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粘膜病
第一节 口腔粘膜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一、基本病理变化
(一)过度角化(hyperkeratosis):指粘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乳白色或灰白色。组织学上分为过度正角化和过度不全角化两种。过度正角化为增厚的角化层内细胞核消失;而过度不全角化为增厚的角化层内有细胞核残存
(二)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也称错角化,是指在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出现个别或一群细胞的角化。角化不良有两种情况:
(1)良性错角化多见于高度增生的上皮钉突内
(2)恶性错角化细胞异形性明显,多见于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
(三)棘层增生(acanthosis):即棘层增厚,常伴钉突延长。原因为细胞数目增多或体积增大
(四)上皮异常增生(epithelial dysplasia):上皮异常增生是指上皮从单纯增生到原位癌之间的病理过程: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原位癌(癌前病变)
WHO将上皮异常增生的病理变化规定为以下十二条:
1上皮基底细胞极性紊乱 2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3核浆比例增加 4上皮钉突呈滴状 5上皮层次紊乱 6有丝分裂象增加,可见少数异常有丝分裂 7上皮浅层1/2处出现有丝分裂 8细胞多形性 9细胞核浓染 10核仁增大 11细胞粘着力下降 12出现错角化
上皮异常增生根据其累及上皮全层的情况分为轻、中、重三型,重者为上皮全层受累,即原位癌。
(五)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基底细胞内水肿,细胞稍增大,胞浆呈空泡状,称空泡性变;水肿严重时,细胞发生液化溶解,细胞排列不齐,基底膜不清,甚至消失。常见于扁平苔藓和红斑狼疮。
(六)棘层松解(acantholysis):棘层细胞间粘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棘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此种病变见于天疱疮等。
(七)疱(vesicle):粘膜或皮肤内液体储存形成疱。组织学上根据疱形成的部位分为:
1棘层内疱:疱在上皮棘层内或基底层上,有棘层松解,见于天疱疮和病毒性水疱
2基层下疱:疱在基底层下,上皮全层剥离。见于粘膜良性类天疱疮和多形渗出性红斑
(八)糜烂(erosion):上皮浅层破坏,未侵犯上皮全层为糜烂。
(九)溃疡(ulcer): 粘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
(十)皲裂(rhagade): 粘膜或皮肤发生的线状裂口为皲裂,系由某些疾病或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力变脆而成,如核黄素缺乏时可引起皲裂。
(十一)斑(macule): 系临床名词。粘膜或皮肤上的颜色异常,大小不等,不高起,也无硬度改变。
红色斑:血管增生、扩张及充血;
黑斑:黑色素细胞或噬黑色素细胞(me1anophages)、含铁血黄素存在、金属颗粒沉积如银汞沉着斑。
第二节 口腔粘膜病
一、白斑(leukoplakia)
指粘膜表面的白色的斑块,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
白斑的病因与局部刺激有关,吸烟是白斑最常见的原因。
白斑可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颊、舌粘膜最为常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约为135:1
白斑为乳白色或灰白色斑块,边界清楚,与粘膜平齐或略为高起,表面粗糙。临床上分为均质型和非均质型。
白斑属于癌前病变,癌变率为3%-5%癌变时出现硬结、疣状、溃疡或红斑。发生在口底、舌腹及舌侧缘的白斑,其癌变率较高。
白斑的病理变化表现为:
1上皮增生,表面过度正(不全)角化
2上皮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上皮钉突可伸长变粗。但上皮内无非典型性细胞
