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制作膏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2收藏

怎样制作膏药,第1张

怎样制作膏药如下:

膏药一般可分为口服膏药和外用膏药,口服膏药需要加入蜂蜜或者阿胶进行熬制,外用膏药在熬制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放入药粉。

比较常见的口服膏药一般有川贝枇杷膏、蜜炼川贝枇杷膏、强力枇杷膏等,通常具有止咳、化痰等功效。

以上药物大多是由川贝母、南沙参、枇杷叶等制成,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先将以上中药材清洗干净,然后浸泡一段时间再进行煎煮,煎煮后需要留下浓缩以后的药物,然后再将药渣倒掉,最后再加入蜂蜜或者阿胶继续熬制,熬制成膏状时进行分装凉膏即可。

而外用膏药的种类比较多,主要包括麝香活血化瘀膏、麝香壮骨膏、跌打镇痛膏等,这些膏药大多能够起到放松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恢复受损组织、减轻疼痛等作用。

此类膏药在制作的过程中,大多需要将中药材放置在植物油里面进行煎熬,等药物呈焦枯状后,去掉药渣,然后再进行煎熬,熬制成半固体状后再加入药粉,即可完成制作。

无论使用哪类膏药,都需要严格遵照医嘱,不可以擅自用药,以免出现药物副作用,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医学原理

膏药经皮肤发挥作用贴膏药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它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的功效、主治与归经的原则,充分调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

由于膏药直接敷贴于体表,而制作膏剂的药物大多气味较浓,再加入辛香走窜极强的引经药物,通过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起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等作用。

据现代药理研究,黑膏药在吸收、疗效方面优于橡胶膏。但由于黑膏药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没有统一标准,不易进行质量控制,导致黑膏药的质量参差不齐。

因黑膏药的制作费时费力,中医医院多开展中药外敷,即用中草药粉碎后调入蜂蜜、凡士林等基质呈软膏状外敷后以棉纸、绷带固定,每24小时换药次,使用成本较高。黑膏药每贴可使用3—15天,揭下后可再次贴敷,不影响疗效,因此费用较低。

是在黄帝内金提到的

中医治病的时候遵循一个原则:“能砭者不针,能针着不药,能外用药者不用内服药,能药者不刀。”

中医把骨关节病统称为骨痹,不像现代医学把骨关节病细分为:颈椎病、关节炎、肩周炎、腰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骨刺等病症;那么在中国古代,中医是怎么治疗这些骨关节病的呢?

    

1

骨病外贴

历代医家均崇尚“外治之理即为内治之理”,膏药即是外治法最常见、效果又是最好的一种,用膏贴外治与服汤药内治的道理是一样的。

2

艾灸

中医认为骨关节疾病是外感风寒侵袭所致,艾灸可扶正祛邪,通过点燃艾绒,熏灼穴位,调和气血、协调阴阳,达到治疗骨痹疾病、防病保健之功效,《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宜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家用艾灸,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3

针灸

中医常用于骨关节病的治疗手段,针灸分针法和灸法,灸法就是上面说的艾灸,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针法不可自己使用,需要专用的医生操作。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上面说的这几种方式不但是古代人治骨病的主要方式,更是一直沿袭至今。在中医不断普及并备受重视的今天,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给现代人治疗骨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中医治疗骨病潜力大、优势多,其毒副作用要小。但是中药治病见效相对缓慢,几乎是普遍公认的事实。治病求本,整体调理是关键。毕竟,止疼不是目的,除病根才是根本,治疗骨病必须从根源入手。

药物组成防风1两,荆芥1两,连翘1两,大黄1两,黄连1两,黄芩1两,黄柏3两,当归1两,赤芍药1两,玄参1两,紫金皮2两,木鳖子5钱,白芷4钱,杏仁5钱,桃仁4钱,生地5钱,地芫荽2两,黄花菀2两,侧柏叶2两,地薄荷2两,猪(犭母)聍2两,乳香1两,没药1两,儿茶2两,大黄1两,当归1两,杉皮炭5钱,枫香5钱,龙骨(煅)5钱,赤石脂(煅)5钱,血竭5钱,冰片5钱,樟脑4钱,孩儿骨(煅)2钱半,朱砂2钱半,水银2钱半,麝香5分。处方来源《准绳·疡医》卷六。 方剂主治杖疮及诸疮。

