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子香诗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2收藏

铃子香诗词,第1张

零陵香一物,长期存在于传说中。传说《离骚》里“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的蕙,就是零陵香。这个名字太美了,刘禹锡有朋友去当湖南永州牧,他马上就说,啊那个地方长满了零陵香哦,“零陵香草满郊坰,丹穴雏飞入翠屏”,听上去十分向往。零陵这个地方,因有舜帝之陵、二妃之泪、屈子之魂而变得云雾缭绕,凄风苦雨,愁气冲天。后世之人来到这里,不是凭吊,就是招魂。连零陵山里出产的一株香草,都是零陵山中妃子的眼泪化成的雨雾浸润了的。

只是这株香草,魏晋时名蕙或薰,南朝时名零陵香,唐朝人接受前面的说法,薰草即蕙草即零陵香。至北宋苏颂集前人所说,下了结论说零陵香是因为生在零陵山谷是有此名。叶子像大麻,对生,方茎,气味像蘼芜,七月中旬开花,非常香。

到李时珍那里,说得更仔细了:古时候在祓禊除秽的时候要烧香草迎接上神,熏香祛味,故名薰草。但现在叫永州过去叫零陵的这个地方,不出薰草。古名零陵的这个地方,现在叫全州,是湘水的源头所在,山深水沛,盛产薰草。现在当地人管这种草叫广零陵香,才是真正的零陵香。

但翻阅《中国植物志》,是查不到薰草、蕙草或零陵香的,薰草是不存在的,蕙草也不是蕙兰的简称,零陵香只是别名,后人甚至把这个名字安在了罗勒的头上。

在古籍中寻找零陵香的芳踪已经迷失了,《梦溪笔谈》指了另外一条路:“零陵香,本名蕙,古之兰蕙是也,又名薰。《左传》曰:‘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即此草也。唐人谓之铃铃香,亦谓之铃子香,谓花倒悬枝间如小铃也。至今京师人买零陵香,须择有铃子者。铃子,乃其花也。此本鄙语,文士以湖南零陵郡,遂附会名之。”

我觉得沈括后面这句分明是在吐槽。言下之意是像刘禹锡这样的文科生,一点科学素养都没有,听到风就是雨。一听到铃铃,马上就想到零陵;一想到零陵,马上就想到湘水,一想到湘水,马上就楚客悲湘妃怨了。但这个十年还有香味的铃铃香或铃子香是什么呢?他也没明说。

一个日本人给出了答案。石户谷勉在他的《中国北部之药草》提到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去中药店买一株零陵香,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了。这本书上也同样默默吐槽,他说“宋苏颂谓此植物之叶如麻,两两相对,茎方。但大观本草所绘之蒙州零陵香,其叶呈卵形,互生,花生于叶腋。著者于中国药肆购得之零陵香,即为花朵腋生之Lysimachia属植物,为近似Lysimachia sikokiana之种类。其形态与中国本草之蒙州零陵香相似。蒙州为广西平乐府永安州之地。”

中国文人画曾经在北宋时达到过一个高潮,格物致知,禽鸟和植物都画得十分生动写实,与现在的科学画几乎没有什么两样,但入明以后却跑偏了,跑偏的结果是后来的格物画多半如同《本草》或《野菜谱》那样,远看是丛茅草,近看是丛草茅。粗陋简劣,目不忍睹。如果《本草图经》里的插图可以像北宋画苑鸣禽图里的植物写生,哪里用得着这么麻烦去考据?