3基底膜清晰,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白斑分型及诊断:
1单纯性白斑
表面过度正角化,上皮层增厚。粒层明显,棘层增生。基底膜清晰,上皮下结缔组织内有少量慢性炎细胞浸润。
白斑分型及诊断:
2疣状白斑
上皮表面高低不平呈刺状或状增生。表层过度角化,上皮粒层明显,棘层增生,上皮下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白斑分型及诊断:
3白斑伴上皮异常增生
上皮异常增生明显,上皮层次紊乱,细胞不典型性增生。但基底膜完整。
上皮异常增生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增生即原位癌。
癌变的发生:多发生在异常增生的基础上,也可在单纯增生直接癌变
癌变率:取决于白斑的诊断标准
癌变与临床类型的关系:非均质性白斑更易癌变
癌变与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有上皮异常增生者梗易癌变,并与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相关
癌变的临床表现:最后确诊依据组织学检查
二、红斑(erythroplakia)
口腔粘膜上出现的鲜红色的、天鹅绒样斑块,在临床及病理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红斑发病以男性稍多,年龄41-50岁,部位多见于舌缘、龈、龈颊沟、口底及舌腹部
红斑临床上分为均质型、间杂型和颗粒型红斑。
红斑的病理变化及诊断:
1上皮萎缩
2上皮异常增生
3原位癌
4早期浸润癌
诊断:以上四项中任意一项
三、扁平苔癣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粘膜病。病因可能与局部慢性刺激、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和全身疾病有关;近年来认为,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临床上女性多见,好发于颊、舌、唇及牙龈等粘膜。
病变常呈对称性,典型的病损为粘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条纹,条纹之间的粘膜发红。这些条纹可呈网状、线状、环状或树枝状,扁平苔癣的斑块比白斑色浅,且不高起,不粗糙。
病理变化及诊断:
1上皮不全角化或无角化(白色或红色)
2上皮棘层增生,少数萎缩
3上皮钉突不规则延长,少数呈锯齿状
4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形成上皮下疱
5固有层内有淋巴细胞浸润带
6上皮或固有层内可见胶样小体
四、慢性盘状红斑狼疮(chronic 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在口腔颌面部,是狼疮病中最轻的一个亚型,为皮肤粘膜病,很少累及内脏器官。约有5%的患者可能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或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临床主要发生于口颊部的皮肤与粘膜。面部蝴蝶斑或圆形红斑,皮肤呈鲜红色斑,上面覆盖白色鳞屑。揭去鳞屑,可见扩张的毛囊。在鳞屑内面可见呈棘状突起的角质栓塞
角质栓塞:在扩张的毛囊口表面,角化物嵌塞形成的棘状突起
唇颊粘膜为红斑样病损,糜烂、出血,唇红部可出现结痂。结痂常为瘢痕性愈合,周围出现白色放射状条纹。
病理变化及诊断:
1上皮表面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
2上皮棘层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3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外类纤维蛋白沉积
4胶原纤维肿胀,变性,断裂
5基底膜增厚,出现狼疮带
五、天疱疮(pemphigus)
天疱疮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粘膜疱性疾病。一般分为寻常性、增殖性、落叶性和红斑性四型。口腔常见的是寻常性天疱疮。
本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40%的患者在活动期可检测到抗上皮细胞间桥粒蛋白抗体。
