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不全的意思
残缺的意思是因为残余短缺而显得不完整。近义词有支离破碎、满目疮痍、千疮百孔。反义词有完好无缺、完好无损、巨细无遗等等。
词语出自毛泽东《论持久战》:“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
莫高窟
词语造句:1、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金碧辉煌的敦煌莫高窟壁画早已经褪色,许多雕刻早已经变得残缺不全。2、战乱时间,许多国家优秀文化典籍都变得残缺不全,造成很多经典的缺失,真的十分遗憾。是国家文化历史上的一大重创。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瘥后防复”是后人根据《内经》“治未病”的思想总结而来,并非《内经》原文。
《内经》对“治未病”的观点有:“阴平阳秘精神乃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上工治未病”等等。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
它成书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在东汉至隋唐时期仍继续修订和补充,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名称由来:《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被收录于“医经”中。
黄帝内经:所谓“医经”,就是阐发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学理论之著作。之所以称之为“经”,是因为其重要性。古人把具有一定法则、一般必须学习的重要书籍称之“经”,如儒家“六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浅显的“三字经”等。
之所以称“内经”,并非像吴昆《素问注》、王九达《内经合类》所称“五内阴阳之谓内”,也不是张介宾《类经》所说“内者,生命之道”,而仅仅是与“外”相对为言。
这和“韩诗内传”、“韩诗外传”,“春秋内传”、“春秋外传”,《庄子》的《内篇》、《外篇》,《韩非子》的《内储》、《外储》之意相同,只是《黄帝外经》及扁鹊、白氏诸经均已散佚不传。
本文2023-08-22 14:28: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7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