Lysimachia属是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此属中的灵香草正是著名的香草。本草衍义说“零陵香,至枯干犹香,入药绝可用。妇人浸油筛发,香无以加。此即蕙草是也。”灵香草正是干后有浓郁芳香、产地广西北部湖南南部、可以浸油梳头等等,这些都可以和零陵香联系起来。还有就是叶子互生,花**。花朵如铃,倒悬于枝间。

零陵香又可写作零苓香,类书《事林广记》有“煠姜”法:“肥嫩姜不拘多少,去皮切作两片,入甘草香、白芷、零苓香同煑至熟,切作薄片,晒干,用油煠。肥白香脆可爱。”书中另有“白酒曲方”,需用到木香、当归、砂仁、藿香、零苓香、川椒、白芷等药材,而现今的山西竹叶青酒,是以汾酒为底酒,加广木香、紫檀香、公丁香、零陵香以及当归、砂仁等药材和竹叶浸泡而成。两个方子的药材多有重合,可见宋元时期零陵香是写作零苓香的。

明朝严嵩的《钤山堂集》里有记载嘉靖皇帝的赏赐:赐玲珑雕花玉带、赐花金筒簪之丁香零苓香草万年松、赐书面扇水精蝉坠子、赐刻花合香牌子、赐金箱奇南香带、赐银八宝亦曰八吉祥锭胜珊瑚犀角珠子名状各异……

让我挑出几个眼熟的字眼:零苓香、刻花合香牌子、香带,打乱重新组合一下,仿佛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熟悉的画面:《红楼梦》第十五回,“北静王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此是前日圣上亲赐零苓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到十六回,林黛玉葬父来归,“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蕶苓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

林黛玉。(图源网络)

林黛玉。(图源网络)

《红楼梦》一书,流传有各种版本,每个版本各字都有少许出入,就这个念珠串,同一本书不同回文就有两种写法,可见是传抄之误,翻拣不同版本,计有草字头的蕶苓、鸟字旁的鹡鸰,还有古里古怪的(上艹下脊)苓,几个字排出来一看,便知是从零苓→蕶苓→(上艹下脊)苓→鹡鸰,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红楼梦》的作者熟读各种典籍、知晓各种传说,惯于把中国文化意象上的密码打乱重新组合。让我来解读一下这一段:皇帝赐的零苓香念珠转了两遍手到了林黛玉手里,黛玉没收。这里的密码是:(一)零苓香/零陵香出自零陵也就是舜陵,(二)黛玉号潇湘妃子住在潇湘馆门前有千竿竹子她又爱哭。不觉得和文章最前面提到的舜陵(零陵)和娥皇女英二妃哭出湘妃竹死于洞庭湖被称为湘夫人的传说万分的贴合吗?这里的两个文化符号就这样严丝合缝地对上了。

这时再来看刘禹锡《清湘词》的诗意“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雨中收”有醍醐灌顶、灵台清明之感。读书至此,那些总有点不明所以的疑问,便有了解答。不然伶仃兀突地出现一个鹡鸰香串何等莫明其妙,只有这串念珠是零苓香时才都通了,可以把一颗心落在胸膛里,欢美顺畅。

至于为什么黛玉没收那串零苓香念珠,那是传说中二妃在九嶷山没有找到零陵投水而死,她们并没有归到舜陵里,而是成为了湘水之神湘夫人;黛玉少女而夭,潇湘妃子只是她的别号,零陵到底和她没关系。零陵香是《山海经》中传说的香草,就让它回到传说中去。“若问灵均旧纫佩,零陵香出古湘中。”

一、概述 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 Hand-Mazz)�别名黄花苗、黄花地丁、婆婆丁 等,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1、蒲公英植物学形态 蒲公英根为纺锤形或圆锥形,垂直生长,入土较深,单一或分枝。地上茎不明显,高10-25cm,全株被白色疏软毛,含白色乳汁。根出叶铺散,呈莲座状,叶片倒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约15cm�宽约5cm,大头羽裂或羽裂,袭片三角形,全缘或有数齿,顶端稍钝头或尖,基部渐狭细成柄,无毛或有蛛丝状细软毛。春或秋开花,花茎比叶短或等长,但结果时则伸长,有蛛丝状毛;头状花序直径约35cm,总包片草质、绿色,部分可带淡红色或紫红色,顶端有或无小角,有白色蛛丝状毛;舌状花鲜**,顶端有红色细条,两性,雄蕊5 个,雌蕊1个,子房下位。瘦果倒披针形,土黄或黄棕色,长约4cm,有纵楞与横瘤,中部以上的横瘤有刺状突起,喙长6-8mm,冠毛白色,成熟时黄褐色。

2、蒲公英生物学特性 蒲公英属短日照植物,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有利于抽薹开花;较耐荫,但光照条件好,则有利于茎叶生长。适应性较强,生长不择土壤,但以向阳、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生长较好;早春地温1-2℃时即可萌发,种子在土壤温度15-20℃时发芽最快,在25-30℃以上时则反而发芽较慢,叶生长最适温度为15-22℃.