天疱疮可累及口腔粘膜多个部位,以软腭、颊及龈粘膜多见,临床上女性稍多见,疱壁很薄容易破裂形成糜烂面。疱液大量丢失,易导致全身衰竭,死亡率较高。
周缘扩展现象:疱周围似健康的粘膜轻微挑拨,出现剥离。
Nikolsky征阳性:表面似乎正常的皮肤或粘膜,加压后易形成疱或脱皮。
病理变化及诊断: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
1上皮内疱形成,疱内有天疱疮细胞
2疱的底部可见基底细胞附着于结缔组织上呈状伸入疱腔内。固有层有炎细胞浸润
天疱疮细胞:松解,脱落,变性的棘细胞,核周有窄晕,称为天疱疮细胞
六、良性粘膜类天疱疮(benign mucous membrane pemphigoid)
又称瘢痕性类天疱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口腔,也可发生在眼、尿道、外阴和肛门。
临床上常见为50岁以上的老人,好发于牙龈,也可累及腭、颊、舌粘膜。表现为发红,水肿,一般疱壁较厚,无周缘扩展现象。
病理变化及诊断:基底细胞变性,液化,形成基底下疱,病损部位的上皮全层剥脱
白斑不一定是虫斑,而且白斑有很多种,有以下几种,不知道你是怎么样的。
节段型(单侧):白斑沿着某一神经节段支配的皮肤分布。
寻常型(双侧):白斑多对称分布。
肢端型(末梢神经):主要发于四肢末端,易向颜面部扩散,形成颜面肢端型。
毛囊型(毛发变白):头发、眉毛、胡须等变白。
局限型(局部白斑):白斑仅局限于某一部位。
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主要与皮脂分泌增多,毛囊口上皮细胞角化亢进及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有关,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皮脂腺的发育及皮脂腺的产生受雄性激素的支配,而雄性激素的增加受年龄、内分泌、遗传等因素影响。痤疮患者的皮脂腺较大,皮脂腺分泌物较正常人多,皮脂中亚油酸水平相对减少 (两者为负相关性),影响脂肪的合成,导致滤泡上皮缺乏脂肪酸,从而诱导滤泡过度角化,使上皮细胞不能正常脱落,导致毛囊口过度变小,皮脂不能顺畅排出,淤积在毛囊口,形成粉刺。
毛囊内正常寄生痤疮丙酸杆菌(PA),糠秕孢子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等,当游离的脂肪酸增多,痤疮丙酸杆菌不能产生足量的酶分解皮脂,淤滞的脂肪酸使毛囊周围产生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痤疮丙酸杆菌还可分泌低分子多肽,吸引中性粒细胞进入毛囊,导致其水解酶释放,使毛囊上皮渗漏破裂,导致毛囊内菌群进入周围真皮组织,造成从单纯炎症到丘疹、脓肿、结节、囊肿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痤疮患者皮肤中5α - 还原酶比正常人高,5α - 还原酶可引起皮脂增多。有严重痤疮的女性,一般发病突然,月经不调,雄性激素升高,有潜在性卵巢功能不良。同时雄性激素过高,还可致多毛、声音变粗,性欲增加。男性可出现脱发、黑棘皮症等。
精神压力可使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加,许多痤疮患者受精神因素影响而病情加重。
除上述原因外,饮食也可影响痤疮,如脂肪、糖、辛辣、可可、乳酪、花生等均可增加皮脂分泌而使炎症加剧。
湿疹 是由多种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多形性皮损和易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反应。本病病因复杂多难以确定,自觉症状瘙痒剧烈,病情易反复,可多年不愈。 荨麻疹 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俗称“风疹块”。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白色或红色疹块,发作时突然,并无一定位置,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疥疮 是由于疥虫感染皮肤(挖掘隧道的机械伤害及其分泌毒汁的刺激)引起的皮肤病,它是可以通过性传播的,尤其在青年男女性乱者中,本病传播迅速,故本病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性传播性疾病之中。疥疮的体征是皮肤剧烈瘙痒,而且皮疹多发于皮肤皱折处,特别是阴部。