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养营汤简介
处方人参3克,蜜炙白术3克,茯苓3克,蜜炙黄芪3克,熟地黄3克,当归3克,陈皮3克,白芍6克,肉桂15克,炙甘草15克,生姜3片,大枣2枚。功能主治补气益血,养营调经。主脏腑虚损。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竹林女科证始》卷一《观聚方》卷六引《示儿仙方》方名养营汤组成人参、茯苓、甘草、当归、芍药、酸枣、附子、柏子仁、紫石英、川芎、黄耆、官桂、木香、远志各等分。功效滋补营卫,收敛心气。主治汗过多,不语。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成,取雄鸡冠滴血,旋入竹沥及童便,同妙香散服。《不知医必要》卷四方名养营汤组成党参(去芦,米炒)1钱5分,枸杞1钱5分,山药(炒)2钱,熟地3钱,当归3钱,炙草1钱,生姜2片。功效养营血。主治因血崩、小产去血过多,心无所养而作痛。用法用量水煎服。加减如有热,去生姜,加酒炒白芍2钱。《竹林女科》卷一方名养营汤组成人参1钱,白术(蜜炙)1钱,茯苓1钱,黄耆(蜜炙)1钱,熟地黄1钱,当归1钱,陈皮1钱,白芍2钱,肉桂5分,炙甘草5分,生姜3片,大枣2枚。主治妇人3233岁经证,赋禀衰弱,或素有失血之证,或生育过多,血海干枯,或房室纵肆过伤阴血,或子多乳众,伤其血液,以致经团失血过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详见百科词条:养营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4:49:41 共53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名称:党参
传统分类:补虚药
具体细分:补气药
所属科:桔梗科
党参的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
党参的功效: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党参的临床应用:
1脾肺气虚证。
2气血两虚证。
3气津两伤证。
此外,党参亦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用于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气血亏虚等邪实正虚之证,以扶正祛邪,使攻邪而正气不伤。
党参的药理及配伍:
1脾肺气虚证。党参性味甘平,主归脾肺二经,以补脾肺之气为主要作用。用于中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等症,常与补气健脾除湿的白术、茯苓等同用;对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弱等症,可与黄芪、蛤蚧等品同用,以补益肺气,止咳定喘。其补益脾肺之功与人参相似而力较弱,临床常用以代替古方中的人参,用以治疗脾肺气虚的轻证。
2气血两虚证。党参既能补气,又能补血,常用于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无以化气,而见面色苍白或萎黄,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的气血两虚证。常配伍黄芪、白术、当归、熟地等品,以增强其补气补血效果。
3气津两伤证。党参对热伤气津之气短口渴,亦有补气生津作用,适用于气津两伤的轻证,宜与麦冬、五味子等养阴生津之品同用。
党参的用法用量:煎服,9~30g。
党参的采收及炮制: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Nannf、素花党参C Pilosula Nannf 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tangshen Oliv的根。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切厚片,生用。
党参的使用注意:据《药典》记载,党参不宜与藜芦同用。
引经据典:
1《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虚,用以调补,甚为平安。”
2《本草正义》:“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
党参的现代研究:
党参的采收及炮制: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Nannf、素花党参C Pilosula Nannf 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tangshen Oliv的根。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切厚片,生用。
党参的使用注意:据《药典》记载,党参不宜与藜芦同用。
引经据典:
1《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虚,用以调补,甚为平安。”
2《本草正义》:“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
党参的现代研究:
李时珍称甘草味“万药之王”,是一种补气益血,清热解毒,缓和药物药性的中药材,可以中和各种药物。
在中医处方中,甘草是最常用的一味中药。这是因为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本领,被称为“国老”,是当之无愧的“百搭之王”。甘草,别名国老、蜜甘、美草、蜜草、蕗草、灵通。味甘平,入心、肺、脾胃诸经,在现代中药学中属于补气药的范围,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的功效。需注意的是,3种情况下一定要慎用。
甘草生者偏于清热,炙者则偏于补中。
炙甘草是用生甘草与蜂蜜、水同炒制成。生甘草微凉,炙甘草微温。甘草生用,可治咽喉肿痛,痈疽疮疡,还可解药食之毒;炙用,可以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痛泄泻,劳倦发热,咳嗽气短。
中药古籍《神农本草经》将甘草列为上品,说甘草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及解毒之功。
中医处方讲究“君、臣、佐、使”,各药相辅相成才有良效。
甘草在其中就经常扮演“佐”的角色,是各种药物的“调味品”,药方中常常离不了。
甘草的药性缓和,可以与补药、泻药、寒药、温药、凉药等各类药物配合使用,并有调和药性的作用。至今医界多有“甘草调和诸药”、“甘草和百药”的说法。
故而不少人多习惯在中药处方中加入甘草。但甘草药性虽平,临床也应重视配伍禁忌。
“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不可不知。
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故临床遣方用药应深思熟虑,甘草之功在于甘而其弊也在于甘,要慎用。
相信很多爱好中医、爱好养生的小伙伴们都在网络上、书本上看到过“人参(去芦)”这种备注,特别是在中医古籍中最为常见。
那么,“芦”是什么,人参又为什么要去“芦”呢?