制备方法上将后15味为末,将前21味铡碎,水煎熬浓汁,滤去滓再煎,令汁如饧样,入猪油2斤,慢火熬令汁干,入光粉1斤,旋入,搅至黑色成膏,滴水中成珠,可丸不粘手为度,次入黄蜡2两熔化,出火毒数日,再微熬,熔入乳香后15味末,搅匀,油纸摊贴。

用法用量外用。用法用量

膏药加热:

1、传统手工膏药常用微火将膏药熏绵软,相互对合溜转,把膏药均匀即可。(但部分患者控制不了火候,容易把膏药烤老化或烫伤皮肤,而且部分患者会把膏药帆布整体熏黑不干净);

2、可以用吹风机开热档直接对膏药进行加热至绵软程度(农村很多患者不具备);

3、用杯子接好水(90摄氏度—100摄氏度)把膏药蜡纸揭去,在杯口上用热熏至绵软即可。(用大于膏药直径的口杯,帆布面向下,时间大概2分钟左右,这种方法比较干净方便);

4、做饭时,可以把膏药放在锅盖上或能加热的地方,加热至绵软程度即可。(不到一分钟,时间比较短,农村比较合适)

当然,黑膏药的配方不仅限于此。

第一步:炒黄丹 也叫广丹(一般大一点的中药店都能买到,黑膏药的主要成分) 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急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

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丹炒过头膏药则老。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

第二步:炼油 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 注意,香油即为麻油(也可用纯豆油可以降低成本),油中若掺碱。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

第三步:火上下丹 这时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急住火 注意;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

第四步;加入药面 离火候油稍凉。药面则缓缓加入其中。急用木棍搅拌。侯其油平。则再加贵细药面

第五步;摊膏药 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用竹筷团起,随布大小,以竹筷点布之中心。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 注意;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

第六步;贴膏药 贴前需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遇高度过敏者,膏药上撒点薄荷冰。

放酒精灯上烤软,既可摊贴

膏药是祖国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五大药物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膏药疗法更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并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它是利用药物,施于病者体表或患部,借体表对药物的吸收和经络的通路,发挥药物活血化淤,生肌止痛,通经走洛,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的功能,从而达到各种治疗作用目的的一种疗法。

 

   

      中医由来己久,膏药作为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商草源”膏药作为膏药界的一朵奇葩,更显示了它与众不同的特效。

    “商草源”是苗医圣方,经过九道工序精心研制加工而成,具有活血化瘀、散寒通烙、祛风除湿、消炎止痛、强筋壮骨之功效。

    “商草源”苗方祛痛贴的配方来源于苗医秘方,流传千年,这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和疾病、伤害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重要一部分。

      有句话说“千年苗医,万年苗药”,说的就是“商草源”,它吸黔地之灵气,集民间之精华,源远流长,自成体系,由于年代久远,常常有种神秘神奇之感,以内病外治、拨毒医骨的独特疗法和神奇功效闻名内外,成为民族医药的瑰宝。

    中医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疏通开了,自然就不痛了。苗药薄薄的一张膏药,在加上专门配套研发的止痛抑菌软膏,二者浓缩的不仅仅是大自然赐予的天然草本药物精华,更是名族苗医文化的千年智慧。

    “商草源”膏药由中国500强企业——湖南省“益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商草源”依托“益好康”企业,传承着中华医药文化,“益好康”企业依托“商草源”之名气,铸就了企业的不同凡响。

    尤其是小儿神贴,更是了得,咳嗽、高烧、拉肚子,小小神贴都可搞定,省去了打针吃药之烦恼。可谓是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