疥疮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的疾病。疥疮的传染性很强,在一家人或集体宿舍中往往相互传染。疥虫离开人体能生活2~3天,因此,使用病人用过的衣服、被褥、鞋袜、帽子、枕巾也可间接传染。性生活无疑是传染的一个主要的途径。 疥虫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微小虫子,疥虫的背部有无数横行的波状皱纹,躯干的后半部有几对杆状的刚毛和长鬃,腹部有足四对,躯干后缘中央是肛门。疥虫的腭体很小,位于躯干的前端,一半陷入躯干中,螯肢呈钳形,适宜于食用皮肤的角质蛋白。寄生于人体表皮层内。 疥虫的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卵呈椭圆形,淡**,壳很薄,透亮,常4~6个卵聚集一处,产在雌虫所掘的隧道内。产卵时也排出大便,产卵后,成虫死在隧道盲端。 幼虫自卵中孵出并生活在隧道内,不久即脱皮变成成虫,雌性若虫与雄性成虫交配后,雌虫即在隧道内产卵,一边排卵一边前进,每天掘隧道向前进05~5mm,移行的速度快,虫卵就疏散在隧道内,移行的速度慢,虫卵就密集在隧道内。疥虫的另一个特点是夜行昼伏,由于晚上疥虫的活动增加,皮肤往往瘙痒剧烈。 疥疮的主要症状 (1)夜间阵发性剧烈瘙痒。 (2)手缝可见疥虫掘的隧道,长约2~4mm,呈灰褐色不规则曲线。此为疥虫钻行的痕迹。 (3)皮疹好发于皮肤薄嫩的地方,尤其是在手指缝、小腹部、乳房、腋窝、腹股沟、阴部等。皮损主要为粟米大小的丘疹或丘疱疹。 (4)疥疮结节。在阴囊、阴茎、阴唇、腹股沟等处发生黄豆大小的淡红色结节,此为疥疮结节。这种结节往往经久不消,常伴有剧烈瘙痒。 谚语云:“疥是一条龙,先从手缝行,围腰转三圈,阴部扎大营”。这十分形象地描述了疥疮的一般特征。“疥是一条龙”,说明了疥疮的症状是泛发的,不是集中在某处,同时也说明了疥疮有发展性,常常痒无定处,如龙穿行;“先从手缝行”,说明手缝是最好发的部位;“围腰转三圈”,说明腰部常常是主要的发病部位;“阴部扎大营”,说明疥疮最后在阴部出现疥疮结节。 疥疮患者常有的伴随症状 (1)抓痕血痂 由于疥疮患者,瘙痒剧烈,患者不自觉地搔抓,常常出现皮肤的抓痕和血痂。 (2)继发湿疹化 由于疥虫的分泌物刺激皮肤,加上搔抓等因素,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损害,这就是继发湿疹化,往往加重瘙痒。 (3)继发感染 由于搔抓,卫生条件差,或气候炎热,出汗多等原因,皮肤很容易继发感染,出现继发性脓疱疮、浅表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4)继发肾炎 由于疥疮继发感染,而疥虫的分泌物和细菌感染等因素可以作为抗原作用于人体,继而出现肾炎。患者可感到乏力、浮肿、腰痛等。 皮疹 是一种皮肤病变。从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到皮肤表面隆起或发生水疱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皮疹的种类 ①皮肤上不隆起的,叫做斑。斑有多种表现:由于血管扩张而发红的红斑(猩红热、麻疹、药疹等),发生皮下出血的紫斑,等等。紫斑又分为小型的直径在5毫米以下的点状出血或称淤点和直径在5毫米以上的淤血斑或称紫癜。这些斑疹,常由红色或紫色再变为褐色、**,直至最后消失。从发疹到消失,有的要两星期,有的只要2-3天。 皮肤色素增多改变皮肤者,叫做色素斑。和色素斑相反,皮肤变白者叫做白斑,其代表是白癜风(寻常性白斑)。 ②皮肤表面隆起的,一般叫做丘疹,粗大的叫做结节。皮肤中有透明液体的叫做水疱。液体黄浊者叫做脓疱。
别名 维生素A酸;维生素甲酸 ,维甲酸,视黄酸;维A酸 ,维生素A酸
外文名Tretinoin, Vitamine A Acid, Retinoic Acid
适应症
1适用于寻常性痤疮、扁平苔癣(包括口腔扁平苔癣)、白斑、毛发红糠疹和面部单纯糠疹等本品还可作牛皮癣(银屑病)的辅助治疗药物,亦可用于治疗发性寻常疣以及角化异常类的各皮肤病如鱼鳞病、毛囊角化症等。
2维生素A酸可使早期胃癌细胞恶性逆转,对早期癌变和异常增生可望用药使其恢复正常。用于治疗寻常痤疮(抑制皮脂分泌,减轻毛囊、皮脂腺管的角化异常,不利于细菌在表皮内繁殖)、扁平苔藓、粘膜白斑、多发性寻常疣、脂溢性皮炎、鱼鳞病、毛发红糠疹、毛囊角化病以及其他角化异常类皮肤病、牛皮癣、皮肤基底细胞癌、恶性上皮癌、对光化性唇炎癌变等。
用量用法
口服:每次10mg,1日2~3次。外用0.025%冷霜或软膏治疗痤疮、面部单纯糠疹,0.1%冷霜或软膏治疗扁平苔癣、毛发红糠疹、白斑等其他皮肤病,每日涂药2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
