉。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蝉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不久董卓专权。王允利用董、吕好色,遂使貂蝉施“连环计”,终于促使吕布杀了董卓,立下功勋。之后,貂蝉为吕布之妾。白门楼吕布殒命,曹操重演“连环计”于桃园兄弟,遂赐与关羽。

王维 [唐] “田园诗”杰出领导“文人画”南宗鼻祖 (701~761)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别名王右丞,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代表作有《王摩诘文集》等,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其诗如画卷,美不胜收;情景交融,浑然天成;诗渗禅意,流动空灵;无论从诗的题材内容,还是诗歌的艺术丰采上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物生平公元701年,生于蒲州(今运城永济市)。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尉迟恭 [唐] 唐朝名将 (585~658)

尉迟恭(公元585年 —— 658年),字敬德,朔州鄯阳人。青年时以勇武闻名乡里,参加了刘武周起义军,并和宋金刚率军南下,陷唐晋阳、浍州,大败李渊军队,俘虏了永安王李孝基及独孤怀恩、唐俭、于均、齐世良等 5名唐将。公元 620年被李世民战败于美良川,复被围困在介休,经劝降,他和刘武周的另一将领寻相归附了唐朝。李世民让他当右一府统军。时隔不久,寻相等又相继反叛李世民,一些部将对尉迟恭也产生了怀疑,把他囚禁起来,并对李世民说:“敬德骁勇绝伦,今既囚之,心必怨望,留之恐为后患,不如遂杀之”。世民笑着说:“如果尉迟恭真要叛变,他那能在寻相之后呢?”于是令人释放了他,引入室内,赏赐了不少金银财物。

卫青 [汉] 十七史百将传 (~前106)

卫青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霍去病的舅舅,二者并称“帝国双璧”。卫青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新篇章,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 元光二年汉武帝决定改变西汉初期和匈奴和亲的政策,靠“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和兵力,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卫青从公元前129年被封车骑将军开始,共有七次领兵打击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 按《史记》记载其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七百户,《汉书》则有为二万二百户及三万户的不同记载。虽然卫青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他和霍去病不同,对士卒体恤较多,能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最后卫青病死于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嘉其陪葬茂陵。

霍去病 [汉] 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前140~前117)

霍去病(公元前140—公元前117),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名将,汉族,杰出的军事家。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元朔六年(公元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28人,受封冠军侯,又封骠骑将军。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封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

傅作义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1895~1974)

傅作义是一位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1949年 1月,他响应中国***提出的“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主张,毅然率部举行北平和平起义,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完好地归回人民, 200万市民的生命财产免遭兵燹。这一义举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一、青少年时期傅作义,字宜生,1895年 6月27日出生于山西省荣河县(今临猗县)安昌村。这是一个濒临黄河、常遭黄泛灾害的贫穷村庄。傅家世代务农,耕种黄河滩地。父庆泰,年轻时在黄河边摆渡维持生计,逢水浅时,靠背客登岸,挣些脚力钱。后借债租船,贩运煤炭于禹门口至西安之间,稍有积蓄。

薛收 [唐] 唐朝十八大学士 (591~624)

薛收,字伯褒,隋唐时蒲州汾阴(治今山西万荣县西南)人,约生于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卒于唐武德七年(624年)。 薛收薛收生父薛道衡,为隋内史侍郎,侄子为薛元敬。他自幼过继给本家薛孺。薛孺工文史,生性正直,仕于隋,为官清廉。薛收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和教育,孝于父母,刻苦治学,12岁已能文。薛收的生父辞道衡因奏对不称旨,被隋炀帝赐死,天下称冤,薛收也因此不仕于隋。隋末李渊从太原起兵后,薛收入首阳山,聚集人马,准备响应。但:事情被蒲州通守尧君素知晓。尧君素因薛收是著名孝子,就将薛收生母囚禁起来招安他,这样,薛收被迫回城。不久,尧君素想投靠王世充,薛收不愿随从,就潜逃出来,投奔李渊。

