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案分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2收藏

中医病案分析,第1张

病历一

1中医病名——牙痛

风火牙痛

2病机分析:中医辨病辩证依据:依据患者症状、体征属于中医“牙痛”之诊断,患者外感风热邪毒,内侵牙体及龈肉,邪聚不散,气血留滞,瘀阻脉络,不通则痛,故见牙龈肿痛,进食尤甚,得冷则减,遇热则痛,邪客于阳明,邪气循经上扰,故见心烦,便结,阳明经气不利,传入少阳,《伤寒论》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故见寒热往来,口干口渴是也。 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为阳明热盛伤津之象, 综观脉症,本病病位在牙,病性属实,为风火牙痛之证。

3确立治法:疏风清热 益气生津

4处方用药:白虎加人参汤合小柴胡汤化裁

知母10g 石膏20g 炙甘草6g 粳米10g

人参6g 柴胡10g 黄芩15g 金银花15g

黄连3g 薏米仁20g

3服 水煎服 每日一剂 早晚分服

病历二有点问题,大便色黄如酱,是什么颜色,酱油可是黑褐色的哦,应该是黄褐色

1中医病名和证型:泄泻—暑湿泄泻

2病机分析:中医辨病辩证论证依据:依据患者症状、体征属于中医“泄泻”之诊断。患者感受暑热之邪,分清泌浊失职,水谷糟粕混杂而下,而发为泄泻,暑热夹湿伤于气分,故见胸腹灼热,湿邪郁于中焦,故见呕恶,苔黄垢腻,脉濡数,为暑湿内蕴之象,综观脉症,本病本为在肠道,病性属实,为暑湿泄泻之证。

3治法讨论:治法:清暑化湿。方药:黄连香薷饮。

  牙周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症状就包括口臭。口臭给患者带来了无数的困扰,也给交际关系带来了尴尬。要想没有口臭,就需要从病因下手,也就是治疗牙周炎。牙周炎越早治疗就越好,由于病因太多,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正规大型的医院接受治疗,根据病因制定合适的方案。

  1、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每天3次,每次5分钟; 2、饭后、睡前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对不易去除的邻间隙的食物碎屑、软垢、菌斑,使用牙线、牙缝刷清洁; 4、定期检查,龈上洁治(俗称“洗牙)半年至1年进行1次。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失齿脱落者,多由肾气虚弱,气血不能荣润,骨失所养,所以牙齿动摇松动;若经脉虚弱,风热所袭,则致肿痒,甚至与龈间津液相搏,化为脓汁或出血,其病因与肾、胃有关,病机为肾亏虚,气滞血瘀,因而选用滋阴补肾、活血行气、清热凉血药物。

  牙周炎在中医古典书籍有“牙宣”、“齿根宣露”之称。传统中医将牙周炎分为虚证和实证两大类。实证一般表现为牙龈红肿、疼痛、出血、溢脓等急性炎症,全身可有发热,白细胞增高,大便干结,舌苔黄厚等,多由胃火所致。虚症为牙龈轻微疼痛,牙周溢脓稀、少,咀嚼无力,同时伴有头晕、耳鸣、失眠、手足心热或怕冷、乏力等慢性牙周炎的表现。实证则可清热、解毒、泻火,虚证则可补肾益气,温脾补肾。因此中医中常使用中药牙宣散来针对牙宣特征,对症治疗。

清胃散,中医方剂名。为清热剂,具有清脏腑热,清胃凉血之功效。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临床常用于治疗口腔炎、牙周炎等属胃火上攻者。

组成

升麻、黄连、当归、生地、丹皮

清胃散

清胃散,中医方剂名。为清热剂,具有清脏腑热,清胃凉血之功效。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临床常用于治疗口腔炎、牙周炎等属胃火上攻者。

清胃散

功用

清胃凉血

主治

胃火牙痛

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用量用法功用主治方义配伍特点运用加减化裁禁忌附注

歌诀

清胃散中升麻连,当归生地丹皮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

组成

升麻、黄连、当归、生地、丹皮。

用量

生地黄、当归身各6g,牡丹皮9g,黄连6g (夏月倍之),升麻9g。

用法

上药为末,都作一服,水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

功用

清胃凉血。

主治

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方义

本证多由胃有积

热,热循足阳明经脉上攻所致,治疗以清胃凉血为主。足阳明胃经循鼻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唇舌颊腮肿痛,牙龈腐烂等,皆是火热攻窜为害。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故易患牙宣出血等症。方用苦寒之黄连为君,直泻胃府之火。升麻清热解毒,升而能散,故为臣药,可宣达郁遏之伏火,有“火郁发之”之意,与黄连配伍,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胃热则阴血亦必受损,故以生地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皆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血,为佐药。升麻兼以引经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

配伍特点

升麻可宣达郁遏之伏火,有“火郁发之”之意,与黄连配伍,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

运用

本方用于胃火牙痛,临床应用以牙痛牵引头痛,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肠燥便秘,加大黄以导热下行;口渴饮冷,加石膏,玄参,天花粉以清热生津;胃火炽盛之牙衄,加牛膝导血热下行。

禁忌

风寒及肾虚火炎者不宜使用。

目录 1 拼音 2 红袍的别名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摘录 6 《囊秘喉书·医方》卷上 61 红袍的别名 62 组成 63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红袍 1 拼音

hóng páo

2 红袍的别名

铜绿散

3 处方

铜绿5分,腰黄1钱,冰片7厘5毫。

4 功能主治

肾经黑色铁皮疳,及牙宣,如牙龈与口唇内皮烂如云片,或龈中出血;或口碎。

5 摘录

《囊秘喉书·医方》卷上

6 《囊秘喉书·医方》卷上 61 红袍的别名

铜绿散

62 组成

铜绿5分,腰黄1钱,冰片7厘5毫。

63 主治

肾经黑色铁皮疳,及牙宣,如牙龈与口唇内皮烂如云片,或龈中出血;或口碎。

古籍中的红袍 《滇南本草》:[第三卷]大红袍

)治妇人血崩不止。大红袍(五钱)鉆地风(五钱)煨红糖服即止。(又方)耳底发炎疼痛。大红袍鲜根挤汁滴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四]子痫

人事,问之不语。医不识何病,咸以为祟,谢公夜起著红袍执剑压之,而号叫笑詈,千端万状。召诊,悉其证,乃

《重订囊秘喉书》:[卷下医方论上](三十一)铜绿散

原名红袍。铜绿(五分)腰黄(一钱)冰片(七厘五毫)此方专治肾经黑色铁皮疳,及牙宣等症。如牙龈与口唇内

《神仙济世良方》:[下卷]金母娘娘降坛诗

日生,得道于宋真宗十一年七月初十日到坛曾抛王带弃红袍,仿道蓬莱走一遭。今日修成归洞府,八人会饮兴偏豪

《医学入门》:[外集·卷五小儿门]附∶小儿病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