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雨水收集:它从天而降,为每一个文明所崇拜
收集和分散水一直是人类生死攸关的问题
在我们知识渊博的年代里,我们必须从河流、泉水和瀑布中汲取水分,同时穿越野生景观,跟随动物和遇见浅滩鱼类
农业的曙光带来了收集和储存雨水以及利用雨水灌溉农作物的创新,但过去500年来的现代城市化使我们大多数人远离了集水的压力
但是谁最先提出或发明了雨水收集的概念?什么时候?,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的一条坎儿井水隧道内
“坎儿井”是中亚地区常用的灌溉系统名称,也称为卡纳特
(colegota/CC BY SA 2
5)术语“雨水收集”是指收集雨水以“平衡”大自然的矛盾
考古学家已经注意到一种模式,即越是先进的文明,他们在节约和分配水方面的技能和多样性就越强,无论是在什么季节,也不管最终用户的位置有多偏远,使用蓄水池储存雨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到公元前4000年晚期,新兴的农业用水管理技术产生了防水石灰灰泥蓄水池,这些蓄水池建在黎凡特村庄(位于亚洲西南部、金牛座山脉以南、地中海以西、美索不达米亚以东的大片地区)的房屋地板上
,雨水收集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印度、中国和美索不达米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它在古罗马正式形成
在印度,古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有巨大的大桶,用来收集雨水
在干旱的时候,数百英里的石头沟壑蜿蜒穿过城市,以保持人口和植被的持续水化考古学家发现了塔利布:为植物和饮用水提供灌溉的水库
收集雨水的水坝
宝丽斯:地下饮用水井和贾拉拉斯:专门建造的用于宗教目的的水箱,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奇丹巴拉姆纳塔拉亚神庙巨大的希瓦甘加水箱的门廊
(3 Eyedmonsta/CC BY SA 2
0),一篇2015年发表的题为《古代雨水收集及其可持续的现代技术》的资料性论文,由RKGupta博士和RKAgrawal博士撰写,探讨古代印度宗教文献,描述了“sage Narad访问不同王国,询问池塘和其他水体的状况,以及这些水体是否此外,在史诗《罗摩衍那》中,“兰卡王国的美丽和壮丽是以其维护良好的湖泊、池塘、水井、花园、果园和森林来描述的
”,在罗马帝国时期,直到公元6世纪和凯撒皇帝的统治,,雨水收集成为一门先进的科学,见证了城市安装最先进的水化技术
2012年,我冒险来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参观了一些世界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下雨水收集建筑,城市下面有几百个古老的蓄水池,巴西利卡蓄水池是最大的,位于萨拉博努历史半岛上的索菲亚大教堂西南150米(490英尺)
这座地下蓄水池建于6世纪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Justinian)统治时期,据一篇关于耶雷巴坦(Yerebatan)的文章称,它位于君士坦丁堡第一座山上的一个大型公共广场(Stoa Basilica)下
(Dpnuevo/CC BY SA 3
0)历史文献记载,这一巨大的地下空间是由“7000名奴隶”在3、4世纪早期罗马时代的一座大教堂遗址上创造的,该教堂曾是古代商业、法律和艺术中心
教堂在476年的一场火灾后被Illus破坏并重建
扩大的蓄水池为君士坦丁堡的大宫殿和公元1453年奥斯曼征服后的托普卡皮宫
孤独星球告诉我们,这个水箱比大多数大教堂大,大约138米(453英尺)65米(213英尺),约为80000立方米(2800000×立方英尺)的水
52个石阶下入蓄水池,蓄水池周围是4米(13英尺)厚的耐火砖墙,墙上涂有防水砂浆
336根爱奥尼亚和科林斯风格的大理石和花岗岩柱,高9米(30英尺),共12排28根柱,每根柱子间隔5米(16英尺)
大多数柱子都是通过一个叫做“spoliation”的过程从旧建筑中回收的,它们被从帝国各地带到君士坦丁堡,与建造索菲亚教堂所用的石头一起
,为巴西利卡蓄水池供水的水来自位于城市北部19公里(12英里)的贝尔格莱德森林的Eĝrikapı配水中心
它穿过971米(3186英尺)长的Valens(Bozdoĝan)渡槽和115米(377英尺)长的Maĝlova渡槽,这条渡槽是由查士丁尼皇帝建造的,位于蓄水池的西北角,两个柱子的底部使用了雕刻有美杜莎面容的石块
这两个头的来历目前还不得而知
同时,在北美,来自西南部普韦布洛斯、纳瓦霍、霍皮和莫哈韦部落的土著民族发展了仪式性的雨舞来安抚雨神
因为水被认为是人类生命延续所必需的,世界各地的古人从一开始就尊崇和崇拜淡水
这就是为什么水,连同空气、地球和火,在宗教、神话和相关仪式中有着稳固的地位
关于造雨,或者说人类可以带来雨水的文化信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美洲原住民一直在为迎接雨水而跳舞,以获得祝福
传统上,人们在春天、播种后,再在秋天、收获前举行雨舞仪式
如果干旱威胁到农作物,它们也会在夏季举行
当舞者们唤起了灵魂的注意,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他们跳舞是为了净化地球上的邪恶灵魂,并欢迎灵魂世界的祝福
,“雨之舞”,约1920年(来自Potawatomi机构,大概是来自Prairie Band Potawatomi people
)(公共领域),就雨水收集而言,我们可以看看澳大利亚这个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在那里,雨水是人类消费和做饭、洗澡、洗衣和冲厕的唯一水源
如今,即使社区可以使用自来水或网状供水,许多人还是选择使用从屋顶收集并储存在水箱中的雨水,以实现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雨水告诉我们,它不仅减少了对自来水的依赖,但是“没有比雨水更优质的天然水了”,在社区层面,水坝、管道和处理厂的建设是巨大的,从长远来看,雨水收集意味着纳税人可以降低这些成本
最后,在环境方面,雨水收集减少了雨水径流对溪流、水栖地和生物体造成的重大损害