柴绍 [唐]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578~638)

柴绍(578—638年),字嗣昌,汉族,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柴绍的祖父柴烈曾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历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亲柴慎,为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便“趫捷有勇力”(《旧唐书·柴绍列传》),以以抑强扶弱而闻名于少年时便当了隋朝元德太子(隋炀帝长子)的千牛备身(陪伴)。唐国公李渊也将三女儿(即后来的平阳公主)嫁给了柴绍。唐朝建国以后封为霍国公,食邑封一千二百户。隋义宁元年四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并秘密派人召当时还在长安的柴绍夫妇。二人接信后,商议决定让柴绍立即自长安启程赶往晋阳,李夫人留下自寻出路。

武承嗣 [唐] 唐朝宰相 (649~698)

  武承嗣(649年—698年),字奉先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武则天侄。历官秘书监,袭周国公。光宅元年(684),授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垂拱元年(685),同凤阁鸾台三品。月余后罢。载初元年(689),授纳言。天授元年(690)进文昌左相。武则天专权,他建议诛杀皇室及大臣中不附者,立武氏宗庙,并要求武则天立他为太子,遭到狄仁杰等人反对。长寿元年(692),罢为特进,后忧郁而死。初入仕途 武承嗣是武元爽的儿子。武则天以天后身份临朝称制,为巩固自己的权势,开始重用其武氏亲属,贺兰敏之死后,武承嗣从岭南被召回京,授职尚书奉御,不久提拔为秘书监,承袭祖父武士彟周国公爵位。

   张仪 [春秋战国] 大秦帝国之纵横,芈月传 (~前309)

  张仪(-前309),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魏国贵族后裔,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其主要活动应在苏秦之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战国时,列国林立,诸侯争霸,割据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纷纷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或“合众弱以张仪攻一强”,防止强国的兼并,或“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张仪正是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列国兼并战争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据《华阳国志》记载,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张仪灭巴,城江州”。这就是说,张仪曾下令筑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城。

   司马光 [宋]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宋朝宰相 (1019~1086)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

裴寂 [唐] 唐朝宰相 (573~629)

  裴寂(573年-629年),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人,唐朝宰相。裴寂出身河东裴氏西眷房,隋末曾任晋阳宫副监,与唐高祖交好,后参与策划太原起兵,将晋阳宫物资充作军用。唐朝建立后,裴寂担任尚书右仆射,封魏国公,曾征讨宋金刚,虽大败而回,但仍深受宠信。此后升任左仆射、司空等要职。629年(贞观三年),裴寂受僧人法雅牵连,被免官削邑,放归原籍,后流放静州,并率家僮讨平山羌叛乱。不久,裴寂病逝,追赠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早年经历 裴寂幼年丧父,由兄长抚养成人。他眉目清秀,姿容俊伟,十四岁时便补任州主簿,后调为左亲卫,历任齐州司户参军、侍御史、驾部承务郎、晋阳宫副监。

   丘延翰 [唐] 

  丘延翰字翼之,曹魏毌丘俭之后裔。《平阳府志·唐丘廷翰传》云:“丘廷翰,唐闻喜人,字翼之,永徽(650~655)时有文名,范越风高弟,尝游泰山,于石室中遇神人,授玉经,即《海角经》也。洞晓阴阳,依法扦择,罔有不吉。开元(713~741)中为县人卜葬地理气,交见太史奏曰:‘河东闻喜有天子气’,朝廷忌之,断其所扦山,下诏捕之,大索弗获,诏原其罪,诣阙下陈阴阳之说,以《天机素书》等书进呈,秘以金函玉篆,号《八字天机》,赐之以爵,拜亚大夫之官。祀‘三仙洞’。撰有《拨砂经》一卷,《铜函记》一卷,《五家通天局》一卷,《金镜图》一卷,《海角经》一卷,《唐蒙求》三卷”。生平从上述记载中,丘延翰的生卒年代不详。