3、蒲公英资源分布 世界许多国家如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均有野生或种植的蒲公英。蒲公英在我国的分布则更为广泛,华北、华中、华东、东北等区的许多地方,春、夏、秋三季,田野、路旁、山坡,以及房前屋后,均有蒲公英生长;人工栽培蒲公英的单位或个人也日益增多。蒲公英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二、蒲公英用途

1、蒲公英药用价值高 蒲公英能治病疗疾,古籍早有记载。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曰:“女人乳痈肿,水煮汗饮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疗肿… … 乌须发、壮筋骨。白汁:涂恶刺、狐尿刺疮,即愈。”现代医学也已研究证实,蒲公英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根所含的多种三萜醇为蒲公英甾醇、 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苦素及咖啡酸、菊糖、果胶:全草含肌醇、天冬酰胺、苦味质、皂甙、树脂、菊糖、果胶、胆碱:花含 毛茛黄素、维生素B 2等。蒲公英对金**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及 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浓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杀菌作用。长期、大量事实证明:蒲公英是一味珍贵的中草药,性味甘、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消炎、凉血、利尿、利胆、轻泻、健胃、防癌等多种功能。主治:急性乳腺炎、腮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疗毒疮肿、急性结膜炎、咽炎、感冒发烧、急性扁桃体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 肺炎、胆囊炎、急慢性阑尾炎、泌尿系统感染、 骨髓炎、阴道炎、盆腔炎、十二指溃疡、痤疮、粉刺、结石症、以及多种癌症等数十种病症。其验方广泛流传于民间,许多医书和报刊杂志也我有刊载。

2 、蒲公英食疗效果好 蒲公英不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栽培的,均为营养丰富的特种蔬菜。鲜嫩蒲公英全草的可食部分约为84%,而每100g,可食部分含蛋白质48g,脂肪11g,糖类50g,粗纤维21g,钙2160mg,磷930mg,铁102mg,胡萝卜素735mg�维生素B 1003mg,维生素B 2039mg,维生素c470mg,尼克酸19g。蒲公英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它不是普通的普通的特种蔬菜,而是一种珍贵的食疗佳蔬。如何食用?《本草纲目》有句云:”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由此可见,蒲公英可以炒熟吃,也可作凉拌菜。当然,还可与其他菜肴和佐料配伍,烹调成各种色香味俱佳食疗佳品。如蒲公英炒肉丝,因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能,猪肉具有滋阴润燥、补中益气效果,两者配伍制作成菜肴,不仅口味鲜美,而且能提供多种营养,因而可食疗感冒、胃炎、咳嗽、便血,以及疗毒疮肿等症;蒜茸蒲公英,可食疗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急性结膜炎、胆囊 炎、胃炎、肝炎、疗疮肿毒、瘰疠等病症;蒲公英绿豆汤可食疗多种炎症、尿路感染、大便秘结等。此外,厂家还可采用深加工的方法,将蒲公英制作成蒲公英咖啡、蒲公英饮料及多种保健食品出售,既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还能促进蒲公英产业的发展,真是一举可多得。

3、蒲公英具有一定的美容作用 蒲公英不仅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食疗佳蔬、疗疾良药,而且也在美容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不论你是干性皮肤、油性皮肤、老化皮肤,还是雀斑、色素斑、皮肤炎、粉刺,以及痤疮、须疮、白发、脱发等,蒲公英都能帮你消除”美中不足“,摆脱烦恼,使你”白壁无瑕“,容光焕发。如蒲公英与连翘、木贼配伍,可用于皮肤保健——治青春痘;蒲公英与马齿苋配伍,可用于治疗油彩皮炎;蒲公英煎汁后过滤,取汁涂抹面部,可以用于治疗干性皮肤蒲公英捣烂后掺入蜂蜜,可以用于治皱老皮肤;蒲公英鲜花煮汁,早晚涂面部,可用于治雀斑 、色素斑;蒲公英汁、香芹菜汁混匀后作润肤液,可用于治疗白化色素斑等。