古代的雨水收集有时包括高度装饰性的蓄水池,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元素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导语:雨水轻轻柔柔,汇成细细暖流,淅淅沥沥飘落,清清爽爽润物,滋养大地无声。那么,雨水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雨水节气的由来与风俗有哪些?下面是我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水的由来和习俗
雨水的由来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雨水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雨水的习俗
回娘屋
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另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此项风俗现仍在农村流行。
撞拜寄
在川西民间,雨水节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这天不管下雨不下雨都充满一种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早晨天刚亮,雾蒙蒙的大路边就有一些年轻妇女,手牵了幼小的儿子或女儿,在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经过,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拦住对方,就把儿子或女儿按捺在地,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
这在川西民间称为“撞拜寄”,即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撞着谁就是谁。“撞拜寄”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女顺利、健康的成长。
雨水节气的养生小知识
在饮食调理上,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食韭菜、香椿、百合、茼蒿、山药、芋头、藕、萝卜和甘蔗等。
“调养脾胃”是关键。精神调摄: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起居劳逸调摄: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春时宜食米粥——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吸收,还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多食祛湿食物——祛脾湿的食物还有很多,如莴笋、扁豆、蚕豆、鲫鱼等。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多吃这类食物。
雨水节气的农谚有哪些
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赣)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湘)
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赣)
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赣)
雨水明,晴。(湘)
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浙)
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苏)
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湘)
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桂)
开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浙)
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湘)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苏、浙)
雨滴黄昏头,行人不要愁;雨滴鸡开口,行人不要走。(赣)
雨打夜,落一夜。(浙)
夜雨三日雨。(浙)
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吉)
雨下黄昏头,明天是个大日头。(陕)
晚上下雨白天晴,晒得泥草青又青。(赣)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穿单衣。
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桂)
暖雨水,冷惊蛰,暖。(桂)
雨水前雷,雨雪霏霏。(苏)
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湘)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每年2月1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雨水”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那么,关于雨水的民间传说是什么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雨水民间传说,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民间传说
二月二,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民间习俗一、回娘家。
出嫁的女儿带着郎君,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父母长命百岁。另外一个就是“罐罐肉”:用沙锅炖了猪脚和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父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父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夫妇,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
二、拉保保(找干爹)。