先心后目昧这句话出自《睡经》。先心后目昧,形神意象虚,目星心随启,混沌周行收,对境莫任心,对心莫任境,梦蒙可无相,蒙明处恒持。

当我们开始体会自己身体的生物钟周期时,也在体会着一种循环往复。睡眠,是用最少的干预,让这个周期得以完整进行的一个过程。当我们试图不对它进行干预的时候,它自己就会形成一种力量,去解决身体自身的问题。

睡眠是对这个周期最重要的尊重,陈抟老祖在《睡经》里说的“混沌周行收”,我想大概的意思是,这股周而复始的气,应该不是非常尖锐、非常明确、边界非常清楚的一个状态。

皇宫的神秘和它的封闭是相辅相成的,皇宫内一样演绎着落寞辛酸、爱恨情仇;一样有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和普通人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因为它的封闭而鲜为人知,平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对于深宫中的女人来说,锦衣玉食的物质生活让她们享受到了无限的富贵,但后宫中的勾心斗角、互相倾轧才是更让她们刻骨铭心的。作为女人,即使身为妃子, 她们的命运也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要生存就必须得到皇帝的宠爱,就必须打倒其他的竞争对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后宫就是一个是非之 地,在这里,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皇宫也是一个寂寥地。这里没有知心朋友,也鲜有夫妻间的真正感情。当此环境,更多的皇 帝醉心于*乱的欢畅,迷恋于肉欲的满足,毫无感情可言。后宫佳丽三千,今日须臾不离,明天弃如敝履,不过都是皇帝的消遣和玩物。更有动辄赐死,落得魂散香 消,多么的凄惨悲凉。脂粉飘香、富丽堂皇的美丽后宫,到处布满了陷阱,充斥着嫉妒,暗藏着杀机。在这样的环境之内,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似乎只是一个遥远的美丽童话。

  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成功的帝王为人歌颂,而这些深宫的妃子们,她们只能作为男人的陪衬,或者成为王朝覆灭的替罪羊,被称作“红颜祸水”。我们在这里记录这些深宫红颜,虽然不能改变她们在那个时代的命运,但也能让后人多一些思考,让更多人知晓这些女人的故事。

第一名 美貌是致命的毒药——夏姬

  夏姬是春秋时代的绝色美女,是郑穆公的女儿,大约生于公元前640年或者稍晚一些时候。没人能确切描述她的美貌,她的事迹在《左传》、《列女传》、《谷梁》等古籍中皆有记载。

柏杨《中国人史纲》说:“夏姬是一位绝色美女,从她的沧桑经历和因她引起的国际战争,我们可以肯定她一定是世界上最最具有魅力的女子之一。”的确如此, 在她身上发生的一连串故事似乎可以表明,在中国历史上,及至世界历史上,都难找出第二个人能比得上她那么吸引男人的了。夏姬的一生,可谓情色的一生。她除 了用温软的酮体诱惑男人之外,在历史文字的夹缝里,再也找不到哪怕是微如芥末的可圈可点之处了。这也是中国历史的特点,高者扬之,低者抑之。让好的更好, 让不好的更不好。即好名声给予你的是加号,坏名声给予你的是减号。这位性感尤物,因此成了红颜祸水的代名词,被卫道士们咒为“不祥之人”。我们用现代流行 的话,称她为“情人杀手”或“情色毒药”,怕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详细

第二名 最杰出的美女间谍——西施

  吴越争霸,西施因天生丽质,和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西施以身报国,用美色作武器,把吴王迷得无心国事,众叛亲离,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灭后,西施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

 这位美人的使命非常简单,那就是做一个出色的间谍,迷惑一个君王,搞乱一个国家。在吴国的宫廷岁月里,西施既要周旋于后宫争斗,又要处心积虑地引诱吴王 不理朝政。虽然她完成了任务,但是她所经历的痛苦和无奈谁又能真正理解。做为越国人,她对国家忠义,可是在吴国人看来,她是一个祸乱国家的罪人。历史孰是 孰非,不是西施一个女子能够决定的。她留给我们的,是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和她非同常人的别样人生……详细