4.蒲公英可以用作兽药 蒲公英不仅是人类的食疗佳蔬和疗疾良药,而且也能在畜牧兽医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既可作为珍贵的饲料添加剂,又可治疗多种家畜的多种疾病。如蒲公英全草加水煮汁灌服,可治疗家畜上呼吸道感染;蒲公英煎水热洗患部,可治疗家畜乳房炎;蒲公英、紫花地丁、冬瓜子配伍,可治疗家畜肺气肿、发烧气喘;蒲公英与茵陈蒿配伍,可治疗羊尿涩疼、发烧肚胀;蒲公英、王不留行共研细末,以黄酒、红糖为引,可治疗母畜缺乳;蒲公英煎汁加 白糖调 服,可治疗牛、马鼻出血;蒲公英、杏仁、明矾煎汁温服,可治疗牛、马喉炎;蒲公英、黄菊花共捣烂敷患处,可治疗家畜痈肿疗疮等。

5、蒲公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百花汇》、《群芒谱诠释》等专著对蒲公英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均有翔实介绍。虽然《百花汇》也指出:“蒲公英没有牡丹的娇艳,没有玫瑰的香浓,没有樱花的雪白 ,但它貌凡而内秀,生命力极强。” 蒲公英内秀的主要表现:一是朴实无华,长势极旺,颇为状观:二是春、秋两次开花,春季花期极早;三是花虽不大,不及牡丹、玫瑰、樱花之艳丽,但其花量大而纯,别具一格,也颇受人们喜爱;四是用途广,可一举多得,事半而功倍。其生命力极强的主要表现:一是种植一次,可利用多年;二是花罢成絮,因风而飞,落湿地即生;三是不择土壤,虽瘦薄之地,也可茁壮成长;四是耐寒、耐热、耐旱、耐涝、抗病虫,自然灾害极少;五是可与各种杂草抗争,并战而胜之。因此,蒲公英无论是地被种植还是盆景栽培都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以下是

http://wwwdiary365net/member/photo/200311/2003212419201444jpg

这两张是罕见的紫色的

http://wwwzghltcom/UploadFile/2005-7/200571111448302jpg

http://wwwzghltcom/UploadFile/2005-7/200571111830871jpg

罕见的绿色的

http://codata163com/upload/forum/25/1115702401380jpg

蒲公英壁纸

http://wwwmm555com/html/zmbz/zhiwubizhi/20050920131724htm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有

请到以下两个下载地址下载:

http://wenkubaiducom/searchword=%D6%D0%D2%BD%B9%C5%BC%AE%D5%E4%CF%A1%B3%AD%B1%BE%BE%AB%D1%A1&lm=0&od=0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D6%D0%D2%BD%B9%C5%BC%AE%D5%E4%CF%A1%B3%AD%B1%BE%BE%AB%D1%A1&from=class&format=

全世界120种以上

属中文名:蒲公英属

属拼音名:pugongyingshu

属拉丁名:Taraxacum

描 述:Taraxacum Weber 蒲公英属,菊科,120种以上,大部产北温带,少数产热带南美,我国近100种,其中如蒲公英T mongolicum Hand-Mazz入药,橡胶草Tkoksaghyz Rodin 的根含橡胶6-28%,新疆、甘肃、陕西等地有栽培。多年生草本;叶基生,倒向羽状分裂或琴状羽状分裂或有时近全缘;头状花序生于花茎之顶,花全部舌状,两性,**或白色;总苞片2列,外面的较小而广展或下弯,内面的直立而狭;花序托秃裸;瘦果纺锤形,有棱,顶部延长成一喙,喙端冠毛丰富。

部分物种:

阿尔泰蒲公英

白花蒲公英

白缘蒲公英

白缘蒲公英(原变种)