参芦是指人参的根茎,我国古代大部分医籍中有人参“不去芦令人吐”的记载,从而把参芦作为催吐药。《华氏中藏经》首载参芦,并有“吐人”的记述。历代医家也多沿袭此说法,如《本经逢源》就认为“参芦能耗气,专入吐剂”。因此用人参常“去芦”。
参芦占人参根重量的14%左右,以往入药前须将其除净,以至于大量的参芦变成垃圾腐烂掉了。现代药理学本着求索求知的精神对参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其并未含有什么与人参不同的特殊成分,甚至其人参总皂苷的含量还略高于整参!
并且实验表明,给兔、猫、狗、猴、及鸽子等实验动物灌服人参芦后均未出现呕吐现象。不少实验者或志愿者服用大剂量参芦煎剂。粉剂或以参芦泡水代茶饮,均未见吐反应。认为人参芦可以和人参一样入药使用。
现在大部分的医院、药房在用人参的时候已经不再刻意去掉芦头了,既能节约药材资源,又能增加经济效益。日常用人参来保健的小伙伴们,也不用在刻意去掉芦头了!算来又省下一大笔银子呢。
现如今随着人们对人参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中药人参正式进入分子化时代,人参皂苷也被分为Rh2、Rg3等50余种亚型。各种人参皂苷单体纷纷表现出不同的优异特性,成为一些特效药的主要成分。人参总皂苷并没有明显的溶血作用,但分离纯化后的单体皂苷则具有截然相反的溶血和抗溶血作用(人参煎汤口服并不会引起溶血,小伙伴们不要担心)。其各种单体皂苷的含量与溶血作用存在着很微妙的关系,实验表明人参芦头中的人参总皂苷会引起溶血反应,故而不能静脉注射使用,因此在生产注射剂型选用材料时一定要除去芦头。
人参何时去“芦”,何时无需去“芦”,现在你了解了吗?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补心神效丸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补心神效丸 1 拼音
bǔ xīn shén xiào wán
2 处方党参(去芦,米炒)6钱,淮山(炒)6钱,茯神6钱,远志(去心)1钱5分,熟地4钱,枣仁(炒,即杵)3钱,北味2钱。
3 制法加另研柏子仁末3钱,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
4 功能主治心神不安,夜梦遗泄。
5 补心神效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党参、龙骨煎汤送下。
6 摘录
《不知医必要》卷三
古籍中的补心神效丸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三图集·古方八阵]补阵
方。此外各有不同,亦惟随宜择用可也。《百一》补心神效丸黄(蜜炙)茯神人参(各四两)远志(制,二两)
《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悸。每服二十丸,食后参汤、枣汤、麦门冬汤任下。补心神效丸(《百一》)黄(蜜炙,焙)茯神(去木)人参(
《普济方》:[卷十六心脏门]心虚(附论)(去瓤麸炒各一两)银箔(二十丸大补心丹(一名补心神效丸)治忧愁思虑过多。致神志不宁。魂魄失守。虚阳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胎产秘书》卷下:加减十全大补汤处方人参2钱,白术2钱,当归2钱,生地2钱,黄耆2钱,茯苓8分,川芎8分,甘草5分,远志1钱,银花3钱。功能主治产后乳疽乳痈,脓己出而虚弱日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泻,加莲子14粒,肉果1枚;渴,加麦冬、五味;久不收口,加参末膏药贴之。摘录《胎产秘书》卷下《实用正骨学》:加减十全大补汤处方地黄、芍药、当归、川芎、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耆、木瓜、牛膝、升麻、桂枝。功能主治骨伤愈后,上下肢浮肿疼痛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地黄、芍药、当归、川芎补血;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耆强心固气;木瓜、牛膝舒筋活血;桂枝畅旺血液循环;升麻解毒消肿,故合成强壮消肿定痛之剂。摘录《实用正骨学》《医门八法》卷三:加减十全大补汤处方党参2两,白术5钱,茯苓3钱,炙甘草3钱,当归身1两,黄耆2两,大熟地1两,乌梅3钱(去内壳),醋白芍3钱,制附片3钱。制法熟地蒸捣,入炼蜜少许为丸,如芥子大。功能主治头痛。用法用量朝夕每服3钱,开水送下。摘录《医门八法》卷三《中医妇科治疗学》组成泡参1两,白术3钱,白茯苓4钱,黄耆6钱,当归2钱,熟地3钱,肉桂1钱,炙草1钱,龙骨5钱,乌贼1两。功效气血双补。主治产后数日,忽然血崩,大量出血,色红,间有乌红色小块,腹无痛苦,面色淡,舌质淡嫩,脉浮虚无力,属气虚而兼血虚者。用法用量水煎,不拘时频服。《青囊秘诀》卷上组成人参1两,白术1两,当归1两,熟地1两,麦冬1两,甘草3钱,五味子3钱,锦地罗3钱,茯苓5钱,黄耆2两。主治背生痈疽,溃烂之后,或发热,或恶寒,或作痛,或脓多,或流清水,自汗盗汗,脓成而不溃,口烂而不收,因五脏亏损,气血太虚所致。用法用量水煎服。《会约》卷十四组成人参(少者,以山药炒黄4钱代之),白术2钱,茯苓1钱5分,当归1钱8分,炙草1钱,川芎1钱,白芍(酒炒)1钱2分,陈皮1钱,半夏1钱5分,干姜(炒)8分。主治
详见百科词条:加减十全大补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0 21:24:36 共83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本文2023-08-22 15:56:4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8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