1本品内服可产生头痛、头晕(50岁以下病人较老人多)、口干、脱屑等不良反应,控制剂量或同时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B6等药物,可使头痛等反应减轻或消失。现制成酯类供内服用,以减轻毒副反应。 2可引起肝损害,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3外用应避免使用于皮肤较薄的皱折部位,并注意浓度不宜过高(0.3%以下较为适宜),以免引起红斑、脱皮、灼热感及微痛等局部 。些反应如果轻微,应坚持继续治疗。如反应严重,应立即停药。 4不宜应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类疾病。 5在治疗严重类型的皮肤病时,可与其他药物如皮质激素、抗生素等合并使用,以增加疗效。
规格片剂:每片β-顺维甲酸10mg。维胺脂10mg, 冷霜或软膏:0.025%、0.1%。
片剂:5mg、10mg;软膏剂:0.025%、0.1%;霜剂:0.1%;复方霜剂
看图识病皮肤科
看图识病皮肤科,皮肤病的种类是非常多的,人们总是会被各种皮肤病困扰,随着夏天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细菌生长,因此正是各类皮肤病致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以下分享看图识病皮肤科。
看图识病皮肤科1银屑病及症状
鳞片状,银色的皮肤斑块
通常位于头皮,肘部,膝盖
可能发痒或无症状
狼疮及症状
狼疮
症状包括疲劳,头痛,发烧,关节肿胀或疼痛
鳞片状,盘状皮疹,不痒或疼痛
鳞片状红色斑块,最常见于肩部,前臂,颈部,避免阳光
蝴蝶疹是狼疮的典型症状,在阳光下恶化
接触性皮炎及症状
接触性皮炎
接触过敏原后数小时至数天出现
皮疹有明显的边界,出现在皮肤接触刺激物的地方
皮肤发痒,发红,鳞片
渗液或变硬的水泡
白癜风及症状
白癜风
使皮肤失去颜色而变色
仅在可能合并在一起的几个小区域中失去肤色
身体一侧的色素沉着
头皮和/或面部毛发过早变灰
癣及症状
癣
圆形鳞片状皮疹,边缘凸起
癣中间的皮肤看起来清晰健康,边缘可能向外扩散
发痒
粉刺及症状
粉刺
通常位于面部,颈部,肩部,胸部和背部
在皮肤上凸起,由黑头,白头,丘疹或疼痛的囊肿组成
如果不治疗,可能会留下疤痕或使皮肤变黑
黄褐斑及症状
黄褐斑
常见的皮肤病会导致脸部出现黑斑
常见于孕妇(黄褐斑)和肤色较深
没有其他症状超过皮肤变色
可能会在一年内自行消失或成为永久的
唇疱疹及症状
唇疱疹
嘴唇和嘴唇附近出现红色,疼痛,充满液体的水疱
疼痛出现之前,发病区域发麻或灼热
可能有低烧,身体疼痛和淋巴结肿大
起泡及症状
起泡
皮肤上有水样充满液体的泡
通常在1厘米左右,可能单个出现也可能多个出现
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看图识病皮肤科2很多疾病都是随着天气逐渐的变暖而开始变得活跃,所以夏季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但是皮肤病有些不一样,因为皮肤病包括有很多的种类,所以有些皮肤病是到了冬季才会发作严重的,比如冻疮就是很典型的一种冬季皮肤病。
进入冬天,气温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会特别的冷,这无疑对皮肤是一种刺激,很多人的皮肤都很干燥,所以冬季皮肤病也有这样的特点就是瘙痒,特别是老年人就自诉全身或者小腿前皮肤瘙痒、干燥、鳞屑脱落,变得干燥,瘙痒难忍。
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往往诊断为冬季瘙痒症或皮脂缺乏性湿疹。这些皮肤病主要体现在皮肤易瘙痒、手足会皲裂等。
鱼鳞病也是冬季特别容易出现的一种皮肤病,特别是鱼鳞病患者,到了冬天,病情会发展的比较严重,冬季皮肤病一般主要是因为干燥所引起的,如皮肤瘙痒症就是由于皮肤干燥导致的,此症无论男女老幼都可发病
但中老年者更为多见了,尤其是老年人。患者可全身到处瘙痒,白天由于外界干扰,尚可分心而无暇顾及,一到晚间,瘙痒难忍,全身似有蚂蚁在爬,无法忍受。
看图识病皮肤科3
1、接触性皮炎
(一)发病前均有过敏物质或刺激物接触史,一般发病急,皮损发生在接触部位。
(二)皮损的轻重与致敏物或刺激物质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接触面积大小以及机体的敏感性有关。轻者局部仅有充血,境界清楚的淡红或鲜红色斑;