斑叶蒲公英

苍叶蒲公英

藏蒲公英

策勒蒲公英

长角蒲公英

长锥蒲公英

朝鲜蒲公英

川甘蒲公英

川西蒲公英

垂头蒲公英

葱岑蒲公英

葱岭蒲公英

大刺蒲公英

大头蒲公英

丹东蒲公英

滇北蒲公英

东北蒲公英

东天山蒲公英

短喙蒲公英

堆叶蒲公英

多裂蒲公英

多毛蒲公英

多葶蒲公英

二色蒲公英

反苞蒲公英

绯红蒲公英

粉绿蒲公英

光苞蒲公英

光果蒲公英

寒生蒲公英

和田蒲公英

黑柱蒲公英

红果蒲公英

红角蒲公英

华蒲公英

荒漠蒲公英

灰果蒲公英

尖角蒲公英

角苞蒲公英

芥叶蒲公英

拉萨蒲公英

丽江蒲公英

林周蒲公英

参考资料:

植物通网

蒲公英

蒲公英

蒲公英学名:Taraxacum officnala

蒲公英英文名:Dandelion

蒲公英拼音名:Pu gong ying

蒲公英拉丁名:Herba Taraxaci

蒲公英科别:菊科 Compositae

蒲公英别名: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凫公英(《千金方》)、蒲公草、耩褥草(《唐本草》)、仆公英(《千金翼方》)仆公罂(《本草图经》)、地丁(《本草衍义》)、金簪草(《士宿本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救荒本草》)、鹁鸪英(《庚辛玉册》)、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谱》)、黄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纲目》)、奶汁草(《本经逢原》)、残飞坠(《生草药性备要》)、黄狗头(《植物名实图考》)、卜地蜈蚣、鬼灯笼(《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义》)、双英卜地(《贵>>民间方药集》)、黄花草、古古丁(《江苏植药志》)、茅萝卜(《四川中药志》)、黄花三七(《杭州药植志》)

蒲公英花期-3~8月

使用部位-花、叶、茎、根

蒲公英介绍

蒲公英又称尿床草,对于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叶子还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关节不适的净血功效,根则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疗胆结石、风湿,不过在没有专业医师指导下还是不要擅自使用为佳,花朵煎成药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说是非常有用的一种香药草,新鲜蒲公英要选择叶片干净、略带香气者,干燥蒲公英则选颜色灰绿、无杂质、干燥者

蒲公英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长,单一或分枝,外皮黄棕色。叶根生,排成莲座状,狭倒披针形,大头羽裂或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缘或有数齿,先端稍钝或尖,基部渐狭成柄,无毛蔌有蛛丝状细软毛。花茎比叶短或等长,结果时伸长,上部密被白色珠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长约35cm;总苞片草质,绿色,部分淡红色或紫红色,先端有或无小角,有白色珠丝状毛;舌状花鲜**,先端平截,5齿裂,两性。瘦果倒披针形,土**或黄棕色,有纵棱及横瘤,中产以上的横瘤有刺状突起,先端有喙,顶生白色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生于路旁、田野、山坡。产于全国各地。

蒲公英药材

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圆柱形,多弯曲长3-7cm,棕褐色,根头部有茸毛,叶破碎,完整叶片为倒披针形,暗灰绿色或绿褐色,边缘浅裂或具有羽状缺刻,基部下延成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花葶1至数条,头状花序顶生,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有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药用部位 干燥的全草。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咽炎、急性扁桃体炎

应用参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水煎混合饭后服。3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

花语

蒲公英:有着充满朝气的**花朵,花语是“停不了的爱”。

紫蒲公英:呈淡紫色的蒲公英,花语是‘传说的紫色’,属性暗。

飞箭蒲公英:冠以飞箭之名的蒲公英,花语是‘瞄准弹珠’,属性风。

----------------------------------

蒲公英茶

材料:

干燥蒲公英75克、水1000cc

作法:

1.将蒲公英洗净,放入锅中,加水淹过蒲公英

2.大火煮沸后盖上锅盖,小火熬煮一小时

3.滤除茶渣,待凉后即可饮用

----------------------------------

蒲公英、公英、鲜公英、黄花地丁。

蒲公英中药配伍:

配夏枯草:清热;配地丁:清热解毒;配金银花:消痈化疡;配决明子:清热泻火。

蒲公英药性说明:

甘寒清解,苦以开泄,功专解毒消肿,为治乳痈要药。兼有利湿之功。

蒲公英功效:

1.清热解毒 可用于热毒证,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 2.消痈散结 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可内服或外敷,常配金银花等同用。另外还可配大黄、丹皮治疗肠痈。

蒲公英用途:

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疮痈。 a实火热毒上攻,目赤咽肿,口舌生疮。 b热毒疮疡,乳痈肿痛,疔毒内攻。 c肺痈咳吐脓血,肠痈腹痛发热。 2,利湿:可治热淋涩痛,及湿热发黄。

蒲公英主治:

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蒲公英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l两(大剂2两);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蒲公英临床应用:

1.用于烧伤合并感染:以鲜蒲公英捣烂,加入少许75%酒精调敷患处。(《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5):301) 2.治疗胃痛:蒲公英20~30g,丹参25~30g,白芍15~30g,甘草10~30g,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2):33) 3.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蒲公英30g,柴胡10g,郁金12g,川楝6g,刺针草30g。水煎服。(《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第33页) 4.治疗腮腺炎:以鲜蒲公英30g捣碎,加入1个鸡蛋清中搅匀,加冰糖适量,捣成糊状,外敷患处。日换药1次。(《中药现代临床应用手册》1993;12) 1.急性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各12g,水煎服。 2.乳腺炎、阑尾炎、疮疖疗肿: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各15g,山甲、当归、赤芍各10g,水煎服,或单用其鲜品捣烂局部外敷。 3.目赤红肿:蒲公英30g,黄芩10g,水煎,熏洗患眼。 4.尿路感染:蒲公英30g,萆解、生蒲黄、木通、车前子各10g,水煎服。

注意事项:

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 1.用量过大 常规用量煎服后,偶见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轻度泄泻。大剂量(30g/kg)灌服煎剂3天,可见实验兔子肝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浊肿,肾小管变窄,其它无明显改变。小鼠和兔亚急性毒性试验,尿中可出现少量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 2.过敏反应 服用蒲公英煎剂、蒲公英酒浸剂后,个别人会出现荨麻疹、全身瘙痒等过敏反应。蒲公英注射剂静脉滴注后,亦偶有寒战、面色苍白、青紫或精神症状。 3.药不对证 主要是寒热不分,不加辨证而滥用蒲公英治疗各种感染。临床上所见的感染多数为热证,用蒲公英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但少数感染属于阴寒证,无热象,病程多较长,病人体质虚弱。笔者普见有人用大剂量蒲公英治疗阴寒证,结果病人出现食欲减退、倦怠、疲乏、出虚汗、面色苍白。感染灶并无好转之象。将蒲公英清热解毒的作用简单地看成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滥用,会产生不良反应。

来源:

为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的全草。

蒲公英产地分布: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蒲公英化学成分:

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胆碱(Choline)、菊糖(Inulin)和果胶 (Pectin)等。同属植物药用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的根中含蒲公英醇(Tarax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φ-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β-香树脂醇(βAmyrin)、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胆碱、有机酸、果糖、蔗糖、葡萄糖、葡萄糖甙以及树脂、橡胶等。叶含叶黄索(Lutein)、蝴蝶梅黄索(Violaxanthin)、叶绿醌 (Plastoquinone)、维生素C50~70毫克/100克和维生素D5~9毫克/100克。花中含山金车二醇(Arnidiol)、叶黄素和毛莨黄索(Flavoxanthin)。花粉中含β-谷甾醇、5α-豆甾-7- 烯-3β-醇(5α-Stigmast-7-en-3β-ol)、叶酸(Folic acid)和维生素 C。绿色花萼中含叶绿醌。花茎中含β-谷甾醇和β-香树脂醇。又本品含考迈斯托醇(Coumestrol)、核黄素 143 微克/克和胡萝卜素77~88%。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蒲公英素(taraxo- 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icin)、菊糖、果胶及胆碱等。