第三名 死相最凄惨的妃子——戚夫人

  女性的美貌往往对男性才具有杀伤力,对女性不管用。假如这个美女不自量力,倚仗美貌横挑强邻,美貌就会变成自 戕的匕首。在中国历史上,自恃美貌,横挑强敌,死得最惨的美女当属西汉刘邦的妃子戚夫人。后人常常将戚夫人之死归咎于吕后的残忍。但是,在当时那种她不杀 别人、别人就杀她的社会环境下,吕后做的事符合她的性格。戚夫人之死最该负责任的是她本人,戚夫人不懂得政治斗争的规则,仅仅凭刘邦的宠幸就屡屡挑衅吕 雉,从一开始就陷入不对等的局面。她的错不在美貌,而在于高估了美貌的力量。

 戚夫人出生于山东定陶,山东是个好地方,不仅出圣人,也 出美女。戚夫人的美貌自不用说,否则怎能被刘邦相中。戚夫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为卑微的后妃之一,戚夫人的父亲是男奴,为当地的一个土财主抬轿子,戚夫 人的母亲是女奴,为别人洗衣服,所以,戚夫人一出生就注定是一个卑贱的女奴……详细

第四名 不幸的妃子幸福的母亲——薄姬

  薄姬,人如其名,她在家庭生活方面的遭遇,尤其在夫妻情缘上,薄之又薄。汉宫岁月,她没有得到刘邦的宠爱,只 有一个儿子相依为命,在互相倾轧的后宫苟活。当时,吕雉和戚夫人的争斗如火如荼,谁都没有在意这个谨小慎微的薄姬。可是就在戚夫人惨死,吕氏一族覆亡之 后,大汉天子的宝座竟然落到了薄姬的儿子头上,薄姬摇身一变,成了大汉王朝的皇太后。多年的争斗却让薄姬捡了个大便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薄姬又是一个有 福之人,她躲过了吕雉的血雨腥风,和自己的家人尽享天伦,也享受到皇太后的尊荣,可谓是最幸福的母亲。

 薄姬是苏州人,她的父亲薄生在 秦朝之时与从前魏国的宗室之女魏媪相好,未婚而生下了她。(书上说的是“与魏媪通”,可不是与之婚啊。)——薄生是苏州人,想来是英俊少年,而魏媪原籍魏 国,则是山西人,两人的家乡相距遥远,简直山高水长,不知怎么会相遇的?想来是战乱之中颠沛流离,青年男女因而千里相会,产生了感情,当然谈不上什么婚 姻。更糟的是,还没来得及结为夫妇,薄生年纪轻轻就死在了山阴。魏媪拉扯着一双儿女,在乱世之中苦苦求生……详细

第五名 让帝王魂牵梦萦的妃子——李夫人

  我们所说的这位李夫人是西汉武帝刘彻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生死难忘的一位。可惜的是,由于女性在当时地位低下,李夫人的名字没有留下来。李夫人的出身很卑微,是一个地位低下的歌女。

 刘彻一生美女无数,杀起美女来也是毫不含糊,但偏偏对李夫人情深义重。不知情者,会以为李夫人是运气好,看过了她的故事,就会知道,李夫人的幸运完全是 靠她的智慧赢来的。人类社会毕竟是一个以貌取人的社会,糟糕的外表往往会埋没了出色的才能。以最美的一面示人是礼仪的需要,也是展示你魅力和能力的必要手 段……详细

第六名 最贤良淑德的妃子——班婕妤

  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妃子,虽然没有她的情敌赵飞燕那么出名,但是熟悉中国诗词的人应该很熟悉她,唐代大诗人王昌 龄曾经为她写诗赞美她:“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容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连辽代皇后萧观音为《十香词》写序时,也曾作了一首诗从侧 面赞美班婕妤:“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就是这样一位贤良淑德的妃子,在赵氏姐妹的打击之下,选择急流勇 退,最终保全了性命,不失为明智之举。