重者可出现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出等损害;刺激性强烈者可致皮肤坏死或溃疡;机体高度敏感时,可泛发全身。除瘙痒疼痛外,少数患者可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组织胺药类:皿治林、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荨麻疹丸。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艾洛松,皮炎平。
联合用药:维生素C或B族、钙剂、氨基酸软胶囊、牛初乳片。
2、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青壮年,初发皮疹为红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腻状鳞屑或黄痂。眉、鼻翼、耳后见灰白色鳞屑或黄痂,基底潮红,躯干部位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斑片,复以糠秕状鳞屑,严重者发展至全身而成红皮症,有时因搔抓,继发感染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
药物治疗
口服药:B族维生素加甲硝唑,止痒用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外用药:采乐,恩肤霜。
联合用药:棉签涂抹药膏,可以口服维生素C,清理血液毒素,维生素B族,可以促进自身微循环,有效的缓解皮肤症状!
3、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颈、肘、膝及骶尾部出现红斑、丘疹,融合成片,表面粗糙,纹理加深,对称分布,剧烈骚痒,成年人多见。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敏迪、西替利嗪。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或维生素C、钙剂。
4、湿疹
湿疹多种因素引起的真皮表皮炎,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糜烂,有色素沉着。按病程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1)急性湿疹:发病急,常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和外阴部好发。在病程发展中,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各型皮疹可循序出现,但常有2-3种皮疹同时并存或在某一阶段以某型皮疹为主。常因剧烈瘙痒而经常搔抓,使病情加重。
(2)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症状减轻后,皮疹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但搔抓后仍出现糜烂。
(3)慢性湿疹:多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演变而成,亦可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患处皮肤浸润增厚,变成暗红色及色素沉着。持久不愈时,皮损纹变粗大,表现干燥而易发生皲裂。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处。
药物治疗
口服药:敏迪,维生素B族,维生素C,及钙,还可以口服荨麻疹丸,中药制剂副作用小,而且中药制剂可以有整体调节的功效,有利于慢性病的有效治疗!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皮炎平,艾洛松。
5、寻常性痤疮
寻常性痤疮好发于前额、双颊、胸背、及肩部。初为粟粒大小毛囊性丘疹,日久顶端形成角栓,进而发展为脓疱,结节,感染伴有疼痛。
药物治疗
口服药:维生素B6、维胺脂、甲硝唑、锌。外用药:秋臣、维A酸、克痤隐酮凝胶。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多种维生素。
6、银屑病
俗称牛皮癣。原因不名引起的慢性鳞屑型皮肤病,皮损为斑丘疹或斑片。牛皮癣的早期症状为针头或绿豆大小红色点疹,逐渐扩大,有的点疹互相隔合形成斑片。表面覆盖有干燥的银色鳞屑,轻轻刮除鳞屑,可见小片血点,这就是该病的特征。
药物治疗
口服药:氨肽素片免疫抑制剂如氨甲喋砱。
外用药:达力士。
联合用药:维生素C、钙剂、B族。