蒲公英制剂:

对金**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杀灭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卡他球菌等亦有一定杀灭作用;对某些病毒,真菌以及钩端螺旋体也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利胆、利尿及苦味健胃、轻度泻下等作用。

蒲公英采收:

春、夏开花前或刚开花时连根挖取,除净泥土,晒干。

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泥土,切段,晒干。原药拣净,抢水洗去泥屑,捞出摊开晾干,切1-15mm段片,晒干,筛去灰屑。

蒲公英储藏:

放箱内或其他容器内,置干燥处,防霉蛀。

来源考证:

出自《唐本草》; ①《唐本草》:“蒲公英,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 ②《纲目》:“地丁,江之南北颇多,他处亦有之,岭南绝无。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茎叶花絮并如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③《本草新编》:“蒲公英煎膏,尤胜于生用。煎冒之法,每次须百斤,石臼内捣烂,铁锅内用水煎之。一锅水煎至七分,盛于布袋之内,沥取清汁;每大锅可煮力‘斤, 十次煮完,俱取清计,入于大锅内,再煎至浓汁;然后取入砂瓶内盛之,再用重汤煮之,侯其汁如蜜,将汁倾在盆内,用中皮膏化开入之,搅均匀为着,晒之自干矣。大约浓汁一厅,人中皮膏一两,便可成膏而切片矣。一百斤蒲公英可取膏七斤,存之药笼中,以治疮毒火毒最妙。凡前药内该用草一两者,止消用二钱,最简妙法也。无鲜草可用干草,干则不必百斤,三十斤便可熬膏取七斤也。”

国学与经典

一、国学的界定

“国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是一个国家修身、齐家、治国的所有学术与文化的总和,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有门类。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或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他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一般来说,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就中国而言,国学思想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文化特质。

二、国学的范围和研究对象

(一)国学的范围很难界定,目前学术界尚无一致看法

早先,钱穆在其《国学概论》弁言中说:“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其范围所及,何者应列国学,何者则否。本书特应学校教材讲义之需,不得已姑采梁氏《清代学术概论》大意,分期叙述。于每一时代学术思想主要潮流所在,略加阐发。其用意在使学者得识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传变迁之大势,以培养其适应启新的机运之能力。时贤或主以经、史、子、集编论国学,如章氏《国学概论》讲演之例。”钱穆觉得国学的定义很难下,为教学之方便,姑且用之。他在《国学概论》中章节的编排,就体现了对国学范围和内容的认识,认为国学是“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传变迁之大势”。

(二)国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传统古籍分类中的经、史、子、集四大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列四部及其类别如下:

1.经部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子夏易传》、《周易集解》、《尚书正义》、《东坡书传》、《禹贡论》、《诗序》、《毛诗正义》、《诗集传》、《周礼注疏》、《仪礼注疏》、《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春秋释例》、《春秋三传辨疑》、《古文孝经孔氏传》、《孝经正义》、《孝经集传》、《经典释文》、《十三经解诂》、《十三经字辨》、《六经图》、《孟子正义》、《论语义疏》、《大学章句》、《孟子传》《四书人物考》、《四书大全纂要》、《乐书》、《乐律全书》、《乐原》、《尔雅注疏》、《方言》、《说文解字》、《周秦刻2石释音》、《广韵》、《集韵》。

2.史部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绎史》、《逸周书》、《贞观政要》、《东观奏记》、《两汉诏令》、《名臣经济录》、《晏子春秋》、《杜工部年谱》、《高士传》、《两晋南北朝奇谈》、《蛮书》、《三辅黄图》、《元和郡县志》、《长安志图》、《华阳国志》、《水经注》、《唐六典》、《翰林志》、《通典》、《文献通考》、《西汉会要》、《崇文总目》、《直斋书录解题》、《石经考》、《史通》、《历朝通略》,等等。