以前人们都有一个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特别是在川西的民间,这天有个特定的拉干爹的场所。这天不管天晴下雨,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如果希望孩子长大有知识就拉一个文人做干爹;如果孩子身体瘦弱就拉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人作干爹。一旦有人被拉着当“干爹”,有的能挣掉就跑了,有的扯也扯不脱身,大多都会爽快的答应,也就认为这是别人信任自己,因而自己的命运也会好起来的。
三、占稻色
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收获的丰歉。“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是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四、送雨水
四川成都东山客家雨水节上,有个民俗是女儿给父母、女婿给岳父母送节。女婿送节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称为“接寿”,祈求岳父母长命百岁。女儿则是炖了猪脚、鸡汤,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由女婿给岳父母送去。这是女婿对辛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母表示感恩。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母还要回赠雨伞,女婿出门奔波可以遮风挡雨,祝福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
五、接寿
在我国有些地区,雨水这一天女婿、女儿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礼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寿缘” 长,长命百岁。
传统食物爆米花
雨水节气客家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占稻色”。所谓“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是年稻获的丰歉,即预测稻谷的成色。成色足则意味着高产,成色不足则意味着产量低。而“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是年稻获的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是年收成不好,米价将贵。后来爆糯谷占卜收成的习俗,在大多数地方开始渐渐淡化,因此演变成年底爆米花作煎堆馅习俗。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爆米花即“炮谷”,赣南客家多称之为“米炮”,现在已是客家人过年必备的一种应节食物。这其中 “花”与“发”语音相似,有发财的预兆。有些地方的客家人甚至还用爆米花供奉天官玉帝与土地社官,以祈求天地和美,风调雨顺,家家户户五谷丰登。
红枣等养脾甜食
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蜂蜜
雨水节气的民间传说:
1、雨水拉干爹的故事:
“拉干爹”,是保山地区许多地方民间流行的一种原始的交谊结友方式,从民俗学的角度看,这种风俗的形成,与社会生产落后以及人们在遇到困难之时渴望能够得到亲情以外的帮助这种“求助心理”有关,故在地广人稀、缺医少药、民风古朴的山乡最为多见。
在保山市的瓦窑、瓦马、瓦房等山乡,“干爹”通常有两种“拉”法,一种是认准目标,协商结亲。即山里娃娃能大跑大走之时,父母便向自家看中的邻村别寨的相识之人表明心愿,若对方同意,便择一吉日,杀鸡煮肉,邀亲唤友,磕头、取名,完成一应“寄名”手续。
据说,娃娃“过继”给干爹后,一改姓换名,便不是自家儿子了,即便“命”里带点小灾小难什么的,也就化解开了。
2、雨水回娘屋的故事:
川西一带有雨水节回娘屋的风俗。到了雨水节这天,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已有了孩子的妇女,需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婚未孕的妇女,也要带上礼物回娘家。会由其母亲为她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以示吉祥,祈求来年得子。
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传统,到了雨水时节,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需带上罐罐肉(用砂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以尽快怀孕。
另外,过雨水节,女婿也不得闲着,也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4米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雄肉,给岳父岳母送去。
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意在保佑女婿顺利出门,帮其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一生平安的意思。
雨水气候特征
“雨水”是紧随立春的第二个节气。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因此,“雨水”意味着春风逐渐吹遍大地,冰雪消融,就连北方的空气也开始变得湿润,处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气象学角度来说,“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一般能够升到0℃以上,南方不少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此时,油菜、冬麦等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灌溉,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本文2023-08-04 04:59:3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826.html