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青铜“透光镜”为什么会透光?专家最终复制成功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3收藏

西汉青铜“透光镜”为什么会透光?专家最终复制成功了?,第1张

西汉时期,在承袭了商周艺术遗风的基础上,青铜器工艺达到了顶峰。当时达官贵人的家中,出现了一种神奇的青铜透光镜,它凹凸有型,却能在阳光下反射出背面的花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透光镜的原理又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镜子是现代居家必备的生活用品,无论是穿戴着装还是美颜化妆,都需要用到它。古代却不同,古人所使用的镜子都是青铜镜,其效果虽然不如现代镜子,却依然能照出梳妆者清晰的轮廓。

西汉时期的铜镜,在历史上颇具盛名,除了造型美观外,其种类也别具一格。西汉的贵族们将艺术与生活结合,为自己的日常生活加以点缀。正是因为如此,平时所用的青铜镜也被添加了诸多美学的元素。

青铜镜中最神奇的种类是透光镜,亦被称为“见日之光”。透光镜为镜面略呈凸形的曲面镜,其背后花纹繁复美观。不仅如此,一旦阳光直射镜面时,镜面反射在墙上或者地上的光斑,将会呈现出其背面的图案,甚至连铭文都显现的一清二楚,其景象颇令人惊奇。

对于西汉透光镜的神奇反射效果,在后世的一千多年来,古今中外不少专家都曾专门进行过研究。有专家认为,透光镜之所以会反射出背后的花纹,是由铜镜在熔铸时铜汁冷却速率不同决定的。也有专家认为,这可能是透光镜边缘密度不同而引起的。

到了现代,考古专家们仍然对透光镜感到好奇,因此一直致力于研究其中原理。对于古人所总结的结论,考古专家认为其有失偏颇。如果透光镜的神奇现象与熔铸速率有关,则透光镜的制造过程将变得很简单。可事实并非如此,考古专家们在进行专项实验,未能依据该原理获得成功。同样专家们也认定,透光镜的镜心与边缘密度不同,与透光镜显影没有必然的联系。

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透光镜的显影原理究竟是什么呢?专家们认为,既然透光镜能够展现出背面的花纹铭文,就说明其前后厚度很薄,否则不可能具备如此功能。

通过现代化高科技设备的破解,专家们终于弄清了其中原理,结果确实不出专家们所料,透光镜的透光之谜为“铸造成型,研磨透光”。换句话说,其反射成像原理与镜面的凸凹薄厚程度有关,由于镜面的曲率对光的反射程度不同,这才会出现奇特的透光现象。

透光镜的原理既然已经明确,专家们便想要重新复制出一面现代透光镜。想要复制西汉透光镜,主要在于熔铸与磨光两个步骤。熔铸的方式很简单,一旦透光镜模具成型,其整体造型就能完整浇铸完成,而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步骤,却是透光镜的磨制过程。

透光镜的磨制,讲究中心厚而边缘薄,这也决定了透光镜磨制方法的不同。起初的时候,考古专家们磨制透光镜时,总是以失败告终,根本找不到正确的磨制方法。直至后来,有专家发现,在磨制镜面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一只手磨镜,而这只手所按捺的位置,是青铜镜的中心处——而这种状态下研磨的铜镜,无一成功,全都成了废品。

为了验证其他方法的可行性,专家们便采用双手分别按住镜缘的方式磨镜,结果令人非常满意,青铜镜果然出现了透光的属性,换句话说,该种磨镜方式正好契合了青铜镜中央厚而边缘薄的特征,也是磨制透光镜的正确方法。

不得不说,考古是揭开历史秘密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感谢考古专家,是他们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尘封多年的秘密,同时也让后世重新找到了失传的艺术精髓,令今人大开眼界,也为华夏的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汉文帝的霸陵位置的确定纠正了长达千年的谬误,随之出土的陪葬品也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这些出土的文物都极具研究价值。汉文帝的霸陵一直被认为是在白鹿原的凤凰嘴,但是经过这次考古勘察,最终确定了在白鹿原的江村大墓,之所以会造成关于位置的谬误,是因为汉文帝提倡薄葬,没有封土堆,后世也鲜有文件记载,唯一关于位置的记载就在元代的《长安志》中,但是也是错误的,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次不小心的疏忽,才能让汉文帝的霸陵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完好的保存下来,出土了让人震惊的文物。而西汉其它几位帝王的陵墓都逐一弥散在了历史的硝烟之中,下面就以个人观点来说一说这次出土的文物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一、为研究西汉提供了历史依据

霸陵出土的陪葬品以及陪葬坑的位置,都为了解西汉当时的人文风情,以及各种制度提供了宝贵的依据,比如发现的代表各个职能机构的铜质官印就能很好的说明西汉的政治制度,而陪葬的各种动物遗骸能让人了解当时的风土人情。

二、验证了汉文帝薄葬

这次出土文物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验证了汉文帝的确是薄葬,汉文帝的陪葬坑出土的大部分是陶制器皿,很少有金银饰品,相较于海昏侯墓的奢华,汉文帝的陪葬品甚至有些寒酸。可见汉文帝生前的确很节俭。

三、破除了被盗谣言

在历史上曾多次传出汉文帝的霸陵被盗窃的传闻,这次的发现有利的破除了这个谣言,汉文帝的霸陵也是西汉各个帝陵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你觉得汉文帝出土的文物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呢?欢迎留言讨论。

  西汉时期比较出名的青铜器有降龙博山炉、胡博青铜鎏金温酒樽、青铜提梁筒等等。

  “降龙博山炉 ”,制作于西汉,即公元前 206 年—220 年。高 225 厘米 ,国家二级文物,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 博山炉造型奇特。炉盖镂空,作山峰形,与炉身子母口相接。炉座为一条身体盘曲的龙,两爪撑地,昂头张口吐舌。一人蹲踞在龙身之上,左手推开龙头,右手托举奇峰耸立炉体,造型稳重而不呆滞,似有力举万钧之势。

  青铜提梁筒,盛酒器具。为直筒状:上提梁呈弓形,两端作龙首状,龙首各衔两节"8"字形环,与卣身沿下的铺首衔环相连;筒上有盖,盖上夔龙工带兽钮,有两个"8"字形环的链,将盖钮与提梁联结到一处;筒为子母口,筒腹竖直,平底之下有三矮蹄足。这件提梁铜卣是汉代典型的盛酒器具,虽朴素无纹饰,却不失庄重大方之美。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