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用种人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的记载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2浏览:3收藏

我国最早用种人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的记载是什么?,第1张

据董正山《牛痘新书》(1884)记有“自唐开元之间,江南赵氏始传鼻苗种痘之法。”说明种痘始于唐代。另外,明《治痘十全》(1628)、清《痘疹定论》(1713)和《两般秋雨菴随笔》(约1837)都记有这样一则故事:“宋真宗时,有丞相王旦,初生诸子俱苦于痘,后晚年生一子名素,召集诸幼科告之曰:汝等都明于治痘乎?…时有四川人做京官者,闻其术治痘症,乃请见而陈说种痘之有神医,治痘之有妙方,十可十全,百无一失。…王旦闻之喜相问曰:此神医是何姓名、何处居住也?汝既知之,为我请来。…不逾两月,敬请神医到汴京,见王素摩其顶曰:此子可种!即于次日种痘,至七日发热,后十二日,正痘已结痂矣。由是王旦喜极而厚谢焉。”

这段记载说明,我国至早远在10世纪已有用种人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而且是相当进步的鼻苗法。

你知道清朝有多少皇帝死于天花吗?校易搜告诉你,不知道也没关系。

天花、霍乱和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三大最可怕的传染病,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到目前为止,只有天花病毒被人类彻底根除,只保留了部分样本用于科学研究,但霍乱和黑死病仍不时在世界各地出现。

在这三种传染病中,天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最为深远。它不仅在民间肆虐,就连皇亲国戚也不能幸免,甚至对清朝的继承人也有影响。

清朝建立之前,晋朝时期,方士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一书中第一次详细描述了天花的症状。后来随着医学知识的深入,到了宋元时期,很多医生都能够治疗天花,但是到了明代,大部分成年人基本上都有一定的免疫力,只有儿童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所以在明朝以前的朝代,天花虽然时有发生,夺去了一些人的生命,但并没有对整个社会和政局造成很大的影响。从史料中也很难发现人们对天花的恐惧和恐慌。但是天花病毒对清朝的帝王将相打击很大。

清朝有十二个皇帝,其中三个死于天花。他们是皇太极,顺治世祖,慈禧的儿子同治。三皇的突然去世对当时的政局影响很大。皇太极在清军入关前一年死于天花。顺治的福临虽然继承了皇位,但多尔衮接掌了实权,引起了清初一系列的政治动荡。清朝末年,19岁的同治皇帝也死于天花。同治突然去世,虽然没有权利之争,但对母亲慈禧打击很大。因为同治没有孩子,慈禧选择了奕_的儿子载_继承大统,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由于光绪的特殊地位,慈禧始终牢牢掌握大权,对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二个皇帝中,有四分之一死于天花,而其他的王子、公主、王公大臣则不计其数,这在各个朝代都是极为罕见的。为什么天花一个人杀死清朝皇帝那么多?

历史学家发现,虽然在明朝以前的史料中很少发现对天花的恐慌和担忧,但是在明朝的一些满人史料和蒙古人史料中却记载了很多死于天花的人,甚至影响到了女真和蒙古人的军事行动。

是什么原因呢一般来说,蒙古人和女真人居住在长城的东北部和长城的北部。气候寒冷干燥,他们的生活方式以游牧和狩猎为主,与南方汉族接触不多。所以这些地区很少添加天花病毒,所以很少传播。

但当蒙古和女真开始大规模进攻南方汉人,接触增多,天花进入了他们的生活。根据现代医学知识,病毒一旦在以前从未流行过的地区传播,后果是非常可怕的。比如中世纪欧洲黑死病盛行,被殖民者染上天花、梅毒等病毒的印第安人几乎被消灭。

明末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誓以“七恨”反明,女真势力开始向南发展,与汉人交往越来越多。努尔哈赤时期虽然没有发生因天花导致的重大死亡事件,但女真早已意识到天花传播的杀伤力。