 班婕妤(公元前48年—2年),西汉女辞赋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祖籍楼 烦(今山西朔县宁武附近)人,是汉成帝的妃子,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 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详细

第七名 绝世美人成女奴——淑妃冯小怜

  从北魏分蘖而出的南北朝北齐高氏王朝,就是一个短命王朝,共历六帝,28年。高氏一门仿佛中了魔咒,王朝短 命,君王昏暴,几代帝王都没有活过40岁。大概是天谴吧。也有历史学家分析高家患有家族性遗传精神病,代代相传,不能自控。再加上不受约束的权力,其行为 就更加放诞,不可思议。一个比一个接力赛似的为所欲为的荒唐悖逆、**、*荡、嗜血,贯穿了这些帝王们的全部人生。行径几与禽兽同,就连他们的母亲娄太后 也痛恨的大骂道:“英雄的父亲怎么生出这些禽兽儿子!”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北齐王朝的灭亡,非天要亡,而是历史淘汰的必然结果。而高家妇女 们的下场,则一个比一个凄惨,不是出家为尼,就是血溅香魂。更有胡太后、穆皇后坠身青楼,冯小怜为奴作婢。这些帝王之家如花似玉的绝世美眉,留给后世的是 惊世的哀伤和绵绵的感慨。

  北齐和北周都是从北魏分蘖而出的,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兄弟结怨,胜于世仇。因此,两国多年战争不断。 北齐占有黄河以东以及淮水以北的土地,北周占有黄河以西及秦岭以北的关陇地区…

第八名 唱衰大唐王朝的贵妃——杨玉环

  杨贵妃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堪称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 女。这样一位绝世美人,27岁时被李隆基册为贵妃,受到了唐明皇无尽的宠爱,同时也见证了大唐王朝的由盛而衰。很多人说杨贵妃是红颜祸水,是安史之乱的始 作俑者,因此才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而平心而论,一个王朝的命运真的就因为一个女人而改变吗,这未免太高估了女人的力量。历史如过眼云烟,佳人难再得,我 们唯有透过一篇篇诗词来看那个时代,看那段难舍难分的帝妃之恋。

  杨家有女,选为王妃

 杨玉环(公元719—— 756年),体态丰腴,姿容绝丽,内涵丰富。生于成都,十岁时父亲去世,到洛阳投靠在“公务员”叔父门下。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府之国自古就是盛 产美女的地方,杨玉环自然吸取了巴山蜀水的万种风情,年方十六就已艳名远播。所谓艳名,非仅指她的如花样貌,更是指她具有绝代的风华……详细

第九名 宁为贫家妇,不做帝王妃——贵妃王珠

  先哲说:性格即命运。这话用在唐德宗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纵然那个时代的夫权与皇权的气势是多么巨大,但唐德宗性格中的耐久性和意志力的缺陷,足以冲 销这种气势,从而演变为最大的社会悲剧和最深的爱情悲剧。唐德宗的一生,可说是悲剧和悲情的一生。他志大才疏,察人不明,心无常性,大悲大喜。即位之初, 鸿鹄满志,开展削藩大计;然而,几经挫折失败,最后竟灰心丧气,懦弱如小妇人一般,从而使藩镇开始了真正的割据。其实人一生都要经过几次失败,失败并不可 怕,但德宗的极端性格,竟使惶惑和信心的缺失变得比失败更加可怕。德宗在对待自己的爱情方面,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的情绪经不起挫折,容易走极端。他爱慕 贵族**王珠,封为贵妃,然王珠**入宫后,不爱锦衣玉食,常伴粗茶淡饭,不爱凤冠霞帔,偏喜缟衣素服,并时刻要求德宗放她出宫。不管他怎么降恩于她,就 是得不到她的爱。德宗气恼之下,命令放出,并谕旨官宦人家皆不得娶之。元士会与王珠一见钟情,为不违背与德宗的前约,元士会辞了官职,甘愿一辈子流落民间 务农。真是历史上的奇人奇事。