7、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蜘蛛疮”。簇集性水疱,边界清,带状排列,自觉疼痛,可自愈。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病毒口服液、阿昔洛韦片、伐昔洛韦片、泛昔洛韦片。
外用药: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康复新液擦拭。
联合用药:氨基酸软胶囊、营养神经口服或肌注B族维生素,甲钴胺250-500vg等。
8、手癣与足癣
手癣和足癣都是由于真菌感染手足皮肤所致的疾病。手癣俗称“鹅掌风”,足癣俗称“脚气”。虽然引起手足癣的真菌种类较多,但绝大多数为皮肤癣菌所致。
脚癣的分型
一、浸渍糜烂型脚气
浸渍糜烂型脚气浸渍糜烂型脚气有哪些症状?浸渍糜烂型脚气主要表现为第三和第四趾间,也有波及全趾间皮肤,部分趾间皮肤皲裂,有时露出红色糜烂面,有臭味,可引起丹毒、癣菌病等合并症。
趾间糜烂、角质层浸渍发白是浸渍糜烂型脚气最显著的特点,多见于脚部多汗或经常穿透气性差的雨鞋、胶鞋的人。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酮康唑。
外用药:硝酸益康唑喷雾剂、足光散、脚癣一次净、特比奈芬气雾剂。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多种维生素、螺旋藻。
二、水疱型脚气
水疱型脚气水疱型脚气的症状为水疱壁不易被穿破,周围皮肤无红晕。如果不继发细菌感染,数天后疱液可自行吸收。水疱破裂后形成环状脱屑,皮损继续向四周扩大。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则疱周出现红晕,疱液化脓变浑浊,疱壁溃破后局部出现糜烂或肿胀。
此时,如果用药不当炎症得不到及时控制,容易引起淋巴管炎等一些脚气的并发症。水疱型脚气往往剧痒难忍,有时需将水疱抓破才能缓解。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酮康唑。
外用药:硝酸益康唑喷雾剂、足光散、脚癣一次净、特比奈芬气雾剂。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粉。
本病多无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在发病前或同时有患处局部瘙痒感。白癜风常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功能不全、硬皮病、异位性皮炎、斑秃等。具体分型如下:
1局限型
(1)局灶型 一处或多处白斑局限在一个区域,但不呈节段分布;
(2)单侧型(节段型) 一处或多处白斑呈节段分布,在中线处突然消失;
(3)黏膜型 仅累及黏膜。
2散在型
(1)寻常型 广泛且散在分布的白斑;
(2)面部肢端型 分布于面部和四肢;
(3)混合型 节段型、面部肢端型和/或寻常型混合分布。
3泛发型
全部或几乎全部色素脱失。
90%以上的白癜风是散在型,剩余的白癜风中局限型比泛发型更多。
据病损处色素脱失情况又可将该病分为完全型与不完全型两种。前者对二羟苯丙胺酸(DOPA)反应阴性,黑素细胞消失,治疗反应差。后者对DOPA反应阳性,黑素细胞未消失仅为数目减少,治愈几率大。
二型
1、寻常型
(1)局限性:单发或群集性白斑,大小不一,局限于某一部位。
(2)散在性:散在、多发性白斑,往往对称分布,白斑总面积不超过体表面积的50%。
(3)泛发性:多由散发性发展而来,白斑多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而累及体表面积的50%以上,有时仅残留小片岛屿状正常肤色。
(4)肢端性:白斑初发于人体的肢端,如面部、手足指趾等部位,而且主要分布在这些部位,少数可伴发躯体的泛发性白斑。
2、节段型:
白斑为1片或数片,沿某一皮神经节段支配的皮肤区域走向分布,一般为单侧。二类
1完全性白斑
白斑为纯白色或瓷白色,白斑中没有色素再生现象,白斑组织内黑素细胞消失,对二羟苯丙氨酸(DOPA)(多巴)反应阴性。
2不完全性白斑
白斑脱色不完全,白斑中可见色素点,白斑组织内黑素细胞数目减少,对二羟苯丙氨酸(多巴)反应阳性。
二期
1进展期
白斑增多,原有白斑逐渐向正常皮肤移行、境界模糊不清。
2稳定期
白斑停止发展,境界清楚,白斑边缘色素加深。
本文2023-08-22 16:13: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8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