努尔哈赤死后不久,皇太极继位。1627年初,后金的军队对当时仍属于明朝的益州发动了军事进攻。前线的部队要求增援,写着“不要派还没长痘的去长痘。”痘痘是当时天花的名称,因为出了天花之后,皮肤上会出现痘痘和脓包。这是后金军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天花记载,皇太极也同意了这个请求:“如果我及时得了痘,那我没得痘的诸贝勒呢,蒙古没得痘的贝勒呢?”如果没有障碍,就去做。“皇太极要求,一旦天花发生,要赶紧把没有感染的贝勒太子送回去。可见当时天花的流行已经影响到了后金军队的军事行动。

这样的例子在金军后期的战斗中随处可见,甚至有人以天花为借口逃避战争。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当政,派太子苏豪格领军出征。豪格非常讨厌多尔衮的命令,借口说:“我出去没有长痘,就跟你去了。你不是想让我死吗?”郝说自己没有得天花,有被传染的危险,问多尔衮是不是想让他上战场送死。当然后来多尔衮处死了豪格,豪格的这句话也成了他的罪名之一。

当时后晋政府对天花的防控措施是隔离患病人群。此时的后金还不知道汉帝发明的疫苗接种方法,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从1631年到1632年,天花在晋国再次流行。据史料记载,“那个时代的人痘多”。瘟疫盛行时,后金停止了对明边境的进攻,甚至一些活动和仪式也被取消。1632年底,皇太极的弟弟,四贝勒之一的芒格台去世,皇太极甚至不敢参加葬礼、扫墓等仪式。虽然皇太极采取了一切预防措施,但最终还是死于天花。

清军入关之初,因为水土不服,汉人增多,患天花的人数与日俱增。清廷为了防止传染,下令将所有长痘的汉人驱逐到距首都40里之外。当时,许多患天花的人集中在城南。天灾人祸太可怕了。

尽管清政府想尽一切办法来预防天花,但仍然无法阻止这种疾病的传播。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在养心殿死于天花。天花是一种死亡率高、发病快的病毒。五天前顺治今天去北京法源寺看他信任的太监吴剪发出家的仪式回宫后卧病在床,天花爆发。“我长不起痘痘”。因为宫里封锁了消息,人们纷纷猜测,好奇,反抗满清,于是各种捏造的猜测层出不穷。通常信佛的顺治因猝死而在民间出家,至今仍有不同说法。

顺子虽然有八个儿子,但其中四个都英年早逝,最大的是二儿子,年仅9岁。最后,第三个儿子叶璇被选为继承人,原因很简单,叶璇曾经得过天花,所以他再也不用为预防天花而头疼了。

 

种过牛痘吗?

如果是,你基本就是个七零后或更早些的人士了;倘然否,那就一定是个八零后。恭喜,还有大把的美好时光等待着你来享受呢。

随着世界各国陆续扼住天花这个恶魔的死穴,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已消灭天花病毒。1981年3月中国国卫生部发出通知,决定取消在全国范围内接种牛痘。到目前为止,天花病毒是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唯一一个传染病。

据敝家家谱记载,笔者的爷爷,上世纪初生人,出生后数日便感染了天花。当时的情形危险之极,连续多日昏迷不醒,几如死娃子一般。当所有人都认为此婴儿已告不治,爷爷的奶奶却坚不放弃,最后采用民间土方医好了宝贝孙子。爷爷后来出落得非常英俊,且没有留下天花病痊愈者通常都有的麻子脸。

天花在中国流行,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战争中,天花由俘虏从印度经越南带到中国,所以天花在中国古代也称“掳疮”。晋代葛洪在其著作《肘后备急方》中,第一次描述了天花的症状和流行情况,以后中国各代典籍中都有天花流行的记载。

说来也可笑,国人一直以来有个习惯:来个对手,倘能够打败收服,则以武力;如果凭借实力搞不掂呢,那就臣服膜拜。对天花的缠斗过程,便是如此,于是就有了痘神。痘神也叫“天花娘娘”“痘疹娘娘”“麻姑”(哈,与厕神紫姑有点类似)等等。《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凤姐听了,登时忙将起来: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 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在北方民间,“天花娘娘”一般是与观世音菩萨,送子娘娘一起供奉的,可见其地位之高。天津的妈祖庙天后宫内的神祇包括:天后宫圣母及其身旁的子孙娘娘,痘疹娘娘,眼光娘娘,乳母娘娘等。而在南方,其受膜拜的程度甚至超过海神妈祖。晋江地方志:“奎光阁之西,亦建西厅,中奉地藏王菩萨,并新塑注生娘娘、痘疹娘娘二位神像。”