3.子部

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重要书目如:《孔子家语》、《盐铁论》、《朱子语类》、《六韬》、《孙子》、《司马法》、《管子》、《韩子》、《齐民要术》、《野菜谱》、《农书》、《黄帝素问》、《外科精义》、《妇人大全良方》、《星经》、《数学九章》、《天学会通》、《测量法义》、《宅经》、《唐开元占经》、《古画品录》、《宋朝名画评》、《书法正传》、《考古图》、《茶经》、《竹谱》、《白虎通义》、《困学纪闻》、《艺文类聚》、《事类赋》、《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帝王经世图谱》、《玉海》、《西京杂记》、《世说新语》、《大唐新语》、《教坊记》、《玉泉子》、《金华子》、《山海经》、《阴符经解》、《老子注》、《庄子注》、《列子》、《元真子》、《金刚经》、《佛祖统纪》,等等。

4.集部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诗文评类”。重要书目如:《楚辞章句》、《楚辞集注》、《扬子云集》、《陶渊明集》、《王子安集》、《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文选》、《古文苑》、《文苑英华》、《唐文粹》、《唐文鉴》、《乐府诗集》、《文心雕龙》、《文心雕龙辑注》、《文章缘起》、《中山诗话》、《四六标准》、《江南春词》、《文苑春秋》、《乐府原》、《明文范》、《文章指南》、《陶渊明集》、《宋文钞》、《中原文献》、《十种唐诗选》、《珠玉词》、《花间集》,等等。

三、经与经典

(一)何者为经

圣人之言曰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经,织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丝部》曰:“织从丝谓之经,必先有经,然后有纬。”经,就是织布机上的纵线,这是“经”字的本义。要织布先要固定经线,然后纬线才能来回穿梭。程发轫说:“盖经丝在轴,纬线在梭。纬则一往一来,有穿梭不息之象;经则依轴排比,有静居恒久之象。”(《国学概论》上册)由此,“经”训为“常”。《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经”,郭象注:“顺中以为常也。”成玄英疏:“经,常也。”《天道》篇“若昼夜之有经”,成玄英疏:“经,常也。”《庚桑楚》“愿闻卫生之经”,成玄英疏:“经,常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曰:“夫礼,天之经也。”杜预注云:“经者,道之常。”古人由织布时之竖线引申认为,儒家宣扬的封建思想及其有关著作是封建秩序得以维持的根本保证,是封建意识形态的核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把它们称为经。后人以“经”为“常”、“常道”,也就是指永恒不变的道理。统治者希望通过永恒的“经”,达到封建社会永久存在的目的,这当然是做不到的。

“经”的内容起初仅限于孔子删定的“六经”,到汉武帝时,立五经博士。东汉到宋,“经”的范围不断扩大,乃至于“十三经”。

(二)何谓经典

经典是人们读了爱不释手、加以珍藏的书;经典具有特异影响力,它们不可能从头脑中清除,是潜藏在大脑的记忆中;经典是每一次就像初读一般,每一次都是发现的航行。简言之,经典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或著作。台湾大学的黄俊杰认为:经典必须具有社会政治的内涵,这种特质源于古代中国政教不分;经典必须有其形而上学的内涵,以朱子为代表;经典必须有心性论的内涵,以王阳明的言论为代表。在中国历史上,提到经典,一般指的是儒家的典籍,如《汉书·孙宝传》:“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於经典,两不相损。”《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祭祀之理,制於圣人,载于经典。”这几处所讲的经典指的就是儒家著作。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儒家学说被奉为统治思想。它们利用这个精神武器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发展了封建文化,最后也用它来摧残新的民4主思想的萌芽,阻止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曾经长时期地习惯于把儒家的一些重要著作视为经典,把它们称为“经”。

其实把典籍称之为经,最初并不始于儒家著作。我们从《庄子》、《国语》等书中看到,先秦时期的经书并非专指儒家著作,例如庄子就把墨子的著作称为《墨经》。以后随着封建思想文化的发展,统治者出于政治上的需要,逐渐把经书限于儒家的重要典籍。特别是到了西汉武帝时,朝廷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并且设立了五经博士,从此儒家的思想及其著作便升到唯我独尊的“经典”地位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