  帝国衰微,矛盾天子

  要搞清楚王珠与德宗的爱情故事,我们首先要了解德宗其人和他的时代。纵观德宗的一生,无论是他的性格还是他的行动,都充满了极大的矛盾和浓厚的悲剧色彩……详细

第十名 最绝“老夫少妻”的女主角——万贞儿

  万贞儿以一个卑微的宫女,半老徐娘之身,竟一举夺宠,宠冠后宫,做了二十多年无名有实的皇后。个中缘由,无人能晓。至于宪宗的两个皇后吴氏和王氏,一 个是新婚伊始便守活寡,一个是当了一辈子的傀儡。万贵妃人老珠黄,却未失宠于皇帝,这真是让旁人百思不得其解,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万妃具有与众不同、风骚入 骨的狐媚手段了,就此说来,万贵妃倒是当之无愧的最有魅力的女人!

  少年陪伴,渐生情愫

 万贞儿出生在一个中途没落 的家庭里,因她的父亲受到罪亲的牵连而被谪居霸州。为了让自己日后有所依靠,他把年仅四岁的女儿送进皇宫做了宫女。年幼的万贞儿入宫后十分懂事乖巧、聪明 伶俐,深得明宣宗皇后孙氏的喜爱。一眨眼十五年过去了,到了正统十四年,万贞儿已经成了一位十九岁的妙龄少女。但却没有像她父亲所期望的那样得到皇上的宠 爱,而是被已经成为太后的孙氏派去照顾年仅两岁的皇太子朱见深……详细

第十一名 皇帝翻脸不认亲的妃子——童妃

  公元1644年3月19日,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历时276年的大明王朝土崩瓦解。北京政权灭亡后,南京便自然肩负 起了延续明朝国祚的重任。可惜所立的弘光皇帝朱由崧是个酒色之徒,整日追欢逐乐,得过且过,毫无家国之危,军国大事,悉遵马士英的佞心。还常自得地说: “天下事,有老马在。”自己则沉醉于一帮奸臣和宦官的拍马溜须的奉承之中,怎么荒唐怎么来。南明政治先天不足,又君昏臣佞,各逐其利。清廷兵锋正盛,南明 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内讧自是不断,却不知危殆,又闹起了一桩桩宫廷疑案,如大悲案、太子案、童妃案等,大臣们借机倾轧,互相抠鼻子挖眼睛,加速了弘光小朝 廷的灭亡。其中最小的乱世王妃“童妃案”,竟使得明末赫赫有名的东林党和复社彻底归于失败,而抗清士人从此志消。

  战乱王妃,相濡以沫

  童妃陪伴着福王,也算凄苦中捡拾的一丝温热的炭火,使福王度过了最难堪的一段岁月。日子虽然清苦困顿,前 路渺渺,又缺衣少食,但他们相亲相爱,贫寒中也有快乐。童妃是美女加才女,吟得诗文,度得小曲,在福王绝望的时候,童妃都想着法子逗福王开心。福王多次感 激地对童妃说:等将来形势好转了,一定举行告庙仪式,隆重的、正式的册封童妃……详细

第十二名 身世扑朔迷离的妃子——董鄂妃

  董鄂氏的一生可用“红颜薄命”四个字概括,她的悲剧不仅在于她入宫前的特殊经历,更在于无法挣脱满蒙联姻的桎梏,她的一生给后世留下太多的话题。她的 身世、她的得宠以及顺治在她去世后的出家之念,都给她短暂的生命增添了令人回味的因素。翻开历史,让我们揭开董鄂妃的神秘面纱吧。

  身世之谜,扑朔迷离

 在所有清一代的宫掖中,董鄂氏都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人物。民间还一度盛行董鄂氏实际是汉女的说法,此人名董白(字小宛),系苏州著名歌伎,才貌双全。 在清军南下时董氏被掠,因貌美绝伦而被送至北京皇宫,成为顺治帝的宠妃。实际上,这位苏州名伎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就已经被江南才子冒襄金屋藏娇, 媒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钱谦益。而清军在顺治二年南下时,冒家的财产确实被洗劫一空,但董小宛并未成为战利品被送到北京。董小宛因肺结核病医治无效,在顺治八 年去世,享年28岁。显而易见,董小宛并非董鄂妃……详细

第十三名 兔死狗烹的牺牲品——年妃

  出自汉军镶黄旗的年氏,如果不是年氏家族所在的佐领拨给了四阿哥,她未必能当上雍亲王的侧福晋,也未必能当上皇贵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极其偶然的调 拨,不仅决定了年氏的一生,也影响了年氏家族其他人的命运。年贵妃天生不是搞政治的,婚姻把她卷进了一个又一个的政坛漩涡,当阴谋已经成为阳谋时,心力交 瘁、不堪重负的她已经走在通往黄泉的路上……

  联姻皇家,女人酸甜

 按照清代的规定,每位皇子到一定的年龄都可以得 到一个佐领作为他的仆从,四阿哥大约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得到年氏家族所在的佐领。那一年皇太子的叔外公索额图被皇帝幽禁,四阿哥已经感觉到皇太 子遇到了麻烦。一旦皇太子被废,他本人谋求皇储的机会就到了。他当然知道,要赢得父皇康熙的认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尽管如此艰难,四阿哥还是暗中网罗人才, 以便当机会到来时能全力一搏……详细

第十四名 身陷政治漩涡的妃子——珍妃

  在清末历史上,除慈禧之外,珍妃就是最具传奇色彩、最受人瞩目的妃子了。珍妃是光绪皇帝最宠爱的情人,隆裕皇后最嫉妒的妃子,也是慈禧太后最痛恨的女 人。她是维新变法中的弄潮儿,也是宫廷斗争中可怜的牺牲品;她曾受过良好的教育,也因多次违制而获杖责,她曾有过不同凡响的政治抱负,却因此而死于非命; 她在幽禁多年后被投入冰冷的井水,却在死后享尽了连她自己都想不到的哀荣。虽然她只活了短短的25年,但在其逝后的一百多年里,人们依然对她的故事津津乐 道。每当人们游览至故宫,都会在“珍妃井”边追古抚今,为她和光绪的爱情落泪,为珍妃多舛的命运唏嘘,虽然这里早已物是人非,香魂远逝……

  维新启蒙,师从汉人

  十九世纪末的广州城,外商云集,风气开明。珍妃和她的姐姐(即后来的瑾妃)自幼跟随伯父长善在这个开风气之先的城市长大。珍妃聪明乖巧,长相伶俐,很受伯父的宠爱……详细

第十五名 敢跟皇帝离婚的妃子——末代皇妃文绣

  自古红颜多薄命。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造就了200多个公认的皇帝,也产生了至少几十万名后宫嫔妃。这些具有国色天香的美貌女子,除少数能得 到皇帝恩宠,从而改变命运外,多数妃子命运不济,如寂寞深宫花。但有一个后妃却恰恰相反,这就是文绣,末代皇帝溥仪的淑妃。文绣作为合法的为社会公认的皇 妃,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敢于向封建皇帝提出离婚(此前也有一位王妃,就是唐德宗时的贵妃王珠)并诉诸法院获得成功的皇妃之一。从而也就从根本上摆脱了婉容那 样的悲惨命运。文绣的美,美在有内涵,她有独立的思想和追求自由幸福的勇气,她自己决定自己的行动,自己的未来,早早地跳出了“火坑”,没有为那个时代殉 葬。她走上社会,自食其力,最后在北京一所私立小学当上了国文教师,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当过教师的皇妃。

 中国末代皇妃文绣(1909年12月20日~1953年9月18日),小名蕙心,自号爱莲。姓额尔德特,学名傅玉芳。是满洲八旗中的鄂尔德特蒙古族,在 八旗中属于上三旗的镶黄旗。清顺治元年(1644年),家族跟随多尔衮入关……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