“天花娘娘”也罢,天花妖孽也罢,其“公道”在于,不论你是皇室帝胄,王公贵族还是寒微草芥,普通百姓,不计种族,不计肤色,但瞄着了你,那就休想从其魔爪里轻易逃生。清朝入关后的十位皇帝中,患过天花的有顺治、康熙、咸丰、同治等四位。其中,染天花而亡的皇帝分别是只活了24岁和19岁的顺治帝和同治帝。据统计,在京城天花高发的数十年里,龟缩在大内深处的包括帝王皇后,权臣太监和嫔妃,死于天花者,几逾半数。1660年十月,顺治最宠爱的董鄂妃感染天花死亡,三个月后,顺治帝也一命呜呼,紧随而去。当时来华的西洋传教士Dyer·Ball记录了山西疫区的惨况: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感染者只能坐以待毙。更可怕的是,气候温和的南方地区是天花病毒的温床,汉人都视其为瘴疠之地,畏痘如虎的满族人哪里敢去统治? 也就是说,南方疫情比山西要更严重。

清末学者梁章钜在笔记《归田琐记》中记载和珅被嘉庆帝赐死前,曾给他定下所谓的二十大罪,其中的第十条是这样写的:“国朝曾有中旨,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乃故违谕旨,无论已未出痘,俱不令来。”这段文字里藏有一段故实:满清掌握全国政权后,蒙古王公贵族进京朝见时,常有不幸感染天花而死者,因此在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因京城爆发严重的天花,康熙下令,即将来京朝贺元旦的蒙古王、贝勒、贝子等已出痘者许其来朝,未出痘者则俱令停止,避免他们感染。

来个与天花相关的故事来结尾吧。

清代慵讷居士所著《咫闻录》曾经记载过这样一桩奇事。有个人的儿子,刚刚五岁,“出痘,毒重而死”。偏巧这家有个嗜酒的老仆人,一向都很喜欢这小孩子,生前经常抱着他玩耍,现在看他死了,十分悲伤。家中男主人对这老仆人说:“家里为了痘症凶险,一连五六昼夜,上上下下没有人安枕合眼,现在我们都困乏至极,能不能麻烦你为我儿子守灵一宿,明早我们就买棺材把他殓埋。”老仆人当然同意了,男主人又说:“我知道你喜欢喝酒,正好缸里有新酿好的酒,你守灵时口渴了,直接去喝就是,记得不要喝多。” 老仆用席子遮盖住小孩子的尸体,自己端了把椅子,坐在旁边。“守至二更,寂寞独坐,自觉孤寒,取酒烹而饮之”。饮至半酣时,突然想起死去的孩子生前经常偷偷跟自己讨酒喝,不免悲从中来,把席子移开,“以酒灌死者之口,缓能润下”。就此自己喝一杯,给孩子灌一杯,直到酩酊大醉时,自己缩到桌子底下横睡。第二天早晨主人推门进屋一看,“见仆已醉倒,而死者所遮之席已去”,气得不禁骂了起来:“酒鬼酒鬼,让你守灵,你可倒好,自己喝得烂醉如泥,任我儿子的尸体没有遮盖!”他叫了半天叫不醒老仆,只好自己捡了席子,正要盖在尸体上,突然发现孩子脸上“陷下之痘,颗颗分明起来”,这是痘毒发出来的迹象。更加令他惊喜的是,孩子“口有气而手能动矣”。他赶紧把一家人都叫起来,“喜极,复抱进房调养”。第二天,孩子的痘毒彻底发出来了,“头面手足,周身上下,痘竟密洒如珠。越数日……渐之溃烂结疤,月余脱落之疤,大如糊脸,惜乎美如冠玉小子,变为烂臭麻子矣”——不过孩子能捡回一条命来,颜值就